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讨论论文范例

教学讨论论文

教学讨论论文范文1

学生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和归宿,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练习才是课堂的主要部分.尝试教学中,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学习素材的提供者,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原有认知,结合教学目标来激励学生的自主思考、分析和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自主尝试的主体,以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质.比如在学习有关“直线的斜率”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导入,让学生回顾自己的上楼梯的时候,不同的倾斜度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然后利用投影给学生展示出两种不同倾斜度的楼梯,让学生对斜率有个感性的认识,学生一致认为倾斜度不大的楼梯攀爬起来比较省力.那么如何来描述某一直线的倾斜程度呢?问题的抛出使学生开始议论纷纷,有的学生选择角度;有的学生选择比值,有的学生尝试利用建立坐标系的方式进行分析.学生的积极猜想顺利地将学生引入了理性的思考,开始比较探索哪种方式更为准确、便利,从而总结得出了斜率的定义:直线的斜率等于高度与宽度的比值.那么如何利用坐标系中的点来表示斜率呢?学生就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作图分析、积极探索,得到了坐标系中斜率的几何意义:纵坐标增量与横坐标增量的比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顺利地推进了课堂的教学,新知的学习不再依赖于教师的“讲”,而是取决于学生自身积极主动的探索发现,学生的自我攀登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践行.

二、尊重学生差异,施行分层教学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方法、思维和技巧上已出现了很大的不同,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个性做到顺势而导、激励上进.在尝试教学活动前,学生对所学内容、目标要求、情感态度的要求有所了解,以便使学生的特质与教学活动相融合,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比如在学习有关“诱导公式”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对单位圆进行回顾,在观察其中对称性的过程中,再次温习圆的性质,调动学生各自的原有认识,利用问题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探索:利用圆的对称性探索三角函数的性质.具体的问题为学生的思路指明了方向,学生从始边和角的终边来建立三角函数中的数量关系.课堂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空间,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质,用个别讨论来代替整体教学,从而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激烈的讨论氛围,每个学生都结合自己的认知来发表观点和看法,教师顺利地掌握了每个学生的思维关键点,顺利地做到了“对症下药”,学生对三角函数的性质和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准确得出了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使每个学生都有了提高.通过这样的课堂建立,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才使得学生可以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想法,积极地与老师讨论其中的数学逻辑和推导方法,从而能够从自己的思维原点出发,逐步地达到掌握新知的终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组织合作讨论,实现思维创新

学生的探究仅靠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讨论,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思维碰撞之中主动实现新知的搭建,在思想的交流中顺利完成对问题的发现、探索和解决,以逐步地突破原有思维、实现创新.比如在学习有关“余弦定理”时,学生在对自动卸货汽车的车箱进行分析后,发现其设计的关键是油泵顶杆长度的计算,从而将其转化为几何图形的计算:已知三角形中的两个边和这两个边的夹角,求第三条边的长度.学生学过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求法,对这个问题还比较陌生一时很难找到解题思路.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借助集体的力量来对难题进行攻克,学生们先从思路入手,企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有个学生说道:“老师总是说将特殊的问题一般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那这个怎么才能转化为一般问题呢?”学生的这句话一下子打开了探究的思维,过顶角在斜边上做垂线,将斜三角形变为了两个直角三角形,实现了对问题的解决.然而有的学生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果是钝角三角形,其垂线应该在斜边的延长线上,这个方法还能适用吗?”在学生的尝试解决中,问题被一个个的攻破,学生们也都非常的兴奋和自信.合作讨论给学生的交流搭建了平台,实现了对学生思维的跳跃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灵活课堂教学,促进全面发展

动态的课堂生成永远无法模拟.教师就需要结合课堂生成进行临时发挥,尝试利用自己的机智灵活来调控课堂教学,熟练各种教学教法和技能,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促进相互之间高效的探索、分析和合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比如在学习有关“函数的单调性”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对函数图象的认识,让学生进行不同函数间的观察对比,对增减函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利用具体的函数值进行大小比较,逐步地分析其中图象变化趋势,了解函数值与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由此导入学生对增减函数概念的认识.然而在概念的描述上,学生却使用了“任取”、“任意”这类不规范的数学术语来进行表达,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法,再次引导学生对特殊的函数图象进行观察,学生对同一函数中有时增函数、有时减函数产生疑问,从而对增减函数的定义进行质疑,领会到自己在表达上的不全面,及时地加以完善和纠正,准确地掌握了增减函数中的定义域,加深了对单调性的理解和运用.通过这样的灵活调控,深层地帮助学生分析了自己的思维误区,挖掘出了总结和理解上的漏洞,全面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真正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教学讨论论文范文2

可组织分组讨论,使学生的法律观点更明确、更清晰。可见,讨论式教学不仅形式多样,而且不同的讨论形式可以相互交错进行应用,还可将讨论式教学法与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遵纪守法》教学中,利用案例式讨论法进行教学。首先,要做好教学前准备,引导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查找、分析,确定讨论的核心问题。例如以“法律护我成长”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就要结合法律的保护作用进行案例的选择、分析。如,应用法律解决未成年人遭遇的家暴问题;当遇到社会青年、闲散人员敲诈、勒索应如何处理等。其次,对挑选的案例进行认真的筛选,一方面,案例要紧贴主题、突出主题。另一方面,案例要简洁、明了,不要太复杂、太深奥,以免影响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和分析。再次,在教学前,针对案例设置问题,让学生对案例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如案例,初一学生小明、小亮,受到几个高年级学生的胁迫,被他人勒索钱财。小明将此事告诉了哥哥,让哥哥招人教训那几个学生;小亮将此事告诉了家长,家长再与学校及相关部门沟通。在该事例中,他们谁的做法可取,能制止他人的不当行为,更好的保护自己。学生带着对案例结果的猜想和疑问,会通过各种方法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即预习了新知识,还加深了对法律保护作用的认识,同时对法律的约束性有一定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能自觉的学法、知法、用法、守法,更好的实现了政治教学的目的。第四,在教学中、有组织、有方向的进行学习讨论,结合学生观点进行分组,学生先进行组内交流,统一观点。再以组为单位进行教学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第五,重视课后对学生观点的总结和归纳,使学生形成统一的、系统的知识模型,以加强政治学习的效果。

