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理论范例

机械制造理论

机械制造理论范文1

(1)静态理论。测量技术中的静态理论在精度方面,主要会受到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误差分解以及不确定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前2种分别遵循着其自身的确定规律、随机规律,而粗大误差则跳出了这2种规律的限定。在误差分解方面,主要依靠测量人员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误差,测量的不确定度则要求测量人员在测量之前做出综合评定。这些方面便是静态测量理论所具有的测量精度特点,更侧重于对静态目标的测量。(2)动态理论。测量技术的动态理论实现了全系统的动态测量精度控制,可通过测量人员对内部误差及外部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实现误差的消解,以保证测量的高精度。同时,动态测量还包括误差分解的溯源理论和对误差所造成的精度损失进行诊断的技术,前者侧重于从误差发生的源头来控制测量误差,而后者则应用于对仪器产品进行精度的优化设计。此种测量理论更适用于动态目标的测量,其测量中面临着不容忽视的多种误差源问题。

当前机械制造对于测量技术的应用

新的机械生产制造要求推动了在线测量和在机测量技术的逐步提升,使测量精度实现了由微米向纳米的转变。在这种转变状态下,视频测量、非接触式扫描等测量方式得到了高度重视,质检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同时误差补偿软件也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具体来讲,纳米位移测量技术主要应用了双频激光合成波,其测量仪器利用此种合成波对条纹细分工作进行干涉,以实现超高精度的制造测量;此外,纳米测量位移范围逐步扩大,因此可以说纳米测量技术是当前时期最前沿的机械制造测量技术。新型的石英传感器技术借用了压电扭转效应,从而使单体转矩的测量以及无定心钻削转矩的测量仪器得以出现,机械制造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此种技术对机械试件进行任意的钻孔测试,而不必固定测量中心,这就极大地提升了测量技术的操作简便性,并扩大了使用范围。目前,在此种测量技术的支撑下,研究人员研发出了压电生物测力平台、三向磨削测力仪和电式三向车削测力仪等设备,这些设备对存在着复杂力学量的制造工作发挥着重要的测量作用。此种技术主要应用了当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正交偏振激光器,并且研究人员以此设备为基础研发出了诸多其他测量设备,如激光器纳米测尺等,这些仪器具有测量便捷简单、精准度高等优势,极大提高了机械制造的量程以及线性度等的测量精准度。

目前研发出的现场空间尺寸测量及检验技术装置,为我国机械制造中各项校准工作及解决装置问题提供了极大帮助。此种技术装置以互易性回归的非线性校准理论以及滑块平移的放大结构等进行测量,减少了非线性误差的出现;同时,它还借助装置的基准尺寸、靶标的几何结构、不同位置测量的量值传递理论进行测量,极大地提升了传感器与测量系统的精准度,实现了对于大空间机械制造的现场测量与校准。我国所研发的此种技术实现了对于大范围回转润滑面的复合节流及匀压测量、气体与液体以及气体与固体两相复合的回转润滑测量,从而提高了回转设备的精度、转动的刚度和稳定性。同时,基于此种两相复合回转理论,直线运动的基准装置得以研发,提高了直线运动的精度、承载力以及稳定性。此外,差动共焦、二次共焦、复色共焦的扫描方法也得以应用,支撑研究人员研发出了显微镜及扫描装置,提高了测量的分辨率。这项技术的研发突破了我国在超精密测量方面的限制。

机械制造所应用的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国当前对于测量技术的大力研发,推动了诸多高精尖技术与设备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我国机械制造方面测量技术的应用效率。就新时期测量技术的发展状况来看,测量技术在将来可能会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1)计量学方面的基本问题,比如计量标准、测量理论等应该会得到更加深入的研究,进而推动各种自主标定与校准技术在更高水平层面的研究及应用,以实现对于误差溯源要求的满足。(2)测量工作必将实现对于多种信息的更加协调高效的融合使用。当今时代,机械制造以及测量工作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信息量,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整合以及协调应用,便成为技术研发人员的重点关注对象。(3)测量仪器更加先进。未来测量技术将实现在可靠性、抗干扰能力、便捷、快速、稳定和高效等方面的发展,同时各种新的物理测量原理与技术将被研发及应用,进而推动更高端的测量仪器的出现,以有效解决各种新的测量问题。(4)测量工作将实现在动态测量、现场测量、在线测量方面的提升,实现对材料选用、产品设计、工艺流程以及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同步优化,逐步将测量技术在更高程度上与生产制造系统相结合,推动机械制造工作的智能化。(5)极限制造方面的创新。在极限制造方面,研究人员将能够推动超大尺寸更高精密程度的测量状态的实现,使测量工作能有效满足机械制造的数字化以及非接触方面的要求。同时,极限制造测量在朝向纳米精度发展的同时,也会实现更高的实用性。

