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论文范例

教学案例论文

教学案例论文范文1

应用于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案例,也是其中的重要元素,就是教学案例。就像子弹之于枪支。所选取和利用的案例是和教材中的关键先关联并具备代表性的实际,具备说服力,和可靠性,这种包含着事物本质的元素能够让地理知识变得唾手可及。地理教学案例通过对实际案例包括,个例,群例的描述,结合以地理科学为基本研究理论的方法,显像管内容变得实体化,让相应的问题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渗透。其次以学生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也就是说要以学生为本,配合学生的个性,思维方式,以相对轻松的方式,让学生从案例中发现知识。因为学生发现的知识,是根据实际发生或者真实存在的事物得出的知识。所以,在学生根据教学案例得出相应的地理知识基础上,作出归纳和总结。对于地理案例教学的案例,可以选择与课堂知识重点相关的信息,图片,新闻报道等等案例,所选的案例应该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和代表性,足以激活学生好奇的案例,例如百慕大三角,地震,海啸等等,学生可以再这一个过程中从一个被动的学生身份变成一个善于探索的观察者。当然学生的观察过程应该有教师带动和引导,带动学生参与到案例的情境当中,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眼前案例存在的隐藏内容,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份出新的定义。通过这种引导,能让学生对案例的本质内容作出相应的探索和总结,以最有效的方式从个体案例中,归纳出一类情形,从而获得了真实可靠的知识。无形中也增加了学生的社会观察力,事态发展洞悉力和博爱的人文气息。这就是地理教学案例的存在价值。

2.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开发策略

课堂上所选取和利用的案例应该是和教材中的关键知识点具备直接联系,并具备实际的代表性,具备说服力以及可靠地支撑点,这种包含着事物本质的元素能够让地理知识变得唾手可及。地理教学案例通过对实际案例包括,个例,群例的描述,结合以地理科学为基本研究理论的方法,显像管内容变得实体化,让相应的问题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渗透。其次以学生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也就是说要以学生为本,配合学生的个性,思维方式,以相对轻松的方式,让学生从案例中发现知识。所以,在学生根据教学案例得出相应的地理知识基础上,作出归纳和总结。例如海啸,可以向学生展示印尼海啸的相关情报,和讯息以及新闻报道,让学生从相关的已有讯息中总结出已知的知识,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表述和讯息,讲述海啸的破坏,破坏范围,再让学生发现新的问题(海啸以什么样的发生速度,为什么沿海地区的居住人群没有及时的做出相应措施,海啸的持续时间,还小的征兆,当地政府对于海啸的相应预防工作是什么样的,海啸带来的附带性的自然灾害是怎么样的,每年地球上会发生多少次海啸,海啸是怎样形成的),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回答,或者根据其他学生的回答给予相应的质疑或者肯定,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再调动课堂,让学生一起总结出,与海啸相关的地理自然科学知识(海啸的形成原因是由于海底发生了地震、海底的火山爆发或者地面上火山爆发、海底发生滑坡现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通常会在地震高发带形成海啸,并对沿海的设施及居民带来危害。海啸的速度高达700~800千米/小时,几个小时内就能波及整个大洋,海啸的波浪长度长达数百公里,并可在以很小的能量损失几千公里持续几小时,本身在海内的高度并不足一米,但是一旦涉及到了沿岸地区,就会由于岸边的阻力作用,导致海啸的波浪大幅度增加,形成高达10多米的海浪,并且每隔数分钟就会有下一波新的海浪更新力量,波浪的内部作用力也是十分剧烈的,能够将沿海地区的堤坝摧毁,沿海地区的房屋或其他建筑,都可以被海啸铺平。海浪的形成,大体主要是因为海底的地壳发生了变形或堆积交错。据可靠统计,全球发生海啸的高发地区多是因为深处地震带的原因,也就是说,地震因为海底的地壳形变可以较高几率的带来海啸,比较具有规模,并且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打击的海啸,大约有270次左右,每年都会有6次左右大规模的海啸灾难,海啸多发生在环太平洋海域,日本作为一个地震高发岛群,日本相关海域发生海啸的总数占环太平洋区域发生的海啸总数的半数以上)。教师要从全部的信息网络中搜寻到具备一定代表性的并且和书本内容直接相关的讯息,未必非要局限与地理自然科学里,也可以从财经,政治,生物,历史或者生活等等其他方面开发新的讯息,以作为案例教学的案例素材。

3.教学案例开发的研究核心

自然科学类文化知识这种最接近于人类追求真理的动机意识类知识,其实是最有研究和探讨价值的知识,应该是作为常识了解熟知的东西。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探索和研究也正式标示着人类思想进步与否的参考依据,实际上错过了这些知识文化的普及,或者说是以错误的方式普及,使得地理以及其他文化知识变得让人抵触实在是当代人类文明的一大憾事。所以高中地理教学案例是类似于改变现有状况的革新动作,也希望在现有的教学体系当中,能够体现出相应的价值,带动当代教育的发展与更新。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本质实际上是借助对一件具体的地理实际情景,让学生能够对该情景作出观察,研究,探索,分析,好奇,求知,并能够对自己目前所知道的东西所质疑,或者与他人进行探讨,这是一种开放思维式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真正接收到教师所传达的讯息。所以结合以上表述的教学理念将知识传授,并让学生学会探索,并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分享自己的探索发现,与他人交流,获得新的内容,通过质疑,得到相应的参考依据,变为新的知识。

4.结语

教学案例论文范文2

1.遵循实效性原则。

初中学生的年龄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在这一阶段都比较喜欢能够接受到新鲜的事物,因此其非常的讨厌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对教学案例进行选择时,不能够忽视学生的这一点心理特征,必须对其进行充分的考虑,应尽量地选择那些实效性相对较强的政治案例来向学生解释经典的政治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解“拥护党的领导”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可以通过“反腐风暴”进行举例,贪污腐败的一批高官纷纷落马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意识。

2.遵循针对性原则。

初中政治教师在对具体的案例进行选择时,必须同时注意两方面的内容:在选择教学案例时,首先应当选择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其次应当选择初中学生感兴趣的并且和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有一定关系的教学案例。因为这样的案例具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通过举例这些简单的案例,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对其产生共鸣,从而提高了政治教育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树立法制观念”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就可以选择初中生利用微信交友怎样受到侵害,最后怎样通过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让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自我保护,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认识到树立法制观念的重要性,这样不仅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法制观念。

二、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学案例的应用

1.教学案例选择。

按照课题的内容挑选出科学合理的案例是开展案例教学法的保障与前提,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遵循上面所说的方向性、针对性、时效性三个原则进行选择。例如:在教学“换个眼光看老师”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将下面的案例向同学们展示,“上课中,几个捣蛋的学生坐在副班长小强的旁边,他们一直在课堂上说个不停,老师对此一再警告,但是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然后就让小强去坐到最后一排位子上,而小强却非常生气地坐在自己座位上一动不动,此时大家都感觉到气氛不融洽,并预感会有冲突爆发”,通过这个案例,教师可以让同学思考案例中老师的想法,如果你是这个老师你的想法是什么、事情的结果将是什么等等,这就能够对本节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有效地帮助大家处理师生问题。