二、结合主题自由讨论

自由式讨论能充分体现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学生在“自由”发挥前提下通过探索、讨论,更容易发现问题,从而形成自主发问、思考、获知的学习模式,改善了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使其有意识的去探索、认知。另一方面,对知识的讨论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有效的参与到政治教学中,并拓展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层面,使其形成对知识更广泛、更深入的认知。例二,在七年级下册《热爱生命》的教学中,第一,让学生自由讨论生命,通过讨论引发学生对生命的认知。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对生命观、生命价值等的探究。另一方面,可准确的掌握学生对生命认识的差异,更好的掌握教学方向。第二,结合学生对生命的认识程度,引导、启发学生学习。例如,一些学生对“生命只有一次”有点茫然,他们对神秘的穿越、鬼神之说却较有兴趣。在教学中,不急于否定学生的思想,留给他们认清事实的机会。如,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影片,让学生在生命的诞生与消亡中感受生命的珍贵。逐渐的剥开灵魂的神秘面纱,使学生科学的、理智的认识到生命的存在和价值。再对“生命”进行进一步的讨论,逐渐的纠正学生对生命的不正确认知,树立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思想。又如,学生对生命的狭义理解,认为人的生命是可贵的,而忽略了自然界的其他生命。教学中应启发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联系,拓展学生“爱生命”的领域,使其化小爱为大爱。第三,随着学习的深入,进行总结性的讨论,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对生命进行讨论,启发学生勇敢的面对梦想,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灿烂。利用讨论的方式进行《热爱生命教学》,使学生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激发了他们对不同生命存在形式的探索兴趣,进而引发其对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的思考,确保教学计划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多法联用展开讨论

教学讨论论文范文3

(1)主持人的角色

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明确讨论内容,把握教学进程,维持好课堂讨论秩序,充当好主持人的角色.在讨论开始阶段,教师要像主持人那样,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程序,明确学习要求及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尽早进入讨论的状态.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控制发言顺序和学习进度,引导和鼓励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使讨论总是围绕一个题目或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形成热烈而有序的讨论氛围.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讨论的全过程进行总结,使案例教学有头有尾,为课堂教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要扮演好主持人的角色,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发言人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讨论中的控制作用是通过发言人的角色体现出来的,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充当好发言人的角色.发言人是一个代表性的人物,教师的发言不能仅代表自己,而是要反映学生的整体意见.发言人发言,不能原样照搬学生的发言,也不能任意取舍,而是要对学生的发言作简要的总结和整理,以求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观点和思想.发言人的角色是教师扮演的关键性角色之一.要扮演好这个角色,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思想整合能力.

(3)导演的角色

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虽然以学生为主,但不等同于放任自流.它实际上一直处于教师的严密监控与指导之下,教师要像舞台上的导演一样,发挥潜在的影响力.教师通过导演的角色使学生知道什么时候陈述个人的见解,什么时候评论他人的观点;通过导演的角色规定哪些学生发言,哪些学生不发言,哪些学生多说,哪些学生少说.导演角色的灵活度很大,难度也很大,扮演好这个角色,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群体互动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2循循善诱,启发引入开局

引入开局是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的引入环节.案例教学引入是学生讨论兴趣与热情启动的基点,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好的开局有利于调动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态势,自然地进入课堂讨论环节;有利于学生围绕主题思考.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讨论兴趣,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案例、不同的教学对象设计案例讨论的开局.

(1)情景创设法

即将案例的特殊环境、主要任务、关键场景等,通过语言、实物、课堂布置等,融入讨论现场,形成案例的情景氛围,让学生产生耳目一新、身临其境之感.以此开启案例讨论的序幕,可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激情和兴趣.

(2)案例回顾法

即由教师对案例的故事梗概进行介绍,还原案例的矛盾点、疑难点、关键点,引导案例课堂讨论环节的启动.通过案例回顾,可将学生引入讨论的氛围之中,引导学生跟随案例介绍,逐渐进入角色,进行案例讨论.

(3)演示导入法

即通过与案例相关的报道、图片、录像等媒体资料或专门制作的动画、影片等,将学生引入案例讨论环节.

3聚焦矛盾,推动讨论深入开展

围绕问题,聚焦矛盾,逐步把讨论推向深入,是教师组织案例讨论应该运用好的一个主要方法.虽然案例讨论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教师要依靠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按照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把握内在要求,采用恰当的方法组织实施,推动案例讨论深入开展.

(1)明确目标

组织课堂讨论的基本目标是,激起学生兴趣,营造讨论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发挥学生内在潜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能力.因此,课堂讨论时,首先要向学生讲清案例的主题和基本目标,使之明确研究、讨论活动对于提高素质、能力的重要意义,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讨论,主动发表见解.

(2)关注重点问题

重点问题是案例讨论的重点,也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因此,教师要把握处置该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通过引导、讨论、启发,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难点问题.

(3)聚焦难点问题

越是难点,教育价值越大,越需要聚焦.教师要认真关注学生对于难点问题的认识,在和学生分析研讨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找到突破口,引导他们提出创造性的意见和看法,实现对难点的突破.

(4)鼓励学生讨论

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及行为中的积极因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和不同意见,让所有学生都有展示自己观点的机会,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4掌控节奏,灵活解决问题

讨论节奏是指讨论进程的快慢、缓急、强弱、张驰等.课堂讨论应该有高潮、有平缓,要张弛有度、井然有序,既有使人激动不已之处,又有使人平静之时,体现出讨论过程的节奏感.但课堂讨论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冷场、偏离主题、发言不均衡的情况.如果教师不及时处理,将会影响课堂讨论的效果,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对.

(1)出现冷场的情况

冷场指的是当需要学生发表意见和看法时,课堂保持较长时间的沉默.冷场主要出现在讨论的开始阶段,此时学生往往慎于开口.处理此种情况教师要把握三点:第一,讲清问题,指明方向,再做开场白式的引导动员;第二,发现冷场时,立即对开局引入中涉及的问题和观点进行分析,简化问题,引导学生发言,起到点醒、催化的作用;第三,教师可以采取“点名”或者“顺序发言”的办法让学生发言,引导善长发言的学生继续发言,同时“肋迫”不爱发言的学生发言,或对前面的学生发言谈自己的看法,逐步让缺乏自信和有羞怯心理的学生适应讨论和交流的环境.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还需要研究提问的方式和角度,尽量避免提过空、过大和过于抽象的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

(2)出现纠缠不休、游离主题的情况

这种情况会严重干扰讨论的主题,直接影响课堂讨论的效果.处理此种情况教师要把握三点:第一,沿着分析案例中的基本事实、基本问题、基本理论,引导学生逐步回到主题;第二,沿着学生认识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回到主题;第三,以委婉的方式扭转局面,走向正题,如可指点一下事先写在黑板上的主题.

(3)出现发言不均衡的情况

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出现发言过多或发言过少时,教师要针对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对于发言过少的学生,要多引导、多鼓励,促使他们积极发言;对于发言过多的学生,教师则要有意识地限制他们发言,或者以诙谐的方法打断他们的长篇大论,或者规定他们的发言次数和时间等.总之,教师应从教学目标、课堂讨论的整体进程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采取多种方法灵活而有效地引导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环节.

