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教育范例

交通安全教育

交通安全教育范文1

一、研读教材,理清“导”的逻辑顺序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和媒介,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础性资源。教师要研究教材的整体布局,把握教材内容的纵横关系,明确本课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和任务,并根据课程标准,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鄂科版整套教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安全教育相关的教育内容。从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单元主题分别是:“安全过马路”“安全把路行”“外出切莫忘安全”“安全出行有讲究”“安全出行有规章”及“家人酒驾要劝阻”。这些教学内容的设置遵循的是螺旋式上升的结构体系,非常符合学生的年段特点和儿童的生活现状。所关注的内容是从儿童自身的行路安全,到关注国家交通方面的法律法规,从关注儿童自身的安全出行到关注身边亲人的安全出行。教材体系完善、编排逻辑性强,为教师上好交通安全的课程提供了很好的蓝本。理清了整套教材的逻辑框架,才能在每个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将“理”讲到学生的心坎上,让“行”落到实处。

二、把握学情,探明“导”的目标

把准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制定一个清晰有效、合适可行的三维教学目标并非易事。笔者执教过同一个话题的两次课堂教学,因为两次设定的目标不同,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大不相同。案例对比:课题《学认交通标志》

(一)第一次课案

教学目标:学会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结合交通现状,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的教育。教学活动:这次教学,定的目标为“基标”,基础标度的制定可以摸清大多数学生的现有状况。所以笔者的教学思路基本上是以学习四类标志的平行方式展开教学的。这节课的试教,我花了很多心思设计教学活动,课堂上组织的很多活动都受到学生的欢迎。比方说:“我拿出人行横道”和“注意行人”让学生做他们的小喇叭,说出他们的含义。学生拿着蓝色的指示标志,都会说“请走人行道”,拿着黄色警告标志的同学就比较犯难了。“这会是一个什么标志呢?为什么图案和刚才见到的一样呢?”在大家的互相提醒下,一个班只有极少数学生能猜出来这个标志是提醒司机“注意行人”的。这项活动对学生具有挑战性,让学生感受到了关注交通标志学问还真不少。所以,组织完这项活动,学生非常兴奋,甚至是若有所思。还有一项活动也很受学生喜爱,那就是“想象一下马路上哪些地方比较危险,猜猜这些地方的警告标志是什么样的?”这样的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发挥学生的想象。在课堂上,学生说了很多危险的地方,如:“施工的地方危险”“有火车开来的地方危险”等,这时我就把很多警告标志放在大屏幕上,让学生看图标,猜猜交通标志的意思。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和图标上的画面结合起来,一下就猜出来了,欣喜若狂。这时,我也觉得水到渠成了,告诉孩子们,交通标志的图案就是这么简单,我们一猜就能明白它的意思。教学反思: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很高,我觉得这样的课应该很成功。但是,听课的教学研讨组的成员认为:这样的教学与教大人学交规的目标没有区别,就是学会认识交通标志,这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吗?交通信号有很多很多,我们一节课又能交给学生多少相关的知识呢?这节课应该定位在什么目标上?即使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学生虽然喜欢参与,但是没有达到教学的预定目标,再热闹也是低效的教学。我们要根据课程标准来定位教学目标的。课程标准中涉及交通安全教育的目标,在知识经验积累目标上定位是:了解道路交通安全常识。情感态度的培养目标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通过对课标的解读,可以发现,对于低中年级孩子学认交通标志的授课与大人学习交规的不同应该在于:我们要培养孩子对交通标志的关注意识,感受到它在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只有关注它,认识它的作用,才会自觉的遵守它。也就是说,这一课的教学重在培养孩子们对交通标志的关注意识,不在于一节课要教他们认识多少个交通标志,学生有了这样的关注意识,今后在生活中会自觉去学认标志。除此以外,我还领悟到让学生在关注交通标志的图标、指令的同时,还要关注它的设置道理,学生只有明白了“交通标志是在为我们服务的,是在保障我们生命安全的,是在保障道路畅通的”,才会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二)第二次课案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交通标志的关注意识,感受交通标志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学会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掌握认识常见交通标志的小窍门。结合交通现状,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的教育。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安全生活的意识。教学活动:我注重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课本鼓励学生探究,并创设道路交通环境让学生模拟表演,让学生在找一找、演一演、说一说、画一画等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中识别常见的交通标志,并知道它们的用处,在多个有趣的模拟情景中受到交通安全知识的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教学流程调整为:找标志→认标志→懂标志→守标志→用标志教学反思:这次教学更注重了朝纵度和深度的发展。这次教学也组织了很多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和上次不同的是,这些活动都是为了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如开课时让学生找找学校周围你认识的交通标志,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对交通标志的关注意识;师生对话,介绍你在马路上见过的交通标志以及认识它们的经历,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交通标志是怎样在生活中为我们服务的,教学最后老师让学生为学校设计标志,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充分展现学生创意的同时,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研究一个教学内容前,很多老师担心选择的教学内容很单调,随着研究的深入、思考的深入,就会发现它其实并不简单,要把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的生活感知、生活智慧,那是十分需要智慧的事情。从这课的目标拟定的过程来看,把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对课程目标进行细致解读,既是对多维目标的关注,也是对学生社会发展性的培养。鄂科版生命安全教育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都是由“情感态度”“行为技能训练”以及“知识经验积累”三维目标构成。“情感态度培养”重在促进“生命安全”意识的形成;“行为技能的训练”,重在培养学生“识险”“避险”“救护”的行为能力;“知识经验积累”则是安全意识和行为技能赖以发展的基础。人的行为总会受到意识的影响和支配,因此,帮助学生树立生命安全意识的教育应该贯穿教学的始终。

