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境范例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范文1

1.情境要符合生活实际。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机会。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情境为教学服务一定不能脱离学生的真实生活。例如,我在讲授“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课时,受到《失败就是我》一文的启发,创设了以阅读、感悟“挫折”的四封电子来信,书写电子回信为主要线索的教学情境。课堂上,教师根据四封来信将教学情境分为五个部分,每一封信在出示之前都给学生心理上制造了悬念,从而唤起了学生探寻究竟的求知欲望,当最后让学生给“挫折”写封回信时,学生将自己对挫折的体会、感悟写入信中,激发了学生获得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的渴望。

2.情境的内容要体现时代特点。思想品德课的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具有较强的生活性,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创设情境能够吸引学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利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例如,在准备“难报三春晖”一课时,我放弃了先前以四川汶川地震中母爱的感人事迹等为素材创设的教学情境,而是将2012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真实感人的反映坚强内容的鲜活素材创设为不同的情境,力求在时间上接近学生,将大社会引入小课堂,充实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听课热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特点。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发展的过程,因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和作用。如果忽视学生的存在势必会导致教学低效的结果。因此,教师要从综合考虑学生已有认知、知识能力水平、兴趣爱好、实际需要等方面创设教学情境。例如,我在准备“财产属于谁”一课时,财产所有权是一个抽象的法律概念,对于不具备一定法律素养的初中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入手,选择“如何安排过年压岁钱”这一学生经历过的生活资源,通过开放性问题的启发,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枯燥的法律概念。

二、创设最佳教学情境要不断尝试新方法

1.运用问题深化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与教材有关的一些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这就是“创设问题情景”。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的过程。如:在准备《财产属于谁》时,我创设了层层启发推进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具体如下:师: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拾金不昧”这个成语的含义?师:现实生活中,对于拾金不昧的人社会会给予怎样的评价?师:正如同学们所说,拾金不昧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美德。通常情况下对于这样的人,社会会给予肯定与表扬。但是,前几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报道。(展示背景材料:出租车司机李某送旅客王某到火车站。)师:看到这,你会怎样评价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展示背景材料:王某根据出租车发票找到了李某。)师:你支持王某的行为吗?为什么?师:让我们看看法院最后作出了怎样的处理。(展示背景材料:法院依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经过调解后,李某自愿返还王某3000元,王某愿意放弃剩余的2000元。)师:对于这个结果,有的同学可能会想:拾金不昧的人为什么还要赔偿?这是否有悖社会公理?法院作出如此处理的依据是什么?要解决大家头脑中的疑问,就需要我们从财产的归属问题说起。因此,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对政治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2.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情境,创设情感氛围。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可能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教学语言的随意性与教学语言的技巧性的作用必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重视语言的能力,重视语言与其他教学手段的配合,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例如在讲《自觉维护正义》的时候,我给学生讲述了徐洪刚的英勇事迹,学生听了以后很感动,感受到了那惊心动魄的时刻,感受到了徐洪刚的热爱人民见义勇为、不畏牺牲的精神,借助教师的情感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去吸引学生,达到师生情感的交融,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引导学生将感性上的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3.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再现情境,感染学生。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条件,各种现代化科技成果被运用于教学中,既推动了教学手段的更新,又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挂图、图片、投影、录音、录像、微机等的演示,扩大和改变视觉和听觉途径,提高视听效果,再现场景与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情感的熏染中,在情境的氛围中,陶冶性情,激发情趣,活跃思维。

4.利用新闻片段,进入政治情境。如:在讲述消费者权益时,由于学生缺乏侵害消费者权益危害性的感性经验,教师光讲课文往往感到枯燥无味,教师在上课时播放《三鹿奶粉事件调查》的有关片断,让学生亲身感受,如身临其境,再配以教师具体的讲解,学生对三鹿奶粉事件的起因、发展对该事件造成的危害性,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新闻片段情景为学生提供了感性材料,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智能的发展,便于知识的巩固,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5.利用网络情境教学,为学生展示政治情境。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学生学到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联系起采,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现实情境。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学生情感。如:《世界文化之旅》一课,我首先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文化”一词的含义,世界各国都有哪些典型的文化代表等问题,让学生明白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感。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世界的距离,国内与国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到世界并不遥远,就在自己身边。多媒体网络向学生呈现了丰富多彩(图、声、像、文并茂)的政治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感知由今天到过去,从身旁到远方,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对教材的理解,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下面的学习提供了动力支持。

