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综述(9篇)

初中地理教学综述(9篇)

第一篇:初中地理教学思维导图应用

摘要:

新课标课程改革之后,各式各样的新型教学法如雨后春笋般在课堂上不断涌现,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教学模式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初中地理内容繁多且知识点较为琐碎,思维导图教学模式能够将构建性学习与地理知识有效整合,从而转变学生的认知方式,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因此,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有效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每一位初中地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

思维导图;初中地理教学;教学运用

所谓思维导图,是人们将自己大脑的思维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们加工并整理自己大脑所接受的信息,从而帮助其理清思路,对学生们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帮助极大。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理清庞杂的地理知识点,突出教学的重点内容,从而在学生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明了的知识网。因此,如何才能有效地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才是关键,在此,笔者结合教学经验,试图分析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思维导图的重要性

地理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它是一门研究面极为广泛的学科,不仅包括地球表面自然现象、自然环境的研究,还包括人文环境、人文要素的研究,因此,地理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学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即通过地理图形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位置特点、周围环境及地理事物间的相互影响等的判定能力。然而,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心中已经将地理学习与死记硬背画等号了,再加上一些教师的教法过于呆板、乏味,学生们对地理学习几乎不感兴趣,甚至衍生了反感心理。此外,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对感性的教学材料和情感色彩丰富的教学内容的兴趣更浓厚,再加上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的阶段,所以,思维导图教学法对初中地理教学来说确实是不二选择,它能够帮助培养学生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们整个地理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

(一)辅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课前预习是指学生们在教师讲课之前先对将要学习的教材内容做了解工作,以便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跟上教师讲课的节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点。然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很少有学生们做好了课前预习的工作,主要原因是学生们在预习的过程中,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被激发及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把握度不够。若是通过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则必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们预习活动的自由度,在初步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们对地理知识点的迁移,从而激发学生们的非智力潜能。其次,思维导图因结构分明、逻辑性强的特点使得学生们能够在预习的时候整体把握教材内容,如此,学生们在听讲的过程中就能够全局把握教师的讲课过程,并充分理解地理知识点并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笔者在讲“中国的地形”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曾让学生们利用思维导图法进行课前预习,首先,学生们利用思维导图法找出本节的两大重点内容———中国多样的地形类型和中国地形的特征,以此确定课前预习的框架。接着,学生们通过解读教材上所提供的中国地形图了解中国的五种基本地形———山地、平原、高原、丘陵和盆地。并且,在了解地形类型和分布的同时,学生们也可以掌握中国的地形特征。最后,学生们利用思维导图将课前预习内容一一列出,以便之后的课堂听讲。倘若能够长期坚持利用思维导图法进行课前预习,那么学生们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将会极大地提高。

(二)精简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思维导图教学模式能够帮助教师确定教学大纲,精简课堂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同时,思维导图法还利于教学内容层次化,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利于学生们对复杂的地理规律及原理的掌握与理解。例如,教学“中国的气候”这一节内容的时候,笔者在讲课之前先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法确定本节内容的大致框架———先引导学生们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及空间分布,再推出我国的气候特征,这样的教学思路清晰明了,利于学生们理清知识点并形成知识网。

(三)减轻学生课后复习的背诵负担。课后复习时,学生们可以在课前预习时所制的思维导图的基础之上再增加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从而形成课后复习时的思维导图,最后补充自己对所学知识点的感悟,如此,学生们课后复习的思维导图就完善了。同时,依据自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学生们可以摆脱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复习方法,减轻地理知识点背诵的负担。此外,思维导图中的知识点一目了然,学生们记忆起来更容易。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法改变了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们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汲取知识,提高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们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此外,初中地理知识大多蕴藏在地理图形之中,需要学生们自己挖掘,而思维导图的运用正好可以帮助学生们提高地理读图能力。所以,思维导图教学法对初中地理教学而言,意义极大。

作者:张建元 单位:嘉峪关市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冬尼.博赞,著.李斯,译.思维导图[M].作家出版社,1999.

[2]韩宏宇.全脑教育理论与实践[M].远方出版社,2006.

[3]张婧婧,孙明霞.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复习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地理教学,2015(20).

[4]华娟.何不让思维插上翅膀———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14).

