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论文(共10篇)

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论文(共10篇)

第一篇: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只有能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数学学科是一门基础性的知识学科,抽象性和严密性是其内在特性.初中生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特殊阶段的学习群体,对现实性、直观性、生动性的教学情境,充满浓厚的兴趣.而教学多媒体教材,就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将枯燥的数学内容趣味化,将静止的数学案例动态化,将复杂的数学案例简单化,从而使初中生在生动性的教学氛围中,内在主动的学习情感更加显著,内在能动的意识更加强烈.例如,在讲“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对于“k,b值的取值范围与一次函数图象的关系”知识点,如果通过单一的讲授法,学生在理解时,就会比较抽象,教学效果就会事倍功半.此时,教师可以借助于电脑、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媒体,制作具有运动特性的教学画面,将k,b不同取值范围下的一次函数图象所处的位置,进行动态直观地展示.这样,在生动的教学活动中,初中生面对形象的教学画面,具体的教学成像,对知识点内容的内在关系和深刻含义,有了清晰明了的掌握,学习的主动性自然得到提高.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性,展示知识形成过程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知识点之间存在丰富而又密切的内在联系,每一个知识点的形成,不是单一、停止的发展过程,而是经过一定的演变而得来的.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在知识点内容要义的讲解上,忽视知识点内涵形成的发展过程,导致学生缺少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致使学习对象不能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概念、性质等有形象化,具体化的认识,不能真正领悟和掌握其要义.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利用现代化教学多媒体的直观性,将抽象性的数学知识,借助于教学课件、几何画板等工作,进行形象、具体的展示,将知识点内在的含义进行形象直观的展示.例如,在讲“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这一教学媒体,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运动的画面,使直线与圆之间产生相离、相切、相交的各种动态的位置关系,并将圆心与直线之间的距离在几何画板上进行展示.这样,学生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时,对“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下的圆的半径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关系有了更加具体的掌握.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包容性,培养数学学习技能

多媒体教学器材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节省了较多的教学时间,使教师能够利用留存的教学时间开展师生互动、技能培养等教学活动,从而取得“有限”教学时间的效率“最大化”.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初中数学教师将“腾换”下的教学时间用之于“题海战术”,导致教学效能不尽如人意.因此,在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利用教学多媒体的“包容性”特点,将留下的时间,放置于培养学生学习技能的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器材,设置典型的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进行锻炼,然后揭示正确答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初中生学习技能的有效进步和提升.

四、总结

总之,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新课改下有效教学活动的迫切需要,也是培养具有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多媒体教学器材运用,要利用其内在特性,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繁为简,使初中生的感受、理解、推理得到有效提高,学习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刘丽萍 单位:江苏滨海县通榆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数学循序渐进教学法

一、对教学内容重组的循序渐进方法

1.结合学生的能力进行重组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重组形式,有很多,在教学环节中,对于教材的理解,每个教师和学生的理解都是有差异的,尤其是学生,有的班级学生能力较强,认知能力强,而有的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的认知能力比较弱,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依据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进行重组。比如在苏教版的初中数学课本中,“整式”一节内容中并没有提及到“代数式”的内容,而在后续的课程中,二者是分不开的,所以教师在重组课本内容时,可以将该两节内容和在一起来进行。

2.针对不同时期进行重组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改组时,结合学生在不同学习时期的认知能力进行重组也是十分重要的,依照课程的独立性、逻辑性以及层次性等关系,可以从一课时到有联系的几节内容。例如在“圆”中我们会涉及到很多三角函数的问题,所以三角函数一节可以改与“圆”一起进行讲解,甚至“相似”这一节的内容也能够移至该节内容中,因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许多关于相似的题目都与圆息息相关,而且该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已足够学习“相似”方面的知识;另外,“概率初步”的内容同九年级第二学期中与“视图与投影”的内容一同教学,能够体现很好地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循序渐进方法

我们采取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最主要的还是要以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对此,我们的循序渐进方法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

