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教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环境设计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环境设计教学

环境设计教学初探

1创新思维的培养

环境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体现在对未来的生活方式、新的建筑室内外表现形式以及新的建筑装饰材料等的设计上。这样的训练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至关重要。训练中教师应尽可能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进行概念设计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并在设计思维过程中逐渐养成习惯。这种概念设计的训练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而这种创新意识将成为一名设计者终身受用的财富。

2建筑空间概念的引入

环境设计专业实际包含两个专业方向: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即景观设计。这两个专业方向都与建筑设计紧密相关,是对建筑设计的二次设计。在我国,部分高校已把环境设计专业下设于建筑学院,这样建筑和环境设计能有更好的学科融合。但目前大多数院校还是将环境设计专业放在艺术设计学科当中,课程设置中对建筑设计知识涉及较少,有时难免造成对建筑理解的偏差,使得环境设计与建筑设计不能很好地衔接和融合。因此教学中一定要适当引入建筑设计的方法和理念。空间概念早已成为建筑学和建筑设计的核心,但是并未深入到环境设计当中。

在环境设计教学过程中虽然普遍设有住宅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等课程,但大多数学生对空间的理解往往也只停留在定义上,不能从空间思维的高度去理解建筑,并对建筑进行二次设计。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增加建筑设计基础相关课程。当然,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从设计角度进行思考,还要从建筑设计角度,尤其是空间思维角度进行学习和研究,并将其带入教学当中,使该理念深植学生的设计思想当中。

3“学”与“习”的方法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急于搞设计创作,认为设计就是要原创,但是往往闭门造车,难以创作出好的作品,这是他们没能对“学习”二字有深刻正确的认识造成的。“学”是模仿“,习”是练习,也就是说先模仿别人,然后再勤加练习。那么怎样“学”和“习”才是正确的呢?分析和临摹大师的作品是事半功倍的好方法。首先,我们一定要选择有一定设计高度的作品,最好是在国际比赛中获大奖的设计作品,比如建筑普利策奖的获奖作品。其次,学习中我们应先阅读建筑大师的设计理论,了解建筑背后的思考以便更好地了解建筑的设计背景和设计思想。

阅读全文

环境设计专业设计基础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人才培养的主要趋势。设计基础教学是环境设计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于设计基础教学中融入创新人才培养,可以增强设计基础教学的创新性,有利于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效结合。基于此,该文主要在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开展的“活力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基础上,针对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设计专业设计基础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环境设计专业;设计基础教学

创造力是当前人才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环境设计专业是2012年我国艺术学本科新增专业,专业增设以来,如何把高等院校的普通教育与环境设计专业结合起来,培养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创造力,已经成为各大高校讨论的热议话题。如何设置适合环境设计的设计基础教学内容是高校需要探讨的课题。设计基础教学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一、环境设计专业简介

环境艺术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前身,环境设计专业是由环境艺术设计升格形成独立专业的名称,它将环境设计重新定位为一门专业,而不是原来的研究方向。设计基础是针对环境设计专业的设立而言的,因为把环境艺术设计从一个研究方向上升为一个设计专业,不管是从专业设置上还是专业规划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基础旨在探寻新的专业色彩组织、材料表现、空间形态、装饰形式等专业的艺术语言。通过设立设计基础,学生在设计基础课程上提出了更多个人对环境设计的看法,结合学生的反馈重新合理设置环境设计课程,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一个持续的课程设置,这样可以不断对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进行修改,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让环境设计专业真正符合课程的要求,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环境设计专业的创新型人才。从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上看,世界各国的各大高校早已把培养人才的创造力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学习各学科的基础,同时也能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环境设计专业设计基础教学

环境设计作为一个新的专业学科,主要研究人文社会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环境设计专业在人文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中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去塑造一种新的事物。所以,环境设计专业对创造性有很高的要求,而培养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创造性也是开设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目标之一。除了创新能力以外,设计实践能力也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素养。所以,专业基础教学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必然要求,只有开设一定的专业设计基础课程才能让学生从理论上对创新和实践形成基础的认识。从环境设计专业的应用角度分析,也要求环境设计专业必须对社会中的变革有明确的把握,时刻注重艺术发展的潮流趋势。要想培养出合格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教师必须打破陈旧的教学方式,把创新的教育理念完全融入环境设计专业中,把创新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主要教学方向和教育目标。在确定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设计时,教师既要融入时代新要素,又要探寻出学生容易接受的新方式、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出真正合格的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

阅读全文

设计再造教学环境设计论文

一、“设计再造”理论背景

1.美学价值

我们可以沿着传统的美学观点进行再造设计,如利用废旧物品的结构、形态、材料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将废旧物品进行恰当的改造,摒弃其丑的缺点,放大某方面美的特征,打破取材过程中的常规,创新设计理念,这样运用于室内外环境塑造中则更能巧妙地表达设计者所要传达的设计理念。

