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能源管理范例

建筑能源管理

建筑能源管理范文1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能建筑;能源管理;有效运用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在不断增长的经济中,能源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关注的重点。很多国家为了能够实现经济与能源协调发展目标,出台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政策,这也足以说明国家对于能源还是比较重视的。近几年建筑行业发展速度,人们居住环境更加优美、舒适,但是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为此环保以及能源节约变得极其严峻。智能建筑发展中,对于技术的要求较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融入更是为智能建筑能源管理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此次通过对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能源管理中的有效运用进行分析,为物联网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给予了相关建议,在推动智能建筑快速发展的同时,以达到物联网技术对能源管理效果提升的目的。

1物联网技术概念

物联网技术是以互联网为依据,其具备了较强的交流与沟通功能,属于智能应用系统,目的是为了使服务的智能对象能够有效地连接在一起,从而获得不一样的体验。物联网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可以将不同类型的设备连接起来,为最终端客户提供服务。在物联网相关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互联网则是核心。物联网的构成部分主要包括传感设备、传输网络、应用控制网络,具备了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以及综合应用特征。其中全面感知作为物联网的基础,通过RFID标签的使用、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二维条形码等来将物体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而可靠传递则是由不同的通信网络结合互联网,及时的传递物体的相关数据信息,其是异地感知实现的基础;智能处理主要运用的是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来分析大量数据,物体的管理实现了智能化;综合应用以不同行业的不同业务特点为依据,使其独立存在与应用,既包含着挖掘、分析、整合数据,并且做出决策,对多个领域数据进行管理。

2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的重要性

2.1智能建筑能源管理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目前世界经济增长迅速,不管是发展格局,还是面临的危机,都与能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样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也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而经济发展中能源的短缺一直以来都是制约因素,所以要想推动经济不断增长,节能减排工作必须要做到位。最近几年,经济水平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而人们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在建筑行业不同类型的高消耗设备被广泛地应用其中,并且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应用的速度仍未减缓,未来对于能源的需求会越来越高,所以建筑能源的使用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必然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为了能够确保国民经济持久且稳定的增长,建筑节能工作就必须要做好。

2.2智能建筑能源管理是改善广大人民的建筑热环境的需要。由于我国受到地域环境的影响,冬寒夏热是非常明显的天气变化。在冬季人们是需要供暖的,而到了夏季则对于空调就有了较高的需求,以此来降低温度,采暖以及制冷都需要有能源给予支持,而我国人口众多,但是能源却非常有限,如果无节制地使用能源势必会造成能源短缺。当代社会建设,日益改善的生活水平,人们开始追求舒适建筑热环境,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表明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要以能源节约为根本,并且科学合理的开发能源,使人们对于建筑热环境得到改善。

2.3智能建筑能源管理是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国家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目标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将节约能源以及建筑行业节能管理作为了重点,并且给予了高度重视。由于当前我国人均资源的应用总量非常稀缺,但是建筑业在能源使用方面则较大,进而造成了大气的污染日益严重,为此人们对于居住环境温度改善的需求也越来越紧迫,为此建筑设计与施工环节将节能工作做到位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既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又是对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重大部署认真贯彻。

3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与物联网的融合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智能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产物,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行业中,其将建筑物作为了平台,通过运用智能技术对建筑中涉及的不同设备进行改进,使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加舒适,同时也使整体建筑更加安全、高效、节能与环保。社会的进步,时代日新月异,若要实现建筑智能化管理,能源就成为了重点,综合协调以及控制不同的系统,建筑管理实现统一化,降低建筑内部整体的能源消耗水平。智能建筑能源的管理系统由现场层、网络层以及管理层三方面构建,其中现场层涉及的主要是现场施工过程中不同类型的设施设备,例如传感器以及智能仪表等,现场层中的通信多以现场总线为标准。网络层作为现场层以及管理层间交流与沟通的纽带,主要负责发送设备采集的相关指令与信息。管理层负责对现场中所有的设备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控制,保存现场收集整理的所有数据信息,另外其重要的功能就是报警。这三方面为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物联网有效的融合做好了铺垫。在现场层中可以运用物联网技术所需要的不同智能化的设备;网络层可以将过各种方法实现通信,使物联网远程管理需求得到满足;而管理层在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时候则可以使用物联网云计算技术。智能建筑能源管理与物联网技术的有效融合中,不仅要做到科学合理的分析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以便于完善相应的措施,而且要求进行完善以后的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的与物联网平台对接,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的作用,使二者的融合更加密切。

4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能源管理中的有效运用建议

4.1云计算与感应设备有效融合,自动整合智能建筑能源管理数据信息。在智能建筑能源管理过程中,要想实现能源消耗的降低,物联网则成为了问题解决非常有效的技术保障。在具体操作中此技术主要划分为上层云计算以及下层感应设备两大部分,云计算采用的是有线模式,而感应设备则体现的是无线模式,二者的有效融合使能源的管理更具实效性,并且将其控制在可随时变化的范围中。物联网技术通过计算机优势的运用,使其计算功能、存储功能、信息读取功能等充分利用,将不同的数据信息集合在一起,构建起海量数据处理站,而数据分析中心负责的是这些数据的整合、分析与处理。当这一系列动作完成后,系统便以提示为依据对有用的数据与信息进行保存,进而完成下一步操作,自动的将无用数据清除。

4.2构建有效的物联网信息系统,解决智能建筑能源管理问题。虽然在智能建筑能源管理中,管理的水平日益提高,但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广泛应用,仍然无法满足高科技高速发展的建筑行业需求。物联网技术中涉及了多样化的技术手段与运用方法,为此将管理水平提高,构建起系统化信息系统显得极其重要。物联网技术在对核心数据进行采集与整理时,需要与其他信息技术有效结合,而且在不久的将来物联网发展计划日益完善,所以智能建筑能源管理内容不断满足的同时需要将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改变。智能建筑能源管理中运用物联网技术,将信息数据作为了核心,而未来发展计划则是前提条件,对于智能建筑能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可以有效的解决。

4.3物联网数据有效呈现,使智能建筑能源管理更便捷。物联网技术有效的运用到智能建筑能源管理中,将计算机功能充分发挥,实现建筑物中的水、电、气、温、湿等相关的数据有效采集、分析,将最终分析结果和标准量比较,若高于标准量,物联网便会自动采用相应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另外物联网应用层会将此次分析处理的结果通过显示屏呈现,将每一次的数据分析结果清楚明了的向用户展示,为用户提供了较大的便捷。与此同时物联网技术中还设有监控,能够对整个建筑内进行监督管理,例如主要的通行要道(电梯、楼梯等)、地下车库等,确保了居民居住更加安全,同时也时刻监控着能源消耗具体情况,既方便又快捷。

5结语

科技信息时代已经到来,而物联网技术就是新时代具有代表性的产物之一,其将各行各业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引领了行业技术潮流,成为行业推崇的新技术。所以将物联网技术有效地运用到建筑能源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举措,实现了建筑领域能源的远程监控,同时可以进一步采集、分析以及处理海量的数据,建筑能源管理智能化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张建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研究[J].山西建筑,2020,46(08):194-196.