三、珍视体验,探寻“行”的突破口

交通安全教育范文2

学校在交通安全教育方面,应尽快改善教学内容与方式。在教学内容方面,选择与开发合适的教材,对不同年段的中小学生开设不同内容的课程。在教材选用与开发时,要体现兴趣性、直观性、系统性、因材施教及因地制宜的原则,内容可包括交通故事、游戏等。增加对一些较为少见的交通安全标识、安全规范只是内容,如认识环岛标志、禁止通行等交通标志,懂得“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安全常识。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选取直观形象的内容,让小学生在理解中领悟。多设置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如创造相应的环境,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如在校园设置交通安全活动设施,包括模拟红绿红、斑马线及其他交通标志等。二是提供实践场地,在体验中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如开展“十字路口”、“汽车站”等游戏,让中小学生把学习的交通规则运用到实践中。选择与开发合适的教材,对不同年段的中小学生开设不同内容的课程。在教材选用与开发时,要体现兴趣性、直观性、系统性、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内容可包括交通故事、游戏等。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贴近中小学生生活实际,选取直观形象的内容,让中小学生在理解中领悟。如认识环岛标志、禁止通行等交通标志,懂得“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安全常识。

二、学校与交警部门及政府部门积极合作

学校作为学生交通安全行为教育的主导,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应由学校主动提出。在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过程中,要理顺部门关系,明确各自教育职责,建立以教育、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机制。教育部门应把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与教育列入小学教育大纲,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经常对所辖区域内开展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与教育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只有各部门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才能形成良好的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氛围,保证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制度化、长期化、规范化,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教育部门可以探索将交通安全课程纳入学生学习考核体系中的措施。交通安全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考试科目参与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考试成绩甚至可以作为学生奖励及升学的依据之一,以此提高学校、老师、学生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的积极性和紧迫性,并最终转化为学生的切实行动,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

三、通过家长会等联动方式引导家长参与到安全教育活动中

交通安全教育范文3

职工安全意识培训可通过采取大量的案例分析、法律、法规的学习、参观安全教育展览等学习方式,使职工明确对其个人而言“安全”是一把双刃剑,遵守规则,安全就保护你;违背规则,安全就会让你付出惨痛的代价。对企业而言,离开安全,乘客的出行将失去保障;离开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将会被打破;离开安全,任何目标都将无法实现。

二、安全教育培训能使职工掌握安全知识,做到“我懂安全”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运营是一个复杂联动系统的统一运作,它具有涉及专业多、自动化程度高、运营安全可靠度要求高的特点。因此,要想实现为老百姓的出行提供安全、快捷、舒适、正点、大运量的服务,安全教育培训就必须放在首要位置上,并要加大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力度。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已进入了全盛发展时期。城市轨道交通的列车速度越来越快、密度越来越大,列车发车间隔从最初的5、6分钟,提高到3、4分钟,甚至更短,运行能力不断提高。例如,2011年4月,北京地铁1、2号线第13次缩短运行间隔,缩短后1号线为2分15秒,2号线为2分钟,是世界发车间隔最小的地铁之一。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实现从单线独立运行到多线网络运行,不同制式和技术水平的专业系统得到充分对接和整合,网络运营效率得到提升。但由于网络系统呈现线路特征个性化、技术水平差异化、设备制式多样化等特点,各系统的运行维护和行车组织、客运组织等专业管理的难度都大大增加。面对上述这些高难的运营情况,要保证运营的安全、高效、正点,仅凭职工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不够的。人的思想影响人的行为,安全意识只是一种安全愿望,职工要实现这种愿望,必须通过以自身安全素质和技能为支撑的行为去实现。也就是说职工有了安全运营意识,并不能完全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要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保证安全高效运行,职工还应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安全知识是城市轨道交通职工行为安全的理论指导,没有安全知识作指导的安全意识,仅仅是盲目自恐、谨小慎微,不能算真正的安全意识。只有掌握了必要的安全知识,当遇到如车站客流量过大混乱而拥挤、突遇牵引变电站直流开关跳闸导致大面积停电、信号控制系统突然发生故障、列车脱轨、发生爆炸、毒气、火灾、恐怖袭击等紧急情况时,才可能做到从容对待、临危不惧、保障运营安全。所以,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开展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时,应及时扩展安全知识范围的广度、内容的深度,使职工掌握高新技术的设备和进行高水平的管理,做到“我懂安全”。

三、安全教育培训能提高职工的安全技能,使职工做到“我能安全”

随着运营线路不断增加、运营系统愈发复杂,人的不安全行为、各种设备的不可靠状态和安全管理的缺陷,都可能导致严重的事故。因此,在加大职工关于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培训力度的同时,还应注重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训。

提高职工安全操作技能,能为职工行为安全提供能力保障,做到“我能安全”。安全教育技能培训能使职工掌握三个方面的安全操作技能:1.在正常情况下工作,职工能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证工作顺利进行。2.出现异常情况时,职工能迅速、果断采取措施,准确判断问题的性质、严重程度并能正确进行处理,防止或延缓事故的发生。3.在事故发生后,职工能采取正确应急措施,遏制事态发展,保障自身、他人和设备安全,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降低事故的社会危害性。以运营关键岗位、单兵作战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驾驶员的工作为例,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不仅能让驾驶员在思想上筑起牢固的安全运营防线,还能让驾驶员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及时、准确、妥当处理运营列车出现的各级各类故障和突发事件,减小对运营的影响。

