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法研究(10篇)

大学英语教学法研究(10篇)

第一篇:高职大学英语口语项目教学法研究

摘要:

针对当前高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教、学、用”脱节问题,引入项目教学法。阐述项目教学法的定义及其理论基础,解析项目教学法突出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参与程度的多维性及交流形式的多样性,较好地解决“教、学、用”的脱节现象。同时,以课程篇名ApprovalandDisapproval为例,设计具体教学方案,探讨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大学英语口语课中的应用。

关键词:

高职大学英语口语;项目教学法;教学效果

项目教学法区别于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活动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其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1]。通过“以项目为主线”明确教学任务,“以教师为主导”明确教师的积极指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达到英语口语教学目的。

一、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的现状

2004年的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能用英语进行一般的课堂交际,并能在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交流。但是,从目前的教学情况看,多数高职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没有达到教学大纲要求,教学中存在严重的教、学、用脱节问题。

(一)教、学脱节

高职大学英语口语课上,教师仍按照传统口语教学模式,重点讲解本堂课的句型,然后组织学生操练,并给出与本堂课相关的话题,要求学生根据本堂课所学的重点句型和词汇编造对话,并进行展示,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但是,对学生而言,大学英语口语课学习任务不明确,整个学习过程即“学句型+编对话”,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学习兴趣不高。此外,由于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意识不到英语口语的重要性,进一步使教、学严重脱节的现象恶化。

(二)学、用脱节

一般来说,高职学生平均每班45人左右,每周两节英语口语课。除教师讲解示范的时间外,留给学生自己操练和自主编排对话及演练的时间极少。课堂上,很多学生学到了一些句型短语的表达方式,但由于缺少课堂练习及课下练习英语口语的环境,导致学、用严重脱节。因此,目前高职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课堂存在严重的教与学、学与用脱节现象,导致学生的口语产出能力和交际能力差,岗位职业能力不足,无法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二、项目教学法

(一)定义

项目教学法与职业教育有深厚的渊源。项目教学法起源于欧洲工读教育,形成于20世纪初期,发展于20世纪中叶,在20世纪末期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项目教学法定义不一,本文采纳美国项目管理专家约翰•宾提出的关于项目教学的概念。他指出,“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具体全程指导下,以具体的项目为载体,以完成项目为动力,把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融为一体,让学生亲身经历特定的实践活动,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来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这个建构过程以原来的生活学习经验为基础,借助新的教学情境,依赖与教学情境相关的内容进行不断积累。由此可以看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以学生为中心,摒弃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点。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教师要做的是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与工作任务相关联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结合以往的学习生活经验进行知识建构。

三、在高职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体现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的实施包括五个步骤:项目准备阶段、确定项目任务、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及项目评价与考核。这五个步骤的实施过程分别突出了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参与程度的多维性及交流形式的多样性。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性

在高职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进行项目教学前,教师向学生说明该项目的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使学生充分了解本项目的教学目标,为确定项目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二)参与程度的多维性

教学内容选定,即确定项目任务和项目设计,应由教师提出具体的项目任务,并让学生参与讨论怎样设计该项目,最终集体确定项目任务。项目进行过程中,学生参与项目任务的确定和设计,不仅明确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且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后面项目的设计做好了铺垫。

(三)交流形式的多样性

根据英语口语课的特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之间要相互讨论、沟通,共同钻研,共同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口语的输出量远远超出传统的课堂教学。而交流形式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和小组合作精神。

四、高职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项目教学法应用案例

以课程篇名ApprovalandDisapproval为例,其教学目标有三部分:(1)掌握有关“赞同”与“不赞同”的相关短语和句型;(2)小组合作,灵活运用有关“赞同”与“不赞同”的短语和句型;(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教学实施过程包括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并布置工作任务、小组进行工作任务设计与分析、制定任务实施计划并完成任务方案及展示、全体学生与任课教师共同评估、项目完成后总结五个环节。具体设计案如下。课程:大学英语口语项目名称:ApprovalandDisapproval教学时间:3课时项目分组:将全体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不同的工作任务。其中,第一小组负责汇总课本列举的有关“赞同”和“不赞同”的表达方式;第二小组负责搜集课本没有提及的相关表示“赞同”和“不赞同”的表达方式;第三负责组织语言,按照课本上的话题,讨论编排对话;第四小组负责评价、核对前三小组的活动内容。项目实施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活动中巡视、指导和帮助学生,活动结束后与学生一起参与项目评价。项目教学资料的来源:互联网、报刊书籍杂志等。项目教学的流程:第一阶段,导入,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引入本堂课的项目教学;第二阶段,准备,进行小组分组和布置工作任务;第三阶段,实施,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互相学习的方式,完成各小组分配的任务;第四阶段,考核,小组展示完学习成果后,教师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避免某些同学的“不作为”现象,同时,采取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的方式,进一步巩固项目中所学知识;第五阶段,总结,采用自评和他评的方式,给学生计分,以此激励全体学生积极投入项目实施。

五、结语

在高职大学英语口语课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促进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高职大学英语口语项目教学法有一定可行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监控每个步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人人参与,合作分工明确[2],通过共同努力,实现教学目标。

作者:李新 单位: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坤,赵阳,宁静.德国职教项目教学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及推行策略[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3):64-66.

[2]陆恩.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106-107.

第二篇: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摘要:

目前,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逐渐重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其中,良好的教学团队是关键。因此,必须要重视和加强大学英语的教学团队建设。一个良好的教学团队必须具备自己的设置特色,注重将科研工作与教学相结合,还应该从团队建设的指导思想、整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入手,强化教学团队规划的合理性,建立一支专业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了解社会需求又有爱岗敬业精神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教学团队;团队建设

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进一步融合,国家对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加重视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应沿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道路发展。培养实用型的人才离不开大学英语教学团队。良好的教学团队可以保障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因此,必须要重视和加强大学英语的教学团队建设。

一、教学团队设置特色

教学团队要进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形成一支由学科带头人牵头的,以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职称、学历与学缘结构合理的团结协作、业务过硬、富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团队要形成“以英语教学为基础,以多种情景交际活动和任务为驱动,以学生活动的实际表现为保障,全面拓展学生的大学英语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满足新世纪大学英语教学与时俱进、创造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模式的需求。经过数年的教学实践探索,笔者在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环境建设、评估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拓展性的研究和改革。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应以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突出以实践性与创新性为核心的全面科学的英语教学,全面打造“语言技能教育+语言知识教育+语言文化教育”为一体的素质教育教学体系。在教学实践中,要建立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教学体系,完善大学英语评估体系,建立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库,加强师资队伍的学习培训。教学既要注重打好语言基础,又要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重视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更应注重教学改革成果的推广。具体表现在:①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变化。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团队成员应在充分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打破沿袭多年的理论框架和教学模式,如: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与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紧紧围绕学生能力的培养,确保将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实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删繁就简,去掉理论上的重复,增加实践教学的时数。②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的改革。为提高教学质量,适应实践的需要,考试内容要打破过去只进行理论考试的方法,逐步增加素质考试,并把学生课堂上的作业作为评定成绩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样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现代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学习态度产生了转变,从以前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更加积极地参加教学活动,从而使得英语听力和口语能力显著提高。

二、科研工作与教学相结合

团队各教师努力把科研工作与教学相互结合,团队应该将部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表现如下。首先,结合教学改革的课题与论文的公开发表,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一方面,加强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改革,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以提升。其次,科研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加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教学主导,注重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也要强调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CooperativeLearning)与控制学习能力(ControlledLearn-ing),加强学生的讨论与竞争意识,同时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与培养意识。通过这种双C教学模式来提高与强化学生的学习,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则采用三步教学法,即Awareness(意识)—Involvemen(t参与)—Creation(创造)。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将学习模式由被动转变为主动。②学生积极实施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③学生实施了自己的学习策略后,能够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机制。在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中,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三、团队建设规划

(一)团队建设指导思想

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依托、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和稳定专科教育,通过省级和学校各类教学改革项目和科研项目的带动,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团队建设,精心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合理的教学内容、现代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和科学的教学管理,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突出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学骨干,建成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团队建设整体目标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紧紧围绕国民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学科优势和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始终坚持“听、说、读、写、译并重”和“边学边用、学用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建成“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科教学为中心,全力打造品牌课程”的课程特色。通过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带动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教师培养与使用机制建设和实践教学建设,积极推进特色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将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成为以知识传授和研究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形成师资队伍优秀、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教学内容合理、教学方法先进、教学管理科学、人才培养质量高、具有显著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教育。

(三)团队建设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改革目标。

积极探索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打造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加强与其他院系及相关院校的合作,坚持“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向,制定出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大学英语课程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2.教学与课程改革目标。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增加相关教学内容和课程,促进大学英语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整合。加强教材建设,包括自编新教材和引进、使用优秀教材,促进双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完善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应用和普及;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不断推进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施教学制度创新,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教学工作评价体系。

3.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目标。

通过丰富教师培养方式和使用机制,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建立起本专业专任教师到同类院校学习交流、参加相关研讨会的机制;研究新的教学理论,丰富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构建团队的相关课题与发表相关的文章;努力建立起一支专业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了解社会需求又有爱岗敬业精神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作者:康妮芝 单位:湖北财税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新编实用英语》教材编写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张春阳,罗雷.现代大学英语教材设计[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8(S1):194-195.