2.文化价值

废旧物品为人们曾经所使用,于人们产生感情与记忆,因此废旧物品具有一定的情感文化价值。当把废旧物品应用于室内外环境设计时,往往会激发人们的怀旧情感,甚至产生熟悉、美好、怀念的情绪,使人们更加关注老物件的文化内涵,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认可其情感文化价值。

3.环保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时尚的定义也在日益更新,这导致了室内外环境塑造的使用周期越来越短,大部分人们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设施与空间不断被淘汰,成为环境的污染源。面对全球环境问题,以环保、可持续和安全等发展性为主题的设计产品逐渐成为设计界的主流。“设计再造”活动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主张通过设计手段来改造、更新和再利用废旧物品。

阅读全文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该文作者针对目前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现状,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就业市场,结合创新创业改革实施意见、方案,提出环境设计专业任务式教学模式,将专业课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相结合,一方面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了解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依据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与实践训练,形成以创新创业为目标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创新创业;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任务式

环境设计专业在我国出现较晚,国内许多高校将其设置在艺术学一级学科目录下。相关统计显示,目前全国有不少高校开设了环境设计专业,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走向社会,具有一定的规模。我国环境设计专业教育体系主要形成于艺术院校、建筑院校、林业院校和工科院校,不同学科背景的高校在专业培养模式上的侧重点不尽相同,课程体系也受到院校及其学科背景的影响。目前,部分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教育模式及发展层次还存在一些问题。分析实际教学和就业反馈的诸多信息可以发现,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模式构建的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对本专业学生毕业后的自我发展能力能否满足行业、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国外相关专业院校对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模式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方面的关注度较高,并在这些方面进行了颇有借鉴意义的改革。我国一些开设环境设计专业的高校也开始反思本专业的教育现状,借鉴国内外高校成功的教学经验,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课堂教学和课程体系建设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部分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仓促、滞后,存在理论和实践难以融会贯通等问题,也影响了环境设计人才培养的质量。基于此,笔者以内蒙古工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为例,针对目前就业市场对本专业人才需求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同时结合笔者多年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经验,深入分析其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

一、现状分析

1.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通过对近几年内蒙古工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企业的跟踪走访、回访,多方听取就业单位对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建议,笔者了解到,就业市场要求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能与社会顺利接轨,高校人才培养计划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进行对接型人才培养。因此,市场要求高校培养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日趋成熟并与时俱进,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养。

(1)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强

阅读全文

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思考

[内容摘要]环境设计已成为热门的艺术类专业之一,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具备相应专业的技能和知识是必要的。只有以科学探索的精神、以客观理性的思考,才能相对全面地理解环境设计的概念,才能相对科学地制订教学大纲,才能不误人子弟。可见,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积累,逐步使教学实践科学化。

[关键词]环境设计;实践教学;思考

近年来,高等教育不断发展,而其中艺术类专业的设置几乎遍及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呈多元化的局面盛况空前。由于报考环境设计专业的生源众多,社会市场需求很大,就业前景很好。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大多数都体现在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上,缺少实际项目的运作经验,因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这些都说明了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足,所以对现行的环境设计专业教育模式我们应该给予重新认识与思考。

一、建立教学体系,实现教学实践科学化

在学科发展中,设置环境设计专业的艺术院校、建筑院校、农林院校由于自身原已具有相近专业的基础,又以相关学科优势背景为依托,因此构成了各具特色的环境设计教学体系。但是,我国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设置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开始至今仅有约二十年的历史,由于其理论研究的滞后,当下教材的庞杂,导致了广大学生甚至教师观念上的含混不清。因此只有以科学探索的精神、客观理性的思考,才能相对全面地理解环境设计的概念,才能相对科学地制订教学大纲,才能不误人子弟。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科概念,广义地讲是环境的“艺术设计”。因此必须要清楚环境设计与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等相关专业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因为上述相关专业的许多知识内容也同样是环境设计专业所要掌握和应用的。另外,作为交叉学科的环境设计又有自己的主要研究领域与设计方向。目前,国内环境设计专业在教学上基本分为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两大部分。环境的“艺术设计”确切地说是以理性为基础,是理性与感性相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功能、技术、艺术三种因素,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种不可分割的整体思考。其中功能问题是第一性的,技术问题是实现功能的必要基础。但是最后统统都要落实到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感知形态,艺术的形象。也就是说功能、技术在设计思考中一直处于显性状态,都可以找寻相对应的依据,因此也相对容易把握。但唯有艺术是最后的制高点,最不易把握。因此在环境设计专业教育中强化艺术的基础训练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但这种艺术知识的强化绝不是靠素描、色彩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这种知识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在绘画与设计之间、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是依托大脑的创造性,调动手的积极性,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可见,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积累,逐步使教学实践科学化。