交通安全教育范文4

儿童安全教育的资源的使用者主要以成人为主,儿童更多的是接受教育和保护的一方,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儿童网民上升情况明显,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中小学及以下、初中学历人群的占比分别为11.2%和36.3%,相比2012年底均有所上升,尤其在初中群体中的升幅较为明显。这表示儿童有越来越多的机会直接使用网络安全教育资源。面向儿童设计的安全教育类网站,对儿童来说,他们对网站认知、理解与应用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网站建设必须从使用者的年龄特点、认知情况和接受能力方面出发,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将网站的受众分为学前儿童用户(7岁以下)、小学儿童用户(7~11岁),初高中儿童用户(12岁~成年),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征定位受众,来保证网站的内容、风格和运营等符合受众需求,从而保证用户的忠诚度和粘性,以确保网站的应用价值。国内外以儿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按以上三个年龄层定位受众的网站较少,美国我的宝贝网,有专门对7岁以下儿童提供安全资讯和产品的服务;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即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分支,其使命是降低14岁以下儿童的意外伤害和死亡。

二、支持者———家长、社会、政府

面向支持者的安全教育类网站必须考虑支持者的特征。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保障儿童安全,这不仅仅是教师的任务,家长、社会、甚至政府的参与都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支持者定位受众,往往决定了网站的功能定位。支持者普遍对儿童安全教育网站的需求是获取知识功能和交流功能,如“我的宝贝”网会提供论坛服务,在论坛中大量儿童安全教育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无疑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为儿童安全教育做了推广;社会上的组织机构可以提供一定的儿童安全教育资源,需要网站具有资源和在线专业及技术支持的功能;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扶植政策,需要网站具有线上与线下互动的功能。例如,美国国家儿童安全理事会就是致力于儿童安全的慈善组织,该组织提供300多类儿童安全教育材料,辅以50多个安全顾问,每年为40多个国家,约6000个公共安全机构和超过16000000儿童提供儿童安全资料。

三、实施者———教师

面向实施者的安全教育类网站需要考虑教育者的特征。同家长的辅助教育特征有共同之处,也是在获取知识功能和交流功能上对网站有相应需求,但对儿童安全教育资料的使用需求更显著,这类资源通常以全面的信息涵盖、专业的信息分类形式呈现,或学习、交流线上与线下联合活动的形式呈现。如,信息覆盖类型的小精灵儿童网站的儿童安全频道提供了分类比较全面的儿童安全资料:游泳安全、自然灾害、社会安全、疾病预防、远离、饮食安全、网络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居家安全等;活动型的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儿童安全组织,通过授权认证为当地社区教师提供安全教育计划(组织活动)。

四、总结

交通安全教育范文5

关键词:低龄儿童;安全教育;动画片

近年来,中国动画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产业规模急剧扩大,《大圣归来》《魔童降世》《罗小黑战记》等优秀动画影片均得到市场与业界的普遍好评。但是在动画产业快速进步的大背景下,针对低龄儿童安全教育的动画创作不仅严重不足,同时面临诸多问题。本文试图直面这些问题并分析成因,尝试从多个角度分析低龄儿童安全教育与动画短片的有机结合方式。

一、国内外低龄儿童安全教育主题动画片所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面向全年龄段青少年的安全教育主题动画片不断被创作和传播,在一些公共场所也能可以看到该类型动画片的播放案例。[1]但是,专门针对低龄儿童安全教育的主题动画短片不仅鲜见,而且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常见的困难有但并不仅限于以下方面:

1.内容架构上以说教为主:以说教为主的动画片一方面缺少新意和趣味性,难以吸引儿童注意力;另一方面,以灌输式的说教很难引导低龄儿童形成安全行为的习惯,急需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如何巧妙地设计互动情节从而做到吸引儿童兴趣,从而让儿童自觉形成安全行为习惯、树立安全意识。说教式安全教育还容易陷入片面性的误区,即仅仅教导儿童不去做某些危险的事,而未告诉儿童做了这些事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以及遇到危险情况时应该如何去处理应对。因此,以说教为主的引导方式不但缺少互动趣味氛围难以引起儿童的注意力,在教育方式上仅提升了防范意识而没有提升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

2.缺乏对低龄儿童的年龄细分:导致动画片定位不准确,使其效果降低。社会学家艾力·艾力逊的研究指出,儿童的心智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很多阶段,仅在十二岁之前就有四个心智发展阶段,儿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行为和需求。然而国内的绝大多数此类动画都缺少对低龄儿童接受能力和心智的分阶段研究和准确定位,仅仅只是将儿童分为学龄前后,对此阶段儿童的行为与心理模式缺乏深入研究,缺少精准定位与有效引导。

3.传播渠道有待拓展:在我国,动画片的传播渠道主要分为传统传播渠道和现代传播渠道。传统传播渠道多出现在画册、电视等,这种传播渠道依附于传统媒介,已显得不够灵活且传播速度慢。当下以网络、移动通信、新媒体技术为主要传播渠道,传播更迅速、便捷。如果仍然局限于传统媒介,将会制约动画产业的发展。因此,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拓展更为有效的传播渠道也十分重要。

4.缺乏相应的关注度:虽然社会整体对儿童群体的关注度较高,但对低龄儿童安全教育主题动画短片的关注却并不高。从数量和质量角度来说,尽管全球范围内的动画产业发展飞速,迪士尼、骨头社等都是坐拥高人气的动画公司,创作出了《疯狂动物城》《包宝宝》等现象级的动画片。相比起这些热门的影院动画和电视动画来说,低龄儿童安全教育主题动画片数量并不多,质量也良莠不齐,且缺乏知名作品。再者,从研究方面来说,以儿童安全教育动画片为内容进行检索,共能搜索出有关联的文献、论文以及评述600余份,相较于整个动画片范畴能检索出的4万多条相关信息显得少之又少,而这些研究中有趣的、符合儿童思维,针对低龄儿童安全教育的动画更是凤毛麟角,可以体现整个社会对于这一领域的关注度较低。

