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挂职总结范例

教师挂职总结

教师挂职总结范文1

(一)引进高素质人才,完善师资队伍结构

由于订单班培养模式需要各个层次的人才,秉承引进优秀教学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的教育理念,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积极引进一批与订单班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团队。通过培养、引进和兼职三管齐下的方式,力求将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团队打造成一支富有国际一线视角和具有专业前瞻性的全方位精英教育团队。积极引进专业高级职称和副高职称的人才负责专业引领和带头工作,提升教学团队职称层次,解决教学团队年轻化带来的经验不足问题;引进具备海外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负责酒店外语口语教学,提升教学团队国际化水平,改变教学团队国际化水平低的现状;引进具备资深一线企业经验 的教师负责学生酒店实操技能教学,提升教学团队的实践教学水平,解决教学团队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引进硕士研究生学历及以上人才负责酒店专业理论教学工作,保证教学团队的正常教学质量,巩固教学团队基础教学水平;联合订单培养企业精英管理人才参与到教学团队,提升教学团队对酒店发展动态的认识,改善教学与市场衔接不紧密的局面;聘请酒店管理专业权威专家兼职讲学,针对教学团队的薄弱环节,改善教学团队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二)培养专业带头人,带动教学团队专业内涵建设

专业带头人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素质:

1.熟悉和掌握国内外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动态,对酒店管理专业建设进行深入研究,能够了解和预测酒店管理人才市场的需求动向,有改革和创新理念,责任心强,有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2.具备副高或者高级职称,专业技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是酒店管理专业公认的业务尖子,在专业领域实践经验丰富,阅历深厚;教学水平高,在提高理论和实践教学质量方面取得良好成绩;较系统地掌握任教专业理论知识体系,熟悉酒店管理专业专业技能操作,对酒店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技能体系有较强的把握能力;准确把握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主干课程的课程目标以及其在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校本教材开发等方面起到规划和把关作用;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取得有价值的实用研究成果。3.积极参与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在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有突出贡献。具体考核指标为:

(1)两年内使本专业达到升本要求;

(2)两年内本专业获批省级重点平台(省级重点专业、资源共享精品课程、省级实训基地或省级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等)1项以上;

(3)两年内本专业教师获省级以上奖项1项以上(不含指导学生竞赛获奖);

(4)两年内本专业教师获省级科研项目1项以上,或获横向科研经费10万元以上,或20篇以上,或人均引用(EI或SCI或人大报刊复印资料)1篇以上,或出版著作、教材3部。

(三)着力打造“双师型”师资建设

1.制订“双师”评定标准并建立“双师”激励机制鉴于酒店管理专业实操性强的特点,“双师型”不能简单地等同“双证”。“双师型”教师除了具备“双证”之外,还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职称背景和行业经验背景。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需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技能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经常参与酒店专业实践活动并且取得良好成绩,同时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教学水平和扎实的专业实践活动能力,并且在职业修养、管理创新、组织协调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简单概括就是既能够在教学上表现出很强的业务能力,同时又能担任酒店中层管理职务。学院薪酬和福利制度向优秀人才倾斜,向贡献突出者倾斜,向关键岗位倾斜。通过激励机制,改善和提高“双师型”特别是资深“双师型”教师的福利水平。对待“双师型”教师做到制度留人,感情留人和待遇留人。

2.“双师”与“双高”并重“双高型”师资建设理念是未来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是一种新的建设理念和发展趋势。“技高为师,德高为范。”只有德艺双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它要求专业教师具备以下几方面素质:一是高学历,具有酒店管理相关专业研究生以上学历;二是高职称,具有酒店管理相关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三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能够将酒店管理专业知识高质量地传授给学生,并且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四是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品格,具有人格魅力和鲜明的个性特征,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个人魅力和道德素养去感染和启发学生。

3.培养专业“名师”在“双高型”和“双师型”教师中培养一大批拔尖人才,即“名师”,为打造品牌订单培养模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通过“名师”的引领和示范,带动教学团队水平的全面提升。

(四)委派专业教师到星级酒店挂职锻炼,提升教学团队行业水平

挂职锻炼是指专业教师本着与酒店谋合作共发展的理念,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不转学校人事关系,不占用酒店人事编制,不收取酒店报酬,在酒店接受职位锻炼的一种任职形式。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师挂职酒店主要集中在订单班合作酒店皇冠假日、南航明珠大酒店、锦绣香江温泉度假酒店和凤凰城酒店,此外还有广交会期间合作的喜来登、威斯汀酒店、W酒店等知名酒店。结合酒店行业规律和专业教师工作的特点,委派教师挂职锻炼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

1.接受企业培训锻炼

订单培养模式教学中,订单班学生的教学工作由专职教师和订单培养酒店方共同承担,酒店方每个学期都要委派相应的管理人员组织订单班学生进行酒店现场授课。这个过程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学院委派青年专业教师跟学生一起参与酒店的企业文化、礼仪规范、酒店前厅、餐饮、客房、酒吧等部门实操训练等课程的学习,和学生一起接受培训,与学生共同成长。

2.观摩学习挂职锻炼

观摩学习挂职锻炼是指专业教师不需要承担特定的工作,由酒店指派一个工作人员或者几个工作人员为教师实操展示。最佳人选为酒店各个部门中层或高层管理者,如领班或者部门经理等。观摩挂职锻炼是挂职锻炼的初级起步阶段,适用于没有任何酒店经验的青年专业教师,锻炼时间可设定为1至3个月,可利用专业教师寒暑假的时间实施该项工作。这种方式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专业教师对酒店各部门各岗位有一个全面直接的了解,是一种快速成长的方式。

3.基础岗位顶岗挂职锻炼

基础岗位顶岗挂职是指专业教师以酒店员工的身份承担酒店某个部门某一线岗位的特定工作,对酒店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这种身临其境的参与式挂职锻炼方式是让专业教师获得各岗位实操实践经验最直接的方法。基础岗位顶岗挂职锻炼是挂职锻炼的成长阶段,适用于对酒店行业和酒店各个层面有一定了解的专业教师,特别是担任酒店一线实操课程的教师。基础岗位顶岗挂职锻炼的时间比观摩学习挂职锻炼的时间长,需要教师暂停半年左右的工作,转岗到酒店进修。

4.中、高层管理岗位顶岗挂职锻炼

中、高层管理顶岗挂职是挂职锻炼的最高阶段,也是启动挂职锻炼工作的最高目标。它针对的是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酒店经验丰富的资深专业教师,其到酒店部门经理等管理层级别岗位挂职,顶岗时间为一年左右。

(五)建立专项课题研究,强化教学团队科研水平

建立酒店管理专业订单班培养模式专项研究课题,积极参与相关学术研讨会工作。教研结合,把酒店管理专业订单班管理科研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总结成功经验,使这些经验系统化、理论化并易于操作,可用研究成果来指导教师解决订单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二、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团队构建改革取得的成效

