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风险论文范例

会计风险论文

会计风险论文范文1

会计作为一门古老的管理科目在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发生了质的转变,会计工作的功能从过去简单机械的收支管理、现金管理等实务性操作逐渐向参与企业全面管理、为企业决策者和经营者提供决策及管理数据支持的管理层面转移,因此会计工作自身的水平高低不仅体现了本部门的工作成效,同时也直接影响了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而在当前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会计信息化成为了热门议题,但如何真正有效地实施会计信息化是每一个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1.1树立科学管理意识

会计信息化水平提升是建立在会计工作得到充分重视与配合的基础之上的,但目前看来,仍然有为数不少的企业管理者因为陈旧落后的管理意识而忽视了不能直接为企业获得经济收益的管理部门,尤其是不能真正了解财务会计工作对企业的重要意义。所以企业管理者首先必须端正态度,明确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其次还要加强具体的会计知识及理论学习,这样才能在具体工作中真正起到指导与管控的作用,同时还要对当前应用于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手段进行充分了解,避免加强会计信息化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实际作用。

1.2推行会计档案管理双模式

所谓会计档案管理双模式就是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相结合的模式,这样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会计档案在调阅与信息使用方面的效率与质量,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因人为或非人为原因造成的数据遗失、错漏与篡改,提升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在会计档案管理双模式推行的具体方面,首先要进行会计管理软件的及时开发与应用,现在市面上的会计档案管理软件五花八门,主要有定制软件与成品软件两种,成品软件的优点在于能够适应企业一般化的管理工作需要并且在价格方面也相对便宜,其缺点是无法进一步实现功能拓展以及难以完全契合企业的管理要求。定制软件能够按照企业的管理工作需要进行功能模块设计,是为企业管理工作量身定制的专门化软件,其缺点是如果想要移植会表现较差甚至出现不可兼容的问题,同时会产生从设计开发到人员培训等一系列支出,所以选择何种软件需要企业通过详细的自我分析及市场定位后做出决定,但不管是何种软件的使用都应该遵从科学合理适度的原则,切不可盲目攀比、好高骛远。

1.3加强绩效管理

会计信息化的应用与推广其最终目的仍然是提高企业的会计工作质量,因此在绩效考核工作方面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创新与加强。具体来说,除了需要巩固原有的在会计人员道德修养、会计工作基础实务技能方面的考核之外,还要针对会计信息化及软件操作方面进行内容增添,从而体现出绩效考核工作的实际作用,在绩效考核体系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被考核人员的考核成绩,更要加强考核结果的分析研究以及与被考核人员的沟通交流,及时获取一线信息,不断改革考核工作的内容及手段,确保绩效管理工作能够始终适应企业的具体管理需要。

2加强风险控制的对策

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会计工作效率提升及全面管理质量提升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但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以及在网络环境下管理工作方式的转变,出现了新的风险防控问题。如果无法做好风险管控,那么会计信息化在给企业带来推进的同时也将造成更大程度的制约与破坏。在会计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想要切实发挥会计信息化的优势,我们必须在风险防控方面狠下功夫。

2.1加强监控机制建设

人为风险是指因为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缺失或者工作技能偏低而造成的数据错漏、遗失、篡改等,从而给正常的管理工作带来阻碍与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因素给企业造成直接破坏的风险,应该加强监控机制建设,监控机制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设置以会计信息化人员风险防控为核心的内部审计小组,通过审计人员的监管来加强对人员意识及行为的约束,在审计人员的任用方面应该推行内外结合的模式,即内部财务管理人员与社会专门审计人才共同参与,这样一方面能够实现审计工作与企业在会计人员监督约束具体要求方面的契合,另一方面能够帮助企业更加全面地进一步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及会计信息化应用流程,确保会计信息化推广更加合理与科学。

2.2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风险是指缺乏与会计信息化相适应的制度而让管理工作无章可循,从而出现管理漏洞及问题。在制度建设方面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会计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制,严格贯彻职务不相容原则,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推行岗位轮替制度,这样一方面能够避免长期任职同一职务而滋生利己意识的危险,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财务会计人员熟悉相关职务的具体工作内容,帮助其形成全局意识,从而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此外要针对网络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推进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数据保护及安全管理等级,规范网络操作的行为,加强对各种硬件设备的保养与管理。

2.3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机制建设是确保会计信息化风险防控工作切实开展的重要手段,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应该包括3个方面内容。首先是建立风险防控数据库,数据库的信息不仅应该包括企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信息及解决对策,同时还要在全行业范围内加大经验积累与数据收集力度,确保数据库信息能够最大限度覆盖已知风险。其次是要就会计数据信息运行进行安全、预警、危险3个等级设置,并根据不同等级做出相应的应对反应。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定期开展风险预警及管理工作成效的分析与研究,就现阶段的风险防控成绩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同时对下一阶段风险防控工作进行目标设定,这样才能确保风险预警机制始终适应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及全面发展需要。