机械制造理论范文2

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是企业资源计划的两个不同方面,从自然属性来说,企业资源计划这个现代制造业的管理工具是不分东西方的,它的目的在于降低生产成本与库存,将生产制造的周期最大程度的缩短,对于客户的需求能够快速的响应,这些目的是所有企业的目标。因此,从这方面看,企业资源计划是适合中外的。从企业资源计划的社会属性去看,各个国家的规章制度、政策法规、市场环境以及税收政策各不相同,因此对于企业资源计划的实施方面来看,一定要与本国的国庆相符合。

二、国内机械制造行业管理现状及问题

1企业缺乏管理经验,管理观念陈旧

提高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赢得用户的长期合作是机械制造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控制的根本所在。这需要机械制造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将管理方法、制造技术以及人员分配有机统一结合起来,以提高机械产品质量为最终目的。但是现阶段,我国很多机械制造企业仍然把产量放在第一位,没有足够的认识到产品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更谈不上达到用户满意度的要求了。

2管理缺乏执行力

现阶段,ISO9000是我国很多的机械制造企业利用最为广泛质量体系认证标准。但是经过调查发现,只有20%的企业真正的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的认证。MSA、FMEA、DOE等质量测量方法被很多机械制造企业作为质量控制的依据,这与国外的企业产生了很大的差距。因此,以传统标准为质量管理依据的机械制造企业并没有从中取得令人满意的管理效果。3高素质人才的流失我国教育制度与国外相比,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以至于管理专业的人才对于学到的管理知识无法灵活的在工作中发挥,导致实际管理经验的缺乏。而一些真正有管理才能人才经过培养之后,都会被国外优越的工作所吸引,从而造成了机械管理人才的流失。

三、现代项目管理对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作用

1促进企业发展战略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机械制造行业需要优化原有业务,开拓新产品以及新业务。因此,需要企业实行战略决策,将每一天的任务目标进行清晰的明细化规定,积极的去开拓创新业务领域,使得所有实施的战略决策都能够对企业产生有益的促进作用。而现代项目管理与企业所需要的不谋而合,它注重的是在各项活动时采取科学性的决策,做正确的事,而不是简单的把事情做正确,这是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始终贯穿的管理理念。如在项目选择上,该理论就强调收益测量法和约束优化方法,将常用的经济模型技术、收益评估技术与技术经济学的期望价值理论进行有效的融合。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强调新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这就要求我们的决策要依照产品效益生命周期理论,突出我们的决策方向。

2促进机械制造企业活动从计划、

执行进度到控制过程更具逻辑性和持续性项目具有单一性、时间性、明细化三个主要特点,这也是现代项目管理技术中提到的项目定义。现代项目管理计划能够让企业项目能够更加趋向企业目标,它提出企业要进行项目活动首先就是制定出一个完善的计划,这个计划要渐近明细,让各个相关利益者都达到满意。这也是常常提到的基准,同时的,为了保证各项活动的开展是按照计划来进行,需要对项目的展开进行组织协调,并控制计划的执行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利用趋势分析工具以及企业绩效评估,将原计划中的不当之处适时进行修改。现阶段,我国的机械制造企业中,以计划为指导的是少数,以指令为活动指导的是大部分企业的作风。尽管甘特图也在我国很多机械制造企业中作为一种活动计划,但是在甘特图实行过程中,大多数企业很少进行节点的开会,有的甚至不开,这就对项目的计划进程很难进行掌控与调整。因此,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项目活动缺乏详细的指导计划,项目执行过程难以控制等问题都可以通过现代项目管理来解决。

3促进机械制造企业组织方式趋向多元化及灵活性

现阶段,我国机械制造企业仍然是采用了以职能为标准对企业各级管理层进行划分的,这种职能性的组织结构是我国大多数传统企业仍然沿用的方式。然而这种单一的组织方法适用于大工业经济时代的大规模的生产以及降低成本来谋取利润的方式,在现代化市场经济中已经不适合了,它对于协调管理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以及现金流已经处在落后的阶段。以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为例,目前大多仍然采用以下按职能型划分的组织机构。如果现在要开发研制一种新产品,在这种职能型组织机构中,一般都会由销售部按客户的指令下达一份简单的由技术准备——跌生产——试装车——小批量供货——批量供货等时间节点的计划,再由公司管理层以指令方式将相关:作分配到各职能部门中,这种管理方式通常会造成如下结果:(1)只有公司管理层有权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若公司项目众多,管理必然混乱及低效。(2)与客户的沟通介面管理混乱。(3)各职能部门对各项活动完成情况很难进行有效的衔接及评估,销售部很难了解此产品在各部完成的真实情况,导致客户更难了解项目能否满足自己的要求。(4)各职能部门内部管理混乱,职责不清。(5)资源利用率低,开发成本过高。如果在职能型组织的基础上使用项目管理技术,就会按企业将启动项目的性质和规模,制定有效的项目章程并对职责进行有效的划分,形成一个既能履行所在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又能履行项目职责的团队,该团队在项目负责人的领导下,对项目的计划、执行、控制以及与客户、管理层的沟通负责。这样就避免了单一职能型组织的弊病,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责任感和工作效率,使企业的各项活动组织安排更为合理、有序。在这种情况下,就可在职能型组织机构的基础上,按公司项目的数量和规模,形成多个灵活的管理团队。

