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教育思考(5篇)

大学生诚信教育思考(5篇)

第一篇:大学生诚信教育诚信缺失对策

一、传统诚信观的特点

(一)诚信的基本含义与表现。

1、诚信的基本含义。

古代对诚信的理解。一是诚与信涵义有所不同:诚是指诚实无欺,既不欺人,也不自欺。二是诚与信的基本涵义可以互训。《说文解字》认为: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

2、传统诚信观的表现。

首先诚信是立身处世之本。孔子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假若一个人没有信用,就不能与他人正常交往,失去了在社会中立足之地。孟子提倡用诚信维系朋友、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荀子强调“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父子、兄弟等关系,离开诚信不会和睦。其次诚信是立业之基。荀子认为“商贾敦悫无诈,则商旅安,货财通,而国求给矣”。诚信有促使商业兴旺、国家繁荣的作用。

(二)传统诚信观的特点。

中国传统诚信观源于自然经济为主的农耕社会,同时受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影响,具有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

1、诚信关系体现了单向义务性。

中国古代的诚信观要求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间要讲诚、讲信,诚信的第一要义是对封建王朝的忠,要服从三纲五常的要求,并非基于人际平等关系的诚信。因此古代社会的诚信是不对等的、非自愿的。

2、实践诚信靠的是主体自觉性。

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修身。如大学礼记中讲到: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然后天下平,天子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在齐家、治国、平天下中,都要把修身当作根本,从自身的道德修养开始。

3、履行诺言具有超越功利的道义性。

传统社会以家国为本位,个人只是家国关系网络中的构成因子,缺乏独立地位和个人权利,价值取向是家国利益至上,人们做出某种承诺不以功利要求为前提,履行诺言往往是没有功利目的的道义行为。

4、重视实践,诚信地位具有神圣性。

诚信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是传统道德中的重要规范之一。

5、诚信的适用范围是熟人社会。

孔子强调: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孟子把有信作为五伦之一。传统诚信观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涵盖范围比较狭窄,仅仅适用于特定的社会关系。重亲疏是儒家“爱有差别”学说的特点。

6、诚信作用的领域主要是政治。

孔子、孟子等古代思想家从人生道德和政治伦理上论述诚、信、诚信的基本属性。

二、诚信的价值体现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范畴,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道德规范。传统诚信思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仍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价值和借鉴作用。(1)有助于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现代诚信观是人类不断形成、累积和发展的思想过程。传统思想和现代思想是传承、发扬和创新的关系,诚信美德已经融入了民族的血液。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发挥传统诚信思想的优势,挖掘、疏理,取其精华,为当今社会服务。(2)有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既是道德原则,也是道德建设要求。建设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道德规范,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开展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使人们明了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本准则,是成熟的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使诚实守信真正成为当代公民认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自觉行为。(3)有助于规范全社会的经济活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健康有序运行的前提是诚信。古代的商业活动特别强调“市不二价”、“信义不欺”的诚信伦理。市场经济是竞争激烈的经济,也是讲信用的经济,自经济体制转轨以来,由于利益驱动和体制、法制等原因,出现了一股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弄虚作假的歪风邪气。为此,我们要大力提倡和弘扬诚信思想,合理挖掘和充分利用传统诚信思想中所蕴含的伦理智慧,发挥其在经济活动中的导向作用。

三、诚信教育的具体措施

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开展全民诚信教育应采取以下办法。(1)要与道德教育和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相结合。思想战线的工作者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要确立诚信意识,把诚信教育落实到全社会,发挥教育者自身的表率作用,以优秀的诚信行为和作风去教育他人、影响他人。(2)要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爱国主义教育是最具凝聚力和号召力的一面旗帜,爱国不仅体现在金戈铁马、保家卫国的壮举上,而且体现在平时的诚信言行中。(3)要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诚信立人”教育应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不说谎话、不作弊、明礼守纪等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抓起。对诚信教育要辅之以“严规”,要高标准、严要求,保证社会竞争的公平性,公民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提高。(4)建立信用保障体系。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处在建立完善阶段,因此国家应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倡导全社会的诚信教育。进一步强化社会诚信理念,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一套严谨完整的信用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个体的信用记录,定期更新信用数据。形成全社会讲诚信的氛围,形成失信者处处受制的局面。

