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相关知识范例

化学相关知识

化学相关知识范文1

根据中学生形象思维长于抽象思维的特征,直观手段易使学生形成概念。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运用这一手段。如对于单质、化合物、酸、碱、盐等,教师可让学生直接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形成明确的概念。有关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概念,教师应在学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归纳,形成正确概念。对于初中生首先要接触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这两个概念,教师可结合“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水的沸腾”和“胆矾的研碎”这四个演示的分析后形成。实践证明,在教学初始阶段,许多化学概念如果不通过演示实验表达,单纯依赖书本或抽象思维是难以理解的。实验提供的感性材料,有利于思维,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概念。化学实验中有声、光、色、态、味等多种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在大脑中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经过认真的加工就能比较牢固地掌握知识。例如,学生通过观察色态、闻气味、燃烧、水溶性、水溶液的pH值、通过亚硫酸等一系列变化,就能巩固硫化氢气体的有关知识。

二、培养和发展多种能力

学生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方面,而观察是基础。学生学习的好坏,能力的高低,往往和他们对客观事物反应的敏锐度和对科学知识探索的细密程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社会实践和教学中经培养和锻炼才能形成,而化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化学实验中常有溶解和沉淀生成,气体产生,颜色变化,发光、发热、发声、气味的变化等。教师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这些现象,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动脑思维,多问些为什么。教师对实验的目的、意义要十分清楚,必须紧紧围绕目的开展教学活动,做到概念清晰,引导有序,表达严密,要充分应用心理学上注意的规律,把学生的观察活动引上正确的轨道,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要观察的主要方面。如对于“镁的燃烧”,在初中绪论课中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建立化学变化的概念,而高中实验则是认识镁的性质。实验目的不同,观察的重点就有所不同。在解释现象、分析结果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清晰阐明实验数据、实验现象与所解决问题的关系,获得结论,发现规律。实验出现失败或误差在所难免,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产生失败或误差的原因,通过系统分析发现症结,找出解决办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的能力。

三、帮助学生掌握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技巧

实验技能的训练必须借助于化学实验,这是任何教学方式和方法不能代替的。学生学习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实验技能,要经历模仿练习、独立操作到熟练操作这几个阶段。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勤于思考,不仅要掌握仪器的名称、形状、用途、操作方法、步骤,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如制氧气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横放的试管底部为什么要略高于管口?为什么要先预热后才固定加热?为什么用排水集气法?实验结束时为什么先把导气管拿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思维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从而可以熟练掌握该知识点的技能技巧。

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化学相关知识范文2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随着现阶段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学效率已成为教育机构和家长日益关心的话题。而化学作为初中教学过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更是深受广大学生家长的重视。因此,教育结构需要不断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深度探索精神,才能使化学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化学基础较弱

就我国教学计划而言,化学一般在初中三年级的时候才涉及,学生在小学六个年级以及初中一年级和二年级根本从未接触过化学以及相关知识,因此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较弱。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会产生抵触的心理,提不起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仍旧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会使教学内容更显枯燥,并无法使学生真正了解化学这门学科的魅力,这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以及掌握知识的能力。

2.教学观念落后

受我国应试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我国的教学资源基本都是围绕应试教育展开,一切以如何提高学生分数,在考试中取得好名次为主,而不是让学生从心里产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从而深入探索挖掘,从根本上掌握化学的相关知识,只是为了学习化学而学习化学,而不是为了深层次地掌握化学知识而学习化学。这种教学方法所带来的化学成绩的提高也只是拔苗助长,不能从根本上达到提高学习效率以及能力的目的。

3.教学方法单一

在初中的所有必学科目中,化学相对于其他科目而言较为抽象,如果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些微观的变化并不能够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只能通过书本上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一些现象变化来进行相关推测,而推测的结果并不能使学生信服,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对化学的兴趣。在化学教学中,传统的理论知识讲解的教学方式,无法展现化学的魅力以及化学知识的灵活性,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更是“逊色”很多,无法满足学生对化学知识深层次的挖掘探索。

二、有效提升化学教学效率的策略

1.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

学生在学习化学初期,由于以前从未接触过相关知识,会使部分同学激发不出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此时,教师就需要结合相关化学故事来深入讲述化学的形成与发展。比如,从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讲起,讲述其中重点元素的作用;著名化学家道尔顿的近代原子学说,讲述原子的化合与化分知识;曾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对放射性元素镭的研究;还有中国著名的火药的发明以及造纸术的研究等实例,都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与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以及现代化建设的密切关系,并能了解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自觉性以及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听课效率以及掌握知识的能力。