4促进员工整体素质及公司管理能力不断稳步提高

一直以来,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发展缓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专业人才,尤其是复合型的人才。尽管我国机械制造企业一直通过培养以及引进专业人才,但是这个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从根本上来看是由于我国机械行业的特点以及用人机制本身存在问题,导致了专业人才的缺乏,而现代化项目管理能很好的改善这一问题。现代项目管理中,经理或者更高层的管理者并不是一定来担任项目经理,可以挑选部门员工来担任项目经理的职位。职工在一些项目中能够充分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以及业务的整合等,将这些职员渐渐的培养和发展成企业的骨干型人才。在项目管理技术中,评估工作是在项目活动结束时所必须要进行的。评估工作首先是要对参与项目人员在整个项目中所取得的绩效以及自身业务能力的评估,这是为了促进职工的自我总结,也是为企业今后重点栽培专业人才最好的试金石。其次是评估整个项目活动的执行情况,并对此次项目的执行中进行经验总结以及教训,为企业今后开展的项目活动提供可借鉴之处,从而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进步。

四、加强机械制造企业项目管理的主要措施

1构建先进的成本管理模式

当前我国机械制造企业所采取的项目管理理念已经跟不上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若要实现突破性发展,必须要将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适合我国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首先是要改革成本管理、系统管理以及过程管理理念,将技术与经济,整体与全局,内涵与外延结合起来。其次,强化成本核算基础,完善成本核算过程,加强成本核算的管理、监督与控制。最后,要将企业全体职工的管理积极性调动起来,并将考核奖励制度进行优化,以推动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革新。

2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管理的水平

当前市场经济在我国占据了主导地位,机械制造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要改变如今的管理观念与水平。因此,机械制造企业必须要摒弃传统的管理手段中的不足,采用现代项目管理模式,在现代化计算机信息技术与数控技术的辅助下,实现机械制造企业管理手段与观念的改变。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机械企业以往落后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随着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遍应用,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模式会加快更新的速度,管理模式会更加的科学合理,符合现代企业资源计划,从而为机械制造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3培养管理人才,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应变能力

机械制造企业项目的管理,关键就是管理人才的实现,没有专业的管理人才,也就谈不上现代项目管理了。因此,机械制造企业要想从根本上加强企业管理,首先就要加强对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因此机械制造企业为了提高经济竞争力,必须加大人才培养方面的资金投入,发展出一支管理观念先进的现代化机械制造企业管理队伍。除此之外,在管理权力方面,还要下放一部分给专业管理人才去施展。对于用户反应的问题,要及时快速高效的解决,从而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能力、应变能力以及服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机械制造企业的长远发展。

4用信息技术提高机械制造业管理水平

如今,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不但不利于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还会严重的影响企业竞争力。机械制造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创新管理模式,利用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软件系统,例如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商业智能等等来实现机械制造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而这些软件的应用都离不开计算机信息技术,通过对上述管理软件的应用,实现机械制造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因此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建立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系统建设:

(1)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化,在机械制造企业内部范围内建立一个管理信息系统。

(2)建立一个生产计划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内部包括物料需求、车间作业以及由主生产计划三个部分组成。这个生产计划控制方法能够大大的缩短产品的采购生产周期,快速的满足用户需求,并且同时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以及仓库库存,有效的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3)建立企业内部可以共享的数据库,包括物料、产品结构、产品设计工艺以及生产能力等等数据资料。如此一来,企业可以对这些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维护,并可以与企业其他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方便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有效的实现对企业数据的统一管理。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企业资源计划对企业的管理程序进行理顺,使得机械制造企业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以及科学化迈进。

(4)建立监控以及动态信息反馈体系,这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各个管理部门中信息的分割情况为基础建立的。这样一来,就能有效的对各个项目活动进行监控,完成每项活动从签订合同、设计、生产、采购以及成本核算到成品发货过程的动态跟踪。

(5)提高财务管理以及成本核算的能力。

(6)在统计分析质量数据的时候,利用计算机来进行,这样能够加强分析准确性。

五、结语

机械制造理论范文3

一、国内制造企业存货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采购量计算不科学

很多制造企业在制订其生产计划时往往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性,这也就造成了采购的无计划性,使得有的材料存在大量的库存,而有的材料又往往不足,需要进行紧急购买。紧急性采购的物资,通常情况下由于时间紧急,可能采购合同不够详细,大多情况下,供应商会以采购量太小为借口,不与之签订购买合同。如果购买顺利,就没有关系,可是一旦出现了问题,企业就缺少维护自己权益的书面证据,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这个时候企业紧急采购费用就会上升,分摊到每件产品上成本也就提高了。