[3]蔡基刚,唐敏.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原则[J].中国大学教学,2008(4):85-90.

[4]胡壮麟.新世纪的大学英语教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1):28-31.

第三篇: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

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文章分析了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理念、教材及教学效果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语言与学科内容相融合的新的教学模式,分析了新模式的重要性及理论依据,在实施新的教学模式过程中提出了调整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调整大学英语师资模式、选用满足学习需要的英语教材、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改革措施,阐明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英语教学;学科内容学习;教学模式;融合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的能力,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的同时,提高文化素养,满足他们不同的专业发展需要[1]。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无论是教学模式、教材还是师资都无法满足新时代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改变传统的外语教学中教师偏重对语言知识的传输、强调语言规则的用法(usage)而忽略了语言实际运用(use)的教法[2],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目前紧要的问题。近十年来,国外语言学家对外语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逐渐摒弃了纯语言技能的教学,越来越多的把专业知识融入到语言教学中,并逐渐形成一种教学模式[3]。这种教学模式也受到我国语言教育专家的重视,并尝试结合我国的英语教学现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语言与内容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正是基于对前人教学模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把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英语语言的学习科学的融合在一起,使语言的学习过程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激发了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满足了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和社会对综合型英语人才的需求[4]。虽然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我国还处于探索中,它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提高语言教学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一、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遵循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这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对单词、句型、语法点的精讲精练,很少给学生提供思考、吸收和互动的机会,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课堂气氛沉闷、枯燥。传统教学模式严重损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束缚了学生语言潜能的发挥。传统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模式相对滞后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通常运用“复习旧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检查效果”的教学法,只重视语言输入(INPUT),忽略了学生的语言输出(OUTPUT)。讲授的语言内容往往是抽象的、枯燥的、脱离真实的语言环境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知识多是被动的接受、机械的记忆,不仅无法锻炼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而且使他们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大多数的学生只会背语法规则或进行字面的翻译,所学到的知识僵化、生硬,停留在表面的理解和记忆,无法做到灵活运用,难以达到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目标[5-6]。

(二)教材选择相对单一

大学英语教材是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和途径,也是现代外语教育理念、外语教学思想、外语教学内容的集中体现,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水平和效果,从而影响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目前综合院校大学英语课选用的是以教授普通英语为主的教材,教材中多是关于英美国家的教育、社会、家庭、文化差异、政体差异等方面的文章,有关中国题材的文章少之又少,另外,文章的题材偏重议论文,应用文几乎没有,这些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严重脱节,与所学专业没有任何的联系,无法满足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三)教学效率相对低下

传统的教学观念、滞后的教学模式以及单一的教材严重阻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对英语课没有兴趣,出勤率不高,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的现象很普遍,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由于师资缺乏,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教师很难及时地对全班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监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许多学生对学好英语失去了信心。另一方面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与学生的学位挂钩,甚至会影响到将来的就业,使英语学习成为学生们的沉重负担。

二、语言与学科内容相融合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及理论依据

语言与学科内容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以下称融合教学模式)是指将语言教学建基于某个学科或某种主题内容教学之上,把语言学习和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学科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同时,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7]。这种语言教学简单说来就是一种用目标语言教授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从而确保学生既可以习得目标语言,又可以掌握学科知识的教学[8]。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它提倡通过学习主题而不是单纯的学习语言知识来获得语言能力。该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及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融合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用英语进行思考并能完成有效的交际活动的能力。传统的英语课堂注重教授语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忽视了语言作为工具的实用性。融合教学模式打破了这种单一的纯语言式的教学模式,把学科知识的学习融入到语言教学中,使语言的教学内容更丰富、更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更符合学生的职业发展要求。因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增长了专业知识,又可以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提高。

(二)融合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交际功能法教学理论

交际功能法教学理论是在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和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Hymes认为交际能力不仅指使用语言知识准确表达的能力还包括在不同的语境中能表达得体的能力。Halliday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解释了语言习得的概念,他认为语言习得应该是通过习得如何用语言来完成各种功能的方法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意义。功能交际法提倡在教学中以使用日常用语为主,培养学生用外语达到交际目的的能力[9]。融合教学模式的目的正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能在专业领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沟通的能力,因此它成为这种教学法的有力理论依据。

2.二语习得理论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二语习得理论由五个假说组成,即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其中最重要的是输入假说,其核心观点认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听力练习输入语言材料,这些材料的难度要稍高于学习者现有的水平而且是能被理解的。Krashen认为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input),并能集中精力去理解这些材料的意义和所含信息,而不是只注重结构的理解时才能习得语言。此外他还指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材料越有趣,学习者越能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10]。学生在融合教学模式中所接收的正是可理解的、稍有难度的学科内容。这一理论为新教法的开展提供了支持。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简单的把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无法替代的。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同化和顺化产生新知识,并逐渐的积累[1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建构者,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探究、合作等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答案,形成自我建构知识的心理模式,锻炼管理自我学习的能力。这也正是融合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

三、语言与学科内容相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通过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将学科内容与语言的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带动语言的学习,以英语提升专业水平的新模式势在必行。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整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大多数综合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求,没有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而只是开设两年的英语课程,教材以打基础为主,使学生感到厌倦和失望,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改变这种费时低效的问题,各院校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对课程模式进行改革,摈弃把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人为割裂开的弊端,以学生的专业需要和社会的需求为出发点设置真正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的课程。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对英语知识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差异要求来设置英语课程。每个专业根据其专业定位分析确定培养目标,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紧跟专业特色细化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12]。

(二)培养大学英语教师多元化教学能力

目前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知识单一,只能从事公共英语教学,无法满足融合教学模式的需要。学校可以对一些英语教师进行某些专业学科知识的培训,尽可能的创造条件派教师在假期参加短期培训班,学术会议,自修等途径提高自身的素养,逐渐过渡到具备担任与各专业有关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能力,也可以从其他专业中挑选英语能力强的教师充实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尤其是从国外留学回国的专业人才,更应该发挥他们的作用。社会发展要求学校培养出复合型的外语人才,这就要求突破学科壁垒,打破单一的知识结构,淡化专业界限,通过各个学科、专业间的合理交叉与渗透强化语言能力与专业知识的复合,加快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融合[13]。

(三)选用满足学习需求的英语教材

传统的教材内容更新缓慢,话题陈旧,文章类型单一,缺乏动态性和时代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脱节。教材的设计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课堂教学模式,而课堂教学模式又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学生的学习模式[14]。这种教材设计远远不能满足融合教学模式的需要,我们要编写和选用结合学生专业特点的教材,摆脱现在不管什么专业的学生都使用培养普通英语能力的几套教材。上海外语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理工科英语教程》就是很好的例子,另外我们也应该逐步引进一些国外的专业英语的基础教材,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充分利用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与融合教学模式是相辅相成的,它逐渐成为学生要掌握的另一种语言学习的工具。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通过计算机以自主或合作的形式参加以学科内容为主的课堂活动,他们共同创建学习主题,搜集修改多媒体文件,相互批改作业,在公告栏里发表自己的见解或与同学和老师保持联系。正像Warschauer和Kern所言的基于网络的教学能逐步提高学生新课程的参与性,这种课堂教学使学生跨越专业的界限、不同文化背景以及自身语言水平的限制[15]。网络技术加快了把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培养成真正的研究团体的步伐,而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的地方。

四、语言与学科内容相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成效

融合教学模式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将语言学习融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中,提高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主动参与性,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Dupuy认为基于学科内容的教学是指通过外语学习专业课,学生们既学会了语言又掌握了专业知识。教师可以选用不同的方法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使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16]。这种融合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真实而自然地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真实的语言材料理解新的语言结构和信息,有利于语言习得的产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他们感兴趣的学术性话题或非语言类的话题进行讨论,参与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通过合作用真实的目的语完成学习任务,交流学习方法和策略,这不仅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锻炼了他们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融合式的课程使他们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语言和专业知识,还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在课堂外继续学习,拓宽了语言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这种借助专业知识的学习来提高学生各方面语言能力,同时又不舍弃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的教学方法避免了传统的把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与专业知识的学习人为地割裂开来的弊端,提高了学生语言学习的参与性,激发了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17]。