2.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受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秉承一切以如何提高学生分数,在考试中取得好名次为主要教学原则的教育观念,导致学生接收知识的效率偏低,教学成果较差。因此,教师可以积极创新教学方式,转换教学模式,从而使教学效率达到最佳。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理论知识与相关实验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先熟读相关理论知识,然后自行假设有关结果,通过与老师合作进行实验,来观看实验结果与自己假设的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认真查看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这种理论知识与相关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化学知识的现象以及本质的记忆,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满足学生对化学知识深层次的挖掘探索。

3.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现阶段我国处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阶段,而信息化时代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多种途径,比如多媒体投影仪教学,教师以幻灯片的方式提前做好课件,将有关图片、趣味故事以及所涉及的影像插入到幻灯片中,完善幻灯片每一帧的知识内容细节。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投影仪投射到电子屏幕上,从而给学生营造更加方便直观的教学环境,而且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一些很难操作的化学实验,通过教学视频来展现给学生。在观看视频期间,学生如果遇到难理解的地方,教师还可以及时暂停,为学生及时答疑解惑,更加详细地讲解实验过程、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果,学生还可以学习到视频中好的实验方法。总而言之,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传统的化学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还存在着很多弊端,比如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以及没有意识到学生化学基础薄弱等问题。相信通过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化学基础等一系列创新教学策略,一定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动化学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娜.初中化学教学效率提升的策略[J].黑龙江科学,2017,05:86-87.

化学相关知识范文3

化学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对化学知识牢固掌握,还要求能够对化学知识学以致用,要求学生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能够拓展思维,提高综合素质。例如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一氧化碳相关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对一氧化碳的中毒事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样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就能够学会如何对安全隐患进行排除、怎样检查家中的煤气安全等;在二氧化碳相关知识的学习中,也会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生活中的化学元素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情境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常是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或者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虽然学生要在课堂中进行学习,但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也并不是一张白纸。尤其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理解与观点。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不是对知识的简单转移与传递,而是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经验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对生活中有关的化学知识资料有意识地进行收集和整理,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创设生活情境,将化学问题巧妙地融入到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有所得。例如,在学习到“物质的溶解”的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地引入生活情境,如:“俗话说,饭前喝完汤,苗条又漂亮;饭后喝完汤,身体肥又胖。小明的妈妈在家里为小明准备了一碗汤,可是当小明尝了一口后,发现汤没有味道,于是要妈妈加点盐,小明尝了一口还感觉淡,还要妈妈放入些盐,可是小明尝了一口后还依然觉得淡,再次要求妈妈放盐……,同学们,食盐是我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物质,那么食盐能否这样无限制的在一定量的水中进行溶解呢?”进而就引出了本节课的内容。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运用课堂资源形成知识体系的一个过程。随着知识的不断加深,在初中化学教材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晦涩难懂的概念。此时,教师如果能够有效地将理论与生活实际进行结合,仔细分析生活中的素材,提取其中的化学元素,就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例如,在教学“分子间隔”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把100毫升的纯净水和100毫升的酒精进行混合,此时学生可以发现两种液体混合后的体积不足200毫升,由此可以证明,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缝隙的。尽管学生能够看见此现象,但是他们对该知识点理解起来依然有困难。这个时候教师即可以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有半袋黄豆和半袋芝麻,请问用一个相同大小的袋子能否将黄豆和芝麻装下?由于学生对这两种食物并不陌生,所以就很容易联想到芝麻会落入到黄豆的缝隙中,立刻就会得到答案。教师从生活实际入手,将复杂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会更加符合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规律,也会更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理解。

(三)将实验内容生活化,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同时又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实验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随处可见,教师要注意挖掘,以加大生活化的实验内容在教学中的应用。如在上“变色的淀粉”这节实验课程时,教师可以用生活中学生较为熟悉的方便面作为实验材料,把小块方便面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热水,然后滴入适量碘酒,此时的方便面很快变成了蓝黑色,然后再加入维生素C药片粉末并振荡,大约在半分钟以后,方便面又恢复到了原来的颜色,同时烧杯中的碘酒也被澄清了。借助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揭露出实际生活中某些不良现象的本质。将化学知识融入生活中,不仅能够实现教学目标,还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

