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术论文范例

护理学术论文

护理学术论文范文1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的2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30~63岁之间,平均年龄41.3±5.1岁。患者入院时11例昏迷,4例出现嗜睡,12例出现偏瘫,8例出现失语;其中出血的部位分为:基底节出血9例,丘脑出血6例,皮层下出血5例,影膜脑下出血3例,其中有4例患者因为脑出血破入脑室;本组的所有患者均在发病之后的2~72h之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1.2治疗方法

临床上主要是采用YL-1型的颅内血肿粉碎刺针将其颅脑CT测量点作为靶点,再按照CT提示其血肿的大小、形状、部位的深浅,再选择长度适当的穿刺针。摆好患者体位:患者取平卧位,将头部适当抬高,暴露患侧[2]。2%碘酊消毒,75%乙醇彻底脱碘,铺无菌洞巾,2%利多卡因进行局麻。在电钻的带动下将头皮、颅骨、硬膜脑钻透之后去掉电钻,再车管连接引流管,在拔掉盖帽之后将圆形的塑料针芯插入其中,对血肿进行穿刺,使用5ml的注射器将部分液体吸出,通常在首次吸取50%,之后再将针形的血肿粉碎器插入其中,使用0.9%的氯化钠溶液对液体血肿和半固体的雪中进行反复的冲洗,如若出现新鲜的出血可使用1mg的肾上腺素以及0.9%的100ml氯化钠溶液反复的冲洗,待侧管排除液体直至澄清之后再将液化剂(0.9%的50ml氯化钠溶液、10万U的尿激酶、12500U的肝素)注射其中,针对需要将液化剂破入脑室者不加肝素,3~5ml/次,待保留4~7h之后进行引流,2~3次/次,凡是患者的血量超过了15ml,在手术之后的6h或者是第二天要给予尿激酶溶解血凝块进行治疗。一直到颅脑CT复查显示其血肿清除率达到90%以上即可将针拔除。医务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切记严格无菌,其操作间隙要注意夹管以防出现气颅,在抽吸的过程中要避免用力过猛,造成过大的负压,引发再次的出血。

2结果

患者在接受微创清除术之后,20例治愈(86.96%),2例死亡(13.04%)。于此同时对治愈的患者进行了3个月时间的随访治疗,其中16例患者完全恢复自理(80.0%),3例患者能自理部分的生活(15.0%),1例患者意识清晰但是卧床(5.0%)。

3术后护理措施

3.1观察病况

患者在手术之后,要采取平卧的姿势,要将头部抬升15°~30°,同时还要保持头部偏向一侧,有助于防止误吸,并且还要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给予吸氧,并实行点监护,随时的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等,特别是要观察患者的肢体运动等。一般心电监护理是霉30min测量一次血压、呼吸、脉搏,在4h对患者的体温进行测量。患者的血压要控制在160~110/100~80mmHg,有助于防止患者出现血压过高而引发呕吐、意识障碍、烦躁,致使颅内压再一次的升高而出血;因为血压过低而导致脑血流的灌注不足从而加重了患者的缺氧现象以及脑水肿等病症。常规的办法是在患者的头上放上装有冰块的帽子,从而减轻脑水肿。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需要每30min观察一次,若患者出现了意识障碍、瞳孔对光的反应减弱或者是消失、心动过缓、呼吸的频率改变等,均是提示有再次出现以及脑疝发生的可能性,那么需要及时的告知医生并处理。尤其是具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其程度主要是与患者的病情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随着病情的延长患者可能继发偏瘫或者是轻度的偏瘫,也有可能是致使颅内再次出血或者是造成引流不畅等。

3.2护理穿刺引流

首先,护理人员要密切的关注引流液体颜色、量度,在手术之后引流袋内的液体多呈淡红色的,如若突然有新鲜的红色提提被引出,那么要及时的考虑是否有再出出血的可能性,立即告知医生并处理。其次,要留住引流管的长度,通常引流管的放置需要与头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或者是低于头颅的位置,这样有利于血肿腔内看残留的流出,并且还能防止反流。如若脑室引流,通常引流管最高到侧脑室额角的距离为10~15cm,以便于维持正常脑脊液的压力[3]。第三,要保持引流管的畅通,由上而下轻轻的挤压引流管,1~2次/d,经过检查是否出现管道的扭曲受压以及血凝快的阻塞等;如发现管腔内被血凝块阻塞,根据其无菌原则适用500ml4℃的生理盐水加上2mg肾上腺素进行冲洗,1~2次/d,200~300ml/次。若阻塞仍然没有解除,可在严格的消毒之后使用无菌注射器轻缓的向外抽吸,并且适当的调整穿刺针以便于引流。在必要的时候遵照医生的叮嘱注射2万U的尿激酶,再加闭引流管4h,待血凝块液化之后再进行引流[4]。第四,要保持穿刺针辅料的干燥、无菌,每天要无菌操作更换一次引流袋和无菌纱布。