[2]许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设计和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15):83-85.

[3]刘世栋,朱卫国,朱锦泉.浅谈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能源管理系统[J].物联网技术,2016,6(12):66-68+72.

建筑能源管理范文2

关键词:能源管理;能耗采集;能耗分析;用能监测

一、引言

绿色建筑是指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建筑。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以绿色建筑为核心,在保障高舒适的同时,坚持以“低碳、高效”为原则,打造低能耗、高舒适的绿色建筑。关键的核心产品采用非常先进的绿色建筑的能源管理技术,实时监测各弱电子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将数据汇集到中心数据库,系统自动分析各设备的能耗、能效情况并给出合理建议,从而进一步对设备进行优化,以实现整个弱电系统信息资源的合理共享与分配,确保建筑内所有设备处于高效、节能的最佳运行状态。[1]侧重于系统整体的节能运行,其运行管理模式及系统控制策略易于理解和应用。

二、系统结构

建筑能源管理系统是一整套的能源管理的解决方案,提供从硬件到软件的设备和技术措施。硬件方面,支持国内外大多数通讯采集仪表(支持OPC、Modbus、TCP/IP等协议);[2]软件方面,包括数据采集、实时数据、历史数据、能源管理分析数据、系统管理、数据展示、分析、控制等多个层面功能。

1.硬件层

硬件层一般采用多功能智能仪表,实时动态采集数据并上传到数据层,二者之间通过采集软件连接;

2.数据传输层

将底层数据通过各种协议和规约上传汇总到能源管理系统,交由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

3.数据层

包括实时数据库、历史数据库、能源管理数据库,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基础;

4.数据处理层

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预处理,为分析和决策做好准备;

5.系统应用层

包含3D展示、实时监测、集中控制、动态分析等,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和关键;

6.系统管理层

包含基础信息的配置和管理,以及整个软件的配置。

三、系统各功能设计

1.建筑基础信息配置

可自由的在系统中配置所管辖的建筑信息,包括向系统中添加建筑、配置建筑的楼层及支路信息;配置楼层及房间用户信息,能源收费及价格信息等等。[3]当管辖建筑增加或减少时,可以快速方便的自行配置。

2.能耗数据实时监测

主要是对各仪表进行实时监测,当发生故障时,通过监测画面,可及时找出出现故障的仪表,方便用户及时跟踪处理现场情况,主要内容包括如下:

(1)网络通讯状态监测

对整个楼宇的网络通讯进行实时监测,当发现网络通讯异常时,可及时有针对性地对通讯异常的网络进行维护。

(2)各仪表通讯状态

对每个仪表通讯状态进行监测,发现没通讯上及通讯中断情况进行及时的报警及高亮显示,方便用户有针对性地维护,而不用人为的每个都去检查一遍。

(3)参数实时监测

对各仪表采集量进行实时监测,用户可随时判断各个采集点的失压、失流和采不上数据的点,方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4)供水管网监测

对各供水采集仪表进行监测,可查看各仪表的实时流量、累积流量等,当仪表有故障时,可及时发现和处理。

3.建筑分类能耗分析

系统在完成数据处理与上传的同时,将建筑能耗进行分类分析,该部分功能符合114号文的定义,即将建筑能耗分类为如下六类:(1)耗电量;(2)耗水量;(3)耗气量(天然气量或者煤气量);(4)集中供热耗热量;(5)集中供冷耗冷量;(6)其它能源应用量(如集中热水供应量、煤、油、可再生能源等)。可选择楼层,查看该楼层多有灯具的开启状况、照度、功率等。可手动控制灯具的开关、照度强弱,并可根据预设方案或人体感应技术自动控制灯具开关和照度,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4.建筑分项能耗分析

(1)照明插座用电

为建筑物主要功能区域的照明、插座等室内设备用电。主要包括照明和插座用电、走廊和应急照明用电、室外景观照明用电。

(2)空调用电

主要包括冷热站用电、空调末端用电。

(3)动力用电

主要包括电梯用电、水泵用电、通风机用电。

(4)特殊用电

主要包括信息中心、洗衣房、厨房餐厅、游泳池、健身房或者其它特殊用电。建筑总能耗为建筑各分类能耗(除水耗量外)所折算的标准煤量之和。总用电量=∑各变压器总表直接计量值;分类能耗量=∑各分类能耗计量表的直接计量值;分项用电量=∑各分项用电计量表的直接计量值;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总用电量/总建筑面积;单位空调面积用电量=总用电量/总空调面积。

5.能耗同比、环比分析

统计建筑或片区能耗的时用量、日用量和年用量,以曲线图、柱状图等不同方式显示,支持报表输出。

6.能耗数据分析

通过对建筑的能耗数据统计、分析,结合模型建筑物能耗对比,确定建筑物能耗对比,确定建筑物的能耗状况和设备能耗效率,从而提供建筑物能源管理优化措施。[4]能耗数据分析模块是能耗管理软件的精髓所在,目前市场上各家软件的算法不尽相同,其效果还需市场验证。然而,以模糊语言变量及模糊逻辑推理为基础的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将极大推动能源管理水平。

7.能耗指标统计

以图表形式展现以下能耗指标:建筑总能耗、总用电量、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单位空调面积用电量、单位建筑面积分类能耗量、单位空调面积分类能耗量、单位建筑面积分项能耗量、单位空调面积分项能耗量;并显示同类建筑的各项指标平均值,使用户对建筑的用能情况一目了然。

8.能源消耗分析

包含能耗构成分析和能耗趋势分析,能耗构成分析采用饼状图的形式展现指定时间段内各类能耗所占总能耗的百分比情况;能耗趋势分析采用折线图的形式展现指定时间段内指定能源的消耗趋势情况。

(1)能耗报表管理

自动生成所需要的数据(日/月/季度/年)报表、定期阶段报表和事件报表,并能以用户所需要的格式和方式保存、导出或打印。[5]报表的类型、内容和格式可由用户动态调整。

(2)能耗报表分析

系统可提取各类能耗数据进行自动分析,确立标杆值并对各监控点的能耗情况进行能耗水平判定,对能耗改善提出一套完整的诊断流程,并提供能耗分析报告,帮助用户进行节能措施及设备改造。

(3)人工数据上传

针对尚未安装自动采集仪的支路或无法使用数据采集仪进行自动采集的能源消耗(例如汽油、煤等),提供人工数据上传及审核的功能,避免数据缺失导致的各类问题。

(4)数据备份管理

用户手动或系统自动备份保存各项数据;当发生特殊情况导致数据丢失时,可自动导入最近的备份数据进行数据恢复,避免特殊情况出现数据丢失导致的各项损失。

(5)报警设置

用户可根据不同楼层、不同支路、不同设备的用能需求,分时间段设置不同的报警策略,当发生不合理的能源消耗时,系统按照所设置的报警方式对用户进行提醒,避免设备故障或人为原因造成的能源浪费;在一段时间后,用户也可通过历史报警记录,分析当前的节能策略是否需要进行修改,最大限度确保能源和资金的合理使用。