三、结语

化学相关知识范文4

关键词:师范院校;有机化学;教学

基础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学、生物及医药等专业大学生进校后较早接触到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其重要性和学科意义不言而喻。它应在学生具备了无机化学、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等知识的基础上,系统讲授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及其相互转化的方法。学好基础有机化学课程能够对后续各专业课程、选修课及实验课等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稳步变革,有机化学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社会对于有机化学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也日益增加,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计划也相应发生着全面的变革,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调整[1-5]。地方师范院校学生具有特殊的知识背景,学生高考成绩普遍偏低,对于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储备不足。同时由于地方师范院校较为陈旧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有些教学中的问题逐渐凸显,迫切需要进行改进。本文作者根据近年来有机化学课程的教授经验和心得体会,针对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1学生知识背景的多样性

根据最新的高中化学教材,“化学一”、“化学二”、“化学反应原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6]。此外,学生还应在四本选修课本中选择一本学习和了解。其中,有机化学的知识存在于“必修二”第四章和“选修五”中。在“必修二”有机化学的学习内容中,有机化学的知识比较浅显,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则是对“必修二”内容的拓宽和提高,两本教材的主干知识虽然是相同的,但是难易程度和侧重点均有所不同。大学里学习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中,有一大部分人是没有选修《有机化学基础》这个模块的,想要学好有机化学也需要一些方法,需要授课老师想办法给学生补上相关知识,否则学生容易在一开始就听不懂,形成畏难情绪,影响后续学习和理解。绝大多数大学老师不了解学生原来的知识水平以及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的广度及深度,还是根据旧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导致了教学与学习之间的脱节。如何解决这一历史问题,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应深入理解与吃透教材,多利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上的内容变得更加立体化。教师也应对学生的基础进行了解,并与之沟通,并使用适当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例如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进行适当的知识补充,或者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作业等。从学生的角度看,需找寻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课后多花时间恶补相关知识缺漏点。

2教学大纲及教学方案的陈旧及不合理设置

有机化学课程内容丰富,反应复杂,立体化学问题普遍,反应机理抽象,学生常常产生畏难情绪。旧的教学大纲设置有诸多不合理之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机化学需要以无机化学、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等知识为基础,但是很多专业设置有机化学课程在大一的两个学期,此时,学生没有基本的无机化学基础,物理数学基础知识,在很多原理理解上存在问题,有时候甚至需要老师额外花时间给学生补充相关知识,非常耽误本门课程的教学进度。合理的设置就应该是将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学实验课程设置在大二两个学期,学生具备了无机化学,高数等相关知识,理解更加容易。同时,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也应该注意相应的侧重点,对重点知识进行有的放矢,比如上学期的卤代烃、烯烃等章节,下学期的醛酮、羧酸的衍生物等章节,都是学习、考试和理解的重点章节,应该重点阐述,承上启下。

3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

有机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科学,其内容丰富,反应复杂,立体化学问题普遍,反应机理抽象,学生常常产生畏难情绪。所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或者念PPT式教学都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达不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不幸的是,目前,地方师范院校大部分老师尤其是年纪较大的老教师仍然坚守传统的教学方式,甚至有的连PPT都不用,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空间。首先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7],包括PPT,FLASH动画,微课视频,慕课及网络在线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充分全方位多角度学习相关知识。有机化学中有较多的机理,普遍难以理解,利用FLASH动画能够生动形象的解释整个机理的全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有机化学上学期的重点知识中,SN1和SN2反应是两个重难点,很多同学容易记不清楚两者的差异,我们通过FLASH动画制作了清晰的动画文件,在上课讲解中学生能够很深刻记忆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与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的各种差异。其次,我们还应该让学生互相加强讨论,相互学习。最后,我们还应当适当给学生一些练习作业,很多知识点在练习当中能够得到强化。教师通过合理安排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特点、教学课时、教师对教学结构的安排、学生的知识储备等多方面因素选择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双赢。

4有机化学理论课与实验课脱节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常有机化学理论课和实验课不是同一位老师,而且很多时候做有机实验的时候还没有学到有机化学理论课的相关知识章节。这样的排课及教学设置造成了学生有机化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的脱节,学生做实验就只是练操作,完全照搬老师给的实验方案,而很多时候对于实验原理并没有深入的了解,也很难在理解反应机理的基础上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合理解释,或者根据理论知识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有机化学实验课无法达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改进的方法首先要尽量设置同一个班的有机化学理论课老师和实验课老师是同一个人,这样老师能够深入了解掌握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在实验课进度安排上一定要做到实验课适当落后于相应的理论课学习进度,才能够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操作学习,加深体会,同时也能反过来促进对于理论知识的吸收。