3.3相关并发症的护理

1)手术后的出血。

让患者始终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根据医生的叮嘱口服镇静药等进行治疗,在必要的时候要约束其四肢,以防患者因为躁动而致使脱管或者是血压升高引发再一次的出血。与此同时在手术之后要控制血压,使其处于正常的状态或者是略显高于平时的血压值,对于顽固性的高血压需要采取冬眠疗法或者是静点硝普钠治疗。要保持患者大便的畅通,针对便秘者要使用缓泻药物以及低压进行灌肠,以防因为大便过干而用力排便引发脑出血。

2)肺部感染的护理。

要做好口腔的护理,护理人员或者是家属要定时的做好翻身叩背,并要鼓励患者将痰液咳出,以保持呼吸道的通常。对于意识障碍的患者要给予鼻饲,若发生呕吐要让其侧卧,以防误吸。在必要的时候切开气管,并根据气管切开的方法进行护理,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以及消毒隔离。

3)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变化以及腹部的清凉,对患者大小便颜色、性质认真的观察,若发现异常现象要及时的告知医生并处理,针对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暂时停止进食,同时要给予持续胃肠减压以及冰盐水洗胃或者是在胃内注射100ml生理盐水和4mg去甲肾上腺素。留置了胃管的患者每次在注入的流质食物之前需要抽取少许胃液,并观察判断其有无发生应激性的胃溃疡。经口进食的患者要避免进食刺激性较强的过冷、过热、生粗硬的食物。

护理学术论文范文2

本组96例,均为我院收治的肝脾破裂大出血手术患者,其中男71例,女25例;年龄17~68岁,平均41.2岁;其中闭合性损伤80例,开放性损伤16例;致伤原因:车祸外伤58例,重物砸伤或打伤22例,高处坠落伤9例,刀刺伤7例;肝破裂24例,脾破裂67例,合并肝脾破裂5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74例,其中颅脑损伤8例,肠破裂7例,后腹膜血肿6例,肋骨骨折42例,肺挫伤11例,血气胸7例,四肢或躯干骨折22例。

2结果

本组96例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经确定性手术治疗后,治愈93例(96.9%),死亡3例(3.1%)。死亡原因: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2例死于重度颅脑外伤。

3手术室护理

3.1术前接诊

手术室护士接到急诊手术通知后,应迅速向手术医生了解病情及拟行的手术方式,立即报告值班护士及麻醉科医生。手术室护士立即准备好抢救设备齐全的手术间,配备有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除颤器、无影灯、手术床、高频电刀、吸引器、血液回收机,同时调试好相关仪器设备,确保其功能正常运转。参与手术的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各种手术仪器和器械的使用方法,对于手术中可能使用的抢救药物,要掌握其药理特征及药物治疗的禁忌证,要熟悉所需药物和器械的摆放位置。由于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通常病情比较危重,往往入手术室时已有失血性休克表现,如神志淡漠、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手术室护士必须从容镇定,注意力高度集中,临危不乱地处理各种危重险情。参与手术的护理人员最好要有多年手术室工作经验,要求业务能力强、手术配合娴熟、熟悉肝脾手术的护理配合及急救能力,巡回护士由1名经验丰富、资质高的护师以上人员担任。

3.2术前护理

患者接入手术室后,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患者的有效呼吸,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给予面罩吸氧或气管插管,立即行心电监护,测血压、血氧饱和度。给予患者平卧位或休克卧位:头和躯干抬高10°~20°,下肢抬高20°~30°,目的在于增加回心血量,有利于呼吸、循环功能恢复。对于昏迷患者,要观察口腔内有无呕吐物或异物,去除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呕吐物,并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必要时配合麻醉师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既能快速扩容,又能监测中心静脉压,了解血容量补充情况及心功能情况。建立循环支持,保证有2~3条静脉通路,及时补充血容量,维持有效的循环血量,确保补液通畅。补液以“先晶后胶,先盐后糖”为原则,可以选择生理盐水、林格氏液等晶体溶液,或者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白蛋白等胶体溶液。由于晶体溶液和人工胶体溶液较容易获得,且用于休克复苏时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故早期液体复苏时可作为首选。

