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教学范例

环境设计教学

环境设计教学范文1

环境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体现在对未来的生活方式、新的建筑室内外表现形式以及新的建筑装饰材料等的设计上。这样的训练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至关重要。训练中教师应尽可能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进行概念设计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并在设计思维过程中逐渐养成习惯。这种概念设计的训练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而这种创新意识将成为一名设计者终身受用的财富。

2建筑空间概念的引入

环境设计专业实际包含两个专业方向: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即景观设计。这两个专业方向都与建筑设计紧密相关,是对建筑设计的二次设计。在我国,部分高校已把环境设计专业下设于建筑学院,这样建筑和环境设计能有更好的学科融合。但目前大多数院校还是将环境设计专业放在艺术设计学科当中,课程设置中对建筑设计知识涉及较少,有时难免造成对建筑理解的偏差,使得环境设计与建筑设计不能很好地衔接和融合。因此教学中一定要适当引入建筑设计的方法和理念。空间概念早已成为建筑学和建筑设计的核心,但是并未深入到环境设计当中。

在环境设计教学过程中虽然普遍设有住宅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等课程,但大多数学生对空间的理解往往也只停留在定义上,不能从空间思维的高度去理解建筑,并对建筑进行二次设计。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增加建筑设计基础相关课程。当然,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从设计角度进行思考,还要从建筑设计角度,尤其是空间思维角度进行学习和研究,并将其带入教学当中,使该理念深植学生的设计思想当中。

3“学”与“习”的方法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急于搞设计创作,认为设计就是要原创,但是往往闭门造车,难以创作出好的作品,这是他们没能对“学习”二字有深刻正确的认识造成的。“学”是模仿“,习”是练习,也就是说先模仿别人,然后再勤加练习。那么怎样“学”和“习”才是正确的呢?分析和临摹大师的作品是事半功倍的好方法。首先,我们一定要选择有一定设计高度的作品,最好是在国际比赛中获大奖的设计作品,比如建筑普利策奖的获奖作品。其次,学习中我们应先阅读建筑大师的设计理论,了解建筑背后的思考以便更好地了解建筑的设计背景和设计思想。

然后用计算机模拟搭建建筑室内外各个部位的模型,体会建筑设计从整体到局部的每一处设计,分析作品中的设计主题、空间分割、材料运用、色彩搭配、灯光照明等方面。最后,将分析结果在新的场地上重新组合,得到一个全新的设计作品。按照这样的方法练习一段时间,设计能力必定会有较大提高。日本的建筑大师建筑普利策奖获得者安藤忠雄先生,就是凭借这样的学习方法对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学习之后成为世界知名的建筑大师。

4课程设置的调整

目前国内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大体上都是:一二年级主修设计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三年级才真正接触到设计专业课程,四年级要进行实习设计和毕业设计,这样学生真正接触设计课程的时间比较短。东南大学建筑系的课程设置就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他们的课程设置大体分三条主线平行推进。一条主线是主干课,即建筑设计课,从大一到大四贯穿始终。课程从简单的空间设计练习开始,到二年级便开设建筑设计课程。第二条主线是建筑理论课,包括中外建筑史,建筑理论等。第三条主线为建筑辅助课程,包括建筑制图、建筑力学、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我们的课程设置也可作类似设计。本科一年级即开设设计基础课,如设计程序及方法。二年级开始环境设计专题训练。每学期开设两个专题的训练课程,每专题课时为八周,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学习和思考。二、三年级两年期间就可以完成八个专题的学习和训练,四年级便可以做综合性课题设计。另外,随着设计课程的逐步深入,搭配开设设计史论课程和辅助课程,如设计史、照明设计、装饰材料、装饰施工等。

5教学模式的丰富

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大体是先进行专题设计,课程结束后上交设计作品,任课教师给出成绩。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较为僵化,教学效果也不尽理想。在教学及评价模式上我们可以尽量针对专业特征,让教学模式更为灵活丰富。

第一,专业课程实行课程答辩制。即在课程结束后学生要拿出设计作品接受答辩组教师提问,教师给出综合评价及成绩。答辩组成员可以由非本课程任教教师、外校教师、企业设计人员等组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开拓专业视野,也可以加强任课教师与同行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师生共同进步,教学相长。

第二,开展校校联合,与本地区兄弟院校实行联合教学。学校间可以互派师生做课题教学竞赛,课程结束后将学生作品做联合展览,评出奖项和成绩。在比赛中激发学生潜力,提高学习积极性,更能增加校际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环境设计教学范文2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环境设计专业;设计基础教学

创造力是当前人才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环境设计专业是2012年我国艺术学本科新增专业,专业增设以来,如何把高等院校的普通教育与环境设计专业结合起来,培养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创造力,已经成为各大高校讨论的热议话题。如何设置适合环境设计的设计基础教学内容是高校需要探讨的课题。设计基础教学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一、环境设计专业简介

环境艺术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前身,环境设计专业是由环境艺术设计升格形成独立专业的名称,它将环境设计重新定位为一门专业,而不是原来的研究方向。设计基础是针对环境设计专业的设立而言的,因为把环境艺术设计从一个研究方向上升为一个设计专业,不管是从专业设置上还是专业规划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基础旨在探寻新的专业色彩组织、材料表现、空间形态、装饰形式等专业的艺术语言。通过设立设计基础,学生在设计基础课程上提出了更多个人对环境设计的看法,结合学生的反馈重新合理设置环境设计课程,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一个持续的课程设置,这样可以不断对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进行修改,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让环境设计专业真正符合课程的要求,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环境设计专业的创新型人才。从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上看,世界各国的各大高校早已把培养人才的创造力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学习各学科的基础,同时也能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环境设计专业设计基础教学

