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探究论文(10篇)

初中数学教学探究论文(10篇)

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一、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

首先,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的教师甚至仍然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整节课下来学生几乎没有发言的机会与权力,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还有的教师怕学生学不会、听不懂,于是就按部就班地进行琐碎的讲解,但教师过多的讲解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勤于发问的权力。其次,课堂上,教师设计的一些问题过于呆板,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这样的课堂下,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情感和意志得不到发挥和体现,再加上教师缺乏教育机智,最终使整堂课只能流于形式,而达不到实际的教学目的。再次,学生的问题意识相对薄弱。很多初中生都有这样的心理:我如果回答错了,老师会不会批评我?同学们会不会嘲笑我?其实,作为多年的从教者,我们都知道学生有这样的心理不是偶然的,是传统教育的产物。因为很多时候,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比较专制,学生产生了畏惧的心理。最终学生的问题意识越来越淡薄,教育也成了“没问题的教育”了。

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1.挖掘数学教材,培养问题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很多章节都专门设计了想一想、做一做、习题练习等,尤其是每一章节结束后的习题更是循序渐进的,先是复习巩固题,接着是综合应用题,最后是拓展探索题。所以,在每次课的后半阶段,教师应该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能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常出现的误区和问题,这样教师就能总结出一些共性问题,等到明天上课的时候再一起讲解、各个突破。

2.设置开放性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开放性问题的设置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的教学技能,开放性问题的设置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必须符合教材的特点;第二,必须适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第三,必须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开放性问题是一种复杂的数学教学活动,其主要目标不在于认识的结果,而是着眼于认识主体的活动过程。因此,教师要利用机会适当增补一些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和开放性问题丰富数学的教学内容。比如,学习完“统计调查”这一章节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贴近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调查一下全校女生的平均体重。这个问题不仅具有实际的操作性,还考查了学生对统计调查知识的掌握,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体会到了开放性问题的趣味性,还增强了与人沟通、合作的技能。

3.联系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教授数学时,教师要善于联系实际,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是一门看得见、用得到的应用型学科,而不是枯燥的数字,也不是无休止的、机械的练习。要想让学生爱上数学,教师就要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与爱好,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4.探究式教学,启迪学生思维

探究式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思考与质疑,并亲自完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如,笔者在执教“蚂蚁怎样走才最近”这一问题时,就是采用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首先提出问题:一只蚂蚁又累又饿,发现旁边有一个无底无盖的圆柱形盒子,它在圆柱形盒子底部的某一点,这个圆柱形盒子的高是12cm,底面半径是3cm,在盒子侧面的最顶部有一些食物渣。问:蚂蚁怎样走才最近,才能尽快吃到食物?请同学们帮它找到最好的途径。接着,把全班学生分成6个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找出蚂蚁行走的最短路线。小组讨论结束后,派出各组代表发言,代表发言后让其他学生再进行补充。最后师生共同行讨论交流,得出最好的问题解决方案。这样的教学方法即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不仅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来,还提高了数学的教学效益,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总结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教师要从教学中挖掘适当的教学方法。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时国清 单位:黄骅市羊二庄镇许官中学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一、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数学题目当中涉及的知识面逐渐拓宽,结合理化生以及文史知识等课程的学习,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开始逐渐增多,不再局限于书本例题中给出的单一答案,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就是学生内心要有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在教学当中设计教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成为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任务之一。首先,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使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中学习;其次,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学生按照年龄特点、性格特点以及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学科的学习态度等影响学习专业知识的因素进行分组,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接触更多其他学生的想法,拓宽自己本身的数学视野;再者,教师还可以利用初中生爱表现、虚荣心强等学习心理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鼓励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解答题目,从而为学生积极思考提供外在的动力支持。相信教师做到以上几点,必能为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帮助。

二、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创造机会

因材施教是孔子学派的代表思想之一。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发展中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更是班级的一部分,教师要想提高本班级的创新能力,需要从个体入手,循序渐进,逐个击破,进而提高本班级的整体教学质量。教师要做到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对数学的学习态度以及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几个主要方面,那么教师要如何从这几个方面了解学生呢?(1)可以通过试卷测试调查对旧知的掌握程度;(2)可以通过单独找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3)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等现场形式考验学生的应急应变能力和现场发挥能力。通过以上几个措施可以做到对学生各个方面更为准确的了解,接下来教师就需要制订更为详细的因材施教计划来为学生创造更多启发创新思维的机会了。

