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档案管理范例

会计档案管理

会计档案管理范文1

关键词:会计档案;存在形式;纸质;电子

一、会计档案定义

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资料,是以会计语言记录和反映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发生情况的重要史料和证据,属于单位的重要经济档案,是检查企事业单位过去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一般分为10年和30年。会计档案包括纸质会计档案和电子会计档案,其中纸质会计档案是指将所发生的经济事项按照相关会计制度记录于书面,并将其按照规定的方式有序整理,装订成册;电子会计档案是指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传输和存储归档的会计核算数据库。

二、会计档案存在形式

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连接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环节。而会计资料整理、归档工作无疑是档案管理工作中尤其重要的一环。随着企业信息化水平和精细化管理程度的提升,会计档案存储数量激增,企业对会计档案管理的成本效率以及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而会计档案该以何种形式储存、归档,是否适合企业自身管理需求又考验着财会从业者们。

(一)纸质会计档案。纸质会计档案是指将所发生的经济事项按照相关会计制度记录于书面,并将其按照规定的方式有序整理,装订成册。目前,大部分企事业单位还是以纸质会计档案存储为主,不同的是各企事业单位会依据自身规模大小、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等特点,决定由谁负责会计档案的整理、立卷、装订等工作。大的企业会在财务部门内部设立专门的会计档案管理岗位,由专人负责会计档案的接收、分类、整理、装订、保管、移交、查询等工作;小一些的企业会由财务负责人指定由会计或出纳人员兼职整理、归档会计档案。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企业都必须按照会计法的相关要求,建立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保证纸质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严防损毁、丢失和涉密。按照会计档案整理相关办法,会计机构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需要每月及时对纸质会计凭证进行归档、装订。面对由每一个经济事件形成的每一张票据,以及再由会计人员依据每一张票据进行职业判断填制的每一张记账凭证,整理人员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和细致,对其进行分类归纳,有序排列。首先,接收由不同岗位的财务人员填制的不同类别的记账凭证,并整理检查记账凭证顺序号,如有颠倒要重新排列,发现缺号要查明原因。其次,检查附件有无漏缺,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补充。最后,在确认记账凭证上有关人员印章齐全后,按照凭证装订的相关要求进行装订,保证凭证厚度基本一致,装订牢固,外观整齐干净大方。年度终了,在确保各会计账簿结账的情况下,传统手工记账的企事业单位首先按账簿启用表的使用页数核对各个账户是否相符、账页数是否齐全、序号排列是否连续;其次按会计账簿封面、账簿启用表、账户目录、该账簿按页数顺序排列的账页、会计账簿装订封底的顺序装订;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事业单位,会及时从财务软件中将各明细账、总分类账及时打印、分类整理、立卷、装订归档。此外,还有各种形式的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银行余额调节表、盘点表、工资表等也应打印出来一起分户、立档、整理、装订、保管。

(二)电子会计档案。电子会计档案是指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传输和存储归档的会计核算数据库,包括电子凭证、电子票据、电子账簿、电子报表以及其他电子会计核算资料。说起电子会计档案,就不得不提及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始于1979年。其主要标志是,1979年财政部支持并参与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接着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一是缓慢发展阶段(1983年以前)。在这个阶段,由于会计电算化人员缺乏、计算机硬件比较昂贵、软件汉化不理想,会计电算化没有得到高度重视。二是自发发展阶段(1983~1987年)。此时,由于应用电子计算机的经验不足,理论准备与人才培训不够,管理水平跟不上,会计电算化的管理落后于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三是普及与提高阶段(1987年至今)。这一阶段会计软件的开发向通用化、规范化、专业化和商品化方向发展,各企事业单位加强了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与管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会计行业已逐步由传统手工记账的模式转变为会计电算化核算,于是各种财务软件慢慢地取代了传统的手工记账凭证和各种手工账簿。同一财务软件中可以按年度设置不同单位的相互独立账套,不同岗位的财务人员可以依权限同时对同一账套按照一定的账务逻辑对凭证进行录入、查询、修改、删除、导出等操作。会计电算化记账快捷准确、查询方便,数据准确可靠性高,可谓省时省力,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财会人员的工作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失误率。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电子会计数据,包括电子记账凭证、电子账簿、电子报表以及其他电子会计资料。面对海量的财务数据,财会从业者们开始思考会计档案的存储形式,只是目前在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大部分的企事业单位为了稳妥起见,还是选择对电子会计资料进行定期备份、安全保存的同时,一并将电子记账凭证、账簿等资料打印出来进行分类整理、装订保存。

(三)两种介质档案管理的优缺点对比。囿于当前大数据时代下电子会计档案全面发展的困境,会计档案还不能实现全电子化,尤其是各类外部票据以及自制的原始凭证。为了完整地保存会计档案,财务人员不得不一边面对着需要全人工操作、整理、归档的纸质会计档案,一边又要迎接电子会计档案数据化的到来,同时做好会计纸质资料和电子数据的整理、分类、储存、归档工作。就目前的信息化水平来看,两种介质的档案比较起来均有不同的优劣势。

1、纸质档案管理的优缺点。(1)整理归档过程费时、费力,不需要具备太多的会计知识,会计技术含量较低,年轻的财会人不愿意接受该项“苦差事”。(2)档案资料需要耗费大量纸质资源,且占据空间,企事业单位需要专门寻找符合档案管理规定的存放地点。随着档案资料的增加,配备合适的存储空间也会加大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成本。(3)由于保存年限较长,纸质档案的防潮、防火、防盗、防变质的工作增大了管理难度。(4)目前来看便于资料查阅,为应对各行政部门检查,配合各业务部门查找原始档案,会计人员只需要遵循从报表-账簿-记账凭证-原始凭证的顺序,环环相扣,逻辑性强,能快速找到需要的原始纸质资料。(5)安全性较高,会计信息是企事业单位的商业秘密,纸质档案由于其自身属于实体物质,肉眼可见,一般情况不会造成大量散失而泄密。

2、电子会计档案的优缺点。(1)省时省力省钱,相较纸质会计资料的归档,电子数据可以按照特定的流程进行收集、存储归档,极大地提高了会计档案整理工作的效率;(2)易于保存,不需要占据大量的物理存放空间,只需要提供大容量的电子数据存储介质即可;(3)加速了会计信息的流动,对于财务共享模式下的集团化运营企业,使分散的会计档案更加集中,档案的传输更加方便;(4)电子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如果不科学合理,存在漏洞,极有可能发生会计信息被恶意篡改的问题,加大了企事业单位电子数据丢失、重要商业信息泄密的风险;(5)会计信息的查询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由于电子数据的查看、使用需要电力和网络运行速度等的保障,二者之一受限的情况下,必将影响会计电子数据的查询和使用;(6)会计信息不唯一,由于电子数据的可复制性,在信息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容易导致电子会计档案的多样性,不容易区分,难以验证准确性;(7)财会人员的观念转变还不及时,大多数财会人适应了纸质会计档案,尤其是一些老会计对电子信息化知识了解的不够,畏惧电子数据的丢失,宁愿使用纸质的实物会计资料,从而在思想上抗拒会计档案的电子化存储方式。