第二篇:体验式初中地理教学应用

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不同于以往的学习模式,体验式学习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最受瞩目的关注对象,强调学习的实践性,旨在引导学习者通过实践获得丰富的感情经验,掌握所学知识技能,进而提升学生地理水平。可以说,体验式学习是最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同时也是最符合初中地理的学科特点及教学目标的一种模式,它的具体应用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探讨了体验式学习模式的概念及具体应用措施,希望能给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采用体验式学习方法的教师以借鉴。

关键词:

体验式学习;初中地理;教学应用

体验式学习模式注重的是学习者的心理感受,心理感受的来源是实践,学习者在实践中体验,通过交流、反思、反馈等一系列活动达到预期学习效果。这一模式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打造多元化的地理课堂,为学生带来全新体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下面,我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总结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体验式学习模式的概念价值

随着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对于这一新型学习模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模式的价值,首先我们要对这一模式有一定了解。所谓的体验式学习其实是指学习者通过实践认识周围事物,获得丰富感情经验的一种学习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型为课堂中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积极投入学习过程的“催化剂”。可以说,体验式学习能够为初中地理课堂注入新鲜活力,为教师和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加深学习者的记忆和理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学习模式。它的应用将成为发展的趋势。在这一模式中,无论是情感态度的形成,还是知识技能的获得,都来源于体验活动,可以说,体验活动是体验式学习模式的基础。具体来说,与传统的学习模式相比,体验式学习模式主要具有四个特点,分别是:学以致用、主动学习、寓教于乐、虚实结合。这四个特点是体验式学习模式能够被广泛应用于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主要原因。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受各方因素的综合影响,教育重点已经从“新”转变为“学”,体验式学习模式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因此,教师应加强对此模式的研究,探寻更加高效的应用措施,强化初中地理教学的效果,通过这一模式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使这一模式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和课堂的有效助力。

二、体验式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

1.加强小组合作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会探索与发现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属于运用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的一种。通过加强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与沟通学习感受与知识,并且最大限度地利用知识资源。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感受到体验式学习带来的乐趣。小组合作是新时期下摸索出的一种新的符合教学规律的课堂学习组织方法。教师通过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比如学习《认识省级区域》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与讨论中国的省份到底有多少,你又了解多少。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上台进行总结与分享。这样便能够强化体验式学习在课堂应用中的效果。体验式学习模式在课堂中应用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学习能力,总结了学习方法,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这对于体验式学习模式在课堂中得到较好的应用与取得好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注重地理实验

地理虽然属于人文性较强的学科,但是不能忽视地理实验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教授和培养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的习惯。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要想得到较好的运用,注重地理实验的操作是必不可少的。地理实验是地理这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操作地理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地理知识具体运用和直观清晰呈现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验的操作,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将知识内化于操作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还要强调和培养学生注重实验过程与安全的意识。在实验中注意安全问题,还要调动感官感受与思考。

3.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创设合理的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情境。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地理课堂中运用需要通过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比如在学习《居民与聚落》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展示不同风俗与民情的视频进行情境导入,并且可以适当进行小组合作与讨论,表演相关的节目,体验不同地方的民俗。教师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和感受不一样的地理课堂。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同时,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执教能力与课堂组织能力。体验式学习模式的理念在创设情境中得到体现,这为其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对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要提高专业素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为地理课堂增添独特的光彩与魅力。体验式学习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有效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教师要加强对这一新型模式的探究,通过这一模式的运用为初中地理注入新鲜活力,使初中地理课堂焕发生机。

作者:董芸 单位:宿迁青华中学

参考文献:

[1]任春兰.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5(24).

[2]马金林.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7).

[3]何黔.体验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9).

[4]王红梅.体验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6(11).

第三篇:初中地理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探微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思想的不断进步,我们国家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现阶段学生的教育。目前,我们国家的教学课堂普遍存在着学生上课情绪低落,上课积极性不高和课堂气氛压抑等问题。虽然我们在教育方法中加入了信息化技术,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信息化技术的在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藉此,本文立足于现阶段信息技术在教育事业中的发展现状,对信息技术创新初中地理教学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创新;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前言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往往会具有较强的叛逆心理。并且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还处在养成阶段,这个阶段养成的习惯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纵观我们国家的地理教育,以本地区为例,地理教育在初二的时候早早进行结业。并且地理成绩对中考的总成绩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很多学校对地理教育或多或少都表现出不重视。但是地理教育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认知世界有着极大的帮助。因此,对信息技术创新初中地理教学的方法探微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中运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中运用的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现阶段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各个领域都在朝着信息化的方向逐渐建设。无论数建筑行业还是电力行业,计算机网络技术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国家地理教育事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信息技术已经出现在了地理教学的课堂当中,并且在此期间总结并发展了相对应的一系类教学方法。虽然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我们国家地理教学事业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并且取得十分有效的教育成果。但是现阶段的信息技术应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地理教师对图片的处理及课程的编排缺乏科学性。甚至在某些学校还没有完善的信息技术教学体系。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问题

