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文(4篇)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文(4篇)

第一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只有明确了实验的目的,才会产生动手实验的动机,顺利完成实验。但是有的学生缺乏做实验的兴趣,而且生物不是中考科目,所以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不能积极主动地做实验。因此,在学生做实验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形成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其次,精心设疑,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熟悉的或感兴趣的现象和日常生活中一些有生物科学研究价值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学生进行实验奠定基础。再次,化难为易,激发学习兴趣。有些生物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生硬地讲解,学生死记硬背,是很难真正掌握这些知识的。那么,怎样才能将这些难懂的生物知识用最简单、直观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呢?教师可以通过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生物实验情境将其深入浅出地呈现出来,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指导学生掌握生物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学生只有掌握了实验的步骤和方法,才能规范操作。教师在实验前要指导学生预习,明确实验的步骤,从而获得良好的实验效果。教师在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时,可以边讲解实验步骤,边说明该步的注意事项,边让学生模仿操作。然后,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如学生使用显微镜时,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这样,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对光,观察到标本的图象,学会了正确使用显微镜。学生用完显微镜后,教师要让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将显微镜放回原处。又如,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教师可先将实验步骤简单地写在黑板上,再讲每一步的涵义及注意事项,边示范操作边叫学生模仿。这样,学生很快掌握了实验步骤,能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中的细胞,然后绘出细胞结构图,从而达到实验目标。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明确观察目的。

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以避免学生观察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要给学生提出一定的观察目的或任务,制定观察计划,然后让学生按计划认真观察。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逐渐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学会自己观察、操作。

2.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学生只有对生物实验观察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有趣的生命现象,开展生物课外观察活动,参观动物园、植物园,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这样,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丰富多彩的观察活动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程序和方法。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显微镜中出现许多连成一片的洋葱表皮细胞,学生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观察。此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先看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再选择一个完整、清晰的细胞,从外到内依次观察其各部分结构特点。

4.抓住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有重点地进行观察。

生物实验中的观察对象都有许多特征,但是不能面面俱到地去观察。观察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从而发现其本质特征。例如,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鲫鱼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征,如体形、侧线和鳍等,认真观察。

5.在观察过程中要勤于思考。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通过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观察不能只停留在“看到什么”“是什么”等验证教材内容的水平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使观察具有探索性、逻辑性。

四、科学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验目的和现有的实验条件,改变实验材料或重新设计实验。例如,教师可根据“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一实验的目的,在实验中增加不同植物的叶片,进行对比实验,使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同时也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其次,针对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设计习题,进行习题训练。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选择探究习题,也可以根据学生熟悉的生物学事实和材料编制训练题。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在探究中自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五、结语

总之,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正确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和步骤操作,细心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每个学生全面、持续地发展。

作者:陈小平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中学

第二篇:初中生物开放式实验教学研究

一、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内涵和意义

开放式实验教学推崇的是“人人可实验,处处可实验”的理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因此,开放式实验教学要结合这一点,在时间、空间、实验内容、实验结论、实验评价上都对学生开放,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宽容的环境下,进行实验。它给学生提供了和谐的实验环境,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且有足够的思考和探究,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而不是简单地对课本实验的模仿。从这个方面来说,开放式实验的意义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技能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了解生命热爱生命。

二、开放式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一)编制开放式的实验内容

实验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还是起主导作用。因此,在进行开放式实验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要编制实验活动内容。如何编制开放式的实验内容,这就要求教师不要把实验教学的内容局限在课本上,更要走出教材,走出教室,走向自然,善于创新。做到实验材料多种,实验方法多变,实验时间自由。

(二)开放式的实验活动

所谓开放式实验教学,是指学生的实验要在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上真正做到开放,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兴趣进行学习与探究,一般来说,实验的方式有三种,课堂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实验。下面结合不同的实验方式就如何开展开放性实验进行阐述。

(1)课堂实验。教材上安排了一定的演示实验,可是数量有限,并且材料、设计方法等都有局限。为了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知识,演示实验中对实验材料、实验方法等进行开放。比如,学生平常的饮水多数是以可乐等各种饮料来代替。因此,在完成《合理膳食》的课本实验后,可以增加几个小实验。把可乐等饮料倒在蒸发皿里,放在酒精灯上蒸发。结果发现可乐蒸发后留下了厚厚的焦糖,可见热量非常的高。通过实验,既提高了兴趣,又能够让学生了解正确的饮食习惯,效果是非常好的。