(二)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主题提高学习效率

有丰富学科内容的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能吸引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又能体现出大学英语学习对智力的挑战性。在语言课上,除了语言知识与技巧训练外,一定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并进行分析、讨论。我们必须牢记语言教学要想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机会,培养他们更高层次的认知水平,就必须提供具有较高智力要求的学科内容[18],仅靠学生的自学无法养成探究的习惯,那种认为学生学习越独立就越能多学知识的看法也是错误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需求敏感型的教法,例如教师会在课堂上讨论国外的大学生活或工作状况,有时还会讲解申请工作的程序等。但融合教学法会鼓励学生先分析文化差异,讨论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在国外寻找就业机会等,并进一步教会学生如何写自我简介和工作申请。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注重训练学生直接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问答形式、小组讨论、收集答卷、组织答辩会、相互评价,科学研究对话题进行讨论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是中国学生比较欠缺的地方,在英美国家的人眼里英语水平高的中国学生只不过是能在学校里考个好成绩而已,因此我们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语言课上的主题非常丰富,它受到教师的专业知识,各学院的学科范围以及学生的喜好等因素的影响。它的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电影赏析、新闻报道、商业谈判、跨文化中的高等教育模式、信息与交流技术对学生的生活的影响、文化认同性都是很好的教学内容。

(三)通过创建真实的学习环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美国沃里克语言学习中心的实验表明,经过一年的实验,学生们认为在语言课堂上一起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掌握新的学习方法是最大的收获,他们认为在语言学习中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的共同学习经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应对学习专业知识的挑战中逐渐看清了纯语言学习与通过外语学习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主题讨论能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比如描述一位外国学生的日常生活,介绍新的日常用语、校园流行词,总结与建筑相关专业的学习方法,如何写自我简介,模拟工作面试等等,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实习中的见闻和收获,谈谈自己的理想和职业规划,以及学习学科内容的感受。这些活动创建了一个真正的语言学习的环境,同学们在这种直接的信息交流中锻炼了使用语言的能力。我们选择课堂活动主题既要有趣味性又要避免重复,重点是让学生们能够相互学习又能一起学习新知识。语言学习应该成为大学校园里最具特色及合作精神的学科,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国内外学习、工作等各种能力,他们用外语学习专业课的经验和能力使他们更具有竞争力,总之,融合教学模式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语言的综合使用能力。

五、结语

语言与学科内容相融合的教学方法强调把语言教学和学科内容结合起来,以语言为学习学科知识的媒介,以学科内容为学习语言的基础。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师资模式、教学材料及网络教学技术的应用,在训练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增长,弥补了学生语言能力与语言应用能力之间的差距。新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了学生的语言潜能,满足了他们的需要,适应了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作者:张媛 单位:山东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范莹.浅谈大学英语课程改革[J].科教导刊,2011(14):130-131.

[2]WiddowsonHG.Teachinglanguageascommunication[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78.

[3]廖春红,杨秀松.《高等教育中的CBI模式》述评[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3):88-91.

[4]唐春香,田喜娥.SCLT模式在实用性大学英语教改中的应用[J].甘肃联和大学学报,2012,28(2):45-51.

[5]赵庆红,徐锦芬.新世纪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证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J].外语界,2011(1):32-39.

[6]胡壮麟.谈中国外语教育30年[J].天津外语大学学报,2011(4):1-7.

[7]袁平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模式[J].外语界,2010(3):7-13.

[8]StyrkerS,&LeaverB.Content-basedinstructioninforeignlanguageeducation:modelsandmethods[M].Washington:GeorgetownUniversityPress,1997.

[9]HymesD.Oncommunicativecompetence[M].Harmondsworth:PenguinBooks,1972.

[10]KrashenS.D.Principlesandpractice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NewYork:PergmonPress,1982.

[11]杨悦,刘卓.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8):166-167.

[12]文秋芳.英语教学与研究方法案例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13]文秋芳.探索中国高校外语教师互动发展的新模式[J].现代外语,2011(1):83-90.

[14]李玉云,赵永青,康卉.近十年内国内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和内容类研究综述[J].山东外语教学,2014(4):72-79.

[15]WarschauerM.&KernR.Network-basedLanguageTeaching:conceptsandpractice[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0.

[16]DupuyB.C.Content-basedinstruction:CanithelptoeasethetransitionfrombeginningtoadvancedForeignLanguageclasses[J].ForeignLanguageAnnual,2000(33):3-24.

[17]李丽生.SCLT教学模式及其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界,2004(2):37-41.

[18]饶小飞,季频.后方法视域与全球化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J].天津大学学报,2014(3):46-52.

第四篇:二语习得理论下大学英语教学启示

摘要:

当前,大学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并熟练运用英语,本文简单介绍了二语习得的理论概念,深入分析了二语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二语习得;大学英语;启示

上世纪末,由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的二语习得理论在当时的语言学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第二语言也常常出现于国外的外语教学理论研究文献之中。近几年来,关于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在我国也大为盛行,我国的英语教育因而也有了更多的资料参考,让众多英语教师和学习者深入的认识语言本质与学习现象。

一、二语习得理论概念

(一)习得与学得假设

这在二语习得里理论中属于基础部分。在这一假设中,克拉申详细区分了“习得”和“学习”,并认为,二语习得者具有两种获取语言能力、内化目的语的方式,即语言习得和语言习得。虽然二者都是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但前者是潜意识的,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并获悉语言规则,形成语感;而后者却是有意识的对第二语言进行学习,掌握相关规则,过程带有目的性。二者缺一不可,并能相互转化。

(二)监控假设

监控假设与习得与学习假设有着紧密联系。监控假设认为,习得和学习有着明显不同。学习者只有以“习得”为基础,才能利用第二语言进行表达,进而形成语感,达到以“目的语”进行交际的目的。但语言学习是用已有的语法规则监控语言的准确性。由此可见,二语习得者只有满足三种条件,即充足的时间、语言形式正确、知晓语法规则,才能有意识地监控语言的正确性。

(三)输入假设

这一假设属于二语习得理论中的中心内容。克拉申认为接受大量的可理解输入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唯一途径。只有获得充足的可理解性语言收入才能习得语言,其是语言习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1]。其对向学习者提供的语言材料做了要求,要求其难度应比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要高。若用i代表学习者现有水平,那么在下一阶段获得的输入应为i+1,英语学习者可结合语境理解输入内容;如果输入内容超出学习者现有水平,如i+2,或两者处于同等水平,如i+0,那么所取得了效果也不甚理想。只有高于i,也就是i+1时,效果才更为理想,才有助于促进学习者的语言发展。

(四)情感过滤假设

这是就非母语习得关系同不同情感做出的假设。克拉申认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不单单依靠输入环境,同时情感因素也对习得进程有所影响。克拉申将情感因素分为动机、自信心和焦虑程度三类。如学习者具备较强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焦虑程度低,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就较为轻松。同时,若要吸收较多的语言输入量,情感过滤就要低,若过滤高,输入量就会减少。因而,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若习得者处于情感过滤较低的环境,其心理障碍就不再存在,输入、输出效果则更理想。

(五)自然顺序假设

自然顺序假设认为,第二语言的习得语法规则有顺序,且可预测,其顺序和语言知识的难易程度不存在正比关系。研究表明,在对母语和第二语言展开学习时,习得者习得语法结构的顺序并无明显差别。比如以英语为第二语言进行习得时,均是以先习得进行时(“V+ing”形式),再习得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加“S”形式)的顺序展开的。

二、二语习得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怎样进行英语教学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学英语教学重点关注的问题。大多数人都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什么取决于教师教什么。教育学理论指出,教与学是一个整体,缺少哪一部分都不能称之为教学,只有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而对学生积极性的激发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2]。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应让学生知晓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英语是获取信息的有效工具,加强对学生的动机教育,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变成对英语的主动学习。同时要利用多种方法把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出来,让他们不再对抵触学习英语,对学好英语充满信心。当学生取得进步时,要给予鼓励,让他们能以更好的学习态度继续语言学习,进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二)精心推备大学英语课堂的材料

教师授课是学生习得英语知识的途径之一,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首要条件是就是专业素质过硬,除了要掌握英语词汇、读写听说等技能外,还要对语言交际的特点、本职和规律熟练掌握,能够将语言学知识运用到英语教学中,了解大学生学习特点[3]。大学英语英语教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做:“首先是正确输入英语材料,课前准备的材料必须要是大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其次以二语习得理论为基础,为学生提供语言材料,且比学生现有水平要高,让学生学习语言时更为轻松;最后教师要对输入语言进行总结归纳,在课前,教师首先就要熟悉所教知识,课上为学生讲解时语言要通俗易懂。