教学情境范文2

【关键词】小学音乐;新课堂;情境教学;应用

众所周知,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对于培育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实现对小学生情操的陶冶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并不容乐观,不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理念或是教学内容都不能够同时代接轨,不能够达到其应有的教育教学目标任务。因此构建一个新的音乐课堂至关重要,在新的小学音乐课堂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能够被诱发起来,音乐鉴赏能力能够得到循序渐进的培育,同时音乐素养能力能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得到优化提升。而如何构建音乐新课堂是小学音乐教学当下所关注的重点所在,通过小学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的实践应用可知,情境教学法不仅仅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还可以实现对音乐曲目中所具有的情感的传达,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涵和特点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涵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情境教学法中要求教师能够发挥主导性作用,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创设出形象生动的情境内容,从而再现出文本内容,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进入到文本情境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可以说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培育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力发展的新的教学形式。

(二)情境教学法的特点

在展开情境教学法的时候要能够很好区分开情境和情景的区别。对于教育体系而言,情境或是情景教学法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情境教学法是情景教学的升华,其更能够实现对情境中的情感内容再现,起到升华情感的目的。对于情境教学法在教育体系中的应用其具有以下的特点,能够对小学音乐课堂带来不一样的变化。第一是情境教学法具有真实感。情境再现主要是指对于文本、音乐中所涉及到的场景的布置设置,从而让学生能够对于所描述的场景内容具有较大的感知能力。同时在情境教学法中还会将其中所处的情感内容等导入在模拟的情境中,确保能够在课堂中形成一个广阔的心理期待视野,从而激发其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发展,更重要的是情境教学法还实现学生的情感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能够在基于对音乐素材的认知的情况下完成对音乐素材内容的想象探究;第二是情境教学法具有知情意三者融为一体的特点。即能够在一定的情感中不断地将素材中所提到的内涵同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实现对情感内涵实际的应用发展。可以说情境教学法在教育体系中的应用具有丰富性和广阔性,对于学生的能力素养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全面性。因此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为例,展开情境教学法的实际应用成为当务之急。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一)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流程

可以说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情境教学法要求遵守情境教学法的三个流程。一是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感知。音乐作为一门主观性较强、在初入门的时候专业性不高,深入探究后需要较高专业性的学科,做好音乐教学的导入性至关重要。而在情境教学法中,可以实现对音乐画面的描述,形成直观的表象形象,拉近学生同音乐的距离,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目的的效果;二是在情境教学法中,其能够实现官能教学,即通过对听、看等感官内容的统筹,让学生能够对音乐产生自己的联想,对于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具有初步的掌握;三是采用情境再设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对音乐情感内容的深化表达。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新课堂创建中的作用

对于音乐这一门学科而言,其属于艺术类学科,在教学实践中要能够重视其艺术性特点,也要求能够注意到音乐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艺术素养以及艺术人文能力的培育的功能作用。通过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达到了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目标。如第一是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技术、图片等与感官神经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音乐情感内容的直接表达。事实上艺术学科教学的难度是最高的,由于学生的艺术基础不同,在音乐感知中学生所能够体验到的情感是不同的。而通过情境教学法的方式,教师在展开《春天来了》这首歌谣的学习中,通过再现歌词中所出现的各种意象,让学生能够对这首歌的内容具有一个具体详实的理解,从而能够基于同一个情感出发点来展开对歌曲内容的感知体会;第二是情境教学法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情境设置,来简化音乐课堂的教学难度,通过各种小故事、小视频等等,拉近学生同音乐教材的距离,从而能够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音乐中,随着音乐的变化和发展做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如在音乐鉴赏课中,教师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由此来展开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培育发展。教师通过故事情境设置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背景,使得学生能够站在同贝多芬同样的出发点来感知月光曲的情感内容;最后是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自我情感的表达。如在感知月光曲之后,教师让学生能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且说说为什么会有如此情感体验。由此一来,学生的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能够通过学生直观表达而呈现出来,为下一阶段教师的课堂教学安排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新课程创建中的注意事项

