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论文范例

教学方法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范文1

一、先对课文进行粗略理解

(一)快速阅读课文,切入主题

阅读即预习课文是课文教学之前必不可少的环节。现行初中英语教材几乎每单元都有一篇短文,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首先要针对课文内容提出几个主题问题,给学生一个明确的阅读目的,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略读课文,在阅读中遇到困难时,要求学生要联系上下文思考并做好标记,待教师讲解时让自己的理解得到验证或订正。以此来培养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抓中心思想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注意这时所提出的问题要易答,且是该课学生的兴奋点,方可激发学生再读的兴趣,抓住了这一兴奋点之后,再趁势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让学生放慢速度再读,并寻求答案,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使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通过这样的提问,推想出课文中没有写到但有与之关系密切的若干内容,能使学生加深和拓宽对课文人物刻画、主题表现的领悟,激起他们去主动思考和探索。教师设计提问时,要紧扣教材,层层推进,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梯度。在提问、解答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引导,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欲望,帮助学生认知和理解。

(二)理解课文

在学生基本上掌握课文大意之后,可分两部分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1.教师可利用挂图、幻灯、投影仪、简笔画等教具,用英语简述课文大意,并适当对学生进行提问,以引起学生有意注意,同时,把一些重点的词语写在黑板上,使学生将所听到的内容通过眼进行验证,来加深理解和认识。

2.先听读整篇课文,后跟读和朗读课文,通过预习和教师复述,学生已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听音时则把课文内容回忆显现在眼前,这样既培养了听的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了预习的重要。通过跟读和朗读,既训练了语音语调,又让学生自我检查了听力情况。

二、对课文中的重点语言知识进行进一步操练

根据上述做法,学生对课文有了大体了解之后,再对课文进行重点讲练,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结合词汇学句子

以“词不离句”为教学原则,利用本课出现的词汇,并结合与其学过的相关的词语进行造句、翻译、选择、判断正误并更正错误等形式,加强语言训练,多次反复循环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结构的印象。

(二)结合课文内容来巩固语法

根据该单元的语法重点和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恰当的分析、归纳、总结。例如,现在完成时的句子,先让学生把这种句子找出来,再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这种时态的构成,用法和句式,这样既复习了语法内容,又运用了语言知识,巩固了课文内容。

三、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相关能力的训练

在学生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配以大量的语言操练,指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去运用知识,以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高层次的深化理解。要求学生课后复习课文。改写、缩写或扩写课文,或表演对话,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让学生阅读与课文配套的短文,既复习巩固了所学词汇,又能提高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模仿课文写小作文,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即应用英语的能力,如,学完Englishnames后,要求学生以Chinesenames为题来使学生充分掌握中、英名字之别,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多次训练,方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运用语言对课文进行各种形式的写作练习,这是所学知识在语言实践中运用能力的进一步升华,是学生创造性的劳动,也是学习效果的最好检验。

四、总结

总之,课文教学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始终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从而使学生能达到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作者:邢文英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第四中学

第二篇: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教学方法研究

一、开门破题法

此方法直接切入正题,简洁明快,老师可抓住文章的题目,直接切入文章内容。例如在教《土地的誓言》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在上课初始引导学生就题目质疑:土地不会说话,怎么会有誓言?土地的誓言是什么内容呢?带着这个疑问,披文入情,破解心中的疑团,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围绕标题做文章,设置一些与标题相关的问题切入新课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思维大有裨益。

二、温故知新法

“温故而知新。”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及时进行复习,在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学习,特别是在课堂教学导入时更应该与旧的知识相互联系,以便学生实现“温故而知新”。于漪老师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春,我们的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大地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春,歌颂春。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色的?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哪个句子写春?哪个字用得特别好?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这些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取两、三个景物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草、树、花、鸟、风、雨等。现在,春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是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是,我们往往是知春而不会写春。那么,请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写春天景物的姿态、色彩的。”这样的导入,不但感情真挚,而且将新旧知识紧密串联到一起,一下子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上,学生们恨不得马上闯进《春》的景色之中体味一番。

三、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即教师运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可结合图片)描摹一幅图景或营造一种意境,从而让学生置身特定的情境,想象优美的意境,体验美好的情感,感受心灵的震撼。在教学之初,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协调的情境,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投入到课文或欢乐或悲痛,或神圣或忧郁的情感之中,不仅有利于学生领会作者的情意和文章的主旨,也有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塑造与发展。例如课文《荷花淀》的导入阶段可以结合小说开篇的景物描写,用细腻生动的语言让学生们进入一幅唯美的画面———宁静的夏夜、柔和的月色、美丽的女人、洁白的竹席、氤氲的薄雾、柔和的夜风,一幅清新宁静、淡雅温馨的月夜水乡编席图。此刻,学生们便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想象,尽情徜徉于唯美的画面和真挚的情感体验当中。

四、形象直观法

即是以实物、课文插图、投影、录音、录像等为媒体的导入。例如,在教授《登泰山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放映关于泰山宏伟壮观风景的图片和视频。这种导入方式,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为学生感知、理解知识创造了条件,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设疑导入法

这种方法是针对所讲的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答或造成的悬疑引入新课。有了疑问,才能激发学生思考。提问设疑主要包括制造悬念、猜谜语、明知故问几种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可适当运用人的好奇心理,有意制造悬念。例如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时是这样导入的:“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为什么呢?孔乙己究竟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鲁迅先生又是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呢?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道理的。《孔乙己》这篇小说写的是孔乙己的悲剧。悲剧往往令人泪下;而《孔乙己》读后眼泪会往肚里流,心里隐隐作痛。《孔乙己》的悲剧是怎样的悲剧呢?”这种导入设置的悬念既能巧妙地提出学习任务,又能创造出探求知识的良好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六、结语

好的课堂导入是打开学生求知大门的钥匙,也是教与学互动的桥梁。然而学无止境,教无定法,语文课堂教学导入也是有方法而无定律,教师要根据课材特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实际选择最适合的导入法,做到科学、新颖、有效,才能发挥其作用,事半功倍。