现阶段我们国家的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应用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对信息技术过分的依赖,导致老师与课堂脱轨

信息技术相比于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有着十分明显的优越性,最为直观的就是减少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要消耗的体力,解放了老师的双手。基于此种有点,我们国家的信息化教育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忽略了对课程知识的讲解,绝大多数的情况使依靠多媒体的放映技术将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展示,将一节地理课变成了“电影课”。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变少,疏远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自古以来,我们国家的教育理念便有着言传身教这一说,其主要的目的在于通过老师的榜样力量来感染学生,一次来作为学生的“指路明灯”所以在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应该认清信息化技术的位置,运用其辅助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主导教学课程。老师在课堂上要引领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分析,用自己的经验来对学生的求学过程进行引领。

2.信息技术课程中重点不明确

在现阶段的地理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老师在进行知识点的放映时,没有将知识点进行筛选,整理出课程的重点在哪里。几十分钟的放映时间将课程的知识点运用相同的篇幅逐一的排列出来。这样就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含义。对知识的理解过于片面,并且在课程学习中不知道课程的侧重点在哪里,对知识进行盲目的记录,在课后复习时找不到重点在哪里,久而久之使得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感到无力,并且产生厌恶感[1]。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一)以信息技术为媒介,确保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方法沿用了以前“一根粉笔,一张黑板”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始终保持被动状态,只能坐在下面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这样以老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并且使得课堂气氛压抑。运用信息化技术,是要将课堂的主体由老师转变为学生,老师在课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引导教学,而不是只是灌输。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放映展示的图像等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方法。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初中地理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着学生对地理课程学习的态度和认知。说道地理课程,其并不单单只是对事物地理位置的研究。所谓的地理应该包含了地方文化、地方建筑、地理位置等内容。因此,地理课程想要受到学生的青睐是十分容易的。地理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更应该是一个较大的知识平台,让学生可以在上面对各国的文化知识进行展望和了解。开拓学生们的眼界,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社会和世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地理课程对纯种阶段学生认知世界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地理信息化课程的内容选择上要具有丰富性。并且要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美国的地理情况时,就可以在内容中加入“NBA”“自由女神”等。在把握学生的喜好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和完善。例如大部分的女孩都喜欢漂亮的衣服,那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就可以加入法国巴黎的时装周,或是对米兰进行简介。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丰富知识[2]。

结论

信息技术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它正在以飞速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我们应该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信息化技术会更好的服务于人类。“教育是百年大计”我们始终都不能忽视对下一代的教育。

作者:赵振雄 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梁树祥.浅议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积极整合的方法[A].《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年6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1.

[2]高修铭.刍议初中地理教学中创新利用信息技术的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8:174

第四篇:初中地理教学模块教学法应用

摘要:

本文运用模块教学法,将教材体系打包成相应的教学模块,提高课堂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关键词:

模块教学;地理教学

所谓模块教学法,是指对初中地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依据内容难易程度,依据学生学情特点,把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同时导入相关练习,编成模块进行教学的模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根据教学目标来展开教学,而模块教学法不仅把所谓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价值目标全部打乱,也打乱教材的教学顺序,一切都以学生能够更好地主动学习为设计导向来重新组成教学模块。教学方式即可以是自下而上型,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知识点后再向上发展拓宽;也可以是环绕型结构,所有的教学模块都同等重要,哪种模块先展开教学,完全看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充分展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模块教学法有利于因材施教,充分提高课堂效率