三、电子会计档案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发展和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种电子交易平台兴起,加速了商务交易,一方面增加了会计信息数量,加大了纸质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和成本费用;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决定了各经济主体间的交易必须准确快速的进行,这也需要高效的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以便迅速准确地对会计信息进行查询、传输、接收、分析、保存。为了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国家于2015年重新修订了《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肯定了电子会计档案的法律效力,并对电子会计信息的有效获取、接收、管理、利用、保管、销毁、交接等方面的规定进行了完善。虽然政策上有了保障,但完全实现电子会计资料的电子化单轨制归档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还需要在具体工作实践中不断去尝试、探索。

(一)外部来源原始凭证方面,政策的全面铺开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需要多部门的上下联动。首先需要全行业实现增值税发票电子化,财政票据、银行回单等票据电子化;其次还需要相关配套的法规来支持,包括电子签章法以及电子票据签发、使用、查验等规章制度。

(二)内部自制原始凭证方面,企事业单位需要具备足够的资金实力,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有条件的还可以实现业财融合,打造适合自身业务发展的财务共享平台,对接银行、税务等外部软件系统,实现财务信息的全流程流转,直接生成格式化的电子内部凭证,设定经办、审核、审批等必要的审签程序,实现线上报销审批流程化、程序化,并由财务共享平台业务数据直接生成电子记账凭证,彻底实现内部自制票据无纸化。

(三)转变传统核算观念,财会人员需要主动融入会计信息化,并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知识、技能。会计信息化的科学运用,降低了企事业单位对核算型财会人员的需求,增加了对管理型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求财会从业者具备专业的财会知识,还要求其具备数据化思维,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运用相关财务软件对海量的财务数据进行多维度的整合、分析,并从中选取出对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

(四)优化数据存储环境。首先,要具备能高速处理、存储、调用、查询海量数据的服务器设备和大容量硬盘等存储设备。其次,在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安全方面要有保证,比如防水、防火、防震、防盗等,注意办公区域的锁禁和巡查等。再次,强化财务部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和保密管理,加强对互联网信息网络的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违规接入,防范外部攻击,并留存互联网访问日志。

(五)规范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做到及时备份,定期检查、维护数据,确保电子会计信息正确生成、可靠存储、查询验证、安全唯一。利用计算机技术完善相关内控制度,比如电子签名、禁止未经授权的访问、防篡改、建立灾后恢复的应急方案等。结语会计档案是财会人员运用职业判断,以专业的视角对企事业单位各年度经济事项发生情况的总结,是对各项经营成果的客观记录和完整准确反映。档案管理工作在随着会计信息化水平和精细化管理程度的提升而发生变迁,从传统手工模式的纸质会计档案,到目前的纸质会计档案与电子会计档案并存管理。相信随着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不断成熟发展,财会从业者们运用自身的智慧和经验,不断探索、尝试、修正、优化、规范管理电子会计档案,终将抛开纸质会计档案,完全实现会计资料的电子化单轨制归档,最终实现电子会计档案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蔡盈芳.互联网+会计档案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

会计档案管理范文2

会计档案作为国家档案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单位一个重要档案资料,在会计工作以及经济管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会计档案管理也开始向电算化发展,基于电算化条件下如何实施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提升会计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使会计档案所具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也成为了目前会计事业研究的一个焦点。

二、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档案特点分析

基于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内容广泛化。和传统会计档案相比较,基于会计电算化下,会计档案所涵盖的内容不仅有传统纸质资料,同时还包括储存于计算机中和会计有关的各种信息以及数据等,且计算机软件以及硬件中有关会计方面的信息也均为会计档案,由此可知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档案不管是内容还是范围均已扩大。第二,档案信息载体多样化。未实施电算化之前,会计档案一般是经纸质记载,而纸张则为会计档案信息载体。伴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会计档案信息载体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除传统纸质会计档案外,还包含有其他介质,比如硬盘、U盘以及磁盘等,这些均为会计档案载体,对此,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档案载体也变得更为多样化。第三,信息具有可变性。在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档案信息一般储存于光盘或者软盘等介质上,简单地来讲这些信息均为数字信息,具有不稳定性以及流动性,易损坏或者被修改,正是因为如此也使得会计档案管理难度增大,若这些信息被修改或者损坏,不可恢复至之前的状态,则会使整个会计工作受到影响。

三、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档案管理所存问题分析

(一)认识不足

目前有很大部分会计档案管理者和财务部门有关领导对于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了解还比较浅显,管理经验较浅。在收集整理档案资料时,仅仅只是存档打印出的各纸质档案,未把储存于计算机中关于会计方面的信息备份保存于磁性介质或者光盘上,导致档案完整性较差,使得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比较盲目。

(二)制度不健全、信息化水平低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所实施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相应的备份制度以及保管制度等,导致会计档案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完整性得不到保障。目前在会计档案管理中电算化已得到广泛应用,尽管各单位或者企业明确要求每天备份,然而实际工作中却并没有按照该要求执行,当计算机或其他设备发生故障的时候,没有办法及时补救这些信息,导致信息流失。在会计档案管理中应用电算化,把档案信息资料保存于光盘或者U盘上,这些信息易被修改,无法识别数据信息原貌,造成信息失真,影响整个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会计档案管理者自身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

四、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提高会计档案管理水平的相关策略

(一)做好档案收集、管理以及保存工作

财务部门应保存好财务数据备份文件,避免计算机硬件系统受损后可短时间内恢复原会计电算化系统。做好备份工作的同时,还应收集计算机软件方面的相关资料。因电算化会计档案一般是储存于光盘或者磁性介质上,基于这些信息载体自身物理特性,当这些信息形成档案的时候需准备双份,采取AB备份法备份数据,同时每份还应明确标注好档案形成时间以及操作人员的相关信息,存放于不同地点。存放档案时不可离磁场过近,注意防尘以及防潮。若采取的是磁性介质保存,需定期检查和复制,避免因磁性介质受损使会计档案信息资料丢失。要注意的是电算化会计档案和所对应的财务软件版本需保持一致,以免因软件版本的不同而使会计数据结构受影响。此外,基于计算机程序的考虑,设相应的密码口令,增强系统安全防护性,定期补丁维护,防止由于计算机安全或者网络安全而使会计信息资料丢失或者被他人修改。

(二)确定会计档案内容,完善各项制度

制度化会计档案管理内容,借助于明文资料的形式确定会计档案管理内容,使档案管理者实施工作时有章可循。在电算化条件下明确会计档案信息资料收集制度,定期拷贝以及储存全部会计数据信息,使其生成为备份文件,确保计算机系统受损于短时间内不会对会计档案信息产生不利影响。根据国家《档案法》中相关要求和标准,结合企业或者单位自身实际情况,构建关于会计档案管理方面保管制度、借用手续制度以及信息查阅制度,最大程度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以及安全性。

(三)增强有关人员综合素质

在电算化条件下所实施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一般由人操作,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会计档案信息资料的真实性与安全性等均和有关人员职业素养以及技术水平高低有关。对此,需对参与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实施系统且全面的教育以及培训,根据业务以及管理内容的不同,分类培训,且施予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档案管理者法律意识,以确保在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得以健康且有序地开展。

