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思考(10篇)

初中地理教学思考(10篇)

第一篇:初中地理教学情境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摘要:

在新课程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教学思想观念随之发生了变化。其中,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了情境教学模式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策略。

关键词:

情境教学;初中;地理教学

地理学科既涉及文科的内容,也涉及理科的内容,是一门充满趣味性的学科。但是,由于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所以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采取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初中生的心理机得到全面发展。下面,笔者就情境教学模式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策略进行详细阐述。

一、结合本地区地理资源,创设合理的地理教学情境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结合本地区的地理资源,创设科学合理的地理教学情境。这样有利于引导初中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对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教师在创设地理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工具,有效结合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尤其是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处地区的生活素材,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尽量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有效结合,从而保障初中生的课堂参与性。例如,在学习“地图”这节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利用当前普遍使用的导航作为教学工具,让学生结合导航的使用策略展开整堂“地图”的教学。其中,主要引导学生将地图的使用、地形图的判读及地图上获取消息等内容设计在导航信息中。通过设计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导航,但是实际上却是学习如何从地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最后,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便需要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梳理,从而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地图”这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知识。再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便可以以航拍校园出发,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其中,在这个教学情境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认识不一样的校园来导入自然环境这堂课,并且让学生充分利用谷歌高清卫星地图讨论相关自然环境的知识点,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有效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二、选取生活化问题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地理入门知识。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后,再进行具有一定难度的地理知识教学,这样教师便可以尽量选取生活化的问题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例如,在学习“探究星体运转规律方面”的地理知识时,教师便可以引用“天狗吃月亮”的故事,让所有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进行表演,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在学习“降水与降水的分布”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密切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让学生根据自己平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时的自然情景,深入理解降水对人类活动的重要影响。引入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降水与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灵活地掌握降水的变化规律。因此,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情境,让整个地理课堂充满了趣味性,这对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增强情境体验教学的探究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方法是全面提倡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对于一些理论分析要求较高的地理知识,便需要教师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创设具有较强探究性的教学情境,真正让学生成为地理课堂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学习“昼夜变化规律”时,也许学生在感知生活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却对昼夜变化的原因了解不清楚,在理解该知识点的过程中认为非常抽象。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昼夜与纬度高低和季节变化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好地球仪和光源,光源代表太阳。这样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地球仪演示昼夜变化过程,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总结,有利于让学生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掌握昼夜变化的规律和原因,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地理水平。

四、总结

地理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古老学科,在新形势下,教师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模式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十分必要的。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围绕如何有效开展情景模拟展开了探讨。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感悟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从而有效提升初中生的地理水平,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者:谢利杰 单位:宜兴市丁蜀镇陶都中学

参考文献:

[1]杨化鹏.如何增加初中生地理课兴趣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5(8):124-124.

[2]陈华.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5(7):122-122.

[3]文宏彪.创设初中地理有效教学情境的思考[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5(6):15-16.

第二篇:初中地理教学时事新闻应用

摘要:

中学地理主要研究世界范围内的地理志,其内容精度小,范围大,涉及面广。地理学科有其特殊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文科的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也需要理科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所以学习难度较大。当前初中教学崇尚将教材知识与课外内容相结合,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时事新闻成为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经之路。笔者从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不足和时事新闻对学生地理学习的影响出发,分析这种教学新模式的改革意义。

关键词:

初中地理;时事新闻;应用意义

初中地理是一门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由于当前教师教学理念过于传统,教学方式多以机械地重复教材内容为主,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压制,教学成果不容乐观。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当前地理课堂中存在的教学漏洞,阐述时事新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和优势,旨在通过将时事新闻引入初中地理教学这种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一、时事新闻的定义

“时事”即指在近期发生的,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有着重要影响的事件。时事新闻有严格的时效性,在时事新闻中我们可以搜集到许多地理信息。例如:欧洲难民偷渡的新闻常见于各大媒体,其中就包含了欧洲各国的地理分界,经济和政治水平,社会稳定性和移民政策等众多知识。可以说每一条时事新闻中都包含了数个全新的地理知识点。

二、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导入时事新闻

1.播报时事新闻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穿插时事新闻的方法就是在课堂中播报最新的新闻消息。新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所以在课堂中播报新闻能够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和探究的欲望。此外,实时新闻没有地域的局限,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重大事件都可以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这就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全球性视野,充实了其知识储备。例如:阿富汗北部强震、朝鲜举行纪念活动等新闻事件。在这些新闻中教师可以整理出许多地理知识点,阿富汗、朝鲜属于世界地理,其经纬度位置,周边国家,主要地形等都是重要的知识点;而地震属于地质地理,地震的形成原因,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如何利用新兴科技提前检测地震等也是重要的知识点。看似简短的一条时事新闻,能够引申出许多学生较为陌生的地理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在学习和兴趣中获得平衡的教学方式。