在初中多个班级的教学中,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大不相同,有的班级感性思维能力强,有的班级理性思维能力强。偏重于感性思维的班级,授课教师对于读图类模块可相应减少时间,腾出时间与精力与班级同学共同对探究类模块与发散思维类模块进行研究。而偏重于理性思维的班级,读图类模块可加强时间多加训练。教师因为已经把本节课内容分成了几个模块,在教学中就可心中有数,随机应变,灵活地把控时间。例如:八年级地理中对于“中国地形特征”的教学,尝试把这部分教学内容分成以下几个模块:模块1:简单回顾所学的海拔、等高线等基本知识点;模块2:认识中国的山脉;模块3:认识中国的平原、高原、盆地;模块4:分析中国的地势特点;模块5:分析中国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模块6:引导学生进行开拓性的思维训练。教师在某班级讲授“中国地形特征”这部分内容时,因为该班级长期实行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学生读图的能力较强,思维活跃,探究气氛浓厚,所以教师针对班级活跃特点,对模块1、2、3进行了简单处理,腾出时间引导学生对模块4、5、6进行了充分的探究与研讨。而另一班级的学生个人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但相对读图的能力偏弱,教师授课时也就相应做出了相关的调整。教师也可以选择环绕型模块结构,所以不一定按课本顺序展开教学。比如可先开始模块2、3、4的教学,学生若有了相关的疑问,此时再倒过来学习模块1,采用这种倒叙的学习模式,使得学生带着问题学,在学中解决问题,充分地提高了本节课的学习效率。

二、模块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由于把教学内容分成多个模块,那么教师就可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知识的接受特点,有选择性的挑选出相应模块进行组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探究,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相关结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值得指出的是,教师可把挑选模块进行学习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当学生进行学习的时候,遇到困难,教师可从旁提醒还需要运用哪几个模块的知识才能正确解决问题。这对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这部分内容教学,分成以下几个模块:模块1:简单回顾地球上的几条特殊纬线;模块2:地球的自转示意图;模块3:地球自转所造成的地理现象;模块4:地球公转示意图;模块5:地球公转所造成的地理现象;模块6:地球上五带的特点;模块7:引导学生进行分散性、开拓性的思维训练。教师在模块7的教学中,可提出以下问题:地球在二分二至这四个节气中,阳光直射在哪里?此时昼夜长短情况如何?此时教师提醒学生自己分析需要运用到哪几个模块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多数同学会选择先行分析模块4和模块5,当探究到一定程度时,肯定会遇到困难,教师再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模块1与模块2,通过综合的分析,学生可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结论,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模块教学法有利于教学流程图的构建

例如:七年级地理的板块构造学说的教学,尝试分成以下几个模块:模块1:认识七大洲、四大洋;模块2:认识主要大洲的分界线;模块3: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特点;模块4:了解大陆漂移假说;模块5:分析板块构造学说;模块6:运用板块学说分析一些地理现象,如日本多火山、地震,喜马拉雅山脉抬升等。

四、模块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课后知识体系的搭建

运用模块化教学,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对学生课后知识体系的整理也有极大的帮助。在这节课中,哪些模块是学生自己看图掌握,哪些模块是通过教师的讲解从而攻破课本中重难点,哪些模块是独立自主完成,哪些模块是同学之间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研讨得出的结果,学生自己心里非常清楚。在课后复习本节课的知识时,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回忆今天上课时所学过的模块,同时联想这些模块的学习历程,从而构建起本课的知识体系。运用这种方法构建起的知识体系,学生不仅记得牢固,而且对于下一章节的学习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以后的学习中,当遇到困难时,学生可联想前面章节知识体系中的教学模块,运用以前学过的教学模块来解决现在所遇到的问题。

作者:王绍峰 单位:福建省永安市第六中学

第五篇:初中地理教学导入方法

摘要:

课堂导入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风格,修养和智慧。好的导入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获得求知欲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从中增长见识,开拓眼界。好的导入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为整堂课的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导入设计;新课导入

中国古代,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往往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句话。地理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好地理很重要。比如草船借箭,诸葛亮就充分地把地理知识运用在军事当中。喜欢旅游的,地理知识丰富可以在旅游中带来便利,分享快乐。可以说,学习地理知识既有现实意义,又有长远意义。可是初中地理不参加中考,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学生和家长轻视地理学科的现象比较严重。上课时不认真听讲,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于是出现了教师授课无信心,直接影响了初中地理的全面发展。可主要的突破口还是解决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问题。兴趣是引发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动力。学生对地理科目和对老师没有兴趣,就不会出现有效而精彩的课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设计是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第一环节。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导入方法,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得学生乐意接受新知识点。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归纳了以下几种导入方法:

一、利用影片或视频导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已进入地理课堂。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也是课堂中常用的,通过影片学生了解异乡风情,各国各民族各区域的文化,开拓视野增加对社会、历史、人文等各种知识。利用影片或视频导入,既形象又直观,有时能给学生带来灵感,带来激情等诸多优点,因而能够促进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例如,讲“世界6大方块”内容时,先让学生观看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大地震视频。教师适时导入,在强大的大自然面前人类看上去是如此的弱小,显得有些无能为力。日本火山地震频繁,据资料统计,2000-2009年,在日本共发生了里氏6.0级以上地震212次,占全世界的20.5%。大大小小活火山200多座,占世界活火山总数的十分之一,火山分布广,类型齐全,堪称“世界火山博物馆”。为什么这样的地区地震频繁,火山多?原因何在?教师给学生留下神秘的思考题进入新课。

二、俗语(谚语)的导入

谚语,也称俗语,在民间广为流传,它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所以,谚语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深刻的哲理性。师生的交流都是通过语言来传达的,语言运用,贵在精炼。在课堂教学言语中,准确及时地插入一些谚语或俗语,有时可以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例如,讲《我国气候主要特征》时,引用谚语:“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东风湿,西风干,北风寒,南风暖”描写了东部季风区气候的天气变化。寒、暖、湿、干都是相对的,通过互相比较判断,学生们初步了解我国绝大多数地区一年中风向发生着规律性和局部地区气候主要特征。上述俗语是生活知识,因为有些知识点是学生们在生活中听过,体验过,所以比较容易理解,记起来颇有兴趣,学得活记得牢,在愉快的气氛中进入教学新内容。

三、音乐导入

音乐表达人类社会生活,人类思想感情。音乐可以舒缓忧郁苦闷的心情,消除疲劳,帮助提高学习效率等。歌词中就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针对教学内容平时注意收集跟地理教学有关的歌谣。如,讲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播放经典歌曲《春天的故事》讲述了中国现展史上的两件大事。歌词用了充满生活气息的写法反映了人民对改革开放的拥护之情和对邓小平同志的崇敬。例如,播放音乐《黄土高坡》。学生们初步了解东亚的冬夏风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课堂洋溢着“教者兴奋教,学者快乐学”活跃气氛。

四、图片导入

地理学科要求具备很强的空间感,对于十三四岁学生来说,很不容易。必须花大量时间去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观察、想象和思维的能力。图片多种多样,曲线、自然景观、地形地貌、国内外旅游相关的图片等都是获取地理知识的源泉。图片导入更加直观化、形象化,起到语言难以表达的作用。

(一)漫画导入

漫画是指通过虚构、夸饰、写实、比喻、象征等不同手法,描绘图画来述事的一种视觉艺术形式。教师把有关的漫画巧妙地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讲8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时,展示大气污染、污染水资源、荒废的森林漫画等。意识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及紧迫感。

(二)曲线图导入

曲线图可以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地理规律和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地理数据直观、生动。例如,讲《世界气候类型》让学生观察不同气候类型的曲线图,分析、比较、区别温度和降水量状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温度和降水量的基础上进入教学重点。

总之,导入新课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序幕,没有固定的模式,精心的设计导入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给学生架起一座通往新知识的桥。

作者:朴红花 单位:汪清县百草沟镇中学

第六篇:初中地理教学学生读图能力培养

地图可以说是最为直观而简明的地理书,它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是重要的地理要素和工具,也被理解为地理教学中的“第二语言”,初中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读图能力,是最为基础和重要的能力,它是学生进行地理知识学习的重要工具,缺乏读图能力是制约地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方面,因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个“第二语言”工具,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在浓烈的读图氛围中,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从而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一、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意义分析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

初中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兴趣激发,是重要的途径和切入点,教师要把握这个切入点,通过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要充分借助于色彩斑斓的地图,引导学生探索和揭示地图中所蕴含的丰富知识,并在探索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地图的感知水平和分析能力,从而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

2.有助于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地理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散乱性特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思维上的混淆和模糊,这样,就需要借助于地图,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地图上的图示可以帮助学生对抽象的地理知识进行理解,在图形的帮助之下,可以将抽象的基本概念具象化,可以强化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二、培养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中的读图能力的有效策略

