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析论文(9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析论文(9篇)

第一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分析

一、翻转课堂教学相关介绍

(一)翻转课堂教学的定义

翻转课堂教学,又称“颠倒教室”,学生在家自己观看视频,自己做练习题,自己提炼知识点,老师运用课堂时间帮助学生批改作业、解答疑惑的新型教学模式就被定义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学顺序,所以称为翻转课堂教学。

(二)翻转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对比

无论是在教学流程、教学方式,还是在技术上,翻转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都能够形成鲜明的对比。传统的教学顺序为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新知识,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练习。但翻转课堂教学的教学顺序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时间为答疑时间。也将传统的统一授课的形式变为一对一的辅导。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教学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但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从获取知识渠道角度讲,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从书本上获得新知识,而翻转课堂教学的获取知识渠道为视频。这仅仅是两种教学模式的几点不同之处,在问题探究和交流方式等方面仍有很大区别。

(三)翻转课堂教学的意义

翻转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时间由课上变成了课后,学习变成了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能够对学生进行实时监督,这就要求学生对自己负起责任,传统的课堂教学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跟不上老师讲课思路的同学容易自暴自弃,所以这种翻转式的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主动了解所学知识点的真正内涵。翻转课堂教学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在课堂上互相探讨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惑,可以增加师生互动,帮助教师深层次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翻转式课堂教学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翻转课堂教学能够实现每一分钟的利用率最大化,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解答问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向学生传授最多的知识,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反而会增加学生心中的疑惑。翻转课堂教学的方式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翻转课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设计

(一)确定教学目标

在上课之前,教师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立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前可以为学生录制一个专门的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制作的视频要具有针对性和差异性,教师可以在了解每个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然后录制三段不同的视频,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主选择视频。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进行翻转课堂教学需要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下,使学生对家长和教师产生较强的依赖,传统教学模式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对学生的自主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提高学生自我总结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初中数学中三角函数时,在学习完正弦、余弦、正切和余切四种函数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总结,将四种函数的图像和四种函数之间的关系自己总结,以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解决问题,提高课堂的答疑效率,这样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帮助学生解决全班学生存在的典型性问题,鼓励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自行解决问题,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节省的时间与同学探讨一个问题的多种解题思路,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互相交流,学生可以对比自己与其它同学的差距,在合作学习中形成竞争意识,最后形成一种努力学习的良好风气,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翻转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教师和家长等多方面的配合,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目前对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还会遇到很到问题,但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较显著的优势,所以必须在实践中积极改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要做好课前准备,确定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翻转课堂教学在初中数学中将具有积极的效果,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将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李昔莲 单位:宜丰县第二中学

第二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途径探究

一、自我提问,实施教学诊断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面对学习能力差异更大的学生群体,如果教师不能照顾大多数学生,课堂教学必将进入迷茫,“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课堂教学呈现乱象。教师如何反思总结自身的教学行为,这是课堂教学能否得到彻底改观的重要举措。教学反思方式众多,自我提问带有极强的个性特征,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借鉴运用。所谓自我提问,就是要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多维度、多视角的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在自我提问时,要注意抓住主要矛盾,接触核心问题,从自我提问中进行教学诊断,找到问题所在和产生的原因,为制订相应的补救措施提供参考。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时,教师反复讲解邻补角的定义: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邻补角。大多数学生能够听得懂,但也有部分学生对这个定义存在模糊认知。教师展开自我反思:邻补角需要有两个角才能形成,这一点讲清楚了吗?邻角当然是相邻的两个角,邻角自然有一条边是共同的,这一点讲明白了吗?邻补角中的补角是什么意思呢?是相邻两个角的和为180°,这个问题讲了吗?很显然,这个问题并没有讲清楚,学生出现认知困惑也就是必然结果。教师自我提问,问题找到了,纠偏自然轻车熟路。