5总结讲评,归纳梳理观点

总结讲评是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的最后一个环节,目的是归纳梳理学生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讲评是教师根据案例教学所达到的目标,结合学生对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的情况,对课堂讨论的全过程进行回顾,对课堂讨论中形成的共识与结论进行概括、总结和归纳的过程.总结讲评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应根据讨论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应把握两个方面:

(1)对讨论组织情况的总结

教师应从整个课堂讨论的情况出发,回顾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指出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好的予以表扬,差的予以批评,为以后的课堂讨论奠定基础.

(2)对讨论主题的总结

教学讨论论文范文4

由于我国还在实行应试教育,英语的教学主要由学生的分数来评判好坏,以至于大部分英语教师都以传统的灌输式方式来教学生,而不是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设置更为合适的教学方式。大部分教师都是在灌输知识,学生在不断的抄笔记、背单词、背语法知识,完全不注重让学生进行讨论,在交流中学习进步。然而,简单的记忆并不能真正地理解、掌握那些繁杂的英语知识。没有讨论交流的过程,学生很难认真的去思考,也很难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不好的习惯,有哪些方面是比同学做得差的。很难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学习他人的长处来提高自己的水平。目前在高中课堂上讨论的还是很少的,即使有些小规模的讨论,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影响课堂秩序,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原则

讨论式教学法的应用并不是完全自由、杂乱无章的讨论,还要遵循一定的实施原则。首先是信任,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讨论式教学更加自主、开放,教师更多的是充当引导者、旁观者的角色,因此,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相信学生们有能力进行愉快的合作。其次是平等,这样开放式的课堂应该是更加民主,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轻松、和谐,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灌输,学生也不那么被动了。而且讨论的过程中,大家是平等的,可以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相互学习,共享学习成果,这样学生会产生更强的集体意识,在尊重中共同进步。最后是合作与有效的原则,讨论的过程是学生们主动参与、主动合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效果,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在集体中传递正能量。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讨论效果加以评价,使得学生可以在不断的讨论中进步。

三、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开展讨论式教学法

教师是讨论式教学的指导者、领路人。教师对学生了解的比较全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为他们分好讨论小组,要保证每一组的水平都相差不多,在开展讨论之前,做好准备工作,为学生制定一些规则,明确讨论式教学的目的与意义。教师要能够积极地参与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耐心倾听学生的讨论,观察各小组成员的表现情况,控制好讨论的场面,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小组成员能够默契的配合,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同学,做到不偏不倚。在学生讨论过后,要做好最后的总结工作,客观合理的评价学生们的表现,批评与鼓励并行,让学生们更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该如何去改进学习方法。学生们要改变自己固有的观念,要认识到自己不再是曾经只能听、不能说的学生,要克服心理的障碍,学会积极参与,需要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主动与同学进行讨论,勇于在老师、同学面前展现自己。学生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做好预习准备工作,大胆地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主动与同学交流,并学会在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看到他人的优点,以便更有目的、有计划地调高自己的能力。既然摆脱了令人生厌的传统教学方式,就要在这种讨论交流中主动去讲英语,提高自己的听力与口语表达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和小组成员合作,增强集体意识,在提高自己英语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自身修养。

四、讨论式教学法的作用与影响

1.使英语课堂变得更有趣味。

讨论式教学过程不再是枯燥的听讲,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探讨的过程,在相对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学生可以在交流中学习,是一种教学方式的优化,让同学们摆脱了枯燥乏味的传统模式,能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响应了教育界课改的号召,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因材施教的优化方式。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在不停地记笔记、不停地写,甚至都很少主动地进行独立思考。而讨论式教学法中,学生变成了主体,可以各抒己见,因此,学生必须主动思考,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不必拘泥于课本知识,思维变得越来越活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

3.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与创造力的培养。

分组体现着竞争与合作,讨论意味着各抒己见,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共同解决一些困难,以求集体的进步,在相互帮助中,培养了他们的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学生们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过程,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能尝试着用不同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拓宽自己的眼界,相互取长补短,从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五、结语

教学讨论论文范文5

1、宏观经济学的学科特点

宏观经济学主要运用抽象分析的方法,利用图表、函数等数学方式来表达经济学原理,理论性极强是其典型特点之一。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庞杂,学派多,也是其典型特点。而在独立学院的教学中,宏观经济学的课时安排很多时候只有32个,与内容多相比体现出课时少的特点。

2、独立学院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困境

宏观经济学理论性强,内容庞杂,课时少,加之独立学院学生基础弱、自律性差等特点,使得独立学院的宏观经济学处于一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困境。笔者认为,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要走出独立学院宏观经济学的困境,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运用研讨式教学法。

二、研讨式教学法在独立学院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在将研讨式教学法应用于宏观经济学教学的实践中,我们结合教材和现实经济现象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供学生研究和讨论,再通过教师的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加强学生对经济学知识和分析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具体分为五步:一是确定主题;二是独立探索;三是小组讨论;四是全班交流;五是点评总结。

1、确定主题

教师首先讲解基础知识,在基础知识讲解的基础上,选择重点问题、疑难问题、热点的经济时事、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或案例,作为研讨的主题。例如:在讲解用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构成与凯恩斯消费理论这部分内容时,先讲解两大理论,然后以我国为例,列出我国近两年的GDP数据及其在全球经济中的排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我国GDP中四部门所占比重各为多少,通过最近10年的数据评价四部门经济对GDP各自的贡献如何、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独立探索

这个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如何搜集整理资料、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阶段。学生关于研究是缺乏方法和经验的,因此在进行调研之前,需要教师专门开设专题,让学生了解研究的工作过程和关键环节,特别是对前期文献资料的搜集、资料的整理以及观点的提炼进行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调研的途径包括以下几种:第一是利用互联网搜集与数据相关的实证资料;第二是到图书馆查阅文献、到中国知网等专业性文献检索网站检索文献;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在这个阶段,经过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最终将自己的观点整理成发言稿。

3、小组讨论

课堂讨论首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每组人数的多少取决于在时间上能保证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所以每组人数保持在5-8人比较适宜。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小组内讨论,形成小组观点,并选出发言人。

4、全班交流

小组形成观点后派每组的发言人进行发言,这个时间段,教师应鼓励有想法的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应抓住时机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思考。以本文中研讨主题为例,可以在学生解决以上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你如何评价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以及应该如何改进。这个阶段教师应放手把时间交给学生,讨论越激烈,思想碰撞越多,效果越好。

5、点评总结

教师的点评和总结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此阶段,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整理归纳,总结补充,对于好的观点予以提升,引起学生更深入的思考,甚至可以鼓励有思想的学生将观点撰写成学术论文进行发表。

三、结语

教学讨论论文范文6

(一)作文即生活

叶圣陶先生一生都致力于语文教学实践的研究,他始终把写作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作文即生活是叶圣陶先生写作教学的核心内容。生活是写作的灵感来源和基础,写作应该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将对生活的感悟诉诸笔下。写作是人的一种能力,是生活的需要。写作生活化是目前作文教学的要求。