三、制订计划,落实实施

1.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没有发现问题的眼睛就不能提出有重要探究价值的问题,不能提出问题就不是真正的思考问题,也就不会形成创造性的思维,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面对能够主动举手提出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口头奖励或者积分奖励等形式予以鼓励。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积极思考和努力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然而经过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熏陶,一味强调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途径。有些教师为了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学会更多的知识,就缩短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不给学生课上发言的机会,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交代学生背诵定理,熟记公式,再配合例题等套路讲解知识。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对课本知识的系统记忆,但是也会极大地磨灭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久而久之失去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渐摒弃这种不符合时展的教学方法,多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为学生课上发言精心设计题目。

3.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但因为涉及面较广,同样也具有开发性。在课堂教学中的复习课、练习课等课堂环节中,教师要善于针对同一种题型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学科知识,促使学生掌握多种解题思路,或者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够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达到做题中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在这一环节中,大部分学生往往只能提供课本教材中给出的答题思路,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够另辟蹊径给出不同答案,这就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与鼓励了。

四、总结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提高班级学科教学质量,打造高效初中数学课堂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需要得到教师和学校的重视。

作者:袁红军 单位: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龙台中学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究

一、完善教学氛围,奠定学生发展基础

初中生的思维意识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他们数学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改变他们心中消极的学习观念,通过多样化的引导方式完善当前教学氛围,为学生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初中数学中包含很多较为复杂的知识点,知识点的难度直接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对此教师可以把所要教学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进行整合,从生活情境带动学生的思维模式,促使其更加轻松的参与到知识的探究当中。比如,在“平行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先对知识点进行简单的介绍,在学生心中刻画出知识点的模型,接着引导他们对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想象,拉近学生心中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促使其在学习中了解生活、在生活中探究知识。紧跟着教师让学生依据平行线的特点对其更为广泛的应用进行猜想,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促使其取得更多的收获。其次,教师可以把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联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不断的进行教学改革,使得初中数学课本中包含的知识点越来越丰富,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知识学习的乐趣。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向学生展示更多知识点的应用,拓展他们的思维模式,让学生的视野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当中,为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做出积极的铺垫。比如,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的时候,教师利用三维立体成像技术把一座高层建筑的模型图展示到学生面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解说建筑的外形,用影像激发他们参与知识学习的热情,用实际的图像为学生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促使其对知识点产生更多深层次的理解,让初中生的学习思维更加的开阔。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可以帮助他们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知识的学习当中,从而带动学生对知识点产生更多的联想。对他们个人的创新及学习能力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增强师生互动,完善学生创新意识

初中生心中对教师存在着一定的畏惧心理,使得课堂上学生的行为意识较为紧张,遇到问题不敢提,导致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多,对他们数学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针对于这一问题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深入的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带动学生更快的走出误区,取得更多的收获。而初中数学课堂中最为普遍的师生互动方式即为课堂上的提问,以往教师都会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给积极变现自己的学生,而这种提问的方式导致课堂两极化发展非常的严重,不利于全班学生的成长。问题可以帮助学生集中自身的注意力,为他们接下来的学习找明方向。因此教师要重视提问的过程,对自己所要教学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研究,挖掘其中具有探究价值的内容布置给学生,带动学生更好的开动自己的大脑,让他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到问题的探究当中,使得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取得更多的收获。并且提问的时候教师先要对全班学生进行观察,用鼓励的眼神与更多的学生进行对视,眼神是心灵的窗口教师积极的视觉引导可以为学生带来被关注的感觉,满足学生个人精神世界的发展有助于提升他们个人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进行与图形有关知识点教学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想像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图形,让他们依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对图形的特点进行解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为他们创设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更好地沉浸于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另外,课下的时候教师也要积极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每节课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课后的生活实践,带动学生把所学知识点应用于实际的生活当中,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点的内涵,让学生做到厚积薄发为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作出积极的推动。