五、小结

会计档案管理范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会计工作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计算机信息应用的不断发展普及,会计师和财务企业档案管理也逐渐向中小企业财务电算化档案管理业务方向快速推进发展,如何有效规范组织实施当前我国财务会计师和财务企业档案管理,提高当前我国财务会计师和财务企业档案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和档案服务运行质量,使当前我国财务会计企业财务管理档案的绩效管理作用研究能够真正得到有效的发挥,逐渐发展成为当前以来我国财务会计界国际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热点。

一、会计电算化下的企业内部实际财务管理控制信息系统概念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基本概念定义,电子商务会计企业数据计算信息处理技术企业会计信息技术,是一种主要用企业电子商务计算机来将数据处理作为企业会计处理工具,并专门从事各类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是目前我国推进企业会计工作现代化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理论技术成果。因此,基于大型企业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电算化的大型民营企业内部经济财务管理控制,为有效率地保证内部经济社会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会计信息安全性,有关地方财政部门一般认为企业应及时主动采取科学有效的财务控制措施,对其进行系统化和规范化,以及自我管理进行科学控制和自动进行调节的一个管理过程。在当前我国内部会计信息化和电算化的发展环境下,在采用公司企业财务管理电算化组织内部会计业务信息有效管理控制系统中,有"部门控制"和"组织内部控制"两种基本职能类型,组织内部有效管理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在采用公司内部会计专业财务电算化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下,根据公司企业员工岗位职责,对公司企业员工内部管理进行明确职能界定,通过其在组织内部建立一定的规章制度管理体系等,直接有效实现内部有效管理控制。

二、会计电算化下会计基础工作的影响

从现阶段关于我国企业管理人员会计核算业务管理,以及电算化企业理论研究发展的实际性和应用进展情况分析结果来看,由于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理论上和实践深入发展中过程中还仍然普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问题,影响了当前我国管理企业会计业务管理工作,及我国企业组织内部管理系统会计工作的不断稳步优化和健康发展,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新的企业社会管理问题。例如,在帮助企业处理各类企业员工的会计财务交易时,会计信息化在电算化处理系统中就可以在一定程度数量级的程度上有效率地提高企业会计财务核算的实际工作效率。手工操作的会计交易数据信息被自动删除,在一定数量程度上,带来会计数据信息安全的所有外部风险,需要建立相应的内部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能够加以有效进行约束,以充分证明提高会计信息电算化的高效质量,同时可以降低实际应用中的风险。同时,在当前会计信息电算化的大环境下,企业财务交易流程授权与我们传统中的商业交易流程授权在一定很大程度上进行了比较,对传统企业交易提出了新的业务要求的优化管理。基于在这个关键问题上,通过研究开发一套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保证会计信息的实时准确性,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等重要数据来源,以及信息的准确可靠性和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为切实确保中小企业或个人国家各项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要严格落实企业防弊管理措施,增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会计中的电算化对银行会计管理基础专业工作的主要影响。

三、提高企业会计财务档案管理业务水平的相关实施策略

(一)切实做好会计档案的定期收集、管理和定期保存准备。工作企业财务部门首先建立一份保存有关原有企业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有效率地避免原有企业计算机或者电脑硬件档案管理工具系统财务数据完全丢失后的严重不良影响,原有的企业会计档案财务数据电算化档案管理软件系统数据,通常可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迅速进行完全恢复。在正确认识做好企业系统安全备份数据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的同时,注意及时收集了解有关如何使用企业计算机系统备份管理软件的系统相关技术信息。由于目前传统企业电算化的企业会计信息管理档案,一般都是以直接形式的存储在大型电子文件光盘或其他大型磁性硬盘存储上,根据这些会计信息存储载体的不同物理结构特性,在准备形成会计档案时,应分别准备两份文件副本,每个备份文件副本应清楚地明确标明每个文件的数据形成起止时间,以及相关操作管理人员的其他相关业务信息的不同于档案位置。文件柜在存放时不要过于强烈靠近室内磁场,并且要注意清除灰尘和室内湿气。若是复印有磁性无法保存下,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和及时复印,避免因复印磁性保存介质发生损坏,导致丢失相关会计业务档案相关信息。应特别注意会计财务电算化数据档案及其他相应的会计财务管理资料,软件使用版本内容应始终保持一致,避免因不同软件使用版本不同而直接影响您的会计数据。此外,基于企业计算机应用程序的安全考虑,设置系统相应的安全密码,加强系统的安全数据保护,定期组织进行安全补丁系统维护,防止存在计算机安全或网络安全中的会计信息恶意丢失或被他人恶意修改。

(二)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会计业务档案的数据管理一般由计算机来进行操作,会计业务档案管理信息的数据稳定性和安全性,关系涉及会计相关工作人员的基本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对此,需要所有参与会计行业档案管理的会计相关从业人员,根据会计业务和档案管理工作内容的不同,进行全面的系统职业教育知识培训,分类进行培训,并及时进行有关相应的人员职业道德意识教育,以利于确保我国会计行业档案管理培训工作的正常顺利进行。而会计管理档案业在电算化管理条件下,要不断强化会计档案业务管理者的职业法律意识以及档案管理培训工作,才能健康有序地顺利开展。

(三)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独特性。促进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过程也仅是会计企业档案的一种形成重要过程,会计工作也是会计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构成形式,以及工作会计档案电算化的一种形成重要机制,更多的是工作会计档案电算化的特殊重要前提就是设定了会计参数代码,客户服务信息,建立起了会计科目管理体系,使用会计电算化后不能同时存在重复修改和形成无痕迹的重复修改,不仅直接影响日常财务核算,统计和资料查询也直接决定着最终的会计工作质量,会计企业档案形成数量的多少,决定着企业会计工作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以及和组织上级会计检查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摆在上级组织面前的任务是保证会计工作的最终质量。因此,会计部门管理应该尽快彻底改变过去事后专门负责收集和临时管理装载各类会计业务档案的传统工作做法,会计档案业务监督管理检查工作,应该贯穿于现代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过程,以便我们能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生产经营,对会计监督管理和企业财务预算审计进行监督管理检查的实际工作需要,监督管理档案业务岗位就需要直接负责监督会计检查并落实这项业务管理工作。此外,做好现有会计软件档案的日常收集、整理、装订和储存保管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做好日常档案备份和软件磁盘数据拷贝管理工作,保证现有软件会计数据和与现有纸质会计文件质量相符的磁盘份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当前会计信息数据处理应用技术快速发展,以及会计实际应用现状,基本完全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和电算化,各种新的会计信息数据处理应用技术在开展现代化的会计管理业务中,以及档案管理已经逐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充分阐述了当前会计专业人员电算化档案管理模式条件下各类大型会计专业人员档案的具体管理实施特点,通过大量案例研究分析当前会计专业人员档案管理中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种相应的管理实施指导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详细介绍为今后加强会计财务档案管理的具体实施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提高会计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颜彭丽.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档案管理[J].才智,2014(16):336.

[2]高微微.电算化环境下财务会计档案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A].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科技与企业》编辑部,2016:1.

[3]张惠霞.探析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企业财务档案管理[J].财会研究,2012(21):51–53.