5理论学习未与师范专业就业有机结合

师范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特点就是要培养将来的人民教师,他们现在从课堂上学习知识,未来走上教师岗位,则需要把知识更加有效地传播给他们的学生。所以对于师范类学生还应该更加注重在平时上课中引导他们思考,将自己换位到教师的位置,你将如何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多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互动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来讲课,提升他们的授课能力,同时也能有效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6理论学习未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

有机化学既然是实验科学,学生要想学习得更好,就需要更多地参与到实际的科学研究中来,光靠有机化学实验远远不够。而且有机化学实验通常比较粗放,学生很多时候就是为了完成实验任务,根本不关心完成的质量。要让学生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们就需要在课余主动参与到相关老师的课题组,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培训。这对于大部分有志于将来读研的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对于研究生来说,考试成绩只是敲门砖,真正决定你能走多远的是你的知识储备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而对于想要从事化学行业工作的学生而言,这样的科学研究培训会非常有助于提升他们将来的工作能力。

7结语

本文针对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了针对的分析,并且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这些方面的改进,能够有效提升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最终提升学生在有机化学这门课中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晓芳,张淑蓉,郭爱玲,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3(4):362-364.

[2]韩满意.浅析师范院校有机化学教学探索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5):27-28.

[3]于青,王忠卫,刘蕾,等.基于教学研讨会的有机化学教学感悟[J].大学化学,2018,33(2):18-21.

[4]龚树文,潘兆岭,史阳,等.提高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实践[J].广州化工,2018(7):153-155.

[5]万梅秀,朱辉,刘鑫,等.论课堂交流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广州化工,2017,44(24):96.

[6]刘世娟,于蕾,刘春玲,等.提高大学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探研[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7):102-103.

化学相关知识范文5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公式;定理

高中数学教师若想提高学生对于公式与定理的理解,那么就有时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强化对于数学公式与定理学习重要性的认知,以此为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针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相关方案进行探讨。

1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掌握学生认知变化规律。高中数学教学的初期阶段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掌握,特别是在先知识的讲解与阐述环节,有必要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以及成长特点,实施阶段性教学,同时还要严谨参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因材施教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意志品质。例如,在高一时学生入校的初期阶段,教师将会教授与二次函数相关的知识,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部分学生将会感受到一定的学习压力,特别是在学次函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等的问题时将会遇到各类的难题,基于这一情况,教师就可进行提醒设计,帮助学生突破以往的学习理念,形成新的数学思维。可通过问题设计的方式使得难度不断提升,每做完一道题后,教师需要针对性的提出问题的解决重点与要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2数学知识理解的作用

强化学生的数学理解有助于扎实学生的记忆。很多时候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都未能形成相应的记忆模式,即便形成了记忆思维也未能完善思维结构。基于这一情况,教师应当意识到强化学生数学理解的作用,强化学生的数学理解可以促进学生记忆。这样可从以往的知识记忆与提取转变为新旧知识的联系,这样方可使学生认识到新旧知识本质属性上的关系,使得知识提取更加简单化。特别是在记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也愿意主动去理解,使得知识的学习更具深度与广度,并且扎实对于新知识的记忆,令所学知识牢固的存于头脑中,利于日后的应用。有助于推动迁移。良好的数学知识理解能力可以加快知识迁移,所谓的迁移主要指的是学习某项技能或相关知识给另一种学习所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可将迁移分为正负迁移两项内容。学生在提高理解力的同时有助于突破以往建构性的理解思维,并在学习的同时逐步将表象之间的联系有效结合,对其深层次的关系进行挖掘,从而发现更深的含义,同时也有助于激发知识方法的潜能,使得迁移进程有所加快。

3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公式与定理教学思路

3.1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意识是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以及解决数学难题时所做出的自身行为选择。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难题时究竟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以及如何看待问题。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公式及定理相关知识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强调知识的规范性与准确性,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将数学意识渗透到实际问题中,加强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这样方可使得学生对于公式及定理相关知识的学习更加从容、更加高效。

3.2提高对于学生数学语言应用及理解方面的关注

由于数学名词的命题均有其一定的原因,同时也与命名对象密切相关,因此,教师需要强化学生认知,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应用与理解,譬如,错位相减法以及倒序相加法等概念的理解与引导,并对相关方法进行证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意识,逐步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使得知识的学习更加全面化、清晰化。

3.3提高学生对于公式与定理证明方面的意识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简单的公式与定理方面的证明,引导学生掌握公式与定理的相关要点,促使学生意识到学习并理解公式与定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影响力,通过潜在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师自身的信念将会给学生的学习信念带来极大的影响,很多时候,学生对于公司与定理的认识不够全面,将无法提高对于公式与定理的理解力,致使不同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巨大差异,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4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