2.教学案例呈现。

在政治课程中通过案例来进行教学时,呈现出的教学案例要与理论紧密相连,如果课堂案例脱离了理论,那么就会导致所讨论的内容背离教学内容与目标。因此,在案例呈现时要把握好时机,千万不能实行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以在某个知识点上呈现案例,也可以在讲完课之后将其呈现出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还可以在理论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将其呈现出来,按照需求与理论知识紧密联系。教师可以根据需求来确定呈现的模式,其主要方式包括:(1)通过故事讲解的形式将案例表达出来;(2)向学生发放纸质的案例资料;(3)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将案例呈现出来;(4)通过多姿多彩的活动将案例呈现出来,例如辩论、小品等。

3.分组进行讨论。

分组讨论是运用案例来进行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为了确保所选的案例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政治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这样不仅能保证学生可以仔细地思考,还可以降低学生压力,让学生能随心所欲地发表观点,不断提升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教学时,教师要先让学生对所呈现案例进行了解,在独立思考案例后,将案例重点部分确定下来,明确材料间关系,再提出解决建议与方法。在此前提下划分出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对交流进程和秩序进行控制,在必要时候,给出一些提示,这样就会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

4.做好归纳总结。

学生交流讨论完成之后,针对各个小组学生的发言情况和对问题分析的情况,教师应该对其进行细致的归纳与总结,然后结合学生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在对学生的分析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的过程中,首先要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评价,然后明确地点明案例中间蕴含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与措施,明确地分析各个小组在阐述问题时的优点与缺点。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对自己分析和阐述问题的过程有一个自我认识,而且还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层次。

三、结语

教学案例论文范文3

1.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利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员依据教学目标,通过案例所呈现的具体典型情境和故事,创设一种能使学员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员对隐藏于其中的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在讨论过程中教员再通过案例引入对所讨论内容进行进一步启发、引导、归纳和总结,以帮助学员形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发掘,从而使学员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其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人格,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形式。案例教学通过让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一种高层次认知学习的目标。因此,通过案例进行课堂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员积极主动思考,充分挖掘其思维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教员方面看,就是帮助学员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以便认识本质,发现规律,举一反三。从学员方面看,就是不断地进行知识重组,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有诸多优点。第一,可以促进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上,通过师生之间以案例为线索的提问、讨论、汇报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形成了“以教员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的开放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第二,可以培养学员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其重点是学员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让学员获得理论知识。第三,可以组合教学形式,优化评价标准。教员考察的不是学员对知识的再现能力而是对问题的独创性解决能力。因此,评价方式更灵活,评价内容更丰富,评价标准更有利于促进学员的发展。

1.2教学案例

对于教学案例的概念,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定义,专家们对它的描述不一。劳伦斯认为,“案例是对一个复杂情景的记录。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它可使课堂讨论一直只有真实生活中才存在的棘手问题来进行。但一个好的案例首先必须是一篇好报道”。汉森“愿意把案例说成是对真实事件的描写,其中所包括的内容,能足够引起大家思考和争论的兴趣,且富有启发性”。不论对案例的描述如何,都应该具有现实性、完整性、时代性、有效性、典型性等特点。传统教学中的案例,通常以文字、图表、照片等形式呈现,由教员在课堂上直接给出。然而,随着信息化手段的不断进步,校园网络环境的逐步建立完善,教员借助网络平台,能为学员提供越来越多的在线教学案例。

1.3在线教学案例

相比于传统教学案例,在线教学案例除具有传统教学案例所应具备的特点外,还具有如下特征:

(1)呈现形式更加多样。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在线教学案例不再受文件格式和大小的限制,因此能更可能更多地引入音频、视频等形式,常常以多种形式的结合呈现出来。

(2)案例内容更加丰富。传统的教学案例往往是具体的某一个情景,但通过网络链接,可以很方便地把相关的案例信息联系起来,大大丰富了案例内容。传统的教学案例一般由教员设计提供,但在线教学案例的设计,教员和学员都可以参与,案例内容在不断的交流补充中逐步丰富和完善。

(3)使用手段更加灵活。传统教学案例一般出现在课堂教学,教员主动引出案例,学员被动接受学习;而在线教学案例还可更多地用于课前预习、课后讨论等环节,学员可以主动地通过网络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2基于在线教学案例的启发式教学模式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越来越丰富的在线教学案例,本文提出了“基于在线教学案例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按照“问题牵引、案例驱动、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理念,将问题开门见山引入课堂,激发学员学习兴趣,促进主动思考,课堂上通过答疑、讨论、辩论等方式,逐步挖掘事实真相,启发学员举一反三,促进新知识的内化和升华;课外通过文献阅读、小组研讨、制作教案等形式,帮助学员拓宽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主学习和分析研讨问题的能力。

2.1问题情境营造

为了让学员积极地开动脑筋来学习,在教学中不断提示矛盾,创设出问题情境,而营造情境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引入恰当的案例。此时的案例内容上应该是生动的,学员感兴趣的,形式上应该是多样化的,能吸引学员眼球的,而在线教学案例恰巧能满足这样的要求。在案例所营造的情境中引出问题,使学员感到这些问题是新鲜而有趣的,自然就会引起他们的高度注意和主动思考。在情境营造过程中,教员要特别注意学员的情感,要千方百计有意识地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种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直接关系到该学员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学员学习积极性和教学实际效果。

2.2问题讨论分析

在引出问题并对其进行解析之后,组织学员进行讨论交流。通过讨论使学员获取知识、激发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问题得到深刻的认识。讨论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对问题资料梳理思路,通过课件表述观点,对发言顺序、讨论内容、参与形式要周密组织。在这个过程中,教员与学员不断互动,此间可能不断发现新问题,针对新问题再进行解答或研讨,循环往复。在问题的采集与解答过程中,一是要区分简单问题与复杂问题。根据学员所提问题难易程度不同,进行逻辑梳理,划分层次,区别对待。二是要区分个别问题与共性问题。要抓住学员不同的提问视角,把握问题的指向所在。三是要鼓励学员不断提出问题。通过引导学员提出问题并自己分析、解答问题,提高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案例启发推理

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讨论主题,在问题讨论分析过程中适时地插入相关案例材料,为学员之间的相互讨论提供素材,由此加强信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使相互之间的思维碰撞更加强烈,从而激发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由此培养学员的主题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在案例驱动下为了更好地达到启发效果,可以在课堂中采用多种生动的启发式教学形式。一是矩阵对比法,以矩阵的形式对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促使学员联想有关的旧知识,对比新知识,思考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设想诸种解答的方案,积极进行分析综合。通过矩阵对比法可以训练学员的归纳性思维。二是鱼骨图法,鱼骨图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它可以清晰明了地反映各原因相对问题的重要程度,并指出影响问题的关键性原因。因此,在讨论问题产生的前因后果之类的问题时,鱼骨图是一种很好的启发形式,通过不断地讨论分析,对鱼骨图进行绘制和不断完善,可以训练学员的逻辑性思维。