2.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不论是为了提升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应用水平还是为了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的防控力度都必须建立属于企业自己的优秀人才队伍,因为管理工作和具体操作不论制度如何严密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头上,因此队伍建设刻不容缓。现代企业的人员队伍素质建设不仅应该关心如何用好人,更要关注如何培养人。在人才培养方面首先要实行新型人员档案管理制度,从职工进入公司开始就为其建立专门化的人员档案,档案内容不仅应该包括基本的工作绩效、日常表现、出勤率以及绩效考核成绩,同时还要增加人性化方面的内容,增加与被管理人员的交流时间及内容,不仅要关注他们在本职工作方面的能力与意识,更要关注他们其他方面的技能、专长及创新意识。通过这样的资料收集,一方面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队伍及工作人员,能够更合理地进行岗位调配与调度,同时也能够让工作人员获得更加适合自己的岗位、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稳定他们的工作情绪,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2.5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巩固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现代社会由于社会意识及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机械粗糙的管理手段已经不适应实际需要。通过文化建设能够让会计信息化及风险防控从制度转变为潜移默化的企业文化,能够通过日常的渗透及影响让企业员工更加全面细致地了解何为会计信息化以及会计信息化推广能够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和风险,进而促使他们更为积极主动地配合各项管理工作,形成管理配合、人人有责的良性环境,帮助会计信息化水平提升及风险防控工作更加有序地开展下去。

3结语

会计风险论文范文2

1.自身原因

首先,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企业的要求存在差距,直接关系着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会计从业人员要熟悉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会计准则,熟练掌握会计职业的各项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如今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只有加强重视财务会计人员的技能扩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努力提升综合素质,方可避免会计职业判断力的缺失,才能促使会计人员有效利用职业判断力,给企业领导提供科学依据,对企业即将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判断。其次,企业未能正确重视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而一味地强调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中的专业技能,忽视了对他们的职业道德和判断能力的育成,从而致使会计人员未对企业有可能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和防御,缺乏事先认知感,将会影响企业合理地制定防御对策和正确鉴别风险的能力,直接影响到会计职业判断力的发挥,从而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隐患。

2.外界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的激烈迫使企业扩大营销,扩充销售渠道,从而使企业陷入了各种复杂的环境,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前所未有的障碍,一方面,经济市场不断变化,如此的不稳定性给企业带来了动态的市场信息,影响着会计从业人员未能及时有效地发挥职业判断力;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大环境的复杂化,企业面临着大量的信息,直接关系着企业有效筛选信息的能力,遏制了企业决策的制定,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3.管理者的原因

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意识,加之企业未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管理人员会利用自身的关系和职务之便,多方干预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未能使会计信息与企业的经营成果相关联,从而扩大了企业风险的可能性。

二、会计职业判断力在企业风险防范中的应用

1.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

(1)加强会计专业的知识学些和技能培训

首先,要夯实专业的理论基础,丰富专业知识,强化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熟悉掌握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会计准则,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熟悉国际的经济法,同时还要掌握与会计工作相关的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知识的更新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周期缩短,从而促使财务会计人员要不断更新,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更加充实自己。其次,要注重会计工作过程中实战经验的累积,养成在日常工作中总结经验的习惯,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也可以通过不同岗位的锻炼,提高综合水平,扩展专业技能,可以不定时地参加会计人员的学习交流会,共享各自的执业经验,共同探讨,深层挖掘,共同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和工作能力,从而促使企业的发展更上一台阶。

(2)转变观念,提高认知

一直以来,会计从业人员循规蹈矩,对号入座,根据会计制度,进行常规的会计核算工作,限制了会计职业判断力的发挥,随着市场前沿竞争激烈,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人员要转变观念,从本质上、思想上提高认识,提高职业判断力,充分认识到会计职业判断力在企业风险防范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效增强判断意识。

2.会计职业判断力在企业风险防范事先的应用

会计职业判断力在企业风险防范事先的应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财务会计人员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特长,整合流程,使得业务和管理相结合,建立管理体系,对企业的客户和供应商进行有效评估,梳理有用信息,帮助企业制定不同的方案,实施分层分重点的有效管理,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和完善的监控机制。另一方面财务会计人员应根据新的政策法规和企业的战略方针,对企业财务管理上的风险进行有效分类,预估各项风险,依据大小进行分类整理,为企业风险防范和经营预测提供支持。

3.会计职业判断力在企业风险防范事中的应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环境日趋复杂,企业的风险防范迎来了新的挑战。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会计人员要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包括资产和合同,选用适合企业经营的会计准侧和计量方法,关注账面的价格波动,跟踪合同的执行情况,加强财务会计核算,对异常状况及时指出和上报,为企业的经营赢得信息,防范可能出现的违约风险。

4.会计职业判断力在企业风险防范事后的应用

财务会计要及时对企业的盈利状况、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跟踪和评估。首先是对于经营上可能出现的亏损,财务会计人员要及时提醒预警。其次对于资金方面的业务板块,要及时向企业管理层汇报。最后对业务和内控方面的完整性,要全面检查,及时提出整改方案。

三、结束语

会计风险论文范文3

会计电算化是指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开发会计软件,再由相关会计人员进行数据操作,从而引导计算机顶替人工来完成会计数据的处理、加工等一系列相关工作的活动。会计电算化使原来人工会计下所做的记账、算账、报账和分析、判断、利用会计信息的过程全部由计算机来代替完成。当然,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运行来说,会计软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很多企业实施了会计电算化,完成了手工做账向计算机做账的过渡,然而大部分的企业领导人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仅局限于会计数据处理的便捷性上,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财务人员由于对电算化知识掌握不够,当工作中出现问题时,并没有意识到不正确的操作行为带来的后果,造成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受到影响;日常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人员只注意更换系统硬件,不注意根据企业业务、经营等实际变化发展情况进行软件的更新换代或升级。正是因为企业各方面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因而很多企业在电算化实施过程中仅追求能够完成企业的基本需求,而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来进一步完善系统。