三、小组合作学习,推动创新更好发展

想要更好地改善消极的课堂局面,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进程,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的学习空间,从而更好的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首先,教师需要对全班学生的综合学习及个人潜力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了解,并以此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分组,既要保持小组内学生发展的均衡性还要保持小组间发展的公平性,为学生积极的学习作出铺垫。其次,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修改针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把其学习状态、能力提升及小组平均成绩作为新的评价指标,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小组探究当中,带动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挖掘知识,逐渐改善学生心中消极的学习情绪,让他们以更好的状态进行知识的学习。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交流时间,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互帮互助,让其通过别人的视角对问题进行全新的审视,使得学生的思维模式受到全新的启发,实现他们思维模式的创新发展。另外,教师还要积极的组织小组之间的竞争,紧张的学习环境更容易激发学生个人的学习潜力,有助于推动其创新思维的发展进程,让他们获得更好的成长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是依据心理学中“共生效应”发展而来的优质的教学方式,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其进行积极的利用,可以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更好的发表自身的意见,提升班级凝聚力的同时带动学生更好的成长,锻炼他们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个人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宽度,提升了他们对事物的创新意识,从而推动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结束语

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教师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对其进行更加针对的数学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者:赖玉兰 单位:江西省安远县版石中学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

一、初中数学教学联系生活的现状

1.实践与理论不和谐

近年来,相关教育部门已经意识到教学需要贴近生活,才能使孩子们的学习效果更好。因此,有的地方已经下发了相关文件,要求教师按照要求改进教学方法,在教授知识时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能力。虽然教师们按照文件要求已经在课堂上采取生活化教学,但多数老师仍然只停留在表面上,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有时候只是在讲课时一带而过,实际行动与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并不相符。同时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根深蒂固,要求教师在短时间内做出改变也不现实,因此初中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

2.联系生活不够全面

一些教师虽然明白将教学贴近生活的内涵和意义,但其实践过于简单,没有在研究改进教学方法上真正投入精力,教授知识时联系生活不够全面、贴切,使教学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很多老师的教学生活化仅仅是在讲课过程中简单的穿插一些生活小例子,或者在讲解某个知识点时临时想起来与生活有关的事物,然后一带而过,没有做出详细的解释,也没有和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因此学生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吸收教师所讲知识。当教师没有认真的对教学生活化这种方法做好功课时,在实践过程中往往还是采用原有方式讲课,这样一来,教学生活化的实践还是失败的。

3.学生接受较为被动

教学生活化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去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由教师将知识填鸭式的灌输给学生。然而在现实中,多数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留出时间给学生去思考并进行自主学习,而学生也只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较好的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使学习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有的教师虽然让学生自主的去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但没有强调其重要性,往往是学生找到了问题,因缺乏教师有效的指导而不了了之,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选取合适素材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思想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体现,而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关键之处在于教师要选取合适的、典型的生活素材,既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并要结合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同时也是学生不排斥的事物,将这些典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利用飞机、蝴蝶等模型,并请同学们列出生活中常见的具有轴对称特性的物品,这样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现在大部分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那么教师就应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设施。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所讲内容以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给学生,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倘若教师只是单纯的讲解知识,学生可能会认为数学学习枯燥无聊,但是当教师把数学以另外一种方式展现给下学生时,可能会使学生的感受产生较大变化,认为数学不再无趣。因此,若教师能够利用好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并充分联系生活,教学效果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3.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回归于生活。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的实际能力得到培养。很多教师在将教学贴近生活时,多数时候是自己提出生活化的事例,没有让学生去挖掘知识、找到问题,僵化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对学生教学时,应鼓励学生主动去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着自己去解决,当有新的看法和见解时,要多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探讨,这样才能使各方都有进步。

三、结语

总之,初中数学的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教师需要在科学的方法指导下,不断积累经验,优化教学方法,才能找到最适合学生学习、最利于学生学习的道路。

作者:刘飞云 邹伟华 单位:江西省安福县洋溪中学 江西省井冈山大学附属中学

第五篇: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创新

1教育理念的转变与创新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初中数学教学一直秉承以教师讲授为主体,学生练习为补充的教学理念,此种教学理念将教师放在首要位置,学生放在次要位置,实际上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教育理念,教师讲授固然重要,但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的修行才是核心,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动性逐渐丧失,在离开教师之后不懂得如何应用知识,如何变通思维,所学知识只能变为一潭死水,无法在学生实际的生活中渊源流淌,不仅损害了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而且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的教育理念中,对初中数学教学来说,新理念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自我意识的独立个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自我选择、自主行为,重视学生数学兴趣的激发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同时也重视学生个性的激发与培养。

2教学方式及方法的转变与创新

初中数学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数学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为目标,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初中数学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愉快教学法