有数学教师意识到学生所以说理解能力相对较强,但是在面对不同的公式一定的概念及相关知识时同样容易遇到各类的困难与问题,所以,教师有必要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同时也要提高对于学生学习方面的期望值,不可使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也不可将教学标准设置的过低,而是要帮助学生提高认知力。

3.5确保推理过程的严谨性与严密性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设想保证学生对于公式与定理相关知识的理解,那么就要使得推理过程更加严谨、严密。

3.6通过趣味化的教学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有必要运用趣味性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巧妙的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直观性与客观性,需要不断的观察与发现,方可深入体会数学知识的奥妙。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对于公司与定理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首先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观,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并且深入理解相关的数学语言,初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力。这一过程中教师同样应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尽可能保证推理过程的严谨性与严密性,明确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化学相关知识范文6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其注重实践性与生活性。化学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对社会和生活更为科学的认知和把握。从而在现象与实验中,有效地感受到科学的力量。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就要有效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满足学生能力提升和教育目标的需求,教师应该对其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

一、翻转课堂的相关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教学模式得到人们的关注和运用,翻转课堂就是其中一个比较灵活的教学方式,其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前通过对相关的微视频,结合教育内容进行补充制作,让学生通过相关的信息技术和设备,实现在家中或者课外的学习,从视频中了解教师所讲解的相关内容,进而在课堂上,能够与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沟通,更有效率和更有针对性地辅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模式能够给学生更多学习、实践以及思考的机会。这种发展课堂的教学模式更符合化学学科特点。这主要是因为初中化学的学科涉及的知识和相关元素纷繁复杂,除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教学,还涉及很多的实验和相关现象的解析,如果仅仅将教学内容局限于短暂的教学课堂上,就很难将相关问题给予有效展开,而化学实验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保证学生对每个实验都能充分掌握,就需要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去强化对相关知识的补充和获取。为此,翻转课堂的模式就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前实现对相关实验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与教师沟通和操作都比较便捷,教师也能够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大大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从某种程度上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翻转课堂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课前对相关学习资源的各项准备

在翻转课堂模式应用过程中,所需要的主要教学资源会涉及教学案例、教学PPT以及相应的视频和练习题的精心设计和准备,在这个过程中,PPT的制作和相应的视频录制都是关键的教学设计环节。而练习题是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进行延伸和展开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关联性。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教师除了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展开外,还要以此为基础对相应的学习资料进行制作,如:要将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酸的相关反应进行实验视频的录制,并将相关的资料和各种因素整合到其中,供学生们在预习之前有效掌握相关知识和精髓。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能够设计单元式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带着每一个单元不同的任务导向需要,去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和思考逻辑。如:在这一单元,可以让学生对每种金属与酸的反应以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填写到相应的任务中,使学生们的逻辑思维框架得到有效的建立,进而在课堂上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抓住问题的关键,与教师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

(二)课前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加强对相关事件的有效利用,使学生们在课前和课余时间就能够实现对新知识的相关练习,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相应的学习感悟和疑惑,在课堂上便于与教师进行及时的沟通。学生能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学生们有多种多样的学习渠道,如,经过观察教学视频和PPT课件,学生可以在网上查阅相关的资料,对教师的讲解给予完善;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相关的设备及时调节教师视频的播放进度,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需要,对关键和重点部分进行反复实验视频的观察,这样学生的学习便更具有灵活性,也更符合学生们在学习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如:在学习金属与酸的反应过程中,学生在置换反应的理解上往往存在一些困难。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完成相应的任务单的学习内容,并对相关的关键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就能够实现对相关知识的补充和巩固。如:学生可以多观看关于金属与酸反应的相关视频,通过反复观看,实现对相关讲解内容的有效巩固,摸索其中的规律,在课堂上及时与教师交流,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

(三)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引导学生能够带着一种问题导向意识,通过对课前相关知识内容的有效学习。对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产生疑惑,并带着问题到课堂中来,进一步加强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为此,教师在相关的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因素。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可以结合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班级人数进行合理的划分,能够充分地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在此基础之上,可以让班级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在小组之内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要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尽可能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小组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之后,再将小组中出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明确地在课堂上提出,等待教师提供帮助。在这之后,教师要能够结合相应的教学计划和任务要求,充分地了解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充分、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使得学生的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延伸,加强各个小组之间的有效合作。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这一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之后质量的测定进行相应的讨论,让学生能够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例如气体收集等问题,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到的因素,进而加强思维的严谨程度。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去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思考,形成自己的逻辑框架、化学实验学习和研究习惯。