借助情境教学法展开小学音乐新课堂的创建是一个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因此在使用中必须能够注意适度原则。第一是要求教师在创设小学音乐课堂情境时必须能够注意到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小学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特点,不能够创设高于学生的认知能力的情境,如此不仅仅不能够带来教学的创新还会为小学生带来音乐学习的压力;第二是要求教师能够基于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内容展开情境创设,即不能够脱离掉音乐教学内容,实现天马行空的生活情境创设;第三是要求在情境创设中注重同其他教学方式相融合。如将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形式纳入到情境创设的环节中,确保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延续小学生展开音乐鉴赏,情感创新的动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课堂教学模式的僵化以及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都制约着对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育。通过对情境教学法的内涵和特点的分析可知,当前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使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改善小学音乐的现状,更好地将音乐曲目的情感融入到“新课堂”中,从而轻易的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其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其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完成对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的培育,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强丽.巧用情境教学搭建小学音乐“新课堂”[J].北方音乐,2018,38(18):178.

[2]吴阁丹.不忘初心和谐共赢——浅谈新时代下音乐新课堂的有效构建[J].名师在线,2018(7):43-44.

[3]宋开亮,徐光燕,金呈,罗小漫,阳希.基于新课改的实新课堂理论与实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7):21-25.

教学情境范文3

一、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的边沿就是美术的边沿。”让学生体验到美术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可以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美术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带给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这种基于学生生活世界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同时,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的生活素材,使学生感到美术知识生活化,体会到数学与美术的联系,激发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

教学“我在空中飞”一课时,很多教师采用的导入方法可谓多种多样。其目的就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一位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为了体现生活化的美术学习,课前精心录制了一段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画面。课始,教师通过播放这段生活画面,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为本节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整节课,学生学得高兴,画得有劲,教学效果显著。实践表明,当学生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就会感受到美术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获得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二、创设游戏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游戏是儿童天生喜欢的活动,是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有效策略。为此,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与知识背景有关,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和理解知识的价值。一位教师在教学“吹泡泡”一课时,将学生带到操场上,然后拿出事前准备的肥皂水,向空中吹出了各种形状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泡泡。阳光下的泡泡显得绚丽多彩。学生们兴奋极了。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们也拿出自备的吹泡泡用具,在美妙的音乐声中玩起了“吹泡泡”游戏。在游戏中,既看到色彩斑斓的泡泡,也看到学生们吹、扇、跳等人物神态。游戏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们回到教室,并趁热打铁提出作业要求,让学生回忆刚才的游戏画面,完成一幅儿童画的创作。

三、创设操作情境

观察是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知觉过程。对于美术教材中一些抽象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这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在教学“巧妙运用色彩”时,通常情况下,教师会通过直接告诉或者是播放课件画面等方式,让学生机械记忆几种颜色的变化,其教学效果往往很不理想。但有一位教师却通过操作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他先出示了分别装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液体,然后进行实验。他用滴管将不同颜色的液体进行调和,使其产生另一种颜色。教师边实验边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发现:蓝色和红色调和成紫色,黄色和蓝色调和成绿色。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色相图向学生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色相的名称,从而帮助学生比较科学地理解和记忆了色彩知识。

四、创设故事情境小学生从小就喜欢听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需要等,恰到好处地把美术知识融合在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情境中,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最终实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情境范文4

