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交流材料范例

建筑交流材料

建筑交流材料范文1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是建筑行业现代化发展的大方向,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促进工程的管理效率有效提升,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几率。因此,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应当明确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并将信息技术与工程建筑有效融合到一起,形成高效化的建筑工程管理。

1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1.1有效降低了成本

在传统的工程管理中,招标环节以及材料采购环节是消耗成本较为严重的环节,包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效率。而在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实现网上招标,同时也可以与原本的材料供应商通过网络进行材料的采购,在高效的网络渠道的支持下,建筑工程项目的招标环节、采购环节能够节省大量的成本,为建筑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1]。

1.2有效规避了信息风险

在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信息孤岛”的现象越来越常见,这些信息若是不能够被有效反馈和利用,则会成为“失效”的信息,对建筑工程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将信息的传播、共享等效率有效提升,能够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的快速交流和共享,有效规避了信息传播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同时也保证了信息的质量,比如:企业内部交流群、论坛等。

1.3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由于管理方式不具备现代化特色,且跟不上时展的需求,导致管理效率非常低下,阻碍了建筑工程的进度,甚至对微小的环节管理不善,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很多管理工作的效率都得到了一定提升,如:监控系统的建立、信息交流系统的建立、财务管理系统的建立、物资管理系统的建立等,基本上建筑工程管理项目相关流程都实现了精细化管理,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率,进而为建筑企业的决策提供了更加精准的参考数据。

2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2.1在材料及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材料及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了较可靠的支持。①在材料管理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对材料进行有效的编制,通过网络的形式来对采购计划、资金分配、材料管理等进行合理的管理和管控,同时对项目进行过程中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相应的信息和数据的收集,为后期的财务核算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②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在对设备的管理过程中,可以依靠信息技术来对设备的采购计划进行合理的定制,且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有效改善了传统人工录入信息的方式,通过计算机来实现数据的宏观统计,以便站在全局的角度来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管控。此外,在对设备进行检修时,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来为检修工作提供参考数据,以便能够及时发现设备中存在的老化、损坏等质量问题[2]。如图1所示,该图所展示的是材料管理的主流程图,在该图片中可以清楚看到,在材料管理的过程中,进度管理、合同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都是需要相互配合而展开的,且在材料采购的过程中需要有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由此可见,无论是在哪个环节的管理中,信息技术都起到一定的促进性作用。

2.2在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方面,信息技术在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为质量提供了保障。①对施工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影响,而信息技术的使用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等,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通常会对已有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综合操作能力;对于新引进的人才,通常会要求其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管理理论知识。②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对施工的每个细小环节做到远程控制和管理,找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其原因,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避免人为因素导致施工质量出现问题。③质量的管理离不开制度的约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奖惩制度也逐渐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将施工前期、中期、后期员工的表现进行统一管理,并根据统计的结果来进行综合评定,使员工能够及时意识到工作的重要性,以便为提高员工综合能力提供参考[3]。

2.3在建筑工程进度管理中的应用

进度的管理与成本控制、施工周期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为了能够让进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应当通过信息技术来为其提供参考。①制定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制定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可以通过总系统、子系统等对项目进行合理的分界,对不同的阶段制定合理的阶段性进度管理计划,比如: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对人力的分配、材料、设备资源等进行合理的分配和管理,并将分配的结果录入到总系统内,展开施工进度的宏观管理,保证施工进度的合理性。②信息技术可以对施工进度、材料设备、质量等方面有机结合到一起,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网络管理平台,从而对项目整体进行系统、动态的管理[4]。比如:现阶段较为常见的BIM技术,该技术的使用能够对建筑施工工程进行完善的管理,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对数字化构件进行加工、对场地布置进行合理监控、为交付环节提供3D可视化资料等,能够有效去除人工方式所带来的不便。

3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不仅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保证了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和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效率。以此,为了能够促进建筑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相关企业应当致力于信息技术的开发和使用,保证建筑质量的同时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永健.浅析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12):85~86.

[2]刘超.浅析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02):61~62.

[3]李会侠,谷盛昌.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27):145~146.

建筑交流材料范文2

(一)成本管理和建筑经济的关系

建筑经济和成本管理之间有着牢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增强了成本管理才可以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飞速进步,进而为建筑经济的稳固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确保建筑经济在良好运转的过程中,依照企业长远发展的基本方针,建筑经济应依照建筑行业中长远发展的基本准则,从其他方面来看,建筑经济决定着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发展方向,可以起到为成本管理提供详细的发展计划,而成本管理还可以显示建筑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所以说建筑经济和成本管理之间存在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的关系。他们之间也有着彼此独立的关联,在建筑经济中,最关键作用就是管理建筑行业的经济发展,在经济管理方面掌控企业发展状况的全局,且对取得的成果实行有效地评估和测算。总体方向上来看,工程的施工状况取决于建筑经济,假如建筑经济运行良好,就能够证明成本管理状况优良。就成本管理方针来说,是一项详尽的对建筑工程资金成本采用公式计算进行估量的过程,之后再进行研究和商定,从而满足对建筑经济按照预算期的特殊生产和经营情况所编制的预定成本的准确掌握及管理。根据上述分析,建筑经济所涉及的范畴越来越广,但成本管理只限定在对经济成本的核查计算、决策、研究与管理的过程中,因此,成本管理包含在建筑经济之内。成本管理和建筑企业的生产观念、运营模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还与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的高低以及建筑原材料的运用状况相关。在当前的生产工作中,通过完工建筑的质量对现实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工作成果进行评判,为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成本管理在建筑经济中的重要性

总体来说,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是建筑施工的工程项目和劳务作业的经济成本在施工过程中的所需的工作环节的总体归纳。从其他方面来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具体情况对建筑企业的整体效益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建筑企业的经济利润。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从大局出发,不仅要确保有关建筑经济管理体系的建立,还要强化这方面的管理力度,在实行增强资金成本管理方案之后,更要为建筑企业注入年轻的血液,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为推动企业发展进步起到重要作用。严格来讲,成本管理在建筑经济中具备无可代替的作用,所以,在当今社会经济飞速进步的大背景下,建筑企业一定要注重经济成本管理,在重视成本管理的过程中,还要制定保障企业长远发展的规章制度,在确保建筑施工正常进行的同时,不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要建造具备绿色环保意义的建筑设施。

二、制约建筑经济成本管理进步的主要因素

为了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经济的进步,施工单位必须提升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企业管理人员在对企业本身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的时候,还要注重成本管理存在的不足,且找到导致管理不足的原因。以下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成本管理理念过于陈旧