3.3术中护理

洗手护士应熟悉肝脾手术的过程及步骤,及时关注手术进展,准确无误地传递手术器械,密切配合手术医生操作。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手术室内医院感染。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打开体腔前、关闭体腔前后与巡回护士认真清点台上所有器械、纱布、缝针、缝线,并及时做好详细记录,防止异物遗留在体腔内。坚持“三查七对”制度,术中使用过的安瓿、药瓶、血袋要统一固定存放,以备术后查对。术中输血要经2名护士核对无误,双方签字后方可输血,手术室物品未经巡回护士同意,任何人不得带出手术室。由于肝脾破裂大出血导致外周组织灌流减少,大多患者有体温低及畏寒现象,低温影响血流速度,血液黏度增加,会加重失血性休克,因此要注意对患者保暖,手术室温度应维持在23~24℃,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裸露部位注意加盖暖垫保暖。

3.4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要妥善固定腹腔引流管及敷料,防止脱落,并安置于正确位置。定时对患者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尿量以及各引流管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如果出现特别的情况,如血压下降、心率增快、腹腔引流管量逐渐增加,应该立即向主刀医生进行汇报。在复苏室待病情稳定后,将患者送入普通病房或ICU病房。严格执行交接流程规范和相关规章制度,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达到持续维持患者手术安全的目的。在手术之后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计划,向患者说明手术治疗效果,使其认识到肝脾破裂大出血是可以治愈的,帮助患者克服内心的恐惧,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4小结

护理学术论文范文3

1.1基本信息统计

57例患者术后确认出现心血管并发症。其中男性38例,平均年龄(51.3±12.9)岁,女性19例,平均年龄(57.0±13.3)岁。其中支气管肺内肿癌29例,肺结核17例,肺脓肿7例,支气管扩张3例,肺裂伤患者1例,均确认手术治疗;有心血管病史患者18例,有吸烟习惯患者29例。

1.2手术方式

根据患者自身身体素质以及肺部疾病的病情,针对57例患者主要采用全肺切除术18例,局部肺切除术39例。

1.3并发症出现时间

在57例患者术后出现心血管并发症,发病时间最早在手术当天,最晚在手术后第五天,术后当天出现1例死亡。

2心血管并发症原因分析

肺切除术后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患者年龄因素。

目前医学界已经证实,肺切除术后患者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概率与患者的年龄有紧密的联系。45岁后进行肺切除患者术后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概率将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患者年龄大于60岁以后,手术后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概率最大,这可能是随着年龄增大,跟患者本身身体素质下降有关。

2.2患者术前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

由于患者的心血管功能本身存在缺陷,在进行肺切除术后患者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概率远高于普通患者。

2.3患者术后缺氧。

由于手术本身是切除了患者的肺部组织的,术后患者的肺部功能必然会受到损害,同时手术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术中的麻醉仍在起作用,同样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从而造成患者短时间内缺氧。患者术后缺氧直接导致了心血管压力,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大大增加。

2.4手术方式不同。

进行全肺切除对患者肺部的伤害肯定是大于局部肺组织切除,因此患者的呼吸功能也会受到抑制,增强患者心血管压力,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几率也增大了。

3护理工作

3.1术前护理

一是手术前对所有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肺切除手术的知识普及,使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肺切除手术后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术后的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同时手术后的科学护理能够尽量减少甚至消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

二是要求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睡眠,合理饮食,戒除烟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三是术前适当地进行心肺部功能锻炼,以增强患者术后的适应力,减少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四是术前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特别对于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以及心电图现实异常的患者。

3.2术后护理

一是加强患者供氧。

根据患者本身身体素质及术后情况,对患者实施充分地供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概率。通常来说,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或者本身心血管功能存在缺陷的患者手术结束后要保留氧气插管,所有患者都必须在术后进行至少12小时的辅助呼吸,实际采用辅助呼吸的时间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判断。