(1)探究阶段:初中生处于一个逐渐开始认知社会,认知世界的阶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抓住这个阶段学生探究心理强的特点,在部分容易操作的章节让学生先进行自我探究环节,从猜想———假设———实验论证到分析,通过自主探究课本的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解直线、射线、线段三者之间区别时,对于线段的认识,教师可以采用例子“将一根木棍钉在墙上需要几根钉子”这样的命题来开始本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2)感悟阶段:探究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并感悟,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充分消化。培养学生在自我探索课本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感悟,能够激发他们无限的创造力,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有一部分脑子比较好的学生能够很快完成教学环节中的内容,显得比较自傲,在剩余的教学时间中不去思考。针对这些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引导的方式,让他们去思考本节学习的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不断引导学生去感悟。

(3)创造阶段:从发现到创造,是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够锻炼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让学生针对已知的事物来培养科学态度以及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探究基础之上,引导他们重新建立概念,归纳规律,并且可以在课下主动动手制作一些学习模具,设计探究性实验等,还可以让他们接触更多开放性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其实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情况下教师都低估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而学生又无法解除到更开放性的问题,这样是不对的。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宽广的舞台,从探索到感悟,再到创造性思维,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更有利于初中学生的成长。

三、循序渐进的交流方式

初中教学中关于交流的内容我们很容易忽视,而调查发现交流更有利于学生纠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误区,并且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循序渐进教学方法中我们也要加入交流的内容,比如还是在“直线、射线、线段”内容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通过问答方式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去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表示方式,学生通过交流和观察,很快就能得出清晰的答案,然后让教师来总结,无形中提升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四、总结

初中数学在实施循序渐进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做好以学生为主体,再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或者其他方法,才能够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循序渐进的环节中,教学过程已经从简单的信息传递变为了学生体验的过程,提升学生创造力的过程。

作者:陈燕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合兴初级中学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难点的突破

一、初中数学有效练习的基本策略

1)自主性策略

在学习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练习的根本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能力能够得到真正的培养和发展,树立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让学生拥有自由的思考空间、不断培养自我监控能力。

2)趣味性策略

在教学中增强练习的趣味性,使教学内容变得新颖、有乐趣,通过一个人或某一活动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使学生在练习中能够集中精力,热情饱满的去探究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3)差异性策略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要求都会有所差异,因此教室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去设计练习。尽可能的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练习,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并且可以去延伸题目。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性。

4)应用性策略

要把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在练习设计时选择实际的,与生活接近的,具有挑战性的生活素材。这样可以使一些枯燥的数学题变得具有生活的气息,充满生命力;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自主运用数学知识去探究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巩固理论知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初中数学有效练习的具体实施

1)明确有效练习的目的

在练习设计中必须要与教学内容相关,明确教学目的。否则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严重的负担,不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效果。明确练习的目的可以扩展并且深化教学内容。

2)选材富有生活性

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多,因此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在练习题的设计中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经验中出发,可以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比如,生活中会有学生游玩活动或者乘车等问题,这样联系实际生活设计问题,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3)有效练习的适中性

在设计练习时一定的具有挑战性,又得确保大多数学生可以成功完成。太难的练习会让学生产生畏惧感、挫折感,导致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太简单的题又会使同学们感到很索然无味,而且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对学习的欲望,感受不到成功带来的满足感。因此难度适中的练习同学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与研究,最终成功的完成,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完成后的喜悦和满足感,而且还会增加对学习的积极性。

4)学生练习的层次性

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学习上都会有一些差异,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去顺应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能够从感知认识到熟练掌握,再到自己可以创新的应用,一步一步加深,这是学生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主要是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知识,有利于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对学习的信心。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和解题的多样性,从而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进步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三、总结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不断探究数学可以从中学习到数学的有效价值。以上是我对初中数学教学重难点突破方面的一些认识,希望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吴石金 单位:江西省会昌县筠门岭初中

第四篇:初中数学几何画板的应用

1.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随着其他专业课件制作软件,比如Powerpoint、Authorware等的涌现和发展,为数学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几何画板》能够通过超链接的方式与这些课件制作软件有效的整合起来,这样就弥补了Powerpoint、Authorware作为单一的课件制作软件而存在的不足之处。《几何画板》的操作非常简单,一切操作都可以在菜单栏和工具栏中实现,不需要编制其他任何程序,只需熟悉数学知识就能够看懂这些知识,教师在设计好课件的制作思路之后,只需花费较短的时间就能够完成制作。