从当前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状况来看,我国建筑行业的成本管理理念过于陈旧,在建造施工的过程中,缺乏对资源成本的管控,致使无法形成一条完备的资源产业供应链,就导致资源无法获得良好的利用,出现了过度资源浪费的情况。在资源无法获得良好利用的同时,管理人员无法与企业的发展计划相结合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二)部门间缺少交流

从当前发展形势来看,我国建筑行业中各个部门的管理者之间缺少良好的交流,由于各部门之间缺少交流,就直接导致有关的计划方案无法及时地设立并付诸行动,丧失了有效的方案决策时间。企业管理人员间的交流匮乏,致使工作人员之间的岗位职责分配模糊,没有统一性。此外,由于成本管理认识的缺失,致使成本管理水平得不到提升。

(三)缺少细致的成本管理目标和计划

在当前建筑行业之中,除非总体的建筑工程建造完毕后,才可以获得详细数字反映的盈亏状况,由于成本管理的目标还不完善,造成了相应的成本管理水平不足。另外,成本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细致的管理体系的助力,导致管理体系中的规章无法得到认真的执行。恰恰由于缺少奖惩制度,使得企业工作人员总体情况散漫松懈,专业技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与此同时,缺少奖惩制度,也间接造成了资金原料的运用不能及时地进行监督和控制。

三、针对强化成本管理,推动建筑经济进步的对策

通过上述对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意义的初步分析后,也对我国目前建筑企业依然存在的问题有了基本的认知,因此,要想满足建筑经济飞速发展的目标,就要在现实状况中,加强成本管理。

(一)持续深化管理人员对管理的认识

为了创造管理能力没有特别大差距的管理体系,首先要深化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设立基本的管理措施,确定管理方向,通过细致的规章制度实行行为上的约束和管理意识的培养贯彻。在提升人员的管理意识之前,企业管理者、高层领导也要参加有关的培训,只有这样才可以与员工共同提升建筑经济中成本管理的意识。建筑经济的稳步发展与成本管理密不可分,除非成本管理运行良好,才能确保建筑经济的总体发展,企业工作人员具备对成本管理的深层次意识之后,企业的总体水平才能获得提升,在建筑施工进行的过程中,这样的管理方式也可以加强企业工作人员对成本管理的认知程度。

(二)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监督

在当代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做好企业运营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是建筑企业总体管理的中心方向。建筑企业在施工工作的过程要以成本核算的方法来实行监管,且以成本核算的数据为根本进行改善,所以,良好的成本管理,对建筑企业投资回报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也直接对建筑企业的正常成本管理起到促进作用。从宏观方面来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状况可否获得提升取决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工作的优劣,施工单位的执行核算的人员要加大在这方面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在保证本职工作顺利完成与对工程项目的总体质量掌控之后,要对原有的成本核算工作进行强化和改善,创造一个彼此竞争的工作环境。将工作人员的个人利益和成本管理体系有机结合,从整体上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

(三)强化材料管理制度

在工程建造施工过程中,只有对每种产品的成本实行科学合理的评估,才能确保建筑材料和产品的性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挥,使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得到保证,且为建筑企业的施工成果奠定科学合理的基础指导。此阶段的出现顺应了市场经济竞争的发展,还具备市场竞争中的巨大优势。在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材料管理是最主要的部分,建筑工程项目中所需的材料决定所要投入的资金成本。有关部门要强化对建筑材料选择采购以及向上呈报的监督管理体制,施工企业在被招标人按照法定流程确定为招标项目合同签订对象之后,首先要对所需建筑材料进行估量测算。方案通过审查核定后,详细的建筑材料审核计划为原材料的领用实行限额领料制度过程提供了参照,而建筑材料采购人员要严格遵照其提交的报备表内容进行选购。如果在向上级部门申述理由,请求批准的过程中,超过申请已经确定的额度,就要阐明具体原因,有关机构要跟进核查,否则会导致建筑材料积压的情况发生,详细核查采购的建筑材料数目,以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发展的总体利润。

四、结语

建筑交流材料范文3

1我国目前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1)建筑工程项目各单位信息共享程度不高、信息孤立化严重

目前建筑工程各相关单位的信息管理比较孤立,信息只在各相关单位内部共享,相关单位之间无法做到信息共享,系统的扩展性很差,有关于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数据、资料,不能及时的得到传播和分享。据不完全调查,我国目前工程设计技术人员,每天约花费35%的时间用于查阅相关的图纸、文件、规范,而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人员,每天约花费50%的时间用于查阅信息、信息交流。

2)建筑企业分公司、项目部与集团公司缺乏信息交流与共享

现在大的建筑集团公司一般都设置多个分公司,或者同一公司但因不同的项目而设立不同的项目部,往往工程项目部作为一个独立的技术、财务单位来运行。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平台,集团公司很难了解其子公司或者项目部的工程进展、配套技术、财务状况等的实际情况,无法做到合理的资源调配、技术支持、财务监控等,致使公司共有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节约,项目部和上级部门的技术支持、技术监督脱节,无法及时有效的掌握项目的财务状况,降低了资金的利用率,尤其对于异地的工程项目更是如此。

3)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导致各单位工作效率低下

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直接导致了使用大量的人力资源用于资料、信息的存储、查阅和保管,不能发挥员工最大的劳动价值;建筑企业内部管理未实现自动化、信息化,相关的信息只能通过纸质文件层层传阅、层层签字、层层审核,致使工作效率低下。例如施工中遇到问题,先停工,只能先由施工方、监理方汇报建设单位,再由建设单位通知设计单位,设计单位通过层层复核、审核,将信息送至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送至施工单位手中,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层层的沟通、交流,致使各单位工作效率低下,这既浪费了资源又导致工程项目进度的严重滞后。如果各相关单位能共同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遇到问题在该平台处能够及时的共同商讨、交流,提出解决办法,既节约了时间,又不耽误现场的施工,同时还能有效地避免误传和理解错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我国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项目由于其特有的特点,例如持续周期长、相关单位多、涉及的行业广、参与人员杂等,造成了它的完成必须伴随着出现大量的信息、资料。我国目前传统的建筑工程信息管理主要还停留在纸质文件、表格、图纸、单据等载体上,主要由各专业技术人员手工进行信息的分类、整理、查阅、传递、共享等,整个过程既费时又费力,同时可能产生错误,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建筑工程项目也会产生较大的跨越与发展,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增多和施工难度的增加,各单位内部、各单位之间、各部门之间的交流程度会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产生的信息流量越来越大,信息交流的频繁度越来越大,依靠以前传统的信息交流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必须及时、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程度和水平来满足市场需求。

