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建筑业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建筑业营改增会计核算论文
一、建筑业实施营改增的可行性
(一)建筑业具备增值税可抵扣机制定理的条件
从理论上看,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包括国民经济中所有能产生增值额的货物与劳务销售的行业和环节。但我国受经济发展水平、税收征管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一直对建筑业征收营业税,事实上建筑业具备计算增值税进项和销项税额的条件。首先,从生产经营过程来看,建筑业的经营资金同工业企业一样,随着供、产、销过程不断进行。其次,从建筑业资金形态的变换来看,由储备资金、生产资金、产品资金等各种形态,最终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最后,从建筑业的原材料消耗过程及结果来看,建筑业同工业企业的过程类似,即原材料—未完施工(在产品)—已完施工(产成品)。因此建筑业具备征收增值税抵扣机制的基本条件。
(二)我国企业具备营改增后会计核算的应对能力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税收征管能力的加强,第三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会计领域也随之进行着改革和完善。集中表现为:会计法、税法、经济法等法律法规的日臻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不断趋同,2007年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等效。财务软件在大中小企业的普及,极大提升了会计核算的准确与及时。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逐步增强。以上这些条件充分保障了在建筑业进行营改增后,会计人员对成本、收入、利润、现金流的核算变化的应对。
(三)切合我国增值税征收管理需要
增值税具有普遍征收,环环相扣的特点。其特殊的计税方法,使得在上一环节已经缴纳的税额可以在下一环节征税时扣除,使各个环节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完整链条。然而,国家税务总局将建筑业排除在征收增值税之外,人为地扭断了以增值税发票管理为环节的管理链条,如建筑安装所需的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等,它们都属于应征增值税的范围,可由于在我国不属于增值税的管理范围,专用发票给关联企业偷税、逃税以可乘之机。因此对建筑业的营改增是进一步加强我国征税管理的需要,也是促进建筑业进行设备改造和技术更新的必然要求。
水利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论文
1追根溯源,人是主导安全的第一要素
在建筑施工现场,通常我们看到的人员伤亡只是安全事故的结果,而引发事故的原因虽然表象各异,但归根结底不外乎两个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改变物的不安全状态相对直观:(1)提高施工机械、设备完好率;(2)规范机械设备的操作;(3)控制物或材料来源,保证使用合格产品。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大量的安全事故案例分析说明,“三违”是引发事故的结症所在,人是事故的受害者,同时又是事故的制造者,人是主导安全的第一要素。
2以人为本,加强全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建筑行业具有流动性大、高空和露天作业多等特点,属于事故高危行业。近些年,大量富余农民改变传统的务工性质,以劳务分包的型式参与工程施工,已成为水利建筑行业不可缺少的一个特殊群体。但其流动性大,受教育程度低,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差,对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基本专业知识和安全常识,特别是安全教育与培训及易被忽视,不重视员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薄弱点。其有效的途径是重视全员的教育与培训,强化全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才能减少直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1)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制定详细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安全教育培训要适时、适地、内容合理、方式多样,形成制度,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谨,讲求实效。做好安全教育培训,首先必须制定符合本企业安全培训的计划,建筑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有参加建设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企业“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和专项培训等。培训可以集中授课和自学相结合,通过专家面授、多媒体教育、班组班会、员工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内容应包括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行业和地方关于安全生产相关法规;国家及行业有关规程、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职责、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相关安全生产基本常识等应知应会知识。
(2)注重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的实用性。
施工技术论文:建筑业质量管控机制思考
本文作者:崔卫国 单位:山西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目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质量法律意识不强。国家有关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的颁布实施,明确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义务及质量管理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由于一些施工企业和施工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施工活动中不遵守操作规程,不照图施工,不按规范操作,缺乏有效技术措施,有的甚至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工程质量低劣,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有的地方和招投标管理等相关部门对《招投标法》和市场准入制度执行不够严格,建筑市场不规范,在招标投标中使用有资质无能力或高资质低能力的施工队伍,更有的无证施工、借证卖照、超规定范围承包工程,有的逃避市场管理、私下交易,还有的违法转包、肢解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编制和施工作业指导书缺乏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具体性、指导性。每个建筑工程项目都有其各自的特殊性,但有的项目部却照搬照抄方案,对重大方案不组织专家进行有效论证,内容空洞化、笼统化、形式化。对材料供应商不进行有效考察评价,使用无资质或不合格供应商提供的材料;材料进场检验及试验不到位,使用了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工程质量过程检验控制不规范,作业人员以赶工期为目的,忽视工程质量管理,而项目质检员和工程监理人员又未能有效履行监管责任;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与管理不合理、不规范,关键、重点部位有失控现象;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不及时等。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质量管理
