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反思(3篇)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反思(3篇)

第一篇:以图导学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应用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以图导学的模式,帮助学生对地理环境知识的认知更加直观,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地理教师要善于合理利用地图,通过对地理位置及地形外貌的准确分析,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果,进而全力推进初中地理的教学进程。本文对以图导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做进一步的探讨分析。

关键词:以图导学;初中地理;应用

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以图导学的必要性

1.地理学科特点的需要

初中地理新课标要求:“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而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类智慧圈等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这必定要求研究过程中要将地球按一定比例制成地图来研究,所以学地理必先学好地图,用好地图。“以图导学”模式是符合新课程地理教学标准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它主要引导学生地理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快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激发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和质量,达到新课标对当前课堂教学的要求。

2.学生思维特点的需要

研究发现,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初级的逻辑抽象思维阶段,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初一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小学生有类似之处,处于形象抽象思维初级水平;初二与初三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属于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是逻辑抽象思维的新的起步,是中学阶段运算思维的质变时期,是这个阶段的关键时期。所以抽象的地理事物转化为形象的、直观的内容,才便于学生接受。“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就起了引导和转化的作用,“以图导学”模式下的地理教学,更多强调地是对学生地理地形外貌的直观认知。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地图或地球仪进行辅助教学,拓展地理教学空间。

3.社会发展特点的需求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地理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把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会通过地理思维进行理性准确的判断,有效处理实际的问题。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以图导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创新意识,学会从地图上获取更多有用的知识和信息,顺应新时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好地达到新课标对当前课堂教学的要求。

二、以图导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以趣味激发学习的动力

初中学生处于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学生对有趣味性的游戏教学活动很感兴趣。因此,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开设趣味性的实践性课堂教学活动,“以图导学”提升地理教学课堂效率。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体现出地理知识体系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填图游戏,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还有效培养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空间感的形成。

2.以科学体现学科的魅力

地理学科有它独特的科学魅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是其魅力的体现。地理教师可以采取以图导学的方式,拓宽学生地理知识的领域,让他们领悟到地理学科的真正内涵,从而提升他们的个人品质,形成良好的地理素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使他们主动去探索地理知识体系,将地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技能,体现地理科学的独特魅力。使学生领悟到地理的科学性和真正的价值,并将地理逻辑思维运用到处理实际生活问题中。

3.以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以图导学”模式下的地理教学,更多强调地是对学生地理地形外貌的直观认知与体现自我价值能力的培养。在初中地理教材上有很多地理插图,教师可以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进行辅助教学,与教学内容有效地结合,拓宽知识领域,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将通过图片研究出的地理问题放在地理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形成地理思维,提升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和实际的运用能力。

三、以图导学在教学中应改进的地方

1.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生活在网络遍及的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进入了教育领域并迅速普及到全国各所教育院校。在教育改革的今天,信息化的网络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发展趋势,并广泛地运用在中小学的地理教学中。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使教学课堂更加直观有感染力,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2.与时俱进运用“互联网+”

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是顺应时代的发展的一种新颖教学方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互联网+”进行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互联网+”教学方式是利用信息化的网络技术进行教学信息的传递,使教学资源不断丰富,紧随时展的步伐,地理教师也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地理素养,促进地理教学的发展。“互联网+”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了推广,并和地理教学逐渐地整合在一起。在信息化时代下的教育发展,初中地理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应加强地理教师“互联网+”方面的教学指导,帮助地理老师建立正确有效的“互联网+”使用模式。并且在两者结合应用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地理教学的教学规律,做到循序渐进有效发挥“互联网+”教学的优势。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初中地理教学目标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初中阶段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采取“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着重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能力和地理素养,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地理思维和空间感,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率和智慧地理教学。努力实现教学目标,把初中地理教学改革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黄何.以图导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0):43.

[2]陈亚伟.初中地理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3]王翠芳.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12):65.

[4]赵华.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作者:胡惠彬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岩峰中学

第二篇: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策略

[摘要]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我不断成长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教师促进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重要保障。针对初中地理教学反思问题,笔者开展课题研究,积极组织课题组老师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学习、参观活动,也邀请其他学校教师参加课题组的观摩活动和研讨活动。通过课题研究,发现目前初中地理教学反思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师的思想重视度不够、学校缺乏必备的硬件设施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明确教学反思的内容和方法;创新教学理念;及时反思;教学立足学生等策略,从而,提高初中地理教师的反思效果,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反思;问题分析;策略研究

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我不断成长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教师促进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重要保障。教师形成有效的教学反思对自身教育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针对初中地理教学反思问题,笔者对教学反思展开了研究。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所谓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意识对象,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认真的自我审视、评价、反馈、控制、调节、分析的过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也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教师的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我不断成长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教师促进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重要保障。然而,并不是简单的反思就能达到目的,只有那些触及教师内心世界,震撼了教师心灵的反思才是有效的。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师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对教师改进工作有着独特作用,对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地理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

