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金融论文范例

汽车金融论文

汽车金融论文范文1

一、“汽车检测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思路

“汽车检测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包括:(1)要通过理论学习来提升实践能力,让学生先进行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活动,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观摩和演示、实验、操作等活动,初步形成一定的实践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汽车检测的能力。(2)要开展实习实训活动,联系企业进行定岗实习活动,让企业内部的优秀工作人员带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形成具体的实习评价模式。(3)要领学生去优秀的大型企业内部进行参观,并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同时形成项目实践活动,形成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训练。

二、“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过程

“汽车检测技术”课程实践教学要先构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首先,要在已经开设的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拓展知识体系,将目前先进的汽车检测技术、检测方法、职业理论等内容融入其中,能够让学生在形成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具备较强专业思维能力、职业素养,提升专业知识的丰富感。其次,要建立课程实践教学基地,校方要与企业进行合作,构建基础设施更为高级的实践基地,这样才有利于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有亲自检测汽车的机会,提升检测能力。另外,要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要求,制定了具体的专业课程标准,该标准明确了相应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考核方式、评价标准。例如:在进行“汽车动力性能检测”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加速踏板踏下的速度和力度要均匀,且要求重复性良好,取三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若有飞点必须剔除。

三、“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教学环境

“汽车检测技术”课程实践教学要营造真实工作环境。首先,要提升校外实习的时间比例,这样学生才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参与汽车检测活动的重要性。其次,要开展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活动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模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模拟汽车维修人员参与工作,例如:“加速熄火”为故障案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小组就会先学习相关理论,然后诊断故障,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更为理想。另外,教师还可以模拟企业的管理模式,让学生在班级内感受到企业的工作氛围,因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实践课程教学和企业的生产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因此把企业模式借鉴应用到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具有了可行性。

四、“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方法

1.推行任务教学方法

“汽车检测技术”课程实践教学要推行任务教学方法。第一,要提出整体的任务目标。例如:发动机检测的教学过程中提出整体任务就是:通过外观症状来了解发动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不同的任务来明确发动机技术状况变化的主要外观症状有功率下降,燃料与润滑油消耗量增加,起动困难,漏水、漏油、漏气、漏电以及运转中有异常响声等。第二,要将任务目标进行分解,每个典型任务分解为若干项目。第三,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执行任务过程中的不足和优点,逐步提升实践的工作能力。在推行任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白,任务要有基础和提高之分,如在发动机拆装时,基础任务是每个同学都能够按要求拆装普通的发动机;提高任务则是要求他们拆能够正常运转的发动机,且装好以后发动机要能够良好运转。

2.案例教学方法

“汽车检测技术”课程实践教学要推行案例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展示各种不同汽车故障的解决案例,然后提供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将案例熟记在心中,这样遇到工作中的相关状况就可以通过案例回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案例教学方法就是为学生累积了工作经验。同时案例教学方式能够使得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学生兴趣更高。

五、总结

“汽车检测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实施过程中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更为明确,思路更清晰;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引导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汽车检测技术能力,在理论知识充足的同时,形成独立检测汽车问题的实践经验;实践教学方法的推行必须要构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营造真实工作环境,推行任务教学方法,让教学效果更具实效性。

作者:邹海林 单位:广西机电工业学校

第二篇:易经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一、教学的核心是思维方法

《易经》主要研究宇宙万物的变化,描述的是阴阳转变的系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被挂上封建落后、迷信低俗的臭名,成为被摒弃封杀的对象。而后我们更难以理解《易经》中所包含的精神文化,例如,《易经》中的“有我”和“无我”境界,“无我”境界中的发到自然以及阴阳变化细分系统、易经规律、表现方式,“有我”境界中的人道合一以及自我实现的方式、真理、内涵等,我们都只是理解表面现象,甚至是一头雾水茫然不知,那是我们思维方式太过于机械化或者其他原因。所以,我们要转变思维方式,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运用独特的见解去分析,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投入《易经》的思想模式,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教学的前提是宇宙观

宇宙观需要用博大的心怀去感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前提。《易经》的变法序列是通过形象来表达的,以观察万物为基础。例如,《易•系辞传》曰:“古者包牺氏(伏羲氏)王天下也,仰者观象于天,俯者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可见,通过远近事物的变化来揣测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再构成形象,来透析本质和规律。《易经》不再是简单的去模仿形态,而是拥有自身的思维特点,可以表达万物的客观存在性。用意念来塑造的形象不能真正反应其客观真实性,单纯靠想象捏造只是主观想法,没有客观的逻辑性。然而《易经》通过形象描绘的事物的特征,通过系统、合理、间接的方式来体现。正因为如此,宇宙观对《易经》的重要性更毋庸置疑了,同时宇宙观也成为了教学的前提,但是由于《易经》本身的博大精深文化以及社会因素,使在教学过程中宇宙观更显得难以理解。对此,学生更应该在课前了解中国文化中宇宙观的进程,及其对我们国家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的途径是其结构组成

想要学好《易经》,首先就要从《易经》的组成、内容来学,通过这途径,找到学习方法。《易经》也名《周易》,在东汉郑弦的《易论》中,认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的意思。而唐代颖达的《周易正义》认为“周”是指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总之,对《易经》众说纷纭。但是《易经》中的组成部分是不可辨驳的,从内容上来分,可以分为十篇,《象传》(上分别、下篇)、《系辞传》(上、下篇)、《文言传》等等,被称为“十翼”。《易经》中的“阴”“阳”,形似毛笔画勾勒的“一”形状,相拥成圆形。古人用阴阳来表现寒暑、男女、日月、昼夜等相反的概念,这就是所谓的“一阴一阳”。

四、教学的核心的内容的择取

《易经》包含了两个内容,即卜筮和义理,二者相关相连,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在择取教学内容上,教师该学会如何去鉴别知识点,去除不适合学生的内容。当今学生在阴阳八卦五行方面是比较迷茫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避免将这些传授给学生,以免学生消化不了。要提取《易经》中的哲学思想、道德理念,比如《易经的思维方式》、《易经的宇宙观和人生观》等来作为教学内容,但因为《易经》本书内容丰富结构复杂,教师应该挑重点来说,加深学生的记忆,而不是泛滥教学。

五、教学的目的是加强道德修养

能力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在教师讲课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品德的注入,古人视修身养性为生活的一大重点,而学生在学习《易经》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易经》包含了对立统一、阴阳互根、阳逆阴顺、此消彼长、物极必反等规律,同时与这些规律数千年沉淀和积累形成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等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特征,以及中华文化和谐意识的核心和精髓。例如在乾卦的一个内容:“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亢有龙悔。”这段总共有六个层次,依据人在每个层次生长所具有的特征、社会经验等来建立适当的选择。初九指的是事物的开端,力量薄弱、根基不稳,这时候需要逐渐扩大实力保存实力,再进行下一步的进展,对应的年龄段是二十岁以下,二十岁以下没有自己的雄厚的能力,学会蓄势待发,属“潜龙”;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也就是九二,就要少年当自强,尽心尽力去学习,把握好机遇展现飞龙奔腾;九三被界定为三十至四十的年龄段,已有所成就,这时候需要有沉稳的心态去尽心工作,存在相应的危机感,不放松警惕,每天反思自己并敢于去纠正自己错误之处,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曾经感叹说,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完全学透中国的《易经》,可见《易经》内容的深刻程度。学习《易经》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第一,重振国学;第二,可提高国人的道德水准,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提高国民的精神生活水平,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对于治国理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第四,对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第五,对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琼 单位:辽宁省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食品毒理学课程教学方法

一、课程设置与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后,由于食品毒理学在世界各个国家的高速发展,结合我国国情的实际情况与需要,首先在预防医学专业开设了《食品毒理学》的基础课程。此后,伴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消费者对加工食品的需求不断提高以及相应的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开始高度关注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管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食品毒理学的研究需求急剧扩大。截止到2005年,教育部批准设立及备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高等学校已经到达67所。

二、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专业层次不同

食品毒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包含了药理学、免疫学、现代生物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卫生毒理学、分析化学、遗传学、病理学及流行病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尤其是运用临床研究、试验研究和实际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各类毒物质进行全面研究的作用机制,属现代医学方面的范畴。目前,在我国主要是本科医科学校的防预医学专业,农业和商业院校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以及高等职业院校的商检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等相关专业开设食品毒理学课程,食品毒理学的基础课程开设因学生专业的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异。除了学习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外,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中,食品毒理学教学偏重于食物中潜在的有害物质或食品添加剂的毒性亦或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来源等内容;预防医学专业的食品毒理学多侧重于毒理机制、评价程序及管理等方面的教学;而高职高专等院校中食品毒理学则侧重于各种食品中常见毒性物质的分析。这样一来,与医学专业及药学专业的学生相比,我校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动物实验动手能力普遍较差,对理论知识的领会也不尽如人意。

(二)教材版本多样化

随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设置,当前出版的《食品毒理学》及类似教材的版本也相继增多。有些教材还是沿用了编写预防医学领域毒理学教材的思路,重点对每阶段毒理实验的具体设计和管理与评价进行了描述,对于食品专业的学生来说,教材的适用性收到了限制,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专业培养要求。因此,选用合适的教材对于食品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可喜的是,近几年随着教材的编篡工作不断加强,笔者自己也参与到新教材的编写工作。我校目前使用的是单毓娟主编,我校参编的《食品毒理学》教材,这本书与食品专业特点结合相对来说更为紧密,学生更容易掌握里面的内容。

(三)实践教学环节欠缺

动物试验是食品毒理学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也是食品毒理学实验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很多院校和专业食品毒理学都表现出实践教学环节的欠缺,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与医学院校自己所拥有的教学实践基地相比,农林院校的食品毒理学专业的学生就缺乏实践环境。例如,由于农林院校未开设有关实验动物学的课程,关于实验动物解剖、染毒方法的操作、动物设计等基本实验项目开设的很少。即便在医学院校,因为食品毒理学的实验周期设置的比较长,所以大部分院校对实验教学内容也进行了简化。我校在这方面的情况表现得更为突出和严重,目前,急需要扩大食品毒理学教学实验室,同时,必须要重视该课程的基础建设与投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四)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的知识水平是保证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食品毒理学的发展与生命科学的发展紧密相连。教师自身也要具备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作为授课教师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修养和综合素质,要广泛学习和阅读最新文献,同时加强对基础学科的理论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达到融会贯通,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中。

三、教学方法

(一)理论教学

我校将食品毒理学这门课程设置为2个学分,共计34个学时,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凸显,若想面面俱到,就需将教材内容满堂灌输给学生,极易使学生知识思维混乱。这就要求教师在完成教材大纲讲授之余,及时补充各种与食品毒理关联的最新科技动态和发展趋势,向学生展示本学科研究所取得的成就,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学科的一些前沿内容并让他们看到令人振奋的学科前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既大大提高了学生听讲效率,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进而学生普遍对所授内容予以好评,提升了讲授效果。

(二)专题讨论

在完成教学大纲任务的前提下,适当利用一些机动课时组织安排食品毒理学的专题讨论。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组织学生对文献资料进行学习,指导学生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并将资料发给他们,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学习。另外,还要根据课程教授进程,形成专题学习小组,每组同学做好PPT后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并开展课堂讨论,很多同学在讨论中表现得都很积极,大部分拿到资料的学生都能认真完成任务。通过这种互动式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就感和完成任务后的成功喜悦感,也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布置课外小小论文

本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想法,在课堂教学中,通常要布置课外小小论文给学生作为过程考核的一部分,吸取国外老师授课的特点,加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教会学生如何查阅科技文献,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和阅读文献,结合课堂所学的食品毒理学关键知识点和当下热点的食品安全问题,自己选题写一篇小小论文,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论文字数不要求太多,但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通过这样的探索,让老师能够看到一些同学身上平时发现不到的闪光点和想法,同时也加深了对学生的了解,学生也更愿意与老师交朋友,积极和老师讨论一些问题,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四)结合课程内容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大赛

结合我校目前开展的大学生创新活动,积极鼓励和帮助一部分同学参与项目申报,根据食品毒理学的授课内容和当下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让学生组队,然后和老师一起想办法、查找相关的书籍、进行试验设计。与此同时,老师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引导,并督促学生按照设想逐步完成研究内容,遇到困难时与他们进行讨论。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实验室技能训练,学生的实验动手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升,在每年的研究生面试中很多学生能取得好的成绩也与这样的科研实践关系紧密。通过把这样的实践活动年年延续下来,充分发挥和调动了我校本科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的热情,培养了他们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食品毒理学》作为食品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以培养学生掌握食品毒理学相关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为目的,为学习其他食品相关专业课程和了解我国现有食品安全法规及标准打下良好基础。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个课程的重要性,才能在学科建设方面给予重视,这样,课程的改革才会有充足的力量。另外,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持续性的工作,要不断深化和改善,才能适应食品学科发展的整体规划模式,培养出高素质的食品专业优秀人才。

作者:唐俊妮 陈娟 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第四篇:新课程高中音乐教学方法研究

一、高中学生心理的发展

1.高中学生心理的特点。

高中生正在处于人生当中的朝阳时期,他们不再像小学生和初中生那样稚嫩,开始对社会以及生活中的一切产生好奇。对世界的认识已经由感性转为理性,开始产生实践的渴望。他们正在走向成人化,他们渴望知识,渴望交际,在一点点的摸索中,体会快乐。高中学生的心理大概有以下特点:第一、抽象性逻辑思维能力加强。随着对事物本质的不断认识,使他们的思维概括能力增强。第二、情感更加丰富多彩,逐步趋向深刻而稳定。第三、随着高中生生活内容的不断丰富,他们对事物也有了独立的见解。第四、高中时期学生的认知情况是其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形成的关键。