2.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1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平面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语言、图形与动画相结合的方式能够为学生创设具有启发性和创造力的教学情境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几何画板》应用在中学数学平面几何的教学设计中能够通过控制鼠标,对平面几何的动态变化进行有效的设计,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比如在进行圆相关知识的学习中,经常会在解决圆的面积、周长以及球体积的计算中应用到圆周率π,教师可以利用刘徽割圆术在《几何画板》上制作一个课件,通过操作不断增加或者减少多边形的边数,让学生在感受无限割圆的过程中,思考随着多边形边数的改变,多边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样的变化,进而充分体会极限的基本含义,这对于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2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几何画板》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在圆柱、圆锥、圆台等立体图形侧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采用动画对三者的侧面展开图进行演示,通过不同颜色的配用,增加画面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并可以通过改变图形的形状,加深学生对于原图形以及其侧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理解。这种教学内容对于中学的学生来说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下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活跃的思维开发创造性。

2.3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的应用

函数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最基础,同时也是最难的一个教学概念,它具有解析式和图像两种表达方式,两者既有相互联系,又有相互对照。华罗庚曾经说过“数缺形少直观,行缺数难入微”,这也就是说在对函数进行研究的时候,数析和图像是分不开的,两者必须要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传统的函数教学中,教师为了解决数形结合的问题,大多都采用手工绘图的方式,但是手工绘图具有速度慢和不精确的弊端,这极大降低了教学的效率。而几何画板应用在函数的教学中,它可以根据函数的解析式,快速的作出具有很多参数的函数图像,这些图像在同一个坐标系内,便于学生进行对比,加深理解,并且函数的图像还能够随着参数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具有快速、直观、精确的优点,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3.总结语

《几何画板》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适应了当今教育的发展水平,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从直观上去理解数学各种图形之间的内涵,同时还能将多种图形、坐标等复杂的变化变得简单而明了,对于中学时期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使学生在快速掌握知识的同时,锻炼了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云飞 单位:甘肃玉门市第二中学

第五篇: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一、成因分析

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在农村地区,很多农民都在外面打工,有的也积攒了一点辛苦钱,在家乡小县城买了房子.这就使一些家长片面地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处,现在大学毕业了也不会包分配,加上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挣钱.另外,由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吧遍地都是,很多农村初中生由于缺乏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导致其上网成瘾不能自拔.

二、对策与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特殊关照学困生

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学习基础和性格特点,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是很正常的.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正视学生的这种差异,切不可歧视学困生,并根据学困生的特殊性,在数学教学和日常生活中都给予特殊的关照,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转化计划,创新转化方式.在学习上,教师要充分体谅学生的难处,帮助学生摸清自己的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并制定帮扶计划.要注重课堂与课外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他们进行学习辅导.此外,还要充分发挥优秀生的积极作用,开展结对子、一帮一、手拉手活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都安排学习小组长,负责给学困生进行日常辅导、监督和帮助.

2.实施分层教学,降低学习的难度

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与指导.针对学困生,安排最基础、最简单的学习任务,提出最容易达到的学习目标.这样,就容易让学困生感到学习数学并不是特别困难,从而逐渐尝到学习数学的甜头,增强其学习数学的趣味性.随着学困生学习成绩的进步,可以按照循序渐进地原则,逐渐提高学习目标,递进式的增加学习难度,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进行指导,促使其不断进步,向更高层次发展.

3.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数学趣味性

课堂教学是转化学困生的主要阵地.教师应该立足课堂,针对学困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1)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增强数学的形象性.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图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这样可以使抽象的数学形象化,让学困生更加容易地认识、理解和掌握新的数学知识.譬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对称轴图形,标示了对称轴,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强大功能,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让学生清晰直观地了解了轴对称图形,降低了学习难度,增加了学习兴趣.

(2)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到可亲可近.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发掘案例,将其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亲切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实用价值,从而达到增强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譬如在学习了利率的有关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帮家里设计合理储蓄的方案,并到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锻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是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教师应该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转变教学观念,特殊关照学困生,实施分层教学,降低学习的难度,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数学趣味性,坚持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信心,让他们在激励下获得进步,在进步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不断增强其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促使其不断发展.