关键词:化学教学;情境;教学模式

化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为主旨,充分体现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种探索创新、主动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主动学习、提升思维方式为目标的探究过程,使广大的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情境创设是提高学习化学兴趣的途径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之间关系的一门自然学科,主要以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存在环境、反应条件为依据,因此,化学学科离不开社会生活的基础。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不断推进,化学教学理念也发生着重大变化。教学活动是知、情、行等相互交织、相互协调的过程。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实践活动和学习兴趣,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有效地改善教与学,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作为化学教师不但要具有广博的知识,也要具备必要的技能和能力,合理组织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等各种技能,把握好各项技能的要求和注意事项,重视各种技能的不断提高,促进学生主动、富有成效地进行学习。从化学学科与社会实际、日常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利用对各种问题的探究和学生认知上出现的困惑矛盾等去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在重温旧经验的同时,获得新的经验,理解组织丰富的学习素材和信息,是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重要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教学,使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改变过去一味地教师讲、学生听很少给学生探索机会的现象。情境创设可不断地维持、强化和调整学习动力,给学生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内容,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探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把课堂内和课堂外紧密联系起来,促进学习任务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

2利用掌握的知识创设教学情境

2.1加强与生活、社会的联系

结合日常生活中与课堂所学内容有关的试剂、材料、物品以及现象和经验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性质一节教学时,二氧化碳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切身感受,从学生知道的小问题开始,围绕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制备与社会生活相关方面进行联系。也可以通过二氧化碳的特点,详细介绍“温室效应”的有关问题,展现出我们的教学是“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的一系列的情境创设模式,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活中常见的盐”是从生活中的食盐拓展到化学意义上的盐类化合物,食盐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可见,在情境创设时可以从食盐入手,进而再自然引出其他盐类,采用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体会化学与人类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体现合作学习和师生互动模式,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2发挥化学实验优势,创设情境教学模式

化学实验是化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理解化学问题的重要途径,能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实验习惯的养成、实验品质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通过实验事实创设真实、直观而富有启发性的学习,在“食醋中总酸量测定”的教学中,可以从家庭用醋入手创设教学情境,进而提出实验任务,测定食醋中的总酸量,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以中和滴定法为测定依据,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小组交流和讨论确定具体的实施步骤,提出遇到的问题并互相评价,学生实际操作,各小组汇报交流。对于从“海带中提取碘元素的分离和提纯”实验,由于海带取材实际生活,取材方便,实验过程简单易操作,可以让学生以家中食用的海带为原料,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学习掌握海带的灼烧、溶解、过滤、萃取等分离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能,给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促使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探究化学反应原理、归纳实验操作方法、提高实验兴趣。

2.3采用现代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是切实可行的,通过卡通图片、漫画流程图、模型图等方式,模拟与事实相似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联想;对于因操作方法不当导致严重后果的实验,可以起到引以为鉴的作用;对于反应速度很快或很慢等实验都可以运用多媒体模拟实现。因此,计算机模拟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和教学效果。可以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通过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大容量的网络资源库能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发挥合作互助的作用,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培养他们创新思维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溶液的概念时,可采用多媒体配套设施辅助教学,通过图片、影像效果,给学生展示丰富、真实、直观的信息资料,达到抽象内容直观化的效果。把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现象进行重现,形象直观、对比鲜明地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和溶剂三者的关系。

3创设情境教学注意的几个问题

3.1全面性和全程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意促进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协同发展,既要服务情感教学,也要服务于认知教学和行为教学。不只是在导入新课时适用,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的全程发挥作用。

3.2真实性和可接受性

情境教学要富有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真实性是认知性、情感性及实践性的基本保障,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得到充分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用实践探索真理的本领,养成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坚持真理的良好习惯。教师提供的情境必须要经过精心选择、缜密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性,要通过恰当的路径、合理的手段,使学生将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技能迁移到情境中,充分发挥教学情境的作用。

4结语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通过不同情境的合理组合,充分发挥学习情境的功能,让抽象的科学知识生动起来,增加亲和力,使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更生动、更有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教学情境范文5

情境教学法是当前多个领域与学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在俄语教学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情境教学法能够适合于教学实践,使之更加具有趣味性。该教学法直接对学生的视听感官产生刺激,从而加深对于知识的印象,达到提高学习成效的目的。本文首先分析情境教学法在俄语教学中的作用,随后探讨其实际应用。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俄语教学;应用