1.培养学生的识别地图的能力,提升读图兴趣

学生要掌握基本的、最为简单的图像识别能力,要对地图中的信息点进行快速而准确地提取,由于地图的轮廓较为丰富、色彩也较为鲜艳,容易对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刺激,引发学生的兴趣,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地图这个“第二语言”的工具,引导学生对生活实际中的地图进行观察和认识,要学生对身边的地图有所辨识和了解,如:城市天气预报图、旅游导流图、交通线路图、学校地图等,要关注生活中常见的地理图像,增加对读图的兴趣。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一课中,可以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针对学生喜爱的海洋生物入手,让学生讲述在海洋中的海洋生物,并描述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规律特点等,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的驱使之下,进入到课文的读图环节中,并在读图过程中,找寻到不同的海洋,意识到不同海洋的轮廓特征和陆地的轮廓特征,加深理解和记忆。

2.培养学生对地图进行分析的能力

在通过地图进行地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地图进行分析,注重对地图的判读,从而准确而全面地把握图像的内涵,例如:在陆地上的国家准确位置的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地图快速地获取国家的经纬度、空间位置等,并根据国家的经纬度位置,知道太阳在这个国家的直射点,从而可以对该国的光热资源进行分析。还可以通过该国的平原面积推断其耕地资源和气候类型等。总之,通过对地图的判读,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实现对地理知识的关联性学习,提升地理解题能力。

3.培养学生记图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的地理知识记忆得更为深刻,可以利用地图要素进行知识记忆,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取地图中的信息,使之在学生的头脑中快速生成图像,便于记忆。例如:在初中地理知识中,为了对某个地域的轮廓进行记忆,可以让学生读图并联想,使某个地域的图像在头脑中生成并强化,如中国黄河的形态在地图上酷似一个“几”字形;四川省的地图位置在长江的“V”形之间等,通过这些感官、形象的读图,可以快速地、有效地对地理信息进行记忆,提高地理知识记忆效果。

4.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地图是重要的地理“第二语言”,要以地图为载体,培养学生勤用图、勤画图的习惯,对于地理知识中的大洲、大洋、国家、山川、河流等地理要素,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描摹,形成画图意识和习惯,并培养用图释疑的观念,例如:绘制中国的主要铁路干线,利用三条横线、五条纵线,绘制出铁路线网,并标注城市的名称,这样,可以将地理知识化繁复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生的概括和总结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绘制学校平面图,让学生掌握绘图的基本要素和技能,如:平面图的比例尺大小如何确定?平面图上的方位如何标注?如何绘制图例等,学生在掌握画图的过程中,也培养了识图、析图、记图的能力,提高了地理知识学习水平。

5.培养学生获取地图知识多元化的能力

在科技不断进步的时代下,地图不再限于纸质地图,电子地图也融入了教育领域,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个人计算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引领学生进入全新的地图查阅体验,通过新介质查阅自己所需的地理图像资源,提升地图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初中地理教学可以借助于地图这个“第二语言”,培养学生的识图、辨图、用图、画图的能力,增强读图能力,获取相关的初中地理信息和知识,从而养成读图、用图释疑的意识和观念,提升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王铭 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周铁中学

第七篇:初中地理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

在如今教学过程中普遍出现学生创新意识薄弱,创新能力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为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使学生在往后的学习中更具灵活性。如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他们能够为社会创造出更加宝贵的财富,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及时适应社会发展。本文谈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培养能力;创新意识

地理世界充满着未知与奇妙,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挖掘探索。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任何未知的事物都充满着好奇,也是好奇心最强烈的年龄阶段,地理这门学科恰巧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了解到大自然的神奇现象和奇妙的自然景观。因此,教师要针对地理这门学科的特性积极地引导学生从各种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进行兴趣引导,点燃创新火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针对哪门学科或者什么样子的教学任务及教学目的,学生的兴趣才是进行教学的关键所在。如果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感兴趣,那么课堂教学很难顺利进行下去,并且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兴趣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尝试将地理课堂与其他知识相结合,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兴趣得到满足的同时,内心的创新的小火苗被点燃。如教师在进行“资源分类”这章节的时候,学生对于生物资源是否属于可再生资源的观点会出现分歧,这时候可以适时进行点播,可以引用语文中的基础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初中生的思维活跃,能够根据教师的有效提示迅速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学生通过思考和思维运动,能够将原先表层的兴趣爱好转化为思维活动的兴趣,这样一来就为学生进行思维创新提供了兴趣基础。

二、鼓励学生质疑,树立创新意识

学生对于知识进行质疑的过程其实就是创新思维在影响学生的思考,这就意味着学生的思维中出现了不同于原来的新思路,这就是所谓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出质疑,并且要敢于质疑,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天马行空”的质疑采取包容的态度,不能打击学生。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还能够更加积极大胆地提出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如在进行世界气候类型分析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很有发挥空间的题目:“在北回归线的附近,有很多沙漠,但我国的东南部为什么以季风性气候为主呢?”这种发散性的题目对于学生而言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且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者对问题进行解答,并且要扩大范围,思考得更加全面一些,让学生在疑问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发现问题线索,这对于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很有帮助的。