2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

2.1选用不恰当的会计核算软件

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为中小型企业,因而大部分企业都直接从市场购买会计软件,这就产生了一些普遍的问题,如某些企业高管因热衷于硬件的超前性而往往盲目地购买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硬件,甚至不顾资金的严重浪费,或是企业偏向于购买不够成熟但基本可以满足企业简单会计核算的软件来节约成本。除此之外购买的会计软件本身也存在问题,如软件灵活性不强,不适合实际情况,且难于修改;各个部分的数据接口的不规范导致数据在企业内部共享困难,影响企业信息的整体化;数据的保密设置不够完善,存在许多漏洞,如不相关工作人员也可以进入系统擅自修改、复制信息等。

2.2企业内部关于会计电算化相关制度不完善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对企业的管理制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而很多企业往往忽视制度的更新,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在实施了会计电算化后,没有及时制定与会计电算化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对系统设置操作权限,使得不符合条件的工作人员可以乘机进入系统进行更改、复制、抄袭数据,致使信息失真,企业秘密外泄;二是企业不注重完善电算化档案保管制度,企业在实施了会计电算化后,忽视了对原来只适应手工环境下保管会计档案的工作人员的培训,造成他们对新的档案管理程序、会计资料的分门归类并不熟悉;在会计数据的备份管理制度上不够重视,导致会计资料备份不及时、不规范,一旦系统出现故障,数据将难于恢复。

2.3会计电算化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会计电算化对财务工作人员、计算机工作人员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名优秀的会计电算化财务工作者,应同时具备财会知识,计算机知识和严谨的职业道德。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电算化财务工作者往往只是经过简单的电算化培训便上手工作,由于知识不牢、不全,这些人员在工作中难免遇到不同的问题。虽然有些问题可以通过会计软件自带的平衡功能解决,然而还有许多问题是无法自行解决的。一旦出现问题,财务人员便只能找计算机维护人员帮忙,而计算机人员往往又缺乏相关的财务知识,这两者的矛盾便使得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又面临了更多风险。

2.4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风险隐患

由于计算机网络带来的风险隐患,会计电算化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也不容乐观。尤其是对于大型企业,在各部门之间、子公司与母公司、分公司与集团公司传递数据时往往需要特别防范网络带来的风险隐患。造成网络安全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如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系统中的安全漏洞等,而这其中的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造成网络系统瘫痪、数据丢失、信息泄露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3对企业会计电算化风险的控制措施

3.1选用合适的会计核算软件

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一般分为专用会计软件和通用会计软件。专用会计软件一般由企业自主研发,针对性强,资金耗费大,适用于大企业;通用会计软件通常为商业会计软件,企业可直接在市场上向开发商购买,通用性强,成本相对于专业会计软件来说也较低,适合中小型企业。在选择会计核算软件时,企业应按照成本—效益原则,在成本预算下,选用最适合的软件,确保公司财务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功能性。如在总账系统中,提供凭证作废功能、往来核销功能;在明细余额表、项目核算余额表功能模块中支持凭证联查;在参数设置时,避免因过滤器的使用而不能方便地检索到所需设置条件的备选项目。

3.2健全财务控制系统、做好数据备份工作

企业应对各个部门进入系统操作的职能和权限做具体的划分,该授权的授权,不能授权的则一定要严格控制;同时,公司管理层对会计电算化软件及内部财务制度提出具体要求,促使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进一步完善,确保企业内各部门的数据输入口径一致,减少数据输出错误,如规范交易事项发生时所涉及的收入、成本、费用及其明细科目,这也有利于领导者对企业内各业绩和非业绩部门的经营和管理成果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对经营业绩和管理能力不理想的部门进行整顿。提前做好备份工作,应对紧急突发的状况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加强对企业会计电算化人员数据备份的教育,提高备份意识;可利用数据恢复功能即时保存数据,应定期进行测试恢复,检查备份的数据是否可靠;可运用多种存储介质进行备份,如光盘、U盘、移动硬盘等。

3.3加强对企业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加强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培训工作,不断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对于刚招聘的会计、出纳等相关财务工作人员,可以在公司的各个部门间进行轮岗,对企业的生产、存货管理、产品的进销流程有所认识,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熟练运用会计科目、加强风险防范,结合电算化系统,减少错误的发生;鼓励员工主动学习电算化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进行不定期的工作心得交流,对于学习积极性高、上手工作快的电算化工作者给予适当的奖励;企业要注重培养一批具备较好的计算机知识又熟知财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精英,推动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不断发展。

3.4注意防范网络风险

会计风险论文范文4

1.对银行存在的各项业务之间会计核算不统一的问题

而这种问题又往往造成银行在会计核算管理条块上分割和财务收支不准确以及会计秩序不协调的困局。针对这一点,会计核算管理体制应从分级分散向集中统一状态转变,在全行推行一套完整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对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统一规定,建立起会计核算管理的基本框架。具体而言,可以由财务部门对银行新出现的业务进行会计核算规定,同时报上级进行审定。实行账务核算统一,将银行的本外币资金活动和财务核算统一交由同级会计部门办理,各个业务经营部门账务并入所管辖行的会计部门,对相关的会计报表、凭证等有关会计核算要素进行统一规范管理。

2.强化会计核算制度谨慎性原则。

严格按照谨慎性原则进行会计核算,确认银行利息收入政策。由于某些利息收入确保政策与会计核算谨慎性原则存在冲突的可能性,银行对此应改进和完善其利息收入确认的方法,比如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可以将银行在贷款中所产生的利息计为收入,同时并入当期收益;而对贷款逾期产生的利息,则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将其作为收入确认的基础,从而为是否将逾期贷款利息计入收入提供依据。此外,实行全面保证金制度,有助于保证会计核算谨慎性原则,因此对具有风险的贷款业务实行贷款利息保证金制度,能够减少银行坏账,有效防范银行财务风险。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防范和规避业务风险