(三)创设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

在过去的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上,“填鸭式”教学方式无疑是最为普遍的,其主要要求学生语言知识做出解释,练习语言规则等,而没有对学生是否合理运用语言知识引起重视。这就让英语学习成为获取知识的一种方式,而不是掌握一种技能,对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形成阻碍。因而,创设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对大学生英语学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学时应随时注意语言形式,重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与帮助者,要想创设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习得英语,在课上的一切教学活动最好都采用英语进行,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运用英语的机会,进而带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在课上更加投入,以实现语言习得的目标[4]。

(四)提升英语语言输入质量及数量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首先就是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汲取更多的可理解性语言知识,但要有趣,有一定难度,且比学生现有语言能力要高,并结合学生特点与水平的不同,对语言输入难度进行调控,让学生接受到适量而真实的语言信息与语言知识[5]。比如:在英语教材的选择上就要既具有时代特征,又要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且适合大学生。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程度,对语言输出进行调整,帮助学生对语言知识进行理解掌握,利用更多的机会用英语和学生交流。其次,教师在英语教学时,方式应更加灵活,结合一定的情景多渠道地输入。教师可参照教学内容,设计课内外教学活动,但要保证具有真实的交际目的与语言使用目的,吸收可理解性语言,达到提高英语习得水平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二语习得的过程是复杂、艰苦的,且二语习得的理论也具有的一定局限性,但是其仍然有助于指导大学英语教学。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对语言输入重点关注,在英语教学时,大力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将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促进大学英语质量的提高。

作者:沙敬敬 单位: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平.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08):121-122.

[2]邬澜.二语习得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03):81-83.

[3]刘媛媛.谈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科技信息,2010(30):79.

[4]钟少雄.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05):63.

[5]蔡龙权.隐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J].外国语,2003(6):38-45.

第五篇:大学英语口语语境教学法研究

摘要:

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均为重要的内容之一,理应同步发展。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一种消极的现象—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薄弱化,在用英语与他人交流,或者用英语表达自己时比较困难,导致英语教学效果不佳。本文将以调查研究的方法,深入剖析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薄弱化的原因,并提议若干科学措施,旨在消除这种消极现象。

关键词:

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薄弱化

围绕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语境教学法被广泛运用于各门学科,大学英语除了要掌握读、写的能力,还需要娴熟利用英语进行交流。在教学实践当中,某些师生片面地将语境教学法等同于情境教学法,事实上前者强调的是言语交际的言语环境,后者强调的是教学实践中各种智慧、内涵、乐趣、形象环境的创设,达到渗透性教育目的。本文将立足于情境教学法的研究基础,深入剖析语境教学法的教学实践,试图从课堂口语交际活动中展开,根据课堂临时性的语境因素,进行课堂教学的灵活调整,以期达到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

一、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现状调查

针对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薄弱化的现象,笔者提出了两个待解决的问题,分别是:问题一: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薄弱化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二:导致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薄弱化的原因是什么?围绕以上两个问题,笔者以网络调查的方式,邀请全国多所高校的师生和英语研究机构的工作者,接受相关的调查。为保证研究质量,笔者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委托10名在校英语教学工作者,代为观察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譬如学生的口语活动积极性情况及回答老师问题的态度等;其次是学生填写调查问卷,侧面了解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学习动机、态度;最后是通过专家提供的相关资料,正面分析国内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客观情况,形成宏观的数据,作为本文研究的主要理论支撑。通过调查,笔者发现以下几种情况:1)很多学生在展现英语口语时不够自信,譬如在口语交流时声音太低。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所掌握词汇量不足,限制了他们口语表达的方式,加上学生发音不准确,类似发音伴随地方口音的情况,均为桎梏学生表达英语自信心的成因。2)老师对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重视程度不高,一般以老师的单方面表达为主,而鲜有与学生进行现场对话。当课堂提问某位学生,学生无法以口语回答老师的问题时,老师通常会直接中断该学生,并示意其他学生补充回答。3)在标准化考试的带动下,学生学习重点倾向于理解、语法、写作,学生不愿意耗费过多时间练习口语,使得本应生动的英语课,成为一门乏味的知识灌输课程。4)教师本身英语口语能力不理想,担心课堂口语表达错误而贻笑大方,很少组织英语口语活动,这种情况对于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和提高,有着消极的影响。或者英语口语教学方法过于单调和枯燥,学生本身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永远不会在课堂上说第一句话,加之老师不能够给予每位学生用英语展示他们想法的机会,大大限制了英语口语的教学成效。

二、语境教学法在大学生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薄弱化的现象,笔者建议采用语境教学法,通过一系列的课堂实践性探试,旨在让学生掌握利用英语交流的能力水平。下面为归纳总结的几方面教学建议:

1、熟悉语言环境

在语言学范畴内,语言环境包括口语和听力两个过程,简单来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同时掌握聆听和交谈的能力,属于语言学范畴内“编码”和“解码”两个概念。英语的口语练习,其语言环境涵盖了语音、词汇、语法和背景知识。学生在了解英语的词汇、短句、段落之后,就能够在聆听和交谈时,正确理解对方的语言和表达自己的语言。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的有关要求,大学生口语交流,需掌握交流语言的中心大意,并通过分析、推理和判断,概括和领会口语交流的内容。对此,笔者认为学生需要掌握充足的词汇量,理解主要词汇的深层含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境线索进行阅读。以“supercilious”为例,假设口语交流时,“supercil-ious”对于学生来说属于生词,教师说出“AndrewisoneofthemostsuperciliousmenIknow.Hisbrother,incontrast,isquitehumbleandmodest”的短句,该短句中,为“相对照”意思的“incontrast”,暗示“humbleandmodest”有对比关系的词语,因此可以推测“supercilious”的意思是“看不起,傲慢”。至于语境意识的培养,我们要同步训练学生的语境反应能力和语言重构能力,一方面在教学材料中,增加语境线索,譬如多列举比喻的句子,在交流时让学生推断语境的含义;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针对性解释,通过语境,对下文快速预测,进而归纳总结出语境的主要观念,并逐渐培养成内在化的理解习惯。

2、构建情境语境

在熟悉语言环境的基础上,于课堂之上,教师所构建的情境语境,是强化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关键教学举措。构建情境语境,口语训练是基本前提,设置与某种话题相关的辩论比赛,譬如模拟法院审判的事实场景,由老师担任辩论赛的主持人,分别让学生担任检察官、律师、被告和原告的角色,在进入辩论情境之后,学生模拟各个角色的语言表达内容、语气、语速、表情神态等,完成英语口语的模拟训练。为避免学生对于所模拟情境感到陌生,在进入模拟情境之前,可组织学生观看有关辩论的视频资料,这样学生就容易进入角色。再如由学生聆听某段与看内科医生的对话,归纳总结出有关治疗“眼科”的问题,尽管在抽象的语境当中,隐藏很多变量型的表达,在老师只需要维持参与者和交流媒介的问题,即可判断出医生和病人的角色,以及大致的语言环境。以下为对话的内容“Doctor,myeyeisverypainful,helpmetolookatit.“”Don'tworry,letmecheckitforyou.”从对话当中,我们通过聆听,可感受到病人着急的情绪和医生谨慎的体贴,学生一般能够从角色的转换中,简单读出对话的内容。这种从语气角度的情境练习,对于学生口语交流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3、学习文化语境

所谓的文化语境,是口语交流学习的升华模式。由于缺乏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情境练习的口语交流很容易受到文化知识的限制。我们在掌握情境语境领悟方法的同时,应进一步致力于文化语境的学习。目前教材中很多对话情境,一般都照搬西方社会的交流模式,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等,与中方社会往往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譬如对话中的“个人主义”理念,而中国人更加重视“集体利益”精神。对于学生来说,文化差异是口语交流很大的障碍,学生进行口语交流,也要逐步了解西方的文化内涵,并熟悉西方人的表达方式,期间需要老师在口语课堂上,在所设计的口语交流语境当中,引导学生提高文化意识。笔者曾经在课堂上以“夸奖”为主题设计口语交流情境,我模拟外国友人夸奖该学生的衣服很漂亮“Yourclothesaresobeautiful.”该学生以中国人谦虚的常用语言回答“Myclothesarenotsobeauti-ful.”结果引起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原因是西方人在被别人夸奖时,一般都会以“Thanks”致谢。从该案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摒弃以“中国文化模式”去套用英语的语言习惯,否则会产生交流障碍,口语交流学习效果适得其反。

4、诠释交际意图

英语口语交流学习的最高层次,是诠释交际的意图。在语言学范畴中,以语言行为作为基本理论,交际意图被分为明确和不明确两种类型。前者能够通过语言直观表达,一般出现在简单的对话中,譬如“What'syourincomethisyear?”假如收入可观,可直接回答“Incomeisjustpassable”。后者一般较为抽象,或者交际意图与交流者的认知习惯相差比较明显,需要通过以上的语境进行理解,期间老师必须借助生动的案例,反复模仿类似的语境条件,学生方可逐渐把握交际意图。笔者认为,交际意图是语言学的高层次含义,其掌握学习的难度比较大,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在日常课堂学习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相关学习,方可形成自然的语言习惯。考虑到大学生的心智比较成熟,并且有着较为坚实的学习基础,对于交际意图的诠释,可直接进入语言学的理性阶段,即学生可根据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交流方式,而老师只需要因地制宜的解释为什么表达会存在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因素产生的原因,并通过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即可取得比较不错的收效。

三、结语

通过调研基本明确了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薄弱化现状,以及导致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薄弱化的原因,通过以上“语境教学法”的实践应用,学生在展示英语口语时,自信心明显有所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所有提升,大大提高了英语口语的教学成效。但考虑到不同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差异性,以及教学条件和要求的不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必须紧扣英语口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参考借鉴以上的教学方法,以确保这些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作者:张云 单位: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

参考文献:

[1]郝晓婷.有关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课堂沉默现象的实证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4):80-81.