作者:张久山 单位:河北唐山市开平区教师进修学校

第二篇:微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1.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

高等学校的最终教学目标是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大学生走向社会时,诚信是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拥有诚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才能变得更加和谐,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另外,诚信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由此可见,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等学校的教学目标之一,必须要科学地开展诚信教育。

2.由大学生群体特殊性决定

在社会未来的发展中,大学生将是建设的主力军,是希望和未来,大学生承载着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责任。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非常重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使大学生更加符合社会建设与发展的要求。另外,尽管大学生属于成年人,但是其思想水平、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容易出现失信行为,基于此,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适应大学生群体特殊性的必然选择。

3.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现状不容乐观,考试作弊、拖欠贷款、简历造假等失信行为在大学校园中屡见不鲜。为了提升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各个高校均开展了大学生诚信教育,然而在实际的诚信教育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育内容空洞、教育方式单一等,进而导致诚信教育效果较差,大学生的诚信水平较低。

二、微时代的基本特征

在3G技术发展及普及的过程中,信息接收终端移动得以实现。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与3G技术、电子纸技术相融合,增加了上网的功能。电子纸几乎没有任何的重量,具备非常好的可折叠性能,这样一来,受众可以随身携带电子纸。随着物品变得越来越智能化,信息接收终端所接收到的信息种类越来越多样化,这种传播特性真正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大范围的传播。在微时代,作为载体的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设备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便携设备体积较小,尽管信息展示框的面积也会随之变小,但是能够随时随地接受信息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点。以手机为例,手机屏幕的平均尺寸为100mm×400mm×20mm,而电脑屏幕的平均尺寸为13英寸,但是由于手机便携的特点,促使其更受青睐。人们一般会在自己无聊或零散的时间里查看移动终端,这种特点决定了人们浏览的内容必须要短。在微时代,信息传播的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从传播速度上来看,信息传播速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从传播内容上来看,信息的冲击力和震撼力更强。微时代所传播的信息内容短小,如微博,人们在信息时,字符数不能超过140个,这决定了信息内容的“小”,且微博的不局限于电脑,只要具备网络,手机、平板电脑等都可以信息,这使微博信息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当人们在浏览微博时,从接收信息到消化信息,时间很短,信息者要想在短时间内吸引受众的注意,需要对信息内容进行科学的处理。

三、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

1.对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我国教育发展的历程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直被提倡,不过,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为应试教育,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知识及技能教育,而忽略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以及诚信教育,这样一来,诚信教育就未得到高校的充分重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还不健全,正处于逐步的完善当中,在这一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通过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但是,由于高校不重视,导致诚信教育的相关机制不够完善,且诚信理论教育较少,这些因素都导致高校的诚信教育效果较差。

2.诚信教育内容空洞

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实现的,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诚信教育是重点教授的内容,通过诚信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诚信意识。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时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大而空的理论,教学方式以讲道理为主,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实际情况、个体差异,这样容易打消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诚信教育的教学效果。

3.诚信教育力度不足

当今社会中,各种失信行为不断出现,这对大学生的影响较大,因此,为了使诚信教育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高校需要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适当地加大教育力度,从而真正提升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高校的诚信教育还应坚持与时俱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诚信教育无法与社会变革相适应,导致无法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诚信意识。

4.诚信教育对象大众化

高校在开展诚信教育时,基本以班级为单位,采用集体教育的方式,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实际上,在开展诚信教育时,采用集体教育方式十分必要,通过集体中先进学生的带头作用,可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诚信意识。不过,如果采取单一的集体教育方式,会存在三个方面的弊端:第一,在集体教育中,可以很好地解决大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但对于大学生个别的失信行为,无法深入了解,这导致在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很难认同教师的教育,无法形成健全的诚信意识;第二,诚信教育容易形式化,在传统的诚信教育中,教师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并不重视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较差;第三,在集体教育方式中,大学生的主动性较差,而且由于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导致教学缺乏活力。

四、微时代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1.更新诚信教育理念

在当前的大学诚信教育中,诚信教育并未真正地实现与网络的有效结合,依然采取班会、宣传等教育方式,这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微信、微博是当代大学生比较常用的交流沟通工具,高校在开展诚信教育时,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完善的诚信教育平台,通过微平台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使大学生主动接受诚信教育,同时充分利用传统的教育平台,便于保证诚信教育的严肃性、权威性。另外,在针对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时,不能只是简单地灌输诚信教育的相关理论,而是要在充分了解大学生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诚信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中,还应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从而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诚信意识。