二、低龄儿童安全教育主题动画片的发展方向

低龄儿童安全教育主题动画片有一定的发展,但也存在着问题,未来的低龄儿童安全教育主题动画片需要从多个方向进行拓展。

(一)吸取国外在低龄儿童安全教育动画领域的经验

国外对低龄儿童动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心理、儿童认知和儿童学习上且成效卓著。因此,我们在低龄儿童安全教育主题动画片的创作过程中务必要重视研究儿童心理、儿童认知和儿童学习模式:

1.从儿童心理的角度出发,儿童对图像与声音有着天然的兴趣,针对低龄儿童的动画片中,应采用可爱简单的人物形象让儿童有代入感,同时充分运用能够吸引儿童注意力的鲜明颜色。例如韩国的《Pinkfong》儿童教育系列动画短片,塑造了可爱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深受儿童喜爱,贴合儿童心理也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1]同时该系列动画片还搭配了朗朗上口的儿歌,吸引了一大批观众,儿童更容易接受轻快的音乐,在面向儿童的动画片中运用音乐,能够起到刺激大脑皮层,开发儿童的右脑,增加记忆力和想象力的作用,有趣的故事再配合轻快的音乐,迎合了儿童的心理,吸引儿童兴趣,将儿童引入教育的大门。[2]可以学习国外动画片在把握儿童心理上的经验,利用可爱的形象、丰富的色彩、轻快的音乐创造出更适合儿童观看,更符合儿童心理的低龄儿童安全教育动画短片。

2.从提高儿童认知的角度出发,在低龄儿童安全教育主题动画片的剧情设计方面,不仅要加强儿童对危险的认知,还要加强儿童对安全的判断,同时剧情不应太过复杂超过儿童的理解力。认知是行为产生的前提,通过教育让低龄儿童产生对危险和安全的认知,从而让低龄儿童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因此,在创作低龄儿童安全教育主题动画片时,要在简单精练的小故事中抓住重点传达面对危险时应采取的正确态度,从而在提升儿童对危险的认知的同时,告诉孩子面对危险时应该怎么做,真正做到临危不乱,建立正确的安全行为模式。

3.从关注儿童学习的角度出发,要根据孩子的学习通常伴随着模仿行为的特性,在安全教育动画片中引导儿童模仿正确的行为。《Cocomelon》儿童教育系列动画中有一部专门针对儿童交通安全教育的动画短片,在动画短片中,小动物们过马路时认真关注红绿灯并注意左右行驶车辆还牵好父母的手,表现了在过马路时应该有的正确行为。在创作儿童安全教育动画片时,也应如此,在面向儿童的安全教育主题动画片中让角色做出正确的、安全的行为,为儿童树立榜样以供儿童模仿学习。

(二)解决低龄儿童安全教育主题动画片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使低龄儿童安全教育主题动画片更好地发展,不仅要吸取国外优秀动画影片的经验,还要解决目前低龄儿童安全教育主题动画片所存在的几大问题:

1.改变以说教为主的内容架构。为了改变这样的内容架构,动画片的创作首先应该深入生活,从以说教为主转变为以引导儿童感受生活为主,以儿童生活中真实会遇到的情况为例,创作相关的剧情,例如儿童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电器安全、交通安全、公共安全、行为安全等等[4],以儿童生活中真实会遇到的事情为题材创作故事,增强代入感,让儿童可以感受到学习安全知识的乐趣和运用知识的满足,从而促进儿童主动学习。

2.针对低龄儿童精准定位。为了进行准确的动画分级,重中之重便是要对低龄儿童接受能力和心智进行分阶段研究和准确定位,正确分析低龄儿童各个年龄段的不同行为和需求。这一主题动画短片的受众以2~7岁的儿童为主,而这一年龄段的儿童还可以再次细分为2~4岁、5~7岁,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的心智发展特点运创作不同的故事是非常重要的。2~4岁的儿童心智发展尚不完善,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比起文字更容易理解图片和声音,因此面向这一年龄段儿童的安全教育主题动画短片应该更多的使用简单鲜明的图案和明快的音乐韵律让儿童先记忆后理解,慢慢记住相关的安全知识。5~7岁的儿童开始发展出主动性,这一阶段是儿童自主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面向这一阶段儿童的安全教育主题动画片在剧情上应该鼓励儿童的自主行为,可以在故事中抛出一些互动问题例如“过马路时应该怎么做?”并留下思考的时间鼓励儿童自主思考,还可以营造更加丰富的画面,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吸引儿童的观看欲望,从而达到更好地安全教育效果。

3.拓展新的传播渠道。积极采用现代新媒体传播方式也是解决国内这一主题动画现存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通过微信,微博等移动客户端进行传播,提高传播效果和速度,让其能够更加广泛和快捷的传播,这就要求广大创作者积极运用新时代传播渠道,将动画片投放到新兴移动客户端中,提高动画曝光率,加快传播速度、加大传播范围。同时,还可以在这一主题动画的呈现方式上进行创新,采用交互式动画的方式提高儿童代入感,交互式动画非常适合用现代新媒体传播方式进行传播,设置的互动选项可以在手机、平板电脑上让儿童点击,例如设置面对危险时采取的不同应对方式的按钮,引导孩子在交互游戏中主动地去尝试不同的选择,从实践中获得安全知识,让儿童可以在尝试中建立安全知识架构,交互式动画和新的传播媒体结合可以有效传播安全知识,让安全教育动画更加丰富多彩。