[2]陈实.大学生英语口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0):107-108.

[3]俞茜,俞婷.影响大学生英语口语输出量的因素研究[J].海外英语,2015,(1):104-105.

[4]吴卞.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92-93

第六篇: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输出驱动假设研究

【摘要】

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改变现状,不断有英语教师以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为依据,尝试着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

输出驱动假设;大学英语;听说教学

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使得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试行)》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许多高校改变了传统的听说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内涵

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Krashen认为,只要有了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就能习得语言,输出是输入的自然结果。1985年,加拿大的语言学家MerrillSwain对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表示质疑,提出了“输出假设”理论,认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可理解性输出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成功地掌握一门语言,学习者不仅要有大量的语言输入,还要进行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出。后来,Swain将输出的几个功能总结为:1)增加语言的流利度和自动化程度;2)提高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注意程度,揭示所想与所能之间的差距;3)帮助学习者检验语言假设;促进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反思能力[1]。2007年,文秋芳教授就英语专业技能课程的改革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该假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从心理语言学角度,认为输出比输入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更大[1]。学习过程中没有输出驱动,即使输入质量再高,输入内容再多,其习得效率也是很难令人满意的。第二,从职场英语需要方面考虑,与培养学生的听、读接受性技能相比,培养说、写、译表达性技能社会功能更强,特别是口译、笔译技能。第三,从外语教学方面来说,单项技能训练法明显不如以输出为导向的综合教学法效果显著,后者更符合就业市场对学生的需求。此后,陆续有各类课程的教师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

2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依然遵循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的传统教学理念,重视语言输入,轻视语言输出。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对英语听说产生排斥心理,听说能力成为大学生普遍的薄弱环节。为了让学生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部分高校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偏重语言知识和应试技能教学。学生消极地去听大量听力材料,对多项选择、词汇填空给出正确答案,听力教学枯燥无味、没有活力。而且,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笔试成绩为500分以上(含500),或六级成绩为425分以上(含425分)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口语考试,普通高校符合这个要求的学生不太多,所以,和“说”相比,多数院校注重学生听力技能的培养,忽视口语表达能力。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参加各种补习班,经过了10多年的英语学习,大多数学生还是无法用英语和外国人进行简单的口头交流,缺乏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再者,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数量庞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听说课堂教学只能采用大班型授课的方式,教师无法满足每个个体的需要和及时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只能集体讲授他认为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输入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机会不多,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输出机会比较少,教师也无法进行充分的反馈。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3输出驱动假设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

输出驱动假设下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教学程序有了明显的改变,先输出后输入。新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倡导“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体”教学理念[2]。

3.1师生各自承担的任务

教师的任务是:1)设计真实的输出任务,并且任务难易度要与学生英语水平相符。真实性是指学生所要完成的任务是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的。同时,完成任务需要的英语单词、短语和句型要与学生实际水平一致;2)提供合适的输入材料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输出任务。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语言知识输入的效率,材料和输出任务的吻合度越高越好;3)对学生的输出提供形式多样的帮助;4)对学生的输出结果给与有针对性的反馈[3]。学生的任务是:1)尝试完成输出任务;2)领会和搜寻新材料;3)准备完成输出任务;4)学生展示输出成果,与同学们的成果进行比较、对比,取长补短,然后教师点评。

3.2新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

以《新标准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册为例,讲第二单元Conversation1时,教师先给学生提供一个虚拟场景:你正在写论文,你的同学刚接完家里的电话,非常想家,情绪低落,你分享自己的经历,想法设法去安慰、鼓励她。两人一组展开对话。学生在准备输出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表达上的障碍,例如,如何询问对方出什么事了,如何表达负面情绪,如何安慰对方,让其振作起来。下一步,教师播放Janet和同学Kate之间的视频对话,了解了自己的知识盲点后,学生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输入材料,认真听课,消化领会对话内容,圆满解决之前遭遇到的语言障碍。接下来,学生修正自己语言体系的不足之处,再次完成输出任务,展示输出成果,教师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除了情景对话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其它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进来,比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访谈、短剧表演、看视频复述事件、英语演讲等。

3.3课外自主学习中心的建立

自主学习中心是补充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学生利用现代化语言实验室的口语实训平台资源进行听说训练。平台使用先进的语音识别技术,从发音、语调、流利度、和音量四个维度对学生的口语进行分析、诊断、矫正,相当于给每个学生配了一名外教,使学生口语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平台还配备了丰富的听说训练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例如:《标准口语》、《雅思口语》、《面试英语》、《新闻英语》等口语网络课程,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自主学习中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想场所,学生应当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4结语

总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只有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以输入为前提,以输出为终极目标,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换言之,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使他们成为适应时展的复合型人才,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应该以输出为驱动,凸显输出的重要作用。

作者:马玉梅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2-9.

[2]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14-22.

[3]张敏.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2013(12):270-271.

第七篇: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提升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上海电机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调研,分析了互动英语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探究了互动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模式以及必须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

互动英语教学;内容;形式;原则

0引言

长期以来,在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模式基本“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ed),即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单向知识灌输,而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主体地位。追根溯源,一方面,教师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束缚,教学实践以知识导向为特征,忽略学生的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学生也依赖于教师的“知识灌输”,自主学习语言的意识还较薄弱。这种与语言教学规律相悖的教学模式直接导致了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低,表现在:学生听不懂、说不出,读写水平也有限。课堂教学变成了教师对学生单方的输出(input),而学生却极少做出反应和反馈(output)。走出课堂,许多大学生在交流的实际场景,无法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学生学习的是“哑巴英语”。通过对上海电机学院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发放《英语学习现状调研问卷》,笔者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对学习英语有很高的期望值,希望通过四、六级或相关英语技能证书的达到90%以上,而实际取得证书的不足70%。笔者还走访了三菱电梯、宝钢、交通银行等数家用人单位,了解到他们对大学毕业生英语水平的要求不仅是通过四、六级考试,更重要的是在实际交流场所口语是否流利、是否能够撰写相应的英语公文写作等。而通过调研第二工业大学、金融学院等同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情况,笔者也了解到学生学习英语期望值与学习效果大相径庭的情况也普遍存在。这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尤其是教学形式和内容提出了紧迫的要求。

1互动式教学法(Interactiveteaching)的理论依据及实际意义

1.1二语习得理论(Secondlanguageaquisition)

70年代初,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在美国兴起。二语习得主要研究了人们以怎样的方式掌握第二语言,包括第二语言习得的心理过程、学习策略、环境和个体差异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影响等内容。研究显示,二语习得虽然不乏其特殊性,但又与母语习得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研究二语习得的规律和特征,我们可以了解学生怎样学习外语以及外语学习的规律,这对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1.2互动式教学法的实际意义

互动式英语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线索,在教学中通过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信息,来实现学生听、说、读、写、译英语能力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与传统英语教学理念不同,互动式英语教学强调英语只是学习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终点或一门单纯的学科,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某种社会活动需要,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提出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只重视零碎的词汇、语法规则的讲授或句型的反复操练,而轻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互动式英语教学提倡通过生动活泼、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主动地与教师产生互动,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而使英语学习由兴趣内化成个人学习需要成为可能,对于现今提高大学英语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很大的意义。

2互动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互动英语教学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模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做笔记、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等形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引入了一些互动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课堂吸引力、改进了教学效果。

2.1以学生的双人活动或小组活动为主的语言实践

在每次开始讲授新课之前,引导学生双人或小组,围绕教材pre-readingquestions,进行3-5分钟的课堂讨论。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尽快熟悉课文内容,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英语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积极互动、事半功倍的教学模式。

2.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课堂辩论

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常见形式,然而,问题的内容,发问的角度和解答的方式颇具艺术性,也是大学英语教师应该研究的一个教学法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不定期地、经常性地提问、组织学生针对不同的答案进行辩论,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深入领会教学内容,还可以引起学生对重、难点的重视。