(二)作文即说话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需要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与表达,人们所说的话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作文写作的一种形式。因此,写文章其实就是在说话,也就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换句话说,作文就是说话的一种延续,是说话的表达方式,只要有话说,就一定能够写作,该怎么说就怎么写,这就是作文。叶圣陶先生作文即说话的写作教学观科学地肯定了口头表达的作用,形成了卓有成效的写作教学思想。目前,国外的一些学校也将口头作文看作是作文写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二、高职写作教学与叶圣陶的写作教学观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把语文当作一种技能传授给学生。很多学校常常将语文放在基础学科里或者作为公共基础课,这些固然都是强化语文教育的办法,但是,这些办法却在无意中淡化了语文教育的技能性。高职语文教学应该将其作为一种技能来教授,不仅要增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高职语文教学的目标

新课标中规定的关于写作教学的内容明显吸收了叶圣陶写作教学观的思想。新课标中提出的“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形成良好的语感”等规定,明确了要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其精神世界,弘扬和发展了叶圣陶先生的写作教学思想。

(二)高职作文教学的培养目标

在写作教学方面,高职学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性地开设商务写作、应用写作、文学写作等相关课程,以此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会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会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要写的通顺又扎实。”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实用的文章”就是应用文。现代社会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而且需要具有应用文写作能力的人才。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具备应用文写作能力的人。

三、叶圣陶写作教学观对作文教学的启示

在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叶圣陶的写作教学观给高职教学的发展带来很多的启示。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其写作习惯

目前,很多高职学生的作文写作都是被动的,学生的写作通常只是为了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基本上没有主动进行作文写作的。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将学生的写作潜力发掘出来,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其次,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课外书籍或参加各种写作比赛。再次,要加强对学生作文写作的训练,教师应当不限制写作内容和题目,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拓宽学生写作的题材。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好比吃饭和睡觉,是一种很常见的事情。因此,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减少对写作的束缚,给学生布置的作文要有弹性的空间。

(二)写作内容的“求诚”

叶圣陶先生认为,学生的写作必须要“求诚”,即要合乎事理,切乎生活的实际状况。他还提出,没有真意就不必进行作文的写作。换句话说,就是写作必有意。这就要求学生的写作内容要与生活相吻合,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待人接物、处理沟通都是写作的源泉。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引导其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写起,从对生活的体验和理解中获得写作的灵感,这样学生的写作用词即使不华丽,也能打动人心。

(三)鼓励教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能积极地影响学生的作文写作。教师要用心关注和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应将自身的实践与已有的教学理论相结合,指导学生提高写作技巧。

(四)教师的作文批改

叶圣陶先生认为,评改学生作文要弄清两个标准,一是弄清学生的写作思路,看这样的说法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逻辑;二是作文中文法的使用是否能让人明白。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在理解学生写作意愿的基础上,指导其在作文中逐渐表达其思想。教师在批改作文时,首先要意识到学生的写作是一种锻炼,很难一次性达到训练的要求,因此,要珍惜学生的劳动成果,只更改学生写作文法的错误,尽量不大批大改。

四、结束语

教学讨论论文范文7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主阵地,新一轮课程改革,使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课堂教学涌现出一些新课例和好做法,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如在课堂上重视“人文性”,却轻视了它的“工具性”;重视了“竞争”,轻视了“合作”;重视了“自主”,轻视了“主导”等等。这无疑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是貌合神离的。因此,我们必须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入手,反思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行为。

一、凸显人文性,但不能漠视工具性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不仅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应该有的共识。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把课文弄得支离破碎,完全把语文课上成了工具课,语文课堂上看不到思想的碰撞,感受不到心灵的律动,学生审美熏陶与情感陶冶更无从谈起。显然没有充分的发挥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功能。因此,让学生喜欢语文课是很难的。《新课程课标准》在教学三维目标中,特别突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充分展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和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教学中凸显语文人文性的同时,又不能忽视它的工具性。不能顾此失彼,而要二者并举,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课堂上重视挖掘语文人文精神同时,不能对字词、修辞、文体等基础知识忽略不计。课堂教学追求形式的变化多样,不能忽略朗读训练和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不能缺少必要的训练与积累。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将变成什么?只有一个答案,就是空中楼阁。因此,凸显人文性的同时,不能漠视其工具性,只有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才有可能抓好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主、淡化老师的讲,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根据学生的需要适时点拨,主要的时间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问题,交流的感想,发表见解。这就是新课程改革后常说的一句话:“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但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我们自己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有的老师讲授特别少,让学生漫无目的讨论,学生海阔天空的胡说一气,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课堂乱成一锅粥,还说这是有创新。一节课上完了,学生没弄不明白知识,老师不知道这节课的目标上完成了多少。显然,这不是我们要实现的目标。因此,要使学生有收获,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起来。

三、强调合作学习,但不可忽视思考的独立性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老师们都已在教学中广泛使用用。但值得提醒的是,我们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思考的独立性。因为语文学习与个人的人生经验密切相关。因此,语文学习中个人体验和独立思考非常重要。我认为不是每堂课,每个问题都必须以合作交流的形式来完成,而是在独立思考中有一定难度,并且必须要合作交流才能完成任务,这样的问题才有必要进行合作交流讨论,而且保证合作交流的有效性。如:对课文中人物形象的评价充满着主观性和个人体验,这样的问题没有必要合作交流,即使合作交流了也是没有效果的。以前听过这样的课,教师提出问题,就直接要求学生讨论,学生也就按照老师的要求马上“叽叽喳喳”讨论起来,其实学生来不及思考怎能进行有目的的交流?没有进行个体的独立思考,发言的人也就很少,那些思维反映稍慢些的学困生根本就“无话可说”,于是就形成了学优生滔滔不绝,学困生一言不发的现象。久而久之,怎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呢?其实有效的合作应以个体的独立思考为前提。

四、提倡探究性学习,但切不可无度开放

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对文本的深层含义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进行开放性的探究阅读活动,从而不断升华学生的认识,提高学习的效果。语文的探究学习,问题设计上要讲究科学性,适合学生实际,随意布置任务让学生探究,只会浪费时间。但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刻意追求师生的互动,但不注重整合和优化问题设计,开放无度,师生的交流看起来有“深度”和“广度”,但实际上是远离文本,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因此,教师在进行开放性教学时,一定要做到开放有度,这个“度”就是,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对话,有利于进行健康情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传递等。

五、倡导对话,但不能远离“根本”

《语文课程标准》引进了“对话理论”,认为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相互交流。对话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认识肤浅,不能透彻领会“对话”的内涵,甚至歪曲本意。课堂上的交流貌似是平等的“对话”,但实际是话语霸权严重,对话机会不平等;注重发表和说话的过程,忽视倾听和交流;不重视读书,只重视对话,导致对话的质量不高。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对话还有不少的距离。因此,在课堂上倡导对话的同时,教师要提高自己对课堂的驾驭和教材的把握能力,但不能远离“根本”。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很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六、优化课堂教学,但不能忽视学生的感受