4.提高整个社会对低龄儿童安全教育主题动画片的关注度。首先动画创作者可以从这一主题动画短片本身入手,深入研究儿童心理、儿童认知和儿童学习,打造系列动画,创造流量IP,增强知名度,创作出受人喜爱的优质动画,然后,运用多种新媒体传播渠道投放影片,进一步提高整个社会对这一主题动画短片的关注度,最后,从国家层面来说,国家应该制定低龄儿童安全教育主题动画短片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战略,同时推出一系列鼓励动画业者创作相关动画短片的积极政策,推动解决国内对这一主题动画片的关注度较低的问题。

三、总结

现阶段人们对中国低龄儿童安全教育主题动画片的关注度并不高,中国低龄儿童安全教育主题动画片所面临的问题也有很多,国外低龄儿童安全教育主题动画片相较于国内发展得更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加强对低龄儿童安全主题动画片的关注度有其存在必要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主动吸取国外优秀动画的经验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归纳学习,同时针对国内低龄儿童安全教育主题动画片的现存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力图创新出符合低龄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引导低龄儿童提升安全意识、学习正确行为的安全教育动画片。

参考文献:

[1]史立新.动画角色造型[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4年,第172页.

[2]褚黎莎.浅谈音乐在动画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2年第16期,第24页.

[3]靳力鼎.基于儿童认知特点的防火安全动画设计开发[D].四川师范大学,2013.

交通安全教育范文6

儿童作为祖国的希望,其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是影响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消除儿童安全隐患不仅要社会各界携手相助,更需要从儿童的安全教育做起。除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外,还需要教授其自我保护方法,构建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内的儿童安全保障体系,将儿童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里。

关键词:

安全隐患;安全教育;方法

随着我国城镇发展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城镇流动人口增多,家庭结构不稳定,导致儿童缺乏父母监护和教育。加之我国社会儿童安全防范体系的构建还远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导致儿童安全问题频发。特别是“失独”事件被频频报出,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已成为全社会和谐发展的不安定因素。

一、儿童安全隐患及成因分析

安全问题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大问题,是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安全,即不受威胁和伤害,不处于危险之中。”人类生存与发展需要和谐的环境,没有危险,互无伤害与危害的环境,这是一种人类生命财产损害被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状态。安全隐患是指人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或处于危险之中。从广义来看,“安全隐患涵盖了人身安全、食品卫生、心理安全等几大方面”;从狭义来看,安全隐患则专指人身安全问题。特别针对处于弱势群体的儿童来讲,人身安全和心理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时有发生。

(一)儿童安全隐患问题现状

纵观当前频频发生的“失独”事件、恶性伤害儿童事件等等,可以将儿童安全隐患主要存在两大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儿童意外伤害现状。“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18岁以下的人口即被定义为儿童,而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也做了相同的规定。”儿童活泼好动,对周边环境的认识不足,导致了一些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多为针对儿童的刑事犯罪伤害,比如儿童拐卖、性侵害等严重犯罪现象。

(二)儿童安全隐患成因分析

纵观以上儿童安全隐患问题的各种现状,不仅给儿童的成长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也使得一些家庭破裂,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发展。究其原因,不排除儿童自身因素,也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从儿童自身因素来看,存在两大主因:首先,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偏弱。这与儿童的心理发育特征有关,也与儿童的家庭教育和社会风气有关。当前很多家庭为独生子女,儿童在家长的呵护备至下长大,对危险的预判、预估意识较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这是导致交通意外、人身安全意外等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而儿童的贪玩心理和侥幸心理,也是导致意外事件发生的诱因。当然,儿童天真、单纯的本性,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容易受不法分子所骗,造成严重伤害。其次,儿童的自救能力偏弱。受生理发育特点所限,儿童在遇到危险时的自救能力不及成人,这是客观事实。但从另一角度来看,也说明儿童对于监护人的依赖程度较高,从而导致了儿童在面对安全危机时,风险加大。从外部因素来看,原因相对多一些:一是家庭监护能力不足。“儿童的人身安全问题是父母最为重视的事情。”但在当今竞争压力较大的社会中,大多数父母在为生计奔波的同时,已无暇兼顾子女教育问题。“据全国妇联课题组2013年报告,由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0%,占全国儿童的21.88%。”可见,要求这些父母的监护到位,就更加困难。二是学校安全教育过于注重形式。很多学校将安全教育编成歌谣,强调学生对歌谣的掌握和背诵远胜于对歌谣内容的实施与理解。

二、儿童安全教育方法探究

古人常以“居安思危”来警示自己,这不仅体现了古人的人生观,也是一种良好的安全教育典范。“安全教育是指防控、排除或避免意外突发事件或灾害性事故,造成人身伤害,维护生命安全的一种教育。”儿童安全教育则专指对儿童进行的安全教育,主要涵盖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教育机制的构建四个方面。

(一)家庭安全教育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保护伞。“家庭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对儿童一生造成深远的影响。”家庭安全教育对培养儿童安全意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学校教育有所不同,家庭教育重在对儿童的身心影响。而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也具有多样化特点,既是教育者,也是影响者。作为教育者,父母是家庭安全教育的决策者、设计者和实施者。随着社会文化进步,家长们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也越来越重视对儿童的家庭教育,甚至有意识地营造教育氛围。特别在家庭安全教育方面,可根据物理环境的变化,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家庭内安全教育,即包括家中的用电、用火、用水问题,可以编成儿歌,或安排特定时间、特定环节,如收看电视节目、阅读等机会向儿童宣读完全知识,以激发儿童的兴趣;另一部分为家庭以外的安全教育,为保障儿童在家庭以外的人身安全,可制作“安全卡”,包含儿童姓名、年龄、家长联系方式,以及可能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急救电话,一一记录在安全卡上,以随时提醒儿童注意自我保护。