愉快教学法,即让学生愉快学习的教学方法,此种方法使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的引导是为了调动起学生内在学习的动力,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自主自愿的事情,愉快教学法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都以实现愉快学习为目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是维持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愉快学习的保障,因此,愉快教学法尤其重视教学形式的创新,如课堂数学知识竞赛、课外数学调查统计等都是愉快教学法创新性的教学形式,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乐观开朗的人格魅力。

2.2研究性学习教学法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此种教学方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其具体实施即由教师推荐合适的研究课题,学生根据课题的要求及教师的引导进行自主研究,最后通过讨论交流环节得出结论、掌握知识、评价学习,例如在学习数据整理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可采取此种教学方法,组织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据,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整理的数据。此种教学方法能培养起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极有帮助的。

2.3兴趣教学法

兴趣教学法,顾名思义,其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教师在实施此种教学方法时,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点展开教学,在课堂导入、知识讲授、课堂小结、课堂作业等教学环节中,都应注意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例如,在讲授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中平行线知识时,可以利用图片导入法引起学生的知识,在多媒体上播放生活中的平行线,像火车铁轨、游泳池的泳道隔栏、横线本上的格线等等,使学生比较形象地了解平行线的特点,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举出生活中其他平行线的例子。

2.4合作学习教学法

合作学习,即是一种小组学习方法,此种教学方法能有效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热情高涨,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它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及交际能力,是一种极受广大师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实施此方法时,应注意保证分组的合理性,将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同、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搭配组合,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帮互助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因此,此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开掘。

3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与创新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重视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及思维的开发,因此,教学评价体系也做出相应调整,其具体的评价方式如下:第一,实行定量评价的同时重视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用以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定性评价则用于检验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督促学生在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引下更有效地掌握知识。第二,构建诊断评价、形成评价、终结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诊断性评价主要用于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过程评价即一种融入教学过程的评价,此种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使教师与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或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做出纠正,使教学顺利进行。终结评价,即所谓的“期末考试”,用以评价一学年的教学成果,检验是否实现了最终的教学目标。

4结语

新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创新,使整个教学过程都重视起学生的中心地位,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应具备充足的创新精神,以不断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作者:吴伟卿 单位:江西余干石口中学

第六篇: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策略

一、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的重要性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带领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进行全方面能力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意义。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可以从实践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拓学生的思维,并且学会用数学的语言去观察世界、归纳经验、总结事实,学会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去分析未知的问题。

2.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和经验

在学生对课本上的数学问题理解、分析透彻后,教师可以采用一定的创新方式,使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对一些未知的、较难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和发挥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以此来锻炼他们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数学智力等。

3.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创新方式的教授数学知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并且在此过程中能够帮助塑造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发展和完善自我意识。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抓住机会,在一个适合发展的阶段,全面的指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发展,同时还可以创造性的培养、塑造他们的身体和心理,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初中教育阶段,“应试教育”现象十分普遍,初中数学教学也没能避免,某些教师似乎也已经习惯于这种填鸭式的方法。因此,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完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仍然需要一个过程。在该过程中,首先便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接受创新型的初中数学教学思想,从而有方向、有计划地培养初中学生创新型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尽可能发掘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除了要加快初中数学老师创新理念的转变,也要在师生之间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关系,培养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发散的能力。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推动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探索,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教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需要教学生如何“学”、如何更好地“学”。教师不能够替代学生进行思考,而应该设计更贴近学生的课程,通过正确有效的方式来创新教学手段。当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组进行交流和反思,从而有效地调整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发展空间,使所有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创造出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四、注重教学过程创新

1.创新问题情境设置

教师要积极创设一个恰当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和探讨问题的兴趣,从而加强灵活利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方法、数学思维的能力,充分发散思维,采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例如,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提问: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等式,3+5=5+3;28+(-2)=(-2)+28;-7-4=-4-7,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引导学生们在仔细观察后提出类似的例子,从而了解具有这种结构的例子有无限个。教和学、师与生是辩证的统一,应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教师对数学思维过程应认真对待,因为教师在教学这个辩证统一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问题设置是教学过程的开始,这一过程务必需要引起初中数学教师的重视。

2.创新教学实际过程

创新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可采取的方式有创新课堂问题的提出方式,如趣味数学题提出、歌曲提出等,设置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层教学法,改革以往应试教育经常采取的“一刀切”方式,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而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训练,得到学习能力的提升。