2.4知识理解发掘

这个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提升环节,通过前期讨论,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但如何从问题的表面发掘出更深层次的知识并加以应用创新,实现“问题-知识-应用-创新”的过程,需要教员进一步启发式总结,从而使学员的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引导学员从具体问题的解决中总结归纳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一般原理,使学员知道如何将这些分散的知识综合起来。除了前面提到的矩阵对比和鱼骨图,通过思维导图法进行启发式总结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思维导图是一种通过图形来表征知识,辅助思维的认知图,通过思维导图来组织和表征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员能轻松地掌握整个知识架构,把握知识体系。它一方面能够显示出思维的过程,另一方面有利于理清层次,从而帮助学员进行有效的记忆、分析和决策,可以训练学员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课堂实际情况,以上四个环节可以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

3在“指挥信息系统”课程中的运用探索

3.1实施过程

此部分的授课目的是通过分析前三代的发展规律,启发学员从军事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两个方面,思考为什么会产生第四代系统,第四代系统具备哪些基本特性,采用什么样的技术体制。

(1)教员在课前布置学员学习并查找前三代系统的相关图片、视频等在线资源,以及介绍典型系统的相关背景资料。

(2)提问:系统演化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第四代系统?第四代系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学员根据前期所学展开讨论。

(3)教员在学员讨论过程中,适时引出网络中心战的概念,并通过舰队的例子说明平台中心战和网络中心战的区别,说明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是系统演化的两个主要因素。通过对比的启发式方法分析第四代系统的基本特性,进而分析第四代系统的技术体制,在此过程中,可不断穿插案例,引导学员举一反三,促进新知识的内化和升华。

(4)总结归纳第四代系统的军事需求、基本特性和技术体制,归纳系统演化的动因。

(5)营造进一步的问题情境,引导学员思考第四代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和应对?思考第五代系统将可能具备什么特性?如此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地引导学员不断发掘新的知识。

3.2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基于在线教学案例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员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使课堂教学具有实践性和探索性,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教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授课教员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军事素养,能对实战问题信手拈来,引用恰到好处。“指挥信息系统”课程与军事和技术都密切相关,既涉及到的指挥、装备、演练等军事内容,也涵盖系统架构、顶层设计、高新技术等专业技术层面的内容。一个仅仅专注于专业技术的教员,而与军事脱节,在案例教学中很难有底气引入好的实战实例,学员就很可能成为“纸上谈兵”的空想家,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而一个没有扎实专业功底的教员,就不能很好地驾驭诸多的专业理论,不能将理论系统化,不能举重若轻地从多个角度来剖析案例,学员将来就很难以系统工程的思想和眼光去面对部队的信息化建设。这些都是与我们培养“能打仗、打胜仗”人才目标是相违背的。为避免上述问题,一方面,可以采取与部队相结合,提供教员到部队观摩见习的机会,积累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教员要加强自身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及时了解国内外发展动态。

(2)需要有丰富的成体系的在线案例素材和成熟稳定的应用平台。在线案例教学需要有丰富的案例素材。所选案例应当真实,具有针对性、典型性、时效性、实践性。“指挥信息系统”课程目前收集的案例主要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已有案例主要来源于书籍、文献和网络,来自于部队实践特别是我军部队的案例甚少,在讲解一些实际问题时缺乏说服力;二是已有的案例素材虽然数量较多,但还缺乏一个成熟稳定的在线教学应用平台来对这些案例进行有效管理。一方面,可以找机会多与部队交流,多了解多收集我军指挥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现状;另一方面,对案例进行分类汇总,形成丰富的成体系的在线案例素材库,建立在线案例资源管理平台,方便案例的管理和使用。

4结束语

教学案例论文范文4

关键词:法学;案例教学;问题;完善建议

1法学案例教学的含义与意义

法学案例教学是通过在课堂上分析和讨论案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法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法律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它起源于美国,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的律师兰德尔在担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时所倡导,随后在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法学教育中传播开来。[1]我国大学引进该教学方法是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法学专业在高校的不断扩张,法学案例教学也逐渐流行起来。案例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与传统教学不同。在法律教育的过程中,它可以涵盖多种方法,例如模拟审判、仿真诉讼、实地教学、司法实践等。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可以更好地了解法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并逐渐形成法律思维,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激发。通过对相关案例资料的探讨,并结合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切磋交流当中,进一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法治人才的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要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既要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又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法律实践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形成缜密的逻辑推理和法律思维能力。我们高校法学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求的德才兼备的法律人才,因此,我们的法学案例教学要立足本土,立足于中国的法治实践,通过案例教学来培养学生形成公平正义、德法兼修、司法为民的法律底线、意识和思维,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2法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高校的法学教育中,案例教学已经逐渐被老师和学生所接受,越来越多开设法学专业的高校将案例教学列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并在法学课堂上进行广泛地实践。但是从案例教学的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法学专业的案例教学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2.1目标认识不清

案例教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具有法律思维的高素质的法律专业人才,直接面向国家和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案例教学的核心内容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起到引导和帮助作用,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在试错和探索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在一些法学案例教学中,由于深受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的影响,老师在课堂上通常只注重对相关案例结果的分析,却忽视对案例分析思维的讲解与引导这一最核心的内容。[2]目标认识不清,过程出现了偏差,结果就是我们的案例教学变得和传统教授教学法一样,老师向学生灌输理论,学生最后还是得不到知识之外技能的提升;有些老师将案例课程当成纯粹的教学任务,机械地将传统课堂上的“讲授———灌输”法带到案例课堂上来,只要教学任务完成,而不关注教学效果的好坏。

2.2方法运用不当

由于我国属于大陆法系国家,推理模式为典型的演绎法,有严格的体系性和逻辑性;而案例教学属于英美法系的产物,推理模式为典型的归纳法,强调个案分析的方法,二者存在明显的思维差异。案例教学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被很多老师理解为举例教学。所以,我们在引进案例教学后,并没有弄清其本质,只是从形式上进行模仿,使得案例课变为老师在课堂上讲述案例,然后提问几个问题,学生回答以后就算完成了任务。实际上,案例教学需要老师课前精心挑选案例,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这对老师的知识储备和把控能力要求很高,需要随时应对预料不到的新的问题。因此在实际案例教学中,许多老师或者觉得麻烦,或者是担心自己准备不足,无法应对学生在分析案例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就将案例课变为讲解案例的课,这样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当中,不会出现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这样的案例教学是很难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和积极应对的法律思维能力的。

2.3内容准备不足

案例教学的内容至关重要,而恰当的教学案例的选取则是关键。目前来说,我们的案例教学所用的案例基本上都是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编写的案例教材,其中也不乏一些经典著作,但从整体上来看,案例教材的质量还是跟不上教学的需求。主要问题有:首先是案例缺乏针对性。法学专业是一个系统专业,有着很细的学科划分,不同的学科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案例教学并不适用于所有法学学科,如果将案例教学强加于各个法学学科,将会适得其反。其次是案例缺乏区分性。案例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初学者往往很不适应,无法找到入门技巧。我们目前的案例选取没有区分案例教学的阶段,甚至我们的案例教学也没有区分教学阶段,这不符合案例教学的规律,案例教学遵循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直接反映在案例的选取上,就是教学案例要有难易程度的划分,不同的教学阶段使用符合实际需求的案例。最后是案例缺乏典型性。大部分案例都是一些陈旧的案例,缺乏创新性,跟不上社会的变化,也没有反映司法实务的发展趋势。教学案例没有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地方,引起不了学生的兴趣,案例教学就很难有效开展下去。

