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一、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现状

(一)课程体系普教化,成人教育特点不明显

自成人高等教育工作开展以来,其一直被看作是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所以,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遵循普通高等教育的路线,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大纲,甚至教材等方面,都与普通高等教育没有明显区别。同时,各高校在课程设置上也大同小异,没有特色,也无明显差别。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特别是理工类课程,实践内容较少,忽视了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

(二)课程结构正统,体系有失偏颇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在构成中存在着以学科为重点,以教师为中心而设置课程的现象。同时片面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突出各学科知识的学术性,偏重知识理论性与学术性的传授,造成了所学知识与实践应用脱钩的现象。这对以重点培养成人学习者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养为目标的成人高等教育而言,是不合理的。

(三)课程目标学历化,技能培养较少

成人高等教育一度以学历补偿的职能不断发展。在这一时期,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建设中,往往强调以获取学历证书为导向,偏重于通过课程考试就可以获得相关学历证书,而对相关职业技能知识传授得较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发生了变化,侧重于提高成人学习者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学习者的学习目标不仅是获得学历证书,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自身素质。

二、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原则

目前,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改革并不是盲目的,追求的也不是与已有的体系的区别和不同,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实用性原则

美国成人教育学家达肯沃尔特曾经说过:“成人学习者重视的是所学知识的实用性而不是学术性。”成人高等教育学习者与全日制学生有着很大的不同。从某种程度上说,由于成人高等教育学习者积累了丰富的生活及工作经验,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很容易将知识内容与遇到的问题紧密结合,并急切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突出了对知识的实用性需求,而不是或鲜少关注知识的学术性。所以,在课程体系改革中,要以实用性为原则。

(二)职业化原则

现阶段,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技能,以保证学习者能够获得社会行业领域生产发展所需要的新技术、新方法,确保个人职业发展及职业转换所必需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不断满足社会行业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大批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因此,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在改革过程中,需紧密结合行业职业发展趋势,立足学习者职业发展需求,做好相关职业技能知识,特别是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关联的学习内容的合理设置。

(三)信息化原则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无时无刻不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使网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不断被人们所接受并日益普及。自1999年我国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以来,教育与网络的紧密结合度,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网络教育的发展带给教育发展的全新理念之一就是课程建设的信息化。课程建设的信息化可以实现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因此,构建适合成人学习者的信息化课程体系是当前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及建设的突破点之一。

三、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应以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为突破点,立足实用化、职业化和信息化等原则,大力推动课程设置与社会发展的衔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衔接,实践实训与生产实践的衔接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设置与社会发展相衔接

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推动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功能,这就决定了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适应产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有生命力。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特别是国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中,课程体系作为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趋势,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新动向,使成人高等教育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成人高校在立足自身已有优势学科以及专业的基础之上,建立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的课程体系改革机制。学校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人才要求,不断调整办学层次、办学专业和办学质量,积极发展国家大力提倡产业的专业,控制发展面向限制类产业的专业,逐步取消被淘汰类产业的专业,实现课程设置与产业发展的衔接。学校深入企事业单位、培训机构开展调研,了解社会经济发展所需人才,及其企事业单位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基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突出应用性和技能型专业建设。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改变单一的线性课程结构为脉络化分支式的课程结构,拓宽专业方向。以各个专业方向为单位,将专业课程分类组合,形成模块化的“课程库”。调整课程结构,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的比例内容,丰富课程资源及表现形式。

(二)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

过去,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课程内容突出学科的学术性,而对于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内容体现较少,以致无法满足急需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因此,在课程体系构建的改革中,课程内容应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强化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技能培养。在深入落实相关专业学习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据行业企业生产实践需要,以及职业资格证书鉴定内容与要求,不断修订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内容,将职业技能标准中的各项要求纳入到专业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之中,使专业学习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保证达到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同时,成人高校可建立与行业企业联动的课程开发机制。在制定专业培训方案时,应充分考虑行业特点,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纳入课程体系改革中,促进课程建设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效衔接,使课程设置及时反映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要求。通过课程内容或者知识点这一沟通“桥梁”,实现课程内容与资格证书的相互衔接。

(三)教学实践与生产实践相衔接

成人高等教育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实验器材、指导教师配备,以及成人学习者工作矛盾和地域分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实践教学成为棘手的问题。因此,在课程体系构建中,采取了回避方式,忽视了实践教育这一重要环节。马克思曾经说过:“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所以,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中,要改变那种“首先是没有实践的理论,然后是没有理论的实践”,针对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实践工作,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实训的有效结合。一方面,构建“公共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职业课程模块+实践课程模块”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另一方面,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实践实训和研究性学习产生的真正问题,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成人学习者利用高校在企业建立的大学生生产实践教学基地跟班顶岗实习。在现场工程师指导下,培养学习者现场生产岗位适应能力。也可引入企业课题和项目,推动学习者在真实环境中完成技能学习。

作者:郭成 高小军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