二、案例剖析,总结经验教训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一节课都要面对不同的数理问题,在问题解读以及与学生对话时,都会形成不同的案例特征。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教学案例,对其进行多元解读、研究,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通过课堂阅读、观察、调查、访谈等手段,搜集教学案例相关信息,然后对案例的操作过程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调研,对技术成分进行分析,对教学效果进行仔细核对,对教学理念进行深度探讨,对涉及的教学困难进行科学解析。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册《垂线》时,教师设计了一个研究活动:让学生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L的垂线,可以画出几条?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L的垂线,可以画出几条?这个操作实践很简单,可学生在操作中出现了很多误差,他们都认为可以画出两条以上的垂线,这显然是错误的。教师针对这种现象进行反思:学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错误理解,主要是运用操作工具时出现了误差,这种误差是难免的。为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更为完善的认知,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操作示范,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人为误差。

三、座谈对话,展开多元探研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需要采取多种检测方式进行检验,教师根据教学检验手段能够获得一些教学信息,但只凭这些手段很难实现教学的跨越式发展。数学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回顾,要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整理和总结。为获取最有价值的教学信息,教师可以组织部分学生参与座谈会,从学生实际感知中找到问题所在。此外,也可以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学生掌握数理认知的情况,获得多元教学反馈,形成反思共识。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时,让学生掌握平行公理和平行线的画法是教学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并对平行公理进行了相关解读,而且让学生实际操作画平行线。课后,教师召集部分学生座谈,让学生说学习体会。有学生说:“背诵平行公理并不难,但对其内涵不能深入了解,到时还是不会应用。”有学生说:“画平行线始终画不准确,特别是角度掌握不好,这也给学习造成不便。”……针对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仅做了详细记录,还对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展开原因分析,然后将反思内容书写下来。通过这样的座谈,学生可以实话实说,对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敢于直接点明,这给教师带来的心理触动是巨大的,反思的效果自然会更深刻。

四、总结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数理展开多元解析,帮助学生建立数理认知体系。而学生接受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教学效果自然呈现多样性,如果教师不能准确捕捉学生的学习信息,必然会给教学造成盲目性。因此,探索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的多元途径,自然成为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必然选择。

作者:韦势 单位:玉林市容县浪水中学

第三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和提升路径研究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思维模式落后。

尽管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提倡教育工作者寓教于学,但是现在依然有多数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习惯性地自己完全操控课堂,基本都是由教师自主准备教学任务,为我们的初中学生群体的学习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不需要学生更多地动手动脑行动思考。教学,是教与学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学习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只是要求我们的教师以初中数学课本教材为媒介,以数学课程标准大纲为蓝本,以教学目标为向导,教师耐心引领和启发学生理解数学的理论模型,鼓励和引导他们学会探索挑战数学难题的能力,从而形成优良的心理品质。而现实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板书,讲题为主,学生听课笔记全程,整个教学学期的互动和学习都是数学教师自己一人操控,进行教学结果的展示,使得我们的初中学生处在极其被动的地位,他们在课堂上没有跟老师互动,没有自己思考数学知识的来源,即使偶尔站起来回答问题,也可能是老师抽查某个问题。这样的课堂学习氛围,完全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独立自主学习的素质教学要求,完全不利于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陈旧单一。

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一个由模糊逐渐清晰的过程,他们处于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而初中数学学科知识能力其本身就涵盖一定的抽象性质。因而,初中生在数学学习阶段需要教师营造形象化、生动化、活泼化、具体化、有感染力的课堂环境和氛围,帮助他们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原型,从而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然而许多初中数学教师都容易忽视这个问题,很多时候,只需要引导学生归纳生活中的计算原理,就能让他们在生活化的模拟情景中掌握计算基础理论和模型,学会数学计算。但是很多教师总是喜欢保持自己的威严和主导身份,一遍遍用生硬抽象的理论文字重复概念,本来只需要鼓励学生分析解答实际应用题,但是有的教师总是揪住几道复杂难懂的抽象问题反复给他们详解剖析,使得他们对生硬难懂的抽象文字不感兴趣,长期下去,就对数学课堂失去了感知,没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3.缺乏对初中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和心理认知的把握。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区别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初中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更复杂细化,知识梳理的系统性更完善,此时对初中生群体的思维逻辑性也发起了更大的挑战,其主要体现在数学课本的章节内容和数学理论知识的衔接上,第一章所学到的知识都是后面每一章要学习到的知识的基础,一章接一章,一环套一环,所以当我们的学生没能完全地熟悉前面章节的知识内容时就匆匆进行后面章节内容的学习,就会出现学生在持续不断进行数学章节学习过程中,因为上课一个走神,一个环节没听懂,后续学习跟不上班级整体进度的现象。这个时候期中考试或者章节混合考试,就会出现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不太好的学生的鲜明对比。此外,在我们的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数学学习认知结构情况下,再出现在连续课堂学习无法奠定良好的认知基础时,很快的,这些一时掉队的学生拖到最后就会变成分数论里所谓的后进生了。多次数学考试的失败,会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想补救又无能为力,结果就自我放弃,之后再想要求他们继续学习好中学数学的课程也是不可能的了。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升路径