2.4评价机制不妥

案例教学作为“舶来品”,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水土不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教学评价机制不能很好地接纳案例教学,对老师和学生的评价不能反映实际教学效果。对于老师来说,我国高校目前的教师职称评选主要是看教师的科研论文和项目,而教学工作量和教学效果对职称的评选没有决定性的影响,这样的诱导和评价机制促使老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科研,而教学包括案例教学似乎成了副业。直接的结果就是老师对案例教学敷衍了事,因为真正的案例教学是相当耗费时间和精力的,而其又不能给自己带来评价体制内的认可和利益,因此老师自然就很难重视包括案例教学在内的教学工作。对于学生来说,我国高校对学生专业课学习的考查主要是通过期末考试。期末考试的形式基本上都是老师出试卷,然后组织学生闭卷考试,最后老师批改试卷,评定分数。试题的类型一般包括名词解释、概念比较、法条分析等,学生只需在考前突击背诵,加上老师有意无意地勾划重点,基本上都会取得不错的成绩,这对老师和学生来说,可谓是各取所需。[3]因为案例教学很难通过试卷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要通过在日常课程进行中进行复杂的细致的过程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的赋值需要科学严谨的设计,且评价过程耗时耗力,这也妨碍了案例教学的接受程度。

3法学案例教学的变革与完善

在新时代全国教育大会“打造金课”精神指引下,法学案例教学应从目的、方法、内容以及评价等方面进行准确定位和完善变革。

3.1明确案例教学的目的

案例教学的目的就是在基础知识掌握和法律思维养成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只有以此为目的来开展案例教学,才能使法学案例教育沿着正确的道路进行。针对当前法学案例教育目的出现的偏差,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案例教学的目标,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加强对老师的专业课培训,使其能够熟悉案例教学的流程,掌握案例教学的精髓,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为重点,充分发挥自己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其次要使学生能够明白案例教学的意义。相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说,案例教学不但老师教授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习起来难度也相当大,这就需要老师详细讲解此方法,帮助学生入门,掌握相应的技巧,同时也应该使学生建立起信心和决心。最后要使老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老师和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都是受益者,老师在进一步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同时,又可以加强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学生则可以在法学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方面良性互动,双双提升,有助于未来法律职业能力的养成。

3.2完善案例教学的方法

针对目前老师将举例教学法当做案例教学进行教学的问题,除了部分老师存在认识问题外,大部分是因为缺乏案例教学的技术设备。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只需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不需要更多的教学设备。而案例教学的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直在不断完善,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多媒体为主的互联网技术手段在案例教学中已经运用得十分普遍。尤其是近几年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类自媒体使我们的学习与交流变得更加便捷,而这些技术被应用于教学中,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我们的案例教学在运用新技术方面有着十分广阔的空间,老师和学生搜集资料,寻找国内外案例,并通过社交软件例如微信,建立聊天群等“泛在”学习环境,随时随地分享资料,交流学习心得。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下一个技术制高点,目前来说,司法实务机构已经纷纷将人工智能引进到司法实践中来,并且加大了在这方面的投入,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法学案例教学应紧跟科技发展前沿,积极运用新技术,才可以更好地与司法实务相衔接。

3.3丰富案例教学的内容

案例教学的前置性环节是案例的挑选与准备。首先,案例要有区分性。即案例教学要区分不同的阶段,案例的选取在不同的阶段难易程度一定要适中。如果过于简单,就达不到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目的;如果过于困难,则会打击学生的信心,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要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其次,案例一定要有典型性。即选择的案例一定要有新颖性、话题性和扩散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上案例课不单单是为了学分,更重要的是对此有极大的学习兴趣。可以参照美国经典法学案例教科书———《合同法案例选编》,从司法判例中寻找典型案例。同时,针对学生上课时感兴趣的问题,老师可以收集意向,进行相关方面案例的准备。[4]最后,案例教学要有针对性。案例教学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法学学科,对一些理论性特别强的学科,如法理学、法制史等,采用案例教学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这些学科缺乏明显的应用性,实践中很难找到相结合的案例,所以这些学科教学只能采用讲授法。而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如民法、刑法、行政法等,生活中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采用案例教学,会使学生对老师讲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且通过分析和讲解案例,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综上来说,老师在准备案例时,要对课堂案例有一个全面的衡量,才可以发挥出案例的作用。

3.4健全案例教学的评价

对老师的教学考核与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历来都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因为不同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指标直接关联到老师工作绩效和学生的学分绩点。只有打破现行教学考核制度与成绩评定制度存在的僵化局面,发挥考核与评价机制的引导功能,才能真正提升案例教学的效用。对老师的评估需要综合性的参考因素,不仅仅要关注科研项目与论文,更不能忽视教学这一最基本的评价因素。具体到案例教学来说,其更偏重实践性应用和教学过程,因此更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全过程的评价而非单纯课堂上的评价。包括课前的案例准备,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查找资料;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与现行法律法规进行结合,探讨案件分析过程,对案例进行点评;课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分析,要求学生总结相关经验,撰写书面报告等等。案例教学中这一系列复杂而又智慧的工作必须予以充分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够激发老师进行案例教学的热情,进一步在案例教学上不断开拓创新。同样地,对学生的成绩评定也要结合案例教学的特征进行综合考量而不能简单地通过一张试卷就决出分晓。因为案例教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对学生成绩的评定要着重考虑以下因素:学生在课前的准备情况,小组讨论的效果;在课堂上,要看其言语表达是否流畅,逻辑思维是否清晰,案例展示是否全面等;课后的总结是否到位,等等。综合这些表现,给出学生该门课程的成绩,才更能引起学生对案例课程的兴趣,才有利于案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案例教学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间寻得了恰当的平衡,是适合法学教育宗旨和目的的重要教学方式。在意识认知上重视,在体制机制上改进,在具体措施上完善,法学案例教学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教学效果也会有质的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邹育理.从美国的法律教育谈“判例教学法”[J].现代法学,2000(2).

[2]喻永红.法学本科课堂教学案例讨论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6).

[3]宋贻强.中国法学案例教学批判[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9).

