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分析

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分析

摘要: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国家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从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打造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新课堂、加强大学生红色主题教育、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四个方面,探索了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一、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意义

(一)高校始终是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

高校作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大责任,有义务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荣誉感,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成为社会主义可靠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二)意识形态安全直接关系国家安全

意识形态的安全涉及内容广泛、结构复杂,意识形态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被扩大,从社会指导思想、民族精神和政治信仰等延伸到宗教信仰、道德安全等内容。意识形态问题随着国际斗争上升到国家高度,西方国家有意对中国国民进行西方意识形态输入,企图扰乱中国意识形态大环境。因此,确保意识形态的安全不仅维护了政治经济安全,也维护我了我国国家安全。

二、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多元文化冲击

随着网络媒体的深入发展,全球信息共享,信息交流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传播文化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世界上各种意识形态在网络上进行碰撞。与之带来的是西方不良思想影响着我国青少年的意识形态认同,西方部分国家企图通过网络传播和渗透它们的意识形态,从而达到遏制中国崛起的目的。

(二)传统模式弱化

传统大学生获取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内容主要来自于书本、报纸、广播、电视等,思想政治课程也采取大班上课,教育场所比较固定,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传统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效果不理想。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深入,学生获取知识已经通过网络来获取,因此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开展新型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因运而生。

(三)大学生思想不成熟

大学生正处于思想不成熟、社会经验匮乏、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尚未形成完善的三观,容易受到其他思想的误导,遭受其他意识形态的侵袭,导致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降低,甚至有些大学生不顾国家安全,在网络上传播谣言,危害国家安全,碰触国家底线。

(四)网络监管不力

随着网络文化的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较大,网络信息参差不齐,网络环境由于其商业性、复杂性等特点,有些不良信息没有加以甄别就传播到网络上。正是由于网络监管不力,网络成为反主流意识形态繁衍的温床。

三、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路径

(一)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当前形势下主流价值观,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应该结合中国当前国情,利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加强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高校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阵地,不断创新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主流意识形态灌输给大学生。同时,要加强实践活动和第二课堂,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基层,充分发挥社会育人的能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成为主旋律。

(二)打造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新课堂

不断加强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素养、专业能力,突破传统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模式,利用新媒体拓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互联网+”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将成为新模式,合理利用互联网,搭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平台,让学生的诉求可以得到解决,主流意识形态可以得到灌输。传统意识形态线下教育结合“大数据”、“互联网+”等意识形态教育新课堂,能够有效抵御不良信息的误导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入,不断实现大学生准确辨别信息,从而主动规避不良信息等的侵害。

(三)加强大学生红色主题教育

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培育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如利用特殊节点九一八事变、国家公祭日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了解历史,了解主流意识形态,爱党爱国家爱人民。利用五一、十一等节假日,举办红色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意识形态教育氛围,加大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让大学生主动去了解意识形态安全知识,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加强网络监管力度

在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过程中,网络监管力度急需加强。完善网络监管机制体制,加大对恶意扰乱网络环境的非法行为的惩戒,减少网络不良信息对于大学生在意识形态塑造过程中的影响,维护网络良好的环境。其次,加大主流意识形态利用新媒体的宣传力度。通过网络监管,让有益于学生对于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信息传播给大学生,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模式,加强互动性,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自觉地接受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参考文献:

[1]雷岩,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3).

[2]韩刚,李新海等.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

作者:计美娇 刘信鹏 单位:大连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