(2)分组实验。在进行分组实验时,学生是主体,教师切忌一手包办,要为学生提供宽松的环境。包括实验材料的宽松,即学生可以准备多种感兴趣的材料;实验设计的宽松,即鼓励学生设计多种实验方法完成实验。只有这样学生的操作才能放得开,才能真正体现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特点。如七年级上册《学习使用显微镜》这一课,学生初次接触显微镜非常的感兴趣。除了让学生观察教师准备好的装片以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带一些动物的毛发、纸张、水果表皮等等来观察。

(3)课外实验。传统的实验都在课内完成,时间较短,学生只能按照实验册上的内容按部就班地操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实验,根本没有闲暇去思考、分析和总结。因此,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充分感受自然、物种的魅力,把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也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的兴趣和热爱。在学习《生物生存的环境》这一节时,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到野外、公园、草坪、河滩等地方,寻找不同的生物,进而比较它们生存环境的不同。另外,在实验中还可以充分利用地方特色。再者,生物实验还可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宽。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走向社会,巩固课本上所学知识,同时开阔视野,提高技能。比如,在八年级上册学习《近视眼及其矫正》内容之前,让学生在家里先了解一下老人的视力情况,比较近视和远视的区别,再比较老花镜跟近视眼镜的区别,并在周边进行调查,统计近视远视的发病率,完成调查报告,带到班级交流讨论,学生兴趣很浓。

(三)开放式的实验结论

开放式的实验内容,还要做到实验结论的宽松。允许出现多种实验结果,敢于让学生出错,给学生更加广阔的活动空间,不要拘泥于课本,不要死板地要求所有的学生只能得到一个正确结果。对不同的实验结果保持宽容,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总结,在失败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乐趣和信心。

(四)开放式的实验评价

开放式实验教学要建立科学的、开放的评价体系,打破常规,改变过去单以考试成绩决定结果的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具体如下:

(1)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学生成果展示栏,定期展示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总结的实验分析,撰写的心得、调查报告等。

(2)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程度评价。比如,是否能够积极的思考并回答问题,能否认真的参与讨论、参与小组活动等。

(3)根据平时的练习及期末测试评价。初中生物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充分利用时间、材料等各种条件,结合自己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了解自然了解生物,从而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团队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总之,我们要以开放的教学理念、开放的实验环境,培养新一代的综合素质人才。

作者:叶琴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庙港中学

第三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学生能力培养

一、培养观察的敏锐性

生物学实验涵盖的内容很多,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包括观察、实验操作、分析问题、综合实践等。而观察能力是上述诸项能力中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基础。观察能力欠缺就会影响其他方面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生物教科书中约有三分之二的观察实验,教学时教师要教会学生独立观察和思考,这样才能进行深入的探究。

(一)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意义

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观察之前必须先明确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接着再制定出详细的计划,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例如,观察花生果实的结构,学生按照所学知识,很难分清楚花生的外、中、内三层果皮,为此教师要给学生说清楚花生属于“干果”,三层果皮没有明显的区别,几乎是一层。这样,学生便可以按照教师的提示去观察,效果明显。

(二)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实验中观察方法不能随意,否则达不到观察的目的,这是很必要的。例如,观察木本植物茎的结构,要通过横切和纵切两个方面观察,观察到的情况不一样,学生头脑中自然会建立起茎的结构的立体图形。

(三)全面、系统地学会观察

下棋时人们常说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实验探究也是一样。学生观察往往很片面,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例如,观察心脏的结构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石膏模型,因为石膏模型更大、更直观形象,学生结合课本上的结构图加以理解,对心脏的结构有一个大致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剖动物的心脏,便可帮助学生牢固地记住心脏的结构,形成深刻的记忆。

二、掌握操作的规范性

操作的规范性既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也是实验安全的保证。为使每个实验都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让学生掌握实验规则和技能。

(一)教师认真示范,规范操作过程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由于刚刚开始接触实验,常常不知所措。所以,教师要认真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科学、规范地操作每一步,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二)教师耐心讲解,强调注意事项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强调操作要领,尤其是使用一些危险化学药品、器具时,一定要强调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保证学生的安全。