作者:宋静妮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教学方法初探

一、初中语文课堂现状分析

1.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

众所周知,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对一件事情浓厚的兴趣一定是做好这件事情的源动力。据调查表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真度较高,而兴趣度相对低下。同时,有信心和比较有信心的也占较低比重,可见,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指数呈下降趋势,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2.语文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学习理论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语文是一门实践性相对较强的学科,是日常交际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可见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然而,目前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被广泛应用,也没有取得应有的重视,当然这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息息相关,大部分老师觉得完成教学任务才是关键,至于实践,还有学习方法都不重要。因而导致与此观念相呼应的盲目教学和无效教学,导致语文课堂学习效率不高。

3.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高

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完成的过程,学生的主动性能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有效性。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大部分时间扮演着接受者的角色,而非知识的建构者,所以思维一般比较封闭、抽象、缺少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种学生不被重视,也没有机会发挥主动性的教学模式大大降低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二、初中语文实现多元化教学的现实基础

如今,初中学生的思想已经随着社会的发展日趋成熟。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采取原有的观念,而是需要借助多元化教学理念,确保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较大幅度的提升。

1.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有力的敲门砖。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培养和巩固,他们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就会增加,并会以自身的积极行动来完成学习目标,学习目标顺畅实现,老师的语文教学目标也就随之实现。可见,良好的学习兴趣,是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的重要条件,兴趣在,快乐氛围就在,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就会好。

2.学生学习语文的坚定信念

很多学生即便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但是一旦真正进入学习过程,就会发现语文学习并非那么容易,反而有些枯燥,尤其表现在语法、阅读分析、修辞知识等方面。因此,他们往往产生了恐惧心理,思想上有了很重的负担。如果学生能够积极地面对语文学习,打消疑虑,树立学好语文的坚定信念,必然能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坚韧性格

很多学生往往喜欢避重就轻,遇到容易学习的章节就显得很轻松,遇到比较困难的内容就显得低沉,丧失了学习兴趣。可见,学生应当拥有坚韧的性格,面对困难时,要学习坚强地面对,而不是退缩。学生一旦拥有了坚韧的性格,语文学习过程中,便再也不会被语文学习的难度所吓倒,反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与老师一起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4.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于学生而言,考试是最为普便的一种检测手段。然而,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表现却大不相同。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同。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能够破除考场中的紧张气氛,能够很好地开导自己,给自己增加信心。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则乱了阵脚,在考场上产生焦虑情绪,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三、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的分析

1.应用多媒体技术

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初中语文课堂更加有趣生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初中语文学习中,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减少使用说教的方式讲述语文知识,而是要根据语文的教学内容,设计很多和教学相适应的具有开放性/趣味性/探索性的内容。例如在进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这篇课文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了解到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教师在观看视频之后,让同学们回忆自己小时候可以玩乐的游戏,在对童年良好的憧憬中进行知识的学习。

2.歌曲教学法

歌曲对于学生的情操和审美有很大的关系,良好的歌曲能够让学生充满了学习的兴趣,更好地进入到学习氛围中。歌曲教学法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刚刚兴起的教学方法,使用歌曲教学法能够让同学们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进行语文的学习。例如在进行《童趣》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们播放《童年》这首歌曲,在柔和的音乐中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从而对文章中描绘的场景更加贴近。在《水调歌头》学习的时候,教师使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水调歌头》这个歌曲,在婉转动听的歌曲演唱中就能把课文背诵下来。这种歌曲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在学习《背影》这一课文的时候,给学生播放《父亲》这首歌曲,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进入课文营造的氛围,对于感知父亲的形象具有良好的作用。

3.带领学生进行生活拓展

教学方法论文范文2

在藏区的大学课堂里应用写作的现状很不容乐观,还有很大一批藏语为母语的学生对这个课程不感兴趣,不愿意学习,不愿意投入,这给藏区的应用写作课程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很大障碍,以下主要来讨论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对于应用写作课程不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于某个课堂没有兴趣那么这门课程想要达到很好的效果将是非常艰难的,而且大多数藏语学生对汉语的应用方式以及在应用文中的应用都不很了解,让他们对应用文课程感兴趣就像让普通的汉语学生对外语学习产生一兴趣,这不是不可能,也不是没有这样的情况,但是实际的情况是虽然也有这样对应用文写作感兴趣的学生,但是毕竟还有大多数学生有的还是抵触心理,没有兴趣是应用写作至今在藏语学生在没有取得进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二)老师自身素质和能力不足

老师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氛围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的最有效工具,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老师们在这反面做得还远远不够。应用写作是考验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最好手段,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它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但是如果老师自身的资质不够或者说是没有足够的教学经验的话,这门课程学起来教起来会非常吃力,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必然也就不高,尤其是在藏区这样的非汉语地区对老师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会更高,优秀的、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在课堂中能够根据课堂的真实需要,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讲授课程,增加课堂效率。

二、提升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因此必须要在课堂中努力营造适合的氛围,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应用文写作主要都是贴近实际的文章的写作,主要考察的还是学生观察生活和体验生活的状况,其次才是写作的技巧和能力,因此老师要在课堂中营造融洽的生活课堂的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到应用文写作的技巧,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兴趣,这样他们一定会主动地去学习、探究。总的来说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的影响甚大,做好这一点才能保证后续的技巧和能力培养能够更好地被学生吸收和应用,这才是最终目的。

(二)着重提升应用文教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老师是为学生传授知识和能力的人,如果老师自身的能力和知识本来就不足那么根本无法保证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应用文写作教学要想提升就必须要从最根本的做起,提升老师的素质和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敖征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如果校方在这方面不足够重视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素质不足,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老师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只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结局,因此为了避免这类悲剧的发生老师一定要注重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同时也是在工作上帮助自己!