3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实施

3.1企业内部组建整体信息化管理数据库

建筑工程项目是由建筑企业内部多个部门的多位人员相互配合集体完成的结果,在整个企业施工过程中,各主要部门之间、主要部门与次要部门之间,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数据。建筑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时,首先要以本项目全体部门为目标单元,设立涵盖所有部门的信息化管理数据库,实现各专业部门的信息数据模块化、单元化,做到每单位部门在本单元模块内输入、修改数据信息,整个数据库更新,共享信息。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将关系密切的部门信息整合、分类管理,做到重点突出、有主有次,实现整个信息化数据库管理统一、部门联动、更新一致、读取方便、一人输入多人可查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3.2企业外部搭建多方位信息交流平台

建筑工程项目的完成,涉及到相关领域的多个单位,包括政府管理部门,例如规划、监察、城建、国土、质检等部门;直接的参建单位,例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间接地参与单位,例如材料供应单位、设备厂方、设备安装单位、装饰单位、后勤供应单位等。这些单位都会或多或少的参与到工程项目建设中来,各单位之间根据参与工程项目的程度都会产生多种类的信息交流,如此大的信息交流量,依靠原有的纸质文件传递不仅费时,而且难以做到资源共享,这样就需要在各单位企业外部设立相互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平台,该平台的建立要涵盖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所有相关单位,各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信息共享通过该网络平台来完成,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3.3建立信息动态更新模式

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工程,一方面多单位的参与造成了其不可能在方案设计阶段满足所有的功能要求,不可能同时兼顾到各单位施工与安装,例如局部设计功能的改变,设备型号的变化、建筑规模的改变等等;另一方面受多种外界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例如国家政策、整体规划、原材料价格、施工环境、天气等等,这就造成了建筑工程项目整个实施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这个变化的过程产生大量的动态数据,这些动态数据需要及时有效的更新,以方便其他参建单位根据变化调整自身的施工方案。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必须以数据动态更新化管理为前提条件,信息化管理平台设置多菜单的动态数据更新系统,及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调整项目数据信息,使各相关单位及时掌握相关信息的更新,通过数据的动态更新来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准确性、及时性。

3.4信息化管理平台应突出重点

建筑工程项目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工程本身,工程本身的重点在于:第一,保证质量安全;第二,节约造价;第三,缩短施工工期。质量是工程之本,无论是何种工程项目,必须保证质量;节约造价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造价节约了就直接导致利润增大,追求利润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条件;施工工期的长短,直接决定着建设单位投入与产出的回报时间,是工程投入建设的主要目的。因此,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首先应突出这三点为主要模块,其他相关的内容为辅助模块,既要做到重点突出,又要保证内容全面。

4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前景和需求

自从计算机诞生以来发展至今天,建筑行业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开始使用计算机,从最初的设计单位使用计算机画图、计算,到后来的勘察软件和预算软件,到今天的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自动化办公,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建筑行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建筑企业由于具有施工项目多、分布范围广、流动性大等特点,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开始制约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对于跨地区、跨省、跨国的项目,不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很难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因此,建筑企业为了生存,必须紧跟信息化时代的步伐,加快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有关统计资料指出,目前发达国家建筑公司90%以上的项目都采用了信息化管理模式,而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还达不到10%,建筑项目信息化管理还有很大的推广和发展空间。

5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建筑工程项目推广信息化管理已经是势在必行。通过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实现信息的安全存储、管理、查阅和共享,为建筑工程项目各单位技术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相互交流平台,以项目为中心,建立建筑企业发展的核心数据库,提高建筑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作者:牛先锋单位:五台县房地产开发公司

第二篇

一、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1.在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涉及到大量的施工人员管理,建筑材料价格管理,在施工阶段采用信息化管理,可以避免施工人员的管理混乱,快速高效的对建筑材料等价格信息进行登记统一,方便随时查阅和掌握汇总信息,从而方便监管人员的监管以及施工单位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2.在建设项目竣工阶段,涉及到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审核内容包括对工程量的审核、对建材单价的审核等,采用信息化管理,可以减少审核的工作量,保证审核数据的准确性,杜绝施工单位的多报、冒报现象,避免投资方对施工单位的不信任,从而导致施工单位的信誉下降,竞争力变弱。由此可见,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在速度、可靠性以及经济可行性等方面已明显地限制了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环境中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对建筑工程实行信息化管理具有必要性。

二、当前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1.对信息化管理认识不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加快,各种建筑工程的增多,诞生了大量的中小施工单位,这些施工单位因为成立历史不长,投资建设不完善,成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等原因,导致从领导到员工,普遍对信息化管理缺乏认识,单纯的认为建筑施工是体力活和技术活,和计算机技术沾不上边,从而导致对信息化应用的忽视,一直采用原始的人工管理手段。

2.信息化管理软件使用复杂。目前建筑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虽在工程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应用了部分软件,但这些业务单元的信息化是孤立的、非集成的,系统之间的数据无法共享,系统扩展性较差,无法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全面、集成的信息支持。现存的信息化管理软件使用过于复杂,导致施工单位先有的人员无法对其有效使用,而培养一个专业人员成本又太高,一些中小施工单位不得不放弃使用信息化管理,继续采用传统的管理手段。

3.缺乏统一信息化管理规范。当今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度不够,一些大型施工企业各自为战,彼此之间采用的信息化管理标准不统一,甚至同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信息化管理标准都不统一,这就导致了管理每一个新的建筑项目时,就需要在工程各个阶段重新进行制表出图等工作,造成基础工作的重复化,影响工作效率,部门之间的信息无法进行共享,在对施工信息进行管理时,就可能导致相关数据的重复输入和输出,数据的有效性和关联性得不到保障,降低了工作效率,无法保证信息管理的和谐统一。

4.行业发展失衡。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大型企业投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相关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而中小型企业却严重缺乏相关信息化管理,大型企业的竞争力远超过了中小型企业,导致行业的发展失衡。而大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往往都存在资源过剩的现象,即一家企业的工程量根本无法让信息化管理部门的工作量满负荷,这就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中小型企业却缺乏资源,这就造成了资源分配的失衡。

三、加强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1.加强中小型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二十一世纪的商业,是讲究专业和信誉的发展模式,施工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对建筑工程进行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视信息化管理这项工作,意识到信息化管理为建筑工程带来的管理便利性,以及对于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性和结算的准确性,从而获得投资者对于企业“专业”的认可,对于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性和结算的准确性,则是保证工程造价不超预算,不瞒报虚报的关键,从而获得投资者对企业“信誉”的认可。