二、人文素养对实践教学具有的作用

至于人文素养,指接触和从事环境设计专业的人应有的品质。具体来说,具有人文素养的人,一言一行都能体现出一种人文精神。现代人文精神更是力图克服“工业经济时代”出现的种种异化,特别是人类为追求财富和利润而沦为机器和技术的奴隶,为谋求最大物质利益导致的人类文明的畸形发展,为人类自身的方便和幸福而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等。不管哪个时代,人文精神总的归指是要在捍卫人类价值和尊严的同时,谋求人类长远利益。人文精神与艺术能力相结合,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生发出一种涵盖二者又超越二者的高级素质。按照环境设计艺术教育观,在考虑艺术课程目标时,不能仅仅瞄准艺术能力和人文素质,因为任何艺术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形成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一定的关系中生成和发展的。正如国家《环境艺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像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阳光、土壤和特定的生态环境一样,艺术能力也有其生成环境。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不管是一个人的幼年时代,还是整个人类的早期,不仅其说、唱、舞、画等活动相互融为一体,它们还与人自身的日常生活、情感表达等紧密联系。正是在这种自然融合状态中,艺术很自然就学会了。基础教育阶段的长期艺术教学实践证明,这种脱离了学生日常生活、情感、文化和认识的分科式艺术教育,使学生的艺术能力失去了生成环境,有鉴于此,环境设计艺术课程也要像新的《艺术课程标准》规定的那样,从以下三个维度还原学生艺术能力的生成环境。第一,历史的维度。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大致出现了早期偏重模仿生活与再现生活的艺术,近代偏重表现情感的艺术,现代和后现代偏重表达文化认同和多元文化的艺术,以及由历代科技新发现激发而成的艺术。既然每一种艺术都各有特点和来历,学生就有必要和有权利去了解这些艺术的生成环境,从中得到启发。第二,现时的维度。除了历史的联系外,艺术课程还必须与学生的真实生活、情感、文化和科学认识密切联系,力图在联系中实现其艺术能力的自然发展,如通过与日常生活经验联系发展其感知能力,通过与个人兴趣和情感表达联系发展其创造能力,通过与自身及作品文化背景联系发展其鉴赏和评价能力,通过与科学发现联系发展其想象能力等。第三,能力的维度。艺术课堂涉及感知、创作、反思等三种主要活动和能力,而这三种活动和能力在人的艺术学习中是贯通一体、相互联系的。感知为艺术创作提供材料,创作又会反过来提升感知,使感知的东西更巩固和成熟。反思主要针对感知和创作的过程和结果,又反过来对感知和创作提供指导和方向。遗憾的是,传统艺术教育经常把三者人为割裂,使之无法相互支持和强化。环境设计艺术教育则自觉地把这三种主要的艺术活动联系起来,使它们成为相互补充和相互支持的整体,使艺术学习变得更容易和更快速。总之,正是出于这种使艺术学习回到其应有的生态环境的考虑,艺术课程才舍弃了培养孤立的艺术能力的传统目标,把艺术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的联系以及在这种联系中形成的综合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作为新的追求目标。

阅读全文

环境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近些年,伴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门对高校提出了转型的要求,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就是高校转型的关键所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应该将地方经济建设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依据。教学模式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组成部分,同样要进行改革,以满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本文通过对环境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希望对促进高校实现应用型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项目化;环境设计;教学模式

1基于市场导向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方针内涵

人才培养定位可以体现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各个方面之中,例如:教学方法、教师队伍的建设、课程的研发设计以及教学手段等。教学模式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学校实现应用型发展的前提条件,教学模式贯穿于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将教学模式改革作为着手点,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和特点,对培养学生的方式、手段和最终效果进行思考,在思考这些因素过后着手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改革过程中,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不应与研究类院校教学模式相似,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学生与研究类院校相比,学生的基本素质存在差异,如果一味的照搬照抄,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必然会受到限制。学校应该将市场作为导向,对人才培养进行准确定位,充分发挥环境设计专业的特色和技能优势,针对市场需要,开发和设计项目,使项目和市场需求有效对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项目经验,为学生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因而,将“项目化教学模式”应用于环境设计专业之中,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培养出具有项目经验和操作能力的人才,有利于推动学校的转型和发展。