(二)存货成本控制不力

大多数企业经常与固定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的买卖关系,虽然固定的供应商可以保证原材料采购的数量与质量,但同时也失去了在市场上寻求更低的价格采购和选择更优质的产品的机会,出现采购材料在一棵树上吊死的情况,在采购价格控制方面容易失去主动权。当市场价格高于计划价格时,部分供应商会按照采购合同中采购量浮动的上限进行发货,这样就导致企业存货成本增加,从而使得生产成本随之增加;当市场价格低于计划价格时,部分供应商会按照采购合同中采购量浮动的下限进行发货,这又使得企业的采购量不足,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导致内部控制、考核制度形同虚设,无法实现控制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三)存货存储不当

在存货保管方面,国内有的机械制造企业存货管理环境是不符合要求的,而且实施落后的管理方式,造成存货的损坏或部分损坏。一般情况下,当供应商运送货物抵达目的地时,货物卸在哪里,仓储人员就一直摆放在哪里,很少进行过问,这样就导致存货必要的维护管理不到位。而且大部分仓库管理人员不大注意库房存储环境,甚至有时候在存货的保管的过程中会出现严重渎职的现象,主要体现在由于环境原因而导致的材料变形或是存货被偷被腐蚀等,最严重的甚至到了报废的程度,这样会使平均分摊到每个材料的采购成本增加。

二、提高存货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完善存货的采购存储制度

在传统的存货管理中,往往忽视对于存货环境的控制,现代存货管理对于存货环境管理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存货管理人员还要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存货数量与质量,发现数量不足时,及时提出补充货源的需求。为了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前提下储存存货,必须运用科学的手段,再加上存货的特点,利用现代技术和方法,以创造适宜的环境保持存货。存货的出库和进库必须严格填写表单,这是企业存货数量变动的凭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存货的数量和质量。企业除了每年对全部存货进行一次清点工作,还要对重点存货每季度或每半年进行一次核对,保证账实相符,尤其是质量要能够符合企业生产的要求。对于不符合企业生产要求的存货的,可采取尽快销售等方式,以尽量减少企业的损失。同时,就是要提升员工素质和职业道德,通过培训强化库存人员的责任心和训练有素的职业行为,提升采购人员在讨价还价过程中的谈判能力,提升质量检验人员的职业技能,培养采购人员调研市场的能力等,来降低原材料的采购价格,达到控制v制造企业采购成本的目的。

(二)经济批量法计算采购量

根据企业自身情况,使用合适的订单方法来满足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存货过多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增加存储成本,但是,存货不足也会妨碍正常生产,所以相比较之下主要的工作是合理计算采购数量。采购数量如何实现保证价格和储存成本的总成本最低,可以采用经济批量法进行计算,依据实际情况计算出来的采购数量在不出现意外的情况下可以降低总成本。机械制造企业每次采购前可以根据此公式计算出经济订货批量,这样以最佳采购量采购,不会出现过多存货,此时存货占有资金最少,总采购成本最低。

(三)用ABC分类法进行存货计量

一般来讲,机械制造行业的采购原材料种类繁多、价格不等、数量不均。有的机械制造企业采购的原材料品种不多但是价值昂贵,而有的则原材料品种很多但价值较低。由于企业的资源有限,所以不可能对所有的品种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和管理,当然,这也是不切实际的。为了让企业更好地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时间、金钱,管理的重点应放在最重要的原料,并根据库存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分类不同和控制,这是ABC分类的基本思路。

企业存货按照存货资金占用比例的量可以划分为三种:一是A类库存。这类库存的种类较少,但是采购金额却很高,通常可以达到所有采购物资总金额的百分之六十五左右,因此对这类重要存货需要进行精确的计算,以提高完备而准确的会计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二是B类库存处于A类和C类之间,资金量约占总金额的百分之二十五,数量通常约占百分之二十五的总存货,这类存货也是比较重要的,对于这种类型的存货管理中的会计记录应妥善保存,并定期检查,以确保记录准确。三是C类库存。这类库存重要性相对较低,金额也较少,因此可以简化处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可以用简单的算法,保证工作的高效性,同时也可以降低日常管理工作。机械制造企业通过ABC分类法进行存货计量,可以有效地降低其存货管理成本,从而达到控制企业采购成本的目的。

作者:段绪 单位:九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

一、柳工机械公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公司存货管理的现状

柳工机械每年大约有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存货量超出了公司当年的用量,超出的部分就积压到下年或者以后的年度。总体来看,该公司的存货成本还是比较高,有一定的积压现象,该公司的存货还存在着改善的空间。

