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探究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对“i+1”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进行研究,能够有效提高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质量。基于此,本文将对“i+1”理论进行简单介绍。并对“i+1”理论下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其中主要包括听说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听说教学模式的内容以及听说教学模式的课程分类三方面内容。

关键词:“i+1”;听说教学;应用分类

1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英语作为大学教学中的重点教学科目,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对象。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通过教育改革后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的改革。其中“i+1”理论是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模式,尤其是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英语是一门语言,其根本目的是与他人进行交流,所以英语的听说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也是与他人进行沟通的前提条件。

2“i+1”理论的概述

高校之所以实施教学改革,是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想在今后发展中培养出更多实践性人才,就要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改革。我国教育部已经明确指出,各个高等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同时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条件为学生提升内在综合实力奠定基础。其中大学英语课程逐渐受到了老师以及学生的关注,作为大学阶段的重点教学内容,大学英语教学成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i+1”理论主要指的是语言教学,该理论的创始人认为,人们学习语言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对已经理解的知识进行应用,最终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这种学习模式可以表示为“i+1”,其中i代表的是学习人员目前的知识水平,1表示的是学习的新知识,除了“i+1”之外,还有i+0,该理论表示的是学习人员学习的新知识在自己现有水平之下,i+2表示的是学习人员学习的新知识远远超出了目前自己现有水平。相比于另外两种教学理论,“i+1”教学理论的实际应用价值较高,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广泛应用。在应用该理论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情感因素的把控,学习人员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较高的热情以及信心,排除学习的焦虑才能够收获丰富的知识。由此可以看出,该理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注重学习人员的知识技能,同样还注重情感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此过程中,情感因素主要起到过滤作用。另外,该学习理论强调的是学习的过程以及方法,并没有过分强调结果,在学习过程中,利用情感因素对学习的知识进行过滤,帮助学习人员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吸收,最后达到提高语言学习能力的效果[1]。

3“i+1”理论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

3.1“i+1”理论下大学英语听说模式的教学原则

“i+1”理论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为教学结合的原则,该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英语知识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在毕业之后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英语的需求也不同。例如,英语翻译要求学生在听力以及发音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商务英语则要求学生对专业的商务名词进行重点掌握,而英语教师需要对英语书写以及理论知识等进行深入理解,由此可以看出,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英语的掌握重点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种方式能够对不同专业以及不同领域的英语进行分类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口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创造出一个教学环境,对学生进行口语对话。还可以将教学环境设置在课堂之外,通过真实情境对学生进行英语口语培养,这种方式能对英语进行充分利用,进而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质量。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引入其他学科,将英语教学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让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的过程中应用英语知识,将教、学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出来。第二种为学考相结合的原则。学考相结合指的不是人们传统意义上的学考结合,该理论中的学考结合重点不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掌握程度等。这种方式能够对学生知识真实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评,而不是单单通过分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评判。例如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对话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计算机反馈系统对学生的反应进行记录分析,计算机会在第一时间对学生的反应进行分析,这种方式能够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全面分析,对传统的测评体制进行进一步改革。

3.2“i+1”理论下大学英语听说模式的教学内容

该理论中大学英语听说模式教学中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方面为分级教学。对学生进行分级的依据可以是年级也可以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以学生综合素质为分级依据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最广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以及学习目标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这种方式能在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以及听力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听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听说水平将学生分为几种类型,其中英语口语听力水平较高同时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为A组,英语口语听力水平属于中等水平,同时学习能力一般的同学为B组,英语口语听力水平较差的同学为C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A组同学重点进行能力训练,培养其英语口语听力实践应用能力以及拓展能力。对B组同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培养的同时,适当进行一定的拓展训练,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水平的目的。对C组学生的口语发音能力以及基础知识进行培养,保证C组学生基础知识的牢固性。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选修课,例如实践口语练习、专项听力练习等课程,其他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选修课程,最终达到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的目的。第二方面为情商教学。“i+1”理论中对学习者的情感有明确的要求,学习人员要始终保持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学生利用英语与人进行交流的过程,同样也是人际交往的过程,即使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再高,如果在交往过程中没有对其进行科学应用,最终的结果也会不尽如人意。同样,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是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教学,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对应的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社交软件等方式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内容进行综合评估,并给出一定的修改意见,学生根据意见进行针对性的改进,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另外,教师在进行意见反馈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自尊心进行保护,进行正确科学的引导,这种方式能够在保护学生现有学习情感的同时,激发出学生对英语听说学习的兴趣,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以及参与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情感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的基础[2]。

3.3“i+1”理论下大学英语听说模式的课程分类

“i+1”理论下大学英语听说模式的课程可以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种类型为分模块课程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将整体的英语教学课程分为几个模块,其中主要包括听力模块、口语模块、阅读模块以及写作模块等,本文重点研究听力模块与口语模块。其中口语模块主要是针对即将进入工作以及面临毕业学生进行的,根据不同专业需求可以将其分为初级口语、中级口语以及高级口语等。听力模块无论哪个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对其进行重点教学,保证学生的听力水平。第二种类型为具体课程教学,根据教学模块的不同,制定的课程教学也就不同。例如,教师在进行听力模块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在对听力进行转向训练的同时,将英语口语与其相互结合。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整体的教学内容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必学部分,另一部分为自学部分。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完成听力练习以及自主答题,教师同样也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检查判定,并将最终的检查成绩录入到最终的学期测验中,学生自学部分的教学方式与必学部分的相同。另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收听英文广播,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例如中国国家广播节目、美国之音以及美国广播公司等,都可以对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进行训练。教师在进行口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视频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例如,在上课的前一天,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视频资料,并准备一段对该视频资料进行介绍的英文讲话内容,这种方式能够在学生感兴趣事物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最终的讨论结果需要用英语说出。除了以上两种教学方法之外,表演英文节目、组织英语游戏以及创设情境进行日常英语对话等,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例如组织学生表演《傲慢与偏见》的片段,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会反复观看原版视频,揣摩其中人物说话的语气以及神态等,在表演中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之下提升自己的口语水平[3]。

4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如何提高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教学质量,成为有关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对“i+1”理论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发现,其能够有效提高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质量,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对“i+1”理论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进行分析,能够为今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鲁雨潇.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6.

[2]刘英.语类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6(5):127-131.

[3]朱晓申.大学英语成功学习者综合培养路向研究:理论与实践[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5.

作者:王琦 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