1.借鉴先进的数学课堂教学思维模式,创造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氛围。

素质教学要求我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它要求我们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现代科学社会的师生关系要求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独立的,老师为尊、学生为徒的时代已经终结,因此新兴的21世纪,在初中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师生的同步发展、平等互动。当我们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我们的老师扮演的角色不是问题的解决者,而是引领者,通过学生面临的问题与所授知识的关联,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思维,从而有助于他们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见解,给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讨论,思考对方对问题的看法,在分享中反思自己看法的对与错,使学生在开放自主的课堂上,大胆自信地学习知识,提高他们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2.改进陈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如何在课堂上将每一章节的知识深刻地映在学生的头脑里,第一点就是必须摒弃老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模式,在数学课堂上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里我们可以借鉴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美国学生可以平等地在课堂上向老师提出意见,我们也应当尊重学生的权利,尝试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日本的数学课上,各种各种积木和数字比赛,让学生愉快地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法国教师凭借自己的教学魅力,让学生自主选择数学课程学习。在课堂上创造有趣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团结竞争中获得数学知识技能;挖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之后,我们应以学生的数学学习为基础,以数学教材中的基本公式理论为切入点,在初中数学的起步阶段就注重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只有打好地基,才能建起高楼。总而言之,只有开发了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才会在数学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汲取数学知识。

3.研究初中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认知,注意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习惯。

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会有一个适应期。在新知识学习的开始阶段,学生总是会碰到到一些他们吃不准的问题,这时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更有耐心,细致深入地帮助学生研究问题。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抄笔记、听讲和思索的关系。我们应该让他们知道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首先要理解和整体把握一节课的学习要求和知识结构,其次是要掌握难点知识和重点知识的解析思路,最后归纳和总结例题的解答方法和同类题型解题思路也是很重要的。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形成一个在掌握知识要点的同时,还获取到教师教学的基本演绎和基本思路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于一个学生以后更高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本文通过以上论述,对当代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和提升路径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具体的探析和研究。对于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在发现问题后及时运用科学而有效的方案解决问题。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的综合教育素质,这样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才能得到改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才会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作者:傅筠 单位:惠安岞港中学

第四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认识与思考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制约因素

要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为重要的就是在课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狠下功夫。深入分析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一是教学理念制约。教学理念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教学评价的基本准则。但目前我国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理念方面还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特别是我国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初中数学教师,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难、旧、偏、繁等问题,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甚至很多中学生由于课堂教学问题,害怕学习数学。比如,目前很多初中数学教师采取“题海战术”进行课堂教学,导致学生无法吸收。二是教学方法制约。尽管我国绝大多数初中老师能够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积极研究数学教学改革创新问题,特别是在创新教学方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方法简单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比如目前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从学生实际以及教学内容实际出发创新教学方法,仍然采取说教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课,互动性十分匮乏,必然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三是教学载体制约。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能够更多应用多媒体技术,但多媒体技术也不是万能的,必须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目前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对多媒体技术应用不到位,有的过于信赖多媒体教学,所有这些都导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载体缺乏有效性,必然会影响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一是创新教学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在教学理念上狠下功夫,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取得突破。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牢固树立服务理念,把课堂教学作为服务的重要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既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调动。二是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初中数学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方法创新,特别是要改变说教式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积极采用符合新课改的教学方法,着眼于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作用,积极开展互动,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还要加强对“学性”的调查和分析,针对不同的基础和条件,通过分类教学,最大限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三是创新教学载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力量。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新教学载体,特别是要将传统教学载体与现代教学载体紧密结合起来。在应用多媒体的情况下,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多媒体应当多利用,而对于不适合应用多媒体的教学内容,应当更多的采取传统教学载体,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然会提高。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提高初中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十分重要,但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特别是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载体等方面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制约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就需要广大初中教师要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出发,结合教学特点,重点在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载体等方面取得突破,最大限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断取得成效。