课堂无疑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正确看待课堂上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重视他们独特的理解与感受体验。即使学生的回答,有时幼稚肤浅,甚至是片面错误的,教师要热情鼓励,引导学生发表独特感受和个人见解,这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要了解学生课堂的感受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所在。因此,学生的感受,在语文授课中不容忽视。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多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语文课堂教学走向更宽广的天地。

作者:贾云凤 单位:甘肃省积石山县吹麻滩中学

第二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及对策研究

摘要:

素质教育在全国推行以来,教师对以前的教学模式进行审视,用创新的思维研究出了师生互动学习这一教学新模式。师生互动学习作为符合人才发展要求的教学新模式,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互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是我们学习生涯必须接触和学习的一门学科,是我们学习其他文字型学科的基础,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新课程改革以后,小学的学习任务减轻,学生对课后学习的巩固减弱,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十分必要。而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由于年龄小的原因,课堂学习中接受知识较为被动,思维较为封闭,使得课堂教学氛围低沉,教学效率逐渐降低。师生互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实行以后,改变了之前的课堂教学情况。

一、改善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

在以前小学阶段语文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只注重将知识在课堂上教授给学生而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没有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十分被动,对于不理解的问题也不敢主动询问教师,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动,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师生互动学习的实行,教师改变了以前单方面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主动将问题与学生交流,设计有趣的课堂问题让学生作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逐渐适应了与教师交流学习的学习方法,遇到自己不能理解和解决的问题乐于向教师请教,师生关系逐渐改善。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课堂教学氛围逐渐活跃。

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科,能够培养学生发散的思维和自我创造性,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和学习。小学阶段是学生知识学习和积累的基础阶段,对于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课堂学习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跟上教师的思维,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比较浅薄。再加上语文这门学科需要发挥自身主观性去学习,学生逐渐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师生互动学习使学生摆正了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分利用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感受语文学习乐趣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上积极思考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效率也随之提高。

三.总结

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是针对于改善当前沉闷停滞的课堂教学情况而提出的,旨在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增强师生在课堂中的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者:夏锋 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媛.如何通过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2(2)

第三篇: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优化

摘要: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经过时间的洗礼,已经颇有一番成效,但与普通高中相比,依然存在着许多现实问题,例如有些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具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和严重的厌学情绪,有些教师满堂灌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既让课堂枯燥无味,也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所以关于如何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已成为大部分中职语文教师需要攻克的难题。本文探讨优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行,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作为一门基础必修课程,语文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而且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对学生的综合学习和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的教学地位深受影响,在整个教学体系中越来越边缘化,学校领导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转变重技能、轻文化的教育观念,语文教师也要顺应时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1树立正确的中职语文教育观念

首先要明确中职语文教学的任务。根据教学大纲规定,要求中职学生以初中语文知识为基础,通过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现代文和古文的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就业、创业奠定基础。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可以将教学任务划分为六个方面,主要包括现代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文学作品欣赏、文言文阅读。以现代文阅读为例,教师可以首先对学生的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检验,有差别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将学生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人自觉性较高、语文基础知识良好,第二层次的人自觉性较差,缺乏基础的语文知识。对第一层次学生的培养,可以让他们在熟练认读常用汉字的基础上,增加对生僻字的认读,不仅能够用普通话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而且能够背诵某些优秀课文的片段,对第二层次学生的培养可以适当的降低难度,不仅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还能认识不少于3000个常用汉字。总的来说,学生要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明确作者的行文思路、概括每一个自然段的要点,正确领悟语句的具体含义,掌握精读和泛读的方法,增加阅读量,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要引导学生使用工具书,利用互联网对知识进行查找和筛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常记笔记,多读好书。

2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在整个教学目标体系中,课堂教学目标是最基础的,也是最根本的,它是衡量整个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为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由教师确立,由学生加以落实。同时通过以人为本来确定教学目标,既是中职学校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需要。由于中职学生的整体基础较差,对知识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弱,所以教师在制定每门课时的教学目标时,应当转变一刀切的教学思维,防止教学结果与教学目标出现偏离。以《纪念刘和珍君》为例,教学目标要求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刘和珍君的人物形象,但是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将爱国、牺牲、奉献等字眼作为标签来定位一个人的人物形象,而要通过开展教学活动,来让学生形成共鸣、达成共识,此外,依据新时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予以重视,首先是这篇课文的时代背景,发生在1926年,日军侵略、军阀统治时期,民不聊生,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进步学生纷纷举起大旗反军阀、反封建,不幸遇害。其次是鲁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在开篇第一二节中,我们可以知道悲痛悼念、愤怒揭露、警醒世人、勿忘国耻是这篇文章的主题;最后是鲁迅对请愿这样的斗争方式持何种态度,由“请愿大量流血”可知,鲁迅是不赞成徒手请愿的,因为大量的流血牺牲并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这几个问题上重点加深学生的理解。

3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问题对教师来说一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难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传统的教育方式已难以适应当代学生的需要,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调整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虞美人》时,在普通高中,教师通过讲授法的方式就能让学生理解,而职业中学的教师必须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讨论教学等方式才能让学生完全吸收所学内容,教师在对《虞美人》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虞美人这首歌曲,让学生从歌曲中感受到词人的情怀,同时,教师分析这首诗时,要对每一句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诉,首先了解这首词的时代背景,这首词是李煜的绝命词,是李煜以帝王之尊度过三年受尽屈辱的生活后写下的。其次,词的开头就表现了一种极为沉痛的氛围,“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写明了江山易主、物是人非的辛酸和无奈,是词人沉痛的根源,最后一句以问结尾更是抒发了作者的愁恨永无尽时。教师在对这首词分析完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对这首词所表达的意义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最后通过反思总结的方式让学生总结诗词赏析的方法,找出诗词中的关键字眼,一般情况下,诗人常常借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例如“春花、秋月”象征的是一种愁绪,“折柳”表现的是诗人的不舍,当学生能够理解了诗词中的“物”所代表的意义时,那么诗词赏析就完成了一半,所以,综合应用多媒体、小组讨论、反思总结等教学方式对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课堂与普通高中语文课堂相比,更需要教师的耐心、信心和责任心,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中职语文教育观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和引导学生获得学业上的成功,为日后的就业和创业奠定基础。

作者:张桂雨 单位:吉林省德惠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崔向萍.农业类中职语文模块化教学实践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3,(4)

[2]黄宗良.对中职语文的三个追问———兼谈中职语文课程内容及教材改革[J].语文建设,2014,(2).

[3]刘春华.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实现的路径[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3).