教学案例论文范文5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记忆在学习中的作用很大,没有记忆,学习、生活就无法进行,英国作家锡德尼曾经说过“记忆是知识的唯一管库人”,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呢?实践表明,单靠纯粹的死记硬背的记忆效果不是很理想。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是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通过被动地听讲获取知识,记忆力不深刻。案例教学法,克服了以往教学方式的弊端和不足,采取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更易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易懂好记。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述“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时,列举“英国、德国、美国大选”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使学生对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等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更清晰。

第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在自由讨论和相互交流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各自阐明自己对问题、事物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观点碰撞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逐渐提高自身的语言组合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结合时政信息,提高大家对焦点、热点问题的认识和看法。针对2013年1月14日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共同的《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中揭示的“全球十大污染城市名单中,其中7个是中国城市”,让学生讨论对环境污染危害性的看法,加深雾霾、沙尘暴等恶劣天气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认识,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提高保护环境、热爱家园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有效教学的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较强的学习力,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工作素质和工作能力。案例教学中案例准备和展现的过程能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素质、教学水平和能力,实现有效教学。例如,教师在案例准备前要下苦功,不怕耽误时间和浪费精力,多学习时事政治和新闻,多学习历史和人文知识,多关心国家大事,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书籍等多种渠道搜集和课程相关的案例,使案例筛选、组合、设计、分析、总结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使案例与政治理论恰到好处地结合到一起。同时,还要注意把握课堂节奏,注意课堂上语言的组合,做到在对案例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生动、完美地将案例展现给学生,充分发挥案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现状

1.对案例教学法意义和作用的认识不到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唯分论”思想严重,把学生成绩结果放在第一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忽视过程,忽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潜力的挖掘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认为案例教学既浪费精力,又得不偿失,费力不讨好,不如把课堂的时间放在对教材的照本宣科上,没有深刻认识和领会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理解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中的重要作用。这种错误的观念和僵化意识,影响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和推广。

2.对案例的准备工作不到位。教学案例的准备是个苦差事,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讲求速度,不追求效率和质量,在准备教学案例前,没有吃透教材内容和内涵,没有在细节上下功夫,在案例搜集、筛选、组合、设计等环节上,不愿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使准备的案例与教材结合得不紧密,选取的教学案例不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没有感染性和说服力,难以引起学生们心理上的“共鸣”和关注,难于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达不到案例教学的应有效果。

3.对案例教学的把控不到位。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自身素质要过硬。许多教师对自身要求不够高,在理论、文化学习上抓得不够紧,在自身语言组合能力、表达能力等锻炼和培养上不够重视,缺乏驾驭案例教学的能力,致使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造成案例表达得不够清晰,创设的情景不够引人入胜,教材与案例的衔接、互动与总结等环节的设置、把控上不到位,出现有时“跑题”后很难回到正题上的现象,使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严重脱节,造成“两张皮”现象。

4.没有建立相应的教学案例资料库。“有的高校没有专门的教学案例资料库,做不到对新案例和典型案例的及时整理和存档,有的即使有教学案例资料库,但做不到及时更新,失去了资料库的作用和价值。”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1.筛选、设计案例环节。筛选、设计案例是案例教学的第一步,教学案例与教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教学案例为教材提供线索、背景、论据等,教学案例的选取是否真实可信,教学案例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形成的教学案例是否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否。所以,教师在筛选案例时应把握以下四条原则:

一是选取的案例要符合学生认知能力。搜集、遴选案例应既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又要符合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储备能力和年龄特征,注意结合现今社会上存在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涉及民生、民意、改革、创新等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以及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理想、信念等思想问题。大学毕业生报考公务员热、支教等问题,对于大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人生定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可以引导、帮助学生澄清理论是非界线,解决思想认识上的困惑。

二是选取的案例要真实可信。选取的案例要有据可查,案例来源要可靠,案例数据要精准,要注意案例来源渠道的真实性,要甄选网络、报纸、刊物、广播等媒体上的不实案例,切忌空穴来风、捕风捉影、胡编乱造,避免成为谣言的散布者和传播者。案例必须来自权威部门和媒体的国内外时事政治、社会事件或生活中的真实事例,要贴近社会现实,符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既真实又可信,说服力强,能震撼学生心灵,引起学生共鸣。

三是选取的案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选取的案例要能反映教材内容指向的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够通过分析案例,揭示事物或现象的特点、规律和本质。学生能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理解,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得到深刻的启示,提高认识,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四是选取的案例要新颖,具有吸引力。选取的案例新颖,则对学生的吸引力大。结合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新现象,调动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和热情,当然,历史典故、人文传说等如果选取合理、结合得当、设计巧妙的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选取案例后,要对案例进行科学的设计,与教材紧密地结合到一起,对语言组合、环节衔接、节奏时间安排等做到细致安排、没有疏漏。

2.生动展现案例环节。案例展现得如何关系到是否能引起学生内心上的共鸣。案例展现的形式有很多种,可以是教师单纯依靠语言的优势口述给学生,也可以是教师事先将选取的案例发放给学生,由学生预习,启发学生思考,然后由教师讲解、讨论,形成互动;可以是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制作成幻灯片,采取文字、数字、图片、视频等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展现教学案例;也可以是组织学生演小品、讲故事的形式来展现。总之,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使案例的展现达到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效果,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去分析、研究理论知识。

3.互动讨论案例环节。这个环节是案例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案例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克服胆怯、畏惧、不敢发言等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进行独立思考。二是要防止学生讨论方向“走偏”。既要为学生提供自由交流的空间,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产生互动,思想上碰撞,观点上交流,又要注意学生讨论的主题和方向,防止学生讨论跑偏。当发现学生讨论跑题时,加以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走到正题上来。三是要把握讨论的方式、气氛和时间。教师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注意调整讨论的方式和气氛,保证课堂活而不乱,把握案例教学节奏,适时结束讨论环节。

4.归纳总结案例环节。教师对案例教学整个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价,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分类、分析和总结。包括归纳学生有代表性的发言、观点和意见,对于偏激的观点加以区分和纠正,使学生们对讨论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发现自我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学生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归纳总结的过程要实现从教学案例到理论的融会贯通,通过精辟的阐述,使学生深刻理解教学案例所体现的思想政治理论的内涵,并最终落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理论上。通过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好教师和学生之间角色的关系。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最大的不同是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显著变化,由原来的教师以讲为主转变为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不再是单一的灌输式授课方式,学生由“听讲者”转变为“参与者”,由“被动”变为“主动”。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营造师生、学生间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与此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很重要,案例教学是否可以取得预期效果,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要把握好案例的选择、设计、讨论、引导、总结等各个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分饰“导演”和“演员”两个角色。在案例教学中要注意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有机结合,切实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

2.注意教学案例和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案例教学,可以极大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要注意案例教学中教材与教学案例的有机结合。一是围绕教材选案例。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案例的选择方向。二是案例不能脱离教材。案例是为教材内容服务的,脱离教材相当于失去了理论支撑。三是案例不能取代教材。“教学案例生动、活泼、有感染力,能带动氛围,便于理解,但与教材不能相互代替,案例和教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④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案例教学,给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随着教学改革和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这种教学方法将不断推进,大放异彩,并瘵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作者:杜改仙 单位: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篇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内涵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内涵主要存在“教学方法说”与“教学模式说”两种,多数学者侧重于“教学方法说”,但在表述上存在一定差别,主要代表性的观点是:戴艳军、杨正德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定义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观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案例进行分析,以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学方法”。也有学者指出,上述这一定义表述不够全面,没有表现出案例教学所必需的情景创设,因此将其定义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要求,选编典型、适当的案例作为基本教育信息载体,创设问题情景,将理论与实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最终达到掌握理论知识、发展综合能力、陶冶思想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除此之外,也有少数学者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概括为一种模式,如尹晓敏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就是通过具体案例的呈现,启发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进行讨论研究,形成对案例问题的见解与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原则研究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原则研究,主要集中在案例的选择与案例的具体运用过程两个方面。有的学者侧重从案例的选择上进行论述,如廉清认为案例的选择要遵循典型性与普遍性相结合、趣味性与思想性、时代性与历史性相结合的原则。也有学者从案例教学的基本特征出发,将原则的研究横向拓展,以案例教学的具体运用过程为对象加以研究。代表性的观点是,赵平认为案例教学要遵循主体性、探究性、实践性和平等性原则。也有学者将案例教学的选择与运用原则综合起来进行论述,如项福库认为在案例的选择与运用上应遵循典型性、针对性、严密性、科学性、适度性、启发性、导学性、析理性和激励性评价等原则。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操作和实施