作者:刘行乐 单位:广东新兴县车岗镇初级中学

第六篇: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

一、课程讲述有趣,是提高有效教学途径之一

要想成功引导,这就需要老师讲述课程时不能死板,而是以一种轻松、愉悦的话语对同学们进行思想上的引导,例如:将一些数学问题联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或者是设置一些小的场景让同学们自己来模拟。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学以致用,并且能亲身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让同学们的思路跟着老师的讲解走;其次是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不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压力。一般在这样的情况下同学们更容易接受新知识,也就更容易对数学产生兴趣。可能大家会经常见到一些数学教辅资料上都会在页面的页脚处配上一则小笑话,大概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

二、小组合作,效果突出

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也需要这样团结协作。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对于同一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终以竞答的方式进行。采用这样的小组合作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和求知欲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台下若无其事地听,学生们心思早已不知飞向了哪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又如何能学到知识呢?更不用提“有效”了。

三、老师多鼓励,学生知上进

老师要想使得上课有效率,很大程度上需要对学生们的心理有一个深刻的把握。对于老师们来说,教育心理学可以说是一门必修课。因为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的情况下才能给与学生最大的鼓励。一句“你很聪明”“你很棒”就能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尤其是父母、老师的一句表扬,就可以给中学生带来很大的鼓励。学生们有了老师的鼓励,学习起来就更有积极性、更知道上进,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有了自信心,学数学就更加容易了,兴致也就更高涨了。但在此也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鼓励也要有度,适可而止。而不能为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味地去褒奖。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客观公正,因为在一味表扬的怂恿下,有些学生会产生思想的惰性,觉得自己“想一点,说一句”就可获得“超值”的嘉奖,渐渐地就没了“愉悦感”。成功只有在失败的衬托下才显得更加耀眼光彩,表扬也只有在客观评价指正下才更有价值和张力。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

四、随堂练习对提高有效教学尤为重要

在教育新体制的改革之下,“减负”成为了社会极为关注的话题。过去一味地追求数量已不被认可,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成为了现代教育的重点。在这种形势下随堂练习成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最为有效的一个方法。老师可以给定一定的时间和题目,当然这些题目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在同学们答题时间,教师可以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对于一些问题较多的题目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老师予以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而对基本题目,可多采取学生板演,这样既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同时由于学习成果及时反馈,又起到激发学生再学习的动机。此时教师胸中有数,也就点拨及时,效果远远超过课外批改。

五、总结

实现中学数学的有效教学需要学生与老师双方的共同努力。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数学课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索然无味,而是很有趣的。

作者:王敏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教师进修学校

第七篇:初中数学趣味教学

一、创设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

数学学科有些知识抽象、枯燥。课堂上常常出现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枯燥单一现象,导致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创设愉快宽松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学“厘米、米的认识”这节课时,我在课前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有多高吗?”很多学生摇头,有的学生小声议论,于是我又问:“你有办法知道老师的身高吗?”学生彼此间展开讨论,多数同学都认为用尺来测量。这时,我拿出几种规格不同的尺,让学生来选择:“哪一种尺能测量出老师的身高?”接着,我让几名学生亲自测量,但是测量后学生却不能正确地读数。这时,学生对尺的认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学生进入了探求新知的学习状态,最后学生不但学会了读数,而且还正确认识、理解了“厘米、米”的概念。看来,教师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给学生以亲切感和轻松感,就会使学生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在课堂提问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心。教师可以把简单易懂的问题留给稍差的学生回答,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常说一些激励的语言。如果学生的思维奇特,解题思路与众不同,教师一定要鼓励他们说:“你真了不起,老师为你骄傲!”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准确时,教师也不应该责怪,应激励他们继续努力积极思考。

在课堂练习时,教师应做到有层次、有梯度,分类别给学生设计练习题,让好学生拓展思维,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能力,其他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如中等以下的学生进行基本练习,中等偏上的学生进行难度较大的练习。这样,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都能不同程度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只有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激励效应,通过有层次的设问和有弹性的练习,才能使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总结

由此可见,数学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以师爱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做到因材施教,以趣助学,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去探求新知,才能使本来枯燥的数学学科变得生动有趣,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张武杰 单位: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景台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第八篇:中学数学教学思想

一、中学数学常见的数学思想

1.转化与化归思想

所谓转化与化归思想,就是采用一定的数学手段或是数学表达方式,将原来的文字的、图形的内容与数量的、符号的内容进行等价转化.在这里,我要指出的是应用转化与化归思想时必须要注意是等价转化,许多命题在设计时都是针对转化的是否等价、转化前后是否互逆这一内容进行出题的.因此,教师在讲到这一方面的内容时,一定要认真训练学生,要让学生真正明白转化思想应用的前提,就是转化的双方一定是等价变形.