(三)课程的开设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形式多样

传统的应用文写作课堂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有的老师还会让学生学习和背诵一些美句和美词,这些方法并不是没有效果,但是这并不是实实在在的学习能力的提升,而是在模仿,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必须要改变课堂形式,根据实际的授课内容的需要转变课堂形式,如果需要完全可以组织学生外出考察或者体验等,在这样真实的体验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感受不尽相同,学习到的知识和表达的方式也不一样,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和教育,这样达到的效果也一定会比传统的课堂好得多。

三、结语

教学方法论文范文3

一、前言

“创新教育”这一新的教育概念最早来源于“三创(创造、创新、创业)”教育,并且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方向,高等数学作为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其在与其他科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中开始不断的壮大,高等数学对于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的重要性开始受到社会各领域的关注.因此,围绕创新教育来推动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推动高等数学向教学研究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转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高等数学提出新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科技领域培养出更多的研究型应用高等数学人才.

二、目前高等院校中高等数学教育教学现状

1.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现阶段部分高等院校在推动高等数学教育教学改革中,尽管将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论应用其中,但是依旧有很大一部分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包括国内一些著名的高等院校也存在这一现象,教师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念讲稿”、“抄板书”的教学方法.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对于一些数学基础好的学生来说或许可行,这是因为这一部分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很强,但是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显然是不适合的,同时也不利于大学生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现代教育技术依赖性过大

现代教育技术的大范围推广使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对于一些青年教师来说现代教育技术成为不可或缺的教育教学手段,这也是一些教师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的主要原因,无庸置疑的是现代教育技术对推动高等数学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过分依赖于现代教育技术并不代表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就青年教师过分依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这一现象来说,不但没有达到提升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使现代教育技术成为了羁绊学生学习的绊脚石.

三、创新教育大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

新一轮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指出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此,对于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来说必须要围绕着“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尽量多学一些新东西”的核心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同时也可以发挥出提升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作用.

1.深浅有度,提升大学生自信心

对于高等数学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由浅入深”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师所讲授的新知识可以被学生所接受,同时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在高等数学课堂中的自信心.

2.示范加练习,调动学生积极性

大学生在高等数学课堂学习中面对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时,尤其是一些在学习和练习中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其分析问题的思路往往是不够畅通的,不能规范的书写出该类新问题的求解过程,教师不应该的一味指导解题思路而指导学生解题,而是要对该类问题进行解题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思路才能有助于其正确的解题.再者,教师可以针对该类难度较大的问题来适当讲解一部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后,由大学生自主来完成后续问题的解答,这样有助于大学生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3.重视基础练习,分散解题难度

现阶段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阶段,均暴露出基础性知识和方法掌握程度较差的现象,这样不仅容易造成大学生学习高等数学效果相对较差,同时也容易导致大学生在后续学习中出现解题难度大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花费一些时间来进行基础性知识和方法的强化训练.例如,高等数学教师在讲授“计算平面图形面积”过程中,要明确解方程组求交点是该章最为基础性的知识点,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在学习该章时也是最薄弱的环节,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出示一些关于计算平面图形面积的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大学生以解方程组作为主要练习内容,并不是急于求成让大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来求面积,这样有助于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大学生突破这个并不难的“难点”.再者,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讲授二重积分计算题过程中,如何正确画出积分区域并用集合来对其进行表达是最基础性的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列举出一些题目让大学生画出积分区域,在此基础上利用集合来对其进行表达,确定每一个大学生都掌握基础方法后再进行二重积分的计算,这样不仅有助于强化大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中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在后续学习中面对该类问题的难度降低,对进一步提高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创新教育大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的几点思考

1.重视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实用性

上文中指出部分青年教师在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过于重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但是并没有进一步提升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因此,在推动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持续创新中,必须要高度重视高等数学创新教学方法的实用性.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劳厄曾经说过:“重要的不是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对于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来说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将其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避免出现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忽略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现象,将创新教育理念始终贯穿于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全过程中,确保高等数学教育可以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2.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趣味性

“趣味性”并不是要求高等数学教学要像语言类课堂一样充满欢笑,而是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调动大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知识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大学生在课内、课外更加愿意去学习高等数学.例如,高等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外兴趣小组的方式,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调动大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设置与高等数学有关的课题,并指导大学生根据所选课题来开展一项或多项研究,最后教师可以将大学生课题研究成果来撰写数学论文,针对一些成绩优秀的论文可以帮助其发表到各类刊物上,这对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学习高等数学的信心有着重要作用.

3.强化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针对性

高等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彻底打破传统课堂中知识传递、知识被动接受、被动接受训练的过程,而是要重视高等数学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通过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交流来帮助大学生构建高等数学知识体系,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刺激大学生的思维活动,对培养大学生在高等数学课堂中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高等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在面对创新教育这一时代大背景,如何推动高等数学教育教学方法的持续创新,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十分关键的问题,只有推动高等数学教育教学方法的持续创新才能适应时展要求,对培养研究型应用高等数学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作者:陈宏达 单位: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

第二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分析

一、以直观为基础介入抽象概念

由于小学生的直观感较强,所以我在教学应用题解答时,一般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比如:小兔采了8朵花,兔妈妈采了13朵花,它们一共采了多少朵花?在讲解这道应用题题时,我使用的就是直观教学法,即在讲解时拿了几朵花来进行演示,一部分学生看了会很快就知道用加法来进行计算,然后我又借此机会启发他们想想这是属于应用题的哪一类(求和),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加法)?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也就是求和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加法;再比如:体育课上,小明站在第二排,从左边数他是第5位,在他右边还有4位同学,第二排总共有多少人?题目虽然不难,但是这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当时我就请了几位同学来现场演练了一次,让大家亲自数一数,这样一数,同学们立即马上得出了答案。这道题也应该用加法来进行解答。通过这样直接的演示,也就是直观教学,就可以使学生很快地掌握。

