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思考

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思考

摘要:毕业设计是高职学生就业前的一次理论知识实践应用大练兵,是从学校研究理论知识和进企业实践操作之间的一次理论指导实践的课题训练,就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实践经验,很难独立、正确、合理的完成毕业设计。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进行有条理性、针对性的引导,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基础上,能够掌握实践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关键词:毕业设计;指导方法;减速器设计

对于机械专业的高职学生来说,毕业设计是毕业前必须完成的一次较为全面的机械设计训练,如何运用机械类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企业实践知识完成以机械原理为基础的机械方案,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所面临的难题。虽然,毕业设计的主体是学生,但是,如何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细致认真的进行课题设计,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下面从5个方面就毕业设计指导方法进行阐释。

1选题

确定毕业设计内容,要综合考虑高职学生的专业素养、知识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能力等情况,选用学生学过的机械零部件组成的传动装置或结构相对简单的机械作为设计对象,经过思考和筛选,最后确定了以减速器为主体的机械传动装置———带式运输机为设计题目进行设计。设计的过程,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毕业设计。

2设计过程

题目确定后,学生要着手进行设计,指导学生按照如下步骤逐步展开设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1知识搜集整理阶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着手进行设计之前,要对毕业设计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搜集、整理,此环节教师可根据自身经验,将毕业设计所需理论知识设计成毕业设计理论知识任务书,包含机械知识的概念、应用范围、设计过程等内容[1],由学生自行填写。

2.2实践设计阶段

参照选定的教材,运用已有知识体系,按部就班展开设计。减速器的设计过程是围绕运动的传递过程展开的,首先要根据工作机的转速、转矩等要求来确定总体的传动方案,接下来按照传动过程,从动力源———电动机设计,经带传动减速后、相互啮合的齿轮减速后传递给工作机[2],由此也确定了设计的顺序:电动机(功率、转矩、转速)—带传动(V带、大小带轮)—齿轮系(齿轮及其上作用力)—传动轴(中间轴、高速轴和低速轴的设计顺序)—附件的设计与选择,在进行附件选择之前,要通过绘制装配草图来验证设计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则需及时修改数据,这是重要的数据验证过程[3]。

2.3知识探究阶段

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参数的选择是设计的重点同时也是设计的难点所在,如何在允许的范围内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参数选择,需对所设计内容的理解、掌握并运用自如。以电动机转速的确定为例,在允许的转速范围内,通常会有2~3个常用转速可供选择[4],在工作机转速确定的情况下,电动机的转速高,则电动机价格低、结构尺寸小,但传动装置成本高、尺寸大[5];电动机的转速低时,情况与之相反,因此,要根据设计需求,综合考虑选取。

2.4脉络梳理阶段

减速器设计说明书以及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的完成,也就是毕业设计完成的过程,但是,要想达到毕业设计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合成一体并运用自如,则需学生对设计过程进行梳理,总结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并举一反三,逐步拓展到更广泛的设计空间[6]。

3设计总结

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后,需要将自己的设计思路、设计过程、设计难点及收获,以书面形式进行总结,并安排师生研讨会,由老师和同学们相互交流探讨,分享收获,交流经验,尤其是对如何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经验的沟通,使学生能就问题的解决经验互通有无。

4毕业答辩

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机械专业教师团队组成评审小组,负责学生毕业设计答辩工作,就学生完成的减速器设计说明书及绘制的零件图、装配图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使学生在对毕业设计内容充分地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在解答的过程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5教学反思

在指导高职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鉴于学生原有机械知识或已遗忘、或掌握不扎实、或理论脱离实践、或知识体系不成系统等情况的存在,前期对于毕业设计———带式输送机中需要用到的机械知识进行了梳理,但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后更改教学模式,采用学生自行搜集资料来解答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一模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设计教学任务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相关内容的小设计上,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此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设计中来,并在设计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和经验。

参考文献:

[1]陈秀宁,施高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2]华大年,华志宏.连杆机构设计与应用创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张春宜,郝广平.减速器设计实例精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高志,黄纯颖.机械创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谢存禧,李琳.空间机构设计与应用创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作者:李楠 单位: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