二是术后要及时进行呼吸功能恢复训练

可以要求病人进行深呼吸练习,轻拍患者背部等,促进患者肺部尽快恢复正常呼吸功能。

三是注意对患者进行胸腔引流。

胸腔引流液的颜色与流量是失血最直接表现,护理人员要详细了解患者术中失血情况[2]。护理过程中保证引流管始终畅通,并及时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引流液的流量和颜色,记录时间最好为一天三次。全肺切除者,为维持纵隔居中位,术后胸腔引流管应夹闭,并每天拍胸片观察气管位,了解胸腔积气积液情况[3]。

四是密切关注患者的生理指标

特别是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本身心血管功能存在缺陷的患者要作为重点对象。所有患者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实时检测患者的心率变化,一旦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前兆,护理人员要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报告医生。

五是及时使用镇静镇痛药物。

患者在术后麻醉消失以后,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疼痛,疼痛的程度因人而异,疼痛会进一步消耗患者的体力与精力,患者也容易产生烦躁郁闷等负面情绪,因此术后护理人员要及时使用一些镇静阵痛药物,缓解患者的疼感

护理学术论文范文4

自2013年3月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手术室新护士进行手术室各项操作及注意事项的视频培训教学,对比活动前、后的数据,分析培训效果。

2方法

2.1品管圈的建立

根据自愿参加的原则进行招募,建立品管圈,取名“手长圈”,寓意手术室护士共同进步、一起成长。共12人,圈长1名,负责组织开展圈内活动,监督圈内活动内容;指导员3名,负责护理技术指导、示范及音视频采制、多媒体制作等,其余为圈员,均为新护士。

2.2主题选定

采用头脑风暴法确定“视频教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品管圈活动主题。通过采制最新的临床影像资料,配合既有多媒体技术资料,在品管圈质量管理体系引导下,进行学习、培训与交流。

2.3活动规划

确定品管圈的活动周期、活动细则、工作职责、圈员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方式等。品管圈成员采用六何分析法(5,W1,H原则),通过每周的圈会进行相关资料的学习,交流学习经验和体会,总结和分析教学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并收集、整理各种信息反馈。

2.4现状分析

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专业性强、无菌操作要求高、突发事件多等特点,护理工作紧张而繁杂,新护士在参加工作初期难免会感到无所适从。通过品管圈活动的问卷调查,根据帕累托法,将存在的问题进行排序,列出问题比较突出的前5项,分别为:术式复杂与医生沟通配合难;无菌操作要求高,容易出现操作失误;手术器械繁多,熟悉度低,物品准备不足;心理紧张,忙中容易出错,自信心不足;手术室环境布局复杂等。

2.5对策拟定与实施

根据手术室新护士在临床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拟定整改方案。定期开展品管圈活动,了解圈员的实际需求,在圈会活动中交流心得体会,通过有针对性的视频教学培训,提高新护士的理论水平和临床工作质量。具体措施包括:①圈长和指导员方面,将手术室的各项专业操作技术拍成视频短片,制成多媒体资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并分析异同点,使抽象的无菌化操作具体化,对较难掌握的部分可以重复播放,并指出其重点和难点;注意收集新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症结,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并进行示范引导,分享临床实践和思想的心得体会,注重圈员核心能力的养成;运用双向反馈机制,通过对新护士圈员的综合考核及量表调查,评价品管圈活动的实施进展情况,掌握品管圈活动的实施动向。②新护士圈员方面,培养无菌观念,熟练掌握手术室操作的基础理论和无菌操作的基本技能,通过视频和多媒体资料的学习,对照自身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适时加以改正;强化自身综合能力,通过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有意识地提高在临床手术工作中的沟通配合能力和心理素质;在圈会中积极提出临床遇到的困难,分享在实践中学到的好方法和心得体会,在互相交流学习中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克服工作压力,树立在临床工作中的自信心。

2.6效果评价

在品管圈视频教学活动前后,对新护士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进行考核,理论考核主要采取试卷形式,操作考核计算多项技术操作所得分数的总和,其中包括器械物品准备的完备率、专业手术器械的熟悉度、临床实际操作的正确率等;通过向临床手术医师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新护士在活动前后与医师沟通配合能力的变化;通过发放自我满意度评价调查问卷,了解新护士在活动前后心理承受能力、行为控制能力和对自己工作水平主观感受的变化。