(一)教学团队专业化水平稳固提升目前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团队无论是在职称结构还是在专业实操能力方面都有了巨大改变。现有教学团队中有专职教师总计1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3人,中级专业技术以上职称7人,研究生学历7人,“双师型”教师5人;此外还邀请了2名酒店总经理和3名酒店人力资源总监加盟到教学团队中进行授课。

(二)校企合作成效显著自2012年创建订单班以来,校企合作成效显著,建立了大量的校外实训基地。特别是在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期间跟多家大型酒店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单位有喜来登酒店、香格里拉、威斯汀、W酒店等世界知名酒店。

教师挂职总结范文2

1.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当前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不能适应新形势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要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往往缺乏针对性。培训的内容形式比较单一,存在理论性较多,针对性、实用性和创新性不足,不能满足干部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内容缺少前瞻性,不能较好培养干部具有现代开放意识、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很少使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能与学员互动的形式进行教育培训,进而影响了干部学习的实效。

2.优质培训资源不足。

当前,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师资严重不足,缺少专职的高水平主讲教师,培训教师大多是高校专家教授和党政部门的领导干部,少数班次能请到省市委党校的专业教师。学校缺少有实践经验、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专职培训教师。同时,高校在干部教育培训经费、配套设施等方面与当前大规模培训干部需求相比难堪重负。

3.管理机制不健全。

当前,部分高校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尚不完善,缺乏对高校干部教育培训规律的研究,培训规划缺少全面性和系统性;没有健全的培训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培训过程或多或少存在流于形式、管理缺乏约束等问题;没有建立有效地学用结合机制,多数学校没有把干部的教育培训与选拔任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4.工学矛盾比较突出。

由于高校干部大都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往往造成在培训时间上统一起来比较困难。在实际组织过程中,有的干部因上课冲突,或者在外地出差,因其他不可推卸的事情不能参加培训,使培训工作组织起来很难,影响培训效果。

二、提升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实效性的途径

1.完善培训内容体系。

要以培训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和完善培训内容体系。掌握干部培训需求是增强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也是提高干部培训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在培训前应摸清掌握干部真正需要什么,在培训时我们就培训什么,真正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训什么”,找准“供”与“需”的结合点,切实增强干部参训的主动性和研究性,更好地激发干部学习的积极性。要不断完善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和党性教育相互结合的内容体系,选择适应当前本职岗位急需的培训内容,以提高干部引领学校科学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创新培训方式方法。

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是增强干部教育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首先,要遵循干部成长规律,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干部的特点和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所需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对新任职的干部要全面系统进行培训,重点开展党性、党风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以提高政治坚定性和敏锐性;对中层正职干部要突出领导科学、管理知识和领导艺术的培训,提高其引领本单位科学发展的能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其次,要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法,增强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召力。在理论教学上,要注意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灌输与答疑、讲授与研讨、读书与思考有机结合起来。与此同时,还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科学手段,尝试现场教学法、互动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新方法,增强教学针对和实效性。在实践教学方面,可采用社会调研、参观考察、素质拓展等生动而富有吸引力的培训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

3.拓宽教育培训渠道。

一是高校党校组织的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党校不仅担负着教育培训党员的责任,而且有干部教育培训的责任。高校应加强党校建设,加大对党校工作支持力度,通过举办专题式培训和研讨班等形式,分层次、分类别对广大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二是外派干部挂职锻炼培训。干部外派挂职锻炼,是干部教育培训创新的有效形式。一方面可以开阔挂职干部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提升挂职干部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可利用挂职干部自身的专业、特长等帮助和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此外,沈阳工业大学还探索了外派干部挂职锻炼新途径,即选派中层干部赴985、211院校进行随岗挂职锻炼。选择985、211院校挂职,是为了学习高水平大学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手段,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对照实际寻找差距,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三是建立干部在线学习培训。干部在线学习是指开辟网上学习课堂,推行干部自主选学相关知识。干部在线学习是中央对干部教育培训改革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干部教育培训重要任务。以沈阳工业大学为例,学校在2010年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联合建立了“沈阳工业大学干部在线学习中心”培训平台,方便学校科级以上干部在职自学。实践证明,干部自主选学有效扩大了干部在教育培训中的自主权,同时满足干部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4.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教师挂职总结范文3

关键词:三点两线一面;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1引言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当前我国酒店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不断涌现出新的酒店业态,这对酒店管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反观目前国内的酒店管理本科教育,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对口率低、就业层次低、岗位适应性差、后续发展差”成为了不争的事实,甚至出现了本科生就业不如高职生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在于酒店专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出现了错位,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未与日益蓬勃发展的酒店业相对称。针对我国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矛盾,教育部在2013年提出要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入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和重庆市属高校转型发展联盟,开始走上了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探索之路。酒店管理专业于2013年底被评为学校首批转型试点专业,开始了酒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成效显著。

2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提出: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基础是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重构;实质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双师双能教师队伍”。以此为指导,本文提出“三点两线一面”的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该理念认为:培养契合行业需求的应用性、复合型酒店专门人才,难点在于课程建设、痛点在于专任教师、支点在于校企合作,要突破难点、触动痛点、夯实支点,必须贯彻校内、校外两条主线,而人才培养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要面向学生发展。

3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措施

基于“三点两线一面”的人才培养理念,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从难点、痛点、支点三个方面进行重点改革。

3.1突破难点,扎实推进课程建设

专业从本质上讲就是课程的组合,因此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课程建设。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整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更加专注培养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突破难点,扎实推进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中,强调校内授课教师、实训室和校外行业专家、实训基地的有效结合,实现课堂教学和行业实际的无缝对接。

3.1.1有效对接,实现一、二、三课堂融合发展

第一课堂主要指学生在校内课堂上学习的通识能力课、专业基础能力课、专业核心能力课、专业综合能力课等;第二课堂主要指学生在校内参加的各种社团活动;第三课堂主要指学生在校外参加的各种专业实践、社会实践、专业竞赛等。根据学校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以能力为导向,以学生为根本,以第一课堂为阵地,以第二课堂为拓展,以第三课堂为补充,促进第一、二、三课堂的融合发展。

3.1.2组建课程群,重构教学内容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及各课程的性质,分组设置课程群,每个课程群包含3-5门课程,设课程群组长,负责课程群各课程的总体规划与实施,同时根据前期建设基础和后续规划确定若干门改革课程。改革课程按照“第一阶段设计、实施,第二阶段归纳、反思,第三阶段再实施、验收总结”的流程进行。通过三个阶段的实施,可以极大提升改革课程的教学质量。根据人才培养要求,酒店管理专业组建了9个课程群,其中10门课程为改革试点课程。

3.1.3改变教学方式,实施微课改革

对《酒店前厅管理》、《酒店客房管理》、《酒店餐饮管理》等岗位能力课程,采取“1+1”微型课的方式,即由“校内专任教师+校外行业专家”组建教学团队,部分内容由专任教师讲授,部分内容邀请行业专家讲授,在学生建立基本知识框架体系的基础上,再将行业前沿资讯及企业真实案例引入课堂,极大地缩短了课堂与行业间的差距,同时行业专家积极分享职业发展经历及成功经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3.1.4召开教学研讨会,总结课程建设经验