环境设计作为一个新的专业学科,主要研究人文社会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环境设计专业在人文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中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去塑造一种新的事物。所以,环境设计专业对创造性有很高的要求,而培养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创造性也是开设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目标之一。除了创新能力以外,设计实践能力也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素养。所以,专业基础教学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必然要求,只有开设一定的专业设计基础课程才能让学生从理论上对创新和实践形成基础的认识。从环境设计专业的应用角度分析,也要求环境设计专业必须对社会中的变革有明确的把握,时刻注重艺术发展的潮流趋势。要想培养出合格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教师必须打破陈旧的教学方式,把创新的教育理念完全融入环境设计专业中,把创新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主要教学方向和教育目标。在确定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设计时,教师既要融入时代新要素,又要探寻出学生容易接受的新方式、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出真正合格的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

三、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设计专业设计基础教学

1.注重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能力在环境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在环境空间设计能力、塑造形象能力、观察能力、筛选信息能力、设计规划能力、鉴别能力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开展环境艺术类课程教学的目标,所以安排课程内容、选择教学形式、运用教学方法等,都需要考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高度重视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

重视学生的改进或模仿,在已经学习的知识基础上,重新查找资料、组织语言,最终形成具有社会价值的新产品。在这样的课程目标中,主要培养学生经过传统基础课程提高自身的模仿能力,同时在模仿的基础上,将所设计作品的各方面因素统合到一起,如现场条件、空间布置、技术要求、实用状况等,进一步进行设计和创造,在此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将原有的知识进行整合,从多方面提高自身的能力。

(3)重视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初级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不断积累各方面的知识形成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各方面能力,也就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分析和解决事情的能力,这些能力通常是培养学生从中级创造性思维转换为高级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

2.加强设计基础教学与环境专业设计方向的链接,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学生具有一定的设计基础,才能更好地学习环境设计专业。教师通过一些基础的教学,可以不断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培养其环境设计专业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创新意识、综合素质等。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在基础教学课程中才能学到一定的本领和知识,对于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久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不断地培育。即使到了环境设计学习阶段,仍然需要教师利用设计课题不断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这些综合性的基础知识是尤为重要的。同时,需要环境设计教师将课程构成一条有效的教学链,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一些常用的表达方式、思考方式、各方面的造型手段等真正与环境设计作品融合,通过有效途径使环境艺术作品得到不断展示,这样会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作品的不足,其作品的品质也能得到进一步体现。

3.在设计基础教学中构建具有创新理念的教学特色

培养环境设计专业人才体现在人才特色和教学特色两个方面,所以设计特色非常关键。这个特色便是“绝妙创意、完美造型”,通常这源于环境设计专业的良好气氛,这是环境艺术专业教学的优势,也与其他学科不同。要想成功体现这一特色,教师就必须克服一些困难,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需要专业设计教学在满足基本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绝妙创意、完美造型”的优良品质。绝妙的创意不但会使设计想象变为可能,而且还会在专业设计中产生新的造型。一些设计作品不但充分表达出创意,而且也会使人们的心情变得更加愉快。当然,单单凭一个人的力量远远是不够的,设计需要团队的力量,需要团队敢于探索、敢于追求、敢于奉献。只有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接班人,才能完成这一目标。所以,教师紧紧围绕“绝妙创意、完美造型”这一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的设计创造力和设计观念,建设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教学体系,经过团队的长期努力和奋斗,不断推进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

4.改革环境设计专业设计基础教学的评价体制

通常情况下,评价学生各门学科成绩所采用的基本是终结性的评价体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工作态度、动手能力等并没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要内容。教师一般都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终结性评价,这不利于学生产生个性化的创造力。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学习与创作采用科学的评价体系。

(1)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参与意识,真正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性质

教师积极开展学生自主评价,可以将学生的作品分成一个个小组并统一结合在一起,先让其进行自我评价,学生讲述自己所设计作品的创意思路,这样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完成自我评价之后,再进行小组内部评价,进一步交流创作思维与设计经验,学生在了解别人创作的过程中,也能从艺术、审美等方面鉴赏和评价自己的作品,进一步提升审美、欣赏、评价的能力。学生进行自主评价所针对的不仅仅是作品自身的评价,而且是创作作品的过程与个人创作的风格。这种形式的小组评价进一步扩展了评价的主体,可以使单一的教师评价体系扩展成为多元性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可采纳教师评价委任制

在实践过程中,可采用教师评价委任制,通常由几名教师评委轮流对作品进行打分,防止评价主体的主观性。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作积极性,而且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作个性。

(3)采纳作品量表的评价表达方式

对优秀学生进行鼓励,可以使这些优秀学生带动其他学生,进一步整体提高创作水平。在判断绘画作品质量时,通常评选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几种样品样本,然后根据具体情况,依次可标注上数字,进一步区分程度。其他学生的作业可以根据这几种样品样本进行对照,然后看看每一位学生的绘画作业属于哪种样本,从而评出相应的分数。结语创新既是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基础教学是环境设计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设计基础阶段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对创新和实践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可以为学生专业知识素养的提升打下扎实的基础。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开展的“活力课堂”教学改革,就是把创新思维始终贯穿在基础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把创新思维更好地融入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不但是环境设计教学的要求,同时也能保证培养出来的环境设计人才符合当下对创新型人才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胡议丹.环境艺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思路.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2]余俊,周军,赵茂锦,方宏智.高职高专农业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研究.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郭燕,赵海峰.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科技资讯,2013(32).