作者:周少芬 单位: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里田中学

第五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评价分析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的现状分析

1.不够重视课堂评价

评价是对学生课堂能力、表现的评估与判定,对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具有积极影响。但是,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评价不够充分,对评价不够重视,很多教师只是注重追赶课程进度,课堂评价、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反馈不够及时,是制约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2.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通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了解到教师评价模式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导致教学评价质量不佳的主要原因是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评价时,对学生的能力一概而论,未根据学生的差异性与层次性进行目标性评价,是教师评价存在的主要弊端。很多教师只是采用“做得很棒”“很好”等肯定性的评价,评价模式表现为单一性、无力性,甚至会让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结果,不予学生的成长。目前,初中数学课堂评价模式大都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只是根据课堂测试成绩来确定学生的能力,缺乏合理性,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

3.评价内容选择不合理

一般情况下,教师由于其职业能力与专业性能力的缺失,未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入到教学评价中,评价的依据、范围相对较窄,过于重视对学生最终数学成绩的评价。评价内容选择缺乏合理性,只是通过数学成绩来衡量是不合理且不明智的,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参与能力等的考察,考察标准过于死板,是亟待改善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模式的优化策略

1.设置多元化评价标准,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新时期,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教学评价模式也应顺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建立数学课堂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与内容,全方位提升学生数学水平,以达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目的。传统的教师评价内容选择不够合理,存在着片面性,缺乏创新性与全面性。为此,对教师评价内容进行优化与创新,主张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的融合、肯定性与否定性评价的融合,运用到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提倡多方面、多角度来评估学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设置多元化的评价内容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将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与个人素质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课堂档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的记录,设定多个评价标准,以及时考评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初中数学《全等级三角形》时,将对本节课全等三角形性质、特点等知识的预习、学生的发言、回答问题、问题的正确率以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均可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根据这些指标对学生的能力以及数学知识进行考察,可保证评价的公平性与全面性,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教师评价方式应遵循评价的民主性,注重选择灵活的评价方式,将考试与开放性评价相结合,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强化对评价结果的反馈

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进行教师评价的同时,应及时将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学生,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通过对反馈结果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在教学评价中不断完善与提升自己,查漏补缺,取长补短,在数学课程学习中不断的规范自己。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时,教师在课堂结束时,应就本节课的内容尽心验收,利用最后15分钟时间,通过学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与测验,然后对评价结果进行反馈,其中包含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和学习的二次函数,将新知识作为重点考核对象。

三、健全数学课堂评价机制,实现能力的全面提升

初中数学课堂教师评价工作的开展,应健全数学课堂评价机制,将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肯定性与否定性评价相结合,构建更为完善的课堂评价制度,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运用创新性的教师评价模式来面对数学课堂,定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形成性评价是初中数学课堂评价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借助课堂日记与学生档案记录的方式来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可将其作为终极考核的评判标准与参考内容,记录学生课堂学习生活的点滴,保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相互融合,能给予学生最为公平的评价。另外,也可通过肯定性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给予学生足够的信心,一般以表扬、称赞的方式。与此同时,也要采用否定式的评价模式,一般以给予相应建议与内容补充为主,能让学生的知识内容更为丰富,是教师评价人性化的体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学评价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与评价学生数学成绩的重要依据,对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师评价的现状分析,了解到教师评价模式还不够完善,制约着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为改变此类状况,应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肯定与否定性评价融合等方式,教师应注重对评价时机的把握,会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作者:冯世为 单位:河北省乐亭县庞各庄乡庞各庄初级中学