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多次组织课程改革交流会、微型课汇报会等教学研讨活动,由实施课程改革的教师分享体会,教研室全体教师充分参与讨论,及时总结课程建设与改革中的经验与教训,为后续深化课程改革及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3.2触动痛点,大力培养专任教师

专任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导力量,转型发展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自身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转型中专任教师最大的痛点。《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因此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触动痛点,大力加强师资建设。在专任教师建设中,强调校内团队建设和校外挂职锻炼、培训交流相结合,切实提高专任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3.2.1组建教学团队,实现协同发展

依托试点专业提供的经费、平台支持,重点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培养,青年教师培养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四大工程。注重课程师资的合理配置,有效组建教学团队,逐渐改变从过去教师单打独斗的单一形式转向集体共商共进的团队形式发展。经过建设,“酒店管理岗位能力课程教学团队”2013年被评为校级教学团队,是目前学校仅有的两个本科校级教学团队之一,形成了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双师素质”突出、教学科研能力强、能适应高素质应用型酒店管理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

3.2.2深入行业企业,开展挂职锻炼

转型试点以来,酒店管理专业共派出7位教师到成都丽兹卡尔顿、重庆JW万豪等国内高星级酒店挂职锻炼,主要挂职部门为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等一线营运部门,并且与教师所授专业课保持一致。通过挂职锻炼,帮助专任教师深入行业企业了解酒店前沿动态和经营现状,丰富实践经验,积累教学素材,同时和酒店行业专家建立了协作关系,对后续专家进课堂、员工培训、课题研究等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础。

3.2.3拓展专业视野,参加培训交流

为不断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技能、拓展专业视野,酒店管理专业十分重视对教师的培训交流。转型试点以来,酒店管理专业累计投入50余万元,选派教师参加企业、行业、协会、院校、政府等组织的各类培训交流累计近80人次。2016年,派出20名专任教师赴世界排名第二的香港理工大学酒店与旅游业管理学院培训交流,对其专业课程设置、学术科研、学生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同时对后续学生赴港深造、引进高层次师资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通过外出培训交流,专任教师不仅学习了学界业界的最新资讯,同时和同类院校搭建了有效的沟通平台,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

3.2.4加强“双师”建设,实施资格认证

契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建设。通过培训和考核,8位老师分别取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6位老师获得国家旅游局“饭店总经理岗位培训证书”。在学校首批双师资格认定中,酒店管理专业共有13位教师获得“双师”资格,人数之多位居学校首位。

3.3夯实支点,深入校企合作建设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贴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的重要支点。校企合作是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的有效手段,是推进课程体系转型的有力抓手,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的关键环节,是建设双师型双能队伍的重要平台。因此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务必夯实支点,深入校企合作建设。在校企合作中,强调校内培养方案和企业培养方案相结合,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相结合,真正体现校企联合培养,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3.3.1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加强专门指导

为了使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更加符合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组成了校企政会四位一体的校企合作理事会,校企合作理事会定期召开研讨会,在学科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指导与合作。

3.3.2与万豪国际集团深度合作,实施订单培养

与世界500强企业、全球排名第一的万豪国际集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成立西南地区首家“万豪国际人才培养发展中心”,全面实施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形成覆盖酒店管理专业的全体学生、四年全过程、培养全方面的“三全”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专业实际情况和万豪人才需求情况,适时与万豪集团共同商讨调整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实践地点等,与万豪集团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转型试点以来,酒店管理专业累计派出450余人次到万豪集团旗下酒店开展行业认知实践、专业技能实践、管理技术实践、综合实践。

3.3.3实施双导师制度,实现校内外联合培养

在实施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为一个学生配备校内、校外两个导师,校内外导师在职责上相互补充、在行动上互动交流,共同指导同一批学生。校内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和未来职业发展空间;校外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在企业相应工作岗位上的综合能力培养,强化对学生职业道德、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协调沟通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训练。

4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效

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是难点,专任教师是痛点,校企合作是支点,但所有改革措施都应该始终面向学生的综合发展,将其作为整个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学生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转型试点以来,基于“三点两线一面”的人才培养理念,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了全新的突破和成效。

4.1学生职业证书岗位通过率高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全部参加了各项职业技能鉴定,100%的学生都获得至少1项职业资格证书(“前厅服务员”、“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茶艺师”、“调酒师”)和至少1项饭店主管岗位职务培训证书。

4.2学生专业技能竞赛成绩显著

学生专业技能突出,在各级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在2015年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中,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获得2个单项一等奖、1个单项二等奖、1个单项三等奖和团体奖;2017年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中,获得3个单项一等奖、1个单项二等奖,团体总分位居本科组第一名。这样的专业技能竞赛成绩在重庆及西部高校中首屈一指,在全国本科酒店院校中也遥遥领先。

4.3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明显提升

转型试点以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明显提升,获得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项,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1个。由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全权负责的经营性酒吧“来吧”开业三年多以来,学生通过策划、宣传、组织,开展大型活动50余项,累计接待客人300余人次,学生的服务、经营、管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5成果及推广

酒店管理专业转型试点以来,不仅面向学生发展取得了直接的成效,也在专业建设、服务地方经济、成果示范推广等方面取得了间接的成效。

5.1专业建设成绩突出

围绕“三点两线一面”的酒店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酒店管理专业开展了一系列专业建设的改革与研究,成效突出。转型试点以来,建成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市级精品视频课1门、全国性慕课1门;建成本科教学团队1个;成功立项市级教改项目4项、级教改项目3项;专任教师主编教材8部;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10项、校级科研课题12项、横向科研课题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5.2服务地方经济效果明显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专任教师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也明显增强。专任教师中有8人获得酒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6人获得饭店总经理资格证书,3位教师受邀担任全国及重庆市饭店服务技能大赛评委。凭借专业资质,专任教师先后为重庆渝州宾馆、重庆雾都宾馆等高星级酒店进行了前厅、客房、餐饮、营销、礼仪等服务与管理方面的全员培训;为武隆县、酉阳县、石柱农家乐业主及从业人员进行了礼仪、餐饮、客房等乡村旅游服务与管理培训。

5.3成果示范推广效应凸显

基于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的显著成效,已有多所兄弟院校先后来校交流人才培养经验,并对该成果加以推广应用。基于我校在人才培养和学生专业技能竞赛方面的突出成绩,中国旅游协会教育分会在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举办十周年之际进行了纪念短片的拍摄活动,在全国选取了18所院校进行视频录制以展示专业风采,我校酒店管理专业作为重庆市唯一一家受邀单位参与拍摄。这样的荣誉和地位,充分肯定了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张大良.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聚焦四大重点[EB/OL].

[2]邓明阳.基于校企合作的“三位一体”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20):57-59.