会计档案管理范文4

[关键词]信息化;会计档案;优化

0引言

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我国科技、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使我国向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进了一步。在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我国信息化不断发展,在这个背景下的各项事业都需要适应信息化带来的改变,必须紧跟信息化的步伐,利用信息化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所以,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的管理也必须在信息化的背景下进行优化,从而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1会计档案信息化

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第二条明确规定,事业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要适用于此项法律。并清晰解释了什么是会计档案。会计档案可以说是会计资料,反映的主体是单位,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会计资料是在进行会计核算等过程中形成的;会计资料形式是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等;会计资料记录和反映的是单位的经济业务;在新时代信息化背景下,会计资料还包括通过电子设备形成、传输、储存的电子会计档案。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资金投入越来越高,从而推动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大大提升,信息化社会愈发明显,各个领域也凭借信息化的科技和便捷充分发展。为了适应时展和科技的进步,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也必须进行优化,从而提高会计档案管理的质量。从《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对电子会计档案的提出和重视就可以感受到信息化给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带来的变化,并且电子会计档案的加入和调整对于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和更好地服务社会带来了积极影响。

2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的特点和意义

2.1特点

信息化档案管理不同于之前的档案管理方法,最明显的地方就是能做到自动化。新时代科学技术如此发达,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也必然要乘着科技创新的浪潮奔向更美好的明天。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和实施得益于计算机设备和网络技术,自动化首先体现在计算机系统能够自动生成电子化资料。自动生成电子化档案信息不仅十分便捷,而且能够使会计档案信息具有一定程度的准确性;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的自动化还体现在自动预警。电子设备最怕的就是出现故障导致内部信息全部损坏、丢失或者故障,进而使内部资料紊乱,所以当档案信息出现异常时,计算机系统会自动报警提醒工作人员进行维修,这样既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又可以避免资料损失。

2.2意义

2.2.1自动化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基于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自动化的特点,可以通过自动化处理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今天,我国进入了互联网新时代,我国各项事业运用互联网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因为计算机能够进行高效信息处理,对于信息的输入输出、储存和转发都十分便捷。信息化的会计档案管理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对会计凭证、报表、账簿等进行自动生成,还可以对数据进行自动核算、自动判别会计数据档案是否真实可靠,自动对会计资料进行分类保管,使会计业务处理实现了自动化。所以,不论从哪个方面都可以看出自动化的会计档案管理节省了处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数据的准确性,信息化对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的管理起到了推动作用。

2.2.2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能够提高管理水平

实施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可以将不同系统中的会计数据收集起来,再对档案进行分类、保存和使用,这就实现了会计档案信息资料的统一管理,提高会计档案资料管理的规范性和效益性。电子会计档案顾名思义是使用电子系统,这相对于传统的纸质版会计资料,会降低管理成本和人力物力的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此外,电子化的会计档案能够给政府提供更加全面、系统、详细的会计信息。实行信息化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的管理实现了对会计档案的科学有效管理,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有利作用。

3事业单位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3.1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众所周知,《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在2016年正式实施,这是专门针对传统会计档案管理进行的修改。有一个很明显的改变就是加入了“电子会计档案”,电子会计档案较以前的纸质会计档案有了很大进步,不仅节约了资源,还节省空间。然而,任何事物的实行都应该有制度的保障才能更好地发挥价值,同理,在信息化背景下实行会计档案管理也必须有一系列的制度来保障会计档案管理顺利实施,但是,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方面还是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比如,如今的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档案管理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实行计算机和人工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如果电子会计档案程序出现错误将会使错误信息一直存在。所以,要完善会计档案储存、利用等规章制度,进而保障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3.2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有待提高

电子会计档案尽管以计算机系统为主,但是也离不开人工操作的配合和管理。今天是信息化的社会,我国也正努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是必然趋势,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相对较晚,导致很多档案管理人员还没有掌握娴熟的电算化知识,无法进行熟练且正规地档案管理操作。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然而在会计档案管理人员中,有一部分人缺乏会计档案管理知识和能力,由于对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很多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是由别的岗位工作人员兼任的,导致了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不够,想要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水平,必须提高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3.3会计档案管理需提高安全性和软件通用性

虽说信息化的会计档案管理提升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但也不可否认会计档案管理依然存在安全风险。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传输快捷的特点对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档案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事业单位的会计档案也属于事业单位需要保密的一部分,然而,当下的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还存在着保密意识薄弱的现象,再加上会发生断电、系统故障、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等事件,导致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存在安全隐患;除安全隐患之外,会计档案管理软件不专业、通用性差的问题突出。想要有专业化的管理,就必须有专业化的软件系统,然而现有的会计档案管理系统专业化程度低,功能设置和会计档案管理需求不相匹配,财务管理和档案管理彼此相关度差,相对独立性较高,很容易使电子会计档案不能及时归档,导致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降低。

4信息化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的优化路径

4.1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的管理制度

完善管理制度不能凭空想象,要依据现有水平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要脚踏实习,实事求是。制定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要有理论依据,要符合事业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条例,要进行严格、实际、详细地制定。一是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的范围进行制定,加大此管理办法的宣传力度。二是明确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的内控制度,在这方面,国家档案局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加强工作。三是事业单位内部要遵守会计档案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要求办事,明确各职位的职责,加强实施。

4.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人才队伍

我国强调人才强国战略,人才是一切竞争力的基础力量,因此,为了信息化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档案发挥更大的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会计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势在必行。这只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不仅要提高能力,在思想上也必须加强建设。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思想意识、思想觉悟对提高档案管理的技能有着促进作用。这就需要通过参过学习、思想教育、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形式提高从业人员对自己岗位的热爱和奉献意识,树立严于律己、敬业奉献的观念。

4.3提高信息化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的安全意识和软件专业性

安全意识是保证会计档案管理顺利实施的要求,缺乏安全意识会使重要的会计档案泄露或丢失,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所以必须提高安全意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要提高安全保密的意识,增强对安全保密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国家也应该加强对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视,为其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会计档案管理软件对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至关重要,因此国家要加强对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系统的升级,加大资金投入,开发一个适用于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的专业化软件,提高软件的通用性,提高工作效率。

5结语

新时代是一个现代化、信息化的新时代,在新时代,中国有了新的四大发明,分别是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这4项被大家广泛认同的发明都离不开信息化的作用,可见,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各项事业的发展都需要结合信息化的发展促进自身发展。因此,信息化背景下必须优化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杨知先.信息化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的优化策略分析[J].兰台内外,2019(12).