(二)学校安全教育

“学校是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儿童教育体系中,学校是继家庭教育外,第二大重要场所。学校不仅起到教书育人的重任,学生在校期间还需要负责学生的人身安全。因此,学校安全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帮助学生识别身边的安全隐患,提高自救能力。学校将安全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设置专门的安全教育课堂,由专职教师和客座教师共同担任主讲人。客座教师可聘请消防员、警察、交通警察、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特殊职业人群,旨在运用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分辨哪些行为可取,哪些行为不可取,哪些行为会为自己带来伤害,并向学生传授切实可行的自我保护方法。不仅丰富了素质教育内容,也使增长了学生的见闻,尤其在面对形形色色的不法之徒时,提高了学生的自救能力。其次,作为学生滞留时间最长的公共场所,学校本身也是安全隐患的多发地。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规避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隐患,不仅要从理论知识讲授入手,还需要将安全教育落到实处、细处。校园安全多涉及课间活动、体育活动、实验课程、劳动课程等方面。

(三)社会安全教育

儿童教育不仅仅是家庭和学校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地方政府、社区等社会组织同样具有教育儿童的义务。社会安全教育的主导者应为各级地方政府(包括社区组织),根据各自管辖的范围不同、掌握的资源不同,采取适宜的安全教育。一是定期组织安全宣传活动。地方政府利用公共场所、公共基础设施,张贴安全宣传海报,或投放安全题材的公益广告,起到警示公众的作用。可针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亲子专题安全教育月活动;也可组织消防、公安、交管等职能部门深入社区进行安全教育讲座,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故案例,对儿童及其家长开展安全教育,扩大宣传范围。二是组织实践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在安全宣传活动的同时,考虑儿童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增加实践性活动环节。儿童安全隐患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随着拐卖、性侵害和意外伤害等事件发生,可以看出,儿童安全隐患不仅是家庭、社会的问题,也是整个教育体制的问题,更是儿童自身安全意识不足造成的。故儿童安全教育首先从安全意识培养做起,通过构建校、家、社联合的安全教育体系和安全防范机制,运用一切力量保护儿童的人身安全,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的成长环境,减少“失独”、意外伤害等事件发生,为社会和谐发展稳固基础。

作者:孔庆梅 单位:北华大学师范分院

参考文献:

交通安全教育范文7

非传统安全教育是非传统安全领域内的事件和相关理论为教育内容,教授受教育者学习非传统安全领域相关知识,认识非传统安全领域事件现象的本质,提高受教育者非传统安全意识,进而培养受教育者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国防观念和意识,提高其国防行为能力的教育活动。现代国防内涵和外延的拓展和深化必然要求国防教育也随之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国防教育的任务,才能建设更加适应现代国际安全形势的国防,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是我国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已成为我国国防活动和国防建设的重要领域的前提下,将非传统安全教育纳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是我国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必然要求。

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中非传统安全教育内容的缺失

我国从1985年教育部还颁发《高等院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以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先后经过四次修订(1986年,1994年,2001年和2006年),课程内容也逐渐形成五个方面内容,即“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五个方面的内容中,仅“国际战略环境”部分的“中国周边安全”章节涵盖“国家安全政策”或“国家安全观”等可以与非传统安全相关的内容,但始终未提及“非传统安全”,更未明确“非传统安全教育”。据笔者调研,目前我国各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所使用教材在内容、结构上均与《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2007年)高度一致,其中只有极少数教材在“国际战略格局”篇章中有关于“非传统安全”的阐述,但相关阐述也是只言片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严重缺乏对非传统安全的关注。可以说,非传统安全教育目前还是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内容的一个重大缺失。

当前非传统安全事件频发,凸显出将非传统安全教育纳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在全球一体化飞速发展的今天,非传统安全事件爆发的几率和频率都在明显增高。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逐步深入,国际非传统安全事件越发频繁地对我国产生影响。站在国家安全的视野下,加强我国公民特别是大学生的非传统安全教育刻不容缓。2011年,中东政治风云激荡,使得我国的海外投资安全,海外务工人员安全,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等不断成为媒体关注的对象。从“福岛核泄露”与“抢盐风波”到“转基因大米”与生物入侵;从索马里护航到利比亚撤侨,非传统安全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这些事件不但成为普通民众街头巷尾的话题,也成为大学生强烈关注的焦点。如何帮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大学生正确认识这些非传统安全事件,如何正确引导关于非传统安全事件的舆论宣传,是关系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的大事。在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今天,各种社会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极易交织在一起呈现,如不能及时解决、适时引导,容易被小搓别有用心分子借题发挥、造谣生事,甚至发展为“群体性”事件,进而影响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国家安全。将非传统安全教育纳入学校国防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及时、准确地认识国内外非传统安全事件和“个案”事件,从而使大学生增强是非辨别能力,坚定政治立场,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对于将非传统安全教育纳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思考

将非传统安全教育纳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需从课程规划与建设的高度入手,笔者认为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调整《普通高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增加非传统安全知识教育内容,同时做好相应教材建设和军事课教师培训工作将非传统安全教育纳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在《普通高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增加非传统安全教育内容。作为指导全国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大纲的修订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统一认识,保证新教学内容的添加可以得到最快落实。教学大纲的调整笔者认为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一、在不改动原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顺序的前提下,在原教学内容后直接添加3-6学时的非传统安全教育课程。这一方案的调整可以突出非传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教学质量有保证,但是,这种增加教学学时的调整方式需要普通高校做响应的教学计划的调整,执行上可能会遇到一定的阻力。二、在不增加总教学学时数的前提下,在原大纲的框架内将非传统安全教育内容编入“国际战略环境”或“中国国防”相应章节。这种调整方案对普通高校的教学安排影响较小,执行起来困难教小,但是需要对原大纲的教学内容重新取舍,学时安排需要重新分配,要做到科学、合理并形成统一认识需要一定的时间。做好相应的教材建设和师资培训工作,也是将非传统安全教育纳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步骤。大纲的调整与修订必然要求普通高校军事课教材做相应的修改和调整,增加或删改相应内容。各地方普通高校可以按原有模式在全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下,依据新大纲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编写新教材。军事课教师的非传统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可以在原培训模式下进行,也可以以通过各地国防教育学会或国防大学组织各普通高校军事课教师集体培训。