第四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

内容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任务,也是广大初中语文教师需要迫切思考的问题。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不是一个简单而短暂的过程,它需要长时间的累积和实践,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课堂教学是学生提高语文知识水平和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努力寻求有效的策略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语文教学;学习氛围;课程导入;多媒体;师生互动;自主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学生的语文知识和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初中语文课堂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应试教育观念还未根除,某些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教学方法单一的情况,导致教学气氛呆板,学生学习氛围不浓,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学生的学习效率受多个方面的影响,例如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及自身情绪等。基于此,创造出轻松、愉悦、和谐、宽松、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对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性,增强学生课堂的关注度非常关键。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地位,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教师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改变语文课堂呆板单一的教学现状,改变学生过去枯燥沉闷的学习状态。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摆脱课堂上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只有当学生感到舒适和平等,才可能进行深入的思考,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更多的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思维和理解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注重课程导入,找准教学切入点

课程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也是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找出教学切入点,用合理的情境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程导入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意愿。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思考并设计出有特色、能够很快吸引学生的课程导入方式,例如故事导入、歌曲导入、视频导入等,从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课时,使用的是分享导入。笔者先让学生讲述自己所看到的冬天和自己想象中的冬天,描述自己家乡冬天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冬天的美体现在那些方面?最后,笔者进行引入:“每个地方的冬天都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美。老舍先生认为济南的冬天非常美,让我们通过老舍先生的笔触,一起来寻找济南冬天的美吧!”又如,笔者在进行《背影》一课教学时,使用故事导入的方式,教学效果也非常明显。在正式上课之前,先向学生们说了一个小故事。曾经有一个孩子,小时候不小心和自己的父母走散了,后来他的事业很成功,想要找到他的父母家人,因此去寻求一个机构的帮助。这个机构的负责人要求让他说出自己对父母印象深刻的地方,那个人告诉他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母亲的手,母亲的手上有一个独特的标记,后来这个机构根据他的描述找到了他的家人。那么,同学们,你们对父母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然后笔者就让学生思考,分享自己和家人的感情,最后引入朱自清先生对父亲最深刻的印象———背影。如果找准课程切入点,以正确的方式进行课程导入,可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引发主动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们的参与度,从而引发热烈的讨论,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丰富教学形式

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有着声情并茂、图文并茂等特点,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作用非常明显,不但如此,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很多非传统的教学资料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极大地丰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图像、视频、音频等能够较大程度还原一些特定场景和环境,多媒体技术直观逼真的显示效果对学生理解那些比较抽象和远离学生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时,由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想象能力有限,对苏州园林美景的感性认识严重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教学,课堂教学效果将大受影响。于是笔者就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许多苏州园林的实景照片播放给学生,让学生直接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景。在有了直观的感受后,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被激发出来,之后再进行课文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还有当学习《蜡烛》时,由于学生对二战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不够了解,而且距离学生的生活有较大的距离,这样的情况对学生理解文章产生了很大的障碍。因此,笔者在教学正式开始之前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导入一些关于二战的相关历史图片和视频,可让学生对二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逐渐营造出文章中描述的气氛,方便学生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一方面能够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难点,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四.强化课堂师生互动,抓住学生注意力

在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是必不可少的,而师生互动最主要也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提问。师生互动是交流和了解彼此的重要途径,要提高课堂的效果,课堂提问是必需的环节。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围绕着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完成课程目标服务,所以,课堂提问一定要有针对性,应把课堂内容作为问题设置的基础。另外,课堂问题应该有层次性,划分难易程度,综合考虑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思考后回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带领学生逐步走入文章。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还需要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照顾到一些思维较慢的学生,切入点要小,语言要尽量精练。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笔者首先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然后,进行交流提问。笔者设置了以下一些问题。首先,问:“从标题上来看,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学生回答:“于勒”,然后,笔者又问:“从课文内容上看,我的叔叔是课文的主要人物吗?”学生回答:“不是”。笔者接着说:“我的叔叔不是课文的主要人物,但是在课文中却出现了很多次,还要以《我的叔叔于勒》为标题,这是为什么呢?从文中寻找信息,谈一谈你的看法。”这样由易到难有层次地进行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的思考。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使学生逐步深入文章主题,理解和把握文章内容,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五.倡导互相合作的自主学习模式,重视素质拓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自身能力。要想提高课堂效果,就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倡导互相合作的自主学习模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关系,让他们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自主、自发的学习动机。初中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展示自身能力的舞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带动课下自主学习,再由课下自主学习促进课堂教学,两两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另外,初中语文教学还应该重视素质拓展训练,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检验学习成果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学生讲一遍,课堂可以成为教师验收素质拓展成果的平台,通过学生展示自身的探究成果,与教师和同学之前的交流,将自己拓展的知识深化。例如在学习《曹刿论战》时,教师进行教学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素质拓展,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进行改编。笔者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把课文内容进行一下串讲,在基本扫清阅读障碍之后,让学生把《曹刿论战》改编成容易理解的现代语形式,甚至可以改写成以对话为主的剧本。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对作品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一举多得。

六.结语

语文是百科之母,是学习一切其它科目的基础。语文是初中阶段重要的教学科目之一,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行为的主要承担者,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构建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坚持参加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活跃课堂、充实课堂,使学生能以更大的兴趣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积极主动地探究,以便能够在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提高语文能力。

作者:王琼 单位:江苏省泰兴市姚王初中

参考文献

[1]马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3):39.

[2]郭伟丽.浅析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J].学周刊,2015,(27):131.

[3]殷立明.浅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152.

[4]赵丽丽.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17):97.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深入分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创新教学,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在进行创新教育时,教师要把握教学新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新颖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促进他们语文素质的提高。在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时,教师要发挥对教学的组织作用,使课堂教学能加快节奏,提高效率。

关键词:

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学习兴趣;探究性

创新教育观念是新课程改革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因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始终坚持创新的教学观念,根据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任务在学生的积极学习中顺利完成。在创新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还要发挥对学生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深入地掌握语文知识,并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使课堂教学在创新观念下高效进行。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形象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学生不敢质疑教师讲解的内容,按部就班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在压抑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失去了活力,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和活跃性,导致他们的学习效率低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主抓创新教育。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设计,有效提高他们的探究积极性,让他们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从而能从多个方面对语文知识进行理解,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开展创新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通过和教师共同讨论以加深认识,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在主动思考、探究、质疑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他们在自由、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刻领悟课文蕴含的深意。随着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

二、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深入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相距较远,由于他们的知识和认知能力有限,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把多媒体引入到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能直观展现的特性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进行探究,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让他们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引导下进行深入探究,能有效突破重难点,促进语文思维的深入发展。在直观的教学情境中,随着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不断加深,有利于把直观认识转化成抽象理解,促进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渔夫的故事》时,教师可以把课文内容设计成趣味的动画模式,把文字内容以动态的动画视频播放出来。在观看过程中,学生被多媒体播放的内容所吸引,进入到了积极思考状态,通过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实现了对教材内容的深刻理解。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不能夸大多媒体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以免让多媒体教学方式占领课堂。而是要从教材内容出发,合理适度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教师的引导和多媒体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提高,让学生学得开心,收获更多的知识。

