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制教育初探

大学生法制教育初探

摘要:通过对在校学生法律知识、法律意识调查以及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寻求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进而提高学生懂法、用法能力。

关键词:在校学生;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制教育

一、大学生法制教育任务艰巨

新媒体与大数据全面涌入人们工作生活的时代,高校日常运转也已离不开网络技术。学生接收通知、收发文件、选课、听课等日常活动都离不开电信网络,技术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不法分子谋取利益提供了“平台”。山东准大学生徐玉玉遭遇以发放助学金为名实施的电信诈骗;四川在校女大学生网购修改快递地址后接到诈骗电话,通过支付宝转账的方式被骗走近一万元通过打工赚来的生活费;在校学生王某看到网上一条“更改学分,办理挂科”的信息,向诈骗者提供的四个支付宝账号共转账23500元。2014年至2017年,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呈上升趋势,仅2017年电信诈骗案就达35000多起,受害者多为90后在校大学生。虚假信息泛滥,真假难辨,高校学生面临的诈骗危机也在不断“升级”,斯坦福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无法分辨假新闻,他们更关注社交媒体上的内容本身,而忽略其内容的来源,对于网站的信任程度更多依赖于网站外表风格,如果网站链接指向权威的新闻媒体,或者页面设计的足够优雅,学生们更容易放松戒备信任这个网站。学生“受灾集中区”以90后大一大二学生为主,他们是活跃在网络和手机客户端的“主力军”,教育体制不完善导致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法律教育是缺失的,我国每年有几百万新生走入大学,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大部分学生是不具备辨别是非真伪能力的,面对法律知识几乎为零的庞大群体,从事思政工作的老师和一线辅导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尽管部分高校开设了专业相关法律课程,但就普及范围上,日常实用度上还是远远不够的。

二、传统的法制教育并未让学生真正懂法

调查采访中发现学生普遍认为法律有用,但作为在校生,有些问题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现在不学也无所谓。只有小部分学生表示获取法律知识的来源是学校,原因是学习财经类专业,在大二或大三期间曾学过经济法课程,但课程只有一学期,与其在未来工作中的需求相比远远不够,遇到困难时依然是迷茫的。即便这些短暂受过法律教育的学生中也有遭遇诈骗的经历,大三A同学表示曾陆续有同学室友接到诈骗电话,以银行卡被冻结为由骗取钱财,可是被骗学生最后都选择沉默,原因是认为被骗金额不足两千,报警也不会定案只好选择自认倒霉。可见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薄弱到即使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也不懂如何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所谓“知法”“懂法”要求学生既熟知一些基本的法律条文,同时又掌握一定普遍适用的法律原理。笔者所在学校每年有两千多名新生,培养学生树立法律意识任重道远且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受众群体分类、知识传播途径、理论与实践结合等层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建立科学长效的培养机制。

三、大学生法制教育对策探索

(一)集中力量加强大学生网络素质教育

高校学生受骗案件主要集中在电信诈骗,不良网贷,受网上虚假信息蒙蔽几类。原因在于学生缺乏社会经验,防骗意识不足,遇到诱惑时缺乏思考和判断力容易放松警惕。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过程中老师应加强大学生的网络素质教育,引领学生学习网络法规、网络信息知识产权、网络隐私、自我管理等知识,及时发现学生关注的带倾向性,群体性的热点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思想工作。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处理信息、将信息进行归纳,分类,鉴别的能力,针对信息的价值取向和时效性对信息做一个基本判断,鼓励学生遇到诈骗要及时和家长老师沟通,避免局面恶化。

(二)根据培养目标设置第二课堂

高校法律教育模式以授课为主,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忽视法律意识培养的问题,讲授的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轨导致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法律知识。法学专业学生具备基础的用法能力,高校可以利用有法律专业的优势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定期开展校园法律宣讲,观看模拟法庭,设置校园法律顾问,组织案例讨论,观看视频影片等活动辐射更多学生从课外了解基本法律常识,促进“教育—社会”互通,使法学专业学生理论实践化,实现法学知识与用法能力统一。

(三)培养类别和内容层次递进

法律意识的养成不是通过一学期课程就能达到的,法制教育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教学重点,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将法治教育贯穿大学四年始终。对非法学学生的法制教育不可缺失也不能过于专业化,大一以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提升辨别信息真伪能力为主要任务,目的是帮助学生从高中平稳过度到大学,并具备基本的防骗知识与技能。大二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就业流向设置有针对性的法律课程,特别是出国交换学生学习国际法基本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大三大四学生面临找工作,升学的分水岭,在与用人单位签合同时,租房买房购车时,法律的实用性便体现出来,对法律内容的需求由专业相关转向生活相关。笔者认为贯穿大学四年的法制教育不可能全部通过法律课程实现,需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发挥法学专业在法制教育方面的优势,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既接受有型教育,又在无形中得到法制校园的熏陶,逐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

参考文献:

[1]卓英子.高师思政教育专业法学教育初探[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1).

[2]宋敏,魏学艳.提升大学生网络信息鉴别能力的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19).

作者:张馨元 单位:吉林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