教师挂职总结范文4

关键词:社会服务;产教融合;“双师型”

一、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出及意义

(一)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提出

为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近年来政府不断动态调整和优化高校、学科和专业资源分配确保稳定就业。2019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1]。

(二)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意义

辅助经济转型需求,当今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等,对于企业现有员工和新晋员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技术技能人才,成为高职院校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深化产教融合需求,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一批具备高素质、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扎根企业,现有企业员工的持续化培训也应伴随着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开展形式丰富的校企合作可以让企业与高职院校建立起“命运共同体”结构。对接终身教育需求,2019年初《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终身教育的概念以恰逢其时的姿态出现在方案中,这是我国国情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含义

(一)社会服务的含义

社会服务面向的群体主要包括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和问题群众,它最主要的特征是不以盈利为目的,服务的实施人员主要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

(二)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含义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含义是高职院校在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之外,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科研水平,以各种形式和途径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做的经常性、具体性、服务性的活动[3]。

三、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现状调研结果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的要求和社会服务相关案例的研读,从政策出发紧密结合课题涉及概念选取我市3所高职院校和1所优质企业进行走访调研,整理数据后从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实施人员三方面进行比较,归纳出高职院校和优质企业利用自身优势深度推进社会服务的基本现状。

(一)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中西部师资培训与资源开发中心兼教师发展中心

中西部师资培训与资源开发中心承接的是三个国字号项目:国家中西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制作中心、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成果转化中心。意在调动我市优质教育资源精准扶贫,加速提升我国中西部地区中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助力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在中心的带领下与参与培训的中西部教育师生共筑职教梦。服务对象:中西部教师,目前包括新疆和田、鄂尔多斯和云南等地区的中高职教师。同时配合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承担雄安地区专项培训、津京冀合作的张家口挂职培训教师的相关培训工作。服务内容:2017年下半年负责组织培训班9个班次,共500余人,包括:天津中职骨干教师班,双语能力培训班,鄂尔多斯师资挂职培训班一期、二期,中职校长班,高职校长班,国家行政学院校长班,广西挂职培训班。并回访鄂尔多斯进行培训,共130人。2018年全年负责组织开展培训工作,涉及天津市中高职2017年国培计划、2018年国培计划、新疆和田职院教师专项培训、鄂尔多斯教师专项培训、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天津现场教学、滇西计划的云南校长挂职培训、津雄合作的雄安地区专项培训、津京冀合作的张家口挂职培训、甘肃校长挂职培训、天津双语培训等10大类、35个项目,50余个班次,共1797人。服务人员:包括本市及全国职教领域和行业企业多名专家,同时本市各院校中的优秀教师代表也会担任相关培训课程的主讲教师。

(二)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电梯装调与维护华北大区天津分中心维保培训

城市规模地迅速扩大带来了社会对于智能电梯装调与维护专业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据调查,近年来各大、中型城市对于相关教育背景和有过良好培训的专业电梯装调人员需求量十分庞大。结合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带动区域待就业人员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做好农村贫困劳动力精准培训促进就业脱贫工作,提高周边地区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增收能力,帮助实现转移就业,结合学院优势全面落实好党中央的相关工作举办此类相关培训。服务对象:分别来自廊坊、临沂、青岛和北京的20余名年龄层集中在25至35岁的企业一线员工,他们目前的岗位基本集中在维保和副岗,他们对新技术学习渴望强烈,职业技能急需提高。服务内容:涉及安全、润滑作业工艺、层门、开门机、轿门保养,光幕、导靴、对重、称量、安全钳、限速器、上行保护,补偿链、缓冲器、钢丝绳、EM、ZPML-A曳引机、导向轮,无机房保养、通话、电气图纸、工具使用、救援,自动扶梯驱动装置、自动扶梯扶手系统,自动扶梯梯路、安全系统、自动扶梯润滑、电气。服务人员:历届大赛指导教师及企业工程师。

(三)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工程学院“光明行”小分队

眼视光工程学院面向重要的民生产业视光行业,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帮助利用自身专业优势组织开展“光明行”主题活动,“光明行”义务下乡服务为眼病患者创造了在家门口接受专家亲诊的便利条件,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4]。服务对象:宝坻区口东镇于古庄村村民。服务内容:为村中的居民义务眼屈光检查和咨询服务,普及爱眼护眼的科学知识。师生们分成四组,一是眼病检查,二是屈光检查,三是眼镜维护与保养,四是视力保健宣传与服务。他们分工明确,学生们紧张而有序地帮助村民进行视力登记,耐心细致地解答居民提出的各种眼睛不适症状的咨询,老师们则开始耐心细致地为村民进行眼病检查和视力检查服务[4]。活动一直持续到当天下午4点多,共有六十余名居民参与了免费检查,为百余位居民进行了眼保健咨询服务,清洗维修眼镜30余副。服务人员:学院相关教师及专业优秀学生代表。

(四)天津光电集团

服务对象:企业困难职工,主要包括享受低保及残障职工。服务内容:每月不同等级的补助和慰问活动。服务人员:工会主要负责人员。

四、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类型及发展方向

(一)现阶段我市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收效与不足

通过以上调研数据不难发现,我市各高职院校在响应党中央号召发挥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功能上都结合自身优势主动探索,尝试采用丰富多彩的方式解决当今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中西部师资培训中心在加快中西部中高职一线教师教学水平和促进京津冀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未来河北省作为北京的重要经济疏导区域急需大量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的扎根奉献,这就要求当地的职业教育也同样具备高水平。培训中心的教师反馈,通过院校提供的这个机会,教师们共同商讨合适的教学方法,借助中心平台了解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电梯维修班的连续顺利召开,为弥补当今社会急需人才缺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员们来自周边各个省份,年龄层相对年轻,对于自我提升的需求强烈,学习新知识快、头脑灵活,这些优势也为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称为行业能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天津职业大学作为高水平职业院校,利用自身优势专业把服务送到人民群众中去,这不仅能解决当地群众的切身困难,也让在校学生学以致用真实地体会到掌握一门技能能服务社会,解决百姓的困难,提高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存在的不足:高职院校对于自身社会服务能力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还会出现政策精准度不够、调整不及时等方面问题。

(二)教师自身社会服务能力地提升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所高职院校的经验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教师资源,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提升教师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一步落实校企合作深化阐教融合,增加高职院校深入企业学习的机会和时间,让这些教师形成一种从院校到企业再回到院校的职业经历,充分利用专业优势结合企业经验在不断的“输入”和“输出”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这些也得到高职院校领导的关注,他们分别启动了教师西部支援、深入企业继续教育和社会活动的支持和奖励政策。