第六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点滴思考

一、重视课堂教学预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准备环节,也是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教师要取得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就必须事先切实做好“基础工作”,“准备环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结合教材内容、学习对象、教学经验等多种因素,力求做到“两个好”。一是要研究教材,备好教材。认真阅读、研析教材内容,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目标要求、训练重点等,从而科学制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设计和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二是要研究学生,备好学生。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实时了解初中生的思想状态、情感发展以及智力水平和兴趣爱好,针对初中生的学习实际情况,选取和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节奏以及教学案例,让初中生在张驰有度、科学合理的预设内容中,高效深入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二、展现教学双向特性,实施师生双边互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构成“部件”,也是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考量“标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深度,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深度。课堂教学,不是以教师课堂讲解的“量”,单边活动作为评判标准,而是以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双边活动作为“依据”。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参与师生双边互动之中,主体特性能够得到显著展现,深度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确保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变以往教师一人“独唱”的模式,构建师生集体“合唱”的模式,采用师生参与的互动式教学方式,组织初中生参与知识点、问题案例、学习评判等数学实践活动环节,并引导初中生与教师围进行讨论、交流、辨析等双向活动,让初中生在深度参与、深刻研析中,提升学习效能,提高学习效果。如“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知识点讲解环节,教学利用课堂教学双向特性,采用实践操作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向初中生提出实践操作活动步骤和要求,引导初中生一起参与动手操作、观察两个一模一样三角形的双边实践活动,并提出学习任务和要求,与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师生互动活动。初中生在此互动进程中,对知识点内涵有了更为直观的感性认知。

三、注重主体实践锻炼,搭建探究思维平台

课堂教学的宗旨和任务,是为了锻炼学习对象的学习技能,培养学习对象的学习素养。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学习对象学习能力、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而又具有的目标要求。课堂教学活动中,衡量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不是看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数量”,而是看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数学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因此,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应重视初中生主体学习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提供探知、解析、思维的活动载体,在初中生亲身实践和教师科学指点下,既领悟掌握解题策略方法,又锻炼提升解决问题技能素养。问题:如图,在△ABC中,AB=AC,⊙O的直径为AB,∠CBF=∠CAB。求证:直线BF是⊙O的切线。学生分析:要求证直线BF是⊙O的切线,就需要证明∠ABE=90°,此时,需要借助于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相等得到直角,这就要求采用构图法,连接AE,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判定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相等得到直角,得到∠ABE=90°即可求证。教师对初中生分析过程进行点评,向学生明确指出,求证此类问题时,要正确运用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

四、发挥教师教学机智,实时调整教学节奏

课堂教学,其活动进程会因教学对象或教学环境的变化,而发生难以预料的突发情况,它不是按部就班的固定发展进程。笔者发现,有少部分初中数学教师,面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突发情况,未能及时有效处置,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事倍功半。教育学认为,有效处置突发事件,是教师所必需的教学技能素养,也是教师教学机智的重要表现。因此,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发挥自身教学机智,有效解决课堂教学进程中出现的解析问题错误、学生相互打闹、提出超越课本内容的问题等突发事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实时改变教学“节奏”,有效化解突发事件,使突发情况成为课堂教学“添彩”之笔,实现教学效率提升。

五、总结

总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策略多种多样,本人在此仅做了粗浅的论述,在此还望同仁共同参与此项课题教研,为素质教育贡献才智。

作者:刘文祝 单位:江苏省阜宁县古河初级中学

第七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一、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

自新课程标准改革实施以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渗透到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需要以学生为基础,制定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方针。而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初中数学教育模式开始向着现代化教育模式转变。而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改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开始以学生为中心,并建立了以培养学生个性为出发点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展开数学课堂教学,以便使学生在素质教育模式下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

(一)课堂教学方法的实用化

在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由于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教师需要采用更加实用化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该采用情境创设的方法展开数学教学。例如,在讲解《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教师应该创设青蛙跳水的情境,从一只青蛙引导学生对N只青蛙的概念进行认识。而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学习时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产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为了突出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还可以采用活动式、实验式和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展开教学。而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二)课堂学习方法的多样化