2.高中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特点。

音乐是一种优雅的文化形式,它与民族、道德、人性等息息相关,又包含着情感、文化等。高中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已经趋于成人的水平,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认知也在逐渐提高。高中生正在渴望通过音乐来了解人生,来获取生活体验,来接触文化。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够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以及高尚的情操。高中生从自身对认知的角度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念,包括对音乐种类的喜好、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以及对音乐创作者的崇拜与追求,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素养,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

二、普通高中音乐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特点及内容

1.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针对高中音乐课程提出了以下几种基本理念:第一、在音乐欣赏中提高高中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并以此为核心,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第二、全体同学一视同仁,但是不埋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及意识;第四、在多元化音乐种类的教学过程中不忘弘扬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使学生增强爱国情操。

2.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特点。

音乐课在众多课程中是一种必修课程,按照新课程标准来讲,应当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核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发展成为爱好。音乐课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使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弘扬民族文化。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特点为:第一、高中音乐课程在设置时应当给学生提供选择性的空间,注重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这样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同时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能力和水平,能够不断的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第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修养。高中生的音乐文化修养是指学生对音乐中体现的民族性、时代性等人文方面的理解,以及对音乐的表达形式、音响、种类等方面的认识。其目标是为了提高高中生的品味以及文化素养,并使高中生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与满足。第三、使学生在“比较”中体验和欣赏音乐的美好,而不是被动的欣赏与理解。让学生能够在音乐的比较中学会对音乐的判断、鉴赏以及学会对音乐作品的价值欣赏;第四、通过对音乐的学习让高中生能够拓宽探索其规律性和逻辑性的思维方式,让高中生更深入、准确的了解音乐的抽象性特征。

三、现阶段高中音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音乐课程的重视度下降。

音乐课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从孩童时期一直陪伴着学生的成长,从学前教育中儿歌的学习到高中时期对音乐欣赏的学习,音乐课贯穿了整个学生时代。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高与知识难度的增加,音乐课程正处于逐渐被缩减的状态。在中国这个应试大国,学生在步入高中之后不得不跟随应试教育的大河,开始对考学科目的研究与学习,也给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状态就使得音乐课程逐渐被忽略,成为不必要的学习内容,大多学校都将音乐课程更改为应试科目的学习,音乐的教育与培养不再是学校课程规划的重点,甚至有些学校直接取消了音乐课程的安排。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无疑对高中音乐教育的开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2.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多样化。

在大多数高中课程中,音乐课依然是在开展的状态,但是限制了课程的课时安排。作为教师,首先不能从自身放弃了对音乐课程教育的机会,应时刻要求自己,从自身开始提高教学知识的储备量,开拓思路,丰富课堂内容和形式,将枯燥的乐理知识讲解转变为组织简单的课堂活动,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对音乐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将高中音乐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了解以及加深对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从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上改善当前高中音乐教育的质量。

3.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不明确。

大多学校在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指定时并不明确,造成课程教学质量的下降,以及无法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教学,以至于难以达到新课程标准中对高中音乐课程的要求标准。另外,有些学校使用的教材与课程内容不符合,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下降,最终造成高中音乐课程教学成为了形式化教学。

四、新课程观下高中音乐的教学方法及策略

1.充分发掘音乐资源。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学校教育设施的配备变得更加齐全。在现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很多学校都配备有钢琴、手风琴等教学设备,甚至有些学校在音乐教室配备了多媒体电脑设备。在图书馆,也为学生准备了乐理知识的图书以及音像材料,使学生能够通过更多的方式获取关于音乐的资料。高中音乐教育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教学以外,还可以发掘更多的教学资源,例如,可以在课间休息时使用校园广播对学生进行音乐的熏陶,或者在食堂增加音乐播放的设备。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与音乐有关的课外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知识,有利于学生音乐领域能力的拓展,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

2.教学方法多样化。

兴趣是决定动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了高中音乐教师应当研究的课题。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激励法等方式以及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如在课堂上播放一段经典音乐,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音乐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思维得到开拓。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其他科目的知识,如与音乐有关的人文科学知识、历史知识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审美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感知与创造能力。音乐的教学使美育的重要载体。要想使高中生能够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就应当先用音乐的魅力去吸引他们。高中的学习过程是漫长而枯燥的过程,这个时期学生的心智趋于成熟由还未完全被控制,因此容易因考学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并有较强的情绪波动。音乐恰巧是可以使人得到放松的方式,教师可以在适当情况下播放一些舒心的音乐,在高中生的心理和情绪得到缓解和放松的同时进行审美引导,使学生能够与教师产生共鸣。此外,在高中音乐教育的教材中,所使用的音乐作品大多都是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经典。通过对不同风格的音乐欣赏,如:蓝调、古典、浪漫、流行等,领略不同风格的音乐给人带来的美的享受,并在欣赏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以及对作品的鉴赏与判断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对音乐的学习,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并使学生能够陶冶情操,精神得到升华。

五、结语

总而言之,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在音乐课程教育中应当注重教学的方法及策略,充分了解高中生的学习心理,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还应当结合自身能力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对教学形式及课堂内容灵活掌握。因此,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高中音乐教师就应当熟悉学生的基本状况,针对性的制定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观下,高中音乐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应当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部分学生的抽查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及共性特征,也要求高中音乐教师能够洞悉文化的发展和变化,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以及专业的业务水平,这样才能在学生提出个性化问题时做出合理的解答。在高中音乐的课程教育中,新课程观还要求课堂主体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担任着传授乐理知识,安排教学进度的工作,在新课标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能够对音乐的学习产生兴趣,并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作者:叶璐莎 单位:福建省南平市第一中学

第五篇:高校法学课程逆向教学方法

一、传统法学教学方法利弊评析

从世界范围来看,传统法学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两类,即以讲授法为主要形式的大陆法教学方法和以案例分析为主要形式的英美法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主要是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要方式,辅之以问题解答、阅读辅导和论文写作指导,并以学生是否完全接受教师课堂讲授的知识作为主要衡量标准的教学方式。其课堂讲授内容多以系统的介绍整个法律制度结构为主线、详细讲解法律概念、性质和特征等基本法律知识,因而这种教学方法通常具有四个明显特点。(1)讲授法注重法学知识讲解的系统化和体系化。系统化和体系化是大陆法系国家制定成文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其目的是避免法律规则间的冲突和保证法律体系内部逻辑性的统一。因此,教师在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方法时必须严格按照法律体系的内在要求系统地讲解法律基础理论知识和法律文本的具体规定。这样的讲解更有利于学生们系统地了解法律基本原则、基本精神和基本框架。(2)讲授法注重法律素质的培养和法律精神的传播。法学教学是以培养法学研究型和实务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因而法律规范的学习和分析,法律价值的理解和判断,以及法律精神的领会和传承应成为法学教学的主要内容。而这些教学内容的实现不仅有利于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法律精神的弘扬和传承。(3)讲授法注重教学者理论功底的加深和法律素养的提高。法学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对法学理论和实务知识的讲解和分析,指导学生依据法律逻辑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完全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师理论功底的深厚和知识广博的程度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任务的完成。(4)讲授法注重课堂教学形式的采用。这种方式对教学环境和物质条件的要求不高,可以在教师数量不足和法律实践场所不足的情况下开展,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法学的发展,传统的讲授法已经很难单独应对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渴望和社会对法学人才的要求,讲授法的劣势逐渐显现。例如:讲授法过于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案例分析法。

为应对讲授法的弊端,案例分析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讲授法的不足。案例分析法是源于英美法系国家的教学方法,其逐渐受到各国高等学府的重视并应用于法学教学实践之中。该方法是通过分析和研究现有案例,指导学生将法律规定适用于案例的解决过程,从而使学生掌握案例分析、逻辑推理和法律适用的技能。其具有如下四个主要特点:(1)案例分析法是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该方法要求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案例展开,进行介绍、分析、讨论和讲解。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案与法的融合中感受和理解法学理论的含义和法律条文的具体规定,并运用法学理论和法律文本解决具体案例。(2)案例分析法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引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居于主导地位,这种主导地位应体现在教学策划、案例选择、信息提供、课堂组织和讨论评判等一系列活动中。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案情、评论案情、共同讨论和相互辩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自发地和自愿地参与其中。通过上述的引导行为和激发行为帮助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整个案例教学活动中自主完成案情讨论、案情分析、法律思考和法律适用等活动,而教师只是在这一过程中予以细心的指导,并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案例分析和得出正确的结论。(4)案例分析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能力是案例分析法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重点培养学生理解法律、适用法律和评价法律的认知能力,分析判断和归纳总结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陈述观点,解释缘由和观点论辩的语言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然而,案例分析法同样具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①案例分析法过度侧重于案情分析和法律适用,忽视法学理论的研究和学习。其结果只能是学生学会依据法律推理得出案件可能的裁判结果,但是为什么法律如此规定和法律背后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则很容易被学生所忽略。②案例分析法在实践中还依然是讲授法的辅助手段,案例只是理论知识讲解后的辅助性解释工具而已。对此问题,许多学者建议将讲授法与案例分析法有效结合,使学生在理解法学理论的同时学会分析案例和法律适用技能,这样做既兼顾了理论学习又兼顾了法律实践。然而,如何很好地运用这一混合方法一直是学者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对此,逆向教学法的出现为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二、逆向案例教学方法的优势和实践

逆向教学法是美国课程与教学领域的专家GrantWiggins和JayMacTighe于1999年率先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方法是从教学目标逆向入手,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和开展教学活动,最终指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方法。换句话说,课程只是实现既定学习目标的手段,而教学则是将注意力集中于特定主题,使用特殊资源,选择特殊学习指导方法,最终达到既定学习目标的过程。在具体教学中,逆向教学法不是由理论讲解到案例分析的顺向教学方式,而是先引入案例分析再进行理论讲解的逆向教学方式。其教学过程由三个阶段组成:(1)明确预期的教学目标;(2)确定教学目标需达到的证据;(3)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1.逆向教学法的优势。

(2)逆向教学法首先进行的案例分析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这种教学法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精心地选取典型法学案例,并为之后的案例解析所需理论的学习奠定实例基础。那么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法律学习是以了解案例具体情况为主,进行独立的分析和思考,并形成基于理性判断而得出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享受美好的探索乐趣,开拓广阔的思维空间,在伦理、道德和法律之间迂回游走,在快乐的探索中完成理论学习的铺垫工作。(2)逆向教学法鼓励学生基于各自的判断依据展开讨论,相互攻辩,在激烈的交锋中辨别是非曲直。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学生们通过讨论和辩论发现各自观点的不足,在相互学习中逐步提高对案情所涉及法律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同时,相互探讨和相互辩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和渴望获得真理的想法。(3)逆向教学法有利于教师通过启发式和探究式的讲解帮助学生解开谜团,帮助学生把对案情所涉及的法律关系的理解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将分析案例所需的法学理论和法律条文予以详细讲解,使学生们能够将自己原有的认识与这些法学理论和法律条文相比对,从而理解法学理论的含义和法律规定的合理性,最终实现法学教学的预期目标。

2.逆向教学法的运用。

逆向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可借《民法学总论》课程为例加以解释。例如:教师准备讲授公序良俗原则时,可以依据这个教学目标选取一个现实的并且社会争议较大的借腹生子案例,并将详细的案情提供给学生,使其对案情有所了解。然后,鼓励学生们进行思考和讨论借腹生子是否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要求和法律规定的问题,并让学生将形成的观点予以表述。那么,当不同的观点出现后,学生们自然会对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观点进行反驳。当然,如果在对方观点依据充分且分析合情合理的情况下,学生也会认可和接受不同观点。这就由自行探索和学习的阶段进入到相互学习的阶段。最后,教师可以就这个问题认真讲解借腹生子可能产生的一系列社会伦理和道德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共利益可能造成的危害性结果。之后,顺势引出公序良俗原则,通过解释该原则的含义明确指出借腹生子虽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予以禁止,但其违背了公序良俗原则的基本要求,因而属于违法行为。

三、结语

逆向教学法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方法在设计方式上相逆的教学方法,其强调以教学目标为起点和归宿,视教学为目标达成的手段,致力于对教学思路的核心环节进行改进和创新。如果探究该方法的本质,逆向教学法实际上是传统教学方法中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的结合,是一种混合教学方法。只不过这种教学方法将教学过程的顺序由传统教学的顺向教学转变为逆向教学。其由教学活动的终点起步,基于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合理安排案例分析和理论讲授的过程和阶段。在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自主参与和主动求知,最终全面掌握法学理论和实务技能。

作者:顾成博 高凛 单位:江南大学法学院

第六篇:国际金融学课程引导式教学方法

一、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手段落后,“灌输式”仍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把记忆当作接受知识的唯一途径。目前,国际金融学教学仍然是教师主讲为主,教师依据国际金融学的教学安排和要求自行讲授每节课内容,在讲授中,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在课堂上很少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这种传统的讲授方式,使学生经常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应用能力欠缺,教学效果不佳。

2.学生在学习国际金融学过程中,教学资料较少,缺乏案例型和便于自学的学习资料,导致学生在预习和复习课程的过程中,难于理解课本上的知识。

3.在国际金融学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学生只是单纯上机进行模拟炒汇,在实践环节中缺乏对各种外汇交易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虽然对实践和实验环节很有兴趣,但学的内容却很少,只是单纯学会了炒汇的基本操作,可外汇交易的水平和灵活利用各种传统和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国际贸易、投资、风险规避水平仍较差。