五、构建高职院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管理体系的策略

高职院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项目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服务产业转型,同时积累资源促进院校本身办学方式和办学特色的同步提升需要企业、学校和教师形成三方联动,构建高职院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管理体系。实验、实训基地及配套设备是院校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的直接物质保障,而往往最先进的设备是在企业中才能见到的。区域内部优质企业应为广大高职院校提供条件允许范围内的实验、实训设备,并筛选项目在与院校合作过程中投入生产,使院校教师和学生资源成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力推手。职业院校要学会“三条腿”走路,即全日制学历教育、非全日制学历教育、面向在岗职工和社会的职业技能培训三者并重,协调发展。明确“一主两翼”的发展思路,以全日制学历教育为主,以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为辅,相得益彰、互为促进。这就要求我们采用灵活的学习形式,充分考虑学生特点组织教学环节,借助信息化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并努力提高实训环节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建立一套符合产业行业标准的培训体系,并获得行业认可度。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给现代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从培养目标来看,随着人工智能开始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力量,职业教育应紧跟时展,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素质的新型技术人才,并配合变革自身的教学模式辅助支撑。从教学效果来看,配合现代化的信息化手段,可以克服传统教学中的诸多不足,使问题讲解更生动易懂,提升教学效果、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职业院校要在教育层次、范围和就业三方面合力并举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水平,努力培养服务社会发展的高水平技能人才,扩大招生范围,对企业在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和退伍军人等持续培训,保证职业院校教学内容的“新鲜度”拓宽毕业生的知识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双师型”教师的概念逐年受到重视,这是因为一个职业院校师资水平和教学过程的细节决定毕业生的素质和水平,高职院校教师应带着项目进企业,利用自身较强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结合企业工程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操能力实现各展所长,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优化企业日常生产中遇到的产品研发、生产流程改进和管理培训等问题。教师本身也应利用项目经历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素质,为自身职称评审和职务晋升积累经验。通过企业、院校和教师的动态调整相互配合,最终实现宽领域、跨行业的合作交流,实现多元化、全方位的社会服务格局。职业院校要实现终身教育和社会服务的职能,作为解决当今社会就业问题的有效手段,面对越来越多的基础岗位被“机器人”所取代,职业院校应考虑更及时对接产业升级和融合,对于农村待就业人口、退伍军人和下岗职工负担起国家给予的社会责任,培养这些传统技术人员,实现紧跟时代科技发展的终身学习,帮助他们重新获得新的工作岗位。在现在已经产生的机器换人的生产流水线中,原有的流水线操作工人通过培训、技能学习,成为监控、管理、维修机器人的“新工作劳动者”,这将是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未来在面对人工智能产业升级换代时最好的场景。

参考文献:

[1]李朱.如何正确认识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J].财经智库,2019(04):121-139.

[2]杨诗琴.基于精准扶贫开发的大理白族自治州耕地生态补偿研究[D].云南:云南财经大学,2012.

[3]张朝元,陈丽,吴琢了.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大理州经济发展综合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2(10):5727-5729.

教师挂职总结范文5

(一)社会实践是青年教师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充实理论,是认识深化的必经之路。目前,大部分青年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综合素质高、研究能力强,但对于所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缺乏实践检验,缺乏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参加社会实践,青年教师能够深入实际,接触社会,检验自己的知识在应用中的缺陷和不足,获得提高认识能力及加强自我教育的机会,使他们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进一步改造主观世界,纠正认识偏差,克服脱离实际和思想过激的弱点。而且,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青年教师也能够认识到社会对高校教师的期望,进一步正确认识自己,明确教师责任。因此,社会实践有利于青年教师自身的成长,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社会实践是对青年教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法

高校青年教师很多是“80后”、“海归”,成长环境优越,有过海外学习经历。但在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下,部分青年教师存在理想信念动摇、社会责任感缺失、艰苦奋斗精神缺乏等不良倾向。开展社会实践,组织青年教师到历史文物古迹、文化遗产胜地、历史博物馆等开展中国文明史教育,有助于他们加深对中华民族悠久灿烂历史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到革命纪念馆、革命根据地、革命烈士纪念碑等开展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等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他们感受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可歌可泣的光荣事迹,给青年教师以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到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开放示范区等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让青年教师亲眼目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感受国家面貌发生的新变化,感受劳动人民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和务实勤奋的优秀品质,亲身体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进一步领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深刻含义,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社会实践有利于增强青年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社会实践中,青年教师能够认识社会,了解民情,在看到我国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能够发现我国依然存在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在农村和山区,能够看到部分地区基础教育依然薄弱,人民生活依然贫困;在城镇,能够看到经济发展以损耗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问题依然凸显;在企业,能够看到科技水平落后、专业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在社会实践中,青年教师服务社会、传播文化,为当地的文化建设和企业的科技创新带去新的理念和成果,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青年教师的所见所闻能够使他们感受到国家、社会、企业对整体文化素质提高和对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开展文化和科技服务的过程,又是获得社会认可和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这都能够增强高校青年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他们自觉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联系在一起,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以及提高国民整体文化素质的神圣职责,成长为具有奉献精神并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成为投身科学研究,推动国家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的生力军。

(四)社会实践能够促进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社会实践能够帮助青年教师提升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其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增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首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青年教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于人才能力和素质的新需求,为未来教学和科研积累了生动的素材,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打好基础。其次,青年教师还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利用专业特长解决生产实践和经济发展难题,与企业、政府开展以项目为驱动的科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这能够增强青年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工作本领。再次,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青年教师在社会实践中组建团队开展学习交流、调查研究,能够为日后回到学校后进一步开展学科交叉和渗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社会实践,既可以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又可以使青年教师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

二、丰富青年教师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丰富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以全面提升教师的实践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导向,始终贯穿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核心,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社会实践与形势政策宣讲相结合

青年教师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张贴海报、聊天座谈、小型报告会、文艺互动等形式,在农村、社区、企业中开展形势政策宣讲,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出台,宣讲我国各项事业的新进展新成就以及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宣讲要立足基层、贴近群众,讲群众听得懂、能明白的话,帮助人民群众实现自我教育、相互激励、共同提高。要对党的政策进行深入解读和阐释,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让他们到基层、到人民群众中去宣讲,能够讲好,能够让老百姓听明白。宣讲的过程也是青年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是进一步深刻了解和领会党的政策,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感的过程。

(二)社会实践与党建工作相结合

党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意见》要求,要重视在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留学归国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把各类优秀青年教师凝聚在党的周围。因此,在成立社会实践团队时,要同时组建成立临时党支部,指定具有丰富党建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党支部负责人。临时党支部要制定工作计划,开展支部生活,凝聚团队成员,推动社会实践工作更好地开展,在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做好团队中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青年教师党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克服实践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展现热爱集体、不怕吃苦、乐于学习、勤于实践的优良精神风貌,树立良好形象,影响和教育非党员青年教师。临时党支部还可以利用培训间歇时间到当地的革命教育基地、博物馆等参观学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并与所在企业党支部开展共建活动,搭建桥梁,加强交流,增进友谊。

(三)社会实践与工程实践培训相结合

不少工科院校青年教师还缺乏工程思维和意识,缺乏现代化工业企业的生产技术、工程设计和组织管理的实践经验,而这些又是工科院校开展工程教育所必须具备的。高校在放假期间组织青年教师集中到行业企业开展工程实践,以生产培训、顶岗劳动、参观实习及校企技术交流为主要形式,让青年教师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拓宽工程研究视野,补充工程实践背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这个过程也能增加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知识储备,使他们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与时俱进和内容丰富的教学案例。在实践过程中,青年教师还可以与企业工程师一起讨论学习,参与产品研发设计和科技合作,能够促进自身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日后推进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四)社会实践与开展挂职锻炼相结合