2.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结果

3.1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工作质量的比较

活动实施后,器械物品准备的完备率、专业手术器械的熟悉度、临床实际操作的正确率较实施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医师满意度的比较

活动实施后,非常满意和满意的人数较实施前增多,一般满意和不满意的人数减少,满意度呈上升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自我评价满意度的比较

活动实施后非常满意和满意的人数较实施前增多,一般和不满意的人数减少,满意度呈上升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新护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助于快速掌握手术室无菌操作的技术要领,提高综合业务素质和基础护理的工作质量。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将现代化的视频影像技术应用于新护士的培训教学之中,有利于新护士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通过指导人员的亲身示范讲解,并与自己的实际操作进行对比,从而更容易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品管圈管理模式的应用,加强了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有利于新护士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主动发掘自己的能力特长和工作中的诀窍,再通过与其他圈员的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品管圈的开展有利于指导员及时发现新护士的技术短板,把握培训的重点和难点,剖析热点问题,并实时更新视频教学内容,就圈员关心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示范。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圈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与医师的沟通协调和配合能力,有助于圈员开放个性,增进护士及医师之间的熟识和沟通交流。此次品管圈活动得到了外科医师和麻醉医师的大力支持,在视频的采制过程中,突出了手术配合的流程以及手术医师的习惯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指导,有效地促进了医护间的沟通,提高了临床医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使新护士通过不断学习,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逐渐提升自身能力和综合业务素质,这些改变都有利于提高新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5结语

护理学术论文范文5

1.1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选样的方法,将2014年9月~11月护理专科2013级共129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同一年级专科班护生;已完成相关内容理论教学;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学生按顺序进行编号,按照抛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64名)与对照组(65名)。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学习进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即老师讲解示教,学生练习老师指导。

1.2.2观察组

引用Microteaching教学理论设计穿脱手术衣技能微型教学流程,即将穿脱手术衣整体操作项目拆分为用物准备-洗手消毒-穿手术衣-戴手套-脱手术衣-脱手套-终末消毒相对独立完整,又可测量重复的7个小操作,并对每一个小操作制定具体步骤、练习目标及效果评价,形成连续完整的操作链。将整合细化的操作程序、评价标准告知学生,老师分节分段指导学生进行训练,每一部分达标后进入下一部分练习,逐个突破。在练习过程中,老师用手机对操作学生进行拍摄,包括拍摄独立的项目操作及整体操作过程。拍摄视频参照评分标准进行个人、学生、教师三方点评。

1.3效果评价

1.3.1操作考核

实验课结束后,两组学生均进行穿脱手术衣技能考核,考核分洗手(20分)、穿脱手术衣(50分)、戴脱手套(30分),总分100分。采用一对一考核形式,并且带教教师不参与考核。

1.3.2调查问卷

实验结束后发放教学评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生对护理教学内容、方式满意度;护生对带教老师满意度。为确保调查问卷真实有效,采用不记名形式发放问卷。设计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满意度测评表,共发放问卷12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两组数据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穿脱手术衣技能考核成绩

实验组在洗手、穿脱手术衣、戴脱手套及总分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学生教学评价比较

实验组教学与教师满意度分别为92.19%、95.3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微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穿脱手术衣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本研究采用微型教学法进行授课,将穿脱手术衣完整的操作项目细化为用物准备、洗手消毒、穿手术衣、戴手套、脱手术衣、脱手套、终末消毒7个独立小操作,便于学生从细微处入手,循序渐进突破各环节,由简入深螺旋式提高操作能力,最终使学生能准确、有序、流畅完成整项操作。在练习时,学生能从完成及完善一个个小操作中获得一定成就感,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操作水平。另外,通过拍摄记录学生操作动作、操作过程,由学生自己或学生之间主动查找问题,再由带教老师点评错误或需改进之处,加深操作学生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认识,同时能扬长避短,有助于学生对操作的理解与记忆,从而使学生彻底掌握这个操作技能。

3.2微型教学授课方式得到学生认可

护理学术论文范文6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36例,其中男30例,女6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为44.6岁。其中慢性重型肝炎20例,亚急性重型肝炎9例,急性重型肝炎4例,药物性肝炎3例。所以诊断均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