2.3情景模拟,角色扮演

这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听说课上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情景模拟可以给学生提供训练英语逻辑思维和口语交流能力的有利平台。如《21世纪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一册Uint10的主题为“description”,通过听对话、研究句型,引导学生掌握询问和描述物品的基本句式,随即组织学生两人一组以“寻找丢失物品”为主题进行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以巩固学习内容、训练学生的口语。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地点评,鼓励学生多说、帮助学生克服胆怯、紧张的心理。对于情景模拟中不恰当或错误地表达,也要给予纠正,引导学生逐步进步。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学生运用英语表达的潜质被充分地调动,学生在“表达—错误—改进—再表达”的过程中不断地进步,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逐渐地发挥。

2.4鼓励学生自始至终用英语进行交流活动

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环境”,因此要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尽量多用英语进行交流。作为英语老师,更应该给学生多创造应用英语的“语境”。除课堂教学外,用英语和学生互通e-mail、发短信、问候、聊天,也是课堂英语互动教学的延续。同时要鼓励学生在宿舍、英语角多练习口语,培养学生的语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参与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排演英语短剧、给经典英文电影配音等,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3互动英语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3.1坚持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差异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全员参与,即在课堂教学中,让每个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根据个人的水平差异,设置不同的问题,通过个体学习形成全员参与。要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人人参与、互动交往的生动局面。主动参与,即要设计出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课程内容,创造逼真的情景,让学生有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教学。差异参与,即在教学中承认学生的主体差异性,采取丰富的形式、多样的内容,因人而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调动参与者学习的主动性。

3.2坚持交际为导向的原则

充分认识到英语是学习的工具而非手段,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交际应用,而非应试。师生在用英语交流时,应做到相互都能理解,达到真正沟通的目的。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语言要浅显易懂,要运用表达技巧来增强表达效果。

3.3坚持以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大学英语教学应注重教会学生学习英语的技能。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给学生导向性的教育,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把握好教学进度、优化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作者:许钢 单位:上海电机学院外语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志洁.浅谈如何加强师生互动,构建和谐高效英语课堂[J].才智,2013.

[2]何琳玲.试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荆楚学刊,2006.

[3]温宁贞.浅论互动式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推广[J].2005.11.

[4]郑丽莹.加强师生互动教学提升大学英语课堂效率[J].科学中国人,2015

第八篇: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

文章结合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为例,运用调查法分析其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说教学

目前我国高校独立学院数量已达322所,在校三本学生规模约占全国本科生总数的1/3。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创新设计相对滞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聋子英语”、“结巴英语”现象依然严重。教育部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在英语听、说、读、写、译诸项技能中,听力和口语是其中较难掌握的语言技能,除掌握语音、词汇、语境、文化背景等知识外,还涉及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运用等诸多因素。要探索听说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我们必须首先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了解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现状,才能进一步思考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英语听说的实际应用能力。

一、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现状

(一)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现状调查

目前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在听说能力的培养上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质量?这是每位大学英语任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项研究通过对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部分大学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访谈及分析,对目前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调查问卷共包括4个大类的问题,每一个问题有3个选项。调查对象选择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两个年级的英语教师共22人,重点访谈7人。请根据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情况,在问题后边的括号中填上你的选择。1.课堂上对课外听说材料的补充使用()。A.完全使用教材内容,很少涉及课外素材。B.基本不用教材内容,多数情况下完全使用课外材料。C.基本采用教材内容,适当补充课外材料。2.课堂上对课外资料的使用方式()。A.课堂上让学生观看课外视听资料,能结合教学内容,分析其中的语言现象。B.课堂上让学生观看课外视听资料,能结合教学内容,有提示,但不作具体辅导。C.课堂上让学生观看课外视听资料,不作任何语言分析,无评价,让学生自由看。3.课堂上听说训练的设计组织()。A.课堂很少结合教材组织听说训练,有一部分训练是与四、六级考试有关。B.课堂上有一定的听力练习,口语练习很少。C.基本按照大纲要求,根据教材的课时分配进行听力和口语训练。4.课堂上的教学互动情况()。A.课堂有讨论,学生绝大部分都努力用英语进行,听说训练有一定效果。B.课堂很少有讨论,即使有,也是流于形式,没时间组织。C.课堂有讨论,但不多,没有时间很好引导,互动教学效果不明显。研究者还有重点地选择7位有年资教师进行面对面访谈,访谈内容也是围绕上述问题展开,深度了解听力课堂教与学的真实情况。面对面访谈得到的反馈意见和书面调查的统计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调查所反映的听说课程教学现状真实可信。

(二)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现状分析

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第一个问题,57%的教师上听说课依赖教材,很少涉及课外知识;13%基本不用教材内容,主要依赖课外听说材料;30%基本采用教材内容,适当补充课外材料。现象分析:超过一半的教师过度依赖教材,因为课堂时间、练习形式、题材范围都比较固定,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双方都很容易掌握课堂节奏,教学平稳,教师也免去收集材料的麻烦。但正是因为教材内容的固定,与现实联系不太紧密,有时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少数教师弃用课本,过分依赖课外视听材料。完全使用课外视听材料比如歌曲、影片等,学生往往有新鲜感,会感兴趣,但对大部分的学生来说,很难听懂,因为三本的大部分学生英语的基础都比较薄弱,实际的课堂效果并不理想。只有30%的教师较好地做到适当补充课外材料。第二个问题,对于课堂上让学生观看课外视听资料,有34%的教师能结合教学内容,分析其中的语言现象;46%的教师能结合教学内容,有提示,但不作具体辅导;20%的教师不作任何语言分析,无评价,让学生随便看,放任自由。现象分析:有2/3的教师对使用课外视听材料备课不到位,课堂教学辅导不够,教学效果不佳。更有少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新鲜感,客观上也为自己减轻课前备课任务和课堂教学设计负担,索性大胆地使用当前热播的各种大片和原版时事新闻报道,本意是让学生学习原汁原味的地道英语,但教师没有作必要的分析评价和有效辅导。这样的课堂教学既不利于训练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对异域文化的鉴赏能力。第三个问题,对课堂上听说训练的设计和时间分配等,29%的教师课堂上很少结合教材组织听说训练,即使有,也是与四、六级考试有关;41%的教师课堂组织一定的听力练习,口语练习很少;30%的教师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根据教材的课时分配进行听力和口语训练。现象分析:为了提高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一大半以上的教师将通过四、六级考试作为听说训练的教学目的。因此,平时的听说课就紧紧围绕课本上的判断正误题、填空题、听写题;收集各种模拟题或历年真题,对其中的短对话、长对话、篇章理解、复合式听写等进行机械式操练。听说课成为一部分学生的四、六级考试听力强化课,而部分听力基础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学生则因为跟不上而影响学习积极性,有的学生索性消极对待,课堂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课堂听说训练的整体效果差强人意。第四个问题,对于课堂上的教学互动情况,11%的教师按照备课内容课堂组织讨论,要求学生用英语进行,听说训练有一定效果;27%的教师课堂有讨论,但不多,由于准备不充分,训练的效果不明显;62%的教师课堂很少有讨论,即使有,也是流于形式,听说训练要求放在课外作业,课堂也很少检查。现象分析:课堂教学互动是训练听说能力的重要环节,但绝大部分教师缺少组织学生自如地实现听力、对话、讨论等环节之间的转换;对学生小组讨论具体过程缺少有效监督;在讨论之后直接转入后续听力练习,缺少内容总结和重点提示等。上述情况表明教师总体上对听说课互动环节备课缺少有效教学设计,也没有合理分配听和说的练习时间,很多教师因为当堂组织互动教学不当而浪费时间。由于互动教学对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要求比较高,如果备课不到位,再加上学生水平差距大,很多教师难以操作,有的不安排讨论,有的即使讨论也是走走形式。

二、改进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建议

现状分析表明,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的三本学生与母体学校一、二本的学生学习行为有很大不同,个体之间差异较大,整体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热情偏低,学风并不浓郁。因此,要真正实现培养三本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目标,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要加强教学策略研究,关键是抓好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设计。综合上述问题分析,本文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的听说课堂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以教材听说训练内容为主,以课外训练材料为辅

由于教材在内容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话题和题材范围不可能涵盖很广,一般练习形式也比较单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补充课外教学内容和形式多样的练习是十分必要的。课外资料的收集和选用,首先要注意与课堂内容的关联性;其次,还要注意其趣味性,难易有度;同时,编写练习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话题的新颖性、形式的灵活性、练习效果的实效性,确保使用课外视听资料对教材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