2.衍生实时新闻中的知识范围

初中地理中包含着许多知识点,仅靠教材中的案例无法完全熟悉,所以教师要从实时新闻中寻找突破口,尝试利用新闻引申出更多的地理知识点。由于世界地理、地质地理等内容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如果有新闻事件作为契机,学生将更容易理解。例如:从一张北极熊孤立无援地站在一块正在融化的浮冰上的新闻图片,学生可以得出当今全球变暖程度正在加强的严峻形势,而全球变暖作为一个大型知识考点,里面融合了众多详细的知识点。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在世界各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厄尔尼诺对哪些国家和地区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这些都可以从新闻中得出答案。总之,新闻中的图片和文字信息都可以加以利用,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有力工具。

3.在时事新闻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初中地理教学不仅使学生拥有充足的地理知识储备,更让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关注我们的地球家园,推动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比如:在讲授阿富汗地震这个新闻中,学生从大量的新闻报道和图片中了解地震造成的巨大破坏:人们失去家园和亲人,通讯瘫痪,社会秩序混乱,瘟疫疾病暴发等。这些人间惨剧使学生受到强烈的心理冲击,从而激发他们对地震预防、完善震后救援机制等问题的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再如:讲解水循环这个知识点时,学生能够习得在自然状态下水是如何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转换的,了解全球水资源的循环过程。在这个知识层面上,学生就会产生保护水资源、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自我要求,从而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保护水资源,宣传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所以,学以致用,就是要求我们将书本上的知识和时事结合起来,不断地创新。

三、总结

将时事新闻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满足了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时事新闻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和荣辱意识,促使其主动投身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地球资源的进程中,将自己的地理理论知识转变为奋斗动力,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随着时事新闻方法的应用和宣传,其必将成为初中地理教学的一大方法。

作者:韩丽萍 单位:磐石市城南中学校

参考文献:

[1]张心科.从接受美学谈中学生地理知识的培养[J].中学语文,2003(2).

[2]倪文锦,欧阳汝颖.地理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264.

第三篇:新媒体与初中地理教学有机结合

【摘要】

文章主要从课堂中媒体的运用形式方面,探讨新媒体与初中地理教学有机结合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

新媒体;运用形式;有机结合;原则方法

一、新媒体与初中地理教学有机结合应遵循的原则

首先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新媒体教学作为地理教学的辅助手段,是形式的问题,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二者的结合点是教学内容的需要。也就是说为了创设情境、突破重点和难点、为了学生构建新知而选择媒体。所以在新媒体教学中应该遵循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能够体现新媒体教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经常看到一些老师一节课由始至终用媒体显示课件上的内容,学生在下面一直观看屏幕就行了。课堂缺少师生互动,没有情感交流。由于节奏快,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过程没有了,无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时间的视觉疲劳,使学生精神涣散,产生倦怠情绪。这就是把课件和教学等同起来,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没有掌握好媒体运用的实机和尺度导致的结果。

二、新媒体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的模式和方法

1.一些动态变化的地理事物采用动态演示的方法。

比如在学习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电脑显示自流盆地地层结构特点,两边高、中间低,然后用箭头标明水层中水的流向。当点击画面时,水层中的水在两侧水压高作用下,自行喷出地表。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理解自流水的形成过程和原理。这种方法形象、直观,有利于学生地理空间立体思维的培养和发展。类似的教学内容象板块运动,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演示板快运动的方向、演示板快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原理。在学习地球运动时,也可以动态演示运动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四季的形成。

2.一些呈线状分布的地理事物用线条闪烁的方式展现出来。

比如在学习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时候,就可以用这种方式进行。媒体展示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图,点击20摄氏度的等温线的时候,等温线随即闪烁,然后依次点击10摄氏度、0摄氏度、-10摄氏度、-20摄氏度等温线的时候,这些等温线先后闪烁。学生就可以根据它们的相互位置,判断出气温的变化方向和趋势。进而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当需要重点突出某条线的时候,教师只要点击该线条,线条随即闪烁,这样能使学生快速锁定目标,集中注意力,缩短时间,提高效率。类似的内容有等降水量线图、山脉、河流的分布、海岸线的分布,国界线的分布、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等等。

3.一些点状分布的地理事物用点点闪烁的方式呈现出来。

在学习新疆城市的分布时,用媒体展示城市分布图,然后点击画面,随即所有城市一起闪烁。很容易看出它们呈环状分布的特点。如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各个国家的首都及城市,我国的铁路枢纽时,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4.一些面状分布的地理事物用区域闪烁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种方法运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各个地理分区、国家、某个省的位置、范围和组成的时候,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如学习中东的位置、范围组成,美国领土组成、香港领土组成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5.一些需要情景再现的地理事物采用视频播放的方式。

如学习日本是个多地震的国家时,用视频播放日本大地震的真实场景和过程。学生体验了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之大,破坏力是毁灭性的。这样的情境极具感染力,潜移默化中,学生形成防灾抗灾的意识。这种方法最大的优势是利用视频的声、光、色等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渲染气氛,增强情绪体验。类似的教学内容象学习我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时,播放孔雀舞、芦笙节等。

6.使用网络游戏。

在学习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位置的时候,使用网络拼图游戏。在空白的中国版图上,将34个省级行政单位摆放到相应的位置上。如果摆放不正确,电脑有提示,还可以有机会重新尝试。这种趣味性的教学符合初中学生认知规律、身心发展特点,在玩儿中学,寓教于乐。再比如学习地图上的方向时,也可以通过网络游戏的方式进行。