三、充分发挥想象,发展创新能力

教师要意识到创新的基础是想象,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只有在好奇心和想象力的驱使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被彻底地激发出来,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得到根本性的提高。针对初中地理这门学科而言,学生的想象是很重要的,很多地理事物和地理想象在地图和地球仪上是体现不出来的,需要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将地理事物及地理知识在自己的脑海中勾勒出来,在这种基础上学生的学习灵感才能够得以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够冲破阻碍。如教师在进行西北地区人文地理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述西北地区的气候、降水、地形等一系列地理现象,让学生结合想象和对于西北地区的了解,向游客介绍西北地区的粮食和住所等人文镜像,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激发。

四、丰富教学手段,深化创新意识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是教学工具不充分,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这就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不到更深层次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所学地理知识,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初中地理这门学科而言,三维图像展示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地理事物或者地图更加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能够在观察图形的同时,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以及巩固自己的地理思想。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关人文地理的图片和信息,如在《澳大利亚》学习过程中,投放一些当地代表性的美食,以及特殊的作物和动物,让学生通过欣赏图片重新回忆有关澳大利亚的地理知识,并且充分拓展自己的思维,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这一地区的地理特征。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已有的知识,还使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地理这门学科有独特的神秘性和空间特性,它是一门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实际上地理这门学科就是对具象世界的微观研究,这种茫茫浩瀚的地理世界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以任学生徜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因为想象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大胆想象才能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艰苦又耗时的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有足够的耐心。

作者:干家锦 单位: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曾凡强.浅谈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关爱明天,2015.11.

[2]吴丽燕.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软件:电子版,2015.06.

[3]武爱武.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向[J].华夏地理,2015.08.

第八篇: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应用

摘要:

初中地理知识学习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阶段,所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有效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初中地理是初中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在整个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地理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学生深入掌握地理的相关知识,而且还需要培养学生合理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因此,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坚持走进生活、贴近生活、联系生活的原则,具体分析初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策略的应用途径。

1关注焦点时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是一门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科。只有将理论的地理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相结合,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与理解地理的相关知识,拓宽学生视野。例如,在进行“世界地理”相关内容教学时,其主要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记住各个国家的名字,以及了解各个国家的人口、自然条件。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死记硬背,将难以完成教学目标。此时,教师便可通过引进焦点时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记忆。如,教师可将英国在2014年所举行的奥运会作为教学题材,采用制图的方式将奥运火炬传递的路线、所经的国家及其首都等制成图片供学生参考。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记忆相关国家的名字,巩固了学生的课堂所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水平。

2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缩小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很多知识都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世界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此点,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结合起来,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以提问的方式巩固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内容,这样不但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提升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就以中国地图为例,教师可让学生快速指出地图中每一省级行政单位的具体位置,然后说出该省的省会城市与其简称。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枯燥的课堂教学增添乐趣,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初中地理课堂中的知识点。

3采取角色扮演,拉近地理知识与学生的距离

将生活化策略合理应用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角色扮演”是重要的教学措施之一。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更能拉近学生与地理知识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从而促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例如:在学习“中国北方地区与中国的南方地区”时,教师便可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学习。其中,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分别扮演北方居民与南方居民,然后让学生查阅资料,说出南北方地区在生活习惯、生产、气候等各方面的差异。此时,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了,纷纷参与到了讨论学习中。之后,教师再要求各个小组分别派代表进行回答,一位学生说:南北方人们在饮食方面有着巨大差异,南方的主食为米食,而北方主食为面食;另一名学生则说道,南北方人民在生活习惯方面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北方人民因降水量少而水资源相对较为紧张,所以没有天天洗澡的习惯,而南方地区雨量充足,水资源丰富,且气温高,所以有天天洗澡的习惯。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4强化学生的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初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可要求学生收集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地理故事,并指导学生利用地理课程中所学习的地理风向标知识来判断操场旗帜的飘扬方向,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新课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主要目标在于指导学生回归生活,让所学的地理知识为实际生活服务。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所学的地理知识来解释自然中出现的现象。例如,在进行“太阳与地球的运动”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观察太阳在一天中的变化情况,然后根据太阳的方位提出相应的问题,若学生只能观察到其表面现象,教师便及时进行补充,借此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对日常生活的帮助,从而帮助学生走进生活、贴近生活,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有效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下出现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的问题,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学生之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黄丰安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合沟中 学

参考文献:

[1]陈慈颖.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探讨———以湘教版八年级地理《季风气候显著》一节为例[J].才智,2011(25).