2.梳理诚信教育内容

在微时代,针对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时,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教育内容,一个是正面引导性的教育内容,另一个是负面消除性的教育内容。首先,诚信教育要丰富教育内容、创新宣传形式。无论是微信的内容,还是微博的内容,都具备短小精悍的特点,通过高度凝练的语言,将诚信教育的主体内容。生动地显示出来,学生在观看完毕之后,能够认可教育内容。微博、微信所的内容不仅包含文字,还可以包含图片、视频等资料,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诚信教育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将诚信教育的内容融入进去,让大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其次,诚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在网络极度发达的今天,微信、微博上的信息量非常庞大,而且较为繁杂,这些海量的信息中难免夹杂着不良信息,大学生对信息的甄别能力有限,再加上思想不成熟,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诚信教育时,一定要培养学生甄别信息的能力。

3.创新诚信教育方法

在进行诚信教育时,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充分利用微平台,创新教育方法是提升诚信教育有效性的重要举措。首先,通过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形成活泼有趣的诚信教育氛围,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诚信学习。其次,搭建多样化的教育平台,通过此教育平台,诚信教育的相关信息,让学生自主选择所需信息。再次,加强对微平台的监管,学生会利用微平台信息,教师要对信息进行监管,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学生的诚信价值观,进而判断出学生的诚信情况,避免学生失信行为的发生。

五、结语

对于大学生来说,诚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微时代,诚信教育面临更多的要求,高校在开展诚信教育时,要充分利用微时代的优点,通过微媒体与教学相结合,搭建诚信教育微平台,进而提升诚信教育的效果,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避免学生出现失信行为。同时,通过诚信教育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导其今后的生活和工作。

作者:孙玉洁 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第三篇: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探新

一、“诚信”的内涵及高校诚信教育现状

1.“诚信”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诚信作为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最早出现于先秦儒家中。其内涵主要包括诚实不欺、真诚相待和守信行诺。诚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个人修养方面,如《论语》里面提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社会道德规范方面,认为诚信是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如《论语》里面提到的“民无信不立”;人际交往方面,人能守信,才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如《论语》里面提到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诚信”的内涵也在不断地被丰富。比之在传统社会中诚信的价值表现在个人修养一面,当代社会中诚信的价值更侧重于社会建设一面。在市场经济社会中,诚信对个人与社会建设的巨大潜在价值必将得到充分的展现。因此,诚信建设值得高度重视,而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2.高校诚信教育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道德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化的特征。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人们追逐名利最大化,社会上诚信不足甚至诚信丧失的现象比比皆是。高校学生正处在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深受社会影响。目前,高校学生中诚信缺失的现象严重。如考试作弊,虚假实习,买卖、抄袭论文,拖欠学费,骗取困难补助,网络道德失范,人际交往中诚信缺失等。针对大学生中诚信缺失的现象,各高校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诚信教育实践活动。学术界也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对诚信问题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上看还欠缺实效性。不足之处概括如下:

(1)重内容,轻形式,内容空洞,方法单一

目前,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实践活动,如开展多样的诚信主题班会、举办诚信晚会、开展诚信月活动、签署诚信承诺书、利用网络宣传诚信思想、组织诚信征文、开展诚信研讨会等。诚信教育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在具体内容上,缺乏创新性,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没有倾听与研究大学生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困惑,将诚信教育单纯理解为诚信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让大学生个体自觉地培养诚信情感。仅有外在的“教”而没有内在的“化”,很难激发学生的思想共鸣。

(2)重教育、轻惩戒,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

虽然我国的教育体制对诚信教育给予很高的关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不同程度存在重智轻德的倾向。高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没有将诚信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也没有制定固定的诚信教学计划,仅仅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考核的唯一依据,大大削弱了学校诚信教育的效果。高校对于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没有相应的惩戒措施,学生违背诺言,失信的成本低,如大学生申请助学金时提供虚假材料、就业过程造假、考试作弊等,学校给予的处分仅仅是口头警告或者通报批评,惩戒比较轻。高校缺乏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管理体制,即使制定了相关制度,执行也并不严格,诚信教育只是流于形式,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