会计档案管理范文5

关键词:信息化国库会计档案电子化

一、系统建设背景

会计记录和史料记录都是金融档案的组成部分,建立全行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对信用卡档案、公文档案的搜集与整理,全面提升电子化档案管理、利用的水平,并依据实际工作需要,解决档案移交记录和过程的信息化,以及档案保管的有序化、效率化,对实物档案进行信息系统化管理。明润华创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是综合运用内容管理平台、影像工作流、影像采集等技术,对电子会计凭证、报表、账本等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为全面提升电子化会计档案管理、利用提供了整体解决方案。

二、电子和纸质档案的利弊

(一)电子存档。1.优点。传输和保存方便,电子文档可通过云存储文档分享,也可通过网络传输。档案保管者对借阅档案人员的身份进行核实,确定档案的保密程度,在符合借阅要求的原则下进行档案借阅。电子档案相比传统的文件档案,在传递上方便快捷,不受距离、时间、地点的限制,消除了纸质文件的环保问题更加环保。电子档案经济实用,通过介质存储,终端处理,让电子档案方便存储,当前的信息化技术已经完全可以支持国库会计档案的存储要求。国库电子档案更加集中,便于管理,通过软件进行资料的查询、录入、存储等,让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简便。2.缺陷。电子文档如果使用不当或者保管条件不符合要求,会造成档案的存储不稳定,会受到外部干扰使文件出现损坏或数据打不开的问题,如果自身存储介质出现损坏,会导致原始数据得不到恢复。所以,用自存方式存储电子文件是不稳定的,由于对电子设备的过度信任,让计算机进行电子文档管理,这就会出现当没有设备时,电子档案的管理将无法进行。电子档案的管理离不开终端设备的运行,而设备的运用离不开电源、网络的稳定,而数据安全方面,当文件进行传输时,如果网络安全级别不高或者在文件传输过程出现状况,容易出现安全问题。例如,电子会计文件在管理过程中容易被修改,不易被发现,国库会计文件的数据准确性直接受到威胁,除此之外,由于系统的漏洞,整个软件系统瘫痪,会给黑客们偷窃会计文件的机会,从而泄露会计文件的信息。3.纸型档案。安全性能高是纸质档案的主要优点。大部分纸张都是独立的,文件共享非常少,借阅也非常方便。由于其安全和保密性高,因此更适合高度机密的文件,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一缺陷体现在对人力资源的浪费严重。财政部门的业务很多,每天都要生成、分类和绑定大量文件,如果都使用纸质文档,那么因为会计到岗位监督之间的程序变复杂,会使人员严重不足,人力浪费严重,并且文件会使用到大量纸张和打印机墨粉,制造这些文件需要大量的天然资源,资源浪费严重。另一方面,国库会计档案的保存期从30年到永久不等,长期处理纸质档案需要很大的空间,所以保留纸质档案将造成空间浪费。

三、国库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的风险和困难

(一)法规风险。作为一种新的档案管理方式,电子会计档案的规章制度存在一定的漏洞,现有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还处在探索阶段,没有得到完善。对电子档案的管理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这样导致了相关风险的发生,主要体现在人员在创建规范、正确的档案的时候,电子档案管理的合理性便不能保证。因此对电子会计档案新的实施标准和管理规定,必须进行不断地探索、学习和适应。

(二)多方面合作的困难。央行国库窗口部门包括财政、税务、海关、商业银行,以及支付业务预算收入、财政支出、收入调节、库存返还、集中支付等部门。财政部会计凭证电子化多方面合作难点主要体现在相关业务量大,种类多。中国仓储部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一直在调整与“财政税库银”的联系,确保收到的电子信息符合电子单据的相关标准。

四、解决办法

(一)有效的风险防范系统的建立。危险防范系统包括系统危险防范和信息安全危险防范。应以现代化的文件形式保存电子会计档案,以管理的方式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制作电子档案的同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制定的过程中,会计管理人员要积极参与进来,有助于解决自身岗位遇到的问题。安全也是电子档案面临的重要问题,为确保电子文件档案的保密性和安全性,要进行防火墙设置、密码设置等,确保硬件设备的安全。在网络安全设置上,银行可以采用两组网络进行隔离,防止电脑病毒的入侵。在文件的制作过程中进行精细的处理,把工作环节和内容都统一纳入到流程中进行管理,做好档案管理的保密性,对进行查阅档案人员的身份进行认真核实,保证数据不被篡改和删除。

(二)积极争取多方合作。央行国库部门窗口部门众多,业务繁杂。财政部通过联调测试等方式对日常工作进行检验,并以检验结果为准进行不断改善,形成符合规定的电子会计凭证。

(三)运营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国库经济系统多,软件种类和编程语言不同,系统接口难以连接,给电子档案系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了解决文件系统界面的精确性问题,工作人员可以进入图像模式来转换当前的文件分类过程。电子文件的存储需要一个合适的外部环境,通过对原始文件的自动扫描来生成适合存储的电子文件,解决了系统接口混乱的问题。依据电子档案的特点,计算机的使用温度要合适,调节好保湿度,做好火警预险,保证火警探测器和防水的问题,对电力、电源进行固定的检查,提供防水和磁化处理,制作符合标准的电子档案。此外,磁性介质极易消磁,应建立可靠的备份系统,以保证会计资料的安全和稳定性。

五、健全会计档案信息化有效对策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当下的信息技术背景下,会计档案最大的变化就是反映经济活动的原始凭证和反映经济活动过程的会计凭证、报表的电子化,这对会计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于会计档案管理的法律规定,不能仅仅停留在原来法律规定的修改、补充上,还应进行一定的创新、突破。随着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不断补充和完善现行《档案法》《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注重宏观管理。针对当前中国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不高,鉴于此种情况,应当加强绩效考核,这种考核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税务部门的税收征管工作,在目的和程序上仍存在片面之处,因此,要想全面加强公司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加强会计档案业务的宏观管理,即管理主体,并以此为基础,将这些考察与公司的税收优惠、信用等级评定等挂钩,不断完善公司的会计评价机制,从而实现企业会计档案管理业务的宏观管理。

六、信息化大背景下的电子会计档案的特点

(一)电子档案对环境要求较高。传统的会计记录是指会计凭证、会计报表等各种会计资料。这些以纸上文件为基础,获取大量的信息,占用大量的数据和空间,很难管理和控制。不过,电子档案并没有这些缺点,他们依赖磁性介质来储存信息,特别是平板和光学介质,所需储存空间更小,更加方便。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还存在各种问题,数据易误操作,应该加强管理,否则容易造成档案的电子化储存数据破坏。

(二)电子档案所涵盖的范围广。对应经济业务的重要经济数据包括财务报表、会计凭证、原始凭证、会计账簿等,但信息化下的电子会计档案不仅包含传统纸质会计档案,而且还包含许多其他领域的各种数据,包括其它磁性介质存储的会计数据,如电脑硬盘等。

(三)电子档案信息,在处理和共享上是高效的。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会计信息系统,可有效实现其它管理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整合,这可以在不同的资源中共享。电子化会计档案加快了会计信息数字化进程,提高了纸质资料的检索和利用效率。

七、国库会计档案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成本,不符合开源节流的宗旨。国库会计档案目前在管理成本上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人力成本,在纸质档案形成的过程中,会由各国库柜面开始,要接收原始凭证需记账、复合、审核等程序,然后交由接收人员进行分类,耗费人力资源比较大;二是物质成本,国库部门需打印各类日月年报表,设置各种登记簿等,档案人员需要按照保管期限进行分类登记,归档,建档等,过程复杂,占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而这些人力、物力支出,都是属于不必要的支出,与节能减排的绿色环保理念相违背。

