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

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

摘要:我国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与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体系培育和提升的内在需求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体系,是做出的具体部署。金融是现代经济社会的核心,具有提供资金保障、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管理等重要功能。增强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就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常态;供给侧改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是现代经济社会提供资金保障的核心,具有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管理等重要功能。党的以后,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在我国从拉动内需的经济战略转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提高直接对供给侧实体经济的融资比重,增强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长期以来,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是全国关注的焦点,而支持经济增长是金融业关注的焦点。21世纪初,全球爆发了金融危机。当时我国为了追求GDP的稳定和增长,曾经特别重视需求侧。用超发货币、扩张信用等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拉动内需,以拉动内需来刺激和拉升经济增长,俗称“加杠杆”。加杠杆似乎成了解决一切社会经济问题的灵丹妙药,简便而且有效。而杠杆率的升高伴随着货币的超发和信用的膨胀就必然造成金融风险的积累。而当我们去杠杆、防止系统性风险积累的时候,经济增长就会因为失去了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撑,出现经济下滑。如此“按下葫芦起来瓢”,就形成了宏观经济政策的“翘翘板效应”。十几年来,我们一直是在用不断积累风险的方式来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从2016年开始,党中央针对前期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提出了“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的重要部署。就是要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便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二、实体经济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

党的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众所周知,我国的经济规模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庞大的人口基数使人均GDP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境地。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国民收入的差距大,这便是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集中体现。针对经济发展不充分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如何做强做优做大做实实体经济上来,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经济发展和改革的主攻方向,作为解决中国经济当前关键短板的“牛鼻子”。要通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化解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收入差距难题。实体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实体经济,国之根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创新驱动发展是中央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部署的战略方针。依靠实体经济的现代化创新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一个国家要强大,就必须注重实体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实现中国由“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必须要把提高实体经济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必须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必须实现实体经济的现代化。

三、建立完善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现代化金融体系

在我国经济增长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转型的重要关口,建立完善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现代化金融体系,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实体经济打造宽松的融资环境,可以用经济杠杆来激励经济新旧动能的快速转换,扩大和增强我国以实体经济为代表的经济质量优势。1.提高金融业为实体经济信贷服务的主动性和有效性。金融部门要增强主动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意识,针对钢铁、煤炭、化工、水泥、船舶、炼油等传统行业的优质企业给予有力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改项目,更要及时制定针对性强、精准度高的信贷投放措施。积极帮助素质好但暂时遇到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渡过续贷难关,只要它品牌响、订单足、效益好,就要灵活地因企制宜,运用收回再贷、续贷展期、资产置换等手段为他们化解临时危机。对于一无市场、二无资产、三无前途、濒临破产的所谓“僵尸企业”,也不可以搞突然袭击式的信贷退出,要因企而异,逐户制定风险处置化解方案,依法实施破产清算,防止逃废银行债权。提高为实体经济信贷服务的有效性。2.提高实体经济在社会价值链中的地位。完善和落实大额授信联合管理机制。凡是债权银行三家以上、贷款余额在五亿元以上,以及界定额度以下的强风险客户,各金融分支机构要按分管区域,组建债权人委员会,实行分类管理。对违反大额授信联合管理,单方面抽贷、断贷、停贷措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由银行业协会会同债权人委员会给予制裁。既要维护银行信贷资产权益,又要保护实体企业的利益。3.保持财政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一是继续执行重点行业升级改造贷款贴息政策。二是扩大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基金规模,强化政府性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准公益职能。三是落实《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取消对企业贷款融资服务中的一切不合规收费。四是加强融资过程中担保、评估、登记、审计、保险等收费行为的监督。五是金融机构对诚实守信、风险控制能力强的融资担保机构,降低准入门槛、降低保证金比例、提高融资放大倍数等。六是千方百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严格禁止并严肃查处一切变相提高利率、加重企业负担的行为,如以贷转存、转嫁成本、存贷挂钩、借贷搭售等。4.完善实体企业转贷应急机制。要建立完善符合本地实际的企业转贷应急机制。对流动性暂时紧张的传统优势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综合运用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展期续贷、分期还款等多样化手段给予适当帮助,切实加强管理,严密防范风险。按照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的原则,科学设置审核程序和资金划转流程,尽最大可能减少企业因先还后贷而发生的高息过桥融资。5.发展实体经济的抵(质)押融资方式。金融机构要在覆盖风险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不动产和动产抵(质)押贷款业务。一是要创新不动产融资相关服务,提高土地房产等固定资产抵(质)押率。二是要建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集中统一的动产权益抵(质)押登记平台,研究运用物联网技术解决动产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三是更好地发挥股权、知识产权、海洋产权、能源环境等交易市场和服务平台的作用,发展以无形资产为抵(质)押物的新型融资方式。6.鼓励实体经济企业多渠道融资。一是鼓励企业直接融资。对企业上市、挂牌融资要有奖励和补助政策。二是鼓励企业发行债券。支持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置换贷款,允许企业用长期债券置换短期债券。财政金融部门也要给予补贴或奖励。三是加强对政府基金的管理,如工业转型升级基金、股权投资引导基金以及各种产业基金。搞好项目对接,完善激励机制。四是支持发展各类资产证券化业务,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实体经济。五是政府建立融资平台。在依法合规、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可以继续承接各类政策性贷款或发行各类债券,也可以探索开展股权投资或为其他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固定资产收储与处置等服务。7.提高实体企业信贷融资可得率。扩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可用资金来源,更好发挥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效应,适当提高银行对风险容忍度,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多的优惠和便利。积极配合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完善理顺金融逆周期调节机制。有效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经济转型发展的客观需求。8.提高不良贷款处置效率。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争取不良贷款核销规模指标,用足用好现有不良贷款核销和批量转让政策,做到应核尽核。

四、把实体经济真正做实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实体经济的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从而真正把实体经济做实,不容许以调整产业结构的旗号,去搞“脱实向虚”。实体经济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必须要围绕原有主业打造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利用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率实力。进一步做好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实体经济发展水平。鼓励同类企业的并购重组,支持和引导强势企业通过整体上市、定向增发、资产收购等形式对弱势中小企业开展并购重组;推动绩差企业退出无协同优势的非主业经营业务,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资产置换、注入优良资产等方式实施资源重组。丰富并购方式,拓宽并购资金来源。推动人才、技术和资金向核心业务和效益贡献高的业务集中。总之,金融离开了实体经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金融业必须面向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殚精竭虑、励精图治,帮助实体经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中国制造”上升为“中国高端制造”。

参考文献:

[1]顾阳,熊丽,李华林.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N].经济日报,2017-10-22.

作者:徐杨 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