4.双语教学仍处于教师主讲,而且以“翻译课”为主。在国际金融学双语教学中,很多学生感觉课堂上比较吃力,感觉教材的英文程度较难,感觉现有的补充资料理解也很困难。在上课中,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英语学习和翻译中,而无法把精力放在国际金融学课程的消化和理解上,导致双语教学效果并不好,学生学习兴趣不大。通过以上的分析,研究表明,现在采取的一般的教学方式不适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影响到上课学习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本文提出了“引导式”教学方法,期望通过国际金融学课程“引导式”教学方法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国际金融学的知识。这种“引导式”教学方法在国际著名大学的经济相关课程授课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应用前景广阔。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引导式”教学是美国专家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经过不断的改革和优化,现在提出来的“引导式”教学的基本原理是:教师改变以往传统课堂上,以教师为主讲的授课方式,而是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教师首先按照教学要求整理好预习的资料,并通过网络或其他媒介发给学生,事先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所了解,然后在上课的时候,教师主要通过各种引导方式,如问题引导、案例引导、热点新闻引导等方式,提出一些问题,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多思考,多发言,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美国著名学者AsliDemirguc-Kunt在1998年提出,“引导式”教学方式优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式”教学方法通过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使学生能真正掌握课程的知识。我国“引导式”教学方法开展得比较晚,但是有些专家也开始进行了研究,朱尔茜(2013)提出教师们在金融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各种金融的最新案例,让学生课堂上进行大量讨论和发言,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新鲜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周剑雄等人(2012)提出教师在讲授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情境来设计引导式问题,特别设计一些与课程相关的热点问题和新闻问题,使学生能认真思考,努力寻找答案,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李寒梅(2013)提出在大学教育中,根据课程设计多种生动有趣的案例,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

三、国际金融学“引导式”教学方法的研究目标及内容

1.研究目标:

(1)提高学生国际金融学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素质,通过理论教学的“引导式”教学,使学生比以往更能熟练掌握国际金融学理论体系和相关原理。

(2)提高学生国际金融的实践素质,通过实践教学和实验的“引导式”教学,使学生炒汇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能灵活使用各种金融工具和衍生工具进行投资,规避风险。

(3)灵活采取各种引导式教学方法,使学生高效地学习国际金融相关知识,增加课堂的活跃度,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4)通过双语教学引导式设计,加强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增加英文精读、课堂英文互动,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锻炼英文听、说、读、写的能力。

(5)改革考核方法,使学生不再以一张卷子来论分数,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

2.国际金融学课程“引导式”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

(1)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不同的引导方法进行教学:一是“问题引导式”和“案例引导式”教学方法。所谓“问题引导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提出问题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一种教学模式。“案例引导式”是教师提出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的模式。其具体步骤是:第一,教师课前认真备课,结合内容设置要思考的问题和案例;第二,教师课堂讲课,提出问题和案例,请学生思考和讨论;第三,请学生发言和修正;第四,教师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和提高。二是“兴趣引导式”教学方法。对学生广泛关心和感兴趣的内容,比如“外汇市场”、“外汇风险”等,可以由学生自己查找案例和资料,并自己对找到的案例进行分析,写出分析报告。国际金融学“兴趣引导式”教学根据课程的不同章节,设计有趣的题目,比如国际金融市场章节可以设计国际股票市场是怎么发展的,有哪几个重要市场;在学习“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金融危机”时,可以设计让学生自己阐述欧债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机理等等。学生还可以分组对各种有意思的题目进行分工和讨论,每组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和安排工作,最后要每组派代表利用幻灯片和各种素材进行讲解。有的时候,对于比较简单的章节,还可以安排学生自学为主,自己准备课程,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成就感。三是“热点新闻引导式”教学方法。国际金融学作为与国际经济形势和实践关系非常密切的一门课程,许多热点的国际金融新闻都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教师要密切跟踪国际金融新闻和信息,并把这些国际金融新闻融入到各个章节的引导教学中。比如,在讲述“国际收支”时,教师选择一些重要贸易伙伴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的新闻,让学生们了解国际收支情况;在讲述“外汇与汇率”时,教师可以选择有关影响汇率因素的不同新闻,让学生们判断汇率的变化走势;在讲述“国际金融市场”时,教师选择国际金融市场的新闻,比如国际主要股票市场的信息变化、欧洲债券市场的每周情况、国际金融期货市场的新闻等,让学生们结合这些新闻,对国际金融市场变化进行判断,使他们更加了解国际金融市场;在讲授“国际资本流动”的时候,结合欧债危机和其他国家货币危机的新闻,让学生讨论和评价各国政府处理货币危机的方法。总之,每天,通过各种媒体的国际金融新闻数不胜数,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经常关注国际金融新闻,并结合课堂的各个章节,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评价和预测。四是“视频引导式”教学方法。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视频录像,有关于国际金融方面的视频非常多,既有生动有趣的纪录片,比如“货币”、“华尔街”,还有各种各样的访谈节目,比如“一周财经新趋势”、“财经正前方”等,在国际金融课堂上,应适当按照章节安排选择一些视频给学生们播放,比如在讲授外汇和汇率制度的产生、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货币体系等章节,选择给学生课上播放一些时间短的视频,课下以作业方式让学生自己看一些时间长的视频,课堂上让学生们进行交流、讨论或谈感想,有利于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国际金融学的实践知识。学生通过观看生动有趣的录像,对国际金融基本知识都能全面了解,枯燥的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等知识,通过视频引导就能全面了解和掌握。

(2)教师要准备好引导式教学的资料。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学大纲的精神,认真钻研教材,然后对教材内容进行“剖析”,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地方可以设疑,哪些内容枯燥乏味,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独特的自我设计,设计出相应的教学资料、讲义和习题,更重要的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意义的主题或带有争论性的问题和案例(以视频形式),并全部上传到网上,要求学生预习,并对主题、问题和案例进行思考。

(3)在实践课和实验课中,教师也应采取“引导式”教学方法。在实践课和实验课之前,教师也应把相关课程资料、问题、实验设计资料和案例传到网上,在学生充分做好预习基础上,按照教师设计的实验内容进行基本的外汇、期权和期货操作,重要的是还要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案例设计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比如,设计出案例中涉及的外汇投资、风险规避等方面的解决方案。

(4)双语教学的“引导式”教学方法设计。双语教学比较有难点,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有些困难,但是必须改革以往灌输式,以翻译为主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一,应重新选择或编写一本国际金融学英文教材。现在选择的是英文原版教材,难度较深,重新选择一本相对简单的教材,或者在原版教材基础上编写一本教材,在系统介绍国际金融学本身的同时,英文相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对学生非常重要;第二,教师必须准备大量的相关英文、中文资料,并且英文资料要简单易懂;第三,教师要设计好问题和案例,让学生认真预习;第四,在课堂上,要与学生多交流,多互动,真正展开讨论,而不是单纯地翻译。

(5)按“引导式”教学特点,设计考核方法。“引导式”教学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上也需要重新设计,具体考核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分数、笔试成绩、实践教学的成绩。第一,平时成绩。平时成绩要占到总成绩的30%-50%,这是由引导式教学的特点决定的,平时成绩包括课堂上回答问题情况、分组讨论情况、案例分析情况等,教师要严格记录每一个学生平时成绩,做到有据可查。第二,笔试成绩。这部分成绩主要是通过试卷试题的完成情况来给分,但考试的内容也侧重于国际金融学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侧重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第三,实践能力的考核。这部分主要通过国际金融学的实验考核来完成,通过在实验课中,学生国际金融学的实验表现、模拟外汇交易操作的分析能力、盈亏情况、学生对外汇风险规避方法的运用情况来给成绩。

四、国际金融学“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方案

1.设计国际金融教学中文和双语教学的“引导式”教学方法,根据各个不同章节和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式、案例引导式和兴趣引导式等教学方法。

2.对国际金融学的理论教学进行“引导式”教学方法改革,突出国际金融理论的重点和难点,并要配上简单易懂的案例,并且不断补充相关的最新国际金融理论,编写教学资料和习题库;与此同时,在国际金融学双语教学中,选择或编写一本更好的英文教材,并编写相关教学资料和习题库。

3.设计国际金融实践和实验环节的“引导式”教学方法,并设计实验内容、实验问题、案例,并且在实践和实验环节中实施“引导式”教学方法,编写实验教材,制作实验模拟软件。

4.根据“引导式”教学的特点,改革考核方式,详细设计。

5.在上课的实践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相关资料进行修改和纠正改革思路。

五、结论

“引导式”教学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值得研究和应用。通过将“引导式”教学方法在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教师们通过设计各种不同的“引导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国际金融学的课程学习中,可以通过分析问题和案例来学会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金融、贸易、经济问题的素质。“引导式”教学方法对于加强学生课堂的主动性、趣味性,加强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以及实践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罗丹程 宋连成 单位:沈阳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第七篇: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方法

一、实施该方法的重要意义

第一,可以推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引入这样一种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教学方法,可以改变过去由专业教师单独讲授的“一言堂”模式,变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不仅可以采用主题发言、小组汇报的形式,也可以由不同观点的同学提出疑问供大家讨论与争鸣,使课堂氛围变得活泼有趣,极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此外,作为一种“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法,它的实施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检查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情况,掌握每个学生对研读资料的分析水平,同时对于教师本人来说,每一次的经典阅读也是一次新的学习之旅,必将积累不同的学习感悟,发现更多前人的思想闪光处,无形中逐步夯实了教师自身的专业体系,拓宽了教师自身的专业视野。第二,逐步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目前,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呈现两种不良状态:一种是虚心向学,苦下功夫,但学习效果不明显;另一种是平日不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临阵磨枪”,这两种学习状态与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严重偏离。而究其原因,问题均出在学习方法上。笔者通过与班级学生课下访谈得出结论,结合教学过程采取经典研读,可以适当地施予学生压力,并且能通过集体讨论、辨析和教师总结更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这有助于课程学习效果的持续提升。

二、实施该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整体优化。依据教材编写教学大纲以完成基本教学为基础,经典文献的研读为辅助,做系统化的设计,整体遵循“形散而神不散”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做到课堂讲授和课外专题研读、研讨相结合。第二,知识容量大,视野开阔,覆盖面广。在总体教学框架中,各主题内容的覆盖面力求宽泛,尤其注重选择有代表性的前沿理论。第三,突出重点,详略有度。

三、实施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及考核指标

具体步骤:首先,由任课老师指定经典文献、经典书籍或者经典公共问题评论等材料,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进行阅读与思考(阅读周期通常为一周);其次,采用随机抽取方式,每次抽取若干名学生,作为每次经典研读学习讨论课的指定发言人,根据相应的评分要素进行考核。再次,发言过后,评委及观众可进行提问,提问应由讲述者回答,其他人有独到见解也可回答。若论辩交锋情况出现,视其回答问题的观点正确、逻辑层次、深刻程度、流利度以及最终有无解答提问者的解答等方面酌情加分。最后,每位同学在经典研读讨论课上,需要上交一份此次规定经典研读内容的读后感或读书笔记。考核指标:第一,读后感演讲:(60分)1.仪态仪容:服装是否正规、得体,妆扮是否自然、得体,台风是否自然、大方,肢体语言是否简洁、得体。(5分)2.语言表达:普通话是否标准,感情是否丰富,语意是否清楚,语言组织是否符合逻辑,用词是否准确,演讲是否能完全脱稿连贯流畅表达。(10分)3.主题内容:演讲内容是否完整、丰富,演讲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内容是否具有趣味性。(10分)4.逻辑结构:演讲是否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清晰完整、符合逻辑。(10分)5.分析结论:经典研读材料分析的是否有结论,结论是否深刻独特,并体现个人独特视角,能否引起他人共鸣。(20分)6.时间安排:详略是否得当,时间控制是否得当(是否超时)。(5分)第二,读后感写作:(20分)1.内容:对于经典材料主题内容把握是否准确、完整,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5分)2.结构:结构是否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清晰完整、符合逻辑。(5分)3.感悟:研读的感悟是否深刻独特,并体现个人独特视角,能否引起他人共鸣。(10分)第三,论辩交锋与创新:(20分)1.问答:所提问题是否新颖独特,是否具有说服力,随机应变能力如何;论辩过程中把控全局的能力如何,小组协调程度如何。(10分)2.创新:演讲内容、演讲形式等方面的闪光点;任何独到之处都可加分。(10分)

四、实施该方法后取得的效果

笔者在自己所授课程《公共政策学》实施该教学方法后,取得了如下的效果:第一,这种教学方式处于初步尝试阶段,从第一次实施效果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能够按照具体的任务要求认真进行课下准备并完成读后感,但是在课堂上形成激烈交锋的时段较少,这说明在平日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不断培养学生深入思辨、开展论辩的能力。读后感整体完成的质量较好,学生态度较认真,但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形成个人独到的见解,并在课堂上勇于阐述个人的观点。第二,根据问卷调查的简单统计,学生普遍认为能够从课堂内、外经典研读的交流与思考中学到很多东西,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活跃思维思路,拓展视野,提升能力,为以后的学业深造做铺垫。学生对于经典研读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认识,认为采用过经典研读教学方法的老师比较清楚经典研读的目的及其意义。第三,根据问卷调查的最后一个开放式问题(你对专业课老师的授课还有哪些更好的建议),将两个年级学生的建议汇总如下:1.期望授课教师更多地与学生交流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2.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理论研修或带领学生开展外出实践。3.加强文献研读与拓展思考,多结合社会时政、实事进行分析,和学生交流、交换观点与思想。4.课堂形式应更为丰富多彩,可以案例教学、经典研读、课外实践、课程讲座等多种形式相互穿插于课堂之中等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五、个人小结与反思

