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学生质疑意识培养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学生质疑意识培养策略

摘要:在当前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过多注重知识讲授,这容易使学生质疑意识缺失,质疑意识的缺失又将制约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教师深入研究教情和学情,转变教学策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而且也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历史;质疑意识;培养策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说明疑问是一切学习开始的前提,是感知和领悟知识的基础。在新形势下,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堂教学不再停留在表面层次,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进一步拓展课堂教学域度。教师要重新定义历史课堂,主动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质疑历史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这种内驱力的引领下,积极学习,从而打破思维局限,收获更高品质的历史课堂。

一、营造轻松教学氛围,让学生想问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课堂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展开,学生质疑意识才能被激活。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急速成长时期,在看待问题时容易出现偏差,教师应及时恰当地进行引导。在课堂启动时,教师应极力调整教学设计,运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展示故事、播放歌曲、展示图片等,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快速就位,产生想问的冲动。学生活跃起来,质疑情绪高涨,课堂焕发出活力,学生在愉快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抗美援朝》一课内容中,教材涉及的具体战争事件,学生了解不多,但是对、这些英雄的事迹,学生从小就接触过。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战争的讲述过于机械,学生不愿听,更没有质疑欲望。因此,课堂展开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这一歌曲,这首歌采用进行曲式,气势雄壮、节奏铿锵,学生在听歌的过程中,个个斗志昂扬,热情饱满,对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充满期待。随后,教师让学生说出对这首歌的感受,学生七嘴八舌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说:“从歌词理解,这主要是歌颂抗美援朝的,在历史上抗美援朝的地位是怎样的呢?”还有的学生说:“初听歌曲,我知道应该和美国有关,这次战争为什么会发生,我想深入学习一下。”伴随着音乐,学生有特别多的感想,学生的疑问也一个接着一个跳出来,教师应迅速抓住教学时机,展开预设教学任务。学生有了质疑的兴趣,才能驱动自身发展。教师没有采取直接提问的方式,而是利用音乐,创设高昂的氛围,使学生没有拘束感,感知更深刻,从而使学生不断提出自己疑问,为接下来的历史学习创造条件。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敢问

现代课堂教学,不再是应试教育,而是素质教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学习知识,让学生敢于提问,教师就必须努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搭建一个以平等、民主为基础的教育平台,让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充分表达自己所思所想,使其质疑品质得到强化,在学习历史知识时,迸发出强劲的学习能量。在学习《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课相关内容时,在课堂教学展开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分成小组搜集与这堂课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做好知识准备。上课后,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资料,有的学生用时间线记录从1931年到1936年间的大事;有的学生利用视频讲述西安事变;还有的学生使用歌曲反映这时期人们的心声,特别是歌曲《松花江上》,真实地唱出了东北人民的流亡惨状。随后,教师组织“问老师”活动,让学生将搜集资料时产生的疑问提出来。学生顿时行动起来,踊跃提出问题,有的学生提问:“九一八事变时,国民党有实力抗日,为什么还下命令不抵抗?”甚至还有的学生提问:“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是不是为九一八事变时不抵抗赎罪?”课堂质疑气氛浓重。学生的问题难度有限,教师操作顺利,学生还询问了许多有关张学良、、杨虎城的事迹,特别对此时的态度十分感兴趣。教师的环节布设合理,学生不再害怕教师,而是把教师当成朋友,角色成功发生转变,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显而易见。教师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在课堂上组织了“问老师”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放下身份,与学生平等相处,使学生敢于质疑、勇于质疑,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会有所提高。

三、夯实学科基础知识,让学生能问

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不是让学生胡问、乱问,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针对性、科学性,有丰富知识经验的积淀,确保质疑的成效。在历史课堂中,教师要推出更多崭新的学法,比如,导学案、思维导图、知识竞赛等方法,辅助学生梳理知识。学生在构建起系统认知之后,才有能力提出质疑,学生的质疑也才更有价值,教师才能为学生带来更深刻的学习认知。在学习《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但不是让学生自己看教材,因为初中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还处于低水平。教师课前应精心设计导学案,列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时间、内容和意义等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导学案的引领,完成预设题目,激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当学生填好导学案后,教师要针对学生表现,给出一定评价。在学生对文本知识有一个粗略感知后,师生再开展知识学习。师生完成知识学习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抢红包”游戏,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意义角度出题,让学生随机选红包做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夯实知识。游戏过后,学生对本课知识已经形成体系,此时教师投放“”时期与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变化的对比图,图片对比鲜明,学生找到质疑点,提出问题:为什么人们生活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这和中国历史上哪次伟大的历史事件有关?教师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积淀。在这个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再主动提出问题,而是让学生对文本知识有一个系统、深化的理解。这样,学生才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其质疑效果也会更加突出。

四、整合多元教学方法,让学生巧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这说明质疑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教授给学生问的技巧,使学生善于质疑。在历史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运用多元教法,告诉学生从哪些方面着手质疑,让学生掌握质疑的一般思维方法,比如,阅读质疑法、比较质疑法等,学生学会质疑的过程,也是历史知识内化的过程。这样的质疑才有助于学生多方向发散思维的发展,才能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进步。在学习《经济体制改革》一课相关内容时,教师侧重于告诉学生质疑的技巧,让学生依据教材内容从独特视角切入,从而使质疑更恰当。在课堂展开后,师生一起来学习改革开放后农村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教师让学生从经营体制、管理体制和农村产业结构三方面进行总结,理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然后,教师给学生呈现三则材料:第一则是制度下的农村状况,第二则是改革之后,农村的发展情况,第三则是新时期的华西村。学生思考:比较一、二则材料,想一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了哪些好处?结合第三则材料,思考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如何深化农村改革?学生完成相关问题后,师生共同学习国有企业改革知识,教师给出海尔集团改革前后反映企业活力变化的两则材料,让学生借鉴农村改革操作办法,提出质疑。学生通过比较直接提出质疑问题:材料一中为什么工人积极性不高?改革后的海尔集团与改革前有什么不同?这样课堂知识就找到了落脚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阅读质疑和比较质疑的办法,将课堂学习推向了高潮,使学生逐渐领悟了质疑技巧,对教材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引领和启迪作用。

五、结语

学生质疑意识的培养,体现了现代教学主流追求意识,符合学生主动学习的成长诉求。教师应对教学方法和操作方式进行科学化处理,以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初中学生可塑性极强,个性特征鲜明,教师如果按照常规思路展开教学设计,就难以调动学生质疑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夯实学科知识、整合教学方法,使学生想问、敢问、能问、巧问,这样势必能给教学带来丰富的促进力量,为打造高效历史课堂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李英.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学周刊.2017(24).

[2]吴成贵.探讨如何培养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8).

作者:叶红霞 单位: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