(3)重外在,轻内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高校在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过程中,重视灌输的作用。诚信制度的建设及诚信活动的开展多为自上而下的,忽视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考虑到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心理特点,致使大学生对诚信教育逐渐失去信心和热情,导致诚信教育过程本身与大学生诚信道德品质内在化的脱离。

(4)缺少系统性与整体性,难成体系

纵观当前高校诚信教育的总体安排,从课程学分设计的角度看,倚重思想道德教育课,忽视在专业课、基础课中渗透诚信教育的理念;从教育过程中看,重视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环节,忽略日常生活;从诚信评价和考核的角度上看,重视书面及结果的考核,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从教育的主体来看,主要依赖辅导员及行政人员,缺少专业教师参与;从整个社会体系来看,强调学校,忽视家庭和社会的教育。

二、高校诚信教育面临新挑战

目前,高校诚信教育存在着重内容轻形式、重教育轻惩戒、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等一系列问题,高校诚信教育面临新时代挑战。

1.高校诚信教育遭遇新媒体

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的兴盛,标志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教师的主体地位开始弱化,传统的教育模式面临挑战。互联网时代内容庞杂的信息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悄然改变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模式,给高校的诚信教育带来了挑战。

2.高校诚信教育遭遇社会转型期

关于“社会转型”的含义,在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论述中,主要有三方面的解释:一是指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指社会结构的变动;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即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包括大学生在内得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加上高等教育也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学生诚信教育需要顺应转型期和面向未来新常态的改革。

三、构建高校诚信教育新体系

1.积极构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新理念和模式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传统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理念和模式逐渐失去优势。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高校要适应新媒体的发展需要,积极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新理念和模式。高校必须突破传统的面对面教育沟通的模式,积极占领新媒体运用和影响的主导权,紧紧围绕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的信息化需求,开发新媒体运用的新阵地。深入理解网络互动的双向或多向沟通性,除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外,还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影像、声音等网络要素的重要功效。

(1)以共青团系统为牵引,营造诚信文化氛围

营造诚信文化氛围。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宣传阵地,除传统的宣传栏、报纸等媒介外,还应依托高校共青团,大力推广共青团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QQ群、飞信群等新型网络媒介传播正能量。依托新媒体,开展丰富多彩、贴近学生、具有实效性的诚信教育实践活动。例如利用网络开展“诚信校园之我见”“诚信征文比赛”“校园诚信事迹演讲”等活动,开通公众投票平台,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营造诚信的校园文化氛围。重视新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在人员配置方面,在学生工作队伍中选拔优秀人员组成新媒体诚信推介队伍。依托新媒体,及时收集、反馈、跟踪学生对诚信热点问题的关注和期盼,充分利用共青团的优势扩充主流文化阵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积极利用新媒体塑造典型,构建诚信网络舆论环境

高校应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引导学生辨别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培养学生的网络诚信意识和网络道德品质。在学生中选树典型,利用网络宣传典型,传递诚信正能量。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高校要充分利用这一批骨干力量,为他们提供主流平台,让学生参与讨论,将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主流思想传递给学生。

2.构建诚信教育实践新机制

高校传统的诚信教育实践活动往往是自上而下的,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改变传统的模式,高校必须制定有针对性的诚信教育实施方案,例如在诚信理念的学习过程中,改灌输式为促膝交谈式;让学生参与社会的诚信实践活动,重视体验式教学;关注诚信教育的特殊群体,为学生量身定做不同的诚信方案等等。重视专业学习外的第二课堂,如班级主题活动、优秀团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参与其中,宣传诚信,体验诚信,潜移默化,铸就诚信品质。

3.建立由诚信管理系统、诚信评价系统、诚信监督系统、诚信惩戒系统组成的诚信监管机制

(1)建立诚信管理系统

高校要增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一是加强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学生管理部门必须保持档案记录的连贯性,收集、整理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诚信材料,如奖学金诚信、就业诚信、助学贷款诚信、人际交往方面的诚信等,并如实记录在学生的档案材料中。二是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学生的专业学习中,建立诚信教育的教学管理制度,如开设大学生诚信教育课程,开展大学生诚信月活动等。三是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制度,高校在实施诚信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建立健全大学生日常学习管理制度和日常生活管理制度。