2.柳工机械公司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首先,公司属于机械类企业,存货比较多,有些存货在入库时没有规划好摆放位置,见缝插针般放置杂乱,甚至有些存货还会覆盖住其他的存货,导致日后的保管、挑拣及盘点等过程出现麻烦。其次,公司的存货盘点制度不完善,公司没有对存货进行分类管理,公司财务在月底只对一定比例的存货进行盘点,一部分不重要的存货不进行盘点,这样就给存货的流失提供了依据,管理员在盘点方面都是敷衍了事。

(2)技术更新对存货管理的影响。由于柳工机械公司是大型机械制造行业,产品更新换代快,市场需求变化快,因此,存货管理更容易受到技术更新的影响。技术更新很可能导致企业库存积压,存货周转率下降,对企业的存货管理形成很大挑战。

(3)缺乏合适的存货信息管理系统。柳工机械公司对存货的管理信息系统只有财务用友U8系统,而该系统只有财务部门、仓储部门等少数部门才能通过,并且权限各不相同,除了财务部门能完全的使用外,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只能查看以及录入自身工作范围以内的数据信息。公司存货管理所依据的采购计划、库存信息、销售计划等通过纸质的文件在各个相关部门和人员之间传递,速度很慢,使企业快速相应的需求无法满足,给公司内部信息沟通造成阻碍。

二、优化柳工机械公司存货管理措施

1.存货采购控制措施

这方面主要体现了人的影响因素,存货管理最关键的第一步是采购,首先,计划采购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对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运行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要掌握好设备维修、备件消耗情况和生产耗用材料情况,进而做出合理科学的存货采购计划。其次,要规范采购行为,提高存货采购的透明度,以节约为原则,采购员还要时刻注意供货商的价格、品质、财务信誉等,对同类产品货比多家,采购价格低、质量优的存货。最后,要严格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仔细认真的填写有关的采购单据,并对采购单据进行准确确认,认真核查,争取做到无错误、无遗漏、无缺损。这样,既确保了生产的顺利进行,又能有效的控制采购成本,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2.建立信息化存货管理系统

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企业反映速度的快慢,影响企业的操作流程和经营成果。高信息化的企业能更迅速的对市场作出反应,实现业务的高效率,能够使企业在经营中抢占先机,占据更优质的市场份额、获得更有利的采购条件等。采用高信息化内部管理的企业更加透明化,更容易实现公正、公平,将企业管理中“人”的因素从管理中去除,即可以规避风险又可以节省人力,这样,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企业环境,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

3.加强存货的预算管理及各部门之间的交流

机械制造理论范文4

排列图法又称ABC分类管理法、主次因素排列图法,是工程质量管理中分析和确定工程实施过程中主要问题的有效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研究某项特性样本数据的分布规律,从而分析和推断特性总体状况,在生产过程中改变了以前的事后控制方式为事前控制和过程控制。因此,排列图法可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有效的科学手段。

2企业伤亡事故类别统计研究

根据我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对该企业2009~2013年职工伤亡事故的事故类别进行了分类统计,见表1;然后按照事故类别发生的次数(频数)由大到小的原则,重新整理为表2,并分别计算出累计频数和累积频率。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起重伤害三项事故类别的累积频率达到了72.4%,根据排列图法的分类原则将其定为A类问题,即主要问题,需进行重点管理;高处坠落、车辆伤害两项事故类别的累积频率为86.7%,将其定为B类问题,作为次重点管理对象;坍塌、触电、灼烫以及其他伤害将其定为C类问题,仅需按照常规适当加强管理。由于机械制造行业本身是一个轻伤隐患较多的行业,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起重伤害作为主要安全生产事故问题管理符合机械制造业的行业特性。

3企业伤亡事故原因统计分析

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组织管理的缺陷等方面造成的。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组织管理缺陷两项事故原因累积频率达到了80.7%,占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绝大部分,属于A类问题,需进行重点管理。鉴于人的不安全因素,应在日常管理中必须要深入基层检查,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从员工生理上、心理上、能力上以及思想上消除不安全因素;针对组织管理上的缺陷,主要应检查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技术措施是否有效,安全生产管理和规章制度是否真正落到实处,特别要做好日常的安全检查监督工作。

4结论

(1)机械制造业作为一个轻伤隐患和危险源因素较多的行业,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起重伤害是机械制造企业的三大主要事故伤害类别,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中需要对其进行重点管理。

(2)大部分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组织管理缺陷所造成的,因此,为了从源头上消除安全事故隐患的发生,应当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素质,改善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

机械制造理论范文5

1.能够确保内部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为了规范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的应用、反馈、整理、分类以及归类,可以依靠具有相互制约功能的管理组织结构对其进行约束,从而更加有效的对信息的全部环节进行管理,最终能够确保内部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能及时对信息进行科学的整理,更好的提供信息给信息的使用者使用。