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在普通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非传统安全教育课堂教学可以将系统的科学知识完整而高效地传授给学生,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非传统安全教育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要让学生掌握非传统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的非传统安全观念,需要学生接受系统、科学的非传统安全教育,所以笔者认为,普通高校的非传统安全教育必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同时,非传统安全教育和传统安全教育存在较大区别,有些内容可能是抽象的,或者课堂教学不易被学生理解或接受的,所以非传统安全教育还可以通过其他各种形式来开展,如专题报告会,辩论赛,课外教学等;且非传统安全和学生的社会生活有较多的联系,可以为开展其他形式的非传统安全教育提供题材。

交通安全教育范文8

1.整体性。

整体性是系统思维的根本特征。系统都是由要素相互关联而构成的整体。若想把握其全貌,就应自觉超越看待事物联系的局限。系统思维并不忽略要素与系统内在的有机关联性。系统思维强调内因是主要的因素,也承认外部原因,从内外互动关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层次性。

系统是由不同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复合体。这种层次性要求主体从多方面对待复杂的事物,不搞“整体划一”,要善于发现复杂事件背后的运作机制,揭示深层次的非线性因果关系的作用。同时注重系统的连续性,注重考察系统中不同事件互动所产生的因果关系,形成描述各种问题互动关系及其变化形式的概念。

3.动态性。

任何系统都不是静止不变的,不管是系统之间还是系统内部的要素之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信息的交换。因为系统又具有时延性,使难以觉察的缓慢变化不断积累放大,所以必须学会识别缓慢渐进的过程,用动态思维代替静止思维,还要看到过程中的细节复杂性和动态复杂性。四是有序性。实现有序性目标是系统思维的内在要求。系统自身完善和外部环境对系统的影响都是为了实现系统的优化,以便系统朝着井然有序的方向发展。然而,任何系统作为处在变化发展过程中的事物,都具有多种变化发展的向度性,也就要求主体注重优化的路径选择。

二、树立正确的学校安全教育系统观

学校的安全问题来自针对学校的各种威胁,对学校安全的威胁来自多方面的因素。国内外大量信息表明,这些针对学校安全的威胁在许多方面超出了人们的预料。由于各种生存压力的剧增,学生生活的周遭环境影响他自己的期望,那么教会他们排除障碍的安全教育真正落实显得无比重要。安全教育走进学生的生活,需要学校管理者学会用系统思维方式处理各种安全问题,目的在于能够从个体与系统的辩证关系出发审视学校安全教育不同层面的工作。学校安全教育作用的发挥不是单凭某个要素就能完全体现的。即使是某个要素充分展示自己的功能,安全教育的整体效果也不一定会因此而放大。因为“解释复杂现象不仅要估计到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而且要通过要素之间联系的总和”。如果仅仅强调从整体上把握学校安全教育效果,忽视对其组成部分的认识和考察也是不科学的。学校安全教育自身有多个组成要素,管理者只强调一个方面的工作效果是不可能保证安全教育整体效用的。学校安全教育的各个要素,包括安全教育本身,只有在关系思维中才能解读它们,“必须把每个部分放置在它们依存的系统中才使它们获得意义”,回过来再从关系中寻求解决安全问题的答案。因此,强调学校安全教育系统的整体性时,不能忽略学校安全育系统本身就是国家安全系统的一个部分,并且其构成中各部分有自己独立的整体性。比如,个体安全观是学校安全教育系统的子系统,也是由安全主体、安全目标、安全内容和安全手段构成的大系统,可以说每一个方面又是安全观的缩影。反观当前学校对安全教育的研究与行动,往往只看到问题的局部原因,犯下更多以偏概全的错误。当前,关于大、中、小学生犯罪的报道时常出现在各大媒体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热议。众多媒体和社会人士撰文或发表言论,指责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失误,认为是学校忽视法制宣传教育直接导致学生犯罪事件增多。从案情来看,不否认学校安全教育内容的缺失与学生犯罪事件时有发生之间有间接联系,但绝对不赞成将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不到位作为造成学生犯罪的“同谋”。调研结果显示,县市级以上的学校无一例外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农村学校则不能保证安全教育的正常进行。城区学校通过举办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开设了不同程度的安全教育课,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学习如何自救,掌握可操作性强的避险知识。同时,在室外通过模拟演练,教给学生一些更实用的逃生办法。然而,安全教育的效果是隐性的,学生自身思想消极,错误地认为自己不出事或事情不发生在自己身上就行,安全意识淡薄。从学校自身来看:一方面,随着在校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弱化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加上相关部门对安全问题重视不够,安全隐患就像布满灰尘的镜子淡出人们的视线。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学校把安全教育课变成了语文课,一学期下来至多上两三次安全教育课,且没有课程计划,教学时间与教育内容随机安排,课堂上教师播放几张幻灯片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无法得到全面有效的安全教育。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无知是首恶。没有对安全教育相关深切的认知,遇到危险很难应对自如,可想而知,安全教育内容对预防学生犯罪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对各类学生犯下的案件分析,发现安全教育的缺乏与轻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负面因素,这种现象一直在学校里长期存在。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缺乏与轻视主要反映在课程建设上。安全教育一直游离在课程建设的边缘,在学校里地位低下,排在“历史、地理等副科”之下,为遮人耳目,它还披上一件“光鲜亮丽的外表”,一般学校走廊、宣传栏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一旦有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它才能被请进“厅堂”,领导讲过教师再讲,反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因为它开展的方式过于随意,给学生一种慵懒的感觉,造成他们形成一种“危险事不关己”的错误判断,时间让警觉就变得迟钝起来,危险即便是可以脱离,但“生锈”的大脑却不能够立刻被激活。尽管学生可以通过家庭、网络了解和学习安全知识,但学校教育的目的性是不可取代的,安全教育课程建设仍然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用系统观建设学校安全教育课程