2.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主要应用于一些判定条件不明朗的情况下,由于未知条件在判定时充满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受不确定性的影响最终导致可能出现的结果也会有多个版本.在面临这种情况时,就要依据条件的不同来进一步分情况讨论最终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这种思想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性试题里面出现的概率比较大,比如说银行利率问题、工作效率问题以及方案选择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归到分类讨论思想里面,依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判断.

3.整体代入思想

整体代入思想是指在解题的过程中从大局出发,不拘泥于具体的某一细节,将某一子集或是某一部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代入计算.在复杂的计算题中或是在应用题中,都可以灵活地运用整体思想进行替换,从而大大简化计算过程.

二、数学思想教学的要求

1.更新教学观念

原有的中学数学教学观念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授学生知识,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往往会通过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试题练习来巩固教学效果.而数学思想教学相对于数学知识教学来讲比较抽象、比较灵活,因此要求教师要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有意识地转换教学侧重点,从理论高度上提升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念转换了,才能真正将数学思想教学落实到具体的课堂当中来.

2.精心设计问题

对于现行年龄阶段的初中生来说,受年纪因素的制约,他们在理解数学思想的时候,实际动手往往比理论教学的效果更佳.通过自身的实际参与,能够加深自己对于数学思想的进一步认识,更有助于从深层次去理解、掌握.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就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蕴涵数学思想的问题或是情景,这些问题或是情景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能够切实融入到问题当中,从自己亲身经历的探索思考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灵活应用的体验,经历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

3.及时进行小结

小结是指经过一段时间的数学学习活动以后,对上一阶段的学习结果进行一定的归纳整理.通过小结,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于知识结构、知识脉络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还能够通过归纳总结将数学知识升华到数学思想的高度.通过不断的总结回顾,学生能够更好地梳理所学内容,形成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在不断的总结中逐渐向数学思想靠拢.

三、总结

总之,数学思想的学习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实质上来讲,数学思想是对数学方法的一种高度抽象概括.只要引导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的内涵,即使遇到了不同的问题,面临着不同的要求,学生一样能够在解题过程中灵活地运用数学思想.

作者:王莉萍 单位:江西新余市第六中学

第九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一、紧扣学生主体特性,实施主体性教学策略

在讲“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教师抓住初中生内在能动探知潜能,将主体性教学策略运用其中.通过在导入新课环节设置“工人师傅经常用两根直尺相连,来检测四边形是否是平行四边形”的教学情境,为初中生主动参与新知学习做出有效铺垫.在新知传授环节,教师采用“先学后教、当堂练习”的方式,将学生主体探知能力进行有效锻炼,通过师生互动,有效掌握和理解新知内涵.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主体开展和实施,学生获得了学习锻炼时机,主体特性得到有效展现.

二、紧扣问题实践特性,实施探究性教学策略

数学问题是数学学科的“核心”,数学问题是数学知识内涵要义及内在关系高度概括和生动体现的外在表现.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数学问题的概括性和集中性,发挥问题案例的实践锻炼功效,指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思考分析能力.实践主义认为,问题解答的过程,也就是动手探知、逐步前进的过程.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问题教学作为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将问题教学的过程变为学生探究实践的过程,把教师讲解问题任务演变为学生动手实践要求,让初中生在动手探知、分析、解答问题进程中,获得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三、紧扣教学互动特性,实施评价性教学策略

教学活动的设计,要考虑到教材、课堂、学生等教学要素,其中,学生这一要素是关键.同时,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双边发展过程.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单向性教学活动,不能将学生的主体特性有效展示和运用,学生主体能动性受到压制,教学活动效果低下.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教学活动要成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观念碰撞、相互促进的发展过程,要实施具有互动性、双边性的教学策略.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师生互动活动渗透于教学策略之中,实施评价性教学策略,设置具有评价讨论的“话题”,将学生引导到评价分析、讨论交流活动中,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实现问题有效解决,策略有效掌握,素养有效提升.

