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一、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家庭及民族风俗对孩子缺乏制约力

纵观广大农村小学,多数孩子为留守儿童,家长极少行使对孩子思想品德教育的责任,导致孩子贪玩好耍,对学生思想品德缺乏起码的引导、教育和监督。再加上农村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父辈打工及农业种植,很少有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滋生了孩子很多不良习惯,如不礼貌、懒惰等。同时,受城市一些不良风气影响,人生观和价值受到观扭曲,以前备受推崇的孝、仁、诚、礼受到城市拜金、享乐、个人主义的侵蚀,导致农村儿童自我中心严重,不理解父辈的辛苦,贪图享乐。

(二)农村小学传统德育教育模式亟待改革

从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施途径上看,学校德育教育多数是以品德课的方式孤立进行,缺乏以生活实际的融合,教育、教学德育渗透的环节相互独立,认为德育教育是德育教师的专属工作,与其他教师的教学工作不沾边,没有全局的德育观。从德育教育教学的方式上看,多数德育理念采用生搬硬套或学生自学接受德育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无法使学生认清德育理论的最终思想,不能将品德知识内化形成学生自觉的品性修为,造成品德知识与行为的断裂。从学校教学研究上看,德育教育研究流于形式,课程安排未得到有效落实,虽然多数学校设置了德育课程,然而在现实教学日程中,德育课程作为“副”课,经常被语文、数学、英语这样的“主课”挪用,让本来实施困难的德育教育更是雪上加霜。

(三)学期末的学生德育课程评价制度陈旧

总的来说目前农村小学德育课程评价注重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注重学生日常的行为道德是否规范,极少对学生品性是否发生本质变化进行关注,且在学年末的德育课程评价上往往是教师一人说了算,评价结果带有主观性,缺乏真正的评价制度贯以实施。

二、加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实效具体措施

(一)采取家校互助抵制社会不良风气渗透

长期以来农村德育教育就有这样一个怪圈:学生教育是学校、教师的事,尤其是农村学校更是成了家长的“托儿所”,家庭对孩子在校情况的漠不关心及只是一味推卸责任,使学生观念扭曲,很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在德育教育实施的整个框架上,应建立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框架,使之相互配合、协调,共同抵制影响学生德育的不良因素。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给孩子阐明品德对人生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自己的尊重,而且在今后人生过程中对自身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学校在实施德育过程中,以通过德育教学把德育理论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真正把知识内化,形成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社会外界教育中,乡镇政府部门要在学校周边努力创设良好社会氛围,加强不良风俗习惯的监督,形成关心、爱护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采取多种形式改变传统德育教学模式

农村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教导把德育理论内化成自己的良好行为。因此在德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的首要教学目的就是要注重实效。在教学过程中不讲空话,打破陈腐教条,采取多种形式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做到言行有果。同时,由于农村小学硬件软件的限制,在德育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德育资源,立足于课堂教学主要阵地,从学生基本的行为习惯抓起,由浅入深、循环渐进。如可利用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一日早报、升旗仪式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德育观念的灌输渗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扭正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建立科学的德育教育学年末评价机制

科学的德育评价机制有利于对学生整个学年品德进行正确的评价,能正确反映出学生在该学年品性优劣,同时还是衡量该学年德育教育理论、育人效果及师德行为的重要指标。这样一来,不依靠教师的主观意愿进行评判,在教育中教师就会花更多精力在真正的实践过程之中,德育效果自然会有好转。在实际评价机制实施中,建议德育教师对学生德育评价改为互评、自评、家长评定,同时评价时间改一学年一评为一个月一评,及时通过评价结果反馈德育教学质量,做到及时改进教学策略迎合实际现状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