二、加强审题,分析数量关系

对于分析数量关系,存在两种看法。一是认为理解题意的过程就包括了分析数量关系,比如,当理解了“有6面黄旗,红旗比黄旗多3面,红旗有多少面?”的题意时,也就明确了红旗面数等于与黄旗同样多的6面和另3面红旗的总面数。还有一种看法是这样的,就是要依据条件和问题的性质来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进行分类和归类。两种看法反映分析数量关系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依据应用题的形式分析数量关系,另一种是依据应用题的内容分析数量关系。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形成简单应用题的数学结构是重要的。因为有了概括的数学结构,再由加法运算的学习转入减法运算的学习,由简单应用题的学习转入复杂应用题的学习,都会感到容易。同时依据两个条件求出一个问题;依据一个问题找到两个条件的逻辑推理能力,也将得到提高。分析数量关系,不满足于对某一问题的解答,要注意形成规律性认识。

三、一例多用,深刻理解,使单向思维变为多向思维

实例的教学,要根据学生可接受的原则,把例题教活。如:我校四年级有女生35名,男生的人数比女生的人数多10人,男生有多少人?在启发学生掌握了基础的解题方法后,将原题变为:(1)我校四年级有女生35名,男生的人数比女生的人数少10名,男生有多少人?(2)我校四年级有女生35名,比男生多10名,男生有多少人?(3)我校四年级有女生35名,比男生少10名,男生有多少人?变后的第1题与原题虽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题目的意思却大相径庭,当然计算的方法也就不同了;后面的两题是在前两题的基础上做了一定的廷伸,将“比多”、“比少”题换成了反向题,可是通过老师的耐心引导和同学的仔细思考,他们最终还能找出解题的方法。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比较改后的题和原来的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因此,这道例子就由单维性变成了多维性的题目,同时也让学生的思维由单维变成了多维。最终,学生不仅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而且还增强了他们的应变能力,同时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多媒体手段提升学生整体认识

要想正确理解题意,并能用数学思维灵活解应用题,只有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扎实的进行训练。尽管每个老师的方法不同,但是要想达到有效的教学,关键要选择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激趣导入。

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能够恰当地把握小学生好奇、好动和多疑的心理特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运用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相结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采用故事、游戏、直观、演示和设疑等激情引趣的方法,创设出一个个引人入胜的较好的教学情境,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这在一开始可以说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2、提高效率。

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不仅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加大课堂的教学内容,增强信息的反馈,提高练习技巧,把课堂空间还给了学生。在上课时,老师也会感到很轻松,比较容易控制上课的过程,所以,老师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就比较容易让老师做到因材施教,特别适用个别化教学的需要,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总结

总而言之,要想使学生把应用题既掌握得牢固,智力又得到充分的发展,就得掌握解答应用题的各个环节的目的和任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加强应用题这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可以扎扎实实地打好学习数学的基础。

作者:邵丽丽 单位:临泉县黄岭镇秦庄小学

第三篇: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浅议

一、课堂教学应该遵循的设计原则

(一)建构性的学习方式应该遵循的原则

新课程提倡建构性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教学原则的影响下,学生会通过一种全新的途径去完成知识的获取和吸收,相比传统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他们动手实践,让他们学会合作与交流,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活动要与传统的死记硬背、模仿练习等方式脱离开来。我们要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有被动接受逐渐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进而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建构性学习是与学生的能力和需求相符合的,也是与新课标的要求和新课程教学的环境相符的。

(二)交互性教学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转换角色的方式去进行教学活动,放下以往那种“师道尊严”的想法,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做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好伙伴,以合作者的身份对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进行引导,以往那种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要彻底地摒弃。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传说知识,而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促进他们的学习。因此,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都会得到很大的培养与提高,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的方式也有了很大的转变。由此可见,交互性教学设计原则也是与新课标的教学原则相符合的。

(三)创设教学情境应遵循的原则

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看,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因为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具备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论是数学知识的学习,还是运用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都需要学生调动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去相互配合,完成学习任务。这些能力包括处理数字的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求解能力、逻辑概括的能力等。在对学生的这些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仔细的观察,发现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并通过自己的感官去进行判断。教师在引导时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实例,将学生的诸多能力激发出来。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境创设。由此可见,我们很有必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坚持创设情境的教学设计。

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应该采取的教学方式

初中数学相比较小学课堂教学而言确实有些枯燥,很多课堂活动、游戏教学都取消了,学生一时之间很难适应。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高效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研究,以便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能够长久地坚持下去。因此,在以上所述的三种教学设计原则为基础,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高效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一些探究,我认为,我们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多次的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构建高效课堂有着很好的效果,也能有效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是完全可行的。

(一)学生分组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应该对学生的分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掌握,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能力的高低以及学生的智力。一般说来,我会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优生和差生要平均分配。

这一搭配原则,对于初一和初二的学生比较适用,有很强的针对性。这种分配方式能够实现学生资源之间的优势互补,每个人都能取长补短,获得对自己有益的发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各个小组之间的平衡,包括智力、学习水平、各项能力之间的平衡,对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分组学习中,优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越性,在为其他学生提供帮助的同时巩固知识,获得新的发展;差生则会在优生的带动下逐渐将自己的全部心神都投入学习之中,继而能够主动进行学习活动,改掉以往那种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这样分组,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互相帮助的机会,还能使学生自私自利的性格得到改变,促进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增强,是一种值得我们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

2.对学生实施分层搭配。

分层搭配就是要将学生按照学习水平进行分层,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初三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学习水平较好的学生分为一组,数学水平较差分为一组。这样做可以让学生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于优生来说,他们可以在相互交流、学习与比较中获得更高水平的提高,差生也能走出小组“受帮助”阴影,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基础课程。

(二)对教学实例进行探讨

如学习“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时,我将本课分为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四个部分。笔者将学生分为7个小组,让他们自己看出,总结本课的所有知识点,组内总结完成后,再由每组的代表描述自己组的总结情况。在整个分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热情都非常高涨,他们认真看书,积极探讨和沟通。在具体发言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的徐额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对“轴对称图形”的相关资料收集整理的非常到位,使得其他小组的学生对其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以上分组方式对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效果非常明显。当然,在学生总结学习期间,作为教师,并不是对此撒手不管,而是应该时刻关注各个小组的进展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以积极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帮助其解决问题。