案例教学的操作和实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究的主体与核心内容,直接关系案例教学的成败。因此,该部分论述最为详细和丰富。学者们侧重从案例教学操作和实施的阶段、主要环节、教学模式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具体如下: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的操作和实施是分阶段进行的,而对于阶段的划分,学者们持不同看法,主要有“两阶段论”与“三阶段论”两种观点。刘永记将案例教学的实施划分两个阶段:一是课前准备(包括案例选择、制订课堂实施计等);二是课堂的组织(包括案例呈现、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总结深化等)。赵平将案例教学的实施划分三个阶段,即课前准备、分析讨论、总结评价。案例教学需要抓好几个重点环节,有学者提出“四环节说”:案例选编、流程设计、课堂实施和课后总结。有学者提出“五环节说”:确立教学目标、精选典型案例、设计教学场景、分析讨论案例、总结点评案例。案例教学如何操作和实施,不同的教师其流程设计不一样,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模式。关于案例教学模式,学术界也给予较多的关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主要研发地———大连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究中心相继成功推行课堂案例教学、网络案例教学、实践案例教学和“大班授课,小班讨论”式案例教学之后,又推行一种全新的模式,即现场案例教学。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对策研究

20世纪末,案例教学开始被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并逐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推广和应用,其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功效也得到了广大思政课教师的普遍认同。对于如何编写教学案例、如何开展案例教学等问题,广大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研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不仅出版了课程案例教学的系列教材和相关教学课件,还建立了案例教学网络平台,开发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案例。其成效不仅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

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正处于起步、探索和发展阶段,实践经验积累不足”,所以仍存在一系列制约其实效性发挥的因素和问题,需要我们加以研究和解决。对于这些问题,有学者从主观认识与实践运用两个角度加以阐述。如沈丽巍等人认为:首先存在对案例教学认识上的误区,包括分不清案例教学与范例教学的区别和联系、对案例教学的特征认识不清。其次是案例教学应用中的偏差,包括案例的选择和使用中的偏差。也有学者从观念、教学环节、管理、评价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如黄林妹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存在的误区包括:教学观念滞后,对案例教学存在认识偏差;案例选择与运用方式不当,适用性不强;教学环节操作不当,互动效果不佳;缺乏规范的教学管理,案例教学条件受限。

五、总结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制约和影响案例教学实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认识上的,也有客观物质条件、制度、管理等方面的;既有教师因素,也有学生、各级领导等方面的因素。那么,如何解决以上诸多问题?有学者提出四点意见: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应该更加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方法改革,增加投入;建立专业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资源开发中心和数据库以及采编、投稿、使用和管理办法,形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配套的案例资源管理机构和机制;加强师资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师资队伍;注重学理支撑,提升研究水准。有学者提出五条对策:转变观念和习惯,实现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精选案例,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资源库;探索案例教学的实施方式,增强教学互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案例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条件,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管理机制。

作者:李敏 孙成娟 单位:宿迁学院基础部

第三篇

一、思政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究现状概述

(一)关于高校思政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

刘惠、王安平等人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步骤一般由五个环节组成,即精选案例、整理案例、讲解案例、讨论案例、评价案例。杨慧民从教学过程论的角度,提出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包括教学内容的提炼、教学案例的选编、思考讨论题的设计、教学案例的呈现、课堂讨论的组织、点评和总结、课后反思等环节。此外,不少学者认为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在案例,项福库老师提出案例选取时应遵循典型性、针对性、严密性、科学性、适度性等原则。陈艳飞、陈若松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一步指出案例资源的开发和选用,要兼顾循典型性和浅易性、主导性和主体性、时代性和历史性、价值性和科学性、继承性和创新性。

(二)关于高校思政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模式研究

杨慧民等人结合大连理工大学思政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实践探索,在此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在多篇论文中分别论述了现场案例教学、网络案例教学、实践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式案例教学等模式,这些模式的特点和组织实施教学的步骤和要求。他还对案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建构进行了探微,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共建共享平台”(大连理工、高等教育出版社合作共建)为载体,对该平台建设的现状和不足,及未来发展的构想提出了充实完善的建议,

(三)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测评机制

学界对这个问题的探讨目前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成果相对较少,韩美群对思政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测评机制建构和测评原则的确立进行了探索。他认为可以运用测量、统计、归纳、演绎等方式,对案例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监测,达到改进案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案例教学的具体应用研究

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思政政治理论课有四门,因为这些教材书名比较长,一般取其后两字称呼,分别简称《基础》、《概论》、《原理》、《纲要》。因为它们的教材体系和内容各有特点,思政课在引入案例教学之初,学界就开始针对每门课的特点进行单独研究,出版了数部专著和教学指导用书。蔡文钦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案例教学精编》、邓复群《思想道德修养案例教学》等以《基础》课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为依据,设计若干个专题,试图将案例教学理念真正引入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去。范传鸿于2009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案例教学法研究与实践》,是第一部针对《原理》进行案例教学的研究专著。杨慧民于2012年先后出版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课例研究》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适用性研究》,前者收录了四门课程13个教学案例,展示了案例教学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对扎实推进思政课的案例教学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后者书中对每门课程哪些内容适宜开展案例教学进行了探讨,是大连理工大学多年来案例教学的经验之谈。

(五)关于高校思政理论课案例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局限性

案例教学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固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也面临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和实际运用中的限制性因素。比如,有些教师将案例教学理解为讲解案例,视为教师课堂讲授方法的一种,仍然是教师说教为主,没有脱离传授-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有其独特的优点,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学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这些问题有以下几个:一是案例的搜集、整理和选择使用耗时费力,有时候研究和编制一个好的案例,甚至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加重教师的负担。二是案例的时空差距及学生的不同学科背景,可能导致案例教学结果的多元化。三是组织案例教学对教师的挑战较大,教学效果与教师自身理论基础和学科背景有很大关系,也考验着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四是为了保证学生充分参与,对教学资源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要求更大。刘惠、王安平老师认为案例教学法还存在着具有效用边界,无助于学生系统知识的掌握,也并非“万能”可以适用于每个章节的内容。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可行性。初步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思政课案例教学的方法论体系,学界和广大教师对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基本程序和步骤基本达成共识。北师大、大连理工、哈工大等高校先后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昔日学生认为枯燥无聊的思政课变得妙趣横生引人遐思,北师大每年学生选出的“十佳教师”中,思政课教师总是榜上有名,而这种现象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省内外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尝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案例教学。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思政课的案例教学无论实践还是理论研究都处在起步探索阶段,存在着不少问题与不足之处。