7.展示角色扮演的方式。

如在学习天气预报这个环节的时候,用电脑展示卫星云图片及天气预报图,学生扮演解说员进行天气预报。类似的教学内容还有象东南亚一节的学习,就可以让学生扮演导游的角色,以介绍东南亚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特点为线索,结合媒体展示的图片进行。这种人机互动的方式,使学生既新奇又有趣,乐于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东南亚一节的学习之所以采用这种方法,和进些年来新马泰旅游热有关,所以在学习台湾省的时候,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8.动态分割法。

在学习东半球和西半球划分的时候,用媒体展示地球仪,地球仪上标有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划分界限,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然后地球仪沿着这两条经线一分为二,在每个半球上标明东半球或西半球的字样。这样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的清楚了东西半球划分的具体情况,进而突破了教学难点。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静态的,但是可以用动态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种方法形成空间立体形象、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9.展示讨论法。

比如在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候,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或制作关于我国水资源利用、保护方面的漫画、广告语,课堂上用媒体展现出来。再由学生讨论节约水资源的措施、并在课后完成和水资源的利用现状、保护措施有关的科学小论文。这种方法可以迁移到我国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的学习。关于资源和人口方面的内容,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它有利于资源、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进而形成资源、环境、人口的科学发展观。

三、总结

所谓教无定法、学无止境。这些见解只是沧海一栗。而且有些方法有待于时间的考验,也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只要教师善于观察、积累,善于学习,勇于探索,就会有收获。相信科学之门,永远为辛勤者敞开。

作者:吉雪峰 单位: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

参考文献:

[1]新媒体教学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先行研究经验.

第四篇:初中地理课导入设计思考

摘要:

导入设计是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第一环节。新课导入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导语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恰当、简洁、生动,或风趣幽默的导语,会有效地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地理;导入生活;体验

演示实验情境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犹如小说里开篇的引子,如大型乐章开启时的前奏,课前导语虽然不是“正文”,作用不可低估,它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切入教学设计的主题。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独具匠心的新课导入设计是地理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富有创意的新课导入,会给学生带来一种“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的意境。避免呆板的导入方式,尤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占领制高点,开启思维的闸门,调动学生感官,使学生一开始就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带着问题去探究,因此,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进行艺术性导入设计非常重要,意义重大。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断思考,在地理教学中,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课堂导入艺术,现归纳如下。

一、谜语谚语贴近生活

新课标要求课程要关注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活生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时刻与社会各方面发生联系,大自然中有许多的问号,从而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谜语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一份珍贵民间文化遗产,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教学导入设计中我们要善于寻找这些谜语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地图的要素”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认识地图,运用这样的谜语导入:“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江河湖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这是什么呢?让学生来猜。通过猜谜导入新课的学习案例不胜枚举,这种方式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充满学习激情。谚语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和生产生活中长期的经验、智慧的结晶,是言简意赅的知识概括。地理谚语中有许多涉及初中地理教学方面的内容,课标提倡挖掘与生活接轨的课程资源,在课堂导入过程中,如用“过一冬,长一葱”引入“地球运动”教学中昼夜长短变化的理解,这个谚语的意思是:过了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回归线以北的区域白昼逐渐变长。“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谚语来引入山区气候的学习。这些谚语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启迪其思维。

二、生活体验引人入胜

新课标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就是要组织、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自己身边,体验到地理的应用价值。如“天气和气候”教学导入中,教师提问:“夏天同学们穿什么衣服?”“冬天同学们穿啥衣服?”“为什么冬夏两季穿衣不同?巧妙地引入天气和气候的新课学习中。同样的内容,教师也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自己冬天在海南岛的旅游照片和夏天在拉萨的旅游照片,让学生观察衣着的变化,思考衣着变化的因素,顺利导入新课,这些教学资源来源途径多,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做有心人,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发现教学资源,独具匠心去设计。

三、歌曲视频创设情境

为学生创设一个新奇、神秘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顺着问题的发展和深入将学生融入到考古、探秘的情境中,如学习“埃及”一课时,播放视频资料“金字塔之谜”,课堂一开始学生就被引入到教师创设的神秘场景之中,学生急不可待地想了解古老而又神秘的埃及王国,课堂的导入轻松而愉悦。在学习“长江”一课时,教师选择播放歌曲《长江之歌》,随着高亢的歌声长江浩荡奔放的气势把学生引入到本节课学习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诗词故事诗情画意

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有众多的优秀诗词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揭示自然地理规律,描写山川风情的佳句颇多,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把古诗词引用到地理教学中,既能赏析古诗词美妙的韵味,又能轻松愉快地深刻理解地理课堂教学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秦岭淮河”一节内容时,教师以春秋末期《晏子使楚》的故事导入,晏子机智勇敢、灵活善辩的才能展现给学生,“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的名句烙印到学生脑海里,让学生感受古人地理知识的渊博。在学习“中国气候”一节中,引入王之涣《凉州词》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来认识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底蕴深厚的中华古诗词,使地理教学内容丰富,形式更新颖、活泼,只要合理地摘选,精心设计,这种导入方式一定让教学增色添彩,让美的欣赏与知识的学习同行。