2.有效的对资产安全进行管理。

对于机械制造企业而言,其所有的资产比较多,为此,很难对所有的资产进行科学的管理,然而依靠内部控制管理能够提高资产安全管理中每一个环节的管理水平,从而保证了机械制造企业资产在每一个环节的安全,最终能够有效的防止资产流失或损失的情况。

3.能够促使机械制造企业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

对于机械制造企业而言,导致风险出现的因素多种多样,为此,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能够及时对所存在或潜在的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同时根据事前控制、事中控制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规避,最终有利于机械制造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4.促使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

对于机械制造企业而言,内部控制管理是覆盖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依靠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能够及时发现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包括售后服务、制造加工、材料采购等环节的问题,并能够合理的解决问题,从而促使机械制造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保证了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环境比较薄弱。

当前,机械制造企业普遍都成立了与内部控制管理相关的机构,而且还健全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因为企业并不够重视内部控制管理,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成员并没有全部参与,从而导致了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不能有效的执行,甚至是流于形式。除此之外,机械制造企业还存在员工素质不高、管理结构不健全等问题,从而导致了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环境比较薄弱的现象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

2.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不重视风险的防范。

目前,机械制造企业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内部控制管理不够重视风险的防范管理,并缺乏对风险管理的认识,特别是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从而导致了内部控制管理不能有效的在风险防范中进行管理,最终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3.机械制造企业内部信息管理效果不明显。

对于机械制造企业而言,信息管理主要是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管理,然而,比较多的机械制造企业并没有建立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导致了各部门不能有效顺利的沟通,最终不利于企业内部信息的传递。

4.内部控制的监督和审计功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审计是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合法性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同时也是评价和防范内控制度时效性和缺点的主要方式。但是,当前的内部监督审计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不能有效的对内部控制管理进行指导。

三、提高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措施

1.优化机械制造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环境。

提高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能够保证其工作的顺利进行,内部控制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对内部控制管理环境进行优化,从而能够为内控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一定的前提和基础。首先,要对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文化进行优化,凭借营造文化气氛。加大宣传力度等方式,促使企业的全部员工更加了解内部控制管理并提高内部控制管理的意识,从而促使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顺利进行。紧接着,要加大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力度,凭借培训、再教育等方式,促使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相关能力的提高,从而能为机械制造企业顺利展开内部控制管理提供了一定的人才。然后,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优化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通过设立具有扁平化特点的管理组织结构,促使内部控制管理以及经营效率的提高。最后,要根据当前的发展情形,及时对机械制造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系统的调整以及科学的补充,特别是要根据内部控制的相关标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

2.加大对风险的管理力度。

机械制造企业要建立以风险防范为关键点的内部控制管理,从而能够促使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首先,机械制造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业务流程,合理的设置风险管理数据库,其中要包括责任管理部门、影响性、产生原因、特点、种类等内容。紧接着,要建立有效的生产经营标准化流程体系,并与风险控制制度相结合,对风险的信息进行收集、对风险进行防范处理、对产生风险的责任进行界定、对风险的数据进行分析等,从而促使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

3.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

对于机械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而言,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能够保证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进行。机械制造企业要建立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并把企业的基本部门纳入其中,包括销售、财务、管理、生产等部门,从而形成一个可以进行信息分享、共享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而促使信息的利用率、准确性以及时效性的提高。除此之外,能够对企业的各种信息进行归纳总结,从而能够有效的分析企业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而促使了内部控制管理针对性的提高。

4.加大内部监督审计的管理力度。

机械制造企业加大内部监督审计的管理力度能够促使内部控制有效性分析评价的准确性的提高,同时也能促使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化。对于机械制造企业的内部审计而言,主要的工作是进行事前和事中的管理,从而依靠科学的审计机构,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其侧重点在于对企业的综合业务以及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机械制造企业的外部监督审计而言,主要是依靠会计师事务所科学的分析企业的事后审计,并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合法性以及规范性进行系统的监督审计。

四、结语

机械制造理论范文6

排列图法又称ABC分类管理法、主次因素排列图法,是工程质量管理中分析和确定工程实施过程中主要问题的有效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研究某项特性样本数据的分布规律,从而分析和推断特性总体状况,在生产过程中改变了以前的事后控制方式为事前控制和过程控制。因此,排列图法可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有效的科学手段。