在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丹参和促肝细胞生长素等支持治疗基础上予人工肝血浆置换。在专门的人工肝治疗室内,服静脉留置双腔子管,血浆交换机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血流量50~110ml/min;血浆分离和输入血浆流量35~50ml/min,单次血浆置换量2500~3000ml,间隔时间4~6天,患者行2~4次血浆置换。治疗前常规应用地塞米松5毫克,全身肝素纳。

2结果

治愈21例,好转12例,3例患者死亡。治愈好转率91.7%。

3术后护理

3.1心理护理

病人术后良好积极的心理状况是病情良好恢复的重要保障。重症肝炎患者因长期饱受病痛折磨,情绪低下,对治疗缺少信心,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术不了解,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所以术后要患者耐心讲解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基本知识、疗效、安全性、不良反应及出现不良反应后的治疗措施,并对患者的疑问积极给予解释,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观察病情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防止患者出血感染,同时注意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一般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受损凝血功能较差,再加上治疗前使用肝素后,更增加了出血的危险,因此要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出血倾向,如有无皮下出血,穿刺处渗血等。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受损蛋白比较低,再加上置换过程中免疫蛋白丧失及粒细胞破坏,进一步降低了患者对病原微生物抵抗能力,所以在血浆置换治疗后极易发生感染,因此,术后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要注意口腔护理,保持皮肤粘膜清洁。[2]并要密切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寒战发热、低血压、电解质紊乱,要及时发现,积极有效治疗。

3.3饮食护理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后,患者的肝脏及胃肠道功能尚未恢复,此时进食过量或过多食入蛋白,会引发肝昏迷及消化道出血。所以患者在急重期的饮食以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为主,少量多餐,低肪,控制蛋白质的摄入,同时也要避免粗糙有刺激的食物。对有腹水,脑水肿或浮肿的患者应给予低盐饮食。待患者病情逐渐恢复后,可根据病人肝功能和消化能力的恢复情况,逐步增加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以保证机体的需要。

3.4肢体护理

术后要固定好单针双腔管,嘱患者尽量平卧,避免侧卧于插管侧,穿刺侧下肢,尽量保持伸直位,避免过度屈曲,用力,避免下床活动,及注意坐位时防止角度过小,以免导管受压,折换导致拔管,大,小便尽量协助在床上完成,由于术侧下肢活动量少,应给予局部按摩,注意观察肢体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3.5留置管的护理

3.5.1留置管术口的护理

由于重型肝炎患者功能受损,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且静脉插管较粗,插管部位是股静脉,下肢活动时容易牵拉插管,伤口及容易出现渗血,需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导管异常情况,股静脉临近外阴,肛门易被尿,粪,等污染,应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导管专人护理,每天用0.5%碘伏消毒穿刺处并更换敷料一次,有潮湿或者污染应及时更换,并观察穿刺处皮肤有无红肿及分泌物。

3.5.2防止留置管堵塞

脱落的护理,人工肝治疗结束后,注入肝素盐水得留在导管腔内,防止管腔内凝血,每天用肝素NS封管,每班要认真检查固定的线有无脱落,及时发现重新固定。

3.5.3拔管护理

无需继续人工肝治疗出手堵塞时应及时拔管,拔管前嘱咐患者排空大小便,拔管后局部压迫2-30min,观察无出血后,创口无窗纱布覆盖,再用1公斤沙袋压迫6-8小时,并嘱咐患者卧床24小时,凝血功能差,拔管后窗口凝血困难那持续渗血者,要增加压迫时间,或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穿刺处6-8小时取下弹性绷带,压迫过程中应随时观察该侧肢体血液循环情况。

护理学术论文范文7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主要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3月手术室实习护生152名,年龄为18岁~21岁,均来自不同的医学院校,中专31人,专科81人,本科40人。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将学生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年龄、学历、入科实习时摸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入科后直接分给带教老师进行实习带教,观察组根据实习护生在手术室的实习目标采取两段式阶梯教学方法进行带教,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2.1制订计划

所有实习生进入手术室实习,时间均为4周,入科后第1周由手术室专职的带教教师负责为期2d~3d的集中示教,短期集中培训结束后随机分配给各带教老师,再由带教老师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第4周由专职带教老师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