五、演示实验新颖别致

伴随着素质教育下地理教学改革的深入,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式都在产生深刻的变革。社会大环境的变革促进教学的变革,新时代的学生更要求学有所用,学有所乐;这时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多的来源于知识内容本身,把书本上的理论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如“影响气候的因素”一节教学中,教师对海陆分布对气候影响的导入设计中,以演示实验的方式导入,步骤一:用酒精灯加热两个烧杯中相同容积的沙子和水,5分钟后让学生读出温度计示数。步骤二:熄灭酒精灯把两个烧杯中的水和沙子放置5分钟,再次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学生讨论结果:相同条件下沙子(代表陆地)吸热后升温快,放热后降温快;水(代表海洋)吸热后升温慢,放热后降温也慢。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被引入课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这个难点也迎刃而解。演示实验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本节知识的印象。

六、总结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学生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课程资源更加丰富,新闻时政、影视资料、地理漫画、标志性建筑等都可能成为教学素材,我们要用发现的眼光去探寻地理教育资源。总之,地理课的导入设计具有很强的艺术性、目的性,要贴题而行,方法可千变万化,但变化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都应该在符合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章节的内容巧妙设计,只要做到构思巧妙、新奇而富有有艺术,简洁明快富有启发性方可,这样的导入才能激发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地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地理课堂的教学一定会精彩纷呈。

作者:周成德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西洞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家清.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04(1).

[2]鲁祥波.浅谈地理课程与教学改革[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4).

[3]周树平.实施初中地理新教材的几点尝试[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6).

[4]朱明雪.教师对人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活动”栏目的使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第五篇:初中地理教学探究性学习应用

初中地理教学作为中学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的责任,应该引起相关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支持。而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既可以强化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发展出其本身的个性,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进而保证我国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一、探究性学习的内容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者在日常生活情境当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学生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获得相应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探究性学习模式,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进行选择。

二、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就标题进行猜测,该章主要讲什么内容,哪个地区等,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探究的精神。譬如说:在讲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中的34个省级行政区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说出34个省级行政区?或者让学生简述省级行政区的定义是什么?这样可以快速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产生一种探求知识的渴望。因此,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以辅助,以声文并茂的效果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加了解,并且在有疑难处点拨解答,于无疑处设疑探究,进而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要有省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的作用是什么?等等。这样既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保证我国初中地理教学质量,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应该给学生5-8分钟的预习时间,要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认识,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快速地回答教师提的问题,从而构建出一个高校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2.要注重传授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求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课程内容,还应该注重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和概念思维图方法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并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适时地给学生传授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促使我国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得以保证。

3.正确使用教材,合理使用教材

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更加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课程理念与目标,特别是对学生素质的发展极为重视。而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体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从一标多本逐渐改变为一纲多本。因此,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仔细研究教材课本,适当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或者补充。传统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死记硬背,完全不考虑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其内容,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譬如:在讲到初中地理七年级第二章第二节海陆变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通过阅读偶然地发现伟大的假说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且让学生思考大陆漂移是怎样形成的?大陆漂移意味着什么?其价值是什么?等等。通过给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和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部分科学探索知识,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地理知识,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4.加强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分组探讨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想促使分组探讨法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为4-6人一小组,让学生就教师提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得出结论。这样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更好地保证我国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譬如:在讲到气温和气温分布的过程中,由于该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如果教师只是利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只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毫无张力,而教师如果采用探究性的教学方式,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向学生提出诸如:为什么企鹅生活在南极,北极熊生活在北方呢?为什么东北天气比南方天气要冷等。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让我国地理课堂气氛变得更加和谐,也可以更好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促使我国初中地理教学可以更好地发展下去。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我国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既可以让学生对地理学科更加感兴趣,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知道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进而提高我国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需要地理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探究性学习发挥出其本身的作用。

作者:韩冬 单位: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五中学校

第六篇:初中地理教学探究式教学法运用

摘要:

探究式教学法已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主要对初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进行分析,并对运用方法进行总结,以期能够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初中地理;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法得到了广泛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是一种比较高效、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初中地理教学注重强化学生处理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课堂教学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环节,正视地理学科的独特性质,使探究式教学在这一学科中运用的效果更为显著。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分析

初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主要包括四个环节。首先是设定问题。探究式教学主要围绕问题来进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与学都围绕着问题开展,并由学生来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水平,设定难易适度,具有一定逻辑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这些问题,从而掌握地理知识。其次是课堂互动。有效的互动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我国的地势西部高、东部低,呈阶梯分布,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则呈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趋势,即东南多、西北少,通过对地势与降水关系的问题探究,引发学生的空间联想,进而形成知识网。再次是教师评价。在课堂讨论进行到一定程度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适时地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最后是预留作业。课后作业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巧妙设计,激发其自主探究的兴趣。