[5]张勇,樊红霞,吕唯平,陈文涛.高职艺术设计基础能力分析与课程设计思路.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

环境设计教学范文3

1.美学价值

我们可以沿着传统的美学观点进行再造设计,如利用废旧物品的结构、形态、材料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将废旧物品进行恰当的改造,摒弃其丑的缺点,放大某方面美的特征,打破取材过程中的常规,创新设计理念,这样运用于室内外环境塑造中则更能巧妙地表达设计者所要传达的设计理念。

2.文化价值

废旧物品为人们曾经所使用,于人们产生感情与记忆,因此废旧物品具有一定的情感文化价值。当把废旧物品应用于室内外环境设计时,往往会激发人们的怀旧情感,甚至产生熟悉、美好、怀念的情绪,使人们更加关注老物件的文化内涵,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认可其情感文化价值。

3.环保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时尚的定义也在日益更新,这导致了室内外环境塑造的使用周期越来越短,大部分人们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设施与空间不断被淘汰,成为环境的污染源。面对全球环境问题,以环保、可持续和安全等发展性为主题的设计产品逐渐成为设计界的主流。“设计再造”活动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主张通过设计手段来改造、更新和再利用废旧物品。

4.商业价值

将“设计再造”应用于室内外环境设计,体现的是怀旧营销所带来的商业价值。如今,在专卖店、酒吧、家具、电影等行业中都无处不见还旧营销的身影,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产业。目前,无论是实体店铺还是网络店铺,二手物品的价格都是呈水涨船高的趋势。这说明,“设计再造”产品具有十分可观的商业应用价值。

二、“设计再造”教学活动的意义

将“设计再造”教学活动引入环境设计专业教学,通过旧物改造,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社会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逐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设计责任感。为其以后能顺利地走进企业各项岗位及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1.提高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的学科,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其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将“设计再造”引入教学活动,其实是鼓励学生关注自身的生活环境,在学习和工作的氛围中寻找命题、搜集材料,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去切实关注自己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中来找寻设计灵感。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更加艰难,这是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来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环境设计教育需要培养最具创造力的人才,并且为他们的学习、探索和创造性活动提供机会,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作为环境设计教育,提倡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开始设计,尝试开发废旧物品的剩余价值,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探索求新、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

2.引导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心

让设计引导更好的生活方式是近年来新提出的热门话题,设计艺术的初衷各不相同,但最终都是为了让人类的社会生活更美好,这就是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因而,设计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应该从学校抓起。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们更加应当注重引导和关注学生的成长心理,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利用“设计再造”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心社会发展动向,提炼出有价值的设计主题和元素,将环保的生活理念融入生活和学习中,主动积极思考,造出丰富多彩的环保生活方式,从而加强做一名优秀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心。

3.有效控制环境设计专业学习成本,创造商业价值

我们将废弃的旧物品进行回收,通过再造设计,提升旧物件的审美附加值,同时也必将为其科技含量注入新鲜的力量,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由于设计类专业学习的特殊性,对该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成本相对于其他专业都要高一些,部分学生家庭经济压力较大。“设计再造”活动在实践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在为学生设计实验经费的节俭做积极的探索。例如,通过“设计再造”创意展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自己和其他同学不要的老物品或废旧材料重新制作为家居用品。在发现了老物件用品市场的潜力后,充分挖掘老物件的设计元素,结合自己的实践特长,动手做出一系列新的家居用品,并在展会上积极推销,从而有效控制环境设计专业学习成本,创造一定的商业价值。这也恰恰是知识经济价值的体现和生态设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结语

环境设计教学范文4

现如今,我国城市化越来越普及,城市建设布满我国各地,现代社会对类似人才的渴求也愈发激烈,致使该行业的人才缺口过大。我国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各大高校争先开设了该专业,以为现代社会培养出相应的人才。而该专业的毕业设计,则是学生利用自己几年学到的知识的重要体现,不仅能体现出学生的技能和综合素质,也能体现出学校的教学模式,办学思路以及师资力量。因此,如何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学,在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变成了各大高校均无法忽视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方法

前言

对于学生来说,毕业设计是极其重要的,它需要学生使用自己几年来获得的专业知识,具体的去解决一个课题。这不仅仅是学生专业素养的体现,也是未来入职后,学生工作能力的体现,以及增加自己实践经验的机会。把握住这次设计机会,对学生的未来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学生在设计之前,应该进行充足的准备,了解自己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并且一个作品的优劣,并不能单单看其设计效果和表达能力,设计者的方向和所关注的问题,以及是否在设计中寻找到了好的方向,都是毕业设计作品中重要的方面。相对而言,毕业设计属于一个长期的教学,学生在进行选题的时候,也没有过多限制,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特点。基于毕业设计的这些特殊特点,各大高校都在为毕业涉及的教学展开了积极的探讨。