教学案例论文范文6

案例教学法最早于1920年,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和商学院开始实行并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果。随后几十年里,包括法学、商学和医学在内的专业教育领域都纷纷借鉴案例教学法。关于什么是案例教学法,学界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专业领域的不同学者都从各自的角度定义案例教学法。例如:在法学教育中,案例教学是一种以上诉法院判决为学习材料,用苏格拉底法的问答方式进行讨论或边界,学习者自己归纳观点的教学方法。(Langdell,1986)案例教学(casemethodteaching,又称案例法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大量使用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来提升学生的实际管理水平和能力,它是不同于传统管理教育的新型管理教学方式。在师资教育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真实教学情境的事件为教学材料,鼓励学习者表达意见并听取不同观点,对案件交织的问题和困境进行分析,最终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案(S.Wright,1996);是一种以教育事务工作情境为素材,分析或探究变通方案的教学方法(汪履维,1995;陈丽华,1997)。是藉由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习者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习者高层次能力的学习方法(张民杰,2006)。等等。尽管在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领域内案例教学法的定义不一,但总体上都表现出一些共同点:

1.1以真实案例作为学习材料。

案例教学法所用的材料一般都是以真实事件为基础,由专门的案例编写人员进行加工、整合,以求尽可能地还原真实情境。

1.2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强调师生间的互动。

与传统课堂讲授不同,案例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倡师生间的平等关系。目标是让学习者独立思考,共同探讨最佳解决方案。

1.3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法不提供标准答案(有些提供最佳解决方案),而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多角度分析问题,作出判断和决策。案例教学法的这三个特点和我们致力于培养综合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国际汉语师资力量的目标是十分吻合的。由于工作环境特殊,教学对象多元,学习者需求不一等复杂因素,国际汉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汉语教学能力、教学监控能力,还要有对异国文化风俗、宗教信仰的包容力以及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又加之国际汉语教学中存在诸多没有明确解决途径,可多视角看待的问题,更要求国际汉语教师灵活变通,在教学困境中迅速作出反应。而这些都是传统讲授型课堂难以做到的。很多教学原则在具体的实践中都有不同的对应模式,需要多操作、多反省,总结经验教训才能真正理解。这也是为什么对于青年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资深教师常常能引刃而解。目前,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是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的中坚力量,志愿者们在国外的教学时间往往一年不到。若志愿者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还要花大量的时间熟悉教学环境、摸清教学思路,教学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相反,如果在国内,这些职前教师就能通过案例教学法获得间接性经验,能够了解对于某个具体的知识点,应该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了解面对某一个具体的情境,应该做出怎样的反应,或者什么样的行为是不恰当的,那么他们走出国门后的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我们并不否认理论的作用,但传授的知识和实际的教学工作之间存在差距是不容置疑的。师资教育的关键除了学习理论,还在于感性知识,教育工作者应该为就职前的教师创造机会探索、发展和完善他们的感性知识(Kessels&Korthagen,1996)。案例教学法能弥补学生在掌握惰性知识时被遏制的创造力和行动力,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案例作为现实的再现,比课本更为生动,更能激起学生较大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2.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案例库现状

在案例库的建设上,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学科起步较早,如教育部“九五”规划重大科研项目:中国企业管理案例库组建工程,其成果包括《中国企业管理教学案例》等丛书;建立了相关的教学案例库、研究案例库、纯素材库并建立了案例网络查询系统,目前我国三大管理教育案例库分别为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中国工商管理案例库。在法学专业领域,走在前头的有北大法宝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库以及中国法院网的中国审判案例库。这些案例库尽管还有许多不足,但已经可以作为其他专业领域案例库建设的榜样。然而在师资教育领域,几乎没有完整收录、开发案例的案例库实体网站。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工作更是刚刚起步。2007年,国务院学位办交指委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方案对案例教学作出了明确的要求,案例教学法逐渐受到重视。以国际汉语教师5P培训为例,其采用的培训材料就是与教学主题配合的案例,分为内容点拨(preview)、教师精讲(presentation)解决问题(problem-solving)、模拟练习(practice)和成果展示(performance)五个环节。5P培训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个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分析、自主决策。除此之外,各高校也经常采取现场研究、现场训练来组织教学,或者举办讲座、座谈,邀请海内外专家介绍海外教学经验。学生论文也多有典型案例分析以及教学实验报告和教学设计的内容。很可惜的是,由于缺乏一个内容完备、更新及时的高质量案例库以及专业的案例库建设团队,无论是高校老师,还是培训机构,都只能各自为营,在教学时自行搜集、撰写案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案例教学法本就要求老师花大量的精力备课,案例的准备和问题的设置,以及课堂的控制都对老师有很高的要求。如果还要自己搜集或撰写案例,必然增加老师的教学压力,可能导致老师教学热情的降低,甚至选择放弃案例教学法。即使有些老师恪守职责撰写案例,或者经验丰富的老师已积攒大把案例,也没办法保证案例的及时更新。而且可以料想,案例的质量也一定是良莠不齐。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能集合各方力量,在政府的支持下,由几所高校牵头,一起建立一个高质量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案例库,给案例教学法提供一个坚实的支持系统,我们的国际汉语师资培养必然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3.结语

教学案例论文范文7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哈佛大学医学院、法学院,以后经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推广与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被美国较多工商管理学院以及国内外著名的商学院接受,并培养出一大批商业精英。目前,案例教学法已普遍应用于医学、法学、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以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为主要内容,引领学生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总结规律和结论,从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进而找到更多的实际生活范例或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总之,案例教学法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法,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引导者,而不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者。案例教学法以案例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实际。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和学生参与相结合,它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课前准备、小组讨论、学术讲评、教师指点、分析报告写作等教学环节,使学生认识事实、总结事实,促进学生扩大社会认知面以及激发学生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性思维习惯。

二、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课程主要讲授渔业政策法规及渔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国际国内渔业政策法规的形成与发展、渔业管理的体制与机制、制度与措施、问题与对策等,课程教学内容涉及多个学科,知识面广、理论性强,教学难度大,学生对知识往往难于理解或掌握不深。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虽然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一些优化、背景知识上进行了一些补充、前沿发展上对学生进行了引导、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作了持续的改进,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决策能力仍不理想,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通过调研,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在《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必要。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1)本课程性质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法。渔业政策法规的形成来源于渔业生产与管理实践,渔业生产与管理实践又推动着渔业政策法规的完善,因此,在渔业生产与管理中应用的政策、法规等都来源于实际生产中的案例。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渔业政策法规与渔业管理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背景,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生的意愿。笔者曾对14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139名学生认为该课程应采用理论和案例教学相结合,占总人数的98.6%,另外有92.2%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可见,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渴望的。因此,通过具体的案例,引领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是符合学生的要求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教学效果明显。案例教学法对管理类课程有明显的教学效果,因为管理类课程本身就是从案列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进而得出结论。(4)应用效果良好。学生在课堂上已经接触到实践中的案例,并结合理论知识,学会了对具体案例的研究和分析,因此,在工作中能快速转换角色,深入一线进行渔政执法。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且较合理。

三、案例教学法的改革实践

(一)调整课程教学大纲

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课程学时数从原先的64学时缩减到现在的32学时,课堂教学学时明显减少,而要实施案例教学,则首先需调整课程教学大纲,应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研究确定哪一些内容有必要设置案例教学,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等资源及课外自学与实践环节,合理设计案例,使理论讲课、案例教学等的学时分配科学合理。通过改革,《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学时应占课程总时数的50%左右。