在新课标改革要求下,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以便进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所以,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需要使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法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一方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对课堂内容展开学习。具体来讲,就是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问题的回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将得到有效培养。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也可以使学生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并较好的完成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采用合作式学习方法完成对课堂内容的学习。而在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生的团结意识能得到培养,团队中的每一名学生也都能得到共同的发展。因此,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对于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就实际情况而言,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智力水平。但是,并非是每一名学生都有较高的智商。所以,教师想要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就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便进行学生的其他优势的发挥。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意志和性格等多种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而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具有一定的主体意识,并获得学习的动力。

(四)建立数学评价体系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展开初中数学教学。而为了保证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师则要进行数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一方面,教师可以进行鼓励性或激励性的评价方式的采用,以便使学生从数学课堂教学中获得成功体验,继而提升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合理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以便掌握课堂教学效果。而一旦发现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则要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以便更好的完成初中数学教学。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和学生作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重要组成单元,应该共同进行发展,以便尽快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从本文的研究来看,教师需要采用实用化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并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学生则需要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以便进行个性化的发展。此外,教师还要做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作者:陆辉 单位:安徽省枞阳县破罡初级中学

第八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探析

一、情境创设要恰如其分

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要让学生能够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也就是可以把亲身经历的问题通过模型进行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这样就可以通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情境创设还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本人在讲到代数式的教学内容时,借用一个关于身高预测的公式让学生加深理解。在讲这节的教学内容之前,我问学生一个问题,你们想知道自己以后能长到多高吗?这时学生都露出好奇的神色,异口同声的回答:“想知道。”这时候我就把关于身高预测公式写在黑板上,男孩子的身高计算公式为:(x+y)/2×1.08,女孩子未来的身高预测公式是:(0.923x+y)/2,其中x表示父亲的身高,y表示母亲的身高,学生看到这两个公式后都在奋笔疾书,计算着自己未来的身高,很多学生算出结果之后露出惊喜的表情,当大家都算出结果的时候,我把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给点了出来,我对着学生们讲:刚才我看到每个同学都算出了自己的未来身高,虽然未来身高还受体育锻炼和营养因素的影响,但基本不会相差太大,我们刚刚计算的数值就叫作代数式的值,用x、y计算的过程就是求代数式的值。通过这个例子,加深了学生对代数式问题的理解,用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意识,这也是新课改的目的。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戒除形式上的热闹,避免低效的课程情境创设,因为用错误的信息可能会弱化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用生活的眼光进行观察问题。

二、打破课堂的沉闷

数学课堂一般表现为比较沉闷,不同于体育、政治和历史等课堂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数学教师也要尽可能的打破沉闷的课堂,让初中数学课堂能够趣味化、生动化。首先要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对学生回答问题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即使回答错了也不能严厉批评,要找到学生回答问题的闪光点,点亮其再一次回答问题的信心。当然,少批评并不是一味的迁就学生,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批评。其次,教师要做课堂的主导者。新课改要求数学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说一切都是学生说了算,老师采取放羊式的管理模式。而以学生为主体更是要求教师能够有高超的技能进行教学管理,把看似热闹而无效的课堂引入正规,能让学生确确实实的通过宽松的课堂学到应该掌握的东西。再次,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题目活跃课堂氛围。比如我在教学当中布置这样的一道题:假如每3个空啤酒瓶可以换一瓶啤酒,某人买了10瓶啤酒,那么他最多可以喝到多少瓶啤酒?这个问题的答案比较多,学生们讨论的比较热闹,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喝完10瓶后可以用其中的9个瓶子兑换3瓶啤酒,再喝完还会剩下4个瓶子(加原来剩下的1个),还可以再兑换1瓶啤酒,喝完这瓶之后只剩下2个瓶子了,也就是说最多可以喝10+3+1=14瓶啤酒。当学生们给我报出这个答案的时候,我环顾四周问道:“如果是你,有没有办法再多兑换一瓶啤酒呢?”这时候很多学生感觉到不可思议,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少数几个学生的灵感被激发出来,并找到了相对合理的答案。比如一个学生回答,可以向临桌喝酒的人借一个空瓶子就可以再以再兑换一瓶了,喝完后把瓶子再还给临桌的客人。这个学生的问答引起全班同学的喝彩。在教学过程通过类似的问题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现代教学设备要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随着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的引进,很多教师就过分的依赖于多媒体,导致传统的教学方式弱化,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总体提高。因此,多媒体教学一定要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把两者之间的优势提取出来再进行有机结合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科学方式。首先,要把学生看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当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时,很多教师迷信多媒体是全能的,忽略了让学生看书的过程,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也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激发。因此,应该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深入理解问题的能力。其次,还要把板书和多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很多教师用了多媒体后把板书的作用忽略了,其实板书更能激发学生跟得上教师的节奏去思考问题,而不会像幻灯片一样一闪而过,学生还没有来及思考就到下一页了,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埋没了学生的创造力。再次,要把多媒体教学与学生课堂练习有机结合起来。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讲的头头是道,贯穿始终,不能给学生适当的锻炼机会,导致很多学生只能被动而学,效率不高。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的是讲练结合,通过练习可以加深学生的思考。因为有的时候学生看似听懂了,但是一知半解,只有通过做题才能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