1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现状

1.1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指导方法

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学,不仅是高校为自己脱颖而出而展开的探索,也是帮助学生发掘自身能力,探寻自身关注方向的教学课程。在课程中,首先要注重课程的纪律性和严谨性,也不能忽视学生自己的探索性和创新型。因此一般而言,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指导时,都具有实题实做和实题虚做两种方式。实题是一个大前提,不管如何进行制作,都需要依据一开始订好的题目和方向,注重事实,并以此前提基础展开涉及。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就是使学生在进行创新的前提下,学会尊重设计条件和设计理念,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设计理念。

1.2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中的问题

就目前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而言,现代社会竞争愈发激烈,市场的需求增大,人才的需求增大,并且对人才的要求也多种多样。在这个竞争化和多元化并趋的社会现状之下,各大高校应当结合现状,制定各种不同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不同的培养。各大高校现如今虽然已经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列为重点,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也鼓励学生完成自己想象的设计,并在其中练习运用综合能力。然而,这种教学方式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学生的实践经验不够,空想精神太多,在未来入职之后,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

2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

2.1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方式

在对教学方式进行革新时,需要找到革新的主要方向和重点。由于环境设计这一专业,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因此实践经验对该专业的学生而言,是未来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学中,多进行各大企业设计实例的结合,让学生在设计和学习的过程当中,解除到社会上各种设计的真实方式和行规,锻炼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在参与实际项目的过程之中,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都有所磨练,在学生毕业之后,能更快的进入社会,融入到企业的氛围当中去,就是该次革新能取得的显著改变。

2.2教学改革方式优点

实题实做是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方式,就是在教学中,引进各企业的工程设计,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让学生自行进行甄别和筛选,并且完成选题。学生在进行制作的时候,只有拥有充分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才能结合社会现状,设计出符合该企业所需要的设计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调动了自己学到的各种基础知识,还了解了社会上真实的环境设计是怎样的,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检验,和实战能力检验都能做到完备且全面.在这种设计中,工作量会加大,难度也会提升,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设计结果进行评判时,也应该适当的降低标准。在评判时,主要是检验学生在进行设计时的各个方面是否完整完全,是否结合现实,是否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等。与此同时,学生前去设计项目的实际地点进行调研考察,也是能否较好完成毕业设计的重要环节。在实地考察的同时,可以让学生深入的了解施工现场的现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也有利于锻炼学生处理各种资料和现实问题的能力,最终都是为了达到使学生更具备实践经验的目的。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学思想中,着重提出实地勘察是重要的教学方向,但在进行勘察之前,高校必须组织学生了解所涉及企业的企业文化,故而高校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也是必不可少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学之中,培养创新性和实战性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教学过程之中,可以采用选题是存在的,具有真实的背景,企业和施工场地供给学生了解和勘察,但进行选题的方案则是由学生自己主观决定的,并且由学生自行调动想象力,为其富有自己的意义。这样,学生在收获到实践经验的同时,也不乏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可能发现许多现如今该行业还未被发现的解决类似地问题的方法。在进行教学之中,高校要注重虚实结合,减少学生所受到的阻力和影响,积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调配学生发扬自己的想象力,都能为学生日后入职之路增添光彩,也是高校脱颖而出的重要方式,将会成为教学理念进行革新的重要方向。

作者:赵亮 单位:长春光华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梅文兵,李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32:120-121.

[2]袁心平,叶云,涂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与管理方法的探索[J].科技创业月刊,2012,02:110-112.

[3]唐媛.浅析环境艺术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4,05:241.

环境设计教学范文5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环境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只有重视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然而,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民办高校对于学生的实践课程与毕业实习等环节都是放任自流,没有做到跟踪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没有真正转变过来。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加强专业实践环节,使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一毕业就能适应岗位需求。

2.实践课程体系不合理

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分别设置了课程设计、专业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然而,课程内容却缺乏实践性,课程之间也没有很好的衔接与配合。大部分实践教学课基本流于形式效果不理想。实践课程体系需要更系统、合理的课程结构。如专业实习课,教师会带领学生参观材料市场,但学生们多数是走马观花,等到做设计的时候不但忘了材料名称,更不知如何运用,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很难培养学生主动应用的能力,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工作需要。

3.教师的实践能力欠缺

民办高校专业教师队伍在知识结构、实践经验、专业教学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一些专业教师都是大学一毕业就进入教学岗位,教学和专业实践经验缺乏。还有一些专业教师承担着巨大的教学压力,无暇顾及科研工作及设计实践研究。因此,在人才引进上要尽量选择在设计岗位工作过的双师型教师,在教师培训上要加强设计实践,同时教师也应该在业余时间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二、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1.创新实践教学理念

环境设计专业综合性和专业性较强,面对多元化的社会人才需求,民办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要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才能使学生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创新实践教学理念,更新不适用于当前社会的专业和理论,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加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价值和竞争力。在专业教学上只靠课堂讲授,学到理论知识,对实际工作的操作方法根本不理解。若只进行实践实习,学生被动接受,难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应将基本内容讲授完毕后,再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学习。通过现场的参观学习与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现场的操作方法将更为了解,有助于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