(6)系统管理

用户通过此模块对系统的底层设置进行管理。例如:可通过此模块对能耗指标进行配置管理;对生产报表的要求和样式进行配置管理;对系统用户进行权限的配置管理;查看系统运行的日志等等。

四、系统特点

1.人机交互技术

基于人机交互的界面设计,采用WEB的展现方式,同时系统支持个性化需求,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配置不同的展现形式,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多终端访问

满足多种不同终端,即个人电脑、手机、Ipad等不同的终端访问,支持多种主流浏览器。

3.多样化的数据分析

数据呈现丰富,功能配置灵活。采用数据层层挖掘技术,最大限度地发现数据价值。

4.设备运行管理

关注设备的运行管理,通过监测找出设备运行异常状况,进而优化设备,提高设备性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5.分布式海量存储技术

分布式海量存储技术,能够快速处理大数据量,并具有强大的系统兼容性、开放性和扩展性。系统能够与光伏发电系统、暖通空调系统、智能照明系统、地热采暖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第三方系统完美对接,最终只需登录我们的系统就可以满足所有的需求。并且系统提供二次开发手册、驱动开发、Web接口,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和扩展性。

五、结语

该系统在实时监测各弱电子系统的能耗、能效和运行参数,通过相同设备能效指标对比,及时发现低能效设备,进而对设备进行优化,提高设备性能;通过对设备运行参数监测,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减少对设备的影响,延长设备寿命,让所有设备节能高效地运行。对所有设备集中管控,在“时间”维度上避免浪费,实现在不该用能时段不用能,在该用能时段合理用能,让所有设备协调工作,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胥晓云.莱钢能源智能管控一体化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机电信息.2017(12),56-57.

[2]姜萍.能源计量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7(10),35-36.

[3]李广俊.煤炭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煤矿机电.2016(02),21-23.

[4]唐昱佳.基于物联网的能源管理系统设计[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12),59-61.

[5]罗先喜,苑明哲,徐化岩,王宏.面向钢铁企业的先进能源管理系统研究新进展[J].信息与控制.2011(06),48-49.

建筑能源管理范文3

关键词:后勤管理;建筑能耗;精细化管理

一、医院能源管理的现状

(一)医院能源管理的压力持续加大

近年来,我国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各类业务量也不断上升。2013年9月28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医疗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年增长率在14%以上。与此同时,医院的能耗也在快速增加。据统计,2013年我国医院建筑能耗为2860万吨标准煤,居所有公共建筑能耗之首。据全国财务年报数据显示,2009年~2013年,全国医院水、电、暖气支出共计979.78亿元,5年上涨了53.42个百分点。医院能耗的持续增长给医院的能源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二)医院能源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发展缓慢

近几年来,医院规模不断扩大,业务科室不断增多,住院床位数迅速增加。为了应对这种趋势,医院往往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改扩建、新建工程不断增加,大批高端医疗设备被引入。与医院主营业务相关的信息化技术(HIS、LIS、CIS等)也不断投入应用,而与医院能源管理相关的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则发展缓慢,仅有少数医院建立了完善的医院能耗监管系统。

(三)节能管理缺乏系统性

很多医疗机构往往只注重技术性问题,关注单体设备的节能,并没有上升到系统性管理的高度,缺少完善的节能规划和节能效果验证措施。以我院为例,开展了配电系统监控平台节能改造、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改造、高耗能水泵节能项目等单项节能改造,但未能形成统一管理,很难系统地、全方位地开展节能工作。

二、医院建筑能耗管理平台的应用

医院能耗管理的前提是建立服务于精细化管理的医院建筑能源监管系统,获取必要的数据,实现医院全方位、全流程的综合能源管理。以医院的实际现状和需求为依据,对整个医院的能源管理进行顶层设计,建立综合能源监管平台,将医院已有的各种电子系统(如变配电系统、暖通空调系统、净化控制系统、纯净水系统、电梯系统等)纳入到平台中进行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并结合医院的绩效考核、成本分摊管理制度,为医院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地服务。同时,加强能源管理的流程管理,结合平台的特殊优势,将能源管理的流程搬到线上,充分发掘平台的功能,强化医院能源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能源AI

医院的机电系统众多,目前,大型医院后勤涉及的机电系统可能达到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对数量庞大的系统进行集中管理是摆在医院后勤管理者面前的主要难题。由于医院各机电系统之间密联系紧密,因此,有必要对各机电系统及其相互联系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从而发现其内在联系,以提升医院的整体能效。通过系统的能源AI功能,建立各类能源模型(如负荷预测模型、室温模型、机组优化模型等),通过采集与能源相关的各类信息数据(如能耗数据、气象数据、门急诊量数据、工程信息化数据等),结合各类算法(如贝叶斯统计算法、遗传算法、随机森林算法等)开展能源相关的计算,并输出可落地的能源管理的措施,从而为医院的能源管理筹划、决策、实现、检查提供数据支撑。以医院的中央空调系统为例,通过空调系统的负荷预测,结合医院的实际需求,平台可对中央空调系统的机组启停时间和台数、机组运行水温、水泵和风机的频率等进行优化,提出具体的运行策略,从而优化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提高整个中央空调系统的能效。

(二)节能潜力分析

通过平台对各重点区域和科室以及医院整体的能耗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并提出相关节能措施。以医院的中央空调系统为例,通过平台监测医院制冷机房各主要设备的用电,发现在非工作时间(如门诊楼的夜间时段)冷却水泵仍正常工作,而此时机组处于关闭状态,因此,水泵的耗能属于无用功,建议优化水泵与主机的联动策略,降低水泵的能耗。

(三)能耗定额管理

科室的能耗定额管理是非常有效的节能管理措施。医院能耗定额管理工作的最大难点在于能耗定额的确定以及各科室实际能耗的采集,信息化平台可有效为医院的定额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一方面,通过能耗建模将医院的能耗拆分至各科室,然后通过平台精确展示各科室的实际能耗,以此数据为参考可以避免简单地通过科室面积来分摊能耗定额的缺陷。另一方面,通过平台可以将各科室的能耗计划值与实际值做比较,了解各科室的定额消耗现状,从而为各科室的动态节能管理工作提供支撑。

三、结束语

建筑能源管理范文4

(一)美国建筑节能管理体制

美国传统上没有与建筑管理对应的联邦管理机构,建筑标准一般是地方城市的管理任务。联邦政府不负责建筑的管理。地方政府(一般为州政府和市政府)负责制定建筑管理政策。目前,美国能源部是建筑节能领域发挥最大作用的政府机构,但是,也并不从事全责制的管理,其主要任务是支持技术传播、制订标准和组织科研工作。其他与建筑节能有关的管理主体包括联邦部门(能源部、环保署、财政部)、州政府监管管理者、地方管理机构(如加州能源委员会等)、行业协会(如暖通空调工程师协会、绿色建筑委员会等)、大学、节能产品制造商等。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各个机构并不是从属关系,彼此之间的活动不是依靠行政命令,而是依靠手中的资源和经费的使用。各个部门虽然不相互从属,也没有单位和个人在全局上的协调,但是,都会按照默认的行业规则进行工作。比如,行业协会中美国暖通空调协会每年都会在没有联邦政府支持的情况下,依靠工程师自愿编制大量的行业规范,各地政府也往往自觉采用这些规范而不是自己重新编写。