组建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班子。施工项目现场管理具有复合型、综合性、专业性的特点。培养一批高素质管理班子队伍,是建筑施工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进企业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项目班子主要由项目经理、技术、质量等管理人员组成,是履行项目工程质量管理职能的主要力量,又是执行质量计划实行全过程控制的具体实施者,施工企业要根据项目规模等特点择优选用、优化配置项目班子,充分发挥总体目标功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对项目经理的要求。项目经理是企业法人在项目上的全权委托人,是项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和质量总指挥,除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外,还应要求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要求项目经理应具备良好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社会交际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依法办事能力、资源优化组合能力,需要德才兼备。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管理目标责任制。
施工企业和项目经理对所承担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负有终身责任。要认真履行《工程施工合同》对业主的质量承诺,积极制定实施工程项目创优目标计划,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并把质量指标作为考核项目和有关人员的主要指标。建立并确保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正常有效运行。现阶段,随着我国与国际惯例接轨,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已通过并建立贯彻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企业质量管理方针,编制了《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要依据体系文件要求,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持续不断开展并改进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在企业内部要自上而下建立总经理—总工程师—质量管理部—项目经理—质量员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网络。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大力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才兴企”战略和以质取胜的“质量品牌”战略,不断增强企业全员质量意识,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观念。
建筑施工企业应要适应项目管理的新要求,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力量和水平,有计划地经常组织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操作规程、工艺流程、企业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等知识培训,特别是对新员工、技术系统人员和项目专业技术质量人员要进行大规模的培训;让每位员工都能做到“写下要做的、做已写下的、记下做过的”,真正按规范程序要求实施运作,按程序要求做好记录。建筑施工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每年组织进行内部工程项目质量大检查,并要求企业质量管理部门不间断进行循环检查。为使施工质量管理做到有章可循,必须制定一系列质量规章制度,如《技术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隐蔽工程验收制度》《工程质量检测制度》《原材料检验试验制度》《成品半成品保护制度》《技术安全交底制度》《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和特工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材料和设备供应方评价制度》《工程竣工验评制度》《工程质量奖罚制度》等,质量管理制度应具有可操作性。施工项目部应建立三级检验制度,即“班组自检、项目部复检、监理终检”;建立跟班旁站制度,对隐蔽工程、特殊工程部位、特殊层面施工等重要部位应有质检员、监理跟班旁站监督,消除工程质量隐患。
论文的依据与说明
一、原始依据
通过论文检索和查阅,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对风险管理问题作了研究:刘彦,王晓霞作了土地政策与宏观调控风险方面的研究;王月明作了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吴健作了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何君茹作了施工企业的合同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吴昊作了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和应对措施方面的研究;宋俊萍作了施工企业筹资风险对策方面的研究;闫谨作了建筑企业工程款拖欠原因及对策方面的研究;郑王成作了宏观调控形势下建筑业企业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方面的研究;宋效中作了当前我国宏观调控方面的研究;周昌洪作了建筑施工企业如何规避工程风险方面的研究;Hassanein,Amr A.G作了工程建设中总承包方的风险意识方面的研究;De La Cruz作了降低工程建设风险方面的研究。
二、说明书:
本论文将要从风险管理的概念、内容、意义和我国建筑业风险管理的现状以及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入手,拟采用对风险管理的内容、风险管理的意义以及风险管理的现状等定性分析以及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对建筑企业带来的风险影响、影响的程度等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建筑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现状以及建筑企业如何应对和防范宏观经济调控下带来的风险问题。论文大体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研究风险管理的概念、内容、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风险管理的意义问题,第二部分研究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下所产生的风险内容及分类问题,第三部分研究在宏观经济调控下我国建筑企业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对策问题。通过以上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最终要解决提高我国建筑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问题。
绿色建筑工程技术教学探索
一、绿色建筑理念融入教学的必要性
“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建筑业占我国全社会总能耗的1/3,浪费极其严重,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耗能比例还将上升。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我国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在建筑业必须大力推广“绿色建筑”。2013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制定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标志着绿色建筑已成为最高级别的战略共识。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适用和高效的居住、工作、生活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明确了未来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将遵循绿色、循环、低碳的思路,以促进全社会在更高层面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应用标志着我国建筑业将面临一场新的革命,它不仅对建筑的规划、建筑设计、工程施工、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从事建筑工程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包括:发展工程总承包、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IM)、发展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材等几个方面。绿色建筑要求学生有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既要懂结构工程和施工技术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掌握建筑设计方面的知识,同时具备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建筑全过程进行整合的能力。