(2)建立科学的诚信评价系统

大学生诚信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依靠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诚信评价系统。一是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效果评价机制,高校应联合学生处、教务处、校团委等部门对学生在学习、日常人际交往方面、校园文化活动参与等方面的诚信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如考试中作弊的现象是否减少、恶意拖欠助学贷款的行为是否减少等。二是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评价系统,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的评价主要指校园文化活动的评价、大学生学习风气的评价、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评价等。建立科学的诚信评估指标体系,明确评价指标,统一评价标准。

(3)建立诚信监管系统

要使诚信内化为大学生的道德素养,还必须依靠外在的监督体系。一是成立专门的诚信监管部门。例如高校可以成立由学生处为主,联合校团委、宣传部、招生就业处、后勤产业处等各部门的诚信监督小组。二是完善大学生诚信监督制度。完善大学生诚信举报制度、公示制度、监督评价制度,并利用网络建立健全网上监督制度,对大学生生活、学习、工作方面的诚信行为予以监督。三是培养学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能力。高校除加强教师监督、同学监督之外,还必须让学生加强自我监督、自我管理。

(4)建立诚信惩戒系统

高校除对诚信行为给予积极的鼓励与颂扬外,应对失信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与打击。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一是制定处罚条例,对学生失信行为进行鉴定,并制定相应的处罚条例,让学生“失信”的成本远远大于“守信”成本;二是依靠网络,宣传板报等集中公布学生失信行为,对学生失信行为集中治理。加强对大学生失信行为如考试作弊、就业材料制假、欠贷不还、学术不端等进行集中批评处理,并详细录入学生档案,加大学生失信的成本。

4.建立系统性的诚信教育体系

高校诚信教育应注重整体设计。从课程学分设计的角度来讲,除思想道德教育课外,还应注重在专业课、基础课中渗透诚信教育的理念;从教育过程中来看,应重视入学教育与毕业教育中的诚信教育,更应关注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诚信教育;从教育主体来讲,高校除行政人员外,专业教师也应是诚信教育的主体;从社会角度来看,应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诚信教育管理体系。

作者:张丽芬 单位:广州大学

第四篇:大学生诚信教育实践缺失和对策

1新疆大学生诚信教育及实践存在的问题

1.1新疆大学生诚信知行不统一

大部分学生都很重视考试,能够在考前认真复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总有小部分学生最终作弊。高校德育教育存在“认知”本位原则,仅注重认知层面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将大学生内在情感体验与外在行为的实践统一;把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简单地等同起来,对于学生道德水平的测定仅以一次考试分数确定,而忽略了重要的道德行为实践,结果导致严重的知行不一情况,即调查中发现虽然大部分同学认同诚信是必备的品质,但实践中仍有接近一半的同学选择了“考试作弊”。如果偏废实践教育,“那我们就很容易造就出共产主义的书呆子或吹牛家,而这往往会使我们受到损害,因为这种人虽然把共产主义书本和小册子上的东西读得烂熟,却不善于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也不会按共产主义的真正要求去行动。”所以,诚信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要相结合,形成一整套的教育体系。

1.2高校诚信评价及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对待高校诚信评价方面分为“很好”、“好”、“一般”、“较差”四个方面,所占百分比分别为19.9%、23.8%、48.9%、7.4%,总体评价集中在“一般”水平,倾向于“好”的方面。教育管理体系方面,集中在社会环境影响(44.4%)、家长、老师朋友的影响(19.2%),尤其是建立诚信档案(40.5%)在所有调查者中认可度较高。近些年来,新疆高校为了应对日益突出的诚信问题开始反思诚信品德培养,尝试着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依然存在着诚信评价体系不完善、指标较单薄的现象,所有教育和践行均不到位,难以相互对应,效果不明显(59%,第17题)。新疆高校目前使用的诚信评价体系也存在着评价目的模糊、机构不健全、内容不全面、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因此,无法为培养者提供新疆大学生真实的诚信品德情况,导致了诚信教育缺少针对性。同时,管理育人是高校进行诚信教育及实践的有效途径之一。新疆高校在进行诚信教育及实践活动时,更多重视具体的诚信教育及实践活动,而忽视了诚信管理制度的完善。这样新疆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欠缺相对应的制度作为保障,进而认为不需要对失信行为负责,从而使信守诚信者的利益在无形中受到损失,出现不公正的现象。“严重打击了人们相互之间的信任感,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猜疑和不信任。”如果对诚信培养实效进行的制度保障不完备,失信行为将会不易制约,进一步影响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2新疆大学生诚信教育及实践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2.1高校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