首先,与课程同步的、紧密相关的经典专题材料的选择问题。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自己广泛地进行阅读,从中挑选出适合学生阅读实际的文献。程度过高,学生即使按老师要求去读了,也有可能对知识一知半解,不能真正读懂,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程度过低,又有可能达不到研读的目的。因此,经典材料的甄选可在后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挑选出适合的文献并建立学科经典资料库。其次,从哪个年级开始实施经典研读的方案?对于大一、大二年级的本科学生,接受的课程几乎都是大学通识教育课,此时进入专业书籍/文献的研读是否适当。有老师认为从二年级开始就应该进入高要求高水平的经典研读,那么,往后的专业课是否能继续地保持和跟进,是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沿用这样的方法,有的著作在二年级某门课上就提及或有部分学生课下已经读过了,那么以后在专业课课堂里还有没有必要介绍,或者介绍多少?这些问题还需要在教研活动中继续交流与思索。最后,授课方式的系统化设计,包括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设计、考核办法等问题。如何在规定课时(课时较紧)的前提下,既保证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又不脱离基本的教学框架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如何与教材结合,如何与考核方式相配套?这样教的教学广度和难度是否会超出教学大纲要求,老师能否驾驭?这样教,学生能否适应?等等。

六、结语

汽车金融论文范文2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防范

个人消费信贷指的是个人以消费为目的向银行提出的借款行为,金融机构为了满足个人消费需要提供相应的借款,约定还款规则、利息以及双方的责权义务后,为个人提供贷款的金融活动。个人消费信贷的行为主体是银行,消费信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提前消费的需要,消费信贷所出借的款项通常数额小、还款时间短、利息少、可重复,是信贷活动中风险较小、收益率较高的一种信贷活动。但是个人消费信贷并非是毫无风险的,恶意透支信用卡的行为,同时向多个金融机构提请个人消费信贷却无法偿还的行为,都引发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银行作为提供个人消费信贷的主要金融机构,如何防范这些风险,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1.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

商业银行为个人消费提供的信贷业务包括了住房贷款、购车贷款、助学贷款等多个项目,主要是为了满足个人提前消费的需求。个人向银行提请消费信贷大多数都需要说明消费目标,银行根据消费目标和提请金额设计贷款年限,并根据信贷行为产生当下的金融市场情况决定利率,与个人达成贷款协议,形成合同之后发放贷款。商业银行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所承担的风险,总体而言表现为个人还款能力不足、恶意拖延还款或者不还款导致的利息和本金难以收回,形成赖贷或者死贷的情况。这些行为导致银行利润受损,虽然个人消费信贷数额小,但是追回难度大,从整体而言,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并不低。信贷风险的成因复杂,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形成并不单纯由提请贷款的个人引起,社会监管和银行风险防控机制等,都应该为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负责。

2.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成因

2.1个人消费信贷立法不够完整

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一旦开始,就意味着个人与银行之间的贷款合同生效,在贷款合同中,银行和个人是合同者,理应受到金融法律法规的约束。但无论是从金融法律法规的履行角度来看,还是从民事法律对合同关系的解释角度来看,双方的法律责任和义务都是不对等的。在个人还款行为出现违约的情况下,银行很难通过立法来保障自身的利益,追偿也通常无果。国内大多数法律主要以“法人”为约束目标,缺乏专门约束消费者的法律条款,也没有惩罚失信、违约的专业法律条文。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消费贷款时就没有法律支撑,一旦遇到问题将不知所措。

2.2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存在缺失

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业务,通常商业银行自身会建立风险管理机制,规避信贷业务风险,例如完善信贷合同、严格审查贷款申请者的资质、进行抵押物价格的科学评估、寻找第三方担保等。在贷款申请者无法履行还款行为时,银行能够将信贷风险降到最低。但是个人消费信贷的特征使商业银行原有的风险管理机制部分失去作用。个人消费信贷通常数额不大,房屋贷款和购车贷款是专项个人消费贷款,通常由房地产商和汽车售卖方作为中介,帮助银行手机个人贷款的资格审查资料,但是资料的真伪度银行无法辨认;房屋和汽车贷款有实物作为抵押,当个人还款出现问题时银行可以以抵押物充作款项规避风险,但是其他类型的个人消费贷款缺乏相应的抵押物,由个人单位或者家庭出具的担保并不能弥补银行的损失;个人消费信贷是可以重复的,这意味着个人能够将房屋或者汽车等个人财产作为抵押物同时进行多次抵押,银行无法切实地掌握抵押物,也无法保障自身的利益。整体来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在个人信贷业务风险规避方面的作用比较小,风险管理机制存在缺失,导致商业银行必须承担较大的个人信贷业务风险。

2.3个人消费信贷征信体系不完善

信用是实现贷款活动的前提,银行在通过个人消费贷款申请之前要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调查,但是这些能够展示个人信用情况的信息来源不稳定、信息准确性无法查证,甚至有些信用信息在商业银行内各部门分散储存,很多一手信息未能及时上报,资源共享难度大,导致银行做出了错误的审核判断;银行在决定是否贷款时,往往只能依靠贷款人身份及收入证明等材料判断。贷款人自报或单位开具的证明成了调查贷款人个人信用的凭证,银行无法掌握贷款人的收入、负债、是否存在失信及违约等状况,由于双方信息交流不对等,造成了一人多贷现象的发生。有些人已经在互联网中形成了较为严重的信用不良记录,但是在银行系统中的征信仍然表现为良好,仍旧能够通过个人征信记录实现贷款目的,一旦出现信贷风险,银行职能自食其果。这说明,个人消费信贷征信体系不够完善,数据来源不够真实、征信系统不开放,数据不能共享,提高了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

3.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3.1加强对个人消费信贷的立法

从社会层面讲,银行是组织,个人是个体,双方的能力不对等,因此法律对双方的责权要求也不一样,但在个人消费信贷互动中,银行与个人实际上是平等的,个人需要承担的风险,需要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应与商业银行等同。我国法律未对个人信贷进行严格的金融立法,使得大多数个人消费信贷违约事件只能依靠民法进行调解,增加了银行信贷业务管理难度。要防范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必须要加强相关立法,即将个人贷款这种金融活动纳入到金融法的体系中去,对个人消费信贷中个人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金融法方面的解释,为银行追究个人信贷责任、维护自身权利提供法律保障,加强个人消费信贷立法也能够对恶意申请个人消费信贷的人敲响警钟,能够从根本上消除恶意贷款的可能,也能够起到防范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作用。

3.2进一步优化银行风险管理机制

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能够有效规避个人购房贷款和购车贷款中存在的风险,但是不能有效规避其他个人消费信贷风险,说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需要优化,具体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第一,对个人提请的消费信贷额度进行调整,除购房、购车之外,其余个人消费信贷的额度上限与个人提供的月收入证明等同,不超过月收入额度,这样能够减轻个人的还贷压力,避免出现违约风险;第二,将个人消费信贷收款账户与个人消费账户、收入账户挂钩,如果申请人申请的数额较大并且存在违约行为,银行能够追踪其消费情况,在追款时能够拿出有力证据,或者强制从其收入中扣取款项,直接环节信贷风险;第三,同第三方机构合作,加强对抵押物的监管和控制,除购房和购车的消费贷款之外,银行还应对个人消费信贷进行抵押物监管,银行本身不能作为抵押物的管理者,但是可以与信用机构达成合作,要求贷款申请人将符合贷款额度的抵押物交于信用机构,一旦出现违约,银行可以根据合同,从第三方处获得抵押物并进行处理,降低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

3.3利用大数据完善个人消费信贷征信体系

大数据是人们学习新的认知、取得新的价值的源头;大数据也是一种改变市场、组织机构,以及政府与公民关系的方法。在大数据中,关键是如何充分获取信息,主要通过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获取银行之外的动态信息。如蚂蚁金服、微众银行等互联网金融机构,已经开始通过分析借款人的一些非传统数据,比如,在线消费习惯、社交表现状况等,以此来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并且在大量原始信息基础上,将贷款过程中的是否准入、担保方式、利率、融资金额等决策内容进行提炼,产生辅助决策的一些有用指标,将派生的指标用于分析数据的生成,使用专业的数据分析技术和分析模型,为所有类型的评分模型提供一定的支持,具体来说包括政策和配额管理、申请信用评分等。

4.结论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进行防范,应依靠法律法规的支持,并且针对个人消费信贷的特征优化风险防控机制,同时利用大数据获取个人信用情况,进行科学的判断。只有这样,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才能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嘉莹.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及策略[J].管理观察,2019(01):123-124.

[2]毛俊勇.邮政储蓄银行X分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12):10-12.

[3]彭敢.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及其防范[J].时代金融,2018(11):120-121.

[4]刘镨心.浅谈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与防范措施[J].中国商论,2018(05):112-113.

[5]王成伟.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2018(05):8-10.

[6]周玉静.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分析[J].经贸实践,2018(04):184-186.

[7]蔡伟星.对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操作风险问题的相关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8(10):110-111.

汽车金融论文范文3

关键词:慕课-对分课堂;混合式;主动性

1《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1.1慕课的弊端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线上慕课虽然打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初始学习的兴趣很高,但是不能持续的坚持学习,造成了慕课课程毕业完成率低的现象;且网络教学方式固化、师生之间缺乏感情沟通的教学弊端。

1.2传统课堂的弊端

在对学生进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以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上课时,教师在讲台上“填鸭式”讲授学习内容,学生在座位上被动的听课学习,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

1.3对分课堂的介绍

针对我国传统课堂中教师“满堂灌”的弊端,2013年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时间被一分为二,一半是教师讲授,一半留给学生讨论,这样对半分的课堂授课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中学生被动灌输的教学模式,对分课堂中教师留了一半的时间给学生分组内化吸收所学的新知识,并分组讨论所学课堂教学内容,达到教师授课与学生内化吸收的有机整合,实现了教、学的有机统一。因此,为了解决《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慕课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论文探索将慕课-对分课堂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2慕课-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2.1《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分析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汽车类专业类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识别汽车常用电气电子元件,具备对汽车基础电路分析和设计的能力,能对汽车电路进行简单维修,为后续的汽车类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课程内容以职业岗位为导向,采用项目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地位,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以“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来实施课程教学。

2.2慕课-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框架设计

参照现有的混合学习设计步骤,结合对慕课-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的理解和认识,主要从课程设计、考核评价两个方面构思设计,构建了融合对分课堂教学和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框架图,如图1所示为慕课-对分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框架。

3慕课-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

针对以上的对分-慕课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在我院的高职汽车专业学生中的《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开展了基于慕课-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在课程教学中,将课程分为线上和线下(课堂对分授课)两部分。以项目四(汽车执行器与控制)的”学习任务一“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为例来讲解。

3.1课前———MOOC线上预习

课前教师在慕课平台上上传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的视频资源、课件以及其他的教学资料,要求学生提前观看对应的视频,并完成预习作业。教师依据设计学生的课前作业和视频观看完成情况,进行学情分析,对教师后续的课中对分课堂讲解提供依据。

3.2课中———对分课堂线下课堂教学

依据线上测评的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在于“基极电流Ib如何控制集电极电流Ic”这部分内容,学生不能理解为什么基极能控制集电极电流;在课堂上教师重点讲解该部分内容,再留出一半的课堂时间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学的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知识点进行讨论、吸收、内化,至此,学生基本上了解了三极管放大的概念,但是还不太理解什么是三极管真正的放大状态,所以需要实践来验证该理论。(图2)

3.3课中———对分课堂线下实验验证

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知识点,必须要落实到实践部分。因此在课堂上讲解了三极管三个电极之间关系的“三极管电流分配电路图”,如图2所示。并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来验证“基极电流IB控制集电极电流Ic”理论的正确性,小组通过实验测试放大状态下改变三极管基极电流的大小,并测量不同的基极电流IB时对应的集电极电流Ic大小,计算集电极电流Ic与基极电流的倍数β关系:即为恒定值体现了基极电流的微小变化控制了集电极电流较大的变化,实质为“以小控大”。小组圆满完成实验数据的测试,如表1所示。再整理实验数据,总结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时的外部电源的工作条件是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3.4课中———课堂讨论内化

教学内容经过教师的精讲、学生的实践操作后,如果要学生真正理解消化知识,还需要学生对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讨论。为了强化学生的讨论效果,按照对分课堂的“亮闪闪、考考你、帮帮我”的亮、考、帮的流程进行讨论,每个学生亮出自己吃透吃懂的内容,并以考的提问形式提出其他同学可能还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最后请其他同学帮助自己解决不懂的知识点。让学生全面的参与了课程内容的学习。

3.5课中———教师点评

教师依据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对该部分的知识点内容进行总结和讲解。同时要求学生小组之间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

3.6课后———MOOC线上测验

教师在慕课的慕课堂中“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知识点的测验练习题,要求同学们在课后限时完成,检验同学们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为下次课程的授课内容做好铺垫。

3.7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测量学生对课程知识所学的掌握程度,它的考核方式是多元多方位的评价,包括线上与线下两种考核评价方式。线下的过程性考核包括课堂表现、回答问题、出勤、小组讨论情况、作业情况等,线上的评价包括回答问题的次数以及回答问题的正确度,观看视频的完成情况以及完成线上作业情况等。

4总结

通过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慕课-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改变了线上课程缺乏师生之间的沟通,形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了传统课堂上学生被动的获取知识的局面,学生学习知识在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中逐渐转变。

参考文献:

[1]涂春梅.基于“对分课堂”的线上教学模式初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9):59-61.