情境教学法是上个世纪发展而来的新型教学模式,也是当前语言类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发展方向。其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在一定的情境环境下教师采取灵活的手段与工具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达到传递知识、加深记忆和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作用。本文就情境教学法在俄语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进行综合分析。

一、情境教学法在俄语教学中产生的价值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采用情境教学模式,结合俄语教学的词汇、语法、口语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不同学习重点的关注,加深理解。在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的基础上激发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对俄语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通过实物演示、角色扮演等方式联系到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以特定的角色感知和知识理解,加深记忆。使学习成为自觉的活动,从而提高学习成效。

(二)启发学生的思维

情境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人的认知指的是有意识心理活动是心理活动统一的过程,是综合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作用的结果。在俄语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思维能力设计情境,使语法、词汇等知识形成鲜明的导向点,在知识导向作用下学生能够逐渐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例如针对количество(数量)与качество(质量)词汇教学中,通过情景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形成特殊的思维方式,发掘学生的潜能。

二、情境教学法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在教学期间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需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要求创设具体的情境,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怎样创设能够让学生置身于其中,切身体会学习内容中所蕴含的“情理”是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需要发挥创造性将情境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一)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情境教学

在创建教学情境之前,要充分考虑到教材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尽可能将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开展词汇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选择与本课知识点相关的教学情景剧或者短片让学生欣赏,将其中涉及到的词汇及语法知识串联起来,促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能够随时联想到教学情景剧中的生活应用,生动形象地记住词汇及语法相关的知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还可以设计情境,在学习与购物相关内容的情况下,可以邀请学生进行实际情景表演,分别扮演顾客、售货员等不同的角色,分析对话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以付费为例,Скажитевыплатитеналичнымииликарточкой?(请问是现金结算还是信用卡结算),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一段购物之后结算的情境话剧演出活动,让学生掌握处于该情境下的通用的俄语语言模式主动地了解语言范例词汇。

(二)通过实物演示开展情境教学

“百闻不如一见”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规律,通过实物演示学生的记忆远远高于单纯的联想,这也是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原理最重要的体现。学生在设定的情境中能够感知所学的知识,并将抽象的感知转化为对于具象物体的理解,不但能够缩短学生对于某一词汇知识的理解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一种情境教学方法在俄语教学初期非常重要,例如在学习杯子、桌子、椅子等词汇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制作相关的卡片悬挂在自己的相关物品上,在拿取和使用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加深记忆,并提醒学生时刻都处于学习情境中,提高学习成效。

(三)通过角色扮演体会情境

为了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教学内容中的情境,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情境短剧的排练与表演,通过情境表演深刻的体会到课文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分角色朗读,学生扮演文章中的特定角色,以特定的身份朗读课文,体会到不同角色的内心情感。尤其是在俄语初学阶段,简单的对话是了解语言魅力和情境的最合适的方法;第二种则是直接表演,让学生做好准备,分配角色之后对文中内容进行表演,通过小品以及短剧的方式,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对于巩固所学知识具有较好的作用。俄语在商务等专业的学习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要求掌握较好的口语实践能力。但是由于俄语语法的复杂,约定俗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我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表现为听力差、口语弱的特点,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影响到学习效率的上升。而情境教学法则是提高俄语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采取合适的情境教学方法,使之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的俄语的学习兴趣及基础知识和能力。

作者:刘蓉泽 单位:长春市第一外国语中学

教学情境范文6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开展历史教学的前提,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初中历史教学质量高低与否,关键还是要看学生课堂注意力是否集中,学习兴趣是否浓厚,自学能力是否具备等等,而那些片面的强调学生的智力因素,单纯的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提高历史成绩的做法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取的。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模式,以民主化的情境教学,推进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打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个过程中,要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他们积极活跃得参与到情境教学中来,并从中获取知识,得到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才是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真正内涵,例如在讲解“卢沟桥事变”,教师可以事先创设这样的情境,上课之前与学生进行商量,通过多媒体教学,演示日本人嚣张跋扈,残忍杀害中国老百姓的惨烈场面,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事实,从而引出卢沟桥事变的背景,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前时事,就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进行分析,指出日本领导人带头参拜靖国神社,实质是日本人不能正确认识和深刻反省其军国主义对外侵略和殖民统治的历史,这种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通过这样讲解,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历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