2.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使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求,对于民办高校而言,适应市场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的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思路,也是发展民办高校的重要前提。作为民办高校,以“应用型”为导向,培养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应时代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等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思想意识,与实践结合创建可操作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使环境设计教学符合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

目前,我国从事环境设计专业教育的专职教师多数是一毕业就担任教学工作,长期在学校任教,脱离社会实践,对行业内的新思想、新技能不了解,导致观念落后,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要求。要提高环境设计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必须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开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方式,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相关专业的社会培训与学习,以及时吸取新知识、新理念;鼓励专业教师多参与社会实际工程项目,同时以实际项目做为教学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讲授,在自己亲身经历的同时把技能与经验分享给学生,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

三、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途径

1.培养创新思维,强化实践教学

环境设计是专业性、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创新教育观念贯穿于教学实践的全过程。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方式、改进教学方法,不断积累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从而强化实践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课程引入设计竞赛项目或社会实际工程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探讨,在竞争与压力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使专业学习取得成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相关设计产业,参与设计实践活动,丰富行业实践经验。

2.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传统的教学往往以课堂讲授为主,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性较强,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搭建合理的实践教学平台,改变设计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产、脱离社会的局面,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合理调整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如适当地减少与专业学习无关或相关甚少的课程,将被减少课程的课时用于实践教学训练。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合理地调整、安排前后课程的学习时间、顺序,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与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3.创造实践教学环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整合教学资源,利用社会资源共建教学团队,弥补学校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和理论研究培养的不足,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高技能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派教师到企业实践,主动接受企业培训,成为“双师型”教师,不但提高了教师素质,也提升了教学质量;聘请企业的设计师作为学校兼职教师,向学生传授最新设计理念。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可与校外相关单位签订实践基地协议,可以为学校节约大量的经费,互惠互利。成立工作室,集教学、科研、市场项目于一体,承担环境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外,担负科研任务,承接市场设计项目,为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和科研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

四、结语

环境设计教学范文6

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与人际关系的动态整合体,是支持学习活动的外部条件。在现代数字聚合环境下,一个完整的微格教学系统包括“微格教室”、“观摩室”、“录播室”和“控制室”等四个部分。微格教室主要是用于教学技能训练,例如:导入技术、讲解技能、提问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等,它把一课堂的多项技能分解后逐一练习,它是在录播教室进行综合训练的基础。微格教室一般建设在相对安静地方,大小30-40m2为宜,每个微格教室可容纳12个学生左右,学生人数太多不利于小组训练指导和讨论,人数太少则无法模拟真实的教学环境,微格教室内的桌子最好为可组拼的正六边形课桌,这方便学生小组讨论学习。录播室主要用于录制一节完整的课,而非某单项教学技能,它一般在所有单项教学技能训练结束后进行,也可以用于师范生实习前进行强化训练。录播室大小为90m2为宜,主要用于模拟真实教学环境,里面的桌子是行向排列,录播室同时可以作为精品视频公开课录制场所。观摩室大小与录播室相似,里面的桌子可以分两种排法,前面几排坐位用于观摩录播室内的试讲(或示范课)情况,后面的桌子由正六边形可拼课桌组成,主要用于学生微格训练后的小组讨论、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及教师评价。观摩室除了用于教学观摩和评价外,还可以当作微格训练准备室。控制室大小40-50m2左右,主要实现教学训练的远程控制、集中录播管理、课程的调度、在线教学直播、远程观摩评议,教师可以在控制室内通过大屏观察各微格教室的训练情况,用语音双向话筒对学生的训练给予提示和指导,此外控制室还可以起到安全监控的作用。控制室有大屏显示器和课件非编系统,里面的资源服务器保存着所有的录制视频资源,此外还有训练平台服务器、调音台、智能导播服务器和导播服务器等。

2教室装修设计与要求

2.1教室吊顶与墙面设计

微格教室和录播室的天花板应能够承受5公斤重量吊装,主要用于安装灯和话筒。吊顶可以为整体石膏吊顶和矿棉板吊顶。整体石膏吊顶的特点是安装完毕后中间没有拼缝,涂完涂料之后整体颜色一致,整体视觉效果给人美观大方的感觉,但整体石膏吊顶对环境内部的声音吸收效果没有矿棉板的效果好。吊顶铺设之前应检查是否要增加线缆,因为吊顶装好后很难更换或者增加线缆,吊顶破损之后不能很简单的修补。木质吸音板采用薄板共振吸声原理,在共振频率上由于吸音板振动而大量吸收声能。木质的有较好的吸声效果,而且它安装简便,不易污染。墙面最好安装木质吸音板,这样会有效减小教室内声音的反射,在这环境中录制的声音质量较好。

2.2地面、窗帘和灯光设计

教室的地面要平整,选用矩形为宜,圆形的不适合当作微格教室用。教室地面采用复合吸音地板或者化纤地毯,这样可以保证教室内部的整体美观效果,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吸收环境内产生的回声。地板下铺设隔音膜,有效地吸收在地板上走动的声音,但没有地毯上走动的声音小。教室可用整体地毯,这种地毯耐磨有弹性,不易生虫不易被弄脏,价格也相对合理,在上面走动不会产生明显的声音,这样可以在最大限度上防止录像中有不必要的声音被采集。教室内部不能有柱子等障碍物,否则严重影响摄像效果和采光。教室最好采用双层遮光厚窗帘,既可以挡光又可以吸音。教室内的布光要均匀,内部采光基本采用格栅灯,内部平均照度在300~500流明之间。讲台旁边区域增加补光,保证照度在800~1000流明。使用电子整流器的三基色灯管。讲台区域一般安装三组面光灯,采用36瓦×4的补光灯,距讲台前方1m,三盏灯均匀分布于讲台左右内侧。补光灯的型号:36W×4DSR系列三基色冷光灯,在墙面需要对应每个灯单独增加开关。