近年来,党中央、教育部高度重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很多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响应号召,为高校青年教师提供了挂职锻炼的工作岗位,高校要认真落实相关文件要求,做好组织选拔工作,鼓励和支持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和较深理论功底的优秀青年教师到这些岗位挂职锻炼。青年教师在挂职锻炼期间,能够发挥专业优势,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理念为挂职单位提供智力支持,能够为提高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部门人员的理论水平作出贡献。而且,青年教师挂职锻炼要完成角色转变,增强了学习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切实提高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求真务实的作风。

(五)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研究相结合调查研究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是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桥梁。青年教师开展社会调查,要结合时事热点和当地经济发展难点,要结合自身专业,选好对象和主题,在明确的问题意识引导下,设计调查研究方案。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切忌走马观花,要通过走访观察、集体访谈、个别访谈、问卷调查、文献检索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全面了解调查对象,并深入剖析,把握社会现象的实质,实现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和教育自我的过程,同时形成高质量和高水平的调查研究报告,提交给相关单位和部门作为政策参考依据,为当地的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出谋划策。

三、社会实践的协调与管理

社会实践是青年教师成才的必修课,通过高校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工作获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需要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的协调配合,也需要精心的组织和管理。

(一)高度重视,统一协调相比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而言,高校青年教师的社会实践工作普遍比较薄弱。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工作,研究和落实相关政策及工作要求,尤其是要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地做好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工作。要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指定如教师发展中心等专门机构负责,同时要构建宣传、组织、人事、教务、工会等部门协同配合,院(系)级单位党组织具体实施,广大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形成推进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工作的合力。

(二)整体规划,构建机制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是一项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高校要将青年教师社会实践作为师德建设、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有效载体,将之纳入学校师资培养计划,做好整体规划,分期分批次开展,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要加强制度建设,严格管理考核办法,把青年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作为一个硬性指标来约束,如规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青年教师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的重要参考,充分调动其参加实践锻炼的积极性。学校要设立专项资金,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体系,切实保障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工作的经费投入。

(三)建设基地,互惠共赢实践基地的构建要着眼于体现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着力点,构建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基地,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新农村建设基地、文化服务实践基地、科技服务合作基地、工程实践基地等,满足本校青年教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调查研究,提升专业水平、科研服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需要,为本校青年教师服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要加强高校与实践基地多领域的合作,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拓展合作内涵,保证基地的生命力和稳定性,使基地成为青年教师思想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提升的平台,成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孵化区,促进高校实现大学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思想政治工作效益“四丰收”,实现高校与实践基地单位的双赢。

教师挂职总结范文6

(一)社会实践是青年教师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主客观的对立统一,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充实理论,是认识深化的必经之路。目前,大部分青年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综合素质高、研究能力强,但对于所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缺乏实践检验,缺乏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参加社会实践,青年教师能够深入实际,接触社会,检验自己的知识在应用中的缺陷和不足,获得提高认识能力及加强自我教育的机会,使他们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进一步改造主观世界,纠正认识偏差,克服脱离实际和思想过激的弱点。而且,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青年教师也能够认识到社会对高校教师的期望,进一步正确认识自己,明确教师责任。因此,社会实践有利于青年教师自身的成长,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社会实践是对青年教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法

高校青年教师很多是“80后”、“海归”,成长环境优越,有过海外学习经历。但在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下,部分青年教师存在理想信念动摇、社会责任感缺失、艰苦奋斗精神缺乏等不良倾向。开展社会实践,组织青年教师到历史文物古迹、文化遗产胜地、历史博物馆等开展中国文明史教育,有助于他们加深对中华民族悠久灿烂历史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到革命纪念馆、革命根据地、革命烈士纪念碑等开展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等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他们感受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可歌可泣的光荣事迹,给青年教师以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到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开放示范区等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让青年教师亲眼目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感受国家面貌发生的新变化,感受劳动人民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和务实勤奋的优秀品质,亲身体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进一步领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深刻含义,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社会实践有利于增强青年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社会实践中,青年教师能够认识社会,了解民情,在看到我国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能够发现我国依然存在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在农村和山区,能够看到部分地区基础教育依然薄弱,人民生活依然贫困;在城镇,能够看到经济发展以损耗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问题依然凸显;在企业,能够看到科技水平落后、专业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在社会实践中,青年教师服务社会、传播文化,为当地的文化建设和企业的科技创新带去新的理念和成果,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青年教师的所见所闻能够使他们感受到国家、社会、企业对整体文化素质提高和对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开展文化和科技服务的过程,又是获得社会认可和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这都能够增强高校青年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他们自觉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联系在一起,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以及提高国民整体文化素质的神圣职责,成长为具有奉献精神并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成为投身科学研究,推动国家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的生力军。

(四)社会实践能够促进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社会实践能够帮助青年教师提升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其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增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首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青年教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于人才能力和素质的新需求,为未来教学和科研积累了生动的素材,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打好基础。其次,青年教师还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利用专业特长解决生产实践和经济发展难题,与企业、政府开展以项目为驱动的科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这能够增强青年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工作本领。再次,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青年教师在社会实践中组建团队开展学习交流、调查研究,能够为日后回到学校后进一步开展学科交叉和渗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社会实践,既可以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又可以使青年教师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

二、丰富青年教师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丰富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以全面提升教师的实践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导向,始终贯穿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核心,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社会实践与形势政策宣讲相结合

青年教师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张贴海报、聊天座谈、小型报告会、文艺互动等形式,在农村、社区、企业中开展形势政策宣讲,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出台,宣讲我国各项事业的新进展新成就以及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宣讲要立足基层、贴近群众,讲群众听得懂、能明白的话,帮助人民群众实现自我教育、相互激励、共同提高。要对党的政策进行深入解读和阐释,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让他们到基层、到人民群众中去宣讲,能够讲好,能够让老百姓听明白。宣讲的过程也是青年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是进一步深刻了解和领会党的政策,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感的过程。

(二)社会实践与党建工作相结合

党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意见》要求,要重视在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留学归国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把各类优秀青年教师凝聚在党的周围。因此,在成立社会实践团队时,要同时组建成立临时党支部,指定具有丰富党建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党支部负责人。临时党支部要制定工作计划,开展支部生活,凝聚团队成员,推动社会实践工作更好地开展,在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做好团队中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青年教师党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克服实践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展现热爱集体、不怕吃苦、乐于学习、勤于实践的优良精神风貌,树立良好形象,影响和教育非党员青年教师。临时党支部还可以利用培训间歇时间到当地的革命教育基地、博物馆等参观学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并与所在企业党支部开展共建活动,搭建桥梁,加强交流,增进友谊。

(三)社会实践与工程实践培训相结合

不少工科院校青年教师还缺乏工程思维和意识,缺乏现代化工业企业的生产技术、工程设计和组织管理的实践经验,而这些又是工科院校开展工程教育所必须具备的。高校在放假期间组织青年教师集中到行业企业开展工程实践,以生产培训、顶岗劳动、参观实习及校企技术交流为主要形式,让青年教师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拓宽工程研究视野,补充工程实践背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这个过程也能增加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知识储备,使他们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与时俱进和内容丰富的教学案例。在实践过程中,青年教师还可以与企业工程师一起讨论学习,参与产品研发设计和科技合作,能够促进自身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日后推进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四)社会实践与开展挂职锻炼相结合