[2]张典.对分课堂:高等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20(5):225-226.

[3]李洪影.期刊“对分课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黑龙江科学,2020(5):22-23.

[4]张晓丽.融合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的智慧教学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0(6):147-151.

汽车金融论文范文4

【关键词】绿色金融;服装产业;数字化;绿色经济

0引言

《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报告要求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等工作。同时指出要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我国经济要实现绿色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发展绿色金融、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服装产业存在产能过剩、绿色转型不足、数字化程度低、中小企业过多、政策救助难度大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由于企业的核心技术落后,环境竞争力不足等因素,服装产业的污染问题很难彻底解决。资金短缺是制约服装产业绿色发展、绿色转型的关键原因,而绿色金融能够有效地为服装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发展绿色金融,完善绿色金融市场,引导社会资金流入服装产业,提升服装产业竞争力,解决服装产业核心技术落后问题,最终通过绿色金融推动服装产业发展。

1绿色金融

1.1绿色金融内涵

绿色金融通过信贷、保险、股票发行、产业基金等金融活动,将社会资金引入绿色产业和生态化转型的传统产业。绿色金融一方面将绿色引入金融,促进金融可持续发展,实现金融创新。另一方面通过金融影响企业的发展方向,为绿色发展的产业提供相应的金融支持,推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加快传统产业的生态化转型[1]。

1.2绿色金融的作用

1.2.1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绿色金融通过引导企业绿色发展,引导社会资金流入绿色产业和生态化转型的传统企业,最终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绿色金融能够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同时也能加快传统企业生态化转型[2]。绿色金融扶持体系的发展,使得社会资金进入绿色产业,为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绿色金融资本。我国的绿色信贷政策实施下,金融机构在信贷业务中,对一些高能耗高排放的企业减少甚至不给予信贷支持,而对于绿色产业给予低成本的信贷支持,从而引导资金向绿色产业调整。1.2.2促进区域经济绿色升级。以破坏环境换取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展方式已经是过去式了,现阶段需要的不只是环保政策的实施,更是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发展的方式。绿色发展已经深入人心。绿色金融扶持体系对区域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引导区域经济产业调整,高污染行业的快速发展由于信贷门槛的提升而被有效抑制,避免了破坏环境发展经济的传统模式。同时传统金融也向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机构转向绿色发展,进一步引导资金进入绿色产业和推动传统产业的生态化转型,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绿色升级。1.2.3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绿色金融的实践中,例如新能源汽车的贷款利率更低,消费者更愿意购买新能源汽车,社会公众会提高绿色意识,从而消费者更倾向于绿色消费。通过市场供求机制带动绿色产业发展,环境问题在需求端被逐步解决。构建绿色金融扶持体系,通过社会公众、企业、产业、国家层面引导社会资金向绿色产业流入,推动产业生态化转型,最终能够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绿色金融助推服装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2.1绿色金融与服装产业发展的互动机制

2.1.1服装产业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2.1.1.1绿色金融为服装产业发展提供“血液”。我国服装产业内中小企业占大多数,这类企业始终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资金投入的不足限制中小服装企业的发展,我国的财政政策等支持往往只能解决中短期的融资难问题。绿色金融为中小服装企业的发展提供“血液”。社会资金通过绿色金融的引导,源源不断地进入服装产业,有效推动中小服装企业的发展,最终通过中小服装企业的发展,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2.1.1.2绿色金融促进服装产业绿色发展。绿色金融下,传统高污染高排放的服装企业很难获得融资,资金从传统“两高”服装企业流入到绿色转型、绿色发展的服装企业中去,这样会倒逼传统服装企业进行绿色转型。资金的流入会给绿色发展服装企业带来核心技术的升级,除环境保护问题被解决外,核心技术的升级也会降低企业的生产、管理等成本。绿色发展的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自身发展加速,竞争力提升,最终绿色转型的服装企业也会带动整个服装产业的发展。2.1.1.3绿色金融加快服装产业数字化。我国服装企业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大多是根据生产线的能力和以往销售经验决定的,提前进行产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但是当市场环境变化,新的流行趋势出现的时候,服装企业往往会面临滞销或者准备不足的风险,过去这种情况对于服装企业来说很难避免。而现在,在绿色金融的发展下,传统的服装设计和生产过程,已经可以实现数字化转型了。精准定位需求生产的模式,使得服装生产更为环境友好,避免之前传统制造的大批量、预测性生产,减少了企业的排放和原材料的使用。2.1.2服装产业的发展能够推动绿色金融的创新升级。2.1.2.1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升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绿色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装产业的绿色发展会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绿色投资成为新的热点,金融机构成功将绿色概念和金融产品结合起来,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服务创新升级。在绿色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升级中,金融机构自身也实现了可持续发展。2.1.2.2助力金融机构绿色转型。绿色金融符合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金融机构在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时,会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同时服装产业的发展会对绿色金融业务产生更大需求,金融机构的信贷结构得到优化,产生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绿色发展会进入金融机构的发展战略,金融机构实现自身绿色化,从而实现绿色转型升级。

2.2绿色金融助推服装产业发展路径

绿色金融助推服装产业发展,通过引导资金进入微观层面的企业,通过企业的发展最终带动整个服装产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环境竞争力、企业的规模效应、服装产业数字化这3条路径加快企业的绿色转型、升级企业核心技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带动整个服装产业的发展。2.2.1绿色金融+环境竞争力提升。环境竞争力是指企业的产品进入市场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有关环境保护、环境适应等方面的优势、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总和,是构成产品竞争力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3]。绿色金融对服装产业环境竞争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我国部分服装企业由于缺乏资金,导致研发绿色产品、进行绿色生产的能力有限,在服装产业提升环境竞争力的过程中,金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就要求传统金融业服务服装产业的方式转型。绿色金融抑制了传统高污染服装企业的发展,限制资金向高污染、高能耗等传统服装企业流入,使得传统企业加快绿色转型,从整体上提升环境竞争力[4]。2.2.2绿色金融+企业的规模效应。规模效应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理论,通过一定的经济规模形成产业链的完整性、资源配置与再生效率带来的企业的边际效应的增加。绿色金融通过引导资金进入绿色转型的服装企业,会推动企业规模扩大,使得企业的生产更加有效和环境友好,带来企业设备规模成本指数降低,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同时资金的进入,使得服装产业有能力进行绿色水平并购。绿色水平并购给企业带来大规模的采购收益,表现在企业讨价还价能力的增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改善,进而带来采购上的规模经济,最终给服装企业带来高速发展。企业的发展带动整个服装产业的发展。2.2.3绿色金融+服装产业数字化。绿色金融推动服装产业数字化,不仅仅只是资金流入给企业带来环境竞争力的提升和企业的规模效应,而是要求绿色金融科技创新和服装数字化创新的同时进行。金融机构和服装企业可以打造一个“市场需求+智能化融资+数字化服装生产+互联网销售+回款”的供应链金融体系,应用金融科技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打通金融和产业之间的通道,建立绿色“产融生态”。企业和金融机构获取需求信息化,绿色资金进入企业生产,企业开展绿色、数字化生产,销售后资金回到供应链金融体系中。这样不仅服装企业的生产设计能力会得到提升,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风险也随之降低。

3绿色金融助推服装产业发展的不足与建议

3.1绿色金融助推服装产业发展的不足

3.1.1绿色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机构受利益驱动,偏好于向高污染高排放的钢铁、煤炭等行业项目提供贷款,绿色金融业务的收益较低,风险较高,商业银行的积极性不高。同时,金融机构在评估服装企业及项目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大绿色信贷评估难度,此外,服装企业为维护企业形象,对企业环境保护情况披露内容过于片面,金融机构无法全面评估绿色金融项目,导致金融机构为避免风险,不愿过多开展绿色金融业务,间接限制了服装产业的信贷融资规模[5]。3.1.2绿色“产融生态”友好度不高。绿色“产融生态”,本质上是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各供应链金融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和结构关系。这种绿色“产融生态”包含四层框架,亟需资金的中小服装企业,绿色金融服务的组织方,资金提供方,金融基础服务提供方。目前这种绿色“产融生态”友好度不高,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亟需资金,绿色金融服务的组织方无法有效控制风险、精准进行资金供给,特别是金融基础服务方提供的服务有限,当资金提供方在面临这类问题时,会减少资金的提供,导致绿色“产融生态”友好度不高。3.1.3绿色金融科技研发不足。现阶段我国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存在有精准度不高、便捷性低、效率低等问题,而服装产业亟需资金去进行绿色转型,实现自身数字化。绿色金融科技的出现刚好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但是我国金融机构目前的金融科技研发主要针对传统的信贷业务等,很少应用在绿色金融中。金融机构应研发应用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增强金融机构项目评估能力,优化绿色信贷流程,最终提高绿色金融业务的精准度,将资金引导进入绿色转型的服装企业。

3.2绿色金融助推服装产业发展的建议

3.2.1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国家可以通过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限制金融机构对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的信贷业务,引导资金更多地流入绿色转型的服装企业中去,并对这类绿色转型的服装企业进行一定的奖励。同时打造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完善各类企业的环保信息披露,推动金融部门、财政部门、环保部门等相关部门信息共享,解决金融机构评估绿色项目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也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大型企业融资额度使用率低的问题。3.2.2优化绿色“产融生态”。优化绿色“产融生态”,可以使用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等新兴技术。通过大数据技术收集政府部门的监管数据、产业的经营数据等信息,可以有效解决生态中业务数据的多样性、风险控制的复杂性。同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金融机构对业务对象的产品更好地进行辨识,智能化物品识别、物品定位、物品监控,精准掌握企业产品的环境友好度。最后通过区块链技术,确定生态中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质押融资、票据融资等资产确权,留下数据存证,控制票据作假、反复融资等风险,使最终实施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绿色金融助推服装产业发展中的“产融生态”[6]。3.2.3大力开展绿色金融科技研发。金融机构现阶段金融科技研发重心应向绿色金融业务转变,金融科技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到我国的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当中,再去研发传统业务的金融科技,给金融机构带来的利润增长有限。而绿色金融科技目前国内金融机构研发不足,绿色金融的效率较低、精准度不高,相对其他金融业务规模小,但是这对金融机构来说,也是新的机会,对绿色金融科技进行研发可以给金融机构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绿色金融科技推动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服装产业融资可得性增强,带动企业更好发展的同时也给绿色金融业务带来新的机遇。

4结语

在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的指引下,绿色金融通过环境竞争力、企业的规模效应、服装产业数字化这3条路径助推服装产业发展。绿色金融引导资金进入绿色发展的服装产业。我国现阶段服装产业亟需绿色、数字化转型,在绿色金融的助推下,服装产业最终能实现绿色、数字化转型,实现我国要求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参考文献

[1]马骏.论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J].金融论坛,2015,20(5):18-27.

[2]王信.绿色金融发展和气候风险管理[J].金融经济,2021(7):3-9.

[3]倪武帆.打造纺织产业环境竞争力的战略探讨[A].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十届陈维稷优秀论文奖论文汇编[C].中国纺织工程学会,2007:7.

[4]倪武帆.企业环境竞争力的地位、现状及提升对策[J].改革与战略,2006(10):102-104.

[5]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课题组,洪卫.绿色金融理论与实践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21(3):1-15.