三、运用问题激趣,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就会促进他们思维的积极运转,促使他们从已有的语文知识体系中寻找和问题有关的知识,通过分析有效解决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探究欲望。他们迫切地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因而就会主动思考和分析。在设计问题时,教师既要注重问题的趣味性,通过问题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问题还要有梯度,由简到难逐层递进,让学生在解决完一个问题后,顺利进入到更有难度的问题探究中,从而让他们把解决问题作为学习活动中的挑战,不断刷新自己的学习记录,享受强烈的学习成就感。例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时,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在生活中哪个学生钓过鱼,在钓鱼时候的感受是什么?在生活化的问题提出来之后,有过钓鱼经验的学生会主动发表自己的钓鱼感受。然后,教师让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解读,并提出问题:作者的父亲在钓上鲈鱼之后为什么又让作者把鲈鱼放到湖里?作者在放鲈鱼时是怎样的心情?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反复阅读和深入分析,深刻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感受。通过逐层深入的进行提问,让学生理解父亲要作者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了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从而更深刻全面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四、注重写作教学,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把自己观察到的和想法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述出来。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了《假如没有灰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假如……》为题进行写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优秀的作文。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让他们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对印象深刻的事件进行描述,并在写作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观点。除了在语文课堂和写作之间建立联系,教师还要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结束之后把阅读感受写下来。通过不断的写作练习,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为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打好了基础。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实施创新教育,就要把握新课标教学理念的真谛,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教学组织和指导作用,使课堂教学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焕发活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使他们在主动意识的支配下进行课文内容的探究,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实现高效的创新教学。

作者:郑利春 单位:河北省邢台经济开发区青介学区善南小学

参考文献:

[1]王茹.浅谈使用电教手段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6).

[2]王光芸.电子书包与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模式的融合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4).

第六篇: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研究

摘要:

语文学科具有较强工具性和人文性,而语文教材自身就是实施思想教育的理想材料,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在德育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教材中思想内涵以及其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行充分挖掘,将德育渗透于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

语文课堂;挖掘内涵;德育渗透方法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及运用汉语语言,使其语言积累逐渐丰富,还要对他们进行语感培养,使其思维得以进一步发展,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能够与实际需要相适应,同时,应重视对学生品德修养及审美情趣的培养,使其良好个性以及健全人格能够得以逐渐形成,从而使学生各个方面能够得到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达到渗透德育的目的呢?

一、准确切入积极渗透道德情感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语文学科教学也得到不断拓展,不但在人们交际、思维及生活方面是一种重要工具,在人们对世界认知及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方面也是重要工具,同时语文学科具备较强烈人文因素,在培养学生人格、情感以及社会责任感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课本中每一篇文章均表现出作者思想感情,这些文章中均包含丰富思想道德,这一点属于语文学科比较独特的优势。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对语文学科的这种优越性有充分把握,并积极进行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对语文教材进行充分利用,对教材中所包含的德育内容进行充分挖掘,应当准确把握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的是不可枯燥、空泛地说教,也不可强制性增加德育知识,因为语文教学中所包含的德育知识与政治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存在很大差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防止出现极端情况,不能单纯教授语文知识,也不可单纯强调思想教育,应当有目的地进行德育。另外,在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方面,教师应当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对从多个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包括道德观、人生观、生死观与荣辱观,从而使学生人格逐渐得以完善,使他们能够明白做人的道理。所以,在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新课程标准及语文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较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二、抓住人物形象,渗透道德情感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积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应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时应当注意适当把握,不可花费过多时间,不可对语文教学产生影响。如我在教学《小珊迪》一文时是这样做的:请读课文,说说文中的小珊迪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接着课件出示小珊迪的画像,让学生仔细观察,让他们回答从中了解到什么?学生结合课文交流后回答:生1:这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孩子,他只穿了一件单衣,他饿极了,他冒着寒冷在卖火柴。生2:这是一个非常守信的孩子,他答应作者去换零钱,在被车撞了,钱丢了之后依然让弟弟把剩下的钱交还给作者。生3:这是一个善良并且有责任心的孩子,他在自己快死的时候依然惦记着自己弟弟的生活和未来。生4:这是一个可怜的孩子,他为了卖火柴去换零钱,被车撞了,而且死了。我觉得人物形象是个人品格、个性及生活态度和习惯的综合和缩写,向学生提出人物形象的问题是具有道德属性的。借助这个问题,学生通过人物的行为及语言的表现,感受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同时透过人物这些外在表现,看到内蕴品质,促使学生产生对人物的道德判断和评价,诸如善良、守信等。由于教师要求让学生依托文章内容和语言去感受和寻找,他们通过读,感受人物整个活动的过程,体会细节,从而得到情的感染,并产生自我的情感。接着我又要求学生从小珊迪当时的境况出发,认真朗读,读出小珊迪请求“我们”买火柴的真情。学生反复朗读后,我问:“谁能读一读小珊迪求我们买火柴的句子。”一个学生读得抑扬顿挫,但不够真实,缺乏体验。我说:“你读得很有艺术性,但你饿吗?冷吗?”生说:“不饿,不冷。”学我又说:“可是你现在是小珊迪,你在寒冷的冬天只穿着一件单衣,你赤着脚,你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了,你在请求我们能买你一盒火柴,以解决一时的困境。请再读。”这时学生读得有明显进步,我又请了两位学生读,再次强调人物的移情体验。

三、品味文中词句,渗透道德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积极引导,使他们对课文中相关词句进行仔细分析与理解,从而对文中所包含思想内容进行深刻挖掘,使德育教育能在语文教学中得到较好渗透。例如,在阅读课上,我引领学生读《我的战友》一文,在描写“我”的内心活动这一片段中,先让学生看电影《》片段,接着我抓住“担心”“不敢朝他那儿看”及“忍不住不看”等短语,对学生积极引导,使他们思考:“我”当时内心十分痛苦,并且充满矛盾,这主要是由于所处环境十分危险,然后,我将外表描写的句子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分析:“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并让学生对心理活动进行分析。之后,提问:“为什么能在烈火中纹丝不动?”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使学生对内心活动进行想象,有助于培养对学生严格遵守纪律及不畏牺牲的精神。

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积极渗透道德情感

阅读属于比较复杂的一种智力活动,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文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做不但能够使学生找出标准答案,还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十分丰富的德育内容,只要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切入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随时能够激发学生情感,实施德育,这样一来,不但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还能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作者:徐静 单位: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六小