近年来,党中央、教育部高度重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很多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响应号召,为高校青年教师提供了挂职锻炼的工作岗位,高校要认真落实相关文件要求,做好组织选拔工作,鼓励和支持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和较深理论功底的优秀青年教师到这些岗位挂职锻炼。青年教师在挂职锻炼期间,能够发挥专业优势,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理念为挂职单位提供智力支持,能够为提高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部门人员的理论水平作出贡献。而且,青年教师挂职锻炼要完成角色转变,增强了学习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切实提高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求真务实的作风。

(五)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研究相结合

调查研究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是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桥梁。青年教师开展社会调查,要结合时事热点和当地经济发展难点,要结合自身专业,选好对象和主题,在明确的问题意识引导下,设计调查研究方案。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切忌走马观花,要通过走访观察、集体访谈、个别访谈、问卷调查、文献检索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全面了解调查对象,并深入剖析,把握社会现象的实质,实现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和教育自我的过程,同时形成高质量和高水平的调查研究报告,提交给相关单位和部门作为政策参考依据,为当地的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出谋划策。

三、社会实践的协调与管理

社会实践是青年教师成才的必修课,通过高校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工作获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需要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的协调配合,也需要精心的组织和管理。

(一)高度重视,统一协调

相比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而言,高校青年教师的社会实践工作普遍比较薄弱。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工作,研究和落实相关政策及工作要求,尤其是要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地做好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工作。要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指定如教师发展中心等专门机构负责,同时要构建宣传、组织、人事、教务、工会等部门协同配合,院(系)级单位党组织具体实施,广大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形成推进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工作的合力。

(二)整体规划,构建机制

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是一项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高校要将青年教师社会实践作为师德建设、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有效载体,将之纳入学校师资培养计划,做好整体规划,分期分批次开展,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要加强制度建设,严格管理考核办法,把青年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作为一个硬性指标来约束,如规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青年教师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的重要参考,充分调动其参加实践锻炼的积极性。学校要设立专项资金,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体系,切实保障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工作的经费投入。

(三)建设基地,互惠共赢

实践基地的构建要着眼于体现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着力点,构建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基地,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新农村建设基地、文化服务实践基地、科技服务合作基地、工程实践基地等,满足本校青年教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调查研究,提升专业水平、科研服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需要,为本校青年教师服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要加强高校与实践基地多领域的合作,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拓展合作内涵,保证基地的生命力和稳定性,使基地成为青年教师思想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提升的平台,成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孵化区,促进高校实现大学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思想政治工作效益“四丰收”,实现高校与实践基地单位的双赢。

(四)合理安排,注重实效

教师挂职总结范文7

[关键词]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措施

近十年来,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制约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问题,尤其是如何进行青年教师的培养,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成为“双师”教学团队建设的难点问题,备受职业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以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近五年来,在校内21名专兼职教师中,30岁以下刚从事教育的教师有7名,30岁至45岁年龄段的一线骨干教师仅有3名,其余均为48岁以上老教师,主要从事课堂教学。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对提升教学团队整体专业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专业竞赛能力和教科研能力,改善教学团队结构,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梯队建设,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一、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主要来源于学校毕业的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本科或研究生所学的专业课程理论化强,所学内容与职业院校开设的大量职业岗位技能性课程内容有一定差距,需要青年教师进一步大力加强学习。

2.青年教师长期从事学科教育,对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学情特点等缺乏了解,上岗前缺乏充分的教育教学准备。

3.青年教师缺乏必要的职业岗位技能和业务学习,对职业岗位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理解不到位,进步缓慢,影响重点课程的教学质量。

4.青年教师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整体情况缺乏了解,在教学过程中面对职业院校学生群体,心理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准备,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课堂管控能力和有效的教学措施方法。

5.近十年来,由于职业院校学生大量增加,一线教师严重缺乏。大量聘用的青年教师到职即上岗承担教学任务,既给青年教师带来很大压力,又会在一定时期内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二、宁夏建院在青年教师队伍培养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措施和途径

我院在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注重从师德师风、业务能力、综合素质三方面进行青年教师培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采取“积极引导、全员参与,严格要求、教学相长”的总体方针,以“青蓝工程”为基础,以“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教学项目、技能竞赛项目、教科研项目”为载体,有计划、有目标地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教育教学、教科研工作和技能竞赛的骨干力量。

1.加强职业教育学习,更新职业教育理念,提升职业教育水平。通过“青蓝工程”“导师制”“青年教师国培项目”“国家网络培训项目”“青年教师企业挂职锻炼”“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方式,提升青年教师的理论应用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应用技术研发能力和素质教育能力。学院安排青年教师到四川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学校全员参加全国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师资培训;到香港理工大学、台湾朝阳大学、新加坡理工大学、德国马格德堡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进行职业教育理论、技术培训学习,开阔青年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国际化视野;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素质的学术研讨、教育科学研究等教学经验交流及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学习,更新青年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快速提升理论应用能力,教学方法、实践技能、专业水平均有了很大提高。

2.充分发挥老教师、企业专家的传、帮、带和示范作用,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能力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根据青年教师的专业特点和系里教学需要,确定了每位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和主要承担的课程,有计划地安排系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一对一进行传、帮、带工作。帮助青年教师制定个人教育教学发展规划,确定专业教学发展方向,指导教学设计,讲解课程标准,指导课堂教学管控和教学方法,跟课、听课、评课,指导教学资料的规范填写。以老教师带动和示范,开展“如何上好一堂好课”活动,通过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说专业,指导教师、老教师讲“示范课”、公开说课,年轻教师讲公开课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在青年教师课程教学上,采取指导与检查相结合方式,组织系部老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对青年教师进行听课指导;青年教师在系部进行公开讲课,系部班子和骨干老师集中评课,进行指导,对教学能力弱的教师实施帮扶指导;结合期初、期中、期末重点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督查,全员听课、说课。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传、帮、带工作,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基本教学能力。通过在建设行业领域有一定知名度,具有国家一级建造师、监理工程师并入选宁夏建筑质量、安全专家库、评标专家库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引领、带动、示范,着力培养一批优秀青年教师,重点提升其职业竞技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3.组织青年教师全方位、全过程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标准的编写、网络资源课程、微课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专业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创新、教研课题建设、专业论文撰写等形式,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课程标准的编写过程中,把青年教师全部列入专业建设、教学资料编辑人员内,进行专门分工,以老带新,完成教学改革任务。通过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使青年教师进一步熟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设置,深刻理解所教授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通过参与课程设计与课程标准的编写,使青年教师以教育教学的视角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的设置,思考每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的流程和教学方法的应用,进而思考教学艺术的应用,使青年教师认识到教学改革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通过教学改革,与时俱进,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创新意识、教研能力和教学业务能力。