3.创新课堂教学组织

第一,创新课堂教学的组织方法,如向小组合作转变等。像从前教师“填鸭式”的机械教育方法,形式太过单调,学生兴趣不足,没办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基于该种原因,教师可根据对学生自身情况的了解进行合理的分组,选出组长,使得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得到相应的锻炼,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第二,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学习实践活动,将创新教学扩展至更广阔的空间。新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被定位为必修课程。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增强创新意识,加强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综合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五、创新教学成果评价

数学的思想方法寓于数学的各个知识点当中,但又超出与数学知识的本身。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很有可能会出现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问题,此时恰当的教学成果检验方法,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教学成果的检验,初中数学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即仅凭借考试分数来进行学生学习能力等的评价。首先,要针对学生的数学创造性和数学思维来进行积极的引导,设置出更利于考察学生思考问题方式和思维创造能力的题目,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思维以及创新力。其次,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以促进学生评价能力的养成为目标。这一能力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对人或事物做出判断的意识,实际上就还是利用已有的能力综合性分析问题和进行自我思考、自我发现、自我展示、自我创造的实践过程。

六、小结

学生的思维基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是数学教学大纲里的规定。初中学生的数学两极分化现象不仅来源于思维水平的差异,也来自于数学学习过程把握的差异。但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长期坚持的过程,教师一定要采取适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照本宣科、不生搬硬套,以此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作者:刘亚岩 单位: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中学

第七篇:初中数学教学创新分析

1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理念落后:

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是为学生的中考服务的,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在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数,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考上一所好的高中。殊不知,这种舍本求末的教学方式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相背离。将学生的分数看做一切,过分地运用题海战术单方面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数。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会让学生真正地学到数学知识,只能是让学生讨厌数学。很多数学教师要求学生对数学公式进行死记硬背,而不去教学生如何灵活地运用,进而导致学生缺乏创新和思维能力。这种较为落后的教学理念自然不能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更不会真正地让学生学会数学。

1.2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丧失: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通常使用“一言堂”等呆板的教学形式,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被动的接收知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发挥,进而导致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方式不能为学生所接受,从而导致学生厌恶数学,加之一些枯燥无味的定理公式需要学生记忆,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厌恶数学,不愿意进行数学的学习。

1.3教学方式单一:

尽管当前科学技术日益精进,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可以用于辅助教学的器材有很多,但是由于教师自身知识的缺陷和意识的落后,导致大多数情况下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仍旧是枯燥的照本宣科,没有充分地利用有效的教学设备进行授课,比如多媒体的应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觉到索然无味,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课堂氛围不活跃,参与程度不高。

2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

2.1更新数学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中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时候,要建立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摒弃传统的“一言堂”以及“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要以一种教学服务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全方位地指导学生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以及数学理念的学习,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接下来的数学教学中,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个性化学习,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

2.2教学方式的创新: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初中数学教学的需求,“满堂灌”以及“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应该主动舍弃,进而寻求新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力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能有效地将一些抽象的、枯燥的数学定理和知识转化为形象的具体的画面,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其产生兴趣。除此之外,在教育方式中,多融入情感教学,合作教学和多种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进而优化数学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2.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教学的基础,以关系为基础,方便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学生的接收程度,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收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改变以往在学生面前高高再上的形态,要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尽可能多地和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不仅能够了解学生的性格,而且还能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针对性教学;其次,在生活上和学生建立朋友关系,增加自身的亲和力,避免学生碰到教师就躲的尴尬局面,教师培养自身亲和力有利于和学生深入交流,进而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发展为良师益友。

3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对初中教学活动进行全面重新认识,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和新目标,转变数学教学思想,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深化数学理念,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作者:孙永吉 单位: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太平川镇第一中学

第八篇: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教学研究

一、教材编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实教学中,与旧版的教材比较之后,发觉人教版教材有许多地方编排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将整式的加减法进行合理安排

在教材中安排的知识结构形式,虽然能够使学生得出结果,却没有将验算结果简洁化。在教材每个章节的练习题中,也有类似的问题。在八年级数学教材中有一道函数求解题,由于沿用繁琐的求解公式,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出错。另外,在八年级上学期已经出现扇形和圆心角的知识点,但是九年级才安排圆心角概念和计算测量教学,这说明教材在编排上缺乏合理性。