三、总结

教学方法论文范文4

(一)教学观念较为陈旧

新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仅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转变,而且学生也和以往的学生在思想观念以及认知水平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当前依然有教师仍然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师在内心中仍然将初中语文教学看作是教和学的关系,教师只要负责教学就行了,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原有基础、学生兴趣基本上不做了解,这些初中语文教师认为在课堂上只要做好传授者就可以。而下面的学生如果长期受其交易模式的影响,在课堂上学生只会机械地应付和照搬教师所讲内容。此外还有许多初中语文教师认为让学生学会初中语文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对知识大量重复地记忆,以为只要初中生能够多次重复地记忆就能够将初中语文知识点掌握理解,就能够吸收消化。这种和新时代教学理念相违背的教学方法基本上不重视学生的内心感受以及潜在需求,更是没有重视学生学习的成长规律,完全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没有意识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长此以往会让学生认为初中语文课堂就是一个乏味枯燥的过程,让人难以提起兴趣,不仅影响了学习质量,更是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因此,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不能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究其原因就是初中语文教师不能跟上新时代,不能及时更新教育教学思想,没有领悟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课改精神。

(二)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严重

新时期一些初中语文教师仍然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切以应试为主,只要是考试考的内容和要求的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就重点讲解和训练,假如是考试不考的内容和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基本上就是忽略不讲。初中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学生语言能力、表达能力、书写能力的培养,而初中语文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取得一个满意的成绩,依然对学生实施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占据大部分的时间来讲解课本上的内容,之后对学生就易考内容进行提问,最后对于重点知识以及易考内容布置许多作业。此种教学方法完全不适应新时代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使得初中语文课堂完全由教师来把控,学生只能被动照做,不能进行主动学习。这样造成的后果不仅让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更是让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

(三)教学内容不符合时代,单调乏味

新时期社会文化和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世界观、价值观与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他们的思想更加灵活,想法更加新颖,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有了新的需求。新时期如果像之前那样对待学生,绝对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当前一些初中语文教师根本没有认识到这一变化,不承认新旧学生之间的差异,在讲授语文知识的时候教学内容单调乏味,没有时代感,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时间一长,初中生会因为对语文新知识的需求和新时期的求知欲无法满足而逐渐对初中语文课堂产生排斥感,不仅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无精打采,更是对这一科目失去兴趣,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

二、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一)改变教学观念

新时期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因此,只有初中语文教师改革教学观念,才能转变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科学的引导,要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习自主性。另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师的教学态度有直接关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注重自己的教学态度,能够使自己的教学态度符合新时期教学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不好的教学态度,例如,认为让学生反复记忆就能够提高学生成绩,认为成绩就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唯一目标的态度,教师拥有这种态度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反而会让学生的语文成绩下降,对语文学习产生反感,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

(二)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论文范文5

对本科高校的学生来说,学习《文学概论》让人感到头疼,对新建本科高校来说,教与学困难更大。要想提出切实可行的教改手段,先要理清教学中所要面对的矛盾。

1.1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性质矛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初步具备从事教育、文秘、宣传、管理等相关职业所需要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特别是能说会写与交际能力,能够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并富有创新精神。这一目标看似简单,可要实现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从课程性质来说,《文学概论》是一门理论课程,重点在于传授给学生具有逻辑体系性的文学基本概念、原理及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论意识、理论思维能力。刘安海、孙文宪等认为:“与文学史、文学批评和其他文学课程不一样,文学理论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理论课程由于其自身的理论性,而理论又都是来自实践的,其表述的概念、范畴、命题、框架又都是抽象的、概括的、系统的,其论证又都是归纳的、演绎的、论证的、推理的。”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理论品格的课程性质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目标结合起来,避免出现重理论轻实践或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实现理论化实践,确实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这是非常棘手的问题。

1.2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矛盾

《文学概论》课程选用的是国内很多高校使用的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该教材主要按照艾布拉姆斯“世界、作品、作者、读者”四要素建构理论体系,共有十六章,体系完整、内容庞多。而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的该课程教学时数一再压缩。原先是一学年每周4学时,共为144学时,后来压缩一半,一学期每周4学时,共77学时,现在减少到一学期每周3学时,共54学时,几乎为原来的零头课时了。在这么有限的教学时数里如何讲解这么多的内容,还要保证学生学有所懂、学有所悟,还能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文学现象和问题,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消除臃肿、消化精髓,是没办法有效开展教学的。

1.3学生的认知状况与课程要求矛盾

在近几年所教授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中,女生所占比例基本保持在80%左右。根据某高校认知方式的测定,通过棒框测验和镶嵌图形测验,表明男女在场依存上存在差异性,男生更倾向于场独立性,女生倾向于场依存性,而场依存者偏爱非分析的、笼统的或整体的知觉方式。也就是说,女生占多的学生对零星的片段式的理论内容接受效果较好,但对逻辑性和思辨性强的文学活动的系统理论知识把握起来很吃力。此时,《文学概论》在传授理论方面已很吃力了,需要结合大量的文本和文学现象帮助学生消化理论知识,但该课程是在大一下学期开设的,学生缺乏一定的阅读积累,对经典文本阅读得更是不多。正如陈学广教授所说:“文学理论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因学术含量高、学生缺乏相应的接受基础而导致这门课程成了学生最不受欢迎的课程。”教学是教与学两方面的任务,作为教师,面对学生这样的认知特点以及课程学习基础要求,要重新思考、重新定位,以期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2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实践品格养成

针对以上分析的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文学概论》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状况,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1注意文本解读的生动性,促进学生阅读实践品格的养成

