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探索

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探索

摘要:国家经济结构正在全方位转型升级,地方经济也在向着高质量转型发展,创新力已经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核心驱动引擎,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在学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下,文章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较普遍问题,结合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就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健全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并指出了后续的一些发展方向。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汽车专业;措施;实践

1引言

在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地方经济也步入了向高质量转型的发展期,创新创业能力也成为转型发展期的核心驱动引擎,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1]。我校作为一所向应用技术大学快速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为了更好服务地方经济,不断与时俱进,在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与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着手点就是在全校范围内进一步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在完善创新创业专门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拓展创新创业平台、搭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深度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等方面,学校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保证了全面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汽车工程学院汽车类专业主要包含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科特点,在学校政策指导下展开了多种方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本文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中存在的一些较普遍问题,就如何建设与完善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2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较普遍问题

2.1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大学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基本处于初期阶段,高校如何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在创新创业开展过程中,许多高校大多以公共素质选修课、创新性网络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学术讲座、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等开课形式来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这种体系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创业的模拟训练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但在创新创业教育嵌入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培养更高层次能力的专业创新创业实践开展等方面存在较多不足。很多高校通过学科竞赛、各种科研及创新项目等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参加此类创新创业活动的人数有限,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还需改进。

2.2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普遍较薄弱

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思想上有些懈怠,对新环境、新的学习方式及要求有一定的适应期,在应付并不轻松的学业的同时,抽不出更多的精力去参加学分要求外的创新创业活动。也有些学生容易盲目跟风,对创新创业认识不足,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做什么,不会根据自身的优缺点来选择合适的创新创业项目和制定合理的训练规划,缺乏内生的动力和真正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估计不足,在问题和困难出现而自己又不能及时、顺利解决时,容易出现沮丧、挫败的感觉,造成对创新创业活动失去积极性、主动性,甚至中断和放弃。还有一部分同学对创新创业不了解,觉得创新创业比较辛苦,成功率不高,从思想上选择主动放弃。

2.3创新创业师资力量不足

在当前形式下,各个层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均展现出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但是有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预期的效果还有一定的差距,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跟不上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速度。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作为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以及创业技能与素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素养,还应该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理论、方法。而这样高质量的指导教师需要科学的培养和在长期的实践中才能成长起来,但一些高校重视的是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而忽视了师资力量的培养,从而造成创新创业师资力量不足。

3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措施

3.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由于验证性、演示性等基础性实验居多,学生主要是“听老师讲、看老师做、重复老师的操作过程”,大家人云亦云,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思考与探索的兴趣,学生的基本实践技能、独立与创新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2]。为了加快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培养更多复合要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学校出台了《兰州工业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以进一步深化我校实验教学改革。汽车工程学院在学校文件指导下,结合汽车类专业特色,针对每门课程特点,积极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等“三性”实验项目的申报与认定工作,科学地、合理地分配好基础性与“三性”实验,保证汽车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在锻炼学生基本实践技能与素养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2创新教学活动模式

汽车工程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采用多种创新教学活动模式:(1)在教学内容方面,组织和鼓励学生通过选修网络课程及创新创业课程、参加学科竞赛、参加各类型科技项目等多种途径来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帮助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质。(2)在教学组织方面,采取的措施有:①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多应用引导探究式、典型案例式、任务驱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如在车辆工程专业《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实习》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给每个实习小组设置任务和考核指标,并提供所需的材料、工具、场地和必要的指导,学生自己设计方案,最终提交复合考核指标的科技作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较好的激发,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②将创新创业课程搬到实验室进行,采用讲座式、小组讨论式、课堂教学式、答疑解惑式和自学式等多元化、开放式教学组织形式[3]。③健全学院创新创业学生协会,定期举办纳新讲座并进行创新创业基本知识普及。对进入协会的新成员由有经验的高年级学生为他们进行创新基本素养培训,并根据各成员特点帮助他们制定创新创业规划和参加适合的创新创业活动,在协会成员间形成高低年级间的传-帮-带的创新学习模式。(3)逐步建立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全过程、多方式组合的严格、科学的评分体制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投入到创新创业活动中去。

3.3开设创新创业课程

地方应用技术大学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力量,为更好地承担起我校汽车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学校《兰州工业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意见》等文件指导下,汽车工程学院积极挖掘学院师资、实验室资源,开发并设置了《汽车设计流程与创新实践》、《机械创新设计方法导论与实践》、《恩智浦杯智能汽车创新设计》、《汽车智能电子系统设计》等四门创新创业研讨课程,初步建立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这四门课程的开设,以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汽车类专业教育为切入点,有机地融入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启发并鼓励了学生将创新创业活动与专业知识结合,加深了学生对本专业内涵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与创新思维、独立思考与观察力、团队组织协助能力,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4]。同时,在创新创业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升了综合素质与能力,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断加强。

3.4创新开放实验项目

在传统开放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汽车工程学院将学生学科竞赛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等不同科技项目引入实验室,为他们提供实验设备、平台、指导教师等保障和服务。并将一些典型的科技项目与开放实验相结合,开发出更多创新性开放实验项目。

3.5建设教学资源库

通过多种方式挖掘优质资源,建立学院创新创业教学资源库:①编写与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相配套的创新创业课程、创新性实习实验教材,并定期更新教材内容。②在新引进的实验设备、教师的纵横向课题的基础上,开发更多的创新性实验项目。③尽可能多地收集历届学生参与的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实践案例,学习成功案例的先进经验,吸取失败案例的经验教训。

3.6建立和健全递阶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通过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活动及其它类型的科技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一种有效措施,但只有少数人参与此类活动;而目前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数量有限,覆盖面不够广泛。为展开全员参与的、与专业有机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汽车工程学院将历届的获奖作品、优秀科技项目等资源与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将其科学地转化成实习(实训)项目、课程设计任务、毕业设计课题等,有效地保障了全院学生均能接受到创新创业教育。同时,在大学四年整个学习阶段,从培养创新意识的素质选修课、网络课程、各类讲座等,到开展创新创业模拟训练的创新创业课程、开放实验等,再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学科竞赛项目、科技项目、专业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构成了汽车类专业学生全过程、创新创业能力递阶式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4结语

为契合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导向,加快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我校坚持以区域建设、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为社会输出了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提高了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并以此为推手加快了学校向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转型。汽车工程学院结合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建立起了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汽车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当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在能力递进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人才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和更深入的衔接、创新创业活动中企业参与程度不够以及校企基于互赢的长效合作、创业平台搭建和政策扶持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与改革。

参考文献

[1]周赞,孙立忠,龚跃球,等.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J].高教学刊,20119(13):37-41.

[2]李晓峰,伍宗富,王南兰.独立学院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8):181-184.

[3]李炎,魏雪芬,张健,等.创新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提升[J].教育教学论坛,2019,9(37):127-128.

[4]张震.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探析[J].科技咨询,2019(29):10-11.

作者:尹新权 杜遥 王佳 朱有地 单位:兰州工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