学校安全教育方方面面的变化已经影响到所有人,不过,一部分影响纯粹是消极的,它们只是促使学校在旧的模式上徘徊,而另一部分影响则是积极的,因为学校绝大多数人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开始转变观念。这一矛盾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和层面去解读它。重要的是,实施者从组分与系统的辩证关系出发审视学校安全教育发展,对待涉及的范围和对象做到具体分析。在此,以安全教育课程建设为例,尝试用系统思维解读学校安全教育发展。安全教育课程内容建设不是简单的“要素”建设,也不是少数几个核心要素的建设,而是一种把教育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问题讨论结合成一体的系统。虽然各组成要素在安全教育课程系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但它们彼此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圈内人”对安全教育课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心照不宣,细心的学校管理者则是碍于国家课程标准象征性地在课表中设置“安全教育”一栏。即使有适切的教育内容,“赶上架”的教育者也不能较好地胜任这一课程任务,教学效果自然而然无从谈起。任何只专注于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建设的思维都是片面的。即使集中力量建设那些决定内容发展水平的核心要素,也不能忽视那些对内容发展仅有支撑作用的要素,因为系统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新的状态的临界点上,决定系统发展态势的有时不是那些所谓的核心要素,而恰恰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边缘要素。实践也证明,由于负责安全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课程系统的整体发展受阻甚至受损。管理者需从学校整体工作出发通盘考虑,时刻提醒自己要树立系统观念,用战略眼光“远视”安全教育课程建设。如果简单地把影响系统发展的多种因素归结为某种单一因素,或者在其中确定一个主导因素而低估或忽视其他因素,都是对安全教育课程建设本质的误读,必将最终影响学校乃至整个安全教育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部在《中小学安全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学校及校属各有关单位要把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学校各部门和有关群众团体或组织要相互配合,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及安全知识宣传,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其中,经常性反映出安全教育的特殊的重要性。纵观新形势下我国学校安全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对此运用系统思维的方法进行整体建设是极其必要的。

1.以整体性为导向来建设学校安全教育课程。

要努力实现安全教育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整体发展。学校安全教育系统由国家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日常安全教育、文化安全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等子系统构成,要建设安全教育课程,必须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促进子系统的全面发展。转变安全教育“无用”的观念,树立大安全观。处理好传统安全知识与非传统安全知识学习的关系,有重点地推进各个教育内容。与此同时,安全教育各子系统构成要素的发展也不容忽视。比如在日常安全教育系统中,既要加强防盗、防骗、防抢等日常安全知识的教育,增强学生日常安全防范意识,学会如何保管自己的财物;也要加强社会形势及当地治安形势教育,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保护自己。只有将整体发展与部分发展联系起来,才能保证工作的成效性。安全教育课程设计也应该具有整合性。在设计初始阶段,可以暂时将教学活动放置一边,先讨论反馈问题。预先了解学生掌握的安全知识,在后续的课程设计中加入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迪•芬克博士认为,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牢牢把握核心知识掌握、学以致用目标、触类旁通目标、人性维度目标、学会学习目标和人文关爱目标等六个方面。六个目标无层次之分,课程教学中实现的目标种类越多,学生的学习效果会越好。安全教育课程设计也应考虑全部或其中部分目标,发挥整合作用,因为它的开设目的仅用“安全”二字是远远不能概括的。此外,将安全教育课程与生命教育目标相结合,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处于萌芽阶段,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既能够让他们体会到生命的宝贵,又学习了避开危险的方法。

2.以动态性为导向来建设学校安全教育课程。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任何组织都是在一个动态系统中运转的,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发展变化的。因此,课程建设理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如果仍因循守旧,就会越来越走向不安全。因此,系统思维能够让我们去思考如何帮助受教育者增强好奇心和学习安全知识的动机。当今威胁学生安全的因素逐渐增多,安全教育课程应适时做出调整。网络已经是各级学生学习知识和了解信息的重要工具,虚拟化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不安全因素。学校一方面要强化网络安全责任感,引导学生提高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另一方面,把有关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在网上公开,逐步完善安全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动态的课程建设不仅能建立起一种繁荣的研究文化,还增加了进行安全教育内容的范围。

3.以有序性为导向来建设学校安全教育课程。

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变化是不断趋近系统有序目标的相对不平衡的过程。怀特海认为,组织进化的过程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适应环境的变化;二是它靠内在的力量要创生自己的环境。学校安全教育课程本身是一个安全生态系统,它的建设涉及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师队伍、教学实践等若干内容。这些内容的自我发展需顺应环境的改变,网络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青少年网瘾是危及安全的“毒瘤”,安全教育课程建设必然考虑到它潜移默化的“侵蚀”。为此,学校应遵循有序性原则,将课堂内外不同的教学环节连成一个层次分明的体系,从而保证安全教育目标的实现。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基础性知识安排上提前,后续理论知识、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必要时加入进行体验教学。各级职能部门之间要加强统筹,加强计划,加强过程管理,科学地、有序地开展建设工作。以“大安全”观念为指导,从思想道德规范、法律准绳、心理健康标准、安全行为规范和生理健康标准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4.以复杂性原则来促进学校安全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