高校的教育理念中缺少诚信教育的因子。一方面,高校教育理念中长期存在着注重精英人才的培育,注重分数万能论的眼前利益作为价值取向的功利主义。受这些理念的指引,学生只注重分数和眼前利益,从而丢失了本应由他们承担的社会责任,失去了对学生德育品质、尤其是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视,造成了诚信教育质量和效果的下降。另一方面,高校长期重视意识形态的尊崇,弱化了大学生诚信品德实践方面的培养,长此以往形成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高校在思想政治课中对诚信道德考核的重要性并未完全认识清楚,甚至于有意无意加以忽略。

2.2高校诚信教育及实践在实践形式上欠丰富

首先,表现在新疆高校诚信教育的教学方法单一,调查中发现,目前新疆高校大部分高校开展诚信教育的内容无新意,主要局限于说教灌输式教学。教师通常只根据大纲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很少根据学生具体生活、指导学生学习在诚信中融入实践活动的因素。另一方面,课堂仅仅局限于教师引导,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缺少启发、研讨、辩论式教学方法,学生只能枯燥的接受知识,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其次,高校教育实践形式有待改进。我们现在所处的信息化时代,仍然有些有条件的高校还仅仅依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等这些传统的教学工具授课,这样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产生厌倦感。同时也有些高校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带入课堂,但是有些教师的教学课件质量不高,照抄网络上的课件,或将教科书中的重点直接复制到课件中,这些都会影响教学质量。诚信教育及诚信实践大多是教师通过课堂教育为主以及开展教室范围内相应的活动进行,而往往忽略利用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实践的形式及力度上有很大的缺陷。

2.3高校对大学生的失信行为缺乏制度监管

借用经济学理论分析诚信缺失的原因,一是失信将会带来更大的利润,二是遵守诚信的利润过低。当下市场经济高度发达,无论是在社会还是校园里,实际上诚信获得的利润远远大于付出的成本。但目前无论在社会还是校园里,大家普遍认为诚信的付出远大于收获,谁都不愿意把诚信当做自己的资本。由于新疆高校对大学生的失信行为欠缺有效的管理机制,“建立诚信档案”只是一种提法,未能实施。失信的“低成本”造成新疆大学生诚信意识淡漠,守信的“高成本”使学生对诚信报以不关心的态度,最终结果是诚信缺失现象屡见不鲜。

3加强新疆大学生诚信教育及实践对策建议

3.1理论与实践结合,做到知行合一

加强诚信实践教育,创新教育内容。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结合大学生喜欢玩的天性,将诚信实践活动与诚信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因人而异的开展诚信实践教育活动,诚信教育的效果必定得到会提高。例如在大学生中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组织关于诚信为主题的观影活动,在文体活动中穿插以诚信为主题的相声、小品等活动。在高年级的大学生中可以邀请历届毕业的优秀学生或者社会中各行各业的名流来学校做以诚信为主题的系列讲座。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大赛、模拟道德法庭,以及组织学生去具有良好诚信的企业及监狱参观,切实感受诚实守信与成功、失信与最终失败的关系,进而培养大学生的诚信道德认知情感与诚信道德实践行为。

3.2创建校园诚信文化氛围,做到环境育人

将诚信教育与实践融入到校园诚信文化建设的每个环节,加强新疆大学生诚信价值观与校园诚信文化氛围的建设。借助于建设人文校园、绿色校园、校史党史陈列馆等隐性的教育,弘扬新疆各高校的优良传统,用厚重的校园文化来引领并熏陶学生。另一方面通过校园诚信实践活动,例如通过诚信辩论赛、漫画、观影、无人监考考试等活动,塑造诚信先进典型,倡导校园诚信之风。给予大学生认知、践行、反思更好践行的机会,提高新疆大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实践能力。尽可能多的创造诚信教育的平台,在开展以诚信校园为主题的新疆大学生知识竞赛、辩论赛、大学生诚信文化节、艺术节、运动会、篮球赛等活动期间,借助校园广播、横幅、网络、宣传栏等方式进行诚信宣传教育,宣扬正能量、抨击失信的行为。“从宏观上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大学生能对诚信道德规范进行必要的重视,持之以恒的对大学生进行影响,从思想上消除大学生对诚信的错误认识,树立正确的诚信道德观念。”使诚信教育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中潜移默化的实现。