加强建筑工程专业课程的探索、开发与研究,将绿色建筑理念及相关知识融入专业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绿色建筑的内涵,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在专业层面上学习绿色建筑的相关知识,结合建筑业发展前沿和绿色建筑的生产实践,掌握先进的专业技能,将对绿色建筑的发展、学生的就业以及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绿色建筑理念与专业教学融合的探索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广东省第一批高职重点建设专业,为满足广东省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企业绿色节能技术创新及走向国际建筑市场的需要,以绿色建筑为特色,将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筑工业化、绿色建材的理念及知识和绿色建筑节能构造及施工技术推广有机地融入到了人才培养计划及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不断推进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融入专业教学过程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的核心的理念是各阶段的技术信息共享,贯通建筑设计、工程施工以及运营维护等阶段,是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技术,在可持续设计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并对提升绿色施工的设计和施工效率,改进绿色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BIM技术的应用可缩短约8成的造价估算所需时间,且使造价估算的精度控制大幅提高,消除约4成预算外的更改。通过BIM的三维模型技术,在施工前发现并解决冲突,可以有效降低合同价格,使项目工期缩短,尽快实现投资回报。学院在2011年即与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由学校提供场地、设备,企业方提供软件和技术,建成BIM校外实训基地,开发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课程。BIM教学资源库及实训基地的建设,完成了将BIM技术与《建筑制图》《房屋建筑构造》等课程的融合式教学,结合学生的专业能力、兴趣爱好安排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虚拟建造、工程造价确定等实践项目,并通过完成虚拟的BIM咨询项目,使学生体验到BIM咨询服务的全过程工作方法,为今后真实项目的参与和实施打下基础。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在校企双方的指导教师共同指导下参与真实的BIM咨询项目,至今共完成39项,包括“慈溪大剧院”“蚌埠博物馆”等,共同培养具备“工程能力+BIM能力”的人才。BIM教学基地建成至今也培养了一批具有BIM技术的骨干教师,多次为设计院、施工企业进行BIM技术培训同时完成BIM省培项目2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将建筑工业化融入专业教学过程
新工科下BIM的工程管理课程创新探索
摘要:在教育部提出高校开展“新工科”研究实践活动以及BIM技术在数字建筑业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适应新时期的学科建设的发展需要,将BIM技术引入工程管理核心教学课程体系中,构建信息化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和教学实践平台,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切实促进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
2017年,教育部提出开展新工科专业建设,在高校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的主要原因是在经济领域国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教育发展比起经济来说显得相对滞后。依据传统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的专业人才跟不上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迫切需要进行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完善和转型传统的教育模式来培养新型工程人才,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新工科专业建设是多方位、新职业与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格局的尝试,是提倡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质量新理念[1-3]。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是一种用于设计、施工和运维的管理流程和方法。BIM技术具有可视化、优化、信息共享、协同四大特色,依靠数字建模技术对建筑实体和施工过程进行模型仿真,其仿真可覆盖建筑全生命周期阶段的施工。BIM技术是当前数字建筑业中最基础性的应用,被认为是继CAD后建筑业第二次科技革命。为推动和促进产业的发展,住建部制定发布《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文件,政策的出台对BIM技术在整个行业的发展有实质性推动和加速作用,让新技术、新理念在政策落地时有了支撑。本文正是在国家大力推动新工科专业建设、建筑行业大力推进BIM技术的背景下,为顺应建筑业发展趋势,把握行业前沿的发展动态,在人才培养模式中深度融合BIM技术,制定出符合行业发展需要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方案,来解决建筑行业信息化创新性人才严重不足的现状,实现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创新设计的改革与重构。
一、BIM技术融入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近十几年来,我国经济规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使得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的需求必然推进建筑产业的发展,产业的发展必然需求大量的工程管理技术人才,同时各企业对从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没有跟随经济和产业的快速发展的步伐,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和偏实践的现象比较突出,和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培养出的学生上岗后实际动手能力低下,满足不了企业的人才需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了产生更高的效益,再加上市场上人才流动频繁,企业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时间对人才进行培训,招聘时更加看重人才的工作经历、实践经验和技能培训这些专业技能,更倾向于招聘上岗就能直接产生效益的人才。在教育管部门全力推动新工科专业建设的背景下,作为向企业提供主要专业技术人才的高等院校,如何提高其整体的教学质量,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相结合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满足企业渴望的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创新设计和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当前正处于建筑业产业升级阶段,传统的建筑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产业的信息化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BIM技术是当前建筑业最有前途的信息化技术,其迅猛的发展得到行业内管理人员、研究人员的关注。建筑行业大力推动BIM技术促进信息化,作为“新工科”专业建的责任主体的高校,使得工程管理课程改革与重构已经迫在眉睫,建立基于BIM技术的“创新教学+实践”的教学培养模式,将BIM技术融入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现两者的充分融合,不仅满足建筑产业升级的要求,还符合“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的需求,使高校教学改革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行业的发展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目标,高等教育的发展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人才。