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银行需要根据自身电子化发展程度和风险隐患,对有关会计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梳理整合,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从制度层面上将业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遏制住。现在大多数银行推行了会计委派制和会计人员定期轮换制,这可以通过对一线营业网点的负责人进行委派制,比如坐班主任和业务经理,对他们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按照上收一级的管理办法进行,不直接与该网点业务经营的好坏进行挂钩,从而使得会计核算工作人员能够全心全意做好会计规范工作和会计监督工作。同时,对一线业务营业网点的坐班主任、柜员和会计主管等工作人员采用轮流交换岗位的形式,甚至采取强制轮休假的制度,使银行的内部控制在每一个角落得到展现,不留管理死角,不留控制隐患。随着业务范围和业务规模的不断发展,银行也应及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的内控制度,使银行会计核算管理能够有理有据,从而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各项内控制度执行监督工作,因而银行需要对这类管理监督人员实行奖惩适当的机制,确保内控制度不流于形式,真正发挥制度所具有的作用。当然,在这过程中,归根结底需要银行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员工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从而使员工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以实现减少违规操作和规避业务风险的目标。

三、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控制和防范业务风险

针对不同的会计业务风险,银行应当根据业务风险的情况差异,采用不同的控制和防范方法,并建立起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信息技术手段控制机制,借助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的作用,控制会计业务风险的发生。因此,银行应当不断完善监控系统的功能,对各营业网点分散的监控系统进行集中管理和集中监控,从而实现对会计业务人员日常工作内容的全面监控。信息技术手段也是银行实现对会计业务风险控制和防范的有效手段。

四、强化业务制约,防范业务风险

一是权力制衡。按照分级经营、分级授权的要求,建立比较完善的经营授权制度。如信用证的开立、大额汇票的签发、大额现金和费用的支付等,都要明确各级审批的权限,建立领导考核制度。每年由银行内部稽核部门对下级主管会计工作领导的本年度的经营管理情况、权力运用情况、制度执行情况等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二是程序制约。程序制约强调的是不相容的职务必须分离,即程序的不同环节要交由不同的部门和员工去完成,每一环节都能相互制约,任何个人都不能独揽业务全过程。

五、加强银行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业务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是银行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在思想上统一认识,重视会计工作在防范银行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在岗位设置、人员配备上给予支持。尊重、信任会计人员,为员工提供展示自我、创造效益的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人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其爱岗敬业,自觉、自愿地遵守操作规程。其次是加强制度教育。采取多种措施和形式,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规章制度培训,使各项制度、措施深入到会计人员的思想中,从而增强其从严要求、合规经营的自觉性。三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业务素质。会计人员应及时更新会计理念,掌握专业知识,拓展业务视野,提高个人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

六、结语

会计风险论文范文5

1.对银行存在的各项业务之间会计核算不统一的问题

而这种问题又往往造成银行在会计核算管理条块上分割和财务收支不准确以及会计秩序不协调的困局。针对这一点,会计核算管理体制应从分级分散向集中统一状态转变,在全行推行一套完整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对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统一规定,建立起会计核算管理的基本框架。具体而言,可以由财务部门对银行新出现的业务进行会计核算规定,同时报上级进行审定。实行账务核算统一,将银行的本外币资金活动和财务核算统一交由同级会计部门办理,各个业务经营部门账务并入所管辖行的会计部门,对相关的会计报表、凭证等有关会计核算要素进行统一规范管理。

2.强化会计核算制度谨慎性原则。

严格按照谨慎性原则进行会计核算,确认银行利息收入政策。由于某些利息收入确保政策与会计核算谨慎性原则存在冲突的可能性,银行对此应改进和完善其利息收入确认的方法,比如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可以将银行在贷款中所产生的利息计为收入,同时并入当期收益;而对贷款逾期产生的利息,则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将其作为收入确认的基础,从而为是否将逾期贷款利息计入收入提供依据。此外,实行全面保证金制度,有助于保证会计核算谨慎性原则,因此对具有风险的贷款业务实行贷款利息保证金制度,能够减少银行坏账,有效防范银行财务风险。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防范和规避业务风险

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银行需要根据自身电子化发展程度和风险隐患,对有关会计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梳理整合,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从制度层面上将业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遏制住。现在大多数银行推行了会计委派制和会计人员定期轮换制,这可以通过对一线营业网点的负责人进行委派制,比如坐班主任和业务经理,对他们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按照上收一级的管理办法进行,不直接与该网点业务经营的好坏进行挂钩,从而使得会计核算工作人员能够全心全意做好会计规范工作和会计监督工作。同时,对一线业务营业网点的坐班主任、柜员和会计主管等工作人员采用轮流交换岗位的形式,甚至采取强制轮休假的制度,使银行的内部控制在每一个角落得到展现,不留管理死角,不留控制隐患。随着业务范围和业务规模的不断发展,银行也应及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的内控制度,使银行会计核算管理能够有理有据,从而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各项内控制度执行监督工作,因而银行需要对这类管理监督人员实行奖惩适当的机制,确保内控制度不流于形式,真正发挥制度所具有的作用。当然,在这过程中,归根结底需要银行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员工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从而使员工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以实现减少违规操作和规避业务风险的目标。