4.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全区和学院举办的信息化教学竞赛、教学设计竞赛、录播课竞赛和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激发教师潜心教育,勇于钻研创新的能力,提高教师的团队信息化教学水平。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水平、教学设计的能力是职业教育教师目前及未来教育教学的必备基本能力。通过鼓励教师全员积极参与教学竞赛,在竞争中学习,取长补短、博采众长,以赛促教,激发了一批青年教师的潜能,同时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在院级、区级和全国教学类竞赛中获得多项奖项,提升了青年教师的竞技能力,激发了拼搏和竞争意识。

5.组织和鼓励青年教师以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基础,积极参与院级和区级教科研项目的建设工作,引导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和专业研究,提高青年教师的教科研能力。青年教师入职五年来,在第一年安排青年教师熟悉教科研工作的流程和教研方向,第二年引导青年教师延续硕士论文项目指导大学生创新性试验和申报科研项目,第三年引导青年教师积极申报院级和区级教科研课题。通过教科研项目建设,深入思考研究专业教育教学。近五年来,实现了青年教师全员参与教科研工作,全体青年教师基本实现人人承担院级、区级教科研项目建设任务,逐步实现青年教师由课堂教学视角向教育视角的转变。

6.引导专业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教学相长,增强教师的团队竞技意识和提高专业竞技水平,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把专业竞赛和骨干课程建设结合起来;把教师团队建设和指导学生技能竞赛结合起来,推动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结构、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建筑工程识图竞赛团队”“建筑力学与结构竞赛团队”“建筑工程测量竞赛团队”“建筑施工技术应用竞赛团队”和“创新创业竞赛团队”建设对接,实施“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升职业技能竞赛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取得了多项院级、区级和全国一等奖和二等奖的优异成绩,提升了专业教学团队的竞技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锻炼了教师,培养了一批品牌学生,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7.完善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鼓励教师深入设计、监理、施工第一线兼职锻炼,加强专任教师的工程实践,鼓励专业深造,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鼓励教师考取行业执业资格证书,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技术服务活动,积极参与行业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提升教师服务社会行业的能力和水平。青年教师均利用暑假和寒假到企业挂职锻炼。并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安排青年教师到宁夏建工集团、烟台建工集团等区内外知名企业进行岗前半年到一年的挂职锻炼。通过“指导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校企合作共建项目、教师服务社会职业培训”等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8.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党建活动、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教学教研活动、“四有”好老师的评选等活动,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政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把青年教师培养为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综上所述,职业教育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是“双师”教学团队建设的重点内容,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不懈的工作,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加大力度、加快速度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马晓波,孙伟国.关于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3(7).

[2]禹天安.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说课比赛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3).

教师挂职总结范文8

随着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社会上对应用型人才有着越来越大需求,因此在现代高校教育中对应用型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积极开展校企作用,通过有效措施及途径对应用型人才进行科学培养。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商务英语;校企合作;实施途径

商务英语专业是现代高等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具有很强专业性,在当前社会对学生的知识实际应用能力越来越重视的形势下,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对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在充分认识当前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有效途径合理实施校企合作模式教学,从而使学生知识水平及实践技能均得到有效提高。

一、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存在问题分析

1.校企双方信息沟通失畅。

从当前情况来看,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而言,其所涉及对象主要包括学校以及其相关企业。但是,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并未能够深入了解企业及市场,而企业也很少与高校进行主动联系,两者之间未能够进行顺畅信息沟通。由于在信息互动方面缺乏良好平台,高校、企业及政府三者之间无法对对方进行实时了解,信息沟通严重落后,其所造成结果就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未能够真正实现产学研合作教学,由于校企双方沟通较少,两者之间要想实现深层次合作也就更加困难。

2.校企合作模式比较单一。

就目前情况而言,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其内容相对而言比较单一,当前合作形式主要就是项目合作,对于这种合作方式而言,其特点主要就是简单,并且比较短暂。这种单一合作项目无法系统地有效提升学生应用操作技能,校企合作大部分都是表面层次,其深度及内涵相对而言比较缺乏。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在校企合作教育方面,商务英语专业虽然具备一定经验,但是这些经验大部分都是来源于个别案例总结,具备一定参考价值的教学模式仍未能够形成,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仍未实现常规化。从合作内容方面来看,通常情况下都是高校到企业内部去寻找实习地点,而企业目的也只是在高校内得到廉价劳动力,这种合作教学模式仅仅存在于表层,在内容生比较单一,很难深入进行发展。

二、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有效实施途径

1.通过引校入企实现工学交替。

在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教学过程中,通过使学生进入企业内部,可使其实践操作技能得到有效提高,对学生今后就业具有很好促进作用。在学生进入企业内实习之后,其能过对企业内部资源优势进行共享,可使校内实训设备缺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对于企业而言也能够得到人力资源帮助。在引校入企过程中,高校应当与企业主动进行联系,在企业内部将相关实习实训基地建立起来,实习实训基地在学生校外实践训练方面属于重要场所,通常情况下都在运行较良好企业中建立,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企业内部真实业务流程,但对于该合作模式而言需高校教师长时间努力,同时也需要校企双方进行密切配合。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学校可安排教师到企业内部进行指导、协调及沟通,从而使学生能够将知识在实践中更好应用,使其实践能力得到更好提高。

2.通过强化项目合作使商务英语特色发挥。

在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教学过程中,高校应当对合作项目加强规划建设。在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方面,高校属于主要推动者,应当对合作企业进行合理选择,并且对合作项目进行科学规划,从而积极构建良好合作项目,使学生能够将课堂知识在实践操作中进行有效应用,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对自身操作技能进行有效培养。同时,企业与高校之间也应当加强联系,通过对自身优越条件的应用创造更多机会使学生能够进行实训,在项目合作开展过程中对高校人力资源及商务英语优势进行充分利用,从而使项目合作能够得到更好效果。

3.通过入企挂职实现师徒一体化。

在当前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为能够使培养人才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高,高校可通过引进、培养及聘请企业高管等多种方式对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行完善。首先,在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高校应当积极引进既具备牢固理论知识又具备企业工作经验高素质人才,从而进一步充实教师队伍,使师资结构能够更加合理;其次,高校可安排优秀教师到企业内部进行挂职锻炼,使其能够对企业运行流程更加熟悉,并且能够得到最新市场信息。从而使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对“双师型”教师能够进行更好培养。对于教师而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担任教师角色,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知识教授,然而在企业挂职过程中,这些教师应当由学徒开始工作,跟随老员工进行学习,在其将企业关键知识及流程掌握之后,这些教师也就能够成为师傅,在企业实习及实训过程中能够给予其一定知道,从而使师徒一体化得到真正实现,使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能够得到更好效果,进而对应用型人才进行更好培养。

三、结语

在当前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应用型人才培养属于其必然发展趋势,而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作为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对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充分理解并认识,从而积极通过有效途径使校企合作教育能够得以更好实施。

作者:滕萍凤 单位:贺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甘利.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8).

2015年度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项目编号hzxyjg20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