2015年初,我校开展“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策略研究”课题。为了积极落实学校科研课题,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并组织小组成员认真学习了市进修学校、荔城区进修学校举办的关于教育科研的专题讲座和教学反思方面的专业知识,弥补理论知识的漏洞,减少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有效开展课题研究,积极组织课题组教师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学习、参观活动,也邀请其他学校教师参加我们课题组的观摩活动和研讨活动。在一年多的课题研究中,整个学校地理学科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教育专业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但是,从研究中也反应出了在地理学科中教师教学反思的诸多问题。

1.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在地理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较落后。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容易导致教师思维的局限,使教师的教学目标设置片面化,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够丰富和多元化。要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创新教育理念。传统教学中,教师注重树立自己的权威,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缺乏互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对知识点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与教师形成良好的沟通和反馈,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

2.教师的思想重视度不够

一直以来,教师都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前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完成好课程的设计,教学中完成教学目标,课后认真批改作业。但是,仅仅这些工作并不能促进教师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能完成了自己的教学目标,但是,缺少对自己教学过程的反思,就缺少了自我反省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只有通过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教师才能有效改进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传统教学的过程,往往让教师忽略了反思这一过程,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教学反思,对教学反思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在教师的备课笔记上的反思多呈条文化、模式化,套话、空话多,得不到反思效果。每一次的反思只有通过对一堂课的课前、课中过程进行综合回顾,结合学生在教学后的反馈,教师才能较为完整而有效的了解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仅仅一些条文化和模式化的空话和套话,无法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因此,教学对教学反思的态度至关重要。

3.学校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当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瓶颈时,往往需要他人的鼓励和指导。同事间的热情指导,学校的真诚帮助,都是温暖的力量。但是,通过课题研究发现,学校和课题组对教师的提高还是缺少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在教学反思过程中,一些教师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对某些问题研究不够深入,一些教师有提高的想法,但是身边缺乏相应的参考资料和教学设备,而学校对年轻教师的培训指导提供的机会也不足。农村教师任课科目多,每天课程安排的课时较多,教师在完成正常教学后还要兼顾家庭,无法抽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课题研究。这些问题都成了教师的反思和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此外,学校由于人员紧张,不能及时更新教学信息,使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出现滞后与迟缓的现象等。

三、进行教学反思的方法和途径

1.明确教学反思的内容和方法

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首先要明确教学反思的内容和方法。只有具备基本的教学理论知识,才能进行全面的教育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包括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方法的反思和教学评价的反思。目前,许多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过程中,注重的是教学过程的反思,注重教学效果的反思。但是,没有正确的教学理念作为前提,这些反思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容易产生方向和理念上的偏差。地理教学过程的反思包括教学设计过程的反思和教学过程的反思。例如,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容易依赖教材。对于地理学科,学生通过地理可以认识感知自然和世界,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采用探究式教学和情境式教学,这些教学模式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能直观的感知到地理这门课程的生动性,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从而活跃课堂。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也可以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通过必要的活动课,让学生接触自然,了解世界。

2.创新教学理念

在推进新一轮的地理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反思的前提。《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六个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作为新时期的地理教师,应积极转变自我的教学理念,摆正教师位置,应从传统的只是传递者中解放出来,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形成有效互动,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与学生形成民主、平等和融洽的师生关系。

3.及时反思

教学反思的过程一般为: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在这四个环节中,反思最集中地体现在观察与分析阶段。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个体的教学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利用课堂时间抓住学习重点,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还要善于观察和分析,注意学生的注意力情况,学习兴趣情况等。只有在课堂上的细心观察和分析,才能有效的概括出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教授《海陆的变迁》这一课时,教师往往会通过地图向学生展示板块的分布,但是这样的讲授并不能有效的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通过尝试发现,利用视频向学生展示板块分布,动态的变化能让学生了解板块运动的过程,这一方式的改变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形象直观的给学生展示了板块运动形成的火山和地震带分布规律。

4.立足学生

教学反思的立足点在学生。教学反思应该是基于自己的教学是否能发展学生,能否提高学生自我的学习能力而开展的反思。初中地理教学面对的是一群处于身心发展特殊阶段的青少年,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并没有系统的接触过地理知识,因此,教学中更应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以应试教育作为主导的教育模式。无论在教学中,还是在反思中,教师都应立足学生,考虑自己的教学是否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题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会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方法。地理因其科目的特殊性,教师可将教学方法多样化,适当开展一些活动课,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也可以在活动课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组安排任务,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俞彪.注重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能力[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02).

[2]狄佳云.中学地理教学反思研究综述[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1).

[3]于清江.教学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5,(31).

[4]钟春华.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改教学反思,情感读本[J].2014,(26).

[5]赵周霞.试论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主要途径[J].学苑教育,2014,(12).