二、工程管理课程创新设计及BIM技术课程教学的具体思路
(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在“新工科”专业建设的背景下,改进传统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落实OBE教育理念,不断优化改进为支撑条件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改革适应经济社会的需求、结合专业特色、构建“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设计-教学大纲”逐层支撑的课程体系[4-5]。具体体现为:1.优化课程体系,增加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理论课程的比重,增强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2.改革教学手段,进一步丰富课内案例教学、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3.以培养方案为基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追求实效”为方针,需进一步加大创新性、综合性实验所占比例,加大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立项力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4.进一步整合实验室资源,提高开放度和设备利用率,为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有效的环境。作为应用型学科,工程管理专业不仅要求需具有理论知识,还特别要求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教学中把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中心位置,通过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加强实践教学,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低碳建筑管理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论文对低碳建筑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对影响因素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界定了低碳建筑的概念,回顾了学者们对低碳建筑的探索与研究,从而总结发现低碳建筑管理的影响因素有项目环境、项目特性、主体特性等。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发现在低碳建筑管理中,项目环境、项目特性对工程项目规划有显著影响,主体特性对于协调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低碳建筑;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
1引言
建筑业是耗能大户,是节能减排所重点关注的行业。在借鉴现有低碳建筑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拟总结与归纳低碳建筑管理的影响因素,为低碳建筑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2低碳建筑的概念界定
关于低碳建筑的概念,目前还未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定义,但学者们认为其核心是降低碳排放。如国内学者张仕廉等[1]的研究指出,所谓低碳建筑,就是在建筑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里能够通过尽可能地减少使用化石能源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此建设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建筑;李启明等[2]则强调建筑的低污染、低能耗和高利用率。由此可见,关于低碳建筑的概念界定,可从广义层面和狭义层面来进行定义。从广义层面来看,低碳建筑是在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时间范畴上,通过前期关于低碳建设目标的设定、低碳建筑的设计规划、建筑材料以及建筑设备选型的严格把关,中期的施工过程中对低碳目标的管理以及建筑产品质量的管控,后期的低碳建筑运营过程的把控,来达到清洁能源高使用率、二氧化碳的低排放量,以此来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现代化的且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管理模式。从狭义层面来说,低碳建筑是在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中以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为目标,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基于可持续发展观念而建设的节能、减排以及减碳型建筑。
3文献回顾
建筑工程经济在工程管理中应用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持下,建筑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显著提高。但是,快速的发展也伴随着复杂问题的不断出现,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当前行业的发展速度。因此,需要改进和优化项目管理方法,以更加科学合理地提高项目质量,降低项目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论文对建筑工程经济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进行论述,以期加快我国工程管理的优化速度,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经济;造价控制;优化
1引言
近年来,在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过程中,工程已开始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和壮大,但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复杂的工程项目。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完全竞争领域中的建筑公司面临着产业竞争加剧、利润降低、成本管理压力增加等不利因素,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逐渐成为建筑项目管理的关键。这就需要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更合理、更科学的管理方法,更好地适应当前的行业形势,降低项目经济成本,提高项目的综合管理水平。这样,建筑行业就可以缩短与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的差距,使我国的建设项目管理更加长期稳定地发展。
2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我国的施工项目管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学管理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但是,建设项目管理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这将对我国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也将阻碍我国建筑业整体能力的提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组织和设计环节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流程,导致后期工程适应性的缺乏和劳力的浪费,大大降低了我国工程建设的效率。此外,迄今为止,我国的建筑业已经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但是建筑组织对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并且没有强大的技术能力来支持工作的完成,特别是在实际情况下,在必须相互结合的技术指导方面,这无疑降低了我国建筑业的工程经济管理效果,降低了技术水平。因此,我国的工程管理与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
3建筑工程经济管理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