三、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控制和防范业务风险

针对不同的会计业务风险,银行应当根据业务风险的情况差异,采用不同的控制和防范方法,并建立起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信息技术手段控制机制,借助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的作用,控制会计业务风险的发生。因此,银行应当不断完善监控系统的功能,对各营业网点分散的监控系统进行集中管理和集中监控,从而实现对会计业务人员日常工作内容的全面监控。信息技术手段也是银行实现对会计业务风险控制和防范的有效手段。

四、强化业务制约,防范业务风险

一是权力制衡。按照分级经营、分级授权的要求,建立比较完善的经营授权制度。如信用证的开立、大额汇票的签发、大额现金和费用的支付等,都要明确各级审批的权限,建立领导考核制度。每年由银行内部稽核部门对下级主管会计工作领导的本年度的经营管理情况、权力运用情况、制度执行情况等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二是程序制约。程序制约强调的是不相容的职务必须分离,即程序的不同环节要交由不同的部门和员工去完成,每一环节都能相互制约,任何个人都不能独揽业务全过程。

五、加强银行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业务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是银行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在思想上统一认识,重视会计工作在防范银行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在岗位设置、人员配备上给予支持。尊重、信任会计人员,为员工提供展示自我、创造效益的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人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其爱岗敬业,自觉、自愿地遵守操作规程。其次是加强制度教育。采取多种措施和形式,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规章制度培训,使各项制度、措施深入到会计人员的思想中,从而增强其从严要求、合规经营的自觉性。三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业务素质。会计人员应及时更新会计理念,掌握专业知识,拓展业务视野,提高个人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

六、结语

会计风险论文范文6

关键词:医院药品管理;药品物资采购;库存管理

前言

因为医院药品物资采购和库存管理非常复杂,有必要对其展开专业研究。笔者认为将研究重心放在相关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方面,找到导致这些问题的深层因素,对于改善此类工作效率具有积极意义。故此,本论文便形成了三部分内容:第一,药品物资会计采购即库存管理对医院的重要性;第二,现阶段相关工作存在的问题;第三,建立信息系统实现“管理会计采购”工作模式。以下对三部分内容予以详细论述。

一、药品物资会计采购及库存管理对医院的重要性

之前医院系统药品物资会计采购及库存管理,是以财务会计为主的管理方式,主要针对的是货币信息,而今因为医院处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此方面工作需要从传统财务会计管理方式向管理会计转变,后者精于整合信息挖掘信息降低经营风险式。在管理会计思想之下,医院药品物资采购和库房管理的重要之处体现两个方面:第一,涉及到了医院资产资源管理,科学管理方式会降低医院管理成本。医院药品物资包括了中西成药以及各种资源设备,它们是维持医院开展业务的保障,所以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会计管理,要让动态会计技术在采购和库存管理中得到应用,实现药品和物资的及时供应,同时又不挤占医院现金,降低医院经营风险。第二,对于整个医疗行业来说实现良好的会计采购和库存管理是实现资源整合,确保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否则会导致不同地区医院或者同地区不同医院资源配置差异过大,给患者或者给当地人民群众健康带来潜在的风险[1]。在未来医院整个行业要进行资源整合,医院之间既是竞争关系也是合作关系,科学合理的管理物资便决定了其核心竞争力强弱,也决定了整个行业的经营状态。甚至于在外来能否和先进国家医疗系统达成合作,形成技术交流与,也决定于对药品物资的管理水平。

二、现阶段相关工作存在的问题

1.采购部内控不足

在现代经营管理模式之下,内控成为了资源整合、风险规避、低成本运营的有效手段。进一步说,内控是对人、财、物等资源以及工作流程建立动态监控,确保医院的管理有序,降低管理成本。然而因为医院部门多、人员复杂、管理繁琐之故,内控制度并没有切实落地,特别是采购部因为需要采购的药品和物资很多,要对接每个部门,还要对这些物资形成良好的库存管理,一旦某个流程出现错误,就会形成多股诺骨牌效应,小错变成大错,最后影响医院正常运营。导致内控不足有两个原因:第一,制度不完善。制定了内控制度,但是缺乏监督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导致采购部工作人员风险意识弱,精益化管理程度差,容易造成库存积压等问题。第二,缺乏管理会计思维。传统会计采购当中是以货币信息为主,并没有管理会计思维,缺乏风控意识,不利于内控的落实。而内部审计是管理会计的核心之一,审计部门对医院经营的有效性、合法性、真实性予以监督,是保证内控得到执行的有效手段。但事实上很多医院药品物资采购缺乏管理会计思维,只是在收支预算之下进行采购,并没有形成成本意识,往往导致账实不符、低耗品积压、易耗品供应不足、资金占用严重等问题。第三,在全民医保的时代之下,没有认真贯彻医保方面的规定,也没有有效学习相关文件,对可报销药品形成管理,使其对接当地人口状况,避免这些药品供应不足或者供应过剩。甚至于在错误经营理念下,诱导患者大量购买药物,造成了患者经济负担,也使得有限药物资源得不到合理分配,降低了医药价值。

2.合作单位零库存影响

现如今医药企业或者药品大区经销商都在进行精益化管理,零库存成为关键词。零库存即上游生产企业对渠道进行的一种管理模式,生产、供应、库存动态对接,尽力不让销售渠道出现积压,在理想情况下这的确是一种非常好的管理手段,能够给本企业和合作单位带来不小的收益。但是一旦因为物流、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零库存管理就会被打乱,下游企业的销售就会出现问题,比如医院就会因为药品或者物资断货而不能继续正常运营。医院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会出现一定的积压,比如易耗品会多准备10%左右,但是积压毕竟占据成本,对于医院来说也是一种风险[2]。