2.根据不同需求,简化软件功能。对信息管理软件进行重新编写,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需求,设置成精简版和完整版,所谓精简版,主要是以简单的模板为主,中小企业不具备相关的专业人才,可以寻找和自己需求的图表等近似的模板,直接套用现成的,而一些资金比较雄厚的企业,则可以选择使用完整版,完整版的软件功能也需要调整,重新把各种功能梳理分类,提高软件的使用效益。

3.制定统一规范。土建部或者行业协会里有威望的大型企业,应该起到牵头作用,制定行业统一的信息化管理规范和标准,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的部门与部门之间,都应该遵从统一的规范标准,把信息化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提高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效率,减少信息输入的重复性,增强各部门不同数据之间的关联性。

4.提供信息化管理专业服务。对信息化管理进行大力投资的大型企业,可以把信息化管理部门分离出来,组建一个分公司,为整个行业提供专业的信息化管理服务,分公司在满足本家企业的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同时,让中小企业也享受到专业的信息化管理服务,如此一来,即保证了大企业信息化管理部门的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应用,避免了资源浪费,又为企业实现了创收,而且中小型企业不用投资巨大的人力物力去组建信息化管理部门,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工程需要,直接购买相关的管理服务,既节省了企业建设成本,又享受到了信息化管理带来的便利,可谓是一举数得。

四、结语

建筑交流材料范文4

随着信息化社会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不断进入我们的生活,在各行业当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的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实现建筑企业高效运行管理的必要手段,目前许多施工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占据更多的市场,开始注重信息技术的利用。本文主要分析了信息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当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

关键词:

信息技术;房屋建筑;应用

信息技术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功能的技术。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日益加强,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管理成功的关键。建筑施工管理是一种信息交融流动的过程,信息通过从上层到下层或者是从下层到上层的交流可以实现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控制。使用信息技术管理现建筑施工,不仅可以高效快速修改、查找、处理大量信息,而且还能够对施工过程当中的各种因素进行跟踪管理,比如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施工管理水平。

1建筑施工企业采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的重要意义

1.1传统管理方式不适合

传统的企业施工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市场日益竞争的需要,企业的传统管理大部分都是书面通知或者是口头传达。随着建筑工程越来越复杂,各个部门之间信息交流增多,如果只依靠传统的口头表达或者书面通知,不能实现信息的充分交流,造成信息之间不对称,增加施工成本,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失调。如果靠书面通知会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滞后,这样造成管理效率较低,因此需要采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

1.2信息技术对建筑企业发展有促进作用

建筑企业想要提高自身竞争力,追求更大的利益,就必须采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信息技术管理有以下优点:①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市场信息,方便施工企业选择最合理的施工方案。②可以降低施工成本,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施工管理,可以优化管理来降低相应的管理成本。目前在我国建筑施工当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良现象,而采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避免这些问题继续扩大而造成损失增多。③随着我国建筑物的施工规模不断扩大,通过信息技术管理可以更好地对大中型工程施工进行控制,更容易驾驭复杂局面。④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缩短工期,根据相关数据表明,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工期缩短20%以上。⑤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信息技术管理策略

2.1管理人员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在进行项目施工之前,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技术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信息管理的相关人员要相互配合,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结合相应的管理软件准确地对施工工序进行确定,时刻监控施工现场,制定合理的施工策略,准确把握施工进度以及材料和成本之间的关系,让信息技术在项目管理当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2.2大力开发信息管理系统

根据相关调查表明,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当中存在许多问题,超过一半与信息交流有关,由于建筑施工信息不对称造成费用增加,因此做好工作协调和信息交流具有重要作用。施工企业要建立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网上数据库,解决投标、虚拟会议、材料采购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建立信息管理系统还可以为施工人员提供信息交流平台,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从而提高施工人员决策的科学性。在施工阶段也可以利用信息系统和技术软件相结合,完成对施工的监测管理。比如在操作过程当中,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掌上电脑将施工质量检测的信息直接上传到系统网络当中,方便后期的审核。相关负责人也可以随时召开虚拟工作会议,与工程师交换资料信息,审查图纸文件,这样减少了必须到达现场才能审阅的麻烦,提高了施工管理的效率。

2.3开发信息化软件

施工企业要在项目管理当中开发相关软件,比如工程质量信息化软件、进度信息化软件。在进度控制信息化管理方面,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显示出关键工作、工作时间、工作技术这些相互制约的关系。使用网络进度管理软件,控制施工进度,尽可能通过网络具体分析施工各部分的关系,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在网络图上分配资源,根据施工进度度完成材料计划,将施工材料与施工进度相结合,保证每一个施工阶段施工材料的充足,同时施工进度软件也要及时优化来应对现场突发情况。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质量检测标准、工程项目划分、质量缺陷事故登记处理等。通过对工程各个模块的划分,可以帮助管理者严格把控施工当中的项目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是施工管理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综合性强、技术难度大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引入信息化技术,采用信息化技术比起人工操作来说处理时间较短,结果可靠性较强。

3信息技术在建筑项目施工中的应用

3.1信息技术在工程进度上的应用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对工程进度进行网络计划,通过项目工程分解和资源分化并下发工作任务,对承包商的任务情况进行统计,检查完成进度。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其他的信息技术与工程进度管理相结合起来看,比如可以把工程进度和合同的变更结合起来,工程进度与交易支付申请结合起来。

3.2在材料和机械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对工程材料进行管理,制定计划进度表,根据计划进度表和材料需求情况,制定材料采购计划,同时合理分配资金,对仓库中剩余的材料进行汇总,材料的分类按阶段性进行,保证各个阶段都有适当的材料分配。机械设备的管理一般包括编制和审核设备计划,设备的维护时间查阅和统计设备的损失件数,对于出现问题的机械设备应及时归档处理,形成庞大的数据库,为后期的材料采购和机械设备的应用打好基础。

3.3信息技术在质量和安全控制方面的应用

在房屋建筑管理当中对安全有着严格的要求,应该根据工程的质量管理规范,对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严格控制。根据ISO9000标准对质量进行监控,严格把握每一个施工项目的安全,使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收集资料和对工程质量进行评估发现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制定防范措施。信息技术的安全控制包括很多方面,首先是要采取安全措施以及规范安全操作流程,在具体的操作施工当中可以根据信息技术模拟当时的施工环境,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提前预测,并制定相关的安全防范措施。然后是需要进行安全检查和对安全事故的处理,利用庞大的数据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出预防策略。对于伤亡事故和安全事故要进行存档处理,将相关数据上传到数据库中。

3.4信息技术在合同管理和资料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要做到合同建档分类,通过对项目合同的归类可以方便用户掌握合同的执行情况,利用信息技术对合同进行监督追踪,对于工程建设当中的总合同以及分合同还有材料采购合同进行合理划分。在施工当中存在着大量的施工材料,通过信息技术对这些材料进行排序分类,按照一定的划分要求进行归档,这样做可以保证资料的完整并方便资料查询。

4结束语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施工企业想要在竞争当中占据更大的市场就需要提高其房屋建筑施工的管理水平,实现科学高效管理。因此施工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十分重要,相对于国外的企业,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起步较晚,水平差距也较大。因此提高信息技术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利用效率是建筑企业以后发展的目标,通过信息技术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施工水平,使企业适应市场的要求并获得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叶良福.基于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3(04):152.