第七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研究

摘要: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育部门对语文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开始走进初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互动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将从合作学习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出发,并结合实例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构建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学习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对结果的追求,忽略了学生的知识获取过程。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则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合作学习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它是以教师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并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从而共同实现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它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和教师以及学生间的互动,帮助学生探索知识,促进学生对合作精神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质量,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合作学习中不断得到升华。

一、合作学习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多方面发展

合作学习是课堂分组讨论性学习,学生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与小组共同进退。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讨论、互帮互助来共同完成学习目标。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够使合作意识内化于心。在长期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在学习小组中取长补短。同时组内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这可以培养学生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间的互动,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也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突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普遍采取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教育主要通过知识的灌输。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自然而然的被认为是课堂的中心。这种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乐趣,只是被动性的接受知识,而没有发挥学习者的自主思考。合作学习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而教师在课堂学习中仅仅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可以利用充足的课堂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实现主体地位的转变。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为学生共同学习提供了基础和场所,学生通过共同学习和交流,锻炼了沟通和处理矛盾的能力,这使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融洽,也创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探索,通过合作学习不断克服困难,从而促成共同进步。合作学习不仅仅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现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互作。

4、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传统课堂中的教学核心,学生对教师普遍存在敬畏之心。合作学习使得师生之间的角色互换,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索,从而建立了师生平等的新型关系。新型关系的建立增加了课堂的互动,也改善了课堂氛围。民主性的课堂是学生高效学习的基础。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构建

1、成立合作学习小组

成立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合作学习小组是初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小组的确立需要一定的原则和依据,教师在进行分组前,需要了解班级内全体成员的基本情况,以保证组内合作更加顺利。合作学习小组需要建立在取长补短、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小组内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以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组间合作。组间合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由于学生需要通过合作进行学习,因此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实现小组带动成员的积极作用。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教师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效率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在进行文言文《马说》的学习中,教师首先将教学任务分配给合作学习小组,各小组通过诵读全文来进行读音的纠正,然后各自进行文章的翻译,最后小组内成员可以将译文进行对照。对于有差异的部分,小组间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和相关文献进行统一,最后由组长在课堂中进行全文的翻译,由其他小组对他们的译文进行评价和提问,并由教师进行解答和评价。这种方式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提升。

3、明确教学任务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学习中,教师应首先明确教学任务。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进行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在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中,需要对学习内容进行筛选,这是由合作学习的特点决定的。教师需要选择难度适中的学习主题,并将学习任务明确的分派给各小组。各小组成员之间也应该进行明确的分工,以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明确给出了朱自清的生平、车站送别、父亲的动作、作者所表述的中心思想、写作手法等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学生可以在组内进行分工,分别负责查阅朱自清的生平简介、通读文章、联系以往作品中的写作技巧等对文章进行解读,勾画出不理解的部分,最后由班级讨论得出结论。

4、完善评价体制

科学客观的评价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指路明灯。评价应客观具体,教师在对学生合作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需要建立一整套体系来进行规范。教师的评价应多样且具体,还应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以及在班级中展开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寻求自信。例如,在进行作文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后,让学生分组进行作文的审阅,从中取长补短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教学目的。教师要高度重视评价体系,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总结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它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合作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对初中语文知识进行开放性学习,以自主思考、团结互助为主要方式来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使高效学习成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趋势。但它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教师在实际的运用中不断完善。

作者:李耀林 单位: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谢虹.试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原则[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4):14-14.

教学讨论论文范文8

课堂讨论教学法是学生根据教师课前或者课上所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由学生分小组相互交流的看法、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课堂讨论一般是以小组讨论为主,这就需要根据学生与教学情况进行分组,科学地分组,应该是人员搭配合理,划分学习小组要本着学生“学科互补、性格互补“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每个学习小组以6人左右为宜。教师在分组时,须对“学生资源”宏观整合,对个别缺乏“火种”的“讨论贫困组”,要调动优秀人才进行“援助”,让各小组都真正讨论起来,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在划分小组后,需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推选出组长、发言人、记录员等,明确各自职责,交流讨论中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群策群力,每个人都要认真听取他人的发言,也要准备自己的发言,力争让参加活动的学生都有表达见解的机会,小组成员的角色也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动。学生在交流讨论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动地位,这样能很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选择好适当的时机,开展小组交流讨论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选择好适当的时机,开展小组交流讨论。课堂讨论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机的选择与确定,那么何时进行课堂讨论才恰到好处呢?教师在课堂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抓住时机,把握火候,组织小组讨论,下面以学习同分异构体为例,谈交流讨论实际的选择。

三、在学习同分异构概念时展开讨论,有助于同分异构概念的内化

为充分发挥化学课堂讨论认知功能,教师在课前要有精心设计一系列能引起全体学生思考的问题,如: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方法、特征,通过创设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茅盾与冲突的情境,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方法成为讨论的话题

四、在理解的疑难处展开讨论,有助于思想发展

教师设计出理解同分异构体概念的几种常见错误,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突破难点。(1)相对份子质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学物是否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不一定,如乙醇与甲酸相对分子质量都是46,但两者化学式不同,不属于同分异构踢)(2)组成元素相同或最简式相同的化合物是否互为同分异构体?不一定,如乙炔(C2H2)和苯(C6H6)的最简式、组成元素都相同,但不是同分异构体。再如,淀粉和纤维素都可以用(C6H10O5)n表示,但并不表示两者的化学式相同,式中的n值只有一个范围,并无定值,所以两者也不是同分异构体。

五、在解题策略的运用上展开讨论,有助于学会学习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是有机化学部分常考的一个题型,解答此类题时要运用好策略。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得出根据有机物的化学式书写同分异构体的基本方法可以归纳为:判类别、写碳链、移位置、氢饱和。1.判类别根据有机物的分子组成判定其可能具有的类别异构即官能团易购。2.写碳链根据有机物的类别异构写出各类异构的可能的碳链结构(主链由长到短,支链有心到边),注意所写碳链不重复、不遗漏。3.移位置在各碳链上依次移动官能团的位置,有两个或更多的官能团时,先连上一个官能团,然后依次连上第二官能团。4.氢饱和根据碳原子的四价结构,碳原子的剩余价键氢原子饱和,即可得到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六、把握化学课堂交流讨论中的“度”,教师要调和“众议”,合理作结

首先,交流讨论的问题数量要适量。用于讨论的问题必须是精挑细选的,能够引领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如果一堂课中教师对问题不加筛选,过多地抛出问题让学生去讨论,学生自然会应接不暇,可能会产生厌倦感和思维惰性。那样教室里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学生实质上却没有能深入思考和认真交流。在小组交流讨论结束后,教者要及时总结,才可以让讨论给学生留下完整的印象。总结时,对探究深入、表达准确的个人和小组要予以表扬肯定;对于明显错误的观点,要委婉而明确地予以否定,但如果他们表现了乐于思考、团结协作精神时,对其精神仍应予以肯定。教师总结和点评要精心思考,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七、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