(二)美国建筑节能政策与标准

美国的建筑节能政策包括能源使用政策、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和2008年经济危机后出台的美国经济恢复和再生能源法案,其中,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非常有特色,涵盖了住宅、商业、公共建筑和工业等多个行业。以商业建筑节能的减税而言,相关政策规定:“对于新建或已有建筑,只要通过安装室内照明、围护结构、制热、制冷、通风和热水系统,标的建筑总能耗比美国暖通空调工程师协会标准90.1-2001所规定的最小能耗小50%,那么此建筑每平方英寸可获得1.8美元的减税。此项政策主要给予建筑业主,但是也同样适用于进行了结构扩建的房客。”美国建筑节能还拥有诸多行业标准,包括强制性标准和自愿性标准。在强制性标准中又包括商业建筑标准、居住建筑标准等多项细分标准。比如,美国早在2005年就推出了美国能源管理计划,根据相关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新建大楼至少应比现有建筑条例节能30%。自愿性标准包括中小型办公楼先进节能设计指导、绿色建筑标准等,其中,在全球较为有影响力的标准是绿色建筑标准(LEED),此标准适用于所有建筑类型——住宅建筑和商业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评估、建设、运营和维护等,并且除了建筑之外还涉及邻里地区。具体包括“新建和改造项目分册、既有建筑分册、商业建筑室内分册、学校项目分册、住宅分册、社区规划分册、商店分册、疗养院分册”等诸多细分内容,内容针对性强且极具实操性。

(三)建筑节能行业协会

美国建筑节能行业协会众多,包括能源效率经济委员会、太阳能学会、暖通空调工程师协会、机械工程师协会、建筑性能模拟学会、绿色建筑委员会等众多专业协会,他们都是没有政府背景、自负盈亏的组织,协会经费来源于会展、出版行业规范和相关行业标准及对行业人员的培训。其中,暖通空调工程师协会的影响最大,在全球有51,000名会员,100个分会,每年都举办两次会议,积极发展青年工程师和尖端节能技术的交流与培训。近年来,绿色建筑委员会凭借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认证的影响力,已经成为全球有较大影响力的行业协会。

(四)建筑节能市场

美国建筑节能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其中,合同能源管理在美国建筑节能市场中占据了较大比重,这是一种以节省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美国的能源管理产业以平均每年24%的增长率高速发展。能源公司主要由楼宇设备和控制公司(如霍尼韦尔、西门子等)、电力、燃气公司等和独立的中小型能源管理公司组成,其中前两者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而且,就合同能源管理的市场对象看来,公共客户群体是主体,中小学校、政府、公立医院等占据了50%左右的市场,其他公共客户占据了24%,而私有客户群体比例仅为26%。因此,政府采购的项目是合同能源管理的主体市场。

(五)社区建筑节能的社区节能

美国的建筑节能没有局限在建筑本身,而是扩展延伸到使用人群和社区,因此,节能活动不仅体现在技术节能方面,更围绕业主的使用习惯展开了诸多深层次的竞赛。比如,美国西部的萨克拉门托市就组织社区业主进行能源节约比赛,通过报名或随机挑选,在100个相同居住面积,相同取暖热水燃料系统的家庭进行能源节约竞赛,在网上公布胜利者的名字与相片,比赛内容包括扔弃废物,取暖热水燃料,电力和食品。此外,物业公司在节能知识普及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在美国东部的一些社区进行少扔垃圾的比赛,物业公司会具体地告诉小区业主怎样减少垃圾,比如,不要买有包装的食用品而是尽可能买散装的食用品、购物不用一次性塑料袋等,该地区的生活垃圾减少了30%。

二、美国建筑节能管理发展对我国绿色物业管理的启示

美国与中国相比,具有不同的政治管理体制和国情,消费者的消费认知和消费习惯也有较大差异,但是,纵观美国建筑节能管理的具体情况,从管理主体、政策标准、行业协会、技术支持,到市场发展和社区延伸管理,对我国绿色物业管理行业的推广仍然有诸多启示。

(一)政府综合政策强力支持,中央与地方共同发力

美国联邦政府重视节能管理,制定了多项政策,其中,以经济激励作为调整和刺激的核心手段,采取补贴、税收减免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相关主体实施绿色物业管理的积极性。而且,积极制订了相关节能标准,地方政府也积极配合并分别出台相应的管理政策。相比之下,我国政策过于倾向于宏观和中观,经济刺激政策较少,缺乏明确可实操的标准。我国各地政府在节能管理工作的主动性方面差异较大,在绿色物业管理方面全国尚未有统一的标准,仅有深圳于2011年6月颁行了《深圳市绿色物业管理导则(试行)》,2013年4月1日印发了《深圳市绿色物业管理项目评价细则(试行)》,目前也在试运行中,全国其他地市的绿色物业管理有待全面展开。

(二)全生命周期、全类型的建筑节能管理

绿色物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规划和设计单位、施工、监理、质量监督及房地产开发等多个环节,只有通过政府的推动才能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从美国的经验看来,美国政府非常注重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节能,既注重开发规划设计,又关注后期管理,还鼓励既有建筑的改造。反观我国,却过于注重前期规划而忽视了后期的管理。相关数据显示,“自2008年开始至2013年3月,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认定的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共有611项,其中568项获得设计标识,43项获得运营标识”。这就给我国推动绿色物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从美国节能管理的经济刺激政策和美国绿色建筑协会推动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认证内容看,节能的对象不仅包括商业、公共物业,还包括住宅、工业等等。而在我国,绿色物业管理主要应用于商业和公共物业,在住宅和工业方面的应用较少,技术含量较低,尤其缺乏系统的节能标准。尽管国家颁布的绿色建筑标准有关于住宅和公共建筑运营的指标,但是相关指标不够完善,缺乏细致分类,难以反映出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的特点和目标,有待于制订更为细化、针对性强的全生命周期、全类型的绿色物业管理标准,促进后期物业管理与前期规划、设计与施工的融合。

(三)建筑节能协会组织的积极推动

正如前文所言,美国拥有多个专业的建筑节能协会,而且,各个协会都积极制订相关行业节能标准并且通过会员活动、展会、培训加以推广,这些协会成为美国节能管理知识传播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是物业管理行业的重要协会,目前,在全国各个城市都有相应的分会,并在推动绿色物业管理方面组织了多次交流活动,并将重要文章刊登在其会刊上,但是,相比于美国相关协会和我国绿色物业管理发展的现状,中物协有必要作出更多努力,比如成立专门的发展绿色物业管理的专业委员会,研究制订适合我国行业需要的绿色物业管理的服务规范、标准,与电力、暖通、机械、光能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中心合作,推广更多有效的节能技术,指导各地协会为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绿色物业管理活动提供行为引导;建立和完善绿色物业管理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办法和评价技术细则,尤其是在增进行业交流和向政府争取更多的资金扶持等方面开展更多的工作。