[2]陈继军.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3):190.

建筑交流材料范文5

建筑企业的库存管理不同于制造业,建筑企业库存管理仅涉及材料的入场和储存,不涉及成品的流转,同时针对单一工程项目建筑材料的总需求量可以预测,材料每阶段的需求数量由于施工强度的波动而变化。建筑材料的及时供应是保证生产建造顺利进行的前提,在建筑企业材料费用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加强对建筑企业材料的库存管理十分重要。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库存成本相对较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相比于制造业,建筑企业的库存材料管理粗放、以现场临时管理为主,需求预测不到位,为保证施工进度的顺利完成,往往储存大量建筑材料,造成库存积压、资金流转率降低。仓库建筑产品的总成本中,60%~70%由建筑材料、建筑部件和设备构成。

(2)建筑企业项目从立项到最后建成完工,从建筑材料的计划、采购、储存等主要由企业自己负责,投入资金多且效率不高,没有充分利用社会物流资源优化材料供应过程,物流服务能力较低。同时各个项目部门更多关注自身项目的成本和盈利情况,较少从流通的全过程来考虑,造成项目内部的协调性较差,建筑项目的投标、施工和建造完工后的后续服务有不同的部门或项目部来完成,因此较低的协调性影响了库存的预测。

(3)信息化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粗放型管理企业还占多数,对建筑材料的需求、建筑设施的配套供应时间多采用经验分析的方法,不能有效地对供应链出现的波动性进行预测与调整,易出现建筑材料过量货短缺现象,在与国际建筑公司的建造成本造价相比,我国所用成本高出20%。积压造成的存储成本与短缺带来的缺货成本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不容易被发现,通过良好的供应链库存管理优化,这部分库存可以有效地得以控制。

(4)建筑企业与建筑材料供应商之间的贸易关系明确但伙伴关系相对较弱,缺乏合作和协调性,独立管理各自库存,使得总体库存管理成本上升。

二、库存管理理论在建筑企业的应用

建筑交流材料范文6

【关键词】开放教育;教学空间;建筑学

建筑学专业教室是为满足建筑学专业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绘图训练、作品展示以及交流讨论的特定教学空间,也是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场所。受学校发展历史、教育理念、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内各高校的建筑学专业教室从形式到空间上均有较大差异。为满足基本的教学需要,各高校对建筑学专业教室空间的改造与设计进行了多种尝试。开放式建筑学专业教室是一种典型的开放式教学空间类型。它将传统教室的空间敞开,有利于师生之间更好地交流。由于其布置灵活、易于分割的大空间特点,满足了不同功能使用的需要,具有较好的空间体验,备受建筑高校师生的认同和喜爱。

一、开放式教学模式下的建筑教育

“开放式”教学又称开放教育,它是针对封闭、教条、缺乏活力的教学模式提出的,是20世纪西方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重要理论。开放教育强调发挥教师的作用,注重学生的兴趣,主张在活动和游戏中学习。现代建筑教育起源于包豪斯设计教育体系,注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发散性和“开放式”教学的特点。由于建筑专业的特殊性,建筑学专业课程教学相较其他理工科专业有较大差异。在中国传统的建筑教育中,通常是采用师徒传承式,强调进行一对一地教授和指导,是一种封闭式的教学。受西方建筑教育影响,国内各高校对建筑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和探索,并在建筑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一定的实践创新。开放教育作为重要理念,得以被广泛地运用到建筑教育和教学中。

二、开放式建筑学专业教室空间

在“开放式”教学模式影响下,传统“师徒传承式”“授课式”的教学空间逐渐被取代,而具有一定学习、绘图、交流等功能特点的专业教室空间则被重视和强调,并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放式建筑学专业教室是为满足新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活动的需求,并为“开放式”教学服务的一种特定教学空间。它具有丰富的建筑功能与空间特点,能够为建筑学专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活动和交流探讨提供适宜的空间和环境。

三、功能特点

开放式建筑学专业教室的功能较为复杂,可分为基本功能与辅助功能两类。为更合理地利用建筑空间,开放式建筑学专业教室是以满足最基本的教学需要为主,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其剩余空间安排一定的辅助功能。由于各高校教学环境与条件的差异,及其开放式教学空间大小不一,以致其“剩余空间”差异较大,具有不完全相同的辅助功能。

1.基本功能

和普通专业教学空间相似,开放式建筑学专业教室是建筑学专业设计课程教学的重要空间,它具有特定的建筑功能。由于建筑学专业具有具有艺术性、工程技术性、实践性的特点,在建筑学专业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理论讲解、交流讨论、画图、评图等等一系列的专业活动。为满足基本的专业教学需要,作为特定的专业教学空间,开放式建筑学专业教室具有一般的教学指导、学习、绘图、模型制作、交流讨论、展示汇报等基本教学功能。

2.辅助功能

而在课程教学之外,开放式建筑学专业教室因其开敞通透的公共空间特点,也往往成为学生课外交流和自主学习的重要场所。为了能够按时完成课程设计作业和任务,学生们也常常需要在专业教室里面加班或熬夜画图。由于日常使用的需要,为更好地服务教学,开放式建筑学专业教室还应配备一定的生活辅助性功能或设施,如休息、储藏、洗漱、厨卫等。

四、空间形式

为了满足不同班级和年级学生共同使用的需要,开放式建筑学专业教室通常具有较大的空间尺寸和建筑面积,是一种大空间教室。由于专业教室特定的功能要求,使得它在结构与空间形式上相较其他类型的教学空间有较大差异。参照国内外建筑院校专业教学空间的实际案例,根据其空间形式特点,这种大空间教室可大致分为开敞式、阶梯式、复合式三种。