2企业伤亡事故类别统计研究

根据我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对该企业2009~2013年职工伤亡事故的事故类别进行了分类统计;然后按照事故类别发生的次数(频数)由大到小的原则,重新整理为表2,并分别计算出累计频数和累积频率。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起重伤害三项事故类别的累积频率达到了72.4%,根据排列图法的分类原则将其定为A类问题,即主要问题,需进行重点管理;高处坠落、车辆伤害两项事故类别的累积频率为86.7%,将其定为B类问题,作为次重点管理对象;坍塌、触电、灼烫以及其他伤害将其定为C类问题,仅需按照常规适当加强管理。由于机械制造行业本身是一个轻伤隐患较多的行业,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起重伤害作为主要安全生产事故问题管理符合机械制造业的行业特性。

3企业伤亡事故原因统计分析

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组织管理的缺陷等方面造成的。根据该企业2009~2013年职工伤亡事故的事故调查报告,对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进行分类归纳统计。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组织管理缺陷两项事故原因累积频率达到了80.7%,占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绝大部分,属于A类问题,需进行重点管理。鉴于人的不安全因素,应在日常管理中必须要深入基层检查,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从员工生理上、心理上、能力上以及思想上消除不安全因素;针对组织管理上的缺陷,主要应检查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技术措施是否有效,安全生产管理和规章制度是否真正落到实处,特别要做好日常的安全检查监督工作。

4结论

(1)机械制造业作为一个轻伤隐患和危险源因素较多的行业,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起重伤害是机械制造企业的三大主要事故伤害类别,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中需要对其进行重点管理。

(2)大部分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组织管理缺陷所造成的,因此,为了从源头上消除安全事故隐患的发生,应当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素质,改善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

机械制造理论范文7

(一)企业信息化系统“花瓶”作用过强。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机械制造企业徘徊在生存边缘,机械制造企业主对产品成本、人工费用、利润水平、销售渠道等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也清楚地认识到了企业信息化管理重要性。但由于机械制造业经营者对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不足,未了解和理清信息化管理体制和机制对生产、管理的操作性作用,使得机械制造企业即使购入了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却未能发挥信息化系统的高效管理作用,导致其成为了“花瓶摆设”,机械制造企业信息系统资源被浪费。

(二)财务管理过分松散,财务管理系统作用未发挥。

目前,大部分公司都或多或少选购了财务分析软件,但却忽视了学习财务管理软件的高效功能,导致财务管理系统的作用无法被正确挖掘。同时,财务部过分依赖《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的法律条规,未能灵活应用财务分析软件,导致无法更好利用财务管理系统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无法建立健全。尤其是在新产品研发、技术改造项目方面,统一建帐,统一用款现象严重,导致每月财务成本核算时分配不清,合同收款时间混乱,项目经费预算及支出不合理,费用浪费严重。

(三)机械产品质量监督管理落后,信息化不足。

许多企业为提高机械产品质量,都设置质量管理部、质量管理科等管理机构。但这些质量管理机构却依然存在很大的不足。比如,未依照信息化系统数据制定产品质量检测指标;未将ISO9001:2008和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与信息化监督系统结合起来;在强化过程质量监督时过分依赖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员工质量知识培训不到位,使得员工在各个环节生产操作未按照流程进行,产品出厂合格率低。同时,由于未构建供应商信息化管理体系,导致购进原辅材料质量不符合质量标准,产品质量严重下降,失去客源。

(四)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不善,人才流失严重。

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虽然部分机械制造企业已经使用了信息化管理技术统筹人力资源,由于其服务器性能、网络状况不完善,在实施过程中问题百出。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不完善带来的管理流程不顺,缺乏可依据的标准,信息误导现象严重等负面情况,更是使企业决策无法更宏观地利用人力资源数据,导致人才利用率低,人才无法发挥作用,人才资源缺失严重。

二、机械制造企业如何针对性地加强信息化管理

随着机械制造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要想扩大经营版图,必须先狠抓信息化管理,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某种程度上看,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程度的高低是衡量机械企业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但综合上述我们可以知道,机械制造企业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依旧存在严重的缺陷。只有解决了这些缺陷,机械制造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面强化企业信息化管理,做好工程设计信息化工作。

要解决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系统“花瓶”作用过强的问题,要求机械制造企业必须强化信息技术在产业化中的应用,加大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信息化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采购销售和服务等环节的全面覆盖、渗透融合和综合集成。同时,公司要在财务、技术、生产管理、储运、车间管理、质量等部门建立信息模块,满足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的需求,以提高各个管理环节的工作效率。另外,企业还需做好工程设计的信息化工作,包括两维、三维绘图及装配检查CAD、模拟整机性能的CAE、工艺设计CAPP、以数控编程为主的CAM等信息系统的引进。

(二)应用ERP软件,构建完善的财务指标系统。

财务管理过分松散,财务活动价值无法挖掘,将导致企业项目管理成本无法受到控制,财政支出浪费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因而,机械制造企业必须要抓紧处理这种不良状况。笔者建议,强化信息化管理,注重财务分析,江苏爱吉斯海珠机械有限公司应用金蝶ERP软件等财务信息化管理设备,每月定期组织编制财务分析报告,对公司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全面核算、统计与分析。同时,积极分析机械制造企业当前的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构建一个良性财务指标,让财务部工作人员依据指标办事,每月定期向高层领导汇报上月财务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领导或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三)完善产品质量监督的信息化建设,强化供应商管理。