2.必学和选修的内容不合理

将系数关系、一元二次方程、十字相乘法纳入选修内容中,这明显与高中所学的知识矛盾。假若不学,就会与高中的数学知识脱节,导致学生升入高中时,学习高中数学遇到较大的困难。人教版的初中数学中,六年级就已经将计算器列入使用范畴,严重影响了学生动脑和笔算能力。当下孩子都懒于笔算,与计算器使用过早有非常大的关系。

3.负整数指数幂安排的不恰当

旧版的数学教材是将负整数指数幂安排在靠前,而人教版的却安排在八年级来学习。这样在学习物理时,由于牵扯到数学的知识点,而数学课上没有教,只能由物理老师代为讲授,这就不利于学科之间的衔接。

4.例题和习题配比不理想

数学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将例题简单、习题不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反映出来,虽然习题看起来花样繁多但实际上知识结构的同化性严重。这样不但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也无法达到考试大纲的要求。

二、人教版新初中数学教材实施的困难

笔者由于长时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在人教版教材实施之后,数学教学中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在对基层教学进行考察时,发觉基层教师对教学、教研工作很消极。因为这些学校没有奖罚分明的教师绩效工资制,导致教师缺乏干劲,并不十分重视教学科研工作和新课改工作。特别是部分老师教学工作不积极,对备课敷衍了事,在人教版实施之后,还是按老思路来讲课。特别是有些学校根本没有进修机制,导致教师思维、知识结构老化。不能与时俱进地紧跟教材,也就导致教师无法吃透知识,教授的学生也是一知半解,也就将人教版的新理念给扼杀了。

2.“应试教育”弊端无法使人教版教材得到推广

大部分学校还是将“成绩”看得很重,特别是社会各界、教育部门、家长、老师都以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孩子的优秀与否。所以就出现了培养出高分数学生的教师就是好教师的理念,长此以往,中考取得好成绩班级的教师就成为香饽饽。有的家长和老师都会来“取经”,他们则是按着自己的教学经验来扣到人教版教材中,特别是人教版教材为了给学生“减负”删减掉的公式和定义,都会被“好老师”又搬回到课堂上,这就使减负成为空话,更谈不上与新课改挂钩。

三、总结

总而言之,本人认为人教版初中数学新教材编排上有一定的问题,还需要进行修正。进行教材的改革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的过程,不可急功近利,在面临困难时要迎难而上,发现问题就努力去解决,这才能够为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推广实施奠定基础。

作者:时磊 单位:沧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学校

第九篇:初中数学教学运用价值探究

1勤于动手锻炼,强化积极思维定势

其实在我们学习过某些东西的时候,思维定势也会随之慢慢形成所以说思维定势就是我们在熟悉一些解题方式后,再次看到与此相似的题目后大脑下意识做出的思维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经常要求学生对有关数学的一些概念,定理之类的东西进行熟练掌握应用,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正确的思维定势。例如,在学习中学学习中的“判定三角形全等”这方面的知识时,在学生学习过一种判定方式之后,老师就会通过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利用思维定势的原理,将“边角边”、“边边边”、“角边角”等其他定理推导出来。这种方式不仅能使学生牢牢记住这些定理,还会在脑海中形成非条件反射,在解题时一旦遇到相似的题目,能很快的从大脑中调用出来,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解题效率。在接受某些新的知识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一些基础的东西在脑海中形成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效率的思维定势,让学生在看到某些题目时不会没有思路,导致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所以说,这种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思维定势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2强化训练,跳出消极思维定势的思考方式

一旦思维定势形成之后,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向就会固定化,这时学生大多都表现为抓住一个问题不放,死套公式钻“牛角尖”,而忽视了去换一个角度解答问题,这样的解题往往会让解题陷入僵局或直接得出错误答案。例如在中学代数中的这样一道题:已知函数3x2-2x+6=8,那么函数(3/2)x2-x+1的结果是多少?对于这道题目,大部分学生的第一思路肯定是根据已知的量求出x的值,然后再代入原函数中求得结果。这种方法也可以解出这道题,但如果这样做的话它的计算量就会很大,所花的时间也多,但因为计算量大的缘故它在计算的过程中出错的概率也就变大了许多。但如果学生能过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去换一个角度思考,就可以看出来3x2-2x=2,即(3/2)x2-x=1那么就能很容易的得出答案(3/2)x2-x+1=2,这种方法就能节省时间,正确率也提高了许多。在初中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会经常遇到由思维定势带来的一系列负面的消极影响,学生们会受到在之前做题时得出的结果的影响,会对某些题目强加使用某些公式或定理,以至于解题过程复杂且繁琐,有时在对某些公式定理理解不透彻的情况下,对这些公式及定理乱用,在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以后,最后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答案。所以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进行练习,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来消除思维定势带来的负面影响,鼓励学生们敢于创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