(四)政府采购促进合同能源管理发展

美国联邦政府的公共服务采购占据了合同能源管理的较大市场,即从政府层面保证了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广。我国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刚刚起步,政府采购实施能源管理的项目还只在深圳、北京等少数一线城市开展。主体市场在商业项目和住宅项目,只是物业服务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手段,并未真正在全社会取得节能降耗的共识,相关政策激励不足。在现实中,住宅小区的合同能源管理还面临业主大会授权难、改造回报周期长、风险大导致物业公司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商业中心的开发和运营商也往往因为担心影响运营效果而拒绝实施。导致既有建筑改造的管理体制不太完善。

(五)社区家庭节能的深度参与和技能普及

建筑能源管理范文5

关键词:公共建筑;能源审计;能效提升;节能改造;分项计量;舒适性

0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城乡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建筑能耗迅速上升,我国每年城乡房屋建筑面积新增近20亿m2,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同时在400亿m2的既有建筑中,95%以上为高能耗建筑[1]。目前,建筑能耗、交通能耗、工业能耗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能耗的三大巨头[2]。公共建筑节能潜力将随着建筑能耗占比的增加而提升,意味着更加需要对公共建筑用能现状提出完备的统计审计方案,以提高其用能效率。建筑能源审计是一种监督机制,是对公共建筑进行能源管理和节能改造的重要方法。本文分析了公共建筑关于能源审计方面的全过程,通过对建筑用能开展审计工作,深入挖掘建筑节能潜力,进而找出节能方法,在公共建筑运行过程中提出客观精准的用能结构优化与用能效率提升的建议,从而指导公共建筑运营方有针对性地开展建筑节能工作。

1公共建筑用能及管理亟需改进

根据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对建筑能耗及碳排放的分析,2017年,建筑能耗9.47亿tce,占全国能源消费比重的21.11%;全国建筑总面积643亿m2,城镇人均居住建筑面积37.2m2;建筑碳排放20.44亿吨CO₂,占全国能源碳排放的19.5%[3],相比2016年有所下降。但公共建筑节能在实行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还需进一步完善:⑴宣传:①社会宣传不够,大众节能意识有待提高;②缺少对建筑节能管理人员的教育、宣传及培训。⑵管理(建筑能源管理是指通过系统化地控制建筑物能源消耗及能源消耗模式的策略,在满足建筑内舒适度等各方面要求的前提下,使得能耗量和能耗费用最小化[4]):①管理部门对节能降耗不够重视,未设置专门的能源管理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缺少有效的监管;②未建立能源资源管理统计台账或能源资源管理统计台账不完善。⑶技术:①公共建筑节能技术服务市场不规范,节能技术服务公司准入门槛过低,市场上信誉高、服务品质优良的节能技术服务公司数量有限[5];②能源监测系统分项计量设备不完善,建筑用能管理水平有待提高;③节能技术及节能设备的节能效果有待提升。

2公共建筑能源审计方法论述

建筑能源审计主要包括:能源管理情况,用能情况,能源计量,能耗统计状况,用能特点分析,用能设备/系统测试,用能设备运行效率计算,分类分项能耗计量与分析,其中计量对象包括:耗电量、耗水量、耗热量,耗冷量,耗煤气量等[6]。以及单位综合能耗计算与分析等,并对运行管理的问题提出改进性措施,对建筑的节能潜力进行挖掘。公共建筑能源审计过程主要包括前期的资料搜集、中期的现场勘验及测试、后期的数据统计分析计算及报告编制。通过对公共建筑开展能源审计工作,对建筑能源利用率、消耗量及经济和环境效益进行监测和评价,了解公共建筑能源资源消耗水平,从而发现节能潜力,找出用能管理系统的节能漏洞,提出节能建议和改造方案,使公共建筑的节能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水平。

3某公共建筑能源审计案例

3.1项目概况

某项目为南海区某公共建筑,建筑总面积46700m2,平均用能人数为4010人,建筑为北朝向,共14层,标准层高4m;建筑主体结构为砖混结构;外窗为单层玻璃窗,窗框类型为铝合金窗框,玻璃为普通镀膜玻璃。建筑采用集中式空调系统和分体式空调设备实现供冷。主要能源消耗包括用电系统、用水系统和用气系统[4]。电力系统主要是照明用电、空调用电和动力用电;用水系统主要包括生活用水、消防用水、空调用水及绿化喷灌用水等4大用水系统;用气系统为厨房烹调用气。

3.2建筑能源资源使用现状分析

经现场查看,该单位已制订了一套能源管理体系,并设有专人对建筑能耗进行管理和相关用能设备的日常维护,但能源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有待提高,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不同用能系统未进行分项计量,各用能系统能耗情况不能分项统计,尚未建立分项能耗统计台账,单位用能统计总体情况有待进一细化。可建立能耗监测平台,对重要用能系统如照明、空调、电梯、医疗设备等进行分项计量,挖掘节能潜力。该单位2016~2017年能源资源消耗情况如表1、表2所示。为了客观、准确地得出审计结论,在审计过程中对室内热舒适性、照度、CO2浓度和重要能耗设备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3.2.1室内热舒适性、照度和CO2浓度测试

审计过程中选取了30个常规测点对室内热舒适性、照度和CO2浓度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测试表明,全部测点室内热舒适型均满足要求,说明该单位室内热舒适性整体较好;全部测点CO2浓度均满足《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说明该单位室内空气品质比较理想,新风充足,通风效果良好;室内照度测点2处满足要求,8处不满足要求,说明该单位房间的照度水平较低。通过现场查看发现,照度不足房间的灯具数量较少,灯具的照明功率较低,建议增加室内灯具数量、将老旧灯具换成LED或节能灯具,以满足正常的采光需求。对于室内照度高于标准值的房间,可适量减少或不开启灯具,多利用自然光,以达到节能的效果。

3.2.2供配电系统测试结果及分析

⑴供电电压偏差(见表4)⑵谐波电压(见表5)⑶功率因数根据供电电压偏差、谐波电压的检测结果,参照《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12325-2008》、《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93》,测试结果均符合标准要求;功率因数的检测结果为0.969,参照电网对功率因数的要求(0.900),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符合电网的要求。