1.2.2工作流程

制定详细的带教工作流程,并按照实施计划进行带教。

1.2.3带教的内容与形式

第一阶段集中授课,入科后,第2天、第3天由手术室专职的带教教师负责为期2d~3d的集中示教,此期重在帮助护生全面了解手术室环境、三区划分、各类工作制度和各级人员职责分工、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工作流程、正确外科刷手、无菌技术、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手术铺巾、倒取无菌溶液、铺无菌器械台等手术室专科护理操作,正确使用高频电刀及气压止血带等各类专科仪器,正确摆放手术体位,了解手术室常用的手术器械(名称、使用及清洗方法);手术包的准备、器械包的准备、手术后对污染的器械的处理方法,了解手术室内手术台面、地板及墙壁的消毒方法。模拟手术配合,要求学生查找一些与手术有关的资料,如手术图谱、相关的解剖知识、手术操作步骤、手术配合的注意事项等,使他们在配合手术时更加主动。第二阶段进行一对一带教,带教中采取跟人跟班的带教方法,带教老师坚持放手不放眼的原则,随时注意手术进展情况,并督促和提示指导护生术中配合工作。培训护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并提高无菌操作的意识,了解各班次的职责范围与带教老师共同值班,参与急诊手术抢救配合,提高分析、判断、解决急诊手术中应急问题的能力,带教形式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由手术室专职带教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跟班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的讲解和示范,然后让护生进行逐一的操作,同时对于出现问题的部分及时进行更正和指导。在手术室带教过程中,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法,让护生自己模拟病人或家属,感受具体的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的职责,感受应该如何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交流。术前接病人时、手术开始前、病人离开手术室前时如何按照《手术室安全核查表》和《手术风险评估表》的要求落实查对;感受如何在手术开始前、手术关腔前、手术关腔后、缝合皮肤后《手术护理清点单》的正确核查清点填写;感受如何做好手术前和术后的访视工作。

1.3观察指标

出科前由护士长和带教组长对护生进行理论和操作的考核,重点考核无菌技术操作,结合实习生的工作能力和态度给出评分,同时学生给带教老师评分,反馈其优点和不足,不足之处不断改进以提高带教质量。通过考核成绩、对科室满意度、对老师满意度的评分(每项赋分均为100分),观察组采取两段式阶梯教学与对照组采取的传统带教方法的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和对科室满意度以及对老师满意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手术室实习带教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段式阶梯教学法使护理教学有计划、有内容,具有全面性、整体性。通过总带教集中培训学习,再实行专人带教,让他们的每项工作都变得具有条理性;增加了每个实习生对手术室的亲切感,使实习生在短时期内更快地适应环境,树立了无菌观念,掌握了手术室基本技能和操作,进而更好地把理论用到实践中;同时也对带教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更新知识和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才能适应临床教学的需要,给老师与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进一步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感情。运用考试等方法来强化每个实习生对手术室里工作细节的记忆,也可以让他们更加热爱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并且还能很快看清问题,进而根据发现的问题,不断改良自己教育学生的办法,提升教育学生的质量,达到临床带教的最终目的。带教老师尽量参与护生在手术室实习的全过程,在实际工作中边示教边讲解,使护生能尽快地融入手术室的实习生活,有步骤地进行学习。由于手术室与其他病房有所不同,大部分学生会有紧张、恐惧的心理。作为带教老师应热情接待,让实习生倍感亲切,用柔和的语调,并耐心地疏导护生,缓解他们的恐惧心理,以便迅速地使护生进入手术室实习的角色,共同落实并完成教学计划。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师生互动,观察实习护生的反应,活跃学习气氛。在角色扮演护生运用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知识和技巧的过程中,感受了病人、家属和护士等各种角色的内心世界,角色间的矛盾与冲突,使他们不断地反思作为病人和家属的苦衷,从而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对护士职业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传统的带教方式一般很难达到满意的带教效果,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两段式阶梯教学在各科室的带教工作中逐渐得到应用。

4小结

护理学术论文范文8

1.1患者因素

心血管疾病本身就比较复杂并迅速且容易反复,再加上老年患者机体的抵抗力下降,一旦突发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往往会威胁生命,一般手术治疗是比较有效且迅速的方式,但是由于老年患者的病情十分不稳定,一旦被送入手术室后,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引发各种突发状况,比如心肌梗死等,给治疗与护理都带来了一定难度,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不能正确了解该种疾病的严重性,对各种注意事项没有提高关注,患者情绪不稳定,影响治疗与护理效果的发挥。