2.3师、生采音方案设计

教师话筒采用无线领夹式(或手持式)和界面式结合使用,学生的采音使用拾音器,一般90m2的教室用四个吊式话筒拾音器即可。教师在讲台前授课或在讲台两侧讲话均可用界面话筒有效采音。教师在黑板板书时的授课声音可通过黑板下方的界面话筒采音。无线话筒使用在采音和扩音时效果比界面话筒好,但有个问题是,当话筒电池没电或话筒耳机接线与衣服摩擦产生静电会影响声音采集,而界面话筒刚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学生的话筒采用吊顶式,其安装位置离黑板中间有大约2~5m,偏离中间2m左右,话筒向下倾斜40度。安装话筒的位置尽量避开日光灯以及投影机,因为日光灯的整流器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噪声,投影机运行的时候散热风扇也会有较大的噪声,会对声音录制有较大影响。空调建议选用低噪音的,比如直流变频空调,尽量避免因空调噪声影响采音效果[7]。

3微格录播环境的布置

本文研究的录播系统是智能录播系统与微格训练系统有机结合,这种方式结合了学校教师教育设计而成,并且将这两种系统软件作了无缝衔接。微格教学系统由软件集中控制,通过校园网络连接一起,系统中心交换机采用Intel千兆网连接,以保证系统对多媒体素材高速率传输的要求,微格教室电脑和交换机采用千兆连接。系统主交换机通过千兆校园网线连接,以保证整个网络数据传输的畅通性。录播室采用最新的布线方法,在教室的前端配有电子白板和短焦距投影仪,短焦距投影仪可以避免教师的影子投到白板上,也方便教师直接触摸电子白板进行演示、板书,增强课堂教学的交互性。以录播室为例,教师讲台上配有一个10寸显示器,主要用于视频录制过程中训练者能实时看到录制效果。录播室采用5机位拍摄法,2台广播级摄像机及3台高清摄像机,分别用于跟踪拍摄教师特写、学生特写、教师板书及课堂全景。5个机位所采集的视频信号传送到智能导播系统,导播系统将信息传送至服务器录制课件。拾音器采集声音后通过调音台将信号传送给智能导播系统。控制室主要存放智能导播、图像定位、调音台、录制服务器、直播非编服务器、微格实训平台服务器等设备,在这些设备中要预留硬件升级接口,能将录播室和微格教室的音视频设备连接起来。中控将所有信号源汇合,可实现教学实时录播,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在线观摩、互动和学习。

3.1智能跟踪系统

用图像识别技术实现智能跟踪,根据教师不同身高自动调整教师在镜头里的位置,整个跟踪无需人为操控和干预,教师也无需使用其它跟踪仪器拍摄,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教师的紧张情绪,使其更好、更快进入教学角色。智能跟踪可以对在教室行走的教师进行跟踪拍摄并给予特写,当有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则可激发学生定位系统,从而学生摄像机就对学生进行特写拍摄,学生回答结束坐下后,智能跟踪又重新发挥作用,如果有多名学生同时站起来回答问题,学生定位系统则自动切换到学生全景,当只有一个学生回答时又给予特写,这种特写、近影和全景的自动切换过程充分体现了智能跟踪拍摄高效性。

3.2智能导播系统

摄像机接收到图像定位系统的指令后,对老师板书、学生进行跟踪拍摄,然后把采集的视频信号传送给智能导播系统。智能导播系统主要是对所录制的多场景和多视频信号和计算机画面进行智能切换,通过触摸显示屏可以方便控制多路视频信号。智能导播系统有自动录播系统的导播功能,同时也有切换视频信号的功能。运用智导播系统可以有效调度及切换教师的讲授、板书,学生回答,师生的交互,计算机桌面以及其它实物展示画面。这种智能化调试与切换与实际教学的程序一致,精准的画面表达可以有效展示教学的重、难点,基本符合学习者的学习认知需求。

3.3课件实时录制系统

智能导播系统完成导播过程后,把屏幕流、音频和视频数据,通过集控式录播服务器进行实时采集并生成课件。其中教室视频采集端主要采用三种形式:第一种方式(软件形式)是在教师机上安装视频采集卡及PowerCreatorComposer软件,通过软件采集视频、音频、VGA等信息。第二种方式(硬件形式)是在教室安装视频服务器(编辑器),通过专门的硬件采集视频、音频、VGA等信息。第三种方式(混合形式)是VGA信息通过PowerCreatorTeacher软件捕获,视频信息通过视频服务器捕获。课件实时录制系统可以高效地把教学场景录下来,生成完整的流媒体课件,还能将电脑桌面的内容和电子白板的内容以及鼠标移动轨迹记录下来,并且通过动态捕捉每章课件的标题生成文字索引,文字索引给学生播放课件及后期资源整理带来了很大方便。音视频部分采用MPEG4压缩算法(ASF/WMV格式),文件质量和大小相对合适。教室音频采集用无线Mic,用音频线连接采集端计算机的声卡,采集端计算机把音频信号传递到集控式录播系统服务器。也可以把音频信号接到视频服务器,通过网线传递音频信号。课件录制过程中,可以通过图像和声音预览和监视,实时检查课件的完整性,避免课件声音失真。生成的课件既可以为三分屏模式、单画面电影模式。三分屏模式包括视频播放区、课件目录区和电脑显示区。其中单画面电影模式中的画面可以是单一的教师讲解的视频,也可以是教师讲解与学生互动、教师问学生回答、学生操作练习与教学课件的结合,单画面电影模式一般以画中画模式呈现。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视频为ASF格式或VGA格式,ASF格式点播时无需安装播放插件,VGA格式课件小、图像质量好。