(二)档案管理风险高,缺少安全性、完整性、保密性。国库会计档案属于非常重要的档案信息,在保存上需要具备完善的设施。可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档案保管设施不达标。将档案存放在档案室容易发生受潮的现象。再者,档案室的防盗系统不达标,安全性存在明显缺失。一般的档案室只购置了简单的档案柜,安装了防盗门,但是这依然不够,更甚者档案室和杂物室几乎是共用一个地方,造成了大量人员可以自由出入,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受到了威胁。其次,物品不利于长期保存。纸张的装订、纸张的质量、打印、复印等都容易出现技术问题,以及油墨、碳粉等材料的稳定性存在客观因素的影响,在长期的保存当中容易造成档案字迹不清晰的问题,导致档案的阅读存取都存在风险。最后,频繁调阅存在缺失风险。每年各个会议的业务检查都需要调度大量的会计档案,在频繁取用过程中,容易造成纸张的缺失,损毁,导致字迹不清晰,甚至无法阅读的现象。而进行档案交接时,是不可能对每一页档案进行查看的,这样就有可能造成缺失,让档案变得不完整。

(三)档案使用效率低,不利于发挥档案价值。一是,纸质的档案在查阅上不方便,在需要检索时还要先到档案存储的地方进行查阅,查阅效率低,用时比较长,查阅过程繁琐,工作量大,效率低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当会计数据档案使用效率低时,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不利于发挥档案的优势,不利于信息聚合和信息深度挖掘。二是由于县支库会计核算实行集中监督,会计资料全部集中到地市级中心支行,事后监督部门实行装订保管。县支行日常业务凭证转移到市行,不利于县支行部门对账目进行查阅,翻看。另外,纸质档案不利于快速搜索需要查询的内容,只能根据线索逐页查找,查找起来费时费力。

(四)电子化国库会计档案管理处于初级阶段。一是管理意识存在“一重一轻”的现象。传统观念依然认为纸质化档案有易于管理、方便操作、保管风险小的特点。所以,大部分管理者依然将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到纸质档案上,不重视电子化档案的更新,结果导致电子化档案管理更新速度缓慢,电子化国库会计档案管理目前还处在一个较为落后的水平,使基层国库档案管理电子化建设进程发展滞后。二是管理方式不够完善。目前部分国库已尝试将少数日报、清单等资料用电子化方式保管,但是大量的账目还是用纸质化的清单,而且在实际操作中,只是备份了数据资料,没有对相应的软硬件进行备份,档案转移也只是以备份介质为转移对象,其读取平台未同步移交。国库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是兼职,没有一个系统性的档案管理标准,这些都导致了档案的管理缺少科学性,形成了档案管理的低效率。由于电子化国库档案管理发展还处于滞后阶段,也导致了电子化档案的安全性存在明显问题。

八、国库会计档案管理电子化路径设计

(一)建立科学的国库会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第一,电子数据原始的采集与管理。当建立了大数据库,将各县、镇、市级资料全部纳入一个大数据库之后,想要进行呈递、翻阅、查询就变得非常容易,通过电子信息网络实现了同步位移。第二,电子影像系统的采集和管理。对外部单位提交的国库类缴款书等纸质文件资料,可以通过扫描的方式存在网络上进行备份,防止纸质资料由于文件档案室出现安全性问题。对于重要的凭证要素通过人工录入方式进行上传,然后通过信息化采集将之与其他资料进行关联,实现国库内数据监督,其原始凭证按照时间或者分类进行归档,方便索引。第三,电子档案应用管理。电子化档案可依照授权对可以查询的人员进行选择性开放,在档案调阅和使用中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确保档案的机密性和安全性。该措施一方面可以实现对借阅档案的电子化登记,另一方面确保了不可否认机制,确保了追究责任。

(二)强化国库大数据系统档案建设。在现有的《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尽快出台更完善的制度办法,针对性地去解决现存的问题,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实现统一国库档案电子化的管理原则,确保能够满足国内各级电子化会计档案管理的需求,适应现在国库会计档案更新速度快,保管时间延长的现象。

九、结论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为了解决国库会计档案保存管理的诸多问题,需要尽快推行会计档案管理的电子化,使会计档案管理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并且能够节约极大一部分人力、物力。为更好地促进国库会计档案管理电子化的进程,应该多培养这方面的管理人才,而各级银行应该看清新形势,立足于新的起点,统筹规划档案管理的业务能力培训,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国库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国库会计档案电子化能够尽快成熟化。

参考文献:

[1]谈俊川.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J].会计师.2011(6).

会计档案管理范文6

【关键词】高校会计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后一环。在工作中往往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忽略了其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有效提高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应该与时俱进,高校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主动学习,不断更新观念,高校财务部门应该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1高校会计档案定义

高校会计档案作为高校财务管理和财务活动中的产物,体现了高校财务活动情况,也体现了高校在一会计期间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状况,包括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并且反映了高校财务核算的具体内容、核算方法、核算过程和核算结果。和其他的档案对比,高校会计档案的属性比较专业。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势在必行,为了更好地理解高校会计档案的概念,我们需要明确下面的内容:①高校会计档案是处理完成的财务业务凭证和财务资料,并且核算行为已经完成,财务资料已经整理完毕。并按一定的逻辑规律整理完毕,具有保存价值。②会计档案主要来源于外部接收获得及内部直接形成;外部接收获得主要从单位外部取得,包括发票、购销合同、收据、银行回单等。内部直接形成是指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会计资料,包括记账凭证、明细账、季度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等。③电子会计档案也属于会计档案的一种,只不过它的存储形式、传输途径及保存方式与普通档案不同,是以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为载体的。

2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①高校财务部门往往觉得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是已经处理完了的会计业务凭证和会计资料,所以,高校对于会计档案的管理没有做到同会计业务一样重视,管理不到位、不严格,没有与会计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导致财务管理成效不够完整。大部分高校财务工作者只注重日常的财务业务的管理,对会计档案的工作流于形式。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者有的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有的并不是科班出身,业务水平很低,导致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得到科学的管理。更有甚者不安排专业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②高校财务部门对会计档案资料保存不齐全,不完整。一些高校只注重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报表等财务资料的归档与整理,而没有对文件性的财务资料、电子存储资料进行归档整理,导致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不够系统、不够完整。③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有利于会计档案工作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往往在一些单位并没有健全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起来没有抓手,没有依据,更不能做到规范、科学的管理。④高校会计档案的纸质资料没能有效的和电子存储会计档案进行同步。一些高校没能把储存的电子资料进行有效的归档管理,导致高校财务信息丢失。目前,高校财务电算化发展很快,有的高校没有与时俱进,财务软件升级缓慢,严重影响了财务电算化档案的有效调阅。财务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往往不受重视。