1.2护理人员因素

手术室的护士每天的工作量较大,且会面对各种类型的手术,精神始终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会使护理人员长期处在超负荷工作中,身体和心理均十分疲惫,很容易引发厌烦情绪,导致护理服务态度差,甚至出现差错。手术室护士的人员编制较为紧张,没有时间给年轻的护士提供外出锻炼学习机会。导致年轻护士缺乏相应的专业护理知识,业务能力不能适应手术室内紧张的护理工作,不能及时处理意外事件的发生,从而导致操作不当引发护理事故和缺陷,从而危及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少数手术室护士由于专业知识欠缺,临床工作经验不足,与医生沟通不够,配合不好,缺乏相应的急救抢救经验。手术前关闭体腔前和关闭体腔后,容易在清点器械上存在差错,手术中的组织标本保存不当,或在标本送检过程中出现差错。在手术输液过程中,输血错误或用药错误,未能执行医院手术室护理“三查八对”的工作制度,导致操作失败或引发护理事故,从而威胁护理安全。

1.3手术室因素

手术室是医疗技术更新较为快速的医疗区域,各种大型先进的医疗设备均会应用在手术室。加上心血管疾病较为复杂,相应的护理技术也有更高的要求。老年患者涉及到的体位安放、运送等具体操作均增加了手术室护理的工作风险。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室内使用高端技术的临床设备的频率较多,也为手术室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医院内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很难适应当代手术室的管理要求。护理安全的核心是质量管理体制,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是造成护理不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

2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措施

2.1护理人员方面

2.1.1术前指导

护理人员应该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全面有效的手术室护理管理,首先在术前需要给予一定的饮食指导,患者主要饮用一些流质或者半流质的食物,确保其正常的肠胃功能和新陈代谢能力,为手术保存体力。如果患者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需要进行一定的咳嗽训练,主要以平卧位排除冠状动脉中的造影剂,术前确保患者良好的睡眠质量,此外,需要对患者进行床上排放大小便的指导,为术后恢复做好充分的准备。

2.1.2心理护理

因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比一般患者更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不利于手术的正常进行以及术后的恢复,所以医护人员应该主动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根据患者不同情况给予其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其面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在手术过程中能够主动配合医师的相关治疗以及护理人员的护理,促进医患关系的融洽,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该始终保持耐心细致的态度,为患者的顾虑以及想法考虑,给予其全面的人性化护理,并为患者营造一个比较安全舒适的氛围,鼓励老年患者战胜疾病,从容面对手术过程,降低因为患者心理因素而造成的各种风险。

2.1.3术中护理

手术室的术中护理与手术治疗的效果息息相关,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在这一过程中做好各项护理工作,确保万无一失,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对医师的各种要求需要积极配合,建立静脉通道以及心电图监护体系时需要耐心细致,并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脉搏等各种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一旦发生血压上升、心率加快等各种不良反应症状时需要及时向麻醉医师汇报,在术前准备好各种急救药品与抢救物品,确保救治迅速准确,提高手术成功率,挽救患者的生命。此外,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对清醒患者的感受进行及时询问,并给予其有效的安慰与鼓励,减轻其心理负担。

2.1.4术后指导

术后,护理人员还需给予老年患者一定的健康指导,患者需食用一些富含蛋白质与维生素的食物,另一方面,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向患者家属讲解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注意事项,促进其病情的恢复,巩固手术效果。

2.2医院管理方面

医院管理层要强化和完善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流程,在术前做到访视、手术室内各项制度的核查、交接班管理等制度。加强科室内的安全管理,使每名手术室护士做到严格遵守职责。护士长要发挥管理职能,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岗位培训,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预见性的排除手术室的护理不安全因素,最大范围的减少安全隐患,从而保证手术和护理安全。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的工作量较大、突发情况较多、工作时间较长,手术室应作出合理的人力资源安排,通过倒班和有效排班,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通过工作排班安排等,调动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效率。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配制要根据不同级别、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医护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并且要保证新老护理人员的相互搭配,创造出轻松融洽的工作环境。心血管手术在外科手术中是相对精密的手术操作,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也比其他患者更为特殊。在手术高峰期可进行有效排班,对于老年危重病人要进行动态排班。夜班时要安排备班人员,当手术患者较少时可安排护士进行休息,实行弹性轮休,通过各种方法解决护士的过度疲劳的工作状态。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