作者:蔡涵瑛 单位:福建省莆田中山中学

第三篇: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情境回归法

摘要:提升学生对课堂和知识的兴趣一直以来都是应试教育极力尝试突破的关键问题,时至今日一直也都没有形成具有普遍效力的可行方法。课本的知识最初都是来源于生活的积累,学生对生活的兴趣向来也都是非常浓厚的,但由于书本知识的教学具有天然的局限性,与生活的实际问题有一定距离,因而学生往往很难对课堂教学保持持久的热情。基于此,文章尝试分析探索如何利用情境回归法加强初中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而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

关键词:地理教学;情境回归法;学习热情

在历史上非常漫长的一段时间里,人类的知识总量增速都比较平缓,知识教育也一直比较笼统,学生学习的课程没有太多的细分。而到了工业革命为标志的近现代化社会,人类的知识总量开始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学生在校学习的科目细分的越来越多,地理课程也因此独立成了一门教学课程。从科目知识的属性上来看,地理课程中的一些教学知识是比较接近生活的,如初一的地理课程中涉及的中国地理的相关知识,总体来说学生是有一定熟悉程度的,甚至有一些具体的章节中提到的地理区域是学生实地感受过的,因而这部分知识学生学习接受起来难度应该不会太大。但更为普遍的情况是,课本中涉及的许多其他的知识内容是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的,如气候环境、地形地貌、世界地理等,都是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感受过的。还有一些知识内容则不仅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远,而且还比较抽象、复杂,如地理环境与政治关系,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等知识内容,这些内容是学生很难从生活中找到亲切感的。正因如此,目前我国许多初中地理课程的任课教师都反映学生缺乏兴趣、没有学习积极性导致的地理成绩不理想的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育界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公理,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对于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来说,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佳途径也应当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入手。在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蒙台梭利的研究观点看来,包括青少年在内的低龄人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的强烈程度其实是其他所有年龄段的人无法企及的,因而他们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欲望也是生命阶段中最强的。但对多数学生来说,这种学习欲望都是潜藏的,激发这种欲望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笔者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些涉及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中的知识内容特别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这类知识不仅让学生感觉非常亲切,而且十分实用。我想这一点与我国古代的知名教育学者们倡导的“学以致用”是一脉相承的。

一、巧妙利用现实案例

案例教学是现代高等教育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典型代表如哈佛商学院建立起来的教学案例库体系,搜集全球著名的企业经营案例作为教学培养的案例素材,在案例教学方面成效卓著。可见案例教学的方法是有非常多的理论和实践上的优越性的,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习者几乎不用费任何成本就能够回到实际生活问题中学习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这其实是人类学习知识最容易的一种方式。因而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完全也可以引入这一种方法,帮助学生回归到一个具体情境中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相关知识。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一课时,地理与经济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时,需要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老师可以通过列举一些学生熟悉的借助本地区地理优势进行区域经济发展或者企业经营的实际案例帮助分析长江三角洲濒江临海的地理位置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地位,让学生从地理环境的角度重新审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未来发展走向等。在课后的作业布置中,老师也可以多选择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问题让学生去尝试解决,例如让学生尝试分析华为将在江苏昆山建设生产基地的原因,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地区经济发展应当把握的一些要素等。

二、合理借助道具素材

地理课堂中的教学知识难以让学生产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知识与学生没有实际的连接点,从而使学生与这些知识之间产生了距离感。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够撬动整个地球。对于地理老师来说,想要撬动学生的兴趣点,需要的恰恰也是一个合适的支点,这个支点即为连接书本知识和学生兴趣的桥梁。从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有时候这个支点可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具素材。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一课中,老师可以尝试借助穿着一套藏服或者网购一些藏族特产作为导入或辅助道具帮助课堂教学。在其他的一些章节教学中,也同样可以寻找一些与课堂相关同时又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的道具帮助课程教学。

三、串联学生已有知识体系

物理领域中有一种非常奇妙的物理现象叫做共鸣,描述的是具有相似幅度的声音叠加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爆炸效果。实际上,这种物理现象在心理学领域也有类似的效果,现实生活中常常表现为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往往容易聚在一起。在地理课堂中,这种方法同样可以应用到课程教学中去。学生对一些自己已经理解掌握的知识内容其实是有一些感情的,老师对这些知识的关注或者认同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心。因此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在讲解介绍新的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适时有意地和学生已经掌握的一些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感觉到新知识与自己的经验体系是有触点可以自然连接的,他们对新知识的接纳程度也就自然会提高,学习热情也会随之上升。

四、发掘学生关注热点

现代媒体传播经常提及的一个词是“圈层效应”,描述的是现代社会中不同经验阅历的人群彼此之间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分层,形成了一个个相对封闭的圈层。在这个圈子中,群体之间彼此有相对类似的话题,感兴趣的内容多半也大同小异。事实上,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群体其实也是一个具有比较典型特征的圈层。也就是说,学生群体之间的交流话题、关注热点其实是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的,地理老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好这一点。举例来说,中学生群体一般对娱乐明星、体育明星的相关讯息比较敏感,地理教学可以借助这一点。因为只要用心发掘,地理和体育明星、娱乐明星之间绝不是绝缘的,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美国》一课时,老师完全可以引入几部好莱坞或者迪士尼大片,进而展开到美国经济文化的探究,最终达到教学要求知识的讲解效果。而且通过这样的形式分享的内容,往往能够让学生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进而达成更好的学习效果。综上所述,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初中地理课堂中适当运用情境回归法,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走进地理,喜爱地理,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也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一举多得。

作者:王珈妤 单位:昆山市城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