1.开敞式

开敞式的专业教学空间是以一个或多个教室空间为主体单元,在平面上进行一定分割或组合而形成的能够满足特定使用功能的综合性空间。它具有开敞、通透、易于分隔的建筑空间特点和较强的适应性,能够满足不同班级和年级共同使用的需要,是最为常见的开放式教学空间类型。在国内建筑院校中被广泛使用。许多高校常常会利用一些废弃了的大空间教室进行改造设计,打造具有丰富效果的开敞式教学空间。如北京建筑大学是利用老图书馆进行改造,而北京大学是利用原有的老建筑(备斋)顶层空间进行改造,形成连续通透的开敞式教学空间(图1)。

2.阶梯式

阶梯式的专业教学空间是在竖向上采用台阶踏步进行空间组织,而形成具有一定高差变化的教学空间类型。它能够较好地适应复杂的地形和场地条件。建筑空间变化丰富,具有一定的秩序和韵律感。以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的设计教室为典型代表,它采用了层层退台的方式进行空间组织,从下往上分别为高年级到低年级的专业教室,形成一定的秩序。并通过设置餐厅、报告厅、展示厅等,营造了一种交流性极强的大型专业教室空间。

3.复合式

复合式的专业教学空间是利用楼梯进行空间组织,通过设置夹层的方式,在内部形成局部两层或多层的教学空间类型。它具有紧凑和节约空间的特点,能够满足更多人同时使用的需求,是对教学空间最大程度的利用。其内部空间根据不同的功能需要进行划分,形成高低错落的空间组合关系,空间变化丰富,尺度宜人。

五、空间尺度

建筑空间尺度包含了空间的大小、比例、尺寸以及人们对空间的主观感知。一个合理的空间尺度往往要求建筑空间各要素之间具有大小舒适的尺寸与比例关系。开放式建筑学专业教室空间是由绘图座椅、门窗、墙体、屋顶等基本要素所构成,它们的大小、尺寸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能够满足建筑学专业师生的使用需要,并给人以良好的空间体验。

1.空间基本尺寸

从整体上看,开放式建筑学专业教室空间的形状和面积大小是受到一定的结构和建筑材料限制。因受到结构、材料、功能以及人的行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不同高校的开放式教学空间的尺寸与面积差异较大,并呈现出不同的个性和特点。同时由于面积大小的差异,也使得教学空间可容纳的学生数量也大不相同。为满足教学的基本功能,参照人体的活动尺度,根据舒适性的要求,我们可以简单计算出所需要的最小教学空间面积。以北京建筑大学专业教室空间为例,按照其专业绘图座椅的基本尺寸,根据使用要求并预留走道宽度的1/2(275mm),可以估算出每学生所需要的最小面积单元为1.92㎡(图2),按照每班25人计算,每个班级所需要的最小建筑空间面积为48.0㎡。在细部上,以专业绘图座椅为例,为满足人使用的舒适性,其长、宽、高以及细部尺寸总是受到人的行为活动的影响,并与人体的活动尺寸有密切关系。同时因其数量多,对整个空间尺度的影响非常大。通过对北京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高校调研发现,其专业绘图座椅的样式与尺寸大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教学空间的限制,个人喜好偏爱,以及结构、材料等因素造成的。此外,教学空间的门窗、墙体、屋顶等细部尺寸,因受到不同环境、气候等因素影响,为满足自然采光、通风,在设计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2.人的行为与体验

开放式建筑学专业教室空间具有丰富的建筑功能,它为人的行为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场地和空间,并营造开放、平等、共同学习的场所精神,带给人丰富的空间体验。通过对人的行为观察,认为在专业教室中主要进行专业教学、交流与讨论、看书思考、休憩娱乐等活动。由于开放式教学空间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室空间,具有灵活和易于分隔的特点。在专业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需要临时移动桌椅,使其围合成圆形、半圆形、弧形等平面或形式,形成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学习空间;而在交流和讨论过程中,也可以根据使用的需要,将绘图座椅进行一定的排列和组合成,以满足2~3人或更多人的学习交流和讨论,并营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交流氛围(图3)。同时由于教室内的专业绘图桌椅,都是直接分配到每个学生,使得它在一定时期内成了学生的私有财产。因此专业教室内一般会放有一些必要的学习工具和资料书。而当学生在看书或思考的时候十分方便。由此开放式的教学空间便成了一个开放式的“图书室”。此外,在开放式教学空间内进行一定的休憩娱乐活动,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中(特别是熬夜画图的时候)能够得到一定的休息和放松。开放式建筑学专业教室是一种特定的开放式教学空间,也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它具有丰富的建筑功能、形式以及空间尺度,能够为建筑学专业教师与学生们之间的教学活动和交流探讨提供适宜的空间和环境。同时也能够使不同班级、年级以及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强烈,有利于营造具有趣味性的,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刘文佳.现代教学建筑空间与“开放式”教学[D].郑州:郑州大学,2003.

[2]段然,文剑钢,郭晓阳等.我国高校建筑类专业教学环境研究[J].价值工程,2013,(22):125-130.

[3]王颖超.建筑学专业教室空间尺度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12.

[4]亢晓宁.郧阳博物馆建筑空间尺度体系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5.

建筑交流材料范文7

关键词:建筑企业;内控问题;解决措施

一、建筑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在建筑企业中,内部控制是利用规范的、合法的手段对单位进行强化管理,并且最终实现以经济进步为共同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企业面临的风险,不仅能有效防止徇私舞弊、减少企业损失,还可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准确率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筑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发展、保证自身的优势,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其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国内外对于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有一定的不同之处,所得出的结论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国外学者认为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包括:董事长、管理层和普通员工,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进行的有效手段和措施。而我国内部控制主要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的,包括: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和沟通、监督等,而且这些部分也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只有将这些要素协调好,配合实施,企业经营才能更好的达到有效性、高效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和重要推力。

二、现阶段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但是,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存在许多问题,只有找出这些问题并重视它,建筑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一)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意识不足,相应制度不够合理

从当前情况来看,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一些管理者对于内部控制缺乏充分理解,大多数都只是知道内部控制的存在,但对于内部控制的作用并不清楚。很多时候,企业为了提高业绩,增加利润而对内部控制的一些制度进行忽视,没有做到有效执行,从而出现了很多漏洞。所以,在工作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规章制来执行,如果执行的轨道偏离,就有可能会出现其他更大的问题,导致局面无法掌控。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加强员工培训,促使员工有着较高的内部控制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不然就会得到相反的结果,如内控意识不强不仅仅会导致经济的损失,严重者还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管理层的疏忽,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做到严格监督,严禁无证上岗,违章作业,没有佩戴防护用品等情况的发生。在上岗前要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及考核,只有考核通过才可以正式上岗。上级领导在进行现场检查时,可以请技术人员演示,严禁自己动手操作,实在必要时也必须有专业技术人员全程陪同才可。