3.4非线性课件编辑系统

课件实时录制系统生成的课件,可能会对其进行编辑,比如删减PPT中的错别字,剪切掉录制的杂音、噪音等等,普通的非线性编辑系统premiere只能对单画面电影模式的视频课件进行二次编辑的,而对于三分屏流媒体课件则要用到专门的Power-Creatormediastudiov2.0编辑软件,因为三分屏课件的视频、PPT和文字索引是一个数据包,而非单一的视频对象,它只能用该软件对三分屏进行编辑,运用这种软件可以很方便对PPT内容进行删减、补充,也可以对课件声音进行再加工,也可以添加字幕、片头和片尾。

4直播、点播功能设计

系统支持点播也支持多个教室同时直播,实时直播的内容包括教师的图像、声音、学生画面及电脑屏幕等。实时直播教师的图像与声音能与屏幕直播保持同步,在小网络环境下也能收看直播。动态屏幕直播可把计算机屏幕教学内容、FLASH动画、鼠标运动轨迹以及电子白板等内容流畅的传输到客户端。这种直播方式自动化程度高,客户端无需任何操作,通过服务器直接控制客户端直播。在直播前必须运行直播服务器上的PowerCreatorLiveServer软件,直播服务器从录制服务器实时取得视频、音频以及屏幕信息,并发送给客户端用户进行直播。通过局域网、互联网可把课堂内容实时传播出去,客户端用户通过IE浏览器可收看直播课堂内容。学生可以在观摩室的电子白板观看各个微格教室和录播室的现场试讲或授课情况,学生也可以用InternetExplorer游览器收看基于Web的课堂直播。点播与直播相似,学习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点播资源库内的视频进行在线学习。

5微格教学环境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微格教学环境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计算机、投影仪、电子白板、服务器、视频采集设备、调音台等资源,除了要对录播教室进行防噪处理和灯光设计外,还要对录播过程中的智能跟踪、智能定位、智能导播以及课件的实时录制作科学、合理地架构。摄像机对教师的智能跟踪要稳定,跟踪拍摄出来的画面要连续,不能有跳跃感,跟踪系统对强光和电磁波要有一定程度的抗干扰性能力,不能因强光和电磁干扰而影响智能跟踪的灵敏性。跟踪过程中应无盲区,所拍摄的画面要有重点且能进行实时特写跟踪。智能定位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回答问题自动给予特写,学生回答完毕后能自动切换到教师摄像机,整个切换过程应自动完成,最好不用人工干预,这样可以提高录播的效率。智能导播要做到智能切换,能自动识别场景变化内容并且自动对核心内容作特写。智能导播系统的跟踪与切换方法要以实际教学为基准,并要求支持多通道和多文件输入。课件实时录制所得课件能自动生成文字索引,并能创建缩略图索引,所得课件音、视频能保持原图像。

6结束语

环境设计教学范文7

关键词:创新创业;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任务式

环境设计专业在我国出现较晚,国内许多高校将其设置在艺术学一级学科目录下。相关统计显示,目前全国有不少高校开设了环境设计专业,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走向社会,具有一定的规模。我国环境设计专业教育体系主要形成于艺术院校、建筑院校、林业院校和工科院校,不同学科背景的高校在专业培养模式上的侧重点不尽相同,课程体系也受到院校及其学科背景的影响。目前,部分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教育模式及发展层次还存在一些问题。分析实际教学和就业反馈的诸多信息可以发现,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模式构建的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对本专业学生毕业后的自我发展能力能否满足行业、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国外相关专业院校对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模式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方面的关注度较高,并在这些方面进行了颇有借鉴意义的改革。我国一些开设环境设计专业的高校也开始反思本专业的教育现状,借鉴国内外高校成功的教学经验,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课堂教学和课程体系建设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部分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仓促、滞后,存在理论和实践难以融会贯通等问题,也影响了环境设计人才培养的质量。基于此,笔者以内蒙古工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为例,针对目前就业市场对本专业人才需求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同时结合笔者多年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经验,深入分析其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

一、现状分析

1.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通过对近几年内蒙古工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企业的跟踪走访、回访,多方听取就业单位对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建议,笔者了解到,就业市场要求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能与社会顺利接轨,高校人才培养计划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进行对接型人才培养。因此,市场要求高校培养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日趋成熟并与时俱进,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养。

(1)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强

环境设计专业的典型特征是知识涉及范围广。专业系统是由若干子系统构成,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领域,同时具有多学科互相联系、融会贯通的特征。就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也与此相对应,需要专业院校为社会培养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强、具有整体思维能力的环境设计人才。