3.管理会计缺失

鉴于医院药品物资采购工作的复杂性,收支预算的科学性,需要建立数据化管理平台,将财务管理融入到采购和库存管理中,将药品物资分类管理并和具体部门形成对接,实现电子对账、电子盘点,确保药品物资采购和实际消耗量符合,杜绝过多积压,确保形成动态的“管理会计采购”模式。但是现阶段医院采购部门缺乏管理会计、熟悉现代采购的采购人员,使得药品物资采购工作效率低,不能满足医院发展所需[3]。

三、建立信息系统实现“管理会计采购”工作模式

“管理会计采购”工作模式首先需要医院内外建立信息系统,确保内部部门良性沟通,医院和上游企业形成良好的业务对接,在此基础上将管理会计思维植入到采购活动中,形成动态采购和库存管理,降低积压以及资金占用,落实内控,确保医院药品物资形成良性供求。

1.落实内部控制保证资源得到整合

因为采购和每个部门都有关联,所以必须要全面落实内部控制,要充分建立审计制度、采购制度,确保内部控制得到监督管理。另外,为了确保内部信息流通,需要完善内部局域网功能,实现部门之间有效交流,利于财务部门、采购部门、库房部门、人力资源等关键部门形成配合,形成科学的统计(药品物资分类以及使用周期),制定高效采购计划。采购部门为了确保采购任务得以完成,平时工作中要积极利用互联网和药品物资提供商保持联系,实现多方询价,保证采购计划的最佳性价比,从而降低企业采购成本[4]。在医生当中要明确职责树立道德标准,要确保用药合理,降低患者经济压力同时确保药物给那些需要的患者,从而降低宝贵资源浪费,提升药物的价值。库房要对医保报销药品予以综合管理,要确保报销名单上的药物的量处在合理范围之内。

2.产业链经营模式实现信息对称

医院要将上游药品企业、物资供应企业、物流企业围绕在自己周围,形成紧密的产业链经营模式,确保信息在产业链中流动,上游企业有任何变动,医院立刻能够获悉并且积极地调整形成对策,从而使得采购和库存管理始终健康运转,避免过度积压提高库房使用效率[5]。当然,产业链中要发挥医院专业功能,采购人员要严格控制药品品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3.采购活动中确立管理会计思维

管理会计是对内进行人、财、物以及经营活动形成计划、监控和落实,从而确保经营活动合法性、有效性、真实性、高效性。其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更主要的在于传统采购活动中会计思维的转化[6],需要采购人员拥有风险意识,通过各种信息的采集、比对、总结、分析,找到最佳的采购方式方法[7]。建议医院给采购部配置智能采购软件,利用软件系统来协调各部门采集数据,并将财务计算融入其中,结合医院的收支预算形成合理的采购计划,采购计划报批财务部门获得确认后形成具体业务。这便是所谓的采购智能化[8]。

四、结语

医院药品物资采购以及库存管理必须要以管理会计为基础,结合管理会计具有的资源整合、风险规避、成本控制等优势,使得采购工作流程健康有序,其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为工具,保证该项工作在外部纵向和内部横向实现良性对接,实现采购和库存管理动态监控,降低医院资金占用,降低医院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

[1]董美丽.基层医院药品采购及库存管理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35):379-380.

[2]余艳红,侯连兵,霍启录,等.精益管理在药品采购及库存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5):300-302.

[3]刘颖秀.医院药品管理中药品物质会计采购与库存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8(7):268-268.

[4]许国宏.数据驱动物资采购与供应精细化管理[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8,13(12):77-81.

[5]许重远,王晋豫,付源,等.精益理论与方法在医院药品采购与库存管理中的应用[J].药学与临床研究,2008,16(4):310-312.

[6]张健,何亚坤.浅谈对医院管理会计的认识[J].商业经济,2010(8):63-64.

[7]张教赟.医院药品库存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21):68-69.

会计风险论文范文7

关键词:表外融资;财务状况;

    表外融资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未予反映的融资行为。由于表外融资行为未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因此利用表外融资可以改善企业的负债比率,优化资产结构,同时还能开辟融资渠道,加大财务杠杆作用,提高自有资本金利润率等。但是由于表外融资使得会计报表的信息缺乏完整性和真实性,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投资规模和投资收益率,所以可能成为企业管理人员蒙骗所有者及其他报表使用者的手段。虽然会计准则机构在表外融资予以表内化的过程中,付出的巨大努力初见成效,但是不可避免地仍然存在局限性,所以对表外融资的问题仍然不能忽视。

    一、关于表外融资调查结果

    经过对张家口市100人的随机调查分析,不论是投资者还是潜在投资者,不论是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还是政府工作人员,100%的人不了解表外融资。目前涉及表外融资的事项,会计准则基本上都是要求对其在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但是据调查显示,投资者中仅有3.3%的人在分析企业财务状况时会关注报表附注。至于涉及到表外融资是否会影响投资决策的问题,投资者中仅有1.7%的人认为会影响投资决策,而少数人认为不会影响,大多数人甚至对这个问题是不清楚的。所以有必要阐述常见的几种表外融资业务,分析各种表外融资业务对于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提醒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加以关注,以免投资决策错误,导致经济损失。