(二)充分利用情景教学

培养英语应用能力如果没有实际情景的训练,往往是纸上谈兵。很多英语四、六级高分的学生面对外国人却开不了口,不能很好交流,就是缺乏实战训练。听说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课程教学策略,模拟设计一定的练习情景,在情境中让学生获得知识,积累体验,训练能力。初期的训练可以借用视听媒体辅助教学,模仿影视片段,先训练听力,再按情景复诵,进行口语会话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词汇短语。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经典影视对话,精心设计听说训练小环节,让学生演练角色。角色演练教学设计要以合作学习为主,教师提供材料,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有如身临其境。通过在情景实训中互助学习,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三)合理设计课堂听说训练比例

听力和口语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听力训练和口语训练截然分开来进行。流利的口语有助于听力的提高,听力的增强对语感的培养、口语的表达也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听和说的训练内容。课堂上要避免播放大段影视或录音,听完后核对答案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实际的听说训练就难以真正提高应用能力。比较好的做法是将口语训练穿插于听力练习过程中,比如,对于故事性材料,先有话题的铺垫,后播放视听材料,再让学生在情境中复述,这样既训练了听力,也训练了口语表达。

(四)加强课堂听说互动练习

教师在课堂中要重视和学生教学互动,训练学生的英语沟通能力,避免“一言堂”或“独角戏”。比如,教师课前可以依据教材单元主题,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分小组用英语进行讨论。小组推荐一位学生汇报讨论情况,其他同学听后提出意见和评价。要求每个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做好组织引导工作。这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会大大增强教学互动性,学生的表达能力逐渐得到锻炼,交流能力和沟通技巧也会逐步提高。随着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听说教学方法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但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使用都必须以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学习特点等为基础。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师在设计听说教学内容和训练环节时,不仅要依据培养目标,还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和学生的实际英语基础,明确听说课程教学目的,科学运用教学策略,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设计,丰富教学形式,这样才能真正训练三本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他们的英语实际应用水平。

作者:侯家旭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第九篇:移动终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用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对大学生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应对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各高校纷纷针对大学英语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视角,探索了移动终端多屏互动技术引入英语教学课堂的可行性,并演绎了多屏互动为传统英语教学带来的革命性影响。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多屏互动;移动终端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和社会都对大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对具有较高外语能力毕业生的需求大大增加,外语也成为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然而现阶段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存在教学过程与目标不吻合;教学模式与平台不匹配;教学手段与现代化设备不配套等多种问题。这都迫切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从业者提出更切合实际、顺应科技发展的改革方案。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移动终端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之中,英语学习模式和资源的获取方式更为多元化。将移动终端app应用程序藉由多屏互动的表现形式,生动地运用于英语教学之中,是本文所要探讨的英语教学技术革新。本文通过分析移动终端app程序运作特征及方式,探讨移动终端app介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演绎多屏互动的革命性影响。

一、移动终端app和多屏互动的概念

App是移动终端设备中的第三方软件程序,来源于英文Application的缩写,随着以iPhone和iPad为代表的智能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依赖手机及平板电脑的应用软件,app的蓬勃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多屏互动指的是在不同的终端设备之间可以实现相互兼容的跨越操作,实现数字多媒体内容的传输,可以同时间在不同屏幕显示内容,可以通过智能终端实现跨平台操作、远程操作等功能。多屏互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突破空间界限、改善交互体验、淡化课堂界限,为教师提供全新的数字化授课平台,为学生创造便捷、趣味、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二、政策引导

国家对大学英语教学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给予了高度重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提出“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大力推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工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9年7月10日在北京召开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讨会并发表了《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讨会会议纪要》,指出“各高校应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新教学模式,不断推动大学英语学习朝着立体化、个性化、自主式、交互式的方向转变,达到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要求“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推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运用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

三、多屏互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1、课堂焦点的实时切换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他提倡由学生自主地追求、探寻知识,而不是教师的主观传授知识。传统课堂是以讲台为核心,学生注意力聚焦在教师身上的聚合式教育模式,如同会议室的方桌,由教师为主体,采取灌输的方式向学生传输信息。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有别于其他科目,以重要程度来说,参与大于聆听;运用知识大于汲取知识,整个语言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换句话说,在英语课堂上最不应该占据主导地位的就是教师,相反要提升学生参与度,弱化教师中心,把方桌变为圆桌,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参与权利,而要实现这一构想,移动终端多屏互动是良好的途径。移动终端在现代大学生群体普及度极高,校园wifi网络也已基本普及,多屏互动所依赖的硬件技术已经不是问题。多屏同一网络下零延迟互动,可以任意切换课堂中心,每一台移动终端都可以通过显示内容,跨平台操作,传输数字多媒体信息等方式,对课堂进行暂时性主导,有效地打破了教师中心,符合语言科目教学的基本规律,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2、网络媒介的最佳演绎方式

网络媒介和电教媒体的广泛应用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常用的手段。网络资源使现代学生获取知识极为便利,运用网络资源学习英语已经是大学生的常识性技能,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引导,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处于割裂状态,移动终端往往被禁止带入教室,上课禁止接入网络,这是传统教学的误区,在这种错误观念下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效率大大降低,微博、微信等高效的获悉途径也无法为学习知识所用。移动终端多屏互动可以作为网络学习和课堂教学的桥梁,将丰富的网络资源引入课堂,教师将实用的网络信息直接传输到学生的移动终端,并利用微博、微信课上课下实时资源,学生也可以利用app快捷的传播媒介发表自己的学习信息、心得、感悟等,甚至直接通过英语沟通交流,由于移动终端app的强大功能,交流对象不局限于学校的教师和同学圈,理论上可提供无限广阔的学习视野,几乎无止境的交流范围都极大地提高了英语学习的效果。

3、实现真正意义的教学互动

以电教媒体为手段实现教学互动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是极为普遍的做法,电教媒体直观表达、形象生动、鲜明活泼、画面感强烈,优秀的课件兼顾图文、声色、形体、意境,为学生带来感官刺激的同时,在活跃的气氛下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从教学互动的层面看,传统电教媒体的作用却极其有限,借助电脑播放音频、视频课件,投影到大屏幕供学生观摩,对电教内容有诸多限制,电教资源只能是预先制作好的内容给学生被动接受,本质上没有改革一对多的授课方式。移动终端多屏互动的引用让教学课件不必拘泥于视频动画一类预先加载的内容,学生手中每一台移动终端都可以独立的进行app应用程序的即时演算,这意味着学生可以对电教课件进行个性化操作,并直观的把自己的理解以多媒体的方式传输到每一台移动终端。可操控的电教设备只有一个,可操控的人员只有教师,放送的内容不可变更,这样的带有局限性互动并不是真正意义的互动。可操控的电教设备人手一台,每个移动终端都可操控,放送的内容可以编辑,并实时共享到所有的终端,这是只有借助移动终端多屏互动才能做到的,也是英语教学改革所要达到的效果,即真正意义的教学互动。

4、教学模块化整为零,植入生活无处不在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母语的习得过程,母语学习速度快效率高,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解释,语言作为一门知识其获取过程需要遵循规律,我们在学习母语过程中将语言信息进行统筹管理,不同的信息分门别类储存于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中,之后我们会根据逻辑需要将信息进行延时,以在提取的时候方便快捷,这个过程人脑会通过不间断地提取信息加以巩固,因此我们学习母语并不觉得困难。以学习母语的方式学英语是无疑是最高效的做法,但外语学习最大的障碍在于频繁提取信息加以巩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语言环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大高校出现了外语角、外语俱乐部、外教茶话会等活动,人为地营造语言环境加强英语听说训练,以对英语教学进行改革,然而改革的效果极为有限,因为其本质上和传统课堂没有区别,都是在封闭的环境、固定的时间进行单调的行动。所以我们可以将其视为教学模块,模块化的教学不仅是英语,也是我国所有科目都整齐划一地采用的教学方法,而母语学习恰恰因为去模块化才如此高效。植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渗透于生活才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运用移动终端多屏互动教学,完美地解决了英语教学模块化的问题,将原本固定封闭的模块化整为零,不受时空限制将英语教学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1)打破固定时间。教师将英语学习资料实时同步于每一台移动终端,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进行阅读,在方便的时间学习英语,不必统一时间学习,上课时间并非是每个人适于获取知识的时间,移动终端使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的时间学习,看似打破了大块的时间,实际上延长了学习时间。(2)打破封闭空间。移动终端的便携性使得其可以被随身携带,利用4G无线网络技术和遍地的wifi覆盖,学生可以在绝大多数区域下载学习资源,完全打破空间的限制。(3)打破圈子束缚。大学生活两点一线较为单调,限制了英语学习的交际范围。英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交流成长的过程,有限的交际圈不仅限制了获取知识的途径,也限制了应用知识的范围,移动终端app可提供广阔的交际平台,学生分享学习信息、心得、感悟等都十分便捷,也可以直接通过英语沟通交流,这种交流互动同样不受时空限制,提升英语水平的效率极高。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顺应时代潮流、响应上级号召、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移动终端多屏互动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从根本上改革教学模式,打破时空限制,粉碎固有教学模块局限,符合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以先天优势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种种弊端。真正做到以应用和互动取代填压和灌输,将高科技信息技术转化为英语学习的动力和效率,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思维拓展。

作者:宋明佳 单位:吉林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JeromeSeymourBruner.TheProcessofEducation[M].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9.