四、总结

总之,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以新课改的总体目标为指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着手,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

作者:陈国林 单位:新沂市合沟中学

第九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有效课堂教学探析

一、师生角色调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老师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是课堂上所有的内容,学生只能坐在讲台底下被动地吸收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会增加老师的教学压力,而且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既无法保证效率,也无法看见效果。因此新课程标准就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要求老师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最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要将其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在老师的合理引导下,由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合作探究。比如在讲解“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时,笔者有意识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预留足够的时间由学生进行消化、记忆,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并尝试对勾股定理的形成过程进行倒推,通过自己亲身实践,加深对勾股定理的认识与理解。初中学生处理青春期阶段,理论上来说应该对知识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好的老师会让学生亲近课堂,反之则会让学生远离知识。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摸索、实践,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从中获得数学思想,形成数学思维,开阔眼界,丰富自我涵养。此外,课堂上老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思考,这样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其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增强其综合能力。比如互助学习和交流学习可使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和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同时在这种平等、互动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不仅可以对学生更加了解,而且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对未来的同类教学起到借鉴、指导作用。由此可见,角色互换于学生、于老师来说都是一件有百益而无一害的事情,有利于促进师生实现共赢。

二、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方式多元化

初中数学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实践性的特点,其教学不应仅仅只有单一的方式,因此老师要进一步创新课堂教学,融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才能进一步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新奇感及探索欲望,从而增加整个课堂的活力与动力。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受各种客观因素、主观因素的影响,初中数学课堂上很少有其他辅助的教学手段,因而大大降低了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学生在单调、枯燥的学习环境中,难免出现倦怠情绪。尤其是数学学习在许多方面都需要进行抽象思考。因此,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数学学习也就成为了一件吃力的事情。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则将数学课堂从知识传输转变为知识和思想的交换、传递,不仅仅是教师作为主导者讲授,学生也可以自由提出见解和意见,对数学知识进行大胆质疑和探索,从而在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索中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思想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

的推理论证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地、或集中或分散地培养学生形成逻辑推理的思维习惯,讲清楚最基本和常用的逻辑语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论证方法,如分析法、综合法、演绎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最后使学生形成“出言有本、推理有据”的好习惯,做到解题时概念明确、思路清晰、考虑全面。

四、提问后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

问题提出后,老师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思考时间力求照顾到全体,当然使用这种方式也要有个前提,就是教师洞察到学生正处于真正的思考阶段,这样的等待才有意义。提问时要注意两个方面: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学生来回答;学生开始回答问题后,教师也要有足够的等待时间,这样可以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他们有一定的时间补充或者修改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完善,而不至于打断他们的思路,之后老师再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使用这种技巧后,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现象将有所减少,有更多的学生会自愿回答问题,学生在课堂中的成就感也会明显增强。

作者:邓红梅 单位:四川省营山县带河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