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德育课程教学改革

职业院校德育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育途径上的改革

德育课程的途径有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和实践活动。

1.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整合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刘宝民提出的德育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精神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法治知识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内容,再加上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决定了其内容必须紧跟时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第一,现阶段德育内容要贯彻党的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以此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帮助学生树立中国梦的理想,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整合课程资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利用时政热点、社会资源、网络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在讲个人礼仪时,选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明星如黄渤、王宝强的剧中图片,一个干净帅气,一个邋邋遢遢。通过图片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意识到礼仪的重要性。讲授完正确的礼仪规范后,让学生自评,师生互评,打分这一系列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学生行为,学以致用。学生有兴趣,有积极性,参与度高,课堂效果就好。讲关于税收这一问题时,结合当下最受关注的明星——范冰冰的偷逃税案,让学生更深刻地明白税收的特征,违反税法的行为及后果。在讲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时,仅仅讲课本中的概念太枯燥,学生也不爱听。所以,在讲此内容时,大量引用社会中的人物案例:如讲诚实守信时引用孙水林、孙东林兄弟的感人事迹。哥哥为赶在年前给农民工结清工资,在返乡途中遭遇车祸遇难。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里,先替哥哥发工资给农民工过年,再处理哥哥的后事。讲敬业奉献时,引用当代活雷锋——郭明义的例子,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在生活中带领工友无偿献血,为希望工程、身边的工友和灾区的群众捐款,并资助贫困学生180多名等。讲自强不息时引用无臂小伙——刘伟的视频,给学生以震撼。无臂的刘伟能用脚弹出震撼人心的音乐,而我们作为一个健全的人,应该如何做?在教学内容的整合中,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专业发展。在讲“成为技能型人才的关键要素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可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引用不同的人物事例:如给数控专业的学生授课时,可引用数控专家李斌的案例。这样,学生可以有更深刻的认识、感受,培养学生的职业境界:精益求精,实现自我价值。在讲合作和竞争时,可以引用技能大赛中的个人赛和团体赛的例子。在个人赛中,团队中每个人之间是竞争的关系,但在团体赛中,他们又是一个整体,是合作的关系,要想取得团队的成功,团队中的成员应该如何做?由此得知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合作是竞争的前提,坚持竞争与合作的统一;提倡有序竞争,合法竞争。如果无序竞争呢?引用大家熟知的“三鹿奶粉”事例、海尔走向世界,正反对比,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合法竞争的重要性。至此,还可以讲得更深一点,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什么是“一带一路”战略,有何意义?中国通过这一战略,扩大了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了中国及其他各国的竞争力。要让学生关注时政热点,扩大视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拓宽国际视野。

2.主题班会

德育过程是培养知情意行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内化为自我的行动的过程,实现教育实效目标。班主任是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人,最影响学生行为养成的人,从日常的吃饭(要求排队有序、节俭),穿衣(要求规范、干净),住宿(要求整洁、礼貌、友善),行(要求安全、礼让),交往(要求平等、和谐),到课堂的学习(要求聚精会神、专注、勤奋),再到实习(要求合作、沟通、责任),这些都是德育教育的内容。所以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重要的教育方式就是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围绕一个主题,在班主任的组织和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身心发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一系列的精心设计、策划的教育活动。它可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增进师生情感交流,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会的主题有很多,如开学、安全、感恩、专业发展、心理健康、诚信、善良等等。班会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案例分析、讨论、体验等,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分享中央台新闻联播中的《大国工匠》人物事迹,让学生们认识这些普通又不普通的工匠们,感受他们对工作的热情、负责、精益求精,并且在自己以后的生活中学习、践行这种工匠精神。再如一位同学被骗了,收了一张50元的假币,如果是你,你将如何做?通过这个生活中活生生的案例,让学生们讨论,各抒己见。最后总结正确的做法:假币不能流通,否则就违法,要有反假币的意识;如果是财会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加强真假币的识别,提高专业能力;非专业的学生,要以此为教训,提高生活能力等等。善良要分人。对好人善良是应该的。对坏人、小人善良,还有可能带来危害,如江歌案。江歌为保护闺蜜刘鑫,被刘鑫的前男友用匕首杀害。刘鑫不但当时不救,事后还毫无悔意。对于这一点,我们是不提倡做的。

3.实践活动

德育的学习还要靠实践活动进一步内化为人生行为,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这就是德育的行知合一原则。学校中的实践活动有运动会、报告会、扫墓活动等。运动会中,观众要有热情,但不要乱扔垃圾、喝倒彩;运动员要有荣誉感,努力拼搏、坚持到最后,要学会有序、合法的竞争,要学会团队的合作等;在听报告的过程中,要遵守基本的礼仪,不大声喧哗,不交头接耳,不玩手机,认真倾听。在每年的扫墓活动中,要肃静、庄严地缅怀革命先烈们,珍惜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出现,教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有一定的改革发展。

1.体验式学习

当代的中职生大多为中考失利者,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良好的学习习惯相对缺失,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又正处于青春期的状态,所以在管理上相对于普通中学生有些困难。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大多数学生吃苦耐劳,动手能力较强,人际交往能力强。基于这一点,他们不能接受训导式的教育,不喜欢抽象的授课方式,不乐于接受乏味教条的知识灌输。为了让他们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从德育中受惠,并且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更好地践行职业道德,必须让传统的德育课“活”起来。“体验式学习”符合这些要求,为学生专门设计,让学生们在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而非听教师论教,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在讲培养团队合作的方法这一知识点时,单纯按课本上的知识点让同学们画出来、记住,没有多大意义,学生也记不住。笔者在讲这一知识点时,设计了一个游戏——信任背摔。要求:13人参加。选1人背摔,10人承接,其他2人负责保护(由于这一游戏有一定的危险性,一定要强调动作要领和安全)。通过做游戏,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其中,并有所感悟和体会。游戏后,让参与者轮流发言,各抒己见,该游戏的完成关键在于什么?最后总结得出结论。培养团队意识的方法:善于挖掘,优势互补;听取建议,承担责任;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理解体谅,尊重他人。

2.现代化教学技术的革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方法也需要转换新动能,以适应新形势、新环境。当前形势下,人们的生活在改变,日常生活,工作离不开手机,学生也是。这种趋势只能疏导,不能堵。再加上多媒体、互联网的运用,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改变——教学技术上的创新。微课、慕课应运而生,具有艺术性、教育性、科学性、启发性。创新性的特点,符合现在学生们的认知特点,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但教师要注意,技术不是万能的,技术而是为教和学服务的。

三、教学目标的改革

教育的本质是育德。所以德育的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并达到行为的自我生成。德育课上会引用大量的优秀人物及事迹、社会热点和新闻、国家的政策、哲理小故事等。用这些内容引领学生的情感和价值取向,如观看《厉害了,我的国》,让学生认识到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蓝鲸2号,蛟龙号,FAST,C919……一个个非凡的超级工程,展示了中国“新时代”力量,让学生忍不住感叹“厉害了,我的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医疗保障,小微企业发展,精准扶贫,以及家庭医生这些惠民政策,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青山绿水”“也门撤侨”“一带一路”,彰显了国家的实力和发展的决心。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民族情,并树立为国奋斗的壮志豪情。德育课的改革,要依赖德育教师。所以德育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潜心学习、研究,不断提升自我,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作者:孙凤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