3.3加强诚信教育及实践制度建设

目前,对于校园诚信文化方面建设的制度并不多。教育部2005年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第五条规定: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履约践诺,知行统一;遵从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不作弊,不剽窃。本调查发现在对提高新疆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方法问题上,有40.5%的学生首先选择“建立诚信档案”这一具体可操作的措施。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运用数据库、互联网等技术手段,重点考核学生在考试、论文写作、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及还款情况及择业方面的诚信行为,并将结果记录在个人诚信档案,作为衡量个人诚信程度的依据。其次,不断完善学校关于诚信方面的规章制度及奖惩措施,建立完备的监督制约机制,对于诚实守信先进典型实行物质奖励和荣誉表扬,对于失信行为酌情给予惩罚,严重者记录在个人诚信电子档案,定期检查并核实相关部门对学生诚信品德的评价情况。再次,在建立诚信电子档案的基础上,对于高校学生的诚信情况按级别进行科学分类,制定具有时效性的量化标准,新疆高校成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评估部门,构建有效的诚信测评体系。

作者:张沙领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五篇:需要层次理论大学生诚信教育启示

一、需要层次理论的内涵

需要层次理论是亚伯拉罕•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中提出的具有深远影响意义的理论之一。对于把需要层次分为几个方面,国内外学者对此均持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多数学者认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应该是五个层次,但也有一些著作、文献把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加入到需要层次里面,便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分为了七个层次。根据研究需要,本文采取五个需要层次———生理、安全、归属和爱、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进行探讨。需要层次理论认为“生理需要在所有需要中占绝对优势”,如果一个机体所有需要都没有能得到满足,那么生理需要就会占据一切,“其他需要可能变得似乎全然消失,或者退居幕后”,处于这种状态的机体就会投入全部的能力去满足生理的需要。有学者把这种特性定义为需要层次理论的支配性。至于安全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在人类社会中无论是普通的儿童或者成年人“一般都更喜欢一个安全的、可以预料的、有组织的、有秩序的、有法律的世界”,“偏爱熟悉的事物,而不是不熟悉的事物,或者偏爱已知的事物,而不是未知的事物”。当“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能够很好地得到了满足,爱、感情和归属需要就会由此产生,并且以此为中心,重复着已描述过的整个环节”,这是马斯洛对爱与归属需要的观点。自尊需要是“除去少数病态的人之外,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有一种获得对自己的稳定的、牢固不变的、通常较高的评价的需要或欲望。”自我实现的需要则依赖于前面几种需要的满足而产生。马斯洛认为各个层次的需要应该是动态的,当一个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新的更高级层次的需要就开始控制机体,组成一个相对优势的层次。他也指出各个层次的需要都可以是同时存在的,不一定百分之一百满足才能产生更高级层次的需要。每个机体更高级层次需要的产生与需要的满足程度的比例并不是一致的,更高级层次需要的优势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一般机体的需要是按“生理、安全、归属和爱、自尊、自我实现”这样的顺序由低级层次到高级层次逐步产生的,个别机体会由于各种原因跨越需要层次或者颠倒需要层次。

二、需要层次理论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启示

本文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大学生就业、诚信、助学贷款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合适的诚信教育方法。