3.3节能潜力分析

通过对南海区某建筑能耗指标计算分析可知,该建筑2017年的能耗指标较2016年能耗指标有所降低,但降幅不大,且该单位能耗系统并未进行分项计量,用能系统存在一定的节能潜力。⑴能源管理系统。现场勘验发现该建筑已建设了一套能源管理体系,设专人对用能系统进行管理,但目前该单位未建立能耗监测平台,未进行能耗系统的分项计量,未建立能耗统计台账,能源管理系统存在一定的节能潜力。⑵审计过程中对建筑围护结构的性能进行分析。该建筑建造年份是1999年,当时建筑围护结构没有按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1-2007》等相关节能标准进行节能设计。审计期间发现,该单位建筑主体结构为砖混结构;外窗为单层玻璃窗,窗框类型为铝合金窗框,玻璃为普通镀膜玻璃。因此该单位的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效果较低,存在较大的节能潜力。⑶空调系统。本次审计发现该建筑的空调系统主要采用集中式空调系统实现制冷,在使用过程中严格设定了空调温度,启动时关闭门窗,避免冷气泄露。但空调系统能耗并未进行单独计量,且水泵等设备未加装变频装置,空调系统具有一定的节能潜力。⑷照明插座用电系统。该建筑照明插座用电系统主要包括照明、办公设备及其他用电。从现场抽查中发现,单位被测试点中有80%房间的照度不满足规范要求,总体的照度水平较低。勘察发现,照度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测点自然采光较差,照明灯具功率较低,且开启的数量较少。照明系统用电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可适当增加灯具的开启数量或更换功率较大的灯具,使用LED灯等节能灯具,白天打开窗帘,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控制室内灯具的开启数量和开启时间,减少照明能耗。⑸用水系统。该建筑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勘察过程中发现不存在水资源浪费的现象。水龙头及其他用水器具普遍使用节水型器具,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用水系统节水潜力较小。⑹其他能源消耗系统。审计得知该建筑的其他能耗系统主要是动力系统、特殊设备用电等,通过现场查看发现,各类用能系统尚未开展能耗分项计量,且电梯使用频率较高,有一定的节能潜力,可建立能耗分项计量监测平台,对用能系统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安装电梯能量回收装置,降低电梯运行过程中的能耗。

3.4能源审计结果分析

通过对该建筑开展能源审计,可得出如下结论:⑴该建筑2017年的人均能耗和人均水耗较2016年有所下降,通过与广东省同类公共建筑能源资源消耗状况进行对比,发现该建筑各项能耗指标都低于同类型公共建筑平均值,由此可见,该单位的能源资源使用效率较高。⑵该单位制定了一系列能源管理规章制度,但能源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具有一定的节能潜力。⑶经过对建筑的围护结构性能、照明系统、空调系统、用水系统和其他用能系统进行节能和节水潜力挖掘,发现公共机构的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及其他用能系统还存在一定的节能潜力。

4小结

建筑能源管理范文6

【关键词】公共机构;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测

0引言

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包括各级党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国家机关,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以及工、青、妇等团体组织机构。2021年6月,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的《“十四五”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显示,2020年,全国公共机构约158.6万家,能源消费总量1.64亿t标准煤,用水总量106.97亿m3,因此,推行公共机构节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公共机构加强自身建设、树立良好社会现象的必然要求[1]。开展节能工作的首要前提是发现用能问题,要明确掌握其能耗数据及构成,就必须对用能进行分项计量和实时分析[2]。本文主要研究能源管理系统及其在公共机构节能中的应用。

1系统设计

1.1系统概述

由于多数公共机构未能完善能源资源计量,未开展能源资源消费统计,能源资源消费数据不清晰,不能很好地掌握各用能区域、用能系统的能源消费量,同时缺乏考核机制及奖惩措施,使能源资源管理及节能工作无抓手[3]。基于HTML5技术开发的公共机构能源管理系统,可利用大数据可视化和预测性分析,对公共机构用电、用水、集中供冷量等能耗数据实现了在线监测、能耗统计以及能耗分析、建议等功能集成,是具有实时性、全局性和系统性的能源管理系统。图1为系统用户访问流程。

1.2系统特点

本系统采用扁平化及自适应网页设计,通过简单的图形、字体和颜色的组合,来达到直观、简洁的设计目的,同时,可根据浏览终端的不同大小,自动调整布局。

1.3系统功能设计

1.3.1系统架构。本系统架构采用C/S架构,包含界面层、业务逻辑层以及数据访问层三层框架。系统广泛使用AJAX无刷新技术,通过在后台与服务器进行少量数据交换,AJAX技术可以使网页实现异步更新。可以在不重新加载整个网页的情况下,对网页的某部分进行更新。1.3.2数字字典存储。本系统使用表dict_list保存系统中的常用参数,使用JQueryZtree开源树插件实现可视化操作,从而使本系统的数字字典在维护上非常便利,也为以后的扩展增加了弹性。1.3.3系统功能说明。根据公共机构用能特点,开发公共机构能源管理系统终端用户平台,实现对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的在线监测、存储和动态分析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1)能耗总览功能。展示公共机构过去24h用电能耗动态曲线图以及总能耗流向图。(2)在线监测功能。实时监测该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情况,主要包括:①分类能耗监测功能。分类监测公共机构的用电、用水、燃气等资源能耗;②分项能耗监测功能。对公共机构的电能耗按不同用途如空调用电、动力用电、照明用电、特殊用电进行监测;③采集点监测功能。实时监测每个采集点数据,主要包括:a.电支路监测功能,以曲线图或柱形图实时监测每个用电支路;b.水能耗监测功能,以曲线图或柱形图实时监测每个用水采集点;c.天然气能耗监测功能,以曲线图或柱形图实时监测每个天然气采集点。(3)在线预警功能。提前一个月以邮件形式把即将欠费的GPRS通信卡信息告知管理人员,对上传率过低的建筑物进行记录,统计监测建筑物的能耗数据漏传时间段,监控建筑物支路的在线状态,记录离线的支路,及时通知管理人员。(4)公共机构信息功能,记录每栋建筑如建筑名称、建筑地址、建筑面积等建筑详细信息。(5)能效对标功能,以各类公共机构能耗的全省平均值为标准,对公共机构单位面积能耗、人均能耗、人均用水量开展能效对标,并计算相应的节能、节水量,对有节能、节水潜力的监测对象标红以突出显示。(6)能耗报表功能,统计并分析公共机构用能情况。(7)文档管理,有序管理在能源监测项目过程中的各种文档、政策文件等。(8)系统设置,维护文档以及附件。(9)资源共享,系统与其他系统共享数据、连接互通的数据接口。

2项目应用

通过对既有数据的诊断分析,为建筑可能存在的节能潜力及未来的节能改造等需求提供依据,降低每年能源消耗的投资[4]。本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多个项目中,并协助多家公共机构相继成功取得了“节约型公共机构”和“节水型单位”等称号或认证,弥补了其在能源资源节约与管理工作方面的差距,在公共机构中起了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能源资源管理系统主要由数据中心和用电数据采集系统组成。数据中心接收并存储其管理区域内的监测建筑能耗数据,并对能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展示和,其主要由数据服务器、网络交换机、UPS电源系统以及能源管理系统软件组成。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包括计量装置和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设计和数据传输设计,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时采集建筑能耗参数并将数据上传给数据中心,能耗参数可由具备数据传输功能的各种能耗计量装置检测并传输给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实时或定时上传给数据中心。能源管理系统软件功能及数据显示界面如图2、图3所示。

3结语

实现公共机构节能的前提是掌握公共机构的建筑用能状况,而实施公共机构能耗数据实时采集、动态监控是掌握公共机构的建筑用能状况的有效途径[5],通过建立能源资源管理系统,开展能源资源消耗的分类、分项、分区、分时段计量,并实施能源资源消耗在线监测,实现对公共机构能源资源利用状况的汇总整合与统计分析,大幅提高能源资源管理水平、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程度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弥补以往公共机构在能源资源节约与管理工作方面的差距,起到了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军.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监测系统的研究[J].建筑节能,2013,41(3):50-53.

