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安全教育学渗透

初中思想品德教安全教育学渗透

[摘要]

在学生安全教育方面,思想品德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意识渗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在形象感知中、在了解社会中增强安全意识,能为他们今后更好地认识社会、做好自我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安全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自主学习;教学情境;教学资源

2016年8月,山东临沂贫困大学生徐玉玉遭遇电信诈骗,郁结心胸,骤然离世。事件发生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当时舆论较多地聚焦在信息泄露与政府部门的监管层面。然而社会是大染缸,犯罪分子无处不在,杜绝类似事件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在学生安全教育方面,思想品德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快速成长期,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安全意识渗透,能为他们今后更好地认识社会、做好自我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增强安全意识

教育最忌强加和灌输,应通过必要的方式和手段让学生有效、充分地开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悟教育目标,这是促进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也是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核心理念之一。在开展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过多的说教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不到应有的警醒教育效果。我们应注重通过阅读、思考、探究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在各种形式的学习中增强安全意识,感受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累必要的安全技巧。如我们在教学七年级上册(苏人版,下同)“青少年遭受不法侵害时,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的自我保护”这一内容时,可让学生先行阅读教材这部分内容,教者再补充适当的案例材料让学生分析。学生在这样的自主学习中感受到各种侵害无处不有,随时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由此生成一定程度的安全意识。同时在对相关案例的分析中,总结出及时观察周围环境、机智地求助他人、避免激怒对方、暂时进行必要的妥协以保证生命安全等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为保护自身安全积累了必要的安全预案。这种通过自主学习生成的安全意识和积累的安全预案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将是长远的、深刻的。

二、创设形象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增强安全意识

思想品德学科具有不可避免的严肃性、抽象性,如果教者在教学中一味地通过口头进行知识性教学,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渐感学科枯燥乏味,兴趣全无,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开展安全教育也是如此。因此,教者有必要考虑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采用丰富多彩、趣味洋溢的教学形式,使知识呈现尽量通俗化、形象化,使学生接受过程尽量简单化、愉快化。如我们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如何拒绝不良诱惑”内容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双簧戏”的表演,让学生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知晓不良诱惑就在身边,要想拒绝不良诱惑,确保自身安全,就必须学会避开诱因,婉言谢绝朋友,改正不良习惯。又如我们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内容时,可以组织一个模拟法庭,将有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脱离教材乏味空洞、抽象严肃的叙述,使学生形象地感知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途径。总之,通过类似的情境呈现方式,将教材抽象知识变为形象知识,学生接受过程会变得更轻松,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有效改善。

三、充分呈现教学资源,使学生在了解社会中增强安全意识

首先,初中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家庭中度过,接触社会的机会很少。然而学生对社会了解越透彻,认识越深入,就越能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其次,教材中部分内容或案例有落后时代或叙述不全之嫌,因此,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多地渗透社会资源。本文开头叙述的悲剧与电信诈骗相关,但翻完苏人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都找不到与防骗有关的叙述,这是教材编排的遗憾。作为教者,要敏锐地抓住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自我保护”的教学内容,对“自我保护”的含义进行必要的延伸拓展,同时采用视频、图文、口述等多种形式分类呈现诈骗案例,对防诈骗内容进行必要的渗透,使学生得到必要的防诈骗安全教育。随着社会发展进程加快,不断有新的诈骗类型呈现,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敏锐关注并及时进行必要的课堂渗透,不断提升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和防诈骗的意识与技巧。安全无小事,做好有效的安全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目前,我国对青少年的安全教育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通过开展各种集体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二是通过网络中图文并茂的安全主题教育加强安全教育的普及性和反复性。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思想品德教师应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在学科教学中做好充分的安全教育渗透,使类似徐玉玉案件的悲剧不再重演。

作者:倪碧波 单位:江苏如皋市江安镇滨江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