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体验教学策略研究

大学语文体验教学策略研究

一、体验教学对大学语文教师的要求

1.教师对职业首先要有一种真诚甚至虔诚的热爱。

他需要热爱教学,视教学为自己的精神家园,是自己生命的一种重要的存在方式,是焕发生命活力的寓所,而不只是完成一件工作。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爱才有可靠的根基,对职业才可能全情投入。

2.教师要真诚地热爱每一个学生。

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爱,是教师的生命的真情的流露,这种爱是建立在师生人格完全平等基础上的爱,而不是对学生的一种施舍与恩赐。教师真挚的爱会给学生以心灵的安全和力量,会润泽学生的生命。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思考和评价。只有在得到了教师尊重和肯定的前提下,学生才敢于畅所欲言,把心中所想、所感、所悟尽情吐露出来,个性得到自由舒展,才能得到尽情发挥带来的生命喜悦,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形成知识以及情感体验的共享。

3.术业有专攻。

教师应该全方位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这不仅仅是职业技术层面的要求,因为教学活动本身就是生命教育的载体,教师的专业性会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教师职业生命的热力。大学语文课程又有别于其他一般课程,因此教师应每周设置固定时间与学生交流,既可以研讨课业问题,也可以做心理恳谈,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生命成长,实践“传道授业解惑”。

二、多种教学方法、技术促进大学语文体验教学的开展

大学语文的体验教学中,教师构建教育环境,目标是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使学生用自己的知识、情感、意志去感觉、去评述文本和人类文化,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预见性,不断地提升心智训练的水准,建构人的主体性。为此,就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精心设计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大学语文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教学情景和生活空间里发生的。教学情景是教师和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选择或构建创造的适合于活动主体、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和教学氛围。教学活动的成效取决于主体与教学情景相互作用的性质。因此,如何使教学双方与教学情境融为一体,使学生对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产生“神与物遇”的对接,体验教育情境中蕴含着的生命意义,是值得思考的课题。

2.恰当使用参与式教学方法。

参与式教学是以学生和教师同为课堂主体、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策略,它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愿望,以主体性为内核,以自觉性选择性为特征。教学过程中,大学语文教师应发自内心地地把学生当作教学主体,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成为主体的能动性和学习的真正乐趣,从而与教师、同学共同探求隐匿在文本后的意义。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参与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

大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图形、图像以及音乐背景等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引入到体验的氛围中;进而通过有声语言、大量资料链接丰富学生的感知,引发学生的联想,不断深化体验效果。在丰富资讯的基础上,在恰当的体验空间下,学生往往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个性特点、成长经历等等不断累积新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促进心灵成长,从而达到陶冶人文精神、丰富人文情怀的教学目的。

首先,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活用多媒体,可以带领学生、激发学生去解读文本,领略艺术与精神之美。比如戴望舒的《萧红墓畔口占》,此诗的情感表现克制而深沉,学生不容易理解其深意。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一定的多媒体形式,比如以图片、视频的方式展现“红山茶”及其隐喻含义。在现代文学的传统中,“茶花”一直被赋予高洁、自然、清纯、朴素、秀逸等内涵,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和讲解,学生便能体会到诗中“红山茶”所蕴含的感情深度:细腻、深沉、节制,委婉中蕴涵着激情,如此能更好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对萧红的赞美与激赏。再比如讲授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时,使用多媒体资料,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伴随着深情的朗诵与动人的音乐,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出现在显示屏上。淡淡的月光、脉脉的流水,作者笔下那隽永的景象细致入微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跟随作者来到了秦淮河,完全融入了诗情画意之中。利用多媒体手段营造的这种教学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从而极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其次,活用多媒体,可以弥补学生阅读量及生活阅历的不足,更能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从多层面理解文本,提高文学鉴赏的自主性。唐诗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但学生已无法直接体验到盛唐气象的豪迈壮阔。因此,在学白诗歌之前,不妨让学生看看有关盛唐的影片,或者是有关李白的图象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盛唐生活,感受诗歌的魅力,理解李白在当时的名声和性情,从而更好地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刚正不阿的气质。恰当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确实能为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质的飞跃,但是教师必须明确地认识到,计算机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一个工具。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应起主导作用。教师在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应遵循启发性原则,以促使学生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为终极目的。多媒体设计要针对不同的重点、难点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不能只是为了展示、为引起学生注意力而插入一些声音、图片,这样反而会干扰学生对文本的感知与理解。总之,大学语文课程运用多媒体技术时,要注意设计与其他环节的协调,使多媒体教学成为整个教学环节中有机的一环。

三、大学语文体验教学策略的意义

1.当下大学语文教育仍表现出一定的工具理性的弊端,为了矫枉

我们需要在一个更宏大的格局上思考:到底要建设何种导向的大学语文?显然,大学语文课程需要回归价值理性。在价值理性关怀下,人性世界被认为是以“合目的性”形式存在的意义世界。在这个世界,人对价值和意义的追问、人的最终归宿和终极关怀成为重心所在。因此,大学语文教育的目的也不过是完成“育人”的教育目标。“育人”便要育“整全的人”,亦即“全人教育”。全人教育认为教育不仅要实现个体在智力和职业能力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实现个体在生理、社会、道德、伦理、创造性、精神各方面的发展,重视教育过程中的经验、选择与合作。——这便是大学语文体验教学的最终目标。在大学语文的体验教学中,可以发生一种生命与生命的相互对接、交融、摄养,这种交接融摄,符合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用爱和关怀使人获得属人的生命,去取得人的身份和资格,使人成为人。

2.体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品格。

奥巴马说:“不管时代怎么改变,品格的力量一直未变。一个拥有高尚品格的人,总是给他人带来信心和光明,虽然学生也深知黑暗的势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精神领域的多元化和相对失范,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下,身体成熟、心理却未必成熟的大学生的价值观难免出现错位和偏差,这需要我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教育途径来养成和纠偏,以免我们的教育只是在造就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里克纳认为,好品格就是知善、向善和行善,包括道德知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方面。品格教育,就是学校(以及家庭和社会等)通过审慎的努力,帮助年轻人理解、关心并按照核心价值行事。这种努力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显然,高校的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帮助学生培养品格的任务,但是作为素质教育基础课的大学语文课程,必须担起首要责任。

3.大学语文的体验教育有助于促进公民教育。

处于现代化纵深发展的我国社会,正在经历着方向相反的两种变化趋势,一种是向下的变化——即社会的衰败,另一种是向上的变化——即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只有我国公民社会充分发展了,社会才能获得足以克服衰败的巨大力量。大学生是国家的核心人力资源,是新型知识分子和现代化的中坚力量,他们将处于时展的前沿,为现代化建设和民族未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势在必行,功在千秋。人文主义的启蒙和人性的解放是公民社会生长的精神支柱,这也是我们可以将大学语文教育和公民教育进行融会的理论立足点。

作者:姜华 单位:东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