三、实现教学的高效性

(一)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思路,实施高效教学

科学探究过程中,设计实验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很多教师只注重实验而忽视了实验之前的设计和计划过程,甚至每次实验都完全由教师设计。殊不知,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在教学中,老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制定计划,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实验教学的高效性。刚开始,学生可能不会设计,或者设计得不够全面,甚至有错误。这些都不重要,如同小孩学习走路一样,慢慢就会掌握要领。例如,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前,先让学生在课外自己去观察,初步了解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然后在课上根据课本的实验对实验器材加以改造,这样实验效果会更好,学生终生难忘,轻松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重视表达和交流,提升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科学探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表达和交流,对实验结果要分析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实验结果可能会出现差别,教师可让小组之间通过交流讨论找到问题的所在。这样,下次实验时就会注意到相关问题,避免出现重复错误。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交流、善于交流,这样学习效果会更好。

四、突出教学的生动性

生物实验教学虽强调规范操作,但不乏生动性和趣味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广泛引入生活中生动的例子,精心设计实验过程,使学生感到实验不再单调、枯燥、乏味,能够尽量直观、简明、科学地讲清楚,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兴趣。实验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根据教学要求设计形式多样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探究中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努力探索、积极交流,让生物实验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只有才能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乐趣,深入体会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肖兴祖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山丹育才中学

第四篇: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

一、巩固已有的实验技能

想要通过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需要学生具备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与实验素养。学生如果连基础的实验能力都不具备,自身的实验操作水平也很低,那么很难从实验中有所创新,更难在实验教学中有所收获。具备创造力的前提是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综合实验技能,对于实验展开的一些基本流程、操作方法,各种实验器材与实验设备的使用方式都有很好的掌握,这是实验能够规范有序进行的基础,也是学生能够一定程度进行实验创新的基石。因此,教师首先要深化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要保障学生对一些重要的实验方法与实验操作模式都非常熟悉,这样才能够给学生的实验创新提供更好的根基,同时这也是提升实验教学实效性的基础所在。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做验证实验来引导学生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可以深化学生对一些实验技能的掌握。教师可以先使用各种直观教具讲授新知识,待学生掌握了有关知识之后再进行演示实验,以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例如,为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可以引导学生将同样的单子叶植物遮光叶片和不遮光叶片作脱绿处理,用“滴加碘液”的方法加以检验。若叶片变成蓝色,说明叶片中含有淀粉。反之,则说明叶片中不含有淀粉。这样,通过演示,学生巩固了已初步掌握的知识,加深了印象。不仅如此,这其中也向学生介绍了一个非常典型的实验技能,那便是对照实验在验证某些知识原理时可以发挥的作用。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做好实验教学的组织设计,要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实验来丰富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而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根基。

二、营造探究式实验环境

要想通过探究式实验教学来深化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给学生们营造良好的探究式实验环境,要给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更多开放的教学空间。不少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选择的方法都较为局限,学生的自主性也难以得到体现,这是对学生实验能力发展的一种限制。教师要在这一点上有意识地做出改善,如可以创设更多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也可以设置一些有意思的教学环节来锻炼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更好地在课堂上进行独立探究。这些都是很有效的教学模式,并且能够促进实验教学效率的提升。如在处理生物基础训练和实验报告中的练习题的时候,我总是有意识地把几个选择题或者是填空题的答案说错,有些学生会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部分学生交头接耳,最后终于有学生站起来陈述自己的想法:老师,答案是错误的。对于学生的这些表现,我首先要求全班同学为他的大胆怀疑精神鼓掌,并希望全体同学以这些勤学好问的同学为榜样,不要迷信老师、课本或者是标准答案,要勇于质疑,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土壤。同时,对于学生的好奇心我始终保持积极的鼓励态度,并且会引导大家多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这同样能够为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奠定基础。教师只有给学生们营造开放式的实验教学环境与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的思维才能够被打开,创造能力才能够逐渐得到激发。

三、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快乐

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让学生们体验到创新的快乐,让大家感受到创新能力被激发后可以带来的不一样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与方法。只有让学生们体验到创造性思维可以发挥的效用,并且让他们体会到创造性思维所带来的那种成就感,学生才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更积极的思考,并且会更加勇于创新、乐于创新。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都能够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创造力。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教师应当让每位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创造才能和成果的机会,并且要保护和激励同学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因此,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如指导学生进行小动物饲养,花卉栽培等课外实验活动;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野外植物认种,标本采集;还可以组织大家参加小教具制作比赛,生物谜语竞猜等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为学生创新才能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学生在取得一些成绩和成果后教师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这样才能够使他们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都能体验到参与的快乐、创新的愉悦。在初中生物实验课程的教学中,想要借助探究性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需要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同时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从而激发了学生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学,进而培养学生知识、技能、创新等综合素质,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徐丽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