(四)进行有效的反馈和评价

在任何教学模式和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的及时反馈和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合理的量化和评测,因此教师应该对此环节给予足够重视。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展开之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合理的总结,及时发现学生对于问题的了解程度和对于知识的学习习惯,从而能够对教学设计和后期的教学情况进行合理的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说话语气,毕竟“翻转课堂”的有效展开是非常依赖与平和民主的师生之间的关系的,为此教师要能够注意自己的语气和说话的态度,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进而在评价和提升教学效果的过程中,得到学生更好的配合。

三、翻转课堂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应用翻转课堂能够大大提升教学效率,锻炼学生们的学科素养和思维能力。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任何设计活动的展开,都需要加强相关环节和相关因素的有效调整。

(一)保证教学内容符合实际的教学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学习资源的有效准备。如,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比较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因此教师在录制相关的视频和资源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在实验中多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注意引发学生们的思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之上,教学目标就能够得到具体化,学生就能够带着任务去学习,建立自己的逻辑思维框架,知识储备得到不断的锻炼和积累。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注意对相关教学内容和资源的有效管控,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其不同的难度层次,要保证学生们充分地掌握相关知识,教师应该对自己所设计准备的教学和学习资源进行合理的难度划分,帮助学生不仅把握相关的重点知识和关键内容,也能够更好地清楚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而不是盲目地在视频上进行走马观花式的学习。

(二)注意在学习过程中的监督和引导程度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展开过程中,教师既是领导者,也是整个教学活动环节的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与其自身的引导能力具有很大程度的关联。在课前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地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意向,结合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合理展开与教学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的合理搭配。与此同时,在课堂的相关测评过程中,要能够保证整个教学内容中的进度有条不紊地展开,而且使得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积极的引导。为此,教师应该注重对课堂教学环节的有效设计,保证学生在学习课堂上能够积极地参与讨论。例如,教师可以加强对信息设备的运用,也可以在课堂上小组同学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模式上合理设置游戏环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积极地表现自我。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对整个教学活动的适当引导,使得整个教学目标得以实现,使得教学节奏得到有效的控制。综上所述,初中化学实验课对于学生们学习化学知识、提升综合素养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对此给予足够重视,“翻转课堂”能够在初中化学实验课的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价值,可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还为教育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更多的积极因素,为此,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给予不断的完善和优化,进而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芳耀,黄晓,周异欢.翻转课堂在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9(8).

[2]杜全良.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9(3).

[3]卫星星,李俊波,贺艳斌,李银涛,贾瑞虹.翻转课堂在医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8(12).

化学相关知识范文7

关键词: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案例教学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是全方位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其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各环节[1]。近年来,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视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课程思政”的理念,并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2-3]。然而,在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实施中,往往由于课程的专业性过强、思政案例结合不够紧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虽取得了一些成效[4-6],但还存在很多问题,不能确保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生物化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近年来,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基础医学学科的研究均深入到分子水平,并应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解决各个学科的问题。生物化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以及现阶段生物化学相关技术的进展,为学生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也是医学各专业的必修课。因此,在高职院校生物化学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有利于在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通过引入新颖生动的课程思政案例,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做到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相辅相成、同向同行。

1生物化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生物化学这类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有别于思想政治类课程,在专业类课程的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不应当简单地通过挤压部分课堂时间,如单独预留几分钟来讲解讨论时事热点、政治理论,这种简单的“物理混合”模式反而会使课堂显得生硬、机械。而应该在教学内容中有机地融入正确的政治观点。然而,受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学生主观认识、院校配套支持等方面的影响,课程思政在专业类课程中的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结合笔者多年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剖析思政教学在生物化学这类专业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切入点不准

课程思政的主阵地是在课堂上,课堂教学的关键在教师。虽然目前绝大部分的专业课教师均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与坚定的政治立场,但往往由于专业课教师的个人思想政治理论功底不足,思政知识储备不够,认识不够深刻,导致对重大的政治理论与问题的阐释能力不足,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入政治理论观点的切入点不准。这使得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显得生硬、牵强。有少部分教师对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具有抗拒心理,觉得无所谓,甚至个别教师觉得没有必要将专业知识与德育培养联系起来,片面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程教师的职责。因此在课堂上只注重教授专业知识,对学生思想上的疑惑无法解答,只教书不育人的情况明显。