(二)成本控制制度不健全

建筑企业项目一般是周期长、流动性强、资金投入大和交叉作业等特点,给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造成了不小的阻碍,并且在对成本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如:原材料市场的价格不统一、质量好坏难以辨认、施工设备经常被损坏等等,都会造成材料的浪费、企业工程成本的增加,从而减少了企业的利润。我国建筑企业对于成本和质量之间的关系把握不好,很多时候,为了提高项目工程的质量,对工程中的成本问题不够重视,从而出现了建筑体的质量虽然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增加了工程质量的成本,经济效益不够理想,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资本累积,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工程的质量问题。这对于单项工程来说,可以获得很高的利润,但建筑企业的项目工程本身就复杂多样,有一部分的质量存在问题可能会导致其他部分无法完成,从而导致质量检测不达标,后期就会出现很多麻烦。

(三)内部控制监督制度缺乏

对于内部控制来说,监督机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用监督机制的运行,其他条款的执行肯定受到严重的影响。在材料采购环节中,很多企业都采用项目承包责任制,项目经理在保证公司要求的期望利润之外,可以对多出的利润自由分配,故而,在采购的过程中,由于监督体系不够完善,执行力度不够,项目经理就有着更多的决策权,将会把整个材料采购工作完成。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暗箱操作,所采购的材料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从而会导致对整个项目的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

(四)内部控制信息交流不畅

目前,我国的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够完善,有些建筑企业甚至没有专门制定和执行内部控制的部门,内部控制的执行和完成只能通过各个只能部门协调完成,但是由于部门之间的差异,信息的交流受到阻碍,导致内部控制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会计信息管理上,虽然建筑企业有着自己的一套信息管理系统,但是信息的管理水平比较低,加上不完善的内部控制,使得会计信息的质量也得不到保证。虚假、错误的会计信息常有发生,这对建筑企业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对建筑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改进措施

(一)提高职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完善内控制度

目前,加强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训练,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对建筑企业来说极为重要。但企业内部控制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这是企业职员对内部控制的作用理解不够深刻,久而久之,企业职员的内控意识就比较薄弱,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就无法得到保证。建筑企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员工的知识水平差异较大,提高内控意识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出发,从上至下一步步走。首先,从管理者开始,作为领导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态度决定着内部控制体系实施是否有效,所以,管理者可以利用每一次会议以及平时的工作交流机会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借鉴一些新老案例进行辅助理解,多多组织关于强化内控意识的培训,只有管理者做好了自身的带头作用,充分重视内部控制并将其应用到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才能更好地带动其他员工也重视内部控制,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其次,提高基层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在人力资源部招聘员工的时候,就应该严格要求,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人一律不要,做到宁缺毋滥,对于其他员工,应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其深刻理解内部控制的功能作用。只有企业全体人员都充分认识并理解内部控制的作用,才能将企业的各项制度实施到位,并树立起正确的内控观念,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收益。建筑企业要提高职员内部控制意识,制度的设立应尽可能做到清晰明了,对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何做才行都应该有一定的步骤和依据,不仅能够协调好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使建筑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同时也能让员工清楚自己的权利和应负的责任,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从而实现企业的目标。

(二)加强成本控制,提高利润

建筑企业要要做好成本控制,应从内部管理体系出发,为成本控制提供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目前为止,建筑企业大多数项目工程普遍需要支付工程的垫资款和其他一些必要的费用,所以在公司的总部应该设立资金结算中心,不仅可以保证项目临时需要资金和出现新项目时所需要的费用,使资金在企业内部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还可以降低企业外部贷款的利息费用,从而节约支出,控制好成本,提高企业的收益。任何企业想要获得利润,就一定要有前期的投入,这就产生了所谓的成本,对建筑企业来说,投资的成本更大,风险更高,如果成本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的,这就需要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设。首先,应建立成本预算制度,充分调查市场以确定材料的成本高低和质量好坏,把握好材料的实际情况,编写好项目初期的计划方案,做好事前控制好成本。其次,应加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控制,对于发生错误和偏差的地方做到及时修改和调整,做好事中控制,严格控制预算之外发生的费用,提高成本控制意识。最后,要将成本控制落到实处,相关责任人应该重视考核制度,结合权、责、利三者控制好成本。建筑企业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应完善内部控制,严格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扩大企业规模,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

(三)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监督的作用

监督在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监督的执行是否有效对其他要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内部管理是提高监管力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确保内部控制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并且可以随时适应环境的变化。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第一,需要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将内审人员从会计和财务部门分离出来,直属于企业的最高管理层;第二,不仅要加强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审计,还要对企业经营活动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核查;再次,建立奖惩机制,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后,需要建立一个自我监督评估体系,可以加强工作人员日常自查、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内控稽核、管理层人员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等,从而不断地完善内部审计和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监督的作用,使建筑企业的经营活动工作落到实处,内部控制的其他要素顺利实施。一般来说,资金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建筑企业这种投资额度大的企业,资金的管理尤为重要,若不能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是无比巨大的。建筑企业的部门众多,部门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为了不出现资金使用的混乱,应统一管理资金,建立资金管理中心,对资金在各部门之间的流动进行统一分配,避免出现垫资、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使企业日常运转出现困难现象发生。从而对企业的资金来龙去脉更加清楚,相关的责任也十分明确,公司的信誉和利益也能得到提高。建筑企业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有效配合极为重要,它是保证内部控制其他组成要素顺利进行的关键点,监督不力,则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使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内部监督是指单位或企业内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相互协调配合的一种管理机制;外部监督包括政府和社会对建筑企业的监督,这些机关及其有关人员包括外部监督的机构和人员,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有效配合,可以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

(四)完善信息交流体系

信息是任何企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源,信息化程度越高,可以为企业提供多方面有用的资源,企业管理层人员能够及时了解自身实际情况,并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有用的资源。信息的交流沟通在任何企业都比较重要。只有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保证,才能为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运营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保障,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在建筑企业中,由于企业自身的项目结构特点———项目周期长,资金流动较大,各种工种交叉作业等,不仅需要畅通的信息渠道来保证项目工程的安全与质量,也要做到信息的交流沟通能及时得到满足,过时的信息有时可能导致无法估量的成本产生。而且,信息的沟通需要与其他部门联系起来,尤其是监督部门,可以实现信息的交流畅通无阻,企业内部信息的传递效率,确保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措施,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四、结论

随着建筑行业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为了继续发展下去,必须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身优势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筑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种自我调节和制约机制,处于重要的地位。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能够提高全体职员的内控意识,控制成本,增加利润,强化监督管理体系,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效地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维护了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最终促进建筑企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培玲.建筑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经贸,2015(24):154-155.