3巩固基础,避免进入思维定势误区

思维定势是人大脑本身做出的一种习惯性思维,它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会发挥作用。学生们如果没有采取必要的方法去消除它带来的消极影响,在答题的过程中就很容易走进思维误区,导致出错。据编者经验来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消极思维定势带来的影响进行消除:第一,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基础概念理解清楚。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关键性的概念和定理可以应用多种不同方法加以证明,以便于学生可以更加透彻的理解与掌握。在上课的时候加深印象,学生在课后独立做题时相对会变得容易一些。第二,教师在课堂上讲题时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以便于培养学生用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路去解题,改变思维方式就是走出了思维定势的误区,而学生要彻底走出思维定势的误区,改变思路是唯一从根本上解决的办法。老师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消除思维定势带来的消极影响,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及创造性。

4总结

综上所述,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用多角度的目光去看待一个问题,并且要注意这个问题的转化及相关,要注重由小及大的思维发散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会及时转变思路,用新的方法去理解,认知问题,不要把思路局限于一点而不知变通,老师还要及时提醒并督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提出的不同看法观点,这些方法都能够有效地防止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走进思维定势的误区,从而更好地实现思维定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作者:彭兴德 单位:甘肃省民勤县昌宁中学

第十篇:初中数学教学多媒体技术运用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教育信息化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在各种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极大地改善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同时对于师生关系的改善和课堂氛围的调整也十分有效,需要教师全面地了解其优势,以便于在具体的教学中充分的展示出这些信息技术的优势。

1.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营造较为良好的学习氛围。

常规的数学教学都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及案例的分析来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认知,然后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吸收及运用,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全面的调动,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较为压抑、枯燥的学习氛围。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充分的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填充课本知识中的不足,以更加形象、立体的方式将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讲解,可以极大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及质量,同时对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也具有较强的优势。

2.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理解将各个知识点进行分类,制作出较为新颖的课件来开展日常的工作,加强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在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下可以极大地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去探讨和研究,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和讲解,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此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思维。

3.便于知识点的讲解和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部分知识点较为复杂,单一的语言描述与绘图无法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全面的认知,特别是几何知识中的立体图形,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下,教师可以更加直观地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形成较为全面的认知。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

1.在例题讲解中的运用。

例题讲解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较多的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下,可以更加全面的帮助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和展示。例如,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课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海上日出”实景,师生共同沉浸在生活数学的感染之中,并以此引出课题内容,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回忆海上日出的情况,做出图形展现。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能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都是知识,建立长期学习的意识。同时,受课时的影响,一些常规的数学实验无法在课堂上全面的展示出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既可以全面的满足学习的需求,同时也能充分的利用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在微课、电子课件的支持下可以充分的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基础。

2.在自主学习中的运用。

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方法和规律,并用以指导学生的课后实践活动,因此依然需要依靠学生自己的理解分析能力来进行改进。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可以极大地提高自己动手的能力,并从中可以深化学生对于该知识点的认知及记忆。在函数、几何图形等不易于讲解的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可以引导学生去不断的进行尝试,让他们从实践中去验证,实现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3.在课外活动中的运用。

对于初中的数学教学而言,仅仅依靠课堂知识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打造一个信息平台,将平时所讲解的经典案例进行共享,或者通过该平台将一些趣味性的题目进行分享,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进行几何图形的讲解中,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制作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活动结束后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不同制作方法的演示,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技巧,这对于后期不同形态图形的学习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虽然多媒体教学具有较强的优越性,给教学带来便利,但是在具体的讲解中依然需要依靠其他教学方式进行辅助,不要片面的追求教学方式上的创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才是其根本的教学目标。同时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要把好节奏,不易过快,否则学生无法全面的进行消化,稳扎稳打才是学生掌握系统性知识的有效途径。重视课程的总结及探讨,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多媒体运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自身对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不断的进行个人能力的提升,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合理的利用和分析,才能制定出科学的教学计划。重视与学生的沟通,适当的增加教学中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到数学不仅仅只有严谨的一面,同样其中也蕴含着较强的乐趣,从而使得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自主学习的氛围中去。

作者:刘林洲 单位:于都县沙心乡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