1.2学生对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的认识不够

通过对学生关于课程思政看法的问卷调查,笔者认为当前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认识仍然不够。一方面,当今的学生群体比较浮躁,更加注重眼前利益。事实上,从大学生群体的热门专业就可以看出来,大多数学生不想躬身去做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研究工作,而更希望选择金融、财经等方面的专业。类似地,不少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往往只关注考试成绩,认为只要专业知识学得好,其他的不重要。因此在课程思政的学习中,对思政内容觉得没有必要,即使教师在课程中融入了思政教育,也只是被动接受,从不主动学习、思考。另一方面,教师在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融合过程中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反复用一些老套的案例,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

1.3院校对思政课程建设的配套支持不足

目前大多数院校已全面推广课程思政工作,但通过调查发现,一些院校对思政课程的配套支持不足。很多院校缺乏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应的考核与评价机制,课程思政教学虽然纳入了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但并没有实质性地纳入专业课程的考评中,这导致教师在思政教学的思想和行动上均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是象征性地走走过场,没有落到实处。另外,一些院校并没有一套完善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培训机制,虽然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有些成功的案例和方法,但这些经验没有得到很好的“传帮带”,使得专业课教师很难在短期内做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

2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案例

生物化学是探讨生命现象化学本质的学科,本身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它的推动和发展与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紧密相关,其中蕴含的知识点是以化学的角度去解释生命现象。从静态生物化学阶段到动态生物化学阶段,再到现代生物化学阶段,中国化学家和生物学家对生物化学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不乏许多有教育意义的感人事迹值得当代学生学习。生物化学中的生命现象往往又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热点息息相关,适当地引入当前发生的热点问题,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更容易使学生体会生物化学中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另外,生物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辩证思维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自然科学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在生物化学课程中强化辩证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掌握系统全面的知识,具有综合而独到的见解,对学生将来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结合高职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分别从爱国主义情操培养、社会热点问题关注以及辩证思维方式训练3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高职生物化学课程中挖掘并有机融合思政元素的案例。

2.1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

在高职生物化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可以在讲解知识点时,列举我国生物化学家在相关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7]。首先,在讲解血糖相关知识点时,可以引入吴宪教授在临床生化方面的贡献:吴宪的博士论文《一种血液分析系统》为现代临床血液化学分析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又如,在讲解蛋白质相关知识点时,可以引入吴宪教授在蛋白质变性方面的研究成果:他在1929年国际生理学大会上,首次提出了蛋白质变性理论,认为蛋白质变性的发生与蛋白质结构上的变化有关,他的工作为蛋白质大分子高级结构的研究写下了非常有价值的一页。再如,在讲解三大营养物质时,引入营养学的相关内容,在这部分内容可以介绍吴宪教授在营养学方面的相关贡献:他编著出版了我国现代最早的营养学专著《营养概论》,他还在我国食物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编著了我国第一部《食物成分表》,这些研究工作不仅对中国的营养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同时对当时的中国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次,在介绍遗传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点时,可引入“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生物化学课程上,可以介绍袁隆平院士以87岁高龄继续带领他的团队在科研领域高歌猛进,一方面持续刷新世界杂交水稻的亩产高产纪录,另一方面拓展新领域,整合科研资源介入耐盐碱的海水稻研究,进军基因农业领域,开发去重金属铬的水稻新品种的事迹。再其次,在介绍遗传相关知识点时,还可以引入中国生殖工程的创始人之一卢光琇教授的故事。她指导了中国首例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婴儿的科研工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卢光琇“孕育”了4万多名婴儿,被称为“试管婴儿之母”[8]。1988年,中国首例供胚移植“试管婴儿”罗优群在湖南出生。24年后,这个孩子已经长大,并且他就在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工作,在一手“创造”他的中国著名的生殖与遗传专家卢光琇教授手下从事辅助生殖技术研究。