[2]郑平.基于能耗监测系统的建筑用电分析及节能探讨[J].机电技术,2013,36(1):121-124.

[3]陈晓梅,敏.公共机构能源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能源与节能,2018(12):180-181.

[4]何晓燕.上海市公共机构能耗监测平台设计与应用[J].智能建筑,2016(6):74-77.

建筑能源管理范文7

关键词:高校能源管理;能源监管平台;精细化管理

1.前言

2014年15所部属院校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授予全国首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随着能源监管工作在全国高校内积极开展,能源监管平台的普及,节能管理工作也从早期的监控管理进入到精细化管理层面,并上升到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阶段。

2.高校能源管理问题探讨

2.1高校能源使用特点

高校校园相当于一个小城市,具有学习生活工作等各种机能,高校能源使用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高校人员密集,能源为教学、科研、办公、生活服务;(2)高校用能设备种类、数量多,能源消耗量大,用能具有规律性;(3)能源管理模式较为单一,基本以记录台帐为主,缺乏精细化管理手段;(4)能源费用基本由学校或部门承担,个人合理使用能源意识相对比较薄弱。[1]而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占地面积扩大,招生人数增多,科研工作提升,能源消耗也快速增长,这使得学校能源管理的压力也成倍提升。因此,在能源的科学化管理方面,传统的人工手段就越发跟不上步伐。如何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和制度来管理学校的能源消耗,促使能源在其中各个环节里得到高效合理的使用,是快速发展中的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2.2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能源精细化管理就是运用精细化管理思想,将能耗计量及智能物联网技术手段融入到能源管理体系之中,立足能源节约利用和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必须建立科学量化的标准方法和可操作性强的规范准则,以及基于制度流程的管理工具。精细化管理强调了规则意识,是制度化和专业化的体现,研究如何利用多维度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升管理对象的运行效率,优化管理规则,改进管理办法。高校能源精细化管理是指对整个校园内的用能实现多角度的综合管理,它协调了能耗设施设备、能源使用者、能源管理者多个对象之间的关系。通过精细化管理的过程,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挖掘出节约能源薄弱环节,找到更为高效的能源使用方式。

2.3能源精细化管理实施

能源精细化管理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计量层面精细化,二是管理层面精细化。计量层面精细化是在进行总体能源监管的基础上,将监管的颗粒度进一步的细化,尽可能的实现分户分项计量。管理层面精细化包含了两个维度,一是建筑管理,通过物理位置来划分用能计量点的层级关系。二是部门管理,每个用能计量点有相关的隶属管理部门。[2]在计量层面的精细化是综合管理的基础,它决定了管理对象的最小颗粒,计量颗粒越细,统计的能耗数据就越具体,可以做到的管理和决策就越有价值。例如计量监测到重点大型用能设备的累计用电量,瞬时电流、视在功率,管理者就可以分析出该设备的用能特点,并结合使用情况来做出优化。在管理层面,建筑的用能精细化管理是指对相关建筑在一段周期内用能情况的综合管理,包括建筑能耗总量,建筑能耗实时用量,峰谷用电情况,同时细化到每个房间,监测到房间实时用能,检查房间待机功耗,进行楼层房间电平衡分析,计算电能利用率。部门用能精细化管理是利用计量点位的管理隶属关系,将每个用能房间、设施归属到具体部门,做到谁用能谁负责,建立学校与二级单位分级管理的模式,强化部门个人节能意识。

3.基于能源监管平台的精细化管理

3.1能源监管平台的作用

在高校能源管理中,能源监管平台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它使用信息化的手段改进了传统的水电管理,使得管理人员脱离了繁琐的抄表过程,可以将精力放在后续的管理、分析工作之中。建立统一完善的能源监管平台,通过对校园内的能源消耗数据的自动采集,进行集中统计和数据综合分析,实现校园内能耗数据的共享、监测、管理和控制。[3]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能源监管平台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能源监管平台的特点能有效的推动管理实施[4]:(1)准确性能源监管平台的数据来自智能计量表具自动上传,减少人工干预的过程,从而实现整体数据的准确可靠。(2)高效性利用能源监管平台可以实现自动化数据存取,远程查看,快速统计,提高了日常管理效率,减少了人工工作量。(3)专业性能源监管平台还能结合各种算法,对大规模的能耗数据进行深化分析统计,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整理,找出内在关联信息,为能源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支持和决策参考。(4)规范性能源监管平台一方面按定义好的数据协议来采集能耗信息,并进行汇总统计,另一方面利用程序化和流程化的方式来规范管理人员操作,保证了整个工作过程在可监督的状态下运行。

3.2能源监管平台与精细化管理的关系

能源监管平台与精细化管理是一对相互依赖的对象,互为辅助,相互促进。精细化管理为能源监管平台建设指引方向,能源监管平台是精细化管理的技术依托。利用制度建设来指导工作开展,协调整合资源,提升工作效率,划定权力边界和行为空间,同时实现工作的规范化。利用技术手段为方法,来具体实施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制度技术协同管理,制度指导技术,技术也能反馈制度。精细化管理就是规章制度,是工作中的规范准绳,能源监管平台就是技术手段,是能源管理工作专业化的标志。因此,必须使二者内在相互联系,相互呼应,避免割裂。能源监管平台能够监测到什么程度,规章制度就细化到什么程度,在建立管理系统的过程中来明确具体工作的内容,确定工作细节。同时,规章制度确立了哪些方面的能源使用要求,能源监管平台就着重于相关功能的研发。这样既保证了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又使得平台研发有章可循。随着高校节能监管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对现代能源管理的认知程度不断加深,学校能源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新要求也在不断产生,需要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索,在新的管理层面上开展创新,从孤立的“节能监管平台”建设向综合性的“能源监管体系”建设的过渡。实现能源精细化管理就是在创新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代表了能源监管平台完全融入到高校能源管理之中,是技术与管理的充分结合,体现了管理的可控性和专业性。[5]

4.能源管理的发展

高校进行能源管理的目的是增强师生员工的节约意识,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办学成本,从而更好地为学校各项事业服务,为实现建设节约型校园和绿色校园的目标奋斗。能源管理工作要系统的开展,形成一个体系,它涉及到全校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方方面面,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要将师生们的意识进行转变,节约能源不仅是学校层面的工作,也是校园内每位师生的职责,另一方面,学校各部门要主动加入能源管理体系工作之中,进行统筹协调,积极配合。[6]要形成科学的指标化管理体系,对二级部门制定综合考核评价方法,通过指标化来保证存量,控制增量,督促二级部门建立内部能源管理办法,将能源目标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房间或个人。在进行考核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奖励机制,对于在能源管理过程中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要建立能源管理长效机制,能源监管体系是在不断实践中完善,积极吸取有益的管理办法和先进技术,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高校能源管理探索.张强,林泽勇.高校后勤研究.No.22014

[2]浅谈企业节能精细化管理.孙卫明.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3

[3]高校能源监控管理体系的建设与研究.孟繁荣.安徽农业科学.2015,43(5)