二、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中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的特点,教师不妨适时利用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的优势,突破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模式,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栩栩如生的现代化手段,作为情境教学的辅助工具,达到还原历史事实,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在讲授《五四爱国运动》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放映事先整理好的相关影片,将五四爱国运动中,那些手举“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青年学生激昂高亢的爱国形象一一展现出来,从而指出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政策的失败是引发中国民众强烈不满的直接导火索,教师边看,边讲解历史背景,不仅愉悦了学生的心灵,加深了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同时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

三、利用情境教学,培养爱国情操

初中历史课中,有很多战争场面,对于这些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战争史实,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照本宣科地阅读教材,或者带领学生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简单的勾画,那么就无法实现当时历史场景的形象再现,无法让学生真正走进历史、了解历史,因此,教师不妨用抑扬顿挫的语言进行情境再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走进历史、感受历史。

例如在讲解《飞夺泸定桥》时,教师可以这样讲:“泸定桥其实是铁索桥,桥下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两岸则是陡峭的悬崖峭壁,地势非常艰险,然而就是在这么艰险的情况下,红军必须尽快拿下……”学生们听得聚精会神,对红军战士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样,在讲述黄海大战时,也可以这样描述当时的场景:“邓世昌带领的致远舰经过激烈的海战,遭到了重创,船身严重倾斜,就在即将沉没的危急关头,随从递给邓世昌一个救生圈,但他却摇手拒绝,最后和壮士们一起沉入波涛汹涌的黄海之中”。

四、总结

教学情境范文7

一、美术动态教学的理论依据及可行性

1.由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所决定。中学生思维发展处在具体形象和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两个时期。因此,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凭借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同时虽然学生已经萌发出由形象或表象逐步能通过概念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活动。但是这种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份的具体形象性。所以教师创设活动或情境旨在使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行为参与,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

2.适合于美术大纲的教学要求。根据美术大纲的教学要求,美术课的专业性较强,但我们绝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技法课而应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重要强调通过学生的直观感觉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逐步由培养其爱好和兴趣向培养其审美知觉、艺术感受的方向发展)和学生观察能力、形象思维及创造能力的培养上。因此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既在于提高其兴趣,也在于通过活动获取知识。

二、美术动态教学的过程及方法

1.抓兴趣激情点,改平淡为生动引入。美术教育虽然本身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但是其兴趣是短暂的。如果教师不注意利用其优势,顺势利导,就不能引导学生深刻地感受艺术美,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探求欲。因此,教师首先应根据教材内容,依据学生的好奇、易兴奋和好探求的心理特征,捕捉学生兴趣的激情点,然后在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创设特定的与之相应的艺术教学氛围,以趣激情,以趣生情,使学生的情感艺术产生强烈的追求而顺利地引入教学内容。其方法有:情境激趣;悬念激趣;欣赏激趣。

2.抓住渗透点,改被动为主动获取。所谓美育渗透点是指教师紧扣教学内容,抓住美术知识的阶段性和层递性,有目的地将课时教学要求分散成若干知识点,挖掘出每一知识点的思想因素和独特的形象表现力,巧妙地将知识要点渗透于生动趣味的活动之中。因此,教师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好美育知识与活动过程的结合,融知识性、技能技巧与活动中,二是要创造性地设计出趣味生动的教学活动过程。这样设计的教学过程就能“顺其童心,投其所好”,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切身体验、比较、讨论等多种形式,主动愉悦地获取知识。其方法有:

(1)解体复合式:指教师引导学生将立体教具或实物有意识地展开或解剖,让学生一一观察其外形,掌握画法后,再按一定程序复合成形的一种教学方法。

(2)实验启迪式:指教师利用教具,借助实验,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再比较分析其原因,揭示其画法的一种教学方法。

