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地理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地理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产生创新兴趣的动力源。学生只有对学习对象感兴趣,才能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才能激起学生创新的激情与动力。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激起学生深厚的兴趣、创新的激情,我们就要重视导入,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1.形象导入。此阶段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为辅。教师采用形象导入法,既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形象性,使学生从中获取大量感性材料,积累丰富的表象,达到对事物的本质认识,从而为上升为理性认知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我常运用挂图、多媒体等形象事物来导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在学习“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一课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进行直观演示,这样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利于学生理解角速度与线速度。

2.悬念导入。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通过设置疑问、制造悬念,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进入求知的愤悱状态,以问题为核心来展开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断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成为知识的真正构建者。如在学习“海水运动”这一内容时,我通过故事为学生制造悬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海军为了防止德国军舰进入地中海可谓是煞费苦心。英军在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设置水雷阵测听仪,派舰队日夜巡逻防守,可以说是固若金汤。但是德军的潜水艇却经常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地中海一带,突然袭击,给英军以重创。原来,德军掌握了英军所忽视的本地区一个重要的地理现象和规律。那么,究竟是什么地理规律呢?”这样可以使学生进入悬而未决之中,自然引起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

3.时事导入。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与时代、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新课程标准提出了面向生活、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地理是一门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要加强教学与现实的联系,运用一系列的时事热点来导入新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真正将学与用结合起来,更利于学生地理综合素养的提升,更利于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教育理念。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们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改变一味的灌输,加强方法与技能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1.想象。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是创造的源泉。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只有学会想象,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行得更远,飞得更高。

2.迁移。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地理学习也是如此。因此,我们要加强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掌握一类事物而推理到同类事物。这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总之,教师要用心学习与实践,要为学生营造乐学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增强学生创新的信心与勇气,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作者:张仲英 单位:河北省宁晋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