[4]加强高校能耗监管平台建设的对策研究.牛乐.中国轻工教育.2012.2

[5]从节能监管平台建设看高校能源管理再创新——江南大学能源监管体系建设实践与思考.王强,潘吉仁.高校后勤研究.2013.1

建筑能源管理范文8

我国涉及建筑节能的法律条文较少,虽然《节约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都涉及到建筑节能,但对其行为规范不够具体,相关条文较少,内容较为原则,难以起到实际的作用。在过去几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行政主管部门颁布了多项建筑节能行业标准,但在实践中却难以落到实处。由于缺乏具有法律依据的奖惩标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更是发展缓慢[2]。我国对建筑节能改造的补贴力度仍然偏小,而且没有统一的合同文本,没有统一的参照基数,节能量和节能效果如何认定都是由合同双方协商确定,容易出现纠纷。

企业组织形式在美国,BESCo主要来自于独立的节能服务公司和附属于设备供应商、公用事业单位、工程咨询单位、施工企业、技术服务中介机构和科研单位的节能服务机构[3]。其中设备供应商下属的子公司,一般是专业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其市场份额最大。日本的BESCo本身就是大公司或者其附属机构。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BESCo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大多是大公司或附属于大公司的子公司,以专业化的方式运营管理,能为客户提供最佳节能方案,所提供的服务既有专业性的又有综合性的服务;那些附属于大公司的BESCo,通常不生产和经销产品,而是依托其母公司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因此它们被列入服务行业,按服务业的税种纳税。我国的BESCo大多为中小企业,包括以下几种组织形式:一种是新设立的公司,专门提供建筑节能技术咨询和节能改造项目管理服务;另一种是建筑设备、楼宇自控等产品生产商,它们开发、研制和推广其节能产品,并提供相应的技术咨询和节能产品安装、调试及能效检测等服务;提供节能建筑设计、施工承包服务的企业也属于建筑节能服务公司;此外还包括从事建筑节能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的科研机构等[4]。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BESCo在节能服务运营资本和经营规模上差距较大,相当一部分企业具有建筑节能服务和节能设备供应商双重身份。它们被税务部门简单地作为节能设备销售商,本应按服务税计税的节能服务业务,被视为设备销售业务,按增值税纳税。

企业服务对象与市场开发在美国,各市或州政府、高校、公共免费义务教育学校、医院和联邦政府部门(简称MUSH机构)是节能服务产业的核心用户群,它们在建筑节能服务市场中一直占有较大的份额,且有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根据美国国家能源服务公司协会(NAESCO)2010年的研究报告,2008年针对MUSH机构和联邦政府部门的节能服务收入就占企业全部收入的84%。在日本,办公楼、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综合改造项目业主是BESCo的主要服务对象。在欧盟,由于政府和公共机构是能源消费的最大用户,因而欧盟国家支持节能服务公司的主要措施就包括在政府办公楼或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中优先选择专业节能服务公司[5]。目前,我国BESCo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工业和商业建筑的私营业主,而非政府部门,住宅领域的节能改造项目也屈指可数。可以看出,我国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这两大建筑节能服务的主要市场还没有释放出来。

项目运行模式合同能源管理是建筑节能项目运行的主要模式,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普遍得到应用。从数量上看,美国、78日本采用的合同能源管理的合同类型主要是保证节能量型合同。在这种合同形式下,项目有比较明确的节能目标,项目资金由节能服务需求方负责筹集,项目风险由节能服务的需求方和BESCo共同承担,因此有利于BESCo的发展。然而,我国由于涉及合同能源管理的相关法律与法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经济激励措施、建筑节能标准和能效评估体系尚不健全等原因,合同能源管理在建筑节能项目中尚未普及,即便采用,也是以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为主。在这种合同模式下,BESCo不得不独自承担项目的全部费用和风险,同时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里会出现节能改造所产生的大笔现金流出,每年回收收益的方式也使其现金周转速度变慢,这无疑不利于BESCo的成长[6]。

项目融资渠道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节能服务公司具有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资金供给比较充足。在政策支持下,银行降低了节能服务业的贷款利率,延长了贷款期限,在法律上也延长了合同能源管理的合同期限。除了常规的银行贷款外,美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还能得到REEP(Ratepayer-fundedEnergyEfficiencyProgram)专项基金的支持,这项基金主要来源于用户支付的电费和增容费[6]。近年来,美国开始利用清洁能源房产评估债券为节能改造项目融资[7]。日本的BESCo可以通过政府提供的节能专项资金、银行的政策性贷款、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和国民金融公库等多种渠道获得节能项目资金[8]。德国复兴银行对节能建筑给予贴息贷款,联合银行利用国家担保和补贴建立专门的资金、重建信贷机构推出“二氧化碳减排项目”和“二氧化碳建筑改建项目”为节能项目提供低息贷款,此外,政府还在资金上鼓励个人和企业在住宅节能领域投资[9]。目前,我国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建筑节能项目,其资金主要来源于BESCo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节能效益分享型的合同形式使BESCo承担了项目融资的全部压力。由于从政府获得的项目资金十分有限,多数不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只能从银行或民间借贷。然而,因公司的大量投资所形成的资产留在客户方,银行等金融机构往往不承认这种资产的实在性,亦不认可把这种资产作为信誉抵押。另外,我国建筑节能服务作为新兴产业还未广泛被公众所了解,许多民间资金的投资者对其态度比较冷淡。

专业技术发展与人才培养发达国家的BESCo经过20多年的成长,汇集了建筑节能服务领域的技术、经济和管理专家,具备节能方案设计、施工、项目管理、融资等能力,其服务标准完善,服务质量水平高,服务内容比较丰富。美国建筑节能标准及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为建筑节能领域提供了统一的执行标准。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下属的各实验机构,分别从事新型建筑材料、能源、光源以至灯具等相关研究,并通过企业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10]。在人才培养方面,美国社区大学和节能服务公司的团体联盟组织是节能人才的主要供应源,为节能领域培养了能源经理、暖通技术员、能源审计师、可再生能源专家和建筑分析师等专业人才[11]。日本“建筑物的节能标准”以及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系统(CASBEE)[12],为建筑节能领域提供了统一的参考标准。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开发机构(NEDO)对附属于建筑节能服务企业的建筑节能研究所的研发项目负责组织、管理和推广应用[12]。在节能人才的培养方面,日本专门的节能管理学校为节能服务公司培育了一批节能专业人才,经过培训的学员,可以获得国家颁布的资格证书[13]。德国高等院校及相关机构开展的能源管理师培训,为建筑节能领域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目前,我国建筑节能服务领域的企业较少,缺乏专业精英,服务标准不完善,服务内容较为单一[14]。其次,建筑节能技术标准、建筑设备、部品、材料等产品的节能标准和能效检测与评估标准等发展滞后,建筑节能技术创新机制尚不健全。具体表现为:从事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研发的队伍比较松散;企业与科研院所、大学、行业协会、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之间缺乏相互沟通;一些大学或科研机构研发的新材料、新产品和新技术,难以在建筑节能项目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另外,在大学里,也没有设置相应的专业和课程、以及专门培养建筑节能服务领域的专门人才。#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