据不完全调查,目前的学生不读外国作品的很多,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上的很多作品也不读,以前在课堂上探讨作品学生反应积极,现在不提前布置,根本在课堂上交流不起来。所以针对目前这种现状,不是理论讲解得深不深,透不透,而是如何促使学生阅读,以期更好地积淀文化素养,更好地理解来自于文学实践的理论内容。在文本的选择上,大家都说要选择经典文本,这是理想化的,对于不愿多读书的学生来说,再经典的文本也是废纸。但一味地降低标准无原则地去迁就学生也是不负责任的,只能采取泛文本选讲办法。一些经典作品提前布置学生阅读,然后再在课堂上讲解。或者一些经典文本惟妙惟肖地解读,诱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促使他们更进一步地深入阅读原作。比如《茶花女》,没有读过原著的同学看到这样一部小说,会有什么样的猜测和期待?读过原著的同学,对这部小说从内容到叙事技巧有什么样的看法?有人说,这是一部很颓废的小说,你怎么看?诸如此类,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能有意识地结合作品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另外,要注意文本选择的当下性。经典文本总是经过一定时间的考验和积淀的,内容和形式都是极好的,但往往超出了现在学生的接受范围和审美视域。如何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提升讲解的领悟力,也要考虑选择一些学生喜欢阅读的郭敬明的《小时代》、韩寒的《三重门》、电影《杜拉拉升职记》、《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在文本的讲解上,不能简单的用文本印证理论知识,那样,学生既听得没兴趣也很烦。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下功夫,弄清楚文本跟所讲理论知识的结合点,慢慢启发,循序渐进,用生动的口头语言加上惟妙惟肖的肢体语言诱使学生进入情境,通过文本主动思考理论的由来和结论,提升理论思考能力和实践认知能力。

2.2采用专题讲授、课堂讨论等方法,促进学生表达实践品格的养成

理论的讲解充满枯燥和玄深,如果教师一人独霸话语权,即使说得天花乱坠,时间长了,听的学生也会昏昏欲睡的。54个教学时数,那么多内容,要求每一节课都要精心准备,不仅教师准备,学生也要准备,只有课上和课下相结合,教师教和学生想相结合,学生表达与教师点评相结合,才能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根据所讲授的内容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目的在于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表达能力。比如文学是什么?这一块内容要精讲,教师作引导,学生结合以前的阅读经验探讨文学应该具有哪些品质,然后再共同探讨理论,结合具体作品理解。比如,梨花体、羊羔体、一些先锋作品等,文学与非文学之间的区别到底有哪些,最后概括出文学应该要具备的一些特质。关于文学作品体裁这一章节内容,提前让学生分为四组,每一组课下就四种体裁各选代表性作品研读探讨,课堂上交流每一种体裁作品的特点以及阅读时要把握的重点,这样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更好地阅读。文学接受方面,可以让同学们结合各自的阅读实践谈个人的感受,该如何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自己在阅读时有没有再创造?究竟达到哪一种接受状态,进而激发同学带着问题阅读,带着思考追问,并适时布置作业让他们练笔,提高口语和文字表达能力。

2.3树立授人以渔意识,促进学生创新实践品格的养成

创造是文学的生命力,创新能力也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能力之一。经历过中学时代教育的学生接受的都是应试教育,如何符合规范,如何得高分是首要考虑的,而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被扼杀在摇篮中。没有想象力的文学世界是苍白的,没有感悟力的文学阅读是乏味的,没有质疑的声音、没有理论转换的文学概论的教学也是空洞的。大学时代的课堂要让学生有充分平等、民主交流的机会。对文学作品如此,对文学理论也如此,理越辨越明。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引导学生把教材当成参考,不存在金科玉律,绝对的真理。要调动学生努力去思考,努力去探索文学世界。特别是当下的一些文学现象和文学问题,要引导学生追问,让灰色的理论发出生命的绿色。比如,在后现代思潮的推动下,解构文学经典成为一种倾向。一些经典著作的改编你认为怎么样?影视文学和小说之间的区别?在全球经济化时代,有人认为文学陷入商业危机,文学的审美性该如何坚守等该怎么看?汉语言文学学生中女生占据大多数,对于女权主义、女性身体写作等问题该如何理性认识等等。要让学生在理性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析问题的能力,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保有求索的精神。

2.4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写作实践能力的提升

“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理论品格是《文学理论》的固有性质,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文学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所以,传统的一张试卷是不能很好的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有效地和平时考核相结合。把课堂回答问题的和课下完成一定作业的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这样可以启发学生在课堂上多思考。课下的作业不是简单地做习题,而要结合文学创作、文学热点问题和文本赏析以小论文和习作的形式练笔,加强学生写作锻炼。期末试卷要改变原先纯理论试题的状况,增加实践性试题比例,用活生生的文学现象来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比如说结合网上流行的赵丽华的梨花体诗,让学生思考她的是否是诗,并阐释文学的本质属性。关于文学创作过程和共鸣现象等,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结合自己的写作和阅读经验加以分析,结合一部经典作品,让学生采用批评方法阐析,让学生用动笔写作的方式来展现其解决现实文学问题的能力,提升理性思维能力。

3结语

教学方法论文范文6

“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建立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创新的新型的教学氛围,能够很好提高课堂的效率。开放型项目教学法是项目教学法中重要的一种类型。“开放型项目教学”是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以实际的项目课题为载体,在课余时间(即第二课堂)由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伙伴、指导教师、学习环境等,通过讨论设计、协作开发、自我管理、成果评价,最终完成项目的一种教学模式。开放型项目教学法从选定主题到完成项目,时间跨度可长可短,长则几年,短则数周。它不受教学培养计划的限制,以完成项目任务的形式开展教学,鼓励创新性、发散性思维,很好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涵、培养了学生相互间的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前期与学生座谈调研显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对于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接受度不高,怎样有效地提高理论课程对于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升,我们采取开放型项目教学法进行了尝试。

2开放型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2.1项目的选择

在开放型项目教学法中,项目是一个载体,项目的选择尤为重要。项目的选择必须以可行性和适合性为原则。当项目的可操作性不高、适合性较差、难度较大时,即使是很好的项目,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层次以及学习背景,可能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若长时间的付出努力,仍然不能看到一点成绩,这样必然会大大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懈怠情绪,甚至会产生消极的厌恶或恐惧心理,这样就失去了项目教学的意义所在。通常情况下,项目可简单分为纵向项目和横向项目。纵向项目是政府部门立项的科研项目,主要包括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类等几类项目,理论水平较高。横向项目是企业委托高校老师完成的、具有一定科研水平的研究、开发项目,更注重实用性,而不太注重理论水平。纵向项目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长期发展有很大的关系,难度通常较大,不太合适本科生全部承担。不过,对于项目中难度较小、层次较低的地方可以拆分成若干部分,根据本科生的实际情况下放予以参与完成。相比较而言,企业委托的横向项目,一般是企业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涉及面广,实践性强,往往涉及繁杂但技术性不是很高、难度不是很大,如反应时间的优化、试剂的选择及浓度的探讨等,精力旺盛的年轻人更适合去完成。再加上有时横向科研项目时效短、任务大,这样多人并行作业可大大缩短完成时间。