(二)设计案例

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不能把所有的在实践中发生的事例都作为课堂上的案例题材,这样肯定不行,而且会适得其反,混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案例设计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广泛收集案例进行整理分析,筛选出有针对性、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考虑案例的难易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案例进行系统设计,同时须恰当地把案例的背景、事件的过程、反映的问题、矛盾和冲突等提示清楚,因为在案例设计过程中追求案例的实际教学价值。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课程遵循上述原则设计了系列教学案例,设计的案例类型可分为描述引导性案例、问题讨论性案例、综合提高性案例三类。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和研究,可以使学生理解国内外渔业政策制定的背景、掌握专业知识的应用技巧、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以案例教学促进学生对国际渔业法形成发展的理解。

在国际渔业法形成发展这一知识点中,主要设计了引导性的案例,如较早出现的公海渔业冲突的案例“英国与法国在英吉利海峡的渔业冲突”、第一个多边渔业协定案例“北海渔业争端与《北海渔业公约》”、“北太平洋海豹渔业争端”案例、国际淡水渔业协定案例“美国与加拿大的五大湖渔业协定”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形成过程的相关案例等。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和总结,可以使学生掌握渔业政策、法规等的制定背景,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政策法规等的内涵,有利于在渔政执法中,将渔业政策正确地应用于渔业管理中。

2.以案例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地把握国内外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的特点。

在本知识点中,主要设计了引导性案例和问题讨论性案例。引导性案例主要设计了日本、韩国、美国、挪威、新西兰等国家有关的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方面的案例;问题讨论性案例主要设计了国家之间相关知识点的比较研究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教学,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的专业知识。

3.以案例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主要的国际渔业管理制度。

本知识点中,主要设计了问题讨论性案例,有日本和韩国的渔业权制度、中国的捕捞许可证制度和伏季休渔制度、挪威和加拿大的TAC管理制度等相关案例、不同国家之间渔业管理制度的比较研究案例、我国渔业管理制度存在问题分析案例等,如韩国和中国的渔业许可证制度的区别和共同点。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国内的渔业政策、法规等的相关内容,从而更有助于渔政执法。

4.以案例教学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主要设计了问题讨论性案例和综合提高性案例,问题讨论性案例主要设计了违反禁渔区线、无证捕捞、违反公海大型流刺网作业、涉外渔业违法案件等一批案例;综合提高性案例主要设计了一批调研专题,由学生选题,主要利用课外时间在渔政执法部门完成,对于这一举措,用人单位比较赞同,认为相当于让学生提前进入实习阶段,有利于学生今后工作的开展。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的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扮演设计者、引导者、评判者的角色。引导性案例采取教师讲解和学生提问相结合的方式;问题讨论性案例采取学生讲解、其他学生提问、教师引导评判的方式;综合提高性案例采取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完成论文报告并参加答辩,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讨论,教师学术讲评等方式。在案例教学中,还可邀请渔业生产主管、渔业管理专家等参与,开展专题讲座和实际案例剖析等方式。通过案例教学的实施,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加强案例教学法的几点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由注重知识的传授向注重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转变,由注重结果向注重教学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传递向综合讨论互动转变。要改革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敢于创新,不断开发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热情,使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而是广大学生的课堂。

2.提升案例教学能力。

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高。案例教学中,教师是设计者、引导者、评判者,不仅要求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更要求教师不断研究学习,在课前教师须精心策划、设计案例,做好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案;在课中要引导学生思维,控制课堂的氛围和秩序,把握案例讨论评析学术方向;在课后要调研小结,及时改进案例教学效果。教师应加强案例教学研讨,积极参与校际经验交流,吸取案例教学成功经验,提升案例教学能力。

3.加强教学案例库的建设。

案例教学的核心是案例设计,关键是实施方案,因此,加强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十分必要。案例库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本课程的教学案例要有历史案例、现实案例,国际案例、国内案例,同时由于海洋争端加剧,国际渔业政策法规变化较快,因此要求教师关注国内外渔业政策法规变化,及时收集更新教学案例。同时,在案例设计上应研究不同案例的格式、内容,注重案例的针对性、代表性、实用性和层次性,力求案例教学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改革课程成绩考核方法。

教学案例论文范文8

1.1教育理念

美国高校课程的案例教学工作是在科学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而展开的。美国的课堂教学方式十分灵活,在同一节课的授课中可能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例如课件、板书、影视等等。其教师的布置也十分讲究,在不同的视角都设有黑板和电子屏幕,整个教师显得十分宽敞。在校园环境方面,美国校园十分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整个校园沉浸在安静、祥和的氛围里。在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合理的教师布局下,师生之间更容易和谐相处,有效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师生之间进行直接交流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充分彰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满足了师生交互式教学的需求。而当前状态下,我国的课堂教学授课方式还基本停留在板书的时代,还一直沿用传统教室的格局,整个课堂氛围显得十分单调、严肃,这样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带来了太多的压抑,更加无法谈及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追求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很少关心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1.2教学过程

美国高校课堂案例教学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环节:一是案例呈现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优势,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将案例内容精彩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案例中来,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案例中的人和事。二是分析讨论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学生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对特定的问题展开讨论,并由各组推选出来的组长进行发言,阐述自己对观点和看法。随后由教师组织全班进行讨论,最后得出预选方案。三是总结评价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要求学生围绕案案例内容提交分析报告,在案例报告中要包含参考书目等相关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案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上述三大环节之间紧密联系且具有严格的执行程序。然而,国内大部分高校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准确把握案例教学的实质内涵,对过程把握不够全面,基本上都是流于形式,导致无法真正发挥出案例教学的实际效用,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提升学生对案例教学的重视程度,更无法调动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热情,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以及科研能力的提升。

1.3教学内容

在美国,教学内容大都来源于教材,但同时也十分注重对教材外内容的补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变化情况,并结合这些变化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补充。通过构建网络教学平台保持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及时地向教师反映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从而实现了无间隙的学习和交流。而我国的教学过程大都是为了满足应试的需求,教学内容也全部集中于教材,很少涉及课本之外的内容;课堂方式单一,一直采用教师讲、学生记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很少使用案例教学,唯一的课堂交流就是教师提问;学术活动较少,当前大部分学生所从事过的学术活动只有毕业论文的撰写,很少做过任务式的小组项目计划,严重制约了学生科研素养的发展,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素养。

2美国案例教学法对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启示

由于我国长期受讲授型教学模式的影响,这种讲授型教学理念已经深深地植入了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维,要想完全借鉴美国的案例教学模式几乎不可能。因此,在我国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批判地吸取美国案例教学的思维模式,对我国现有的案例教学进行探究,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选择性地借鉴。一是要从教育理念上进行转变,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考论,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提升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案例资源的开发力度,提升案例资源的共享度。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提升教学的重要支撑,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地加大对优质案例资源的开发力度,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作用,构建网络教学交流平台,通过这一平台进一步提升优质案例资源的共享度。在优质案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生活,强调从生活中寻找案例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积极组织优秀教师参与到案例资源的整合和编写工作中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实现对优质案例资源效能的充分发挥。三是要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有效的评价来激发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参与热情,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案例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和激励作用。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