    二、表外融资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一)经营租赁

    在经营租赁中,承租方获得了长期生产、服务能力,增加了物质基础,但在资产负债表上却没有把这种增加的生产能力或物质基础反映出来,造成对资产确认的不完整。同时企业还少记了预计租金这一项负债,从而导致了表外融资的产生。这一后果的产生,是因为现行的会计准则是以规则为导向的。租赁分为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满足融资租赁的规定条件就需要表内反映,所以企业会在签订租赁合同时逃避租赁资本化。例如合同符合租赁期满,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该项租赁就属于融资租赁,那么企业签订合同就不签订所有权转移给承租方。由于少计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会导致我们分析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例如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较低,误以为企业偿债能力强。同时通过经营租赁,租赁资产发挥生产能力,为企业创造利润,所以应将租赁资产视为企业的投资,而企业却因经营租赁产生表外融资,导致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盈利能力指标的高估。

    (二)附追索权转让应收账款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将应收账款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转入方的,应当终止确认,作为销售处理;保留了应收账款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不应当终止确认,作为融资处理。企业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应收账款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其一,放弃了对该应收账款控制的,应当终止确认。其二,未放弃对该应收账款控制的,应当按照其继续涉入所转移应收账款的程度,确认继续涉入形成的资产和负债。利用这种表外融资会对企业现金资产造成影响,进而影响现金比率。所以我们在分析企业现金比率时,应当将其从现金总额中扣除,或者采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作为计算的基础,以消除对财务指标造成的影响,反映企业真实的短期偿债能力。

    (三)售后回购

    售后回购,是指销售商品的同时,销售方同意日后再将同样或类似的商品购回夫人销售方式。在这种方式下,销售方应根据合同或协议条款判断企业是否已将所售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到购货方,以确定是否确认相关的销售商品收入。大多数情况下,回购价格固定或等于原价加合理回报,售后回购属于融资交易。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没有转移,收到的款项应确认为负债;回购价格大于原售价的差额,企业应在回购期间按期计提利息,计入财务费用。但是如果卖方有回购选择权,并且回购价是以回购当日的市场价为基础确定的,在回购的可能性很小的情况下,也可在售出商品时确认为收入的实现。这种可能性的存在,一方面现金资产增加,会导致高估企业的现金比率。另外一方面会增加企业的收入,就会导致高估企业的各项营运能力指标。因此建议从谨慎性原则角度考虑,在采用售后回购方式销售资产时,应当作出统一的规定。不管什么情况均不确认收入,只有待回购期满,根据实际情况再做处理。

    三、对策研究

    (一)完善会计准则制定机制,建立高质量会计准则。

    首先,制定机构应当独立。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做法,IASB全权负责准则制定,其成员的首要条件是技术专家,他们要与原雇主解除一切雇佣关系,且不能保留任何有损于准则制定独立性的其他利益关系,在准则制定中仅代表自己而不受任何组织或地区的影响。其次,要有广泛的参与性。虽然财政部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几乎不会受到外界利益集团的干预,但是直接参与准则制定的人员,基本上都是财政部会计司的工作人员,其他方面社会人员较少介入。我们是否也应该考虑扩大参与准则制定人员的范围,比如可以来自于会计职业界、证券交易所、企业界、政府、专业研究机构、投资人等各个方面。

    (二)选择有效会计准则制定基础,增强会计人员可操作性。

    会计准则的制定基础有两种:一种是以规则为导向,试图详述每一种假定情景下恰当的会计处理,除了给出某一对象或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财务报告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外,还力图考虑到原则适用的所有可能情况,并将这些情况下对原则的适用具体化为可操作的规则。但是包括太多的例外情况、很多的界限检验和大量的操作性指南。最终使得会计准则制定的越是严格、详细,对提供报表公司的实际情况的适用程度也就越低。另一种是以原则为导向。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体系能在一个完整、一致和清晰的概念框架下提供具有广泛适用性的会计准则,从根本上避免了众多例外事项,同时也减少了准则间可能存在的冲突,从而减少了利用形式重于实质的交易设计进行舞弊的机会。但是要求公司会计师及其审计师更多的运用职业判断,也留给公司管理层一定的操纵空间。鉴于此,我们应当克服两种制定基础的各自缺陷,使得会计准则既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又可以清晰地反映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p#分页标题#e#

    (三)提高自身认知水平,做出正确投资决策。

    前两种对策是需要我们比较长远的努力才能达到的,目前情况下我们能够快速做到的就是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认识到目前存在的表外融资方式对我们分析企业财务状况会产生何种影响,排除这种影响即可揭示企业真正的财务状况,以便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参考文献:

[1]万宇洵,黄翮.表外融资表内化成果及其经济后果分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

会计风险论文范文8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会计转型

随着现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已被广泛应用于会计领域中,替代了一些高度重复的工作,并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从而使许多财务人员从日常繁杂的会计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具有高附加值的管理会计工作中。再者,在互联网信息全球化的趋势下,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企业的每一个决策的科学性和战略性都关乎企业未来的道路和前途,因此决策者在决策时就需要更多的信息作为参考,这就迫切需要财务人员从会计视角为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由此可见,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是会计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在现实环境中,大部分企业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过程中会面临许多问题,本论文列举了转型过程中会遇到的几个关键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概述