2.2团队的构成

项目团队主要有在校的本科生和指导教师组成。为了保证团队成员的质量和数量,我们开设了开放平台实践课程。各个教师首先给出自己的课题(包括纵向和横向课题)供大一的新生来参考,学生再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自己想要参与的课题。最后由师生交流后的双向选择来确定课题组的成员。这样保证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避免了强迫性学习带来的消极情绪。另外,考虑不同年级的学生知识积累的差异,我们采用高年级的学生带低年级的学生,形成传、帮、带的良好氛围,一方面利于科研梯队的形成,另一方面,保证科研项目能够持续深入研究。

2.3项目的实施

开放型项目教学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过程:课题调研和立项、分工、方案设计、实施、测试分析、改进、结题。在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或困惑时,教师从学生已学的知识中给予恰当的启发和点拨,真正起到“授人以渔”的作用。比如:在横向课题“岩沥青改性沥青防沉积”中,学生开始接触该课题时,会茫然不知如何下手。这时,指导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应该采用方法,可采用启发的方式进行交流:防止体系中物质沉降的常用方法有哪几种?该体系中又有哪几种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呢?对于可能的方法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试剂呢?……通过这一系列的点拨后,学生就可以通过查阅文献和复习学过的知识,一步一步寻找思路,确定一个或多个较为合理的方案,然后再一一实施,并对所得的实验结果进行测试分析和改进,最终得到一个完美的结果,顺利完成课题的结题。为了高质量地完成课题,师生需要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和总结,不但可以解决学生在项目教学中所遇到的许多难题,而且通过交流还可以使学生吸取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使其思路更开阔、方向更明确。毫无疑问,经历这一系列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较强地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并对于将来可能从事的行业及产品的标准有初步的了解,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某种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二次培养费用。

3开放型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1教师角色的定位

为了保证开放型项目教学法的正常实施,指导教师一定要转变角色,从“传道授业”转变为“解惑”,更不能大包大揽,“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已完全不能满足开放型项目教学的实施。另外,教师为了更好地起到指导作用,也需要进行二次教育,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动向和需求,增加自我的实践经验,才能满足学生永无知足的需求。

3.2学生时间的安排

由于开放型项目教学是在课堂之外的教学,时间的安排尤为重要,否则不仅会影响开放型项目教学的效果,不能达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标,更糟的是如果影响了学生的正常课堂学习,那将会得不偿失。因此,学生从事项目研究的时间不能一刀切,而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完成常规课程的要求后,选择空余的时间来参与项目研究,比如:周末和寒暑假期。

4结语

教学方法论文范文7

(一)法商学院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概括来说,法商学院的学生身上既具有当代普通高校大学生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更有该群体本身鲜明的特点。

1.家庭经济环境较好,但学习基础薄弱

独立学院的学生具备了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家庭经济条件比较优越,家庭收入能够承担比普通高校高两三倍的学费。大多数学生的家境是比较好的,其中部分学生甚至自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的学生还开着跑车上学,选择上大学对于他们来说,父母的意愿更多于自己的意愿,从而造成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第二,学习基础薄弱。由于部分学生基础弱,缺乏自信,加上学习动机不明,动力不足,这类学生容易出现得过且过、松懈厌学等情绪。

2.社会能力较强,并渴望得到认同

法商学院的学生虽然在高考成绩上不如一本、二本的学生,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很多学生从小家境较好,生活优越、见多识广,因此他们兴趣广泛,多才多艺,而且头脑灵活,善于走出校园,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很强。在学校的各项比赛、晚会等活动中,许多学生能自主联系赞助商,成功解决活动经费的问题,并且擅长驾驭型的组织活动,从中表现出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在这些活动中,他们经常主动邀请老师以评委或嘉宾身份参加活动,以肯定他们的能力。

(二)法商学院教师群体的特殊性

1.教师教学任务重

随着高校的扩招,法商学院在校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多。但是,与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加相比,法商学院师资的数量却没有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法商学院师资的数量增长与独立学院学生数量的增长不同步,师资数量的增长远远滞后于学生数量的增长,使得法商学院的师资数量日益呈现紧缺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法商学院教师教学任务的加重。法商学院教师的超负荷工作,难以保证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不利于独立教学改革的进行。

2.师资的年龄结构不尽合理

法商学院青年教师年龄大部分在35岁以下,母体高校委派的教师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上,导致独立学院师资的年龄结构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现状。其中,法商学院的青年教师大都来自高校应届毕业生,为法商学院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但是,由于青年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大都是在从书本到书本,在书本中探讨教学内容,缺乏生产、管理、服务的实践,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差。此外,由于青年教师在高校的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其整个学习过程与现实生活相脱离,不利于独立学院青年教师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导致其教学重点倾向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利于独立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法商学院教学管理的特殊性

1.教学管理重点与教学改革的不一致性

法商学院作为独立学院在教学管理上十分重视教学秩序的管理,具体来说对于课堂的形式、时间、课时、纪律都有明确的规定,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进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空间与自由。

2.教学评价与教学改革的不一致性

针对教学管理的重点,在教学评价上更多的以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为首要的评价因素,也即是以上课时间,课堂管理,教学任务的完成为评价重点,教学效果更多的以学生的主观评价为主,这样无形中给教师进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中增添了极大风险与压力。

二、法商学院金融学本科教学方式方法转变过程中的主要困难

一方面,从教师角度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观念滞后、能力不足和精力有限。具体表现为:

(1)陈旧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观念滞后。

相当部分老师对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认识停留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上,认为只是教学手段、教学技术问题,没有认识到教学方式方法关系到新型人才培养的战略问题。

(2)教师实际能力提升空间小,能力不济。

相当部分老师接受培训、实践以及科学研究等提升机会少,在合理、正确组织实施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上存在能力不足。

(3)教师精力有限,不愿意投入。

近年来,随着法商学院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师普遍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及教务工作,导致部分教师或无心或不力尝试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改革。另一方面,从学院管理的角度来看存在的难题是僵化的教学管理不利于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具体表现为:(1)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大多停留在会议和文件上,在实践上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激励机制。目前教师面临的状况主要是开展教学研究回报率低,开展教学方式方法创新风险大,这使得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研究并未形成一种氛围。(2)对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应用能力的培养不足。教务管理的重点在于保持教学秩序,强调教师准点上下课、学生到课率、课程作业、课堂管理等,缺少系统化的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应用能力的培养,最终是否掌握基本教学方式方法,主要靠教师的自行摸索。

三、对法商学院金融学本科教学方式方法转变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应该以学生为本

1.教学方式方法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法商学院的大学生思想活泼,价值选择多样,教师的当务之急是和他们平等讨论,以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去吸引学生,引导他们从多种选择中整理出一个核心价值观,而不是“灌输”什么观念。

2.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不能回避学生反映的问题

任何改革都无法保证一定成功,只有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保证改革的效果,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必须直面学生在改革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有好的效果。

(二)转变教学方法方法应该以教师为主体

完成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就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信任、紧密依靠广大教师,努力营造出教师大胆创新,积极转变的态势。

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方式方法对教学的重要影响。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辅助作用,采用良好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得到生动活泼、创造性的发展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2.把握好学生学习的认知能力,注重学科融合互补,加强通识教育。

教无定法,教无定规。可以采用“导入式”、“导学式”、“参与式”、“讨论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安排好课堂结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上下呼应,使课堂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同时,要从学科的整体发展与综合化出发,合理构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整合、重组课程无疑是构建培养方案时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要做到将人文精神的培养渗透到所有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中去,完成通识教育的基本目标。

(三)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应该以教学管理改革为保障

1.转变思想观念与管理理念、提升教育管理思想

教学管理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照搬,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在思想上由传统的管理理念向现代的管理理念转变。教学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政策指导、检查监督的职能,逐步将教学管理的中心工作由教学过程转移到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制度管理和教学结果管理为主的体制上来。教学管理人员要树立新的管理意识,要由过去的约束型管理转变为引导型管理,由指挥转变为服务,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现代教学管理意识。

2.建立激励与约束检查机制,促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积极性

(1)建立激励制度

增加教师进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积极性。例如,实行教学改革评估与奖励,培养、选拔创新课程带头人,实行课程建设奖励、教学成果奖励等。

(2)建立约束检查机制

调动教师进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积极性。例如对教师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坚持进行检查制度,坚持领导听课制度,开展督导组听课制度,教学方式方法工作评价考核、奖励制度等。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论文范文8

只注重技术、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男女有别、嗓音有别、音色有别、声部有别、个性气质有别、审美取向有别、体格状态有别的具体差异。考试时,入学声乐演唱水平高的学生和演唱能力差的学生一律唱《茉莉花》《二月里来》等简单的作品,其结果是条件好的学生依然得高分,基础差的学生还是获得较低的分数。表面上看,得高分的学生比得低分学生的演唱水平高,其实高分学生的实际能力并没有提髙多少,因为他们和开始的基础一样。因此,同样的歌曲竞赛,基础不同、起点不同,还是基础好的学生占优势。这种“变过程式教学为结论式教学,变多向互动探究式的教学为单向灌输式教学,变内在诱导思维式教学为学生被动式学习的逆向教学方式”,容易忽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差异,忽略声乐课堂的生成性和过程性,忽略教学内容的综合性、现代性及其广度、深度和传授信息的多维性、集成性,不利于学生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培养的人才“千人一面”,没有特色,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长此以往,会使学生更被动、厌倦学习,师生的积极性受挫,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二、教师与学生缺乏双向信息和多向信息的交流

这种情况一方面是指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只顾详尽、透彻地讲授声乐教学内容,忽视启发学生的活跃思维,以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为主,缺乏师生的互动交流。教学过程比较死板,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教师主导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形成教与学的对立面。另一方面是指教师与学生虽然有交流,但是视野过于狭窄,不能拓宽思路,学生放射性思维的发展受到限制。比如,高师的传统声乐教学多以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训练模式展开,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审美需求和精神财富,为我国声乐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贡献。然而,大众化教育背景下人们对于声乐表现的多元化需求,两种唱法的培训已不能涵盖声乐表现的广泛性、多样性,在社会音乐文化发展的驱动下,通俗歌曲和原生态的声乐形式日渐成为高师声乐教学研究的对象,民族民间音乐如戏曲、说唱音乐也逐步被列入一些高师的地方特色课程。高师仅以某一种唱法教学的模式似乎已不切合现实。这就需要高师声乐教学遵循声乐训练的基本规律,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嗓音条件和文化素质为依据,通过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作品,以多元的声乐元素和完美表现拓宽声乐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以适应社会对声乐教育、声乐传播的多元性审美需求和专业发展的需要。当今的声乐艺术舞台上,集几种唱法交叉、融合的演唱者并不罕见,并且得到了社会认可,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这为声乐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迪。如果声乐教师的教学内容得不到拓展,“具有基础厚实、覆盖面宽、综合性、针对性强的声乐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就受到制约,反映社会声乐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最新动态就会远离学生的学习范围,与声乐相关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信息就会缺乏。这样就会导致声乐教学中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多向信息的探讨与交流,声乐知识、技能等涉及面狭窄,不利于学生通过探究实践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利于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创造欲以达到知识的迁移,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就得不到实现。因此,我们应重新审视高师声乐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的基础音乐教育和基层音乐教育工作的需求。

三、声乐教学手段的单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