汽车金融论文范文5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链;金融服务;生态农业城镇;新型低碳城镇

一、国内外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支持现状分析

城镇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的重新配置要求及信息化程度等息息相关的。而要让城镇真正起到为居民提供就业和保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就需要选择符合当地区域优势的产业链,由它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而要想让这个产业链得以充分发展,就需要投融资的活动。所以金融服务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国外不少学者都关注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他们大都认为通过对某些具体领域或行业的资金倾斜以引领相关产业,Kyung-HwanKim在其论文中阐述了在城市化进程中金融支持通过对房地产行业的投融资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Stopher,PeterR在论文中说明金融向轨道交通项目的倾斜为城市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Cho,Wu和Boggess在论文中强调了金融业通过对土地投资与开发的支持促进了城市化建设[3]。新玉言在其书中分析了国外城镇化的基本模式:以西欧为代表的政府调控下的市场主导型城镇化,此类模式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促进的局面;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放任式的城镇化建设模式也称英美模式,英国的城镇化过程形成和完善了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公共干预政策,美国的城镇化过程是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城市扩展的;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工业后发达国家城镇化模式城市圈模式,日本城镇化是以大都市为核心的空间集聚模式来获得资源配置的集聚效益。韩国的城镇化是在政府的公共政策指导下以首都圈为核心的空间高度集聚;以拉美和非洲部分国家为代表的受殖民地经济制约的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模式,拉美国家的城镇化是过度城镇化的代表,由于只相信市场机制而放弃政府指导,实行土地私有制,结果导致大量失地农民到城镇使得城镇化水平远远超过了同期经济发展水平。非洲国家的城镇化由于城镇人口急剧增长而经济发展没有跟上去,导致就业率下降,出现了贫民窟甚至出现饥荒[4,5]。上述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说明了,需要实施多元化城镇发展道路,降低对资源和环境的危害,城镇化一定要有主导产业支持,要发挥政府在城镇化中的积极作用;应建立可持续的稳定的城镇建设投融资新机制,制定并实施完善的公共干预政策。所以政府的宏微观政策的适度引导是必须的。结合国外的城镇化道路,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吸引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不少学者提出要通过对某一领域或行业的金融支持如水资源建设项目资金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活动、企业投融资支持、居民生活方式的城镇化建设金融政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及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的现代化提供资金。Chang,Miao在论文中提出通过向水资源建设项目提供大量资金支持推动了城市化建设[6]。李黄衙玺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出一方面要通过开发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另一方面通过增大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支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7]。何静和戎爱萍认为针对存在的基础设施融资单一、金融支持不足等问题应该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如开发多元化的TOT和BOT等融资模式;建立城镇化金融服务和业务拓展体系;完善农村保险及农村要素市场化等[8]。李建华提出积极完善有利于金融体系建设的扶持政策如支持民营企业投资改制的金融机构及积极发挥财政的支持力度等、健全联动机制及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等政策措施[9]。熊湘辉和徐璋勇根据量化分析结果提出通过增加城乡一体化产业融合资金支持,加大金融机构对城镇化建设中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金融机构对城镇化的服务水平等途径以实现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10]。在应用层面,基于传统城镇化模式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在十八大上我国高层再次提出新型城镇化以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投资等问题。这些年全国先后对各种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进行了探索,出现了一些新型城镇化模式如天津、江苏、成都、广东和浙江温州等模式。它们的共同性就是:工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农地向集约经营集中,村民向新型社区集中和土地有偿转让使用。最近,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等十多个部委参与编制的《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已经完成。该规划将涉及资金投向全国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万多个城镇的建设。按照“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推动城镇化发展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围绕未来城镇化战略布局,下一步国家将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输油气管道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来发挥其对城镇化发展的支撑和引导作用。新型城镇化强调消费升级和城市智能化;城镇化将成调结构、经济再平衡平台;新型城镇化强调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统筹。

二、面向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于产业链的金融服务定位

(一)利用资金导向直接或间接引导新型城镇化的布局合理

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城乡水、电、热、气、房及道路和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符合不同地域特点的产业园区建设、新能源利用率和新兴产业如节能节水节电等设施的布局等规划设计及建设的金融服务定位。另外,也要投入部分资金合理整治现有的田、水、路、林和村等综合问题。利用政府资金及政策主导,利用PPP项目、创业投资、科技金融及风险投资等市场引导产业结构合理、城镇建设规划合理、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小城镇、中心村和新型社区的规划合理、城镇软硬件配置合理。公共服务的金融扶植。对于新型城镇的公共服务领域如医疗和社会保障、绿化带的规划及建设、垃圾回收工程等在绿色生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中是相辅相成的,政府主导投入资金包括利用PPP项目在新型城镇建立比较大型的医院并建立社018年第11期下旬刊(总第715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11,2018(CumulativetyNO.715)区医院,同时部分吸收社会资金加入到医院建设中,这样为医学院的毕业生提供实习和工作的就业机会,同时还降低了当地居民就医的成本。

(二)推动面向产业链的金融支持定位及金融服务政策研究

针对各地区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扶植适合当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产业链如新型生态农业城镇、新型低碳工业城镇、新型贸易城镇、新型生态旅游城镇、新型低碳矿区城镇及民族特色城镇等。具体措施如下:1.在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地区,建立新型生态农业城镇。其金融扶持对象主要是以农业的生产、加工和贸易等与农业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建立农业生态合作园区,吸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物科技等具有现念的高新科技企业及传统加工企业等进驻,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的新型生态农业城镇化道路。通过创投基金、PPP项目、国家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或由政府担保金融机构的发行面向农业产业链发展的债券,或进行农业产业链金融衍生品创新鼓励高科技农产品相关公司的创新活动。另外,由政府主导,增大对绿色生态农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成立市县或镇级农业信息公司,由农业信息公司统一筹划,通过网络、媒体及其他推广形式将城镇所生产的农作物推向需要的世界各地,并采取政府投入、企业投入、个人入股和吸引风险投资等多种融资形式,推动当地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及相关信息的流通。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推动了新型城镇建设。2.在工业基地,建立符合当地产业链特色的新型低碳工业城镇。通过政府、企业、银行、个人及风投的金融服务,加大对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科技、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7大产业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支持科技企业多种融资渠道。积极鼓励达到国家规定的创业板市场或中小板市场企业上市条件的科技企业上市,或者以获得企业未来生产出来的产品或者以本企业生产的其他产品为条件,折价获得融资资金,或者允许满足某种条件的企业发行票据。或者通过产权交易所或者对于节能减排的项目的企业通过碳金融市场获得资金。以新型低碳工业的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带动新型低碳工业城镇居民的就业,同时加大资金投入物流业、信息业,将信息业和物流业充分融合,建设物流金融业务,以便通过各种信息通道将工业重镇中生产的产品及时送往世界各地。3.在边境或有河流、海洋等水陆运输的区域,建立新型贸易城镇,重点通过对国内贸易或出口贸易的现代服务产业链资金扶植,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在这些地区,可增加对建设物流仓储基地及物流金融场内场外交易市场的资金力度,以便对进行贸易的产品及时有效地保存,对贸易产品占用的资金及时转换成所需要的企业生产资金,有利于提高生产企业的流动资金回收,提高物流金融交易市场参与者的资金利用率。同时,在贸易城镇,还需要建立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司,加强与世界的贸易交流与合作,提高城镇居民的就业率。4.在适合旅游的地区,建设适合宜居的新型生态旅游城镇。规划旅游高新技术园区,通过多元化融资方式增加对旅游文化产业、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科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等产业的开发力度,从而带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充分利用和结合高科技的特点和优势,建立动漫旅游基地等,针对当地天然的秀美环境或人文环境与环境净化技术及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进行天地人的融合,在提升新型生态旅游城镇吸引力的同时,保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各类消费需求推动高科技产品的不断创新,针对当地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的文化创意、旅游文化、出版发行、体育健身、娱乐休闲等的投融资活动,实现旅游与高科技、文化产业及现代服务城相融合的目标,使得当地城镇的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5.在矿区基地建设新型低碳矿区城镇。由于污染严重或资源破坏严重,所以需要设有高科技产业园区,强化资金对高科技的支持力度,主要是增强对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以便运用高新技术降低矿区的污染和破坏,用一些新材料、新能源等新产品替代矿区资源。另外,建设省市级碳金融交易平台,以便通过碳指标的买卖降低矿区环境污染,同时又获得了部分因减少矿区资源开发而导致的经济损失补偿,同时,有规划地合理开采矿区资源,并建立资源储备周转站和物流仓储周转站,以便降低仓库土地占有率,合理利用矿区土地资源,这样不同的领域吸收不同文化水平和专业水平的人员就业,同时带动新型矿区城镇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得一个城镇不会因为某一领域的萧条导致所有行业的不景气最后是导致人才外流,城镇经济实力下降。6.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建设新型民族城镇,结合民族特色和宗教信仰。通过政府民族政策的引导和政府资金主导,有秩序地在城镇规划和住宅建筑、桥梁设计等方面打上民族的烙印,另外吸引社会资金如通过对民族特色感兴趣的公司或机构融资到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产业如林、牧等产业、文化产业或者当地的旅游业或者现代服务业,同时借助于金融创新平台,创设民族文化金融,通过这些产业的引领带动城镇其他行业的发展,建立具有民族风情的城镇。

(三)强化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代服务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为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实物市场,在省市级建立符合不同区域特点的碳金融市场,交易当地的碳排放量指标及相关金融衍生品,为资源行业及涉及到的领域提供融资和套保的机会,不同的科技企业类型设计不同的科技金融创新产品、完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产品的同时,需要保证产业结构的协调,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创业投资发展。在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从新型城镇国际化的视角探索扶植、支持、转型和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计算机及软件服务业、租赁业、信息咨询服务业、会展服务、科技服务、医疗、文化旅游业、教育培训业、社会福利业、服务外包、物流、仓储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等行业,在某些符合条件的地方,建立省市级国际物联网都市和碳金融市场、物联网下的物流金融场内和场外交易市场以便新型城镇企业参与其中,增大科技金融、碳金融、物联网服务投融资、物流金融、文化产业金融以及面向服务外包的投融资业务,扩大本地中小企业的投融资模式。

(四)教育培训的资金引导,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持续发展动力

利用资金引导,结合所在区域的高中职技术院校,在新型城镇区域通过远程教育、成人教育或者中职升高职、高职转本甚至研究生教育等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为新型城镇的建设培养一批了解当地资源优势、地域特点、农业生产特点和企业发展类型等的高端应用型技能人才以及对农业发展和企业特色产品拥有一定研究能力的科研技术管理人员等,建立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所需行业人才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提升当地城镇的人才专业技能水平和地方城镇特色的管理水平服务。

(五)公共服务的金融扶植

对于新型城镇的公共服务领域如医疗和社会保障、绿化带的规划及建设、垃圾回收工程等在绿色生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中是相辅相成的,政府主导投入资金在新型城镇建立比较大型的医院并建立社区医院,同时部分吸收社会资金加入到医院建设中,这样为医学院的毕业生提供实习和工作的就业机会,同时还降低了当地居民就医的成本。由于新型城镇的居民不少来自农村,所以针对当地地域的特点和病症的多发性,应该在当地的高等医学职业教育开设相关课程,增加对当地居民的相关病理研究和病例解决方案的设计,这样针对新型城镇居民包括新迁移的农民的常见病症,培养出新型居民急需的具有较高医学理论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医护人员。可以从现有的熟悉当地病理特点的合作医疗卫生室中的卫生员中选出人员到相应的高职卫生院校学习或从高职卫生院校中选聘医生及护士到城镇社区为居民服务。

(六)建立完善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风险管理体系

通过各级政府及科研机构还有实施单位的努力,建立较完善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风险管理体系,降低由于可预知因素带来的风2018年第11期下旬刊(总第715期)时代Times险。借助于信息业,在进行新型城镇规划及行业资金投向时,加强资金风险敞口控制,同时通过培训等手段强化新型城镇的各个部门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以降低各种不确定性而带来的风险。从而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的同时,降低融资面临的风险,降低由于市场波动引起服务经济产品的市场价格风险,降低签单风险、贸易对家风险、科技金融产品交易风险、服务外包合同风险或其他不能履行的违约风险等信用风险,降低误解政策或者执行政策偏离导致的产业升级或转型风险,或者其他人为操作风险。

三、结论

汽车金融论文范文6

一、中兴事件的前因后果

(一)中兴通讯公司在美国市场屡次被限

其实早在2012年10月8日,中兴通讯公司就被美国众议院的情报委员会以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由,建议阻止其在美国开展投资活动[4]。2016年3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以中兴通讯公司秘密向伊朗出口产品为由,对中兴通讯公司进行了出口管制。由于中兴通讯公司遭受美国出口管制的存在,直接导致了中兴通讯公司从美国进口产品的周期受到了极大影响,到货的时间长短就存在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得中兴通讯公司整个供应链蒙受了非常巨大的损失[5]。整整一年之后的2017年3月7日,中兴宣布以8.92亿美元(约62亿人民币)罚款的代价,与美国政府达成和解。而中兴通讯公司2011~2015年的净利润一共加起来也不过是59.85亿元。相当于这五年都白干了[6]。再加上2018年4月16日来自美国商务部的芯片禁令,中兴通讯公司在短短五、六年时间内就连续三次遭到了美国政府的行政禁令,而且美国政府一次比一次下手还要狠,一次比一次更加不讲道理。

(二)中兴以外中资企业在美国市场同样被限

2005年8月3日,由于美国政府的行政干预,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退出对美国优尼科公司的收购计划[7]。2008年,华为曾经试图联合贝恩资本对3Com公司进行并购,但却以国家安全为由被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否决[7]。2010年8月,华为尝试与美国电信商Sprint公司进行电信领域合作,却被美国政府以或对美国公共和私人部门客户构成重大风险为由禁止参与合作。2010年10月,华为试图收购美国3Leaf公司的专利技术,却再次被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2012年9月28日,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签发总统令宣布禁止三一重工在美国进行风电投资项目。可以说,中资企业的发展随着自由贸易的步伐越走越大,可是在原本应该享受自由贸易的美国市场却遭受到了来自美国政府的连续多次不间断的野蛮干涉。

(三)中资企业在美国市场被限的主要原因

凡事都有因果,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近十年来,美国政府对中资企业表现出来的野蛮行政禁令,折射出的其实是美国在面对日益强大的中资跨国企业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不自信与畏惧感。2008年9月15日由于次贷危机加剧而不得不宣布破产的雷曼兄弟公司在美国引爆了影响全世界的金融危机,从那以后,与全球市场疲软相向而行的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包括美国市场)的投资开始急剧增加,中国也由此取代了美国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尤其在通讯技术领域,中资企业从3G时代的跟跑、到4G时代的并跑、再到即将到来的5G时代以华为、中兴为首的中国通讯公司终于实现了技术领跑。这也许正是昔日霸主美国所不愿意面对的残酷现实,这才以莫须有的借口宣布了芯片出口禁令。客观地讲,虽然中资通讯公司在5G技术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但是目前市场上各种硬件的芯片却大多被美国公司所垄断。美国政府宣布的芯片出口禁令对于中兴通讯公司无异于釜底抽薪,而美国不惜牺牲自己芯片市场份额为代价企图把中兴扼杀在5G时代的摇篮里,由此可见美国政府是真的急眼了,非常害怕中国企业在5G时代全面领先。