二、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创设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合理设计课堂情境,使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提出、讨论、探究和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与地理知识相关的新闻热点话题作为切入点,在课堂上开展探究式教学。例如:关于汶川地震,课前教师应准备好相关素材,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汶川地震的视频供学生探讨。为了避免学生讨论的方向背离地理教材,教师应加以适当的引导,重点探究四川的地形和地貌,四川在第几阶梯等,对地震发生的原因进行延伸探究。多媒体教学能够对地理知识进行动态展示,有利于探究式教学情境的设置。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能够使学生系统、深入地掌握课标规定的内容,同时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充分利用地理知识探讨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2.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新课标明确提出,课堂教学的开展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开展小组讨论,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按照座次划分小组,小组成员最好控制在七人以下,以便让组员都能得到发言的机会,都能充分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开展小组讨论还有一个优点,大家在一起集思广益,再加上教师对问题预设和引导,就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地球仪这部分的知识点,由于过于抽象,难度相对较大,仅仅依靠课堂讲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因知识点有一定的难度,进行自主探究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就能够有效地避免教师单独讲授和学生自学存在的不足。

3.合理设置实验,扩大地理知识探究范围

近年来,地理实验成了一种新的中考命题内容,这主要是由于地理兼有文科和理科的特点。但是地理实验又与物理和化学等实验在设置难度和精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地理实验的设置只要能够体现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知识就可以。例如:对河床地貌的实验探究,将泥土、细沙和小石子装入一个1L的矿泉水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混合摇匀,然后放置在一旁进行知识点讲解。待知识点讲授完后,矿泉水瓶中的物质也出现了分层。这时再让学生观察这一现象,展开讨论,最后得出结论:重物质先沉积,轻物质后沉积。合理设置实验,能够扩大地理知识的探究范围,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对地理知识点的理解,从而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论

初中地理教学运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地理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进一步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能力。实践证明,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人才的培养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作者:肖波 单位:新余市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倩.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2]周琴芳.探究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4,23(12):77-78.

[3]曹世平.探讨地理教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20(6):127-128.

第七篇:初中地理教学更具趣味性探究

初中学生不愿意学习地理知识的愿意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为唯分数论的因素,很多学生认为历史、地理、生物这三门课程都是副科,一点都不重要。2015年国家不再将史地生三门成绩列入考试的范围,于是学生更加不积极学习地理知识。因此,地理教师要在教学中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从兴趣爱好的角度愿意学习地理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一、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学习地理

学生不愿意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的第一个因素是,学习地理知识有什么用?我又不出国旅游,在国内旅游有导游指引,在本市内活动用不着学那么多地理知识,我为什么要学习那么多的地理知识啊?所以,为了引导学生学好地理知识,地理教师要挖掘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以学习《日本》这一节课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日本的传统民房,均为纸式的低矮房屋,应用这种房屋建筑形式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地震。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日本正处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的地带,那里地壳不稳定、震中距小,所以火山多、地震多,学生可能不乐于听这些抽象的知识,觉得这些知识和自己没关系。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一张日本的地图,日本的仙台是容易发生地震的位置。2011年3月,日本的仙台发生了一场里氏9.0级的大地震。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地图思考,应用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日本的东京离仙台的直接距离是多少?那么应用地震震级M测定法公式,测定东京当时的地震级数可能是多少?教师给学生的地震公式如下:M=lg(A/T)max+σ(△)其中A为地震面波最大地动位移的矢量和,单位为米;T为地震相应的周期,单位为S;△为震中矩,单位为°。学生应用该公式计算以后,发现可以利用地理知识预测地震的大致震级。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结合日本当时的地理位置,中国援助队想给予日本援助,最优先考虑的交通工具应当是什么?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与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以后,便不会再认为地理是没有用处的“副科”知识,而是能优化生活的重要知识。于是他们会认为地理知识具有趣味性。

二、结合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学习地理

学生不愿意学习地理知识的第二个原因是认为地理知识太抽象,比如学生觉得记地理经纬度很麻烦,不愿意学习相关的知识。地理教师可应用信息技术解决这一问题。有一款非常著名的地理游戏软件叫《大航海时代》,在这款游戏中,学生要扮演一个角色,驾着小船应用经商、冒险、海战等方式环游七海,提高知名度。要去一些世界知名的城市,如葡萄牙的里斯本、意大利的热那亚、希腊的雅典等。学生除了要发掘地图上已有的城市以外,还要去偏远的地方寻找文化古迹,比如要找到中国的长城、北极的企鹅、澳大利亚的极乐鸟等。这款游戏的冒险知名度的提升指标就是发掘不同城市的特产、绘制完整的地理图形。许多学生为了完成一幅完整无缺的海域图,翻破了地理图册。在这款游戏中,学生可以模拟环游四海、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在闯关的过程中,学生感觉不到记忆经纬度是痛苦的事情,反而会牢记经纬度,以便能迅速发掘出海图上的新领域,由此牢牢地记住了各种地理知识。地理教师可结合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用游戏的方式学习地理知识,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放下地理知识很抽象的偏见,自主学习地理知识。