2“项目化”教学实施的背景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项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教”的阶段与社会实际需要相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课程设置;二是教学内容。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是主要内容,但是这两个方面确是互相独立的。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材是理论教学的基础,教学大纲是理论教学的依据,虽然适当增加一些前沿理论,但教学效果并不显著,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生仅会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应对考试。而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同样将理论知识作为了基础,教师对于项目的引进不够重视,一个项目被重复利用许多次,并且这些项目的实践性较弱,多以虚拟项目为主,即使是真实的项目,其年限也十分久远,已经与当前的社会需求严重不符,而且这种不符是多方面的,包括技术、资料和造价。因此,学生正在进行的项目训练,很难提升学生的能力。大学阶段的学习,具有非常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受到影响,而将项目训练应用于环境设计专业之中,将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并在参加项目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和找到问题。

3环境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阅读全文

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探析

摘要:环境设计作为艺术类教学课程之一,与其他纯理论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既有理论教学部分,也有实践教学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基本相等,有时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还要大于理论教学部分。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的,如何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是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达到的目的。

关键词:环境设计;实践;教学

环境设计专业是艺术设计学科的一个分支专业,也是开设较早的设计类专业,整个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教学方案和方法。该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分为两个部分:理论教学部分和实践教学部分。不同课程对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课时分配有所不同,使用最多的比例分配为3:7、4:6和5:5。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授课,理论部分占的比例较多,因为他们往往没有完全掌握设计理论基础、制图规范和设计方法,难以独立完成整套方案。而随着学习内容慢慢完善,针对高年级学生的授课在课时分配上会增加实践内容部分的比重,减少理论课程的比重。这样,能够很好地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获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一、实践课程的类别

艺术类专业课程的实践部分分为两个环节:课堂实践部分和课外实践部分。课外实践部分由外出实习和企业实习两个部分组成。环境设计专业课堂实践是在课堂上通过一套完整的方案、快题设计、模型制作等方式完成的,学生通过具体的方案设计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其中;课外实践部分也就是外出实习部分,是由教师带队去校外考察、学习,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根据不同年级分为认知实习和课程实习两个部分。不同年级认知实习的内容和所选择的地点是不同的。大一的学生在认知实习部分学习的内容以色彩为主,实习地点一般为风景秀丽的城市。环境设计专业依据其专业性质多选择建筑较多、较密集的古村落,如安徽宏村、西递和湘西凤凰古城等写生实习基地,实习方法以绘画为主。大二、大三的学生认知实习的内容以专业为主,由大量绘画转变为考察和少量建筑速写的形式。这样,高年级的学生多看、多听,多了解优秀的设计案例,从而提高专业素养。设计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学科,优秀的设计案例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因此,高年级学生的认识实习地点一般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当然,不同专业学生对实习城市的选择是不同的。环境设计专业一般选择北京等以建筑形式考察为主的城市;工业设计专业则会选择青岛、杭州等工业设计发展较成熟的沿海城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会选择上海、杭州、苏州等城市作为实习地点。大四学生在课程实践部分的安排是校外公司的实习,为其在毕业后能够快速走上工作岗位做准备。

二、实践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部分由课内和课外教学两个环节构成,每个环节的学习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

阅读全文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思考

一、我国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分析

环境设计专业在当代教育体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日益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在过去的几年里,在教育界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该门课程的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仍不完善。要想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乃至我国的整体教学水平,首先必须明确认识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下面是笔者从事多年环境设计课程教学后总结的相关问题:第一,有关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和设计专业联系不紧密,两者之间的转化不明显。目前,素描、色彩等课程被教育部门列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等,并为其日后设计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然而,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部分院校存在两者严重脱节的现象。如,在素描、绘画教学中忽视了设计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僵硬、死板。第二,环境设计专业的课本知识没有得到及时更新,没有优化教学结构。我国部分地区没有及时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革,环境设计教材没有及时更新。另外,教师专业知识欠缺,在备课构成中不能明确教学重难点,知识结构得不到优化,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和水平。第三,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体系不够完善,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抓不到教学的主旨,教学方法比较落后。第四,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够,无法提出满足环境改善需要的有效措施。

二、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环境设计专业不仅在日常教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对我国环境的改善也具有很大的作用。然而,综观我国环境设计专业的整体教学现状,仍有许多令人棘手的问题有待解决。为了加快教育体系的发展,提高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教育部门必须加大管理力度,对该方面工作的改善高度重视。下面是笔者针对目前我国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相应措施:

1.将环境专业基础课与设计课有机结合,加大两者之间的联系

环境设计专业是多种基础课程的结合,失去基础课设计将寸步难行。因此,在日常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从宏观上把握环境设计专业涉及的具体基础课程,多为学生梳理基础课与设计专业课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此加深学生对两者的认识,并提高他们对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让他们适应交叉教学及基础课程与设计专业课程之间的灵活转化。如,在进行立体构成的教学过程中,在对点、线、面、体的转化理论教学时,要将立体知识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与规律做出一定的解释,培养学生的思维转化能力。

2.根据当今环境设计专业的特点优化知识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