(四)中兴事件对于中国科研发展的历史意义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各行各业中一直弥漫着一种“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思想。回首过去的这些日子里,在此思想下催生了一件件让人印象深刻的事件,现在依旧历历在目。1980年9月26日,中国的大型喷气式客机运10成功实现了首飞。由于后来轻信了与美国麦道航空公司的所谓合作,放弃了运10的自主研发,导致中国的第一次大飞机研发胎死腹中。直到30多年后的2017年5月5日,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喷气式客机C919在浦东机场首飞成功,中国的大型喷气式客机的研发才重新步入正轨。上世纪90年代初,联想公司曾经在公司发展战略上面临关键的抉择。时任联想董事与总工程师的倪光南认为,联想应该对标英特尔“芯片”技术,全力研发“中国芯”,坚定走技术路线。而柳传志则认为,联想不应该在研发上浪费钱,芯片造不如买,对于企业利润才是最重要的。最终倪光南出局,联想ASIC芯片等项目中止,联想从此走上了专注贸易加工的不归路。中兴事件再次给中国敲响了警钟,有望扭转过去几十年“造不如买”的思想,从而达到对独立自主搞研发思想的高度统一,促进中国各行各业向产业链的高端市场稳步迈进。

(五)独立自主才是科学发展的硬道理

中兴事件爆发后,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出:“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在引进高新技术上不能抱任何幻想,核心技术尤其是国防科技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改革开放之前,依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宝贵思想,中国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创记录地完成了“两弹一星”的自主研发。改革开放之后,面对外国技术封锁,中国独立自主研制出了一大批国之重器:中国空警-200、量子通讯技术、北斗导航系统、第四代隐身战斗机J20、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国产航母等。“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说:“感谢国外对我们的技术封锁,逼得我们必须走出一条自力更生之路。”不仅是中国的军用领域,在中国的民用领域同样如此。2008年以前,中国“红外探测器”全部依赖进口,美国严格禁止对中国出口。2009年开始,高德红外开始致力于国产研制与批产化。2014年,高德红外完成了国产自主红外芯片的研发及批量化生产,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成立了不少汽车合资企业,然而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走在了世界前列的却是从2004年开始自主研发新能源技术的比亚迪,就连汽车工业的老大哥奔驰也跑来中国主动寻求与比亚迪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的合作。无数的经验与教训告诉我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科学发展的硬道理,一万年也不会过时。只有这样,才能把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摆脱被别人掐脖子的危险处境。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升级中国的产业能力,占据高端产业链,掌握话语权与定价权。

二、中国引进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中兴之痛”

中兴事件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引发巨大的社会思潮,在于这不单单是一个独立的偶然发生的历史事件,而是一件能够引发中国人痛定思痛的去从根本上解决类似问题的催化剂。中兴事件的发生虽然本质上已经超越了单单的一个商业行为,但是其背后所产生的威慑程度才是需要我们不得不正视的。一个世界五百强企业能够被一个政府禁令威慑到其生存,根本原因还是太过于依赖于国外的核心技术,自身的研发水平跟不上企业高速发展的步伐。不仅在中国的企业之间,在中国的高校当中同样也存在着类似的“中兴之痛”。目前高校的教育科研对于国外科技期刊数据库的依赖程度非常高。此现状是多种情况综合产生的。有中国高校学术界“崇洋媚外”的心理因素造成的,有中国自主科技期刊数据库建设相对国际化程度不够高的客观因素造成的,也有中国高校的职称与论文评价体系重洋轻中的体系因素造成的。笔者对目前近20年里中国引进国外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整体情况做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对国外期刊数据库的数量、价格、合同条款和服务分别进行了总结归纳。

(一)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引进数量

目前来讲,中国各大高校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建设经费超过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这种现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无法有效改变。而与美国公司在芯片产业的垄断地位相似,在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行业美国公司也长期保持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比如美国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美国EBSCO公司、美国ProQuest公司、美国JohnWilley公司、美国CengageLearningGale公司、美国JSTOR公司、美国LexisNexis公司等[14]。根据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DRAA)2017年的统计数据,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从1997年引入到中国开始的前几年发展较缓慢。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引进的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开始急速增长。直到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这一增长趋势才开始逐渐放缓。2010年中国政府的“四万亿”措施见成效,中国引进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数量又引来小高峰。到2016年为止,整整二十年时间内,中国引进的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数量从1个增长到了140个,涨幅非常惊人。

(二)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垄断价格

由于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目前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中国在购买这些产品的时候不得不被迫接受高定价。2016年中国引进140个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花费了近13亿人民币,平均下来,每个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年使用费高达一千万人民币[14]。这个价格还仅仅是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当年的访问与使用下载费,第二年要想要继续使用的话必须续费,而且这个续费的费用还在以近10%的涨幅每年递增。值得注意的是,10%的年涨幅不仅远远高于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约2%的年涨幅数据,更是超过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近7%的年涨幅数据。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年涨幅都是非常不合理的。但是短期来看,中国高校面对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这种高定价与高年涨幅的“双高”不合理窘境难以改变。

(三)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霸王条款

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商在与中国各大高校签订具体商业合同的时候存在许多不合理的霸王条款。这也是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DRAA)谈判专家组与这些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商进行谈判的重点内容之一。[14]目前在中国有各式各样的高校一千多所,类别繁多,包括985大学、211大学、普通本科大学、独立本科大学、高职高专学校。这些高校的经费情况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样的985高校拥有雄厚的经费,而一些高职高专学校的经费就少得可怜。同样的,由于中国目前的特殊国情,客观存在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区域发展程度不统一的状况,一些偏远地区或者欠发达地区对地方高校的财政支持力度相对比较欠缺。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商往往倾向于以中国发达地区高校的985高校的购买价格为标准,来推广给中国的其他地区的高校,不情愿考虑地域差异与高校类别不同的区别。除此之外,中国高校在购买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时候没有选择,基本上只能以包年包库的方式进行购买,无法按照具体使用量或下载量来付费。

(四)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糟糕服务

根据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DRAA)的统计,高校图书馆对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服务有很大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交流培训、平台使用、售后服务这三大方面。首先是交流培训的问题。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商往往是只关心签合同卖钱,卖完等于完事,缺乏长期面向高校开展专业的培训活动,即教在校师生如何使用数据库,尤其是宣传、推广、培训活动这些做得不够到位。其次是平台使用的问题。根据高校图书馆的反映,有些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平台响应较慢。比如工程索引数据库(EI)在访问的时候体验较差,服务器很不稳定,经常出现无法访问或响应速度极慢的情况。最后是售后服务的问题。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售后人员经常出现变动,导致很多时候不能对访问使用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部分中小规模高校反映的访问使用问题在半年甚至一年之后才能得到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商方面的反馈,明显不被重视。

三、有效解决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建设中的“中兴之痛”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兴事件注定成为本世纪的一件标志性事件,此事件的影响也必然异常深远,其背后的真正博弈不仅仅是公司与公司的对抗,而是处于上升期的中国与处于衰落期的美国两个国家之间的对弈。最终的胜负不仅关系到通讯技术行业、芯片行业等高科技行业的发展与格局,更关系到中美两国各个层面产业链的再平衡,甚至关系到中美两国之间的国际关系与地位。这也是为何在最近多次强调目前世界正处于近百年未有的历史重大变革当中[15]。总书记说的比较委婉,直白一点的意思就是:此役之后,中国将重新主导世界的发展与国际秩序。在此激烈斗争的背景之下,中国科学研究的信息化资源体系建设的高地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需要去争夺的阵地。针对目前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在中国垄断地位的情况,中国的各类高校、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也必须有所作为去改变这一不合理的不利现状,团结一致、努力奋斗。笔者也尝试分别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解决上文所提到的问题。

(一)团结壮大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

聚沙成塔,众志成城。中国各类高校如果有意向购买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应该积极加入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DRAA),迅速壮大组织规模,团结一心,一致对外,争取更大的话语权与谈判权。中国最大的汽车玻璃供应商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曾经在2016年高调在美国投资建厂,却由于水土不服等原因被美国工会搞得很没有脾气。假如中国的高校能像美国工会这样团结在一起,相信一定能够让曾经趾高气昂的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商们头疼一阵的了。

(二)加大与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商的谈判力度

毫无疑问,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DRAA)已经发挥了非常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值得肯定,而在有些方面依然可以有更大的谈判空间。首先是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价格。目前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价格的年涨幅平均在10%左右,但是数据库每年进行更新的数据量并不能保证比上一年增加10%,甚至有的数据库更新量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因此10%的价格年涨幅并没有实际的数据支持。数据库合同方案应该充分考虑普通本科、高职高专学校、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优惠折扣力度。更理想的一种订购方式是所有加入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DRAA)的高校作为一个整体来采购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然后各大高校根据实际的访问使用量来按比例分摊订购费用。其次是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付款方式。由于目前有些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存在无法正常访问、平台响应时间较慢的问题,可以采用扣除小部分购买费用作为服务押金的方式,在完整合同年执行完毕之后根据数据库平台的访问服务实际情况支付尾款。最后是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售后服务。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商应该提供长期、稳定、有效的售后管理服务体系,及时完善数据库平台的统计数据,向高校用户开放统计数据的后台查询权限,为高校的师生提供多种方式的专业培训来指导如何更加科学有效便捷地使用数据库。

(三)优化中国的高校论文与职称评价体系

世界上有两个很有意思的国家。一个是迷之自信的印度,一个是迷之不自信的中国。著名国家安全战略专家金一南教授前不久在景德镇陶瓷大学的讲座中表示:“当今的中国社会存在一种崇洋媚外的不正当风气,而这种风气在学术界尤为突出”。在当今中国高校的论文评价体系当中,同一篇论文,在外文科技期刊上发表所获得的收益远大于在中文科技期刊上发表。正是这种不平衡的论文评价体系,让中国的学者们纷纷热衷于紧跟外文科技期刊的研究热点、使用外文科技期刊的方法论来研究中国的问题、甚至为了达到外文科技期刊的发表要求而在其他地方做牺牲。这种削足适履的学术氛围必然造成学术界崇洋媚外的风气。高校里的职称评价体系同样如此,许多高校在评选教授的条件中硬性要求必须有留学或者访问学者的经历。如此可笑的评价体系岂不是让中国本土培养的伟大核物理学家于敏再世也无法评上教授了?霸权在手的美国到处喊“美国优先”而毫无违和感,那是因为“美国优先”代表了美国本国的利益。在中国高校里面喊“美国优先”却是为哪般,难不成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这四个职称称谓当中有三个含有“教”字,讲师的中心词也是“讲”,而高级职称当中的教授与副教授除了要“教”之外还要会“授”,正所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两千多年前,孔子等诸子百家游学四方,宣讲自己的学说,从来没有忘记“教”与“授”的重要性。而在当今的职称体系之下,不少高校的教师不学无术,只会溜须拍马,甚至连课都不愿意教,却凭借取巧发论文、蹭课题,堂而皇之评上副教授甚至教授,不能不说是目前教育行业极大的悲哀。“论文至上”指导思想下的中国高校的确在论文数量上出现了大爆发,甚至发文数已经雄踞世界之首。然而这么多论文当中有多少是东拼西凑、模仿抄袭、为了论文而写论文的“垃圾论文”呢?也许我们从最终的论文—成果—应用转化率上可以得到答案。人的行为是因目标变化而改变的,在这个中华崛起的最关键时期,中华民族自信应该在教育界形成普遍共识,早日优化中国高校的论文与职称评价体系也就势在必行。在2018年5月28日的两院院士会议上的讲话高屋建瓴,为中国的科技自主创新与制度改革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四)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曾经说过,中国要走向富裕、走向发达、走向现代化,必须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最近在考察烽火集团有限公司的时候也再次强调“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国之重器必须靠自己”。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根本法则,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这条路必须走。目前三大老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均存在一定问题。首先是中国知网,仗着在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比较垄断的地位,学着外文期刊数据库那样每年都在疯狂涨价,年涨幅达到10%左右;而在期刊内容建设与服务上面却有点不思进取,平台界面的操作性与导航分类等实用性功能依旧大而不精。重庆维普与万方从市场格局上有效打破了中国知网的市场垄断,在内容上也收录了不少中国知网没有收录的期刊,填补了缺口与空白;与高校合作的价格保持稳定,没有像中国知网那样每年都肆意涨价;某些操作界面的友好度与实用性超过中国知网;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重庆维普与万方的收录期刊有不少存在的现象等学术不端正行为;此外在某些数据比如影响因子、某些描述比如是否为核心期刊的归纳总结上存在低级错误。笔者认为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这三家期刊数据库商业化氛围过于浓烈,而学术化氛围有待加强,距离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针对万方收录中某些期刊存在的圈钱行为,笔者有两个有效解决方案。以万方收录的《青春岁月》为例,此刊物为旬刊,每年发36期,可是每期杂志居然厚得像一本书一样有近300页。此刊物大部分收录的论文都是两页甚至一页的快餐文。高校可以加强制度建设来杜绝此类现象的大量存在:(1)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对于无法提供对公汇款凭证的不予报销。(2)规范学术评价机制,对于一到两页的快餐文不予认定科研成果。值得肯定的是,目前中国部分顶尖高校与中国科学院已经在这个方向上进行了有效探索,纷纷建立了大数据知识资源中心、知识服务平台及服务体系。北京大学推出了“开放研究数据平台”、复旦大学了“社会科学数据平台”、武汉大学建立了“中国高校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机制与平台”、中国科学院创建了国际专利检索服务平台,融合了汤森路透国际专利数据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涵盖108国家、地区与国际组织,超过9000万条数据。此外,中国科学院还设立了中国开放获取科研知识云和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平台(ChinaXiv)。在这场战役当中,国家的意志与力量不可或缺。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了“要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文献、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加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建设,构建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平台”的要求。同年9月,部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教育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配合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这是一项由国家投入的公益工程,由国家免费向公众提供学术资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已经在国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00家研究机构落地使用,有力促进了中国优秀学术期刊的国际传播,有力推动了文化“走出去”。