三、结合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学习地理

情感是一种推动人们前进的重要力量,地理教师可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让学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重新认知地理知识,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会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动力。以学习《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一节课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到新疆是全世界第一个生产“面条”这种食物的地区。教师可让学生了解到在四千年前,人们种植了麦子以后,还不会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面条。当阿拉伯人迁入新疆以后,结合旅途上学过的知识,生产出了全世界第一批面条。随后,面条这种食物向西沿着丝绸之路传到意大利,再由意大利传至欧洲各地。新疆的制面技术还向东流传,传至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直至如今,新疆的拉条子、北京的炸酱面、山西的刀削面、四川的担担面、武汉的热干面、广州的馄饨面……面条文化展示了我国不同区域下的文化特征。这种文化知识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学生会愿意自主学习地理知识,觉得学习地理知识是一种乐趣。

四、总结

兴趣是驱使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力量。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知识,地理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强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愿意从兴趣的角度积极学习地理知识,这是一种能提高地理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作者:周红梅 单位:江苏省阜宁县实验初级中学

第八篇:初中地理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

摘要:

从教学主体、学生能力培养和环保意识三个方面,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对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更好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地理教学积累更丰富、有效的经验。

关键词:

多媒体;地理教学;多媒体资源

越来越多的多媒体信息科技被运用到教学之中,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许多便利。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此项技术,进一步证明了地理教学的进步。这一技术给地理教学带来变化,使初中地理这一课程再也不会因为无趣的学习方式而导致教学进行不顺畅,使课堂教学质量有所保障。同时,学生也可以改变死学和生背的古板方法,在欢快氛围中把应当掌握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教师也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1多媒体为初中地理教学带来的变化

在教学的很多时候,学生都是随着教师的观点走,常会被教师的说法把自己给禁锢起来,慢慢就变成读书的工具。在上课时,学生即使对教师的讲解有所不懂,也很少会提出自己的疑问,他们已经习惯去接受教师的想法和要求,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追求。这种喂养式的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没有趣味而不想学习,课堂效率就会受到一定的制约,而不能达到教师的讲课目的。正是有了创新技术的支持,才能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比如讲课结束之后,可以精选一些多媒体资源,在展示时适时给学生一个带有问题式的结束,让学生对其产生解答的欲望,在课后通过各种方式去学习解决。像以前的教学仅仅限于课本、挂图、投影这些静止的辅助教学设备,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大家总是会对有画面的、能发声的技术设备更感到有趣味,多媒体这些功能的设置帮助学习内容更加容易被接受。

2多媒体技术对学生德、智、美等能力的培养

德育、智育的发展初中地理并不是中学阶段学习的主要学科,但是初中地理课程同其他科目的课程开设是为了全方面培养人才,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而且任何学科的设置都是学生德育实现的主要参与者,地理更是其中一员。在全面教育的道路中,地理学习应当被有效地加以利用,发挥它的作用。比如在讲授中国地理时,讲到中国的河流、山脉、疆域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资源做成PPT课件的形式,插入多张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每一张可以选择不同的进入方式,如回旋、字幕、典雅等,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河流和高山,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的祖国的伟大。讲到疆域这节课的时候,可以选择一段我国边疆守卫战士的短视频,讲述其所做的事情何其无趣,居住的环境又是如何艰苦,与亲属见面是一件很难的事,甚至有时几年也不能相见,但是他们依然没有离开。通过这些“最可爱的人”的坚守,教育大家要有集体荣誉感和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操。美育的发展多媒体与地理教学的结合,在教学中让学生拥有认识美的能力,通过一些多媒体软件的情景设置,让学生在其中既能学习课本内容,也能培养美的认识。在介绍热带雨林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搜集一些相关的视频短片,播放的时候可以关掉灯光,先引入一些声音。比如,叶子在风中飘动的声音、小鸟的叫声、溪水的流动声,通过这些声音将学生带进热带雨林的视频中,在美景的创设下,让学生从体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多媒体课堂中环保思想的培育初中地理教学的设置,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世界的和中国的地貌、风土、人情,还要让学生去了解人类面临怎么样一个环境问题。在上地理课时,教师可以选择下载一些被人为污染的环境图画,然后用软件打出,做一个被污染前后的对比,让学生有一个视觉冲击。如讲到黄河时,它在我国历史发展道路上具有重要地位,非常值得人们爱护。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由于土层疏松和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而遭到过度采伐,水土流失严重,黄河的许多支流已经出现断流现象。为了让黄河流域的破坏问题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动画将河水中混入大量泥沙的景象制作出来。教育学生要发展地看待事物,要做有环保意识的好青年,这对学生的价值观培养有很大的作用。