3解决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一些对策

①加强领导,科学管理。学校领导应该把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提到日常上来,当作日常业务来看,视为会计业务的最后一个流程。针对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组织定期的培训,到兄弟单位进行学习交流,总结经验,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五条则明确地规定:“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加强领导,科学管理,要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提高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能力,使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做到及时归档、方便查阅、安全存储保管。应该督促相关部门对会计档案管理进行内部控制,定期督察,使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高校财务管理也更完整有效。②提高高校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提高最终落实在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职业操守决定会计档案工作是否科学有效。高校对会计档案管理给予高度重视,把档案管理提到日常上来,把档案管理与会计业务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其成为了一个整体,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就会主动的,自然而然的把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当成会计业务工作一样重视。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者有义务有责任不断学习会计档案管理知识,更新观念,提高会计档案管理水平。高校财务部门应该通过自我学习和走出去学习相结合,每周定期组织培训,还可以去兄弟院校去学习,彼此交流经验,提高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另外,还要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的后续工作,针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使得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从人员素质到制度保障都能得到提高,促使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提高整个财务管理的水平。③建立健全有效的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相关制度。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做到有效监管,科学管理。财务部门也应该制定会计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使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起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且建立内控制度,财务部门内部进行监管,层层监督,防患于未然,使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合理化。高校财务部门还应该把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当中来,目标就是规范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明确高校责任人,并且完善一整套健全的高校会计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合理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确保高校会计档案资料及时归档、科学保存、管理规范,使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有好的制度作为保障。④高校要根据相应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会计档案做出准确的鉴定,判断会计档案是否已经保管到期,并及时进行销毁,按照科学的流程进行处理。高校应该高度重视会计档案的鉴定工作,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本单位的会计档案给予正确的定位,确保各种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对于保管到期的及时销毁,高校会计档案工作者要对有价值的会计档案保管妥当,对按规定可以销毁的会计档案进行及时有效的销毁,并在销毁及保管清册的备注栏内标注。在会计电算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者通过不断学习,更新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高校要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使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监管到位,最终确保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合理规范、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1]马玉昆.浅谈会计档案的管理[J].工业技术经济,2002(01).

[2]郭利萍.电算化会计档案制度的建立[J].档案管理,2002(05).

[3]周玉玲.纸质与电子档案共存及网络环境电子档案管理模式[J].中国科技博览,2009.

[4]赖新英.浅谈医院会计档案管理[J].财会通讯,2010(07).

[5]翁海荣.做好会计档案促进企业经济发展[J].现代企业,2010(03).

[6]邓晓燕.浅谈医院会计档案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3).

[7]惠洪霞.电算化环境下企业会计档案管理的对策[J].兰台内外,2010(01).

会计档案管理范文7

关键词: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特征;档案管理

电子会计档案是通过数字设备及环境形成,依赖计算机和网络阅读、处理、传输和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并归档的会计数据、元数据、读取平台等会计材料。主要有电子报表、电子账簿、电子凭证、会计软件及操作说明和其他一些如银行对账单等电子会计资料。它是反映和记录一个单位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和史料。对电子会计档案的法律地位和管理,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为现实工作指明了方向。针对电子会计档案的特点,积极探讨如何管理好电子会计档案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是目前档案界应重视且紧迫的研究内容。

一、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特征

1.管理对象载体的不耐久性。电子会计档案的载体主要是磁光介质。磁盘载体本身是不耐久性材料,不能永久保存。它在保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外磁场、强烈摩擦撞击、不适宜的温湿度、光辐射等,载体材料内部的结构发生变化,如剩磁消失、磁层霉变、底基老化等,导致磁性材料耐久性下降。目前,磁性载体的保质期为5—10年。光盘载体的耐久性主要决定于光盘存储信息的稳定性和光盘盘基的持久性。光盘的记录层材料由于环境条件,如空气污染和不适宜的温湿度、读取设备及使用不当等,会发生记录层氧化、机械损伤等;光盘盘基在保存和使用过程中会老化、变形和被腐蚀,使光盘信息不能再现。目前,光盘载体档案的保质期一般为10—20年。针对电子会计档案载体的特殊性,在管理中应采用新的管理机制、新的管理技术来做好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

2.管理复杂化,要求高。首先,电子会计档案载体的多样性如光盘、磁盘、磁带等,各类载体的物理特征、信息存储原理各不相同,它们对保存环境条件要求也不相同,所以针对不同载体的电子会计档案要采用不同保存管理方式和提供不同的保管条件。这比纸质档案的管理要复杂得多。其次,电子会计档案信息的产生、管理都要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形成的格式主要有txt、pdf、jpg等,其读取也要借助计算机及相关的支持软件来进行,所以对不同电子会计档案要按相应的标准和技术进行归档保存管理,可见对电子会计档案数据的处理更加复杂,技术要求更高。

3.电子会计档案信息是数字化的,安全性要求高。电子会计档案是由计算机会计核算系统生成的电子数据,这些数字信息的处理、保存、利用等对软硬件系统环境的依赖性很强,而且电子会计数据容易被破坏、修改后不留痕迹、难恢复,其所处网络环境安全隐患多。要针对电子会计档案数字化管理特征、不同的财务软件、不同的电子会计档案版本,分析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管理措施确保电子会计档案的安全和凭证作用。

4.高效的共享性。电子会计档案信息是数字化的,其传递速度快,建档归档流程方便高效。通过规范组织流程、业务活动、归档格式、管理流程、保管方案等,实现利用数据库集中管理和共享,可方便快捷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会计信息的查阅利用,也可以促进电子会计档案的深度挖掘开发,相关人员还可通过网络对电子会计档案信息进行分析,建立决策数据模型和决策方案,充分发挥会计档案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主要难点

1.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标准不健全。虽然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但目前仍有不少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对电子会计档案的认识和了解不足,多数单位没有针对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制定切合自身需要的管理制度以及归档流程、著录项规范等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业务及技术标准。所以,在实际工作中,电子会计档案管理随意性大,容易出现归类错误、无备份、无法查找的各种管理不善的问题,直接影响电子会计档案的利用。

2.电子会计档案收集不完整。电子会计档案包含光磁介质存储的电子核算材料、计算机系统软件、财务软件及其开发文档、其他机读会计档案等。尽管许多单位已普遍实现会计电算化,但他们还没弄清楚电子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只注重对电算化会计系统形成的电子会计资料的打印保存,而对关键的电子会计文件反而没有归档保存,导致电子会计档案收集不齐全,如有的单位系统软件、财务软件及元数据等没有归档,备份数据也无法使用,电子会计档案完整性得不到保证。

3.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安全隐患多。电子会计档案的保存利用都离不开网络、计算机、存储器和信息系统,而这些也是安全问题的风险基础,电子会计档案存储介质一旦受潮、高温、消磁、灰尘等保存环境不达标影响,可能导致数据受损,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更容易被修改且不易被发现,若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电子会计档案信息可能被改动或泄露。不少单位管理工作人员对电子会计档案安全管理意识不高,网络安全管理技术水平低,目前电子会计档案安全保密性环境的良好状况还没建成。

4.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低,缺乏指导与培训。做好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档案工作人员一方面要具备档案专业管理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还要具备财务及审计管理、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电算化会计配套的软硬件维护技能等。由于传统档案的保管对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操作、维护水平没有太高要求,因而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操作与应用维护能力不强,使电子会计档案的安全保管难以达到要求。目前,能应用现代化技术对电子会计档案归档管理的专业人员少,许多单位都缺乏有技术的管理人才来保证电子会计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另外,一些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不能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他们的管理能力无法得到提升,不能满足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