高效的质量信息化建设不仅要建立健全的企业质量管理机构,还需引进先进的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江苏爱吉斯海珠机械有限公司产品购入的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不仅具有了质量决策、质量检测与数据采集、质量评价、控制与跟踪等功能,在产品设计、制造、检验到售后服务的整个过程中还具备强化过程质量监督的作用,贯彻该公司的落实了分层审核制度。此外,该系统还强化了对供应商的管理,确保购进原辅材料质量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坚决执行不合格的原辅料不准投入生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得流入下一道工序,不合格产品不得流入市场的“三不”原则。

(四)加强系统对人力资源的统筹管理,吸引人才。

机械制造理论范文8

机械制造工艺是满足产品设计要求、保证产品质量、节约成本、缩减能耗的有效手段,它指导着企业的生产准备、计划调度、生产加工、质量检测等工作,它为产品更新、技术升级、增加经济效益提供了重要保障。其中,工艺流程在产品质量、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接指导着产品或者零件的制造过程。

1.1生产和工艺过程

机械制造工艺中的生产过程具体是指制造机械时,将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制作成产品的过程,主要包含生产技术的前期准备,原材料与半成品的运输、保管,零部件与产品的装配、调试和检验等。工艺过程隶属于生产过程,它是指改变零部件与产品尺寸大小、外形、性质、相对位置关系的生产操作过程,例如,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等。其中,工艺过程涵盖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它具体是指采用机械加工方法改变毛坯的外形、尺寸大小以及表面质量,将其变成产品零部件的过程,此过程通常由一个或者多个加工工序构成,主要包含安装、工位、公步和走刀这四道工序。

1.2零件装夹

正式生产零件之前,应将其安放在基床或者夹具等位置,此步工序为固定位置,为进一步保障位置的准确性,应对其进行稳固,此步工序为夹紧,固定位置和夹紧统称为装夹。机械生产技术中零件装夹的科学性严重影响着零件的生产品质,同时直接影响着产品的生产速度、生产成本和安全性。通常包含直线、划线找正式和用夹具装夹式这三种零件装夹模式。

1.3定位

为切实保证零件的精确度,应做好零件的定位作业。定位时,首先严格依照加工工件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定位基准,本文中的基准是指点、线、面,且能够在明确工件和加工工具之间具体位置关系中发挥作用,依照所发挥作用和应用场所的不同,将基准划分成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其中工艺基准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又将其细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检测基准和装配基准。

1.4加工精确度

加工精确度是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关键,其直接决定着产品的使用性能,依照不同的要求,可将其划分成尺寸大小精确度、外形精确度、位置精确度和表面质量精确度。在具体的机械加工过程中,为获得准确的尺寸大小精度,主要采用试切法、调整法;为获得准确的外形精确度可以采用轨迹法、成形法。

2合理化的机械设计措施

2.1提升加工精确度的措施

在机械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只有深入分析研究产生不同误差的具体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能减少误差的出现,进而提升工件的加工精确度。若想提升零件的加工精确度可以改进所用夹具,也可以改造测量工具;若想有效控制误差,则应全面认真分析加工误差,找到产生误差的具体原因,通常系统应力、受热变形、刀具磨损等都会引发误差,依照具体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2.2提高设计标准化的措施

标准化是机械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借助统一的标准,保证机械零件尺寸大小、规格型号、性能和结构的统一,这有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还能够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进行机械设计时应注重产品零件标准化水平的提高,进而提升产品的设计水平,强化机械产品的竞争实力。

2.3改善零件加工表面质量的措施

零件加工表面质量是指机械加工后零件表面的微观不平度,其质量直接影响着产品零件的使用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为改善零件加工表面的质量,可以采用以下措施:首先,合理选择刀具,尽量依据加工件的属性选取刀尖圆弧半径相对较大、副偏角度较小或者适当的修光刃,进而缩减加工零件表面的不平度;其次,科学选择切削条件。若想获得理想的加工零件表面质量,应严格依据不同的材料选择恰当的切削速度,另外,还可以使用高效切削液;最后,降低表面层的形变程度,可以同时采用多种方法。3.4强化绿色制造的措施绿色制造理念的引入能够有效增加机械设计的成功几率,因此,引入了绿色制造理念的机械制造工艺与原有的制造工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它强调对环境的保护,同时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强化绿色制造,应全面考虑产品的绿色开发,减小其生产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首先应保证机械建模过程中的绿色设计,借助系统化的设计方法,选取绿色环保型原材料,还应考虑产品的回收和循环利用情况。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