[2]洪玉萍.建筑企业内部控制设计思路[J].中外企业家,2017(4):94.

建筑交流材料范文8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1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造价原因

为控制成本核算,很多单位不段抑制成本的投资,压低工程造价,这就对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造成了隐患。工程造价过低会导致工程施工方面的为降低成本,选取质量不合格产品以及选用专业能力较低的施工人员,从而导致施工管理方面不严谨,无法全面监控与管理建筑施工工程。施工材料作为建筑施工使用最多的产品,一旦降低投资成本会直接影响材料的选取与使用。这就会对整个工程质量造成影响。与此同时,施工人员的不专业性也会导致施工进度无法按要求完成,造成房屋建筑工作不流畅甚至延期。

1.2设计原因

房屋设计作为建筑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是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基础。房屋建筑设计所需要的不仅要考虑房屋的功能性,还需要考虑施工的各方面。例如,在设计厨卫防水层方面,经常出现防水层涂抹层不够高,而导致后续使用时的漏水现象。另外,厨卫地面采用空心楼板等未考虑到厨卫的上下水管问题,为今后房屋的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而房屋楼板的设计采用预制空心地板,这种方式在涂抹防水层时易出现裂缝等,这些都是设计时对与细节的疏忽,从而为房屋建筑施工的后续带来了一定的质量与安全隐患。

1.3监理问题

监理问题也是房屋建筑施工质量隐患的一项因素,专业的监理团队是保证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有效监督的必要因素。但由于现在很多监理单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承接超出本单位资质的业务,监理人员的资格与,专业素质不符合要求,甚至有些监理人员无证上岗,对于现场监理质量控制体系构建不全面,由于监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层次不齐,对于施工材料、构建、结构等在审查环境中把握不当,这都为房屋建筑施工质量带来了隐患。而少数监理公司为按照监理要求走验收程序,对于很多存在质量问题的工程项目都无法及时发现问题,这也为房屋建筑施工质量埋下了隐患。

1.4材料因素

施工材料的选取也是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在选择防水材料沥青品种,油毡的质量与品种、抹灰用砂含泥量、木门窗户材料的选取等的控制都对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有所影响。对于建筑材料的使用,往往很多材料入场后属于检验,就直接投入使用,这为建筑施工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就目前建筑施工市场情况反馈,因材料质量问题所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尤为突出。

2房屋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2.1严把检查关,控制质量

若从根源上把握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关,必须做好质量检查工作。工程建筑施工单位要加强检查工作人员的专业性,“防检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全面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关节及施工材料的使用。检查工作采用责任到人方式,检查人员对每项施工工序都负责。对于各方面的检查工作人员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需要多交流沟通。施工作业人员与检查人员的目的应保持一致,都是为提高房屋施工质量。对于施工单位管理施工建设部门,要加强施工质量监管力度与检查力度。而施工矛盾主要突出为施工工期短,工程量的工程。这就对检查工作提出了挑战,有些工程容易在此时忽略检查工作,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务必树立检查人员的威信提高检查人员的水平。

2.2优化对工程技术的管理

房屋建筑施工管理的落实,不仅是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在房屋建筑施工前期就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以下几点是对于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前期的准备:(1)房屋建筑施工人员在工程开工之前需要对设计图纸进行学习,制定出合理的施工计划与方案,尤其是在运用一些较为复杂的施工技术,一定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复核,这样可在施工过程中避免出现纰漏,而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与质量;(2)完善建筑施工管理信息,准确且及时记录企业、加工、处理的实际情况;(3)根据本次工程的特点,对本次建筑施工工程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探讨与研究,争取在工程施工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与发展。

2.3全面准备,互相交流

对于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也是提高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对于施工工作人员在房屋建筑施工前期需要提前到达施工现场,了解施工现场的环境,仔细研究施工图纸,设计方案等,结合实际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绘制图纸。对于施工难度较大的项目,需要建筑施工组织项目部门进入内部参观,并且更加施工质量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进行施工交流,安排施工单位各部门人员对现场进行勘察与了解。针对交流结果,施工单位人员需要及时总结,找出施工前的不足,多方探讨,将施工方案做到最佳。

2.4小组攻关,质量评判

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需要施工单位全面的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可采取小组攻关方式,这对于改善施工质量有着明显的效果。小组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根据施工质量的具体管理方式,以班组为基础广泛操作规范。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技术、质量问题时可通过“攻关型”活动,将改善工程质量为前提进行技术探讨。这种方式可显著提升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效果。大力推行工程质量承包和质量否决制度,以质量指标为否决指标,签订责任书。这项活动关系到项目部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质量管理积极性。

2.5材料监督

针对国家对建筑行业的规定,房屋建筑施工要提升自身的质量,需要建设施工单位要严把采购,检验,运输,使用四关,对于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公工程材料要严把质量监督关,严格杜绝不符合制度的建筑材料。对房屋工程中材料的管理主要是对其各环节的把控。首先采购员方面,应不段提升采购员的专业素质,对材料的鉴别能力不段提升,选用有责任心,事业心强的采购员,这样在采购建筑材料时才能够把握建筑材料质量。其次,对于市场信息的掌握,需要采购员及施工企业管理者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充分了解建筑材料的价格、质量、供货等情况,只有充分掌握信息才能够有效的控制材料选取,节省成本,降低材料的不必要损耗。而对于建筑施工的三方(建设企业、监理公司、施工单位)也应加强监管力度,严格把控材料使用的各个环节,避免出现因材料使用不当所造成的质量与安全隐患。对于材料入场后的监管与检查也需严格遵守规定,进场材料必须有合格证书,出厂说明,并要通过严格检查方可进入施工现场进行使用。

3结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施工的整个过程。施工单位、监理公司、建设单位都应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监控,树立质量为主的观念,在保证施工能够按要求完成的基础上,还要把握质量关,这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戴俊.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及其控制措施分析[J].地产,2019(21).

[2]钱考胜.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及其控制措施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34).

[3]杨胜伟.分析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居舍,2018(15).

[4]吕大伟.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民营科技,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