(3)牵引式: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编顺口溜、口诀概括形象特征或技巧技法的方式,教学时让学生先念顺口溜,教师再示范画法,使学生眼、口齐动,进而理解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4)尝试综合式: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基本功,依据学生能力互补原理,先让学生试一试,然后师生再共同评讲中综合其优点,进而顺势导入所教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包括三种形式:绘画尝试、游戏尝试和制作尝试。

三、抓知识深化点,改单一为多样作业

教师往往重视对教学的引入和学生怎样获取知识的过程,而忽视学生作业环节的设计。学生的作业常常是枯燥的应付或机械临摹,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因此,教师应抓住课时知识重点,采取方法多样,形式新颖的作业形式,既深化知识点,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审美能力,其方法有:

1.主题性作业。教师预先创作出能结合教学内容简介的主题背景,在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创作出作品后,将其作品按外形剪下粘于背景纸上,构成一定主题思想的集体绘画作品。这种作业形式新颖,学生兴趣极高。为此要求教师对背景的设计应注意与学生的作业色彩搭配,做到既突出学生的作业,又能体现整体主题思想。

2.表演性作业。即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随着教学模具或人物动作的改变,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形式但同一内容的对象完成作业,从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学情境范文8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美术;情境教学;创作灵感;多媒体技术

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以灌输式教育为主,未能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也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优势突出。

一、情境教学内涵分析

教学情境是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延伸出来的教学环境,属于一种人为优化的教学环境。情境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从深层次的角度分析,也可将该教学模式定义为从情与理、情与境的辩证关系出发,创设出具有典型特征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教学模式。

二、情境教学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1.积极借助生活情境

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其创作灵感的主要来源。因此,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均应鼓励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通过记录或图画的方式,将生活中的视觉印象保存下来,而这也是提升创作能力的最佳途径。在学习关于春天的内容时,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真正的大自然。如,来到春天的小溪旁,观看河岸边新长出的嫩芽,看成群的小鸭子在水中自由自在地玩耍,帮助学生体会“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优美意境。另外,教师还可让学生观察河里的小蝌蚪,画出自己心中“春天的小河”。春天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一簇簇、一丛丛的油菜花遍地都是,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很容易激发其创作欲望,同时也能调动其学习热情,这对于其思维创造力、想象力的提升意义重大,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2.巧设问题情境

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可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开动脑筋,为其创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结合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教师还应重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如,根据事物的某一方面,联想该事物的其他方面,以此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也有助于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针对性问题同样关键,其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认知兴趣,强化其对新概念、新知识的认知与理解。

3.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当今社会,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十分突出,其可以将视频、音频、动画、图像等进行有效结合,并通过大屏幕展现出来,如此可以对课堂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在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积极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如,在学习《动物朋友》《圆圆的世界》《春天的色彩》等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在正式教学之前制作好课件,并将各种丰富的素材应用其中,通过一种直观、生动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同时也可加深其对各种动物的认识。另外,在学习《牧童短笛》的过程中,教师同样可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同名曲,以此丰富学生的联想,使其情感得到升华,从而更好地弥补以往教学模式的不足,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性。这对于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实物演示情境的创设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将范画、模型、实物等展示给学生,以此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优化。实物演示可对小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而且更加符合其心理发展特点,广受学生的青睐。在学习《我做的陶和壶》一课中,若采取以往的教学模式,则很难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实物演示的教学情境。如,可将实物装进一个布袋中,不告诉学生里边到底装了什么,让学生通过触摸的方式猜一猜,以此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之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知画出来,并进行装饰。在此环节中,教师还可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挂到黑板上进行集体展示。在课堂氛围空前热烈的情况下,教师再揭开谜底,并让学生对照自己的画作找出不足,并加以改正。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弥补了固有教学模式易使学生形成定式思维的缺陷,而且更能激发其创造性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突破了固有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也为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情境教学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弥补固有教学模式的缺陷,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十分显著。这就要求广大教师结合课本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创设出丰富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从而为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晓琳.情境教学让课堂更有趣——小学美术实验教科书第一册《动物的花衣裳》教学尝试.新课程(小学),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