3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要熟练应用软件教师要熟练地应用新的软件,必须主动去学习它的操作方法,能够将其为自己使用。教师是课堂中教学设备的主要操作人,这也就对他们提出一个必然的要求:要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并且在以后教学中适时地更新教师的能力,跟上时代的发展。如何做到与别人的教学课件不同,这是需要下功夫去准备的。平时的搜集工作是必须要做的,之后的整理和设计更要多研究。所以,平日里多整理图片和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案,能够熟练地操作此软件,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流畅和被学生喜欢。教师也要注意到,学生各自的接受能力不一样,教师的教课方法要尽可能多些变化,不同的方法能被所有的人接受。看清教师的位置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设备之一,在教学中不能变换位置代替教师去讲课,主要的知识传授人是教师。学生不可能仅通过图片和短片就学会深层的知识,但很多时候,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过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教学。这样做会导致课堂教学变了味道,课堂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地方,更像是来到了放映厅;学生也不是单纯的学习者,而是一场电影的欣赏者。所以,技术的使用只是课程进行中的一小部分内容,教师还是要有更多的时间用在交流上。多媒体资源的应用是为了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进而帮助教师进行有序的教学活动,让学习者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注意使用的频率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度,地理学习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是如此。少数教师有时每堂课基本上都要用到多媒体技术,有时满满整节课的时间,差不对只有十分钟有师生之间的对话。这样的课堂和教师都是不合格的。用设备来助自己教学,这是可行的,但是用得太多就不可行了。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要根据课程的需要和教师的教学设计来加以利用,内容太多不容易让学生记住,教师也失去同学生交流的时间。

4结束语

总之,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给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便利,帮助其教学工作有效地进展,对教育质量能够有所保障,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许多变化,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小主人,变得能够自己去学习和思考,还能够全面发展德智美,培育具有综合知识的人才,同时促进学生有了环保意识。这些技术带来的变化可以帮助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有一个新的高度。尽管如此,还要注意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恰当而科学地进行多媒体教学。

作者:张成奎 单位:青岛市黄岛区王台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娄向辉.探讨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2015(1).

[2]徐凌.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机整合[J].中学教学参考,2014(7).

[3]周晓燕.多媒体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8).

[4]贾存明.刍议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强化初中地理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2).

第九篇:初中地理教学电子导航系统应用实践

摘要

以电子导航系统为研究对象,就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

电子导航系统;初中地理;教学情境

1前言

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导航系统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获得应用和推广。电子导航系统在地理学科中最佳的体现实际上就是电子地图的合理应用,其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素材,还可以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传统的地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信息内容固定、复制成本高、资源共享率低以及操作复杂等不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应用电子导航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型理念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地理基础知识和理论作为教学重点,很少考虑教学方法和形式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在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下,需要被动接受大量地理知识。同时地理课堂教学缺乏创新性,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且学生的学习能力受到极大的制约。电子导航系统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GIS等技术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的场所。在良好的地理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借助丰富的教学工具来搜集更多的教学信息和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地理书籍、音像和文字材料以及互联网信息等,从而有助于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如在讲解“比例尺”部分时,教师如果只是用普通的地理地图来开展课堂授课,不利于操作,会降低地理教学效率;同时,学生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下,很难理解教师所讲的地理知识。此时,教师可以将电子导航系统引入地理课堂教学环节。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网络进入中国之窗网站主页,然后点击网站地图中的任意一个地理位置,比如红色五星的北京市标志,就可以登入北京电子地图中;然后教师需要再次引导学生借助电子导航系统具有的距离量算功能和缩放功能,使学生自由观察地图在缩小和放大下的实际状态,并要求他们借助距离量算功能来对地图中的固定长度进行测量。通过这种形式的地理教学,师生操作便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分析和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和质量。

3开展探究学习,深化知识技能

探究式学习方式是初中地理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其实际上就是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操作、调查、试验、搜集与处理信息等探索活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帮助掌握有关知识的目的。电子导航系统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和热情,满足学生探究学习的需求。如在讲解“城市区划”时,教师可以借助电子导航系统来为学生展示几座典型大城市的区划分布图,然后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区域划分的规律。然后,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自己借助网络来观察其他城市的电子地图,并按照自己总结的分布规律来验证其准确性,如果不正确,则需要进行改进。通过这种形式的探究性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有关的地理知识和规律,也可以充分提高探究能力。

4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地理研究对象大都比较灵活,且具有宽广和遥远的时空界限,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多,所以单纯依靠学生的认知和视野是很难掌握的,仅仅依靠纸质地图无法达到电子导航系统所具备的各种效果。电子导航系统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创设清晰的背景、画面和艳丽的色彩,再加上合适的配音,具有极强的人机交互性能,从而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和积极性。如在讲解“天气和气候”时,如果教师只用文字来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气温的分布以及降水的分布情况等抽象的教学知识,学生就无法形成深刻的印象,更不会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借助电子导航系统中先进的信息技术功能来为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动态天气、降水和气温分布部分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1]。提供更多获取信息的机会获取信息能力是人们在当前社会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基本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不仅包括操作计算机及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还包括借助计算机和其他方式来搜集、分析、整理和提取相关学习信息的能力。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得到迅猛发展,这为人们搜集信息和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以大大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传统的纸质地图实际上就是一幅图像,其内部的信息无法用计算机来直接进行查询;而电子导航系统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则可以充分提高数字化学习效率,提高地图数据库的查询和修改效率。因此,在开展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电子导航系统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借助电子导航系统来查询相关数据,有利于培养和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增加获取信息的机会[2]。丰富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电子导航系统实际上是地图理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一种重要产物,它可以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先进的现代化工具,具有更大量的地理知识储备量。传统教学,教师只是向学生讲解教材中的有关地理知识,无法使学生实时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尤其是那些最新的地理信息。因此,必须不断拓展地理课堂教学内容,借助电子导航系统是方式之一。如在讲解“人口”部分内容时,如果教师只是借助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有效地使学生深刻地明确当前的人口数量、密度、死亡率、出生率以及增长率等数据。教师可以合理引入电子导航系统,丰富地理教学内容,使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有关的数据[3]。

5结语

总之,电子导航系统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学生营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也可以减轻教师教学的任务量,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在开展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导入电子导航系统,不断优化地理教学。

作者:翟春梅 单位:栖霞市臧家庄中学

参考文献

[1]牛士军.信息技术导航感悟中国疆域之美:信息技术与新课程地理教学整合的优势浅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5(7):113-114.