财务会计是指依据企业会计准则,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操作流程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进行系统的核算与控制,为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成果等信息。财务会计通常以财务报表或报告的形式向信息使用者传递企业各种财务信息,便于信息使用者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做出各种投资、借贷等决策。管理会计是指以推动企业实现战略规划为目的,运用管理会计的工具和方法,参与企业规划、控制、评价活动,从财务角度为这些活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管理会计所需的信息大多来源于财务会计,然后通过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而获得对企业规划、决策、控制与评价所需要的信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主要指标体系和内容是一致的,二者只有同步实施,更好地配合,相容发展,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企业才会获得更加长足的发展和无人能超越的潜能。

二、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所面临的问题

(一)人们对管理会计的认识还不到位。目前,大部分企业的高层领导人员对管理会计的认识还存在偏差,对会计转型的重视和支持度不够,这是制约会计转型的重要因素。大部分企业的高层领导人员还没有认识到财务人员对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更别说让财务人员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中了。其次,有很多会计人员自身还没有转变固有的传统思想观念,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也很有限。甚至有很大一部分财务人员只是简单认为会计只要做好账,编好会计报表就可以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己无关,更不会积极参与其中,也就谈不上给领导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了,更意识不到作为一名合格的财务人员是必须要把会计核算的信息准确地运用到实践中的。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技术应用状况不佳。首先,企业内部环境的不适宜。企业要建立管理会计信息技术应用系统,就要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就要对企业多方面进行调整,这些调整可能会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企业组织机构的调整、人员的调整等,但大多数企业并未作调整,再加上大多数企业的权责分配不规范、企业内部环境的不适宜,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化技术实施起来举步维艰。其次,企业风险管理的不规范。大部分企业对管理会计信息化技术应用系统出现的风险预警无法迅速识别,往往采取的防控举措也不太科学,致使发现风险后,在短时间内却无法有效控制风险。第三,企业内部监督体系不完善。目前,大部分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监督体制、操作流程、管理方法和相应的岗位制约机制还不完善,这使得企业内部的监督体系无法正常发挥其监管职能,最终导致管理会计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缺少长效的内部监督机制。第四,建立会计信息化平台必须配备高水平的软硬件设施。但目前有部分企业无法做到这点,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需要先进的软硬件配套设施,还要不间断地维护,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第五,管理会计引入我国的时间短,多数企业会计人员还在了解学习阶段,根本胜任不了管理会计的工作要求。

(三)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缺乏。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顺利转型离不开专业化的管理会计人才。在互联网背景下,会计的职能更加趋于信息分析。因此,专业的会计知识、计算机技术和跨学科知识已是会计人员必备的知识体系。但就目前大多数企业来说,大部分会计人员的跨学科知识背景和实际操作能力难以胜任管理会计工作岗位的需要,真正的专业化管理会计人才少之又少。

三、加强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对策

(一)提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会计转型是会计发展的必然,更是需要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会计转型工作是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会计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等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参与,才能顺利实施。首先,要提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转变原有观念,树立管理会计理念。目前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日趋完善,逐步形成了预测、决策、预算、控制、考核和评价的管理体系,它不仅可以通过对市场的预测功能,给企业提供预警信息,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还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其次,更新管理者的意识,让其充分认识到会计转型的必要性。借助多种方法努力提升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认识水平,让他们深刻理解管理会计的优势潜能和会计转型将会给企业带来的利好。最后,会计人员要尽快融入到会计的改革中去,跟上会计转型的脚步。为了管理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可以建立以责任利润为中心的内部考核和激励机制,把员工的任职升迁和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有效挂钩,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各个责任部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还可以有效激励员工为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努力。实现会计转型,并不是否定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企业要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就要非常重视财务会计的基础管理工作。管理会计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大多来源于财务会计的日常基础管理工作,可以说财务数据的准确性、财务报表的客观性和及时性都会对管理会计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加快企业信息技术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目前,许多企业都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管理会计领域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信息技术在管理会计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因此要确保信息高质量、及时、准确、高效的传达是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通过宣传、引导、培训的方式提升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工作的认识。其次,要对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健全相关制度,积极构建适合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第三,结合企业实际发展需要,建立一套能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进行风险监督控制的管理会计监督体系。第四,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能。第五,加大管理会计信息化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动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第六、要加大对软件、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还要考虑其维修保养费。

(三)加强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管理会计灵活性大,没有固定程序的约束,因此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相当高。财务会计工作的一系列程序比较固定,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财务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职业操守方可胜任,财务会计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是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而管理会计则是在最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需要会计人员熟知企业经济活动的整体运作情况,既要懂业务又要懂财务,还应具备多学科知识背景,并擅长信息技术和统计软件技术等,方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企业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管理会计知识理念和具体应用操作方面的培训,帮助会计人员尽快掌握管理会计基本技能;另外,会计人员也应从自身做起,不断加强对管理会计理论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通过学习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从而慢慢转换自身固有的思维方式,学会用发展和创新的眼光去看待财务工作;通过学习使自己对管理会计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并对照自身现状,及时做出调整,做一个合格的会计人。管理会计是顺应时展应运而生的一种管理方式,它可以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决策提供有利的保障和参考依据,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是会计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伴随着会计转型工作的全面开展,会计工作的资源配置将会更加趋于合理,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也将会越来越适宜,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将会大大提高,企业应不断加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积极促进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面对会计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应及时进行分析研究,最终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解决。会计转型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工程,它的顺利实施是需要在政府、社会各界和企业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制定一系列具体严密的措施来逐步实现的。会计转型工作的顺利实施也就意味着会计工作已在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玉红.浅析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趋势[J].中国商论,2017(22):123-124.

[2]张孟军.新形势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问题浅析[J].中国商论,2018(24):117-118.

[3]黄淑贤.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分析[J].财会学习,2018(10):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