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创新教育模式思考

机械设计创新教育模式思考

【摘要】本文简述了机械创新设计的内涵及特点,提出创新教学模式及设施步骤。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创新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1.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一所大学缺乏创新能力,迟早会被淘汰。高校的实践课不仅只是对基础知识的验证和综合训练,更应成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为了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实现教学活动与时俱进,《机械设计》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2.机械创新设计

机械创新设计指设计者利用已有的相关科技成果,进行创新构思,评价,发挥其创造力,设计出具有实用性,新颖性的机械产品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是以机械设计为基础,吸取设计方法学、思维科学等相关科学的有益成分,进行交叉融合而成的一种新型设计技术和方法。机械创新设计的特点:(1)基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运用发散思维与创造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思考、推理、判断;(2)是多门科学技术的交叉、渗透、融合;(3)是经验、想象力与灵感的交汇、碰撞;(4)机械创新设计是一个反复进行的过程。经过反复、多级筛选方可获得较优方案。各个阶段之间紧密相关,形成一个部分与整体统一的密不可分的系统设计[1]。

3.机械设计教学现状

《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2],是理论课到实践课的过渡、基础课向专业课的过渡,在培养创新型机械工程人才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机械设计》有两个实践教学环节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和机械设计实验。实践教学的关键问题是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提高其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因此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是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校《机械设计》教学存在着以下弊端:(1)实践课与理论课脱节。理论基础学习完毕之后才进行相应的实验验证。课程设计则是在理论课全部结束后才进行,结果是时间短、任务重,学生只忙于完成工作量,无暇顾及创新思考和现代化设计手段的应用;(2)实验内容不合理。实验只是对所学知识的验证,没有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进入同步;(3)实践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学生只是被动应付[3]。

4.机械设计创新教学模式  

新的教学模式是将《机械设计》所有实践环节和理论授课融合。(1)课程设计与理论课并行进行。学生带着实际问题去学习,由原来学习空洞、枯燥、零碎的机械设计理论,变成完成实际的、可操作性、系统的设计任务;(2)基础实验随理论课完成。每部分的基础知识讲完,随即进行实验验证,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3)创新实验穿插其中。利用第二课堂来完成创新实验。学生利用自做或购置零部件自行设计传动方案,并进行分析、评价方案的可行性,比较方案的优缺点。既给学生提供最佳的发挥空间,又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应用现代技术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课堂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老师重点指导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第一步,感性认识课。第一堂课先带学生到实验室参观实物,并利用VR播放相关零、部件的装配过程及运转情况,让学生对课程相关的知识先有个感性认识,引起兴趣,诱发思考;第二步,布置任务。课程设计任务:总设计准则讲完之后就布置课程设计任务,学生对任务进行具体分析,了解任务所涉及的内容、所需知识点和难点、查阅资料,提出具体的方案。老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设计任务进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枯燥的知识转变为生动的技术实现,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3];第三步,分步实施。在学习各章内容的同时完成零、部件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同时利用三维软件进行实体造型;第四步,完成学习和设计任务。最后虚拟装配、运行,形成报告,期末完成任务。第五步,总结评判。同学先介绍自己的设计,然后相互交流、互评,最后老师给出合理的评判,同时给出建议。创新实验适时进行:机械传动部分讲解完后即布置方案设计任务,轴承学习完毕布置轴系结构设计,最后完成方案创新及轴系结构的合理设计。

5.教学效果对比

试题中基本知识相对减少,综合性、设计性的题目增加20%,普通班与实验班的基础相同,两个班的成绩如下:普通班平均成绩74.8分;实验班平均成绩82.5分,试验班的成绩普遍提高,90分以上的增加25%,不及格率为0。结论创新教学模式从人才培养的整体需要出发,使得相关内容融合、贯通和渗透,形成科学的相互联系的教学新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选择、发挥空间,尽可能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使每位同学都能得到最佳的锻炼,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东林等.机械创新设计教育[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9,157~158.

[2]邱宣怀,郭可谦,吴宗泽等.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马庆水.突出创新强化管理全面推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J].实验研究与探索,2006.1,2~4.

作者:陈海真 单位: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