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针对初中生在解答一元二次方程问题中经常出现的“误用等式性质造成漏解”的现象,提出问题:求方程x2=x的根.组织开展生生评析活动,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明晰了解答该问题时,经常漏掉x=0这个解,其实这个解也是方程的一个根.这样,在评价讨论的双边互动中,学生反思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良好解题习惯得到有效养成.

作者:张华 单位:江苏滨海县玉龙初级中学

第十篇: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复习旧知夯实基础

一般是复习前节课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以及本节课要用到的前面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重点是找新知识的生长点,复习从生长点到新知识之间所用到的知识。复习的目的是为探究新知识铺路搭桥。此阶段应当简单明了,不要浪费一节课伊始学生精力充沛的宝贵时间。复习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教师引导启发提问,另一种方式是教师出示自学提纲,由学生自学探究,选哪一种方式根据教材而定。再谈一下知识的生长点问题,为什么一节课要找知识的生长点,并且把生长点知识激活、强化。因为这是本节课知识的基础,如盖房子一样,基础必须打牢固,房子才能盖得高。数学知识学习也是这样,必须打好知识的基础,才能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二、启发讲解师生互动是高效课堂的根本保证

启发讲解首先备好导学案,设计导学案时,应更多的思考学生如何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点。注意启发式教学:例如,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求长方体的对角线的长。方法讲解:先求底面的长方形对角线的长DB,再求直角三角形DBB1的斜边DB1,这里直接抛出解题的答案,失去了讲解的实际意义。你想,对于已知解题方法的同学,这里你再重复讲解,浪费时间;对于不会的同学,仍然得不到解题思路的启发作用。然而对于有疑惑、不甚理解的同学,只学到了一个简单的一招一式的具体解题方法,是学会了举葫芦画瓢解题。那么应当怎样启发讲解呢?教师应当启发讲解,并且渗透数学的分析综合法。

即:同学们,题目的条件是已知长体的三条棱长,问题是求长方体对角线长。你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求线段长?同学们会七言八语说,长方形的边长、直角三角形的边长等。教师启发引导,本题欲求B1D,如何求?题中的条件告诉长方体三条棱长,BB1ABBC,经过连线可以找到B1D所的直角三角形DBB1,而在直角三角形DBB1中,已知BB1的长,若能求出BD,则由勾股定理,可以求出B1D的长。那么如何求出BD呢。这时有的同学可由图知道BD线段正是长方体底面的对角线,就会积极举手发言:“由已知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则底面对角线是长和宽所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本题到此得以解决。”但教师不要评价,可以先让甲同学发言评价,再让乙同学评价,或者让丙同学发言对前面几位同学的结论给以评价。这里解题的“理”是数学的分析综合法,它是解题的主线,也是解决一类问题的思想方法,这是一种能力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是一种隐性知识,但它是数学的灵魂,是对数学对象的本质的认识,是对数学知识进一步提炼、概括而形成的。课堂教学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在探究新知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动口等活动,特别是说自己的解题思路,暴漏学生的思维过程,这样的交流是1+1>2的思维收获,有时经过碰,还能产生出数学智慧的火花。教师也要暴漏自己对新知中一些问题的思考过程,即这个问题起初我是如何想的,走了那些弯路,后来又观察到什么条件或想到什么隐含条件等,才使此问题得以解决。这样长期下去,教师个性解题的数学魅力影响深远。

三、有序题组变式训练是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

能力是练出来的!学习数学就意味着解题。练习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而且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提高起着重要作用。练习之前,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主要方法进行概括总结。课堂巩固练习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分门别类编造一些题组,每一题组解决一个运算方法和技巧,这样从时间上效果上都能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2)练习要有目的性,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3)练习要及时,使学生对当堂所获得信息得以强化。(4)练习要有层次性。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教师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以及学生的认知的有序性选择练习题,做到由易到难、以简驭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二是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即要使中下生“吃得消”,又要使优秀生“吃得饱”。(5)练习要变式多样化,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同时,练习时教师应采用口答、笔算、抢答、板演、题组测试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效课堂教师是决定因素,情境激发复习旧知是关键,启发讲解是保障,形成知识结构是必要条件,变式练习是手段。这几方面做好了,高效课堂才能得以实现。

作者:苏金平 单位:甘肃省敦煌市敦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