三、加强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对策

1.建立健全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和标准。各单位要依据《档案法》《会计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实施细则》,其中要有针对电子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电子会计数据移交、保管、存储备份、利用等方面的条款。明确划分责任权属,责任落实到岗位,对电子会计档案流程进行规范。在数据录入后要按实际录入情况进行检查,严格执行电子签名审签制度,加强会计部门与档案部门的沟通和交流,保证电子会计档案的真实、完整与安全,并确保收集、移交和保管的顺利进行。同时制定电子会计档案管理标准,按规定刻录光盘、备份、分类、保管、迁移和利用。由于电子会计档案的格式较多,会计软件版本也较多,电子会计档案数据的读取对应用软件有依赖性,为了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现象,对电子会计档案管理要统一标准、编码规则和系统参数,如制定电子会计档案接口标准、著录标准、存储格式标准等,确保电子会计档案的可靠和信息可用性。

2.强化电子会计档案的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确保收集齐全。电子会计档案主要有存储在主机硬盘上的会计数据,脱机存储在光盘及磁盘上的会计数据、会计软件程序和其他电子会计档案。要确保电子会计档案的完整准确,必须要加强电子会计档案前端控制,把好电子会计档案来源关,电子会计档案管理要延伸至软件系统设计开发阶段,把电子会计档案管理过程的目标、要求及规则纳入到软件功能之中。明确各岗位产生形成的电子会计档案的收集归档职责,并对电子会计档案的形成、保管和利用全过程进行记录,收集必要的“元数据”“背景信息”,保证整个生命周期内电子会计档案得到严密控制。另外,在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中要开发电子档案归档模块,便于电子会计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同时也要开发档案管理系统接口,使会计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无缝连接,以确保电子会计档案的真实完整和收集管理。

3.加强电子会计档案风险评估,建立安全机制。信息安全问题是电子档案管理中的重点,网络安全、系统安全、信息存储安全、利用安全是电子会计档案安全的基础。因此,第一,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强化安全意识。充分认识电子会计档案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是首要的质量安全要求,必须得到保证。针对电子会计档案安全管理的特点,相关工作人员应具备信息安全技术应用能力,所以档案部门要加强计算机技术、安全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有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第二,要进行电子会计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电子会计档案信息的风险在生成、流转和保存过程中都存在,在明确安全保护对象的基础上,从保护成本和电子会计档案的价值之间的比较出发,利用安全风险评估来发现电子会计档案管理潜在的问题,确定受保护对象所需的安全等级,从而避免风险、监控风险。第三,建立电子会计档案的安全保障机制。针对载体安全方面:选用质量好可靠性高的载体,严格控制载体保存环境条件,异地备份;针对硬件实体的安全:多机备份,磁盘镜像,双路专线供电,控制机房温湿度等;针对网络安全:加强访问控制,如设置防火墙,采用加密技术对敏感信息进行加密,利用防毒软件对病毒进行防范,采用异地备份策略进行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等,构建一个完整坚固的安全管理体系。

4.加强技术培训,使得会计档案人员跟上管理要求。首先,各单位要加强内部继续教育培训。通过讲座、网络学习等方式,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会计软件操作、信息安全技术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把这种技能培训作为部门的基本工作任务及档案管理人员上岗、晋升的必要条件,这样可从根本上实现电子会计档案管理规范化和专业化。其次,要配备专业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人员,不仅应掌握档案学、会计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操作技,同时还应根据电子会计档案的特点侧重信息安全管理措施和技术的应用,特别是根据存储介质的不同情况,定期对电子会计档案的存储情况进行可用性检查分析,定期进行电子会计数据的迁移备份等。另外,还要建立相应的激励管理机制,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严格和定期的工作业绩成果的考核,并明确岗位晋升的条件,以确保管理人员的优质性,从而保证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煌.对公司会计档案数字化的思考[J].科技与管理,2016(4)51-56.

[2]胡金凤.电子会计档案移交与归档体系的构建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6(19)54-55.

会计档案管理范文8

关键词:职业院校;会计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高职院校会计档案是对学校各项经济活动的记录,包括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等活动中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信息和材料,能够反映出高等职业院校的经济业务情况,所以也是高等职业院校档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好会计档案管理可以促进高职院校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高职院校会计档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一)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从我国当前的高等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情况来看,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制度。通过对10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显示,7所院校的会计档案管理中没有标准化的制度形式,占调查的70%。这也使得档案管理在落实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影响会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发展。信息时代下,会计档案管理也逐渐实现信息化,导致会计信息的数量不断的提升,形式也呈现多元化。会计管理也必须要加强对制度的建设。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中,没有认识到管理制度的重要作用,使得制度不够完善,存在很多漏洞,对高职院校会计档案管理造成一定的隐患,影响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会计档案资料采集不全面

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会计信息种类比较多,如果对会计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不够完善,将会导致会计管理工作无法顺利、高效的开展,所以还需要加强对会计资料采集的管理。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对会计档案管理的不重视,使得在对会计档案信息的收集中存在疏忽,导致会计档案管理存在严重的问题。比如在会计档案资料的收集过程中,没有将会计财务报表等相关的信息纳入到收集的范围内,从而使得会计档案的信息不全面,会计档案管理的水平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此外,会计档案的完整性也影响会计信息的呈现,如果会计信息在保存的过程中存在疏漏,将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三)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

要想有效的提升会计档案管理质量,首先需要注重对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能力和素质的提升。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还无法满足管理的需求,难以有效的完成档案管理工作,承担相应的责任。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职院校对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视度不足,所以在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招聘中,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不高,进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出现很多的管理问题,同时由于责任心不强也使得管理工作的落实不完善,导致会计资料失真。

(四)会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足

高职院校的扩招使得会计信息也越来越多,从而使得传统的会计管理方式难以满足大量信息的要求,进而造成会计信息管理混乱,而要想提升现代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效率,还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会计管理工作中的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技术不足,进而导致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而且当前纸质档案管理的现象仍然广泛存在,电力档案的生成和利用率都不高,进而导致会计档案在查找和应用中的难度增大

二、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途径

(一)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保证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是对管理工作的引导和规范,所以要想提升会计档案管理的效率,首先还需要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首先,在会计档案管理的制度建设中,注重制度的规范性和针对性。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中需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并针对高职院校具体的管理情况制定针对性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同时在制度制定完成后,还需要保证严格的落实,提升档案管理的规范性。

(二)健全会计档案内部管理机制

提升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并不断的对会计管理工作进行完善,根据信息时代下档案的管理要求以及归档等方面的规定,加强对档案立卷、编制以及保存等方面的改进。同时财务部门还需要保证会计凭证等信息的收集和管理,进而使档案管理更加完善化,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条件。此外,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内部的控制制度完善,并通过债权债务清理工作,清除超期档案。

(三)提升档案管理人员能力和素质

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一般都是会计专业方面的人才,缺乏档案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所以高校还需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重视,可以通过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学习或者到高校深造的方式等,提升这些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养,并掌握现代会计档案管理的技术和方法,提升会计档案管理水平。此外,还需要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养以及责任心等方面的培训,提升其综合档案管理能力。

(四)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高职院校会计档案管理中,要想有效的提升管理质量,还需要加强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首先,高职院校需要加大对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投入,保证信息化平台的软硬件设施符合标准。其次,还需要根据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要求,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的培养,使其熟练的掌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相关操作,并加强在档案管理中的推广。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会计档案管理中由于制度的不完善,管理人员素质欠缺以及信息化建设不足等原因,导致会计档案管理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对档案管理作用的发挥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以还需要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