2.2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在课堂上如何组织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科学讨论,这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掌握更全面知识的重要过程。在高职生物化学的课程思政教学中,可以引入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生物化学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连、互相促进的作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暴发,新冠病毒具有传染性高、入侵人体能力强、难以发现的特点,对全国各行各业危害极大。在对抗新冠病毒的过程中,生物化学学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讲解核酸相关知识点时,可引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原理: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就是要检测病毒的核糖核酸(RNA)基因组的一些有标志性的基因片段,用核酸检测试剂就能检测出来,其通常的检测方法是常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在课堂上,可先介绍PCR技术发明过程,PCR技术可以将任意痕量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扩增应用于各个方面,如诊断疾病、生物个体识别、亲子鉴定、刑事鉴识、产前诊断等。PCR技术的发明者穆里斯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再进一步介绍PCR的原理与反应过程以及从生物化学的角度解释核酸检测过程中出现“假阴性”的原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学习兴趣。另外,在讲解基因的相关知识点时,还可以从新冠病毒的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原理进行引入,腺病毒载体疫苗是选择一种对人体无害的、非致病的腺病毒作为载体,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病毒基因经过一定的安全处理,使其成为一种只能对人体有一个细胞周期侵染能力的复制缺陷性病毒,然后将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的关键基因植入这种复制缺陷的腺病毒基因中,利用这种技术制成疫苗,可使新冠病毒的抗原搭载腺病毒这一载体进入人体。最后,在讲解RNA逆转录的知识点时,可以引入新冠病毒复制机制,介绍如何利用人体细胞进行复制繁殖的过程。

2.3辩证思维方式的训练

在高职生物化学的教学中,适时地引入辩证思维,对学生理解和思考问题是非常有益的。在生物化学课堂中讲解酶的相关知识点时,可以通过酶的活性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但是当温度超过一定临界值时,酶的活性将随着温度的再升高而降低,甚至酶将变性失去活性这一现象,给学生引入质量互变的辩证思维,也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温度对酶的活性的影响。又如,在讲解血糖的调节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相互对立统一的关系,当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通过促进糖原合成、抑制糖异生等机制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通过促进糖原分解、糖异生作用加强等机制使血糖上升,从而维持人体的正常血糖。通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辩证关系的解释,可使学生更容易记忆这两种激素的作用,体会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

3结语

化学相关知识范文8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意义;对策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愿望,达到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的教学目的,促进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提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提出,目的是为了改变传统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将教学与生活实践有机整合起来,促进教学的改革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高中化学作为一门抽象性极强的学科,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运用,对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主动探索知识的热情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本文结合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的意义,探索在新课改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理念运用的有效性对策。

一、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运用,具有如下积极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生活实践能力提升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很多化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往往会让化学教学与生活孤立起来,最终影响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提升。而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促使教师将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有利于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背景下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内容,能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促进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有利于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改革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重提升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我们都知道:学以致用,即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有效运用的目的。而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正是为了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而提出的。这一点相比较传统的知识灌输式的应试教育体制而言,具有极大的优势性。同时,生活化教学内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对于丰富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提出,有利于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的改革。

二、新课改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对策

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对于改变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体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应当通过如下的教学手段,实现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目标:

(一)渗透生活化教学案例,丰富高中化学教学内容

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关键点还是将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引入到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中,这样,不仅有利于丰富化学教学内容,还能够有效地实现生活化教学的效果。因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应当结合教学的内容,将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案例有机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学生们在学习“钠”的有关知识时,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给学生讲解钠的化学式,钠的特点等等,却忽视了钠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而笔者在给学生讲解“钠”的有关知识时,就充分结合了生活实践,让学生了解钠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钠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如钠引起的火灾不能用水扑灭等等生活常识,促进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提升。又如,在给学生讲解“氮气”的有关知识时,笔者即结合了当前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膨化食品包装,对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民用使用包装袋中都充氮气?这样,学生们带着疑问,学习氮气的相关知识,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充分了解了氮气的相关特质,还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二)结合生活实验,激活化学教学课堂

教学活动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既有教师的“教”,也有学生的“学”。而就高中化学的教学而言,实验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应当紧密结合化学实验,通过开展化学实验的方式,化难为易,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化学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而在化学实验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结合生活中的化学实验,将一些简短的、简单的生活实验融入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全面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焰色反应”相关知识时,就可以通过演示“食盐燃烧”的过程,让学生观察食盐在火焰上燃烧的过程,让学生了解食盐燃烧的颜色等等,帮助学生有效地了解焰色反应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化学生活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小课堂与大课堂有机联系起来

长期以来,我们都习惯于将教学局限于小小的教室,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知识,学习文化。殊不知,社会才是学生学习的真正大课堂。因此,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高中化学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改革,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学习到一些实用的知识,以促进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提升。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是实践课题的选择,或让学生自己定题,或由教师制定实践项目;其次,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好引领作用,如带领学生去附近的农村、工厂等参观,让学生结合参观的实际情况,写出自己的专题调查报告等。这些都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生活实践能力提升的。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应当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将生活化教学理念有机地运用到化学教学中,丰富高中化学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全面提升高中化学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岳国华.生活中的化学[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