[2]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中国教育报,2003.

[3]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温荣芬.浅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5).

[5]刘文宇.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英语的学习动机与策略研究[J].外语研究,2010,(3).

第十篇:大学英语口译教学技能培训

摘要:

口译技能训练应该将技能训练作为训练的核心,将听力训练、记忆力训练、技巧训练作为重要辅助,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口译水平与能力。文章主要针对大学生英语口译教学中的技能培训进行探析。

关键词:

大学英语;口译教学;技能培训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开展了更加密切的经济、政治、文化往来。社会各界对口译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口译人才的质量也不断提升。为了提升大学生英语口译教学质量,国家将口译课程列为了大学英语的必修课程,旨在能够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口译水平和能力。在口译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技能训练方法,以求最大程度的提升学生的口译水平。

一、口译及其特点

(一)口译

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进行表达的方式,是一种将所听到的信息快速准确的从一种语言转换为另外一种语言,从而满足传递交流信息需求的交际方式。口译是人类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开展交际活动中所需要依靠的一种基础语言工具。口译并不是以将信息来源语言简单的、机械的翻译为目的语言,而是一种以积极的态度、以交流为目的、需要一定创造性的活动。可以看出,口译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活动,而是一种可以沟通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人人群的行为活动。

(二)口译的特点

口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可预测性。口译是一种具有不可预测的行为交际活动。在口译现场存在众多的影响因素,因此口译工作者需要有高水平的即时应变能力以及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2)环境压力性。环境压力性是口译工作的另外一个独特特点。有的口译环境十分严肃庄重,例如国际会议、外交谈判等。庄重严肃的气氛会给经验有限的翻译人员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导致口译过程中频繁出现失误,因此,口译工作者需要具备环境抗压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3)内容多样性。在口译过程中所交流的信息与内容都是十分丰富的,没有任何专业、行业的界限,因此口译工作者需要高度的专业性,拥有坚实的语言知识功底与双语表达能力。

二、学生在口译学习中的问题

(一)英语功底不扎实

在口译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听力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均十分有限的情况[1]。例如,在进行一篇主题为中国西藏自治区发展现状的英译汉的口译例文当中,有很多学生误将"Tibet"听成了"tobacco",导致在口译出来的内容含义和原文大相径庭。在汉译英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在很短时间内将听懂的信息进行准确的分解并且准确的用英语表达出来。例如,在进行口译汉译英“您喜欢听哪种歌曲?大卫”以及“和你一同度过了十分快乐的一段时间,感谢您”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Whatkindofsongwouldyoulike?"以及"Thankyoufor……"等句型十分不熟悉导致很多学生在翻译过程中一片空白,不知从何下手。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其尚未拥有熟练的语感以及正确的英语思维方式,并且对基础句型不熟悉,不会基本的运用。另外,在口译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词汇十分贫乏,选择词汇的时候再三犹豫,思路模糊,明显堆砌词汇的现象明显,这都是由于学生英语功底不扎实所导致的[2]。

(二)缺乏口译技巧与知识

学生由于缺乏口译技巧与知识在口译过程中过度直译的情况十分频繁。很多学生在口译的时候都不知道如何变通,不知道怎样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非原则性的变通,在保持翻译语言意义的基础上来将其翻译为目标语言。由于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其在结构、词汇、语气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英译汉的过程中通过口译技巧与知识进行变通就能够实现破句重组,化繁为简[3]。

(三)对国外文化不熟悉

在口译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对英语语言中幽默诙谐的说法感到难以理解。对英语国家人尽皆知的事件、著作、名人一无所知,也不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与民风民俗,导致在口译过程中十分容易出现错误。例如,在句子"RecentlyseveralpeopleinHollywoodwerearrestedforpossessingcoke"中的"coke"不再是“可口可乐”的意思,而是代表“可卡因”。这句正确的翻译为:最近有几个好莱坞的演员因为藏毒而被捕。如果学生"coke"翻译为“可口可乐”就闹出了笑话。

三、大学英语口译教学中的技能培训

(一)听力技能训练

听力技能训练就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拥有更高的英语听力水平与技巧。在口译翻译的过程中听力、记忆与表达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步骤[4]。学生在听源语言的时候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与说话者的思维一同发展,对说话者所说出的关键进行整理。要领悟说话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与含义,一边听一边记忆,一边记忆一边领悟语言所要表达的表层意义、语义意义以及修辞意义。翻译者需要在头脑中快速的组织汉语图式文本,用符合逻辑的汉语表达出来。在进行听力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口译听力教学材料来要求学生重复的对句子、句群、语段进行听力训练。在听英语的过程中只能先听一次,听好之后立刻进行口译。如果部分学生没有听懂,也不能重复再听,只能够让学生再次听新的内容。听力训练的教学内容难度要从易到难,训练时间逐渐增加。长此以往,学生的口译听力技能必将进步。

(二)记忆能力训练

在进行口译过程中翻译者不仅仅要听懂源语言的含义,而且还需要将源语言的内容快速的、完整的牢记在脑海当中,然后再使用目的语言将源语言的信息内容完整、准确的表达出来[5]。因此,翻译者在听源语言的时候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快速记忆需要翻译的内容。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记忆能力训练的时候首先可以让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时间长为30s,然后伴随着训练的次数逐渐增加时间。其次,在选择记忆能力训练的教学教材的时候要着重注意材料要满足训练需求。翻译听力材料要有新鲜感,要能激发学生口译的热情与欲望。最后,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与归纳能力,让学生掌握记忆的技巧。例如,在以日常安排为主题的翻译中大多数都是以时间作为线索。在以介绍朋友为主题的翻译中大多数都是以人物为线索。

(三)技巧训练

要在大学生英语口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译技能,提升学生的口译能力不仅仅要对听力技能、记忆技能进行训练,而且还要对口译技巧进行训练。顺句驱动技巧。在口译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所听到的句子的顺序,将整个句子根据逻辑切成意群单位,然后再使用相关的连接词将这些意群单位联系起来,从而将整段的意思翻译出来[6]。这种口译技巧被成为顺句驱动。例如,下列句子如果根据顺句驱动技巧来进行翻译:“所有人//都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来学习,不论他们是哪个民族、//何种性别、//何种肤色、//只要他们可能接入互联网。”,学生可以利用顺句驱动翻译为"Allcanstudy//byrelyingoninternetresources//regardlessoftheirrace,nationalityandsex//providingthat//theycouldhaveaccesstotheinternet."这种口译技巧也是学生最为常用的技巧之一。随时调整技巧。调整是在口译的校译过程中学生根据所接收到的新的信息与内容来进行调整与优化,补充漏洞的过程。例如,在英语中的时间、地点作为状语大多数都是在句尾出现,在使用顺句驱动这一技巧进行翻译的时候会出现翻译完成主语又出现状语的情况。例如,"IwenttoHolidayInn//foraseminar//at10o'clock//yesterday."根据顺句驱动技巧会翻译成为:“我去了假日酒店//参加一个研讨会//在十点钟//昨天。”再加上优化调整的过程,这个句子在实际翻译的时候就可以被翻译为,“我去假日酒店//参加一个研讨会//时间是昨天上午十点”。另外,在技巧训练中教师要着重教授学生英语国家的文化与俚语,让学生在口译训练的过程中熟悉英语国家文化,避免出现口译失误。

四、结束语

大学英语口译教学当前依然处于不成熟的阶段,理论与实践都相对滞后,导致口译教学出现了各种问题。在大学英语口译教学技能培训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秉持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切从学生的基本功开始,让学生掌握更多基础的词汇量、更多常用的短语、更多常用的句型,然后再进行技能培训,主要包括听力训练、记忆力训练以及技巧训练等。

作者:谢雯雯 单位: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康志峰,邱东林.建构主义发展观与现代“多维一体”口译多媒体教学解[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09,2:92-99.

[2]李燕,樊红霞,熊咏萍.论高职高专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的技能训练[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74-77.

[3]彭念凡.大学英语口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32-133.

[4]贾帅.OnUndergraduateConsecutiveInterpretationTeaching:WiththeHelpofInterpretationProficiencyTests[D].中国海洋大学,2008.

[5]吴晓龙.论英语专业本科口译教学中的技能训练[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1,5:32-35.

[6]XuHan.TheSkill-FocusedApproachtoInterpretationTeaching:AnEmpiricalExplorationOpenJournalofModernLinguistics[M].ScientificResearchPublishing,2013:16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