[2]汪清平,郑丽萍.GIS与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整合实施[J].地理教育,2014,11(2):22-23.

[3]于治龙.电子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3,23(2):246-248.

第十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探究

摘要:

新课程改革之后,新课标中对初中地理的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知识结构也做出了新的调整,增加了教材中的图文比例,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更加轻松、有效的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以及人与环境、自然资源的关系,树立起新的地理学习观念。但是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方法仍然比较传统,为此本文中笔者在简要分析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几条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方法,希望可以对当前的地理教学带来帮助。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有效性探究

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初中地理是一门极具自身特点的学科,尽管属于文科范畴,但是又稍偏向理科,因此对于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而言均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表明,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其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当前,我国大多数的初中地理教学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师视为教授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免产生系列问题。一方面,教师进行按部就班的讲解,学生死记硬背,难以融入教学过程中。另一方面,教师将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唯一标注,不仅会错误估量学生理解程度,而且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思索、创新能力均得不到培养,也很难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1]。

二、新课标下初中地理的有效教学方法

1、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行,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断拓展思维,形成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体系。作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老师应要做到对教材组成结构及内容特点的深入研究分析,有效利用教学资料中的各类元素,调动课堂气氛。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将书本资料与实际生活进行融合,营造一种轻松、活跃、高效的课堂教学。在拓展学生们的思维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

2、案例呈现法教学

在开展教案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案例内容的充分展现。通常情况下,该种教学模式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直观性,可以借助于以往的文字信息来表现,也可以借助于一些基本的教学仪器设备来完成,还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来进行,作为一个课堂教学活动的过渡性环节,案例教学能够将课本内容通过教学情景展现在同学们面前,更好地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行与自主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作为引导者,老师必须要时刻注意全班各个层次上的学生的反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有针对行的措施,对于不同层次上的同学给以不同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逻辑思维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们在案例分析方面的能力。

3、开展图文结合式教学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行,地理教育教学工作组对课堂教学材料中的图文比例和图像类型进行了一些改动,经过改变后的地理教学资料更加符合现阶段初中生的发展需要。地理老师应遵循新教材和新大纲的要求标准,有效利用图像和漫画等文字以外的资料在课堂教学中的“第二语言”的功能,引导学生高效学习掌握教材以及相关资料的内容,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

4、问题教学法

在物理教学活动中,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首先应该设置科学有趣的引导行问题,鼓励学生勇敢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可以使用问题教学手段。“用问题启发思维”是一个很有效的教学方法。[2]所谓“问题教学”就是要将“提出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核心。通过科学有趣的问题的设置与提出,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质疑,推翻,论证的过程中慢慢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出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具有一定主体性,所以老师必须要认清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要责任,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启发学生思维,对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有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能够独立进行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方向,选择有效的教学内容,能够设置科学合理的启发性问题,抓住核心知识点,突出重点和难点。不过老师在问题设置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接受能力,另外还要照顾到一些学困生,所以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5、分步教学方法

分布教学法要求教师不但对课堂教学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吃透课本内容,又要能够将实际生活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结合。此外,老师既要明确教学目标,同时又要引导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学习目标。如教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教师备课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学案制作中:第一步:自己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默读预习,了解该省份的环境特点有一个大体印象;第二步:将所有的学生划分成两部分,各派出组长一名,对该省的塔里木盆地和其它盆地进行比较归纳不同盆地在海拔、地质地形、气候、温度、湿度、庄家等方面的主要特征;第三步:对于盆地周边城市社会以及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进行对比性分析,找出盆地地形对其周边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原因。在小组讨论活动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小组组长以及成员积极发表自己对不同现象的看法观点。在物理教学活动中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更容易调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多为学生创造发言机会,鼓励他们将课本内容与自己的实际旅游经历相结合,拓展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分享他们的旅游经历。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培养他们交流合作的意识以及人际交往中的自信心。

三、结语

初中地理教学迎合了新课标下教学大纲的要求,让学生在轻轻松松学地理的前提下掌握地理知识,并使学生树立起新的人文观和发展观,还增强了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新的地理教学资料中的内容更能满足初中生的学习需求,也更加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和总结分析能力的培养。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只有充分结合地理学科的要求和教材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赵春生 单位:乐亭县姜各庄镇姜各庄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侯丽敏.从实际出发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2,27:82-83.

[2]徐云静.探讨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J].学周刊,2013,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