(一)重视大学生生理、安全需要,以就业指导为契机提高就业诚信

需要层次是呈金字塔形状的,最底层的生理需要占了绝对的优势,生计问题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学校的奖助贷款制度的不断完善,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的温饱需要基本上得到了有效的满足,从这一角度来看,大学生的生理需要已经开始退居幕后,但是必须值得注意的是,机体的需要层次是动态可变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即将迈出大学校门寻找工作机会的毕业生来说,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立足、生存便成为了他们最大的目标,这时的生理需要又占据了一切,机体便会应用一切能力去满足生理需要,至于那些能力不足的学生极有可能会做出简历造假、编造实习经验等不良行为。因此,大学生的就业诚信教育还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低年级的大学生要尽可能多地创造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并且教育他们要尽早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对于高年级的大学生要一方面教育他们根据职业生涯目标进行查缺补漏,找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尽量去弥补,另一方面,要不断传授面试、简历制作等求职技巧和经验。随意跳槽也是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主要问题之一,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应该是由多种需要共同决定的,但对于大多数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安全需要可能在各个需要中相对占有更重的比例,这也符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由低级层次向高级层次递进的顺序。首先,除个别喜欢挑战和刺激的学生外,离开象牙塔的大学生对未知的社会充满不安和焦虑,稳定、安全的工作正是他们迫切需要的;其次,违约的惩罚力度小,为大学生寻找他们认为更加安全、更加稳定的工作提供了条件;最后,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人事混乱等问题也是一个促使大学生跳槽的原因。要降低大学生的违约率,在学校的诚信教育方面一是要把诚信教育引进就业指导课中,创造情景让大学生模拟担任企业的经营者,通过转换角色的方法引导大学生认识到随意违约对企业、学校甚至对社会产生的严重影响;二是要教会大学生进行搜集和分析职业信息的方法,以便大学生在踏出校门前就已经对职场生涯有了一定的了解,减少不安和焦虑情绪的产生;三是要密切跟进大学生实习的情况,一旦学生出现诚信缺失的情况,要立即进行教育,帮助他们改变认知,纠正不良行为。

(二)增强贫困生归属感,以人文关怀减少或杜绝欠贷行为

恶意拖欠学费和助学贷款的学生是占极少数的,但是即便如此,对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依然造成了庞大的损失。大学生恶意拖欠学费和助学贷款的行为应该是由多层次需要共同作用的,但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并不是主要的原因。根据需要层次理论,满足了低级层次,高级层次就会产生;反过来说,高级层次受挫到一定的程度则可能会向低级层次需要后退。如果自尊需要的满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挫折,爱与归属的需要可能会逐渐变回优势需要出现。例如一些恶意拖欠多年助学贷款的大学生,会把工作的不顺心、不如意归结于学校的培养不到位;有些欠款学生则一毕业就断绝了所有与学校有关的联系,缺乏母校情怀。因此,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应该讲道理,更应该讲感情。申请助学贷款的同学都是贫困生,热情、开放的同时又沉默孤独,敏感、自卑但又单纯善良,坚强、独立但略显功利性,这些是“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包括诚信教育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并且让他们懂得只要经过后天的不断努力总会获得回报。另外,学校可以建立资助—回馈助学机制,只要获得资助的贫困大学生都要付出相应的劳动或者服务来回馈资助人,比如说完成一定志愿服务工时等。通过这一机制来增强贫困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加贫困生的归属感,从而不断提高贫困生诚信教育的成效。

(三)提升大学生集体荣誉感,从自尊需要入手,提高学术诚信

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作业和考试,同时也认同抄袭是可耻的行为。对于大学生的学术诚信教育来讲,可以从自尊需要层次入手。一方面,根据需要层次的从低级层次到高级层次递进的顺序,要让大学生认识到考试作弊、论文和作业抄袭是有关于自尊的行为,就必须满足好较自尊需要而言低级层次的前三项需要,特别是爱与归属的需要。要做好学术诚信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学术失信行为不但对自己会产生影响,而且对班集体的荣誉和利益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从而来减少甚至杜绝学术失信的行为出现。因此,在诚信教育中要向学生灌输集体的观念,依靠党团的组织活动,提高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另一方面,马斯洛认为明确地提高挫折的层次,不仅具有个人意义,而且还具有社会意义。对于犯罪和羞耻心的层次,也大约如此。也就是说,我们在对有过学术失信行为的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时候,不能仅仅只停留在制度上的教育,还应提升到自尊甚至自我实现的层次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三、结论

大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着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渴求或欲望。从大学生需求出发,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充分运用到诚信教育中去,针对大学生在就业、助学贷款、学术三个方面的失信行为和表现,提出更加可靠的、有效的教育方法,以此为大学生诚信教育注入活力和动力,使高校的诚信教育更上一个台阶。受条件所限,本文仍有不足之处,会在后续的研究中不断进行弥补和完善。

作者:陈颂恩 李明希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