[2]吴鹏.汲生活之源,绽课堂之花———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思考[J].考试周刊,2014(73):125-125.

第九篇: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研究

【摘要】

地理学科由于其自身知识脉络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的客观现实,导致了初中地理教学的主要难点就是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梳理与记忆细小的地理知识要点。因此在组织初中地理教学时,应该首先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点的逻辑以及知识点脉络的梳理,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点框架,养成地理学习的逻辑思路,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与关键点,才能更好地做好现代初中地理教学,也才能促进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效果;自主学习;多媒体教学

一、前言

地理知识本身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逻辑性,使得在组织初中地理教学时,应该首先从实际出发或是从知识点本身的运用出发,将知识点的学习与生活实践活动集合起来,将知识脉络体系与讲课思维逻辑结合起来,将地理知识与旅游知识结合起来,如此,就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对地理知识的详细化、准确化、系统化的积累与理解,才能从根本上完成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地理素质以及地理基础。

二、加强对地理教学基础设施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创新

(一)老师应该积极做好对教学设施的选择,尤其是应该充分利用好地球仪、地图等基础性教学资料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地理教学的基础设施,尤其是应该充分利用好地球仪、地图等关键性基础教学资源。让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在地图上的分布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形象化理解。

(二)积极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地理教学辅助资源的丰富化与直观化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好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地理教学辅助资源的多样化与直观化,尤其是应该通过视频播放的形式,促进学生对关键知识点以及地理逻辑的理解与掌握。比如在进行地球自转的学习时,老师可以通过播放模拟地球自转的视频资源,提高学生对自转知识的掌握。

(三)积极利用微课等现代地理教学手段,实施地理模块化教学策略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微课、思维树等现代地理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地理知识脉络的形成以及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比如在进行亚洲的学习时,老师可以通过亚洲的地理位置、与其他州的分界线、亚洲的主要地形、国家等进行知识脉络的梳理,同时也可以利用一个微课形式,将地理分界线作为单独的知识点进行详细、准确的讲解。

三、积极做好学生的知识脉络梳理,加强知识点考核的力度与方法创新

(一)积极利用好记忆卡片等知识梳理工具,提高学生知识点的详细化、精准化记忆老师应该将地理知识进行碎片化的整理,尤其是可以利用记忆卡片的形式进行梳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点,同时也可以准确、详细的记忆好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完成对地理知识要求以及地理思维逻辑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加强学生自主地理教学过程的落实,尤其是应该积极提高学生的讲课能力与备课能力老师应该积极让学生参与到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上来,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地理教学流程的推动,另一方面可以将地理知识的讲解或是延伸作为学生的教学作业,让学生自己来讲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是地理教学创新的重要方向。

(三)积极开展地理知识考核力度,尤其是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竞赛类的地理知识比赛老师应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竞赛,尤其是可以在课堂教学之间进行简短的教学复习,通过选取两个学生的形式,组织进行抢答性的教学复习,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对上节课的知识点的巩固,同时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熟练程度。

四、做好老师队伍角色定位,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导、老师为辅导的地理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老师应该积极树立学生为导向的现代地理教学理念,应该积极避免灌输式的地理教学方法,尤其是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活动中来,不仅要让学生自己学习,还要让学生能力进行相互之间的地理知识点讲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地理能力,尤其是对地理知识脉络的掌握能力以及地理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扩展老师自身知识面,尤其是应该将枯燥的地理知识点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性老师应该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尤其是可以将地理知识与生活习惯、风俗习惯、美食旅游等方面结合起来,让地理知识活起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性。

五、结语

地理知识由于其自身的知识点多、记忆要求高、地理逻辑思维性强,使得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着效率不高的教学困境,因此应该积极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地理教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脉络的梳理与掌握能力、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真正做好初中地理教学工作,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地理素质。

作者:杨玉清 单位:吉林省通化县果松镇中学

参考文献:

[1]王丽华.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对策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6(06).

[2]高兰.关于初中地理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及对策的探讨[J].读写算教师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