(五)建设高质量的中国科技期刊

就像拥有大量优质的商户支撑起了走向世界的淘宝,在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时候,不应该忘记建设高质量的中国科技期刊,因为没有大量优质的中国科技期刊就不可能建成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所以,中国的顶尖高校可以尝试带头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大学科技期刊,让中国的一批优秀学者们在中国的大学科技期刊上就能发表具有较高学术声誉的论文。复合材料研究方面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创刊于美国和加拿大等国,8年前录用自亚洲的稿件只占15%,该数目至2015年却达到76%;1999年中国发表了19936篇SCI论文,其中38%发表于中国期刊,2016年中国发表了290600篇SCI论文,其中只有8.8%发表于中国期刊;亚洲地区已经超过欧洲地区和北美地区,成为世界上学术贡献最多的区域,而中国的贡献在亚洲地区又是最多的。但让人感叹的是目前中国没有出现顶级科技期刊。试想一下,如果中国人在国外科技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有很大一部分能够转向投稿在中国的顶尖科技期刊上,那么,国外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必然下滑而中国顶尖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必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此高质量的中国科技期刊的建设目标当中,北京大学等中国一流高校走在了前列。北京大学已经开始建设并运营“北京大学期刊网”,承担北京大学各种学术期刊的出版、保存、展示与宣传工作。

汽车金融论文范文7

本文为2016年度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编号:2016154)“文化产业成为保定市支柱产业的路径研究”成果。

摘要:

本文通过对保定市文化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从文化政策、文化技术、文化人才、文化资本、文化市场几个维度挖掘保定市文化产业当前发展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归纳保定市传统支柱产业的现状和保定市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的特点;然后,分析问题,挖掘保定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尚未成为支柱产业背后的原因;之后,根据保定地域文化产业的特色和现状并结合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遴选出保定市最具发展前景的三大文化产业类别分别为文化旅游类、民俗艺术类和加工制造类,最后针对这三大类别的文化产业分别制定成为支柱产业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文化产业支柱产业发展路径

一、保定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保定是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根据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的定义,文化产业指的是提供给社会公众的文化以及相关产品的全部生产活动的集合。文化产业的范畴涵盖了:a.以文化为核心,以满足公众精神需求为目的进行的创作、生产、传播、展示,产生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包含服务及生产产品);b.以文化产品为目的各种辅助的生产活动;c.用于承载文化产品的物品或工具的制作、展示、传播、使用的文化生产活动;d.用于生产文化产品所需设备的生产制造活动。根据以上定义,结合保定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本论文将保定市的文化产业主要分为如下几类:文化旅游类、民俗艺术类、加工制造类,并分别分析这三类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第一,保定文化旅游类资源丰富。1986年,保定市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后2004年被评选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保定拥有众多的自然风景以及人文历史景观,包括2处国家AAAAA级景区、8处国家AAAA级景区、2处世界地质公园、1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3处国家地质公园、4处国家森林公园、47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例如满城汉墓、直隶总督署、大慈阁、钟楼、古莲花池和莲池书院、杨公祠、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育德中学、第一客栈等。其次,保定市民俗风情独特、民间艺术众多。汉族除外,保定有42个少数民族,主要有满族、回族、蒙古族、壮族等,主要分布在3个民族乡,38各聚居乡镇,182个民族村中。千百年来,各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生活,但依旧传承着敦厚质朴的民风民俗,给保定带来很多独特精彩的风貌。如保定市有11处清真寺,具备浓厚的回族民俗观光价值,另外保定市的一些民间民族和文艺经过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已经口口相传,闻名遐迩,已经渐渐与保定市物质文化一场相结合。2012年5月保定市《关于实施文化引领战略建设文化强市的意见》中提到:要集中力量扶持定州大秧歌、老调、雄县古乐、徐水狮子舞、安新高跷、定州子位吹歌、高阳昆曲、安新圈头村音乐会、易县百子龙灯、清苑哈哈腔、涞水高洛古乐等艺术团体,充分显示了市政府对民俗艺术类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第三,保定加工制造类文化产业具有优势,最具代表性的是县域的文化产业经济飞速发展,并涌现出了领军类的企业集团,诸如曲阳荣杰石材雕刻,易县保军绞胎陶艺,顺平伊祁山旅游文化及工艺品等。通过上述可以发现,保定市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但是文化资源的丰富并不代表保定就是文化强市,目前保定的资源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还很低,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第一,从文化市场方面来看,数量不多,管理滞后。根据笔者的调研,目前保定市区仅有文化市场6家,县域文化市场数量少、分布散,文化市场体系距离理想的开放、高效、有序尚有一段距离;第二,文化资本方面开发与利用不足,保定市的城市建筑、街区设计、道路管理设施等诸多方面并不能反映古城的文化特色;第三,文化人才匮乏,质量尚待提高,人才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目前保定的文化产业人才仍然十分欠缺,制约了文化产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方面的竞争力;第四,在文化技术方面,仍较为依赖历史上的、传统的文化资源,而对现代的、能够转化为生产力带来经济效益的文化技术开发显得不足;第五,文化政策方面,近些年来,保定市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诸如2014年11月推出的《保定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但是在具体落实方面细节的监督与任务的落实尚有提高空间。要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保定的支柱产业便需要明确不同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量身打造不同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并遴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产业拉动其他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保定市传统支柱产业的瓶颈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全市第一产业年均增速4.1%;第二产业年均增速9.6%;第三产业年均增速10.1%,年均增速明显高于第一、二产业。产业结构继续朝着“三、二、一”方向发展,三次产业比重由2011年的12.7:55.0:32.3转变为2015年的11.8:50.0:38.2,第一产业比重回落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回落5.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5.9个百分点。保定市纺织服装、汽车、新能源发展显著,成长为新的支柱产业。这三大支柱产业GDP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例逐步增加,并对规模以上工业起到显著持续拉动作用。现有的支柱产业需要做大做强毋庸置疑,但是伴随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2015全年全国空气质量排名最差的十个城市,保定市始终名列其中。环境问题给城市经济发展敲响了警钟。现在需要刻不容缓的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完成传统支柱产业的升级换代。在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方面,文化产业具有先天优势,它是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已经为全世界各经济发达国家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因此将保定的传统支柱产业和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发扬两者的优势对于推动保定的整体发展,有着积极的带动作用。这已经在全国乃至世界很多城市的发展上得到证明,国内诸如深圳,它根据自己的经济特点和市场发展优势,确立了“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等的发展模式。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其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重要领域。因此,基于保定丰富的文化资源,基于城市发展和支柱产业的变迁,文化产业成为保定的支柱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机遇和优势。

三、文化产业成为保定市支柱产业的路径

1.文化旅游类产业的发展路径

文化旅游类的产业应该实施旅游主导型发展路径,要合理安排旅游资源,提升旅游发展文化内涵。合理安排旅游资源的前提是要对保定市不同类型的旅游文化资源进行分类,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文化、地域民俗文化产业进行合理安排,加快形成以保定市区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融合并发展保定的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就显得非常重要。旅游产业离不开文化精髓,旅游产业更离不开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推动和促进。文化旅游与常规旅游相比更加内涵丰富,更具吸引力。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加强自然、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拓宽红色旅游路线、历史文化旅游路线、集中传播保定市红色旅游的整体形象,加强对古迹旅游文化的深度传播等来实施。

2.民俗艺术类产业的发展路径

民俗艺术类文化产业可以实施节庆会展主导型发展路径。借助白沟市场资源,大力发展保定书画、定兴景泰兰、曲阳石雕、涞水工艺玻璃、曲阳定瓷、雄县黑陶、易县易水古砚、绞胎陶瓷、安新苇画等工艺美术品牌,定期开展会展活动,和会展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带动巨大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提升保定的城市品位和民俗艺术的知名度,从而带动保定的经济发展。在政策方面,市政府已经逐步加大了对上述传统文化产品的创意创新力度,并鼓励节庆、会展的策划与开展,在曲阳国际雕刻艺术节、保定白沟(中国)箱包节、保定民俗文化节等节庆和文化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做大做强。

3.加工制造类产业的发展路径

加工制造类文化产业可以实施加工贸易主导型发展路径。打造一批文化产业重点园区,实施文化和其他各产业渗透融合,已经成为保定市的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支柱产业的快速途径。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其他产业的资金、技术,结合新的管理模式,更容易适应市场的需求。同时,融合后的其他产业,也具备了相应的文化特性,有利于其在市场大潮中具备竞争优势。保定市的纺织业、新能源和汽车制造业等都有与文化产业中的加工制造类文化产业相融合的巨大空间。与此同时,着力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将保定铁球、雄县黑陶等传统特色工艺品实现有效分工的产业集群模式,积极推进制造型文化产业的专业化生产和经营。在此基础之上,打造一批文化产业的领军企业,诸如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曲阳宏州大理石工艺品有限公司,打造知名品牌,将传统的工艺和现代的科技理念进行深度的融合,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打造国内甚至是国际的知名品牌。

四、结语

保定市文化资源丰富却存在着实际发展的困难,希望本论文提出的措施能全方面地、多角度地帮助保定市加快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制定的对策能够有效地针对保定市,加快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速度,从而拉动保定市GDP的增长,为更多人带来就业机会并能够更好地传播、发扬保定的历史文化,以期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作者:韦静 贾建楠 夏青 罗昀 侯宇 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安宇,田广增,沈山.国外文化产业:概念界定与产业政策[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6)

[2]陈少峰.中国文化企业报告2014[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7

[3]成都市文化产业与人才建设研究课题组.文化产业的人才支撑体系研究——以成都为例[M].科学出版社,2009,3

汽车金融论文范文8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涯教育;提问有效性

提问是一种十分经典的教学方法,比班级授课的时间还要久,提问跟随着教育发展至今。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教学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不仅要强调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要强调教学内容与现代科技的联系,从而倡导更加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上,提问作为最常用的辅助手段,可以很好地创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对于学生的日后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就高中数学生涯教育教学中的提问有效性展开分析。

1高中数学渗透生涯教育教学的意义

1.1促进数学教学的健康发展:将生涯教育内容适当地融入到高中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最大程度地了解社会最新信息,还会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在生涯教育教学中,学生会对社会的责任感有一定的认知,在了解了自身的规划后,会对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发展。因此,将高中数学知识与生涯教育内容进行结合时,会在满足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以及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进一步促进了高中数学的教学发展。1.2丰富高中数学课程资源:当生涯教育内容融入后,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高中数学课程资源,为扩展教学空间以及视野提供机会,并且为课程资源提供了新的知识,使得数学教学的内容更具有有趣性。1.3促进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与新技术教育的结合: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很多时候数学却是一名无名子的英雄。如果没有数学学科,那么很多东西都没有办法实现,啊噗汽车的造建、大楼的开发、打印机的使用等,都用到了数学知识。因此,当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时,会使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与新技术教育进行联系,从而强调了数学的重要作用。在将新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课堂时,不仅会让学生看到数学的力量,还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2高中数学生涯教育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策略

2.1以内容编排的形式: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先介绍什么是职业中的数学人,可以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讲解,该专题可以在每个章节结束之后进行,以介绍成功运用数学的职场人士为例。此时,教师可以运用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回答都有哪些人士,比如可以是计算机程序员、注册会计师、统计分析师、航空航天、保险精算师、理财顾问等。数学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介绍。如果在提问过程中,可以涉及到这些职业,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点时,就会了解到相关的职业信息,这样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有利于明确自己的高校和专业选择,从而减少学生的盲目报考。例如,在学习《不等式》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经济学中经常用到不等式模型来解决问题。比如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中有这样一个实例,“一家银行的信贷部计划年初决定投入25000000用于企业和个人贷款,希望这笔资金至少可以带来30000元的收益,其中从企业贷款中获益12%,从个人贷款中获益10%。那么信贷部如何分配资金?”,通过计算来确定分配种类,对银行有一定的重要意义,那么金融计算师就是符合这种要求的人才。2.2加入职业数学人的自我职业规划表白:职业规划表白一般围绕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分别为早期的影响,当前的工作以及个人的感悟。这些就可以用几个小问题的形式来组成,问题重点应该放在高三学生的职业兴趣与高校专业选择,或是企业数学人当前工作的职业意识,在工作中会遇到什么样的数学知识,并要在个人的感悟中表现自身的职业观念。比如,教师可以问数学人的个人兴趣、家庭等,从而使学生熟悉职业,体会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并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以及优点。第二角度是在日常工作中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是什么?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高中数学学习与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三个角度可以让职业中的数学人解读发展前途以及自身的专业素质。

3总结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中渗透生涯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运用提问式的教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会促进数学教学的健康发展、丰富高中数学课程资源、促进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与新技术教育的结合。当明确了教育意义后,提出的教学策略才具有针对性,才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学习目标性。

参考文献

[1]柳笛.高中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案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2]徐燕.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