(2)具有专业应用能力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其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全面的知识,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专业设计方案需要通过实践予以体现,进而得到社会认可,从而成为有效行为。因此,环境设计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

(3)具有专业洞察力

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让人们的各种需求不断提高,新材料、新技术等影响因素也让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随之变化。环境设计人才需要及时掌握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准确预测社会变化趋势,并将这些因素融入设计;同时要具有敏锐的专业洞察力,进而适应前瞻性学科的特色和就业环境对人才的需求。

(4)具有团队协作素养

在实际的就业环境中,环境设计行业体现出极为明显的团队协作特征,绝大部分的设计任务是单个设计师难以独自完成的,需要组成团队合力设计,需要各部门、各系统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因此,环境设计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多方协调能力。

2.内蒙古工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现状分析

内蒙古工业大学自2006年开始设立本科4年制的艺术设计专业(室内外环境设计方向),招生数量为1个自然班30人;2007年之后,每年以2个自然班总计70人的规模进行招生;2012年,教育部新的学科分类将艺术设计专业(室内外环境设计方向)设置为艺术学门类下的新专业,内蒙古工业大学也将原有的艺术设计专业名称调整为环境设计专业,专业方向调整为2个专业方向:室内外环境设计方向与建筑设计方向,目前每年以4个自然班总计120人的数量进行招生。通过对近几年内蒙古工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及就业状况的跟踪、统计、分析,笔者发现目前内蒙古工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在教学模式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模式、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

内蒙古工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存在滞后于市场需求的问题。环境艺术专业作为一门发展迅速、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的专业,在专业培养上要更加注重与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挂钩。然而,内蒙古工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依旧沿袭西方的学院派教学模式,在课程体系、授课方式及授课内容方面基本保持原状,未能很好地与市场环境相结合,难以满足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2)教学内容、形式缺乏实践环节

环境设计专业极强的实践性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社会的实际需求,在传授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但是,在内蒙古工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实际教学中,一方面,教学环节仍旧沿袭旧有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另一方面,一些教师缺少实践经验和对就业市场需求的认知,进而形成了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的问题。

(3)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通过实际课堂教学与调研发现,目前,部分学生对环境设计专业学习兴趣较低。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教学模式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主动性难以充分发挥;第二,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内容复杂、知识面广的综合性学科,学科的复杂性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单一化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劳感,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针对以上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现状的分析,笔者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目标,旨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效果明显的教学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环境设计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近些年,我国环境设计专业发展较快,开办院校与招生人数逐年递增,而人才培养模式却未能与时俱进,基本沿袭以往的教育模式与教育方法,存在与社会脱节的问题。笔者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在深入调研本专业教学现状与就业环境,走访就业单位的基础上,研究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提出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任务式教学模式,从培养任务、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教学团队构成等方面展开研究。本研究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中心,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起点,以建立专题合作团队为特色,充分将创新创业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引入实际教学,对于构建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对于相关专业的培养模式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教学模式改革

笔者通过梳理内蒙古工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分析就业市场,确立合理的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任务式教学模式,在该教学模式中将设计专业课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了解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施工管理经验。

1.分阶段明确培养任务

笔者通过对就业市场调研、分析,结合内蒙古工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现状,确定明确的分阶段明确培养任务(图1)。

2.构建课程体系

笔者以任务式教学模式为指导,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方向,结合内蒙古工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图2)。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架分析图涉及本专业培养任务中的各个环节,将本专业课程按照此构架体系整合,可以明确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

3.任务式教学模式的建立

在明确的课程体系指导下,课程在具体的能力培养目标下开设。在任务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协调好专题与课程、专题与专题、专题与教师等多方面的关系。

(1)设计任务与课程之间的关系

任务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因此,课题设计要囊括多门课程,让学生在不同年级层次的学习中提高综合能力。

(2)设计任务之间的关系

教师要协调好设计任务之间的关系,使各任务之间的教学目的明确、内容针对性强、设计任务书清晰;同时,在不同年级设置目标不同的单一设计任务与综合设计任务,达到不同的培养目标。

(3)教师与设计任务之间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与市场接轨,打破以往单一的教师单独授课方式,学校可安排专业教师与校外设计导师组成教师团队共同授课,可以协调教学、共同商讨、共同实施考核,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场场景,使课堂教学与市场环境紧密结合。

4.课堂教学过程改革

(1)系统组织、优化教学过程

设计教学中的原理讲授、设计指导、设计讲评、成绩评定等环节的作用有主有次。根据具体设计课程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充分讲授相关原理,设计指导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的设计兴趣和潜力,设计讲评注重知识点的补充,成绩评定采取公开评定的方式并阐明理由。

(2)结合个体强化设计指导

教师在了解学生前期理论课程的学习内容、摸清学生设计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开展一对一的设计指导。在指导过程中,针对每位学生的弱项实施点对点的知识扩充,在设计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优势,从适当的角度进行创新并形成设计特色。

(3)实现广泛、多样的理性分析

在设计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在感性层面引导学生的设计创意,同时也要加强对设计各要素之间的理性分析。通过解析设计原理、分析优秀设计作品及回答学生提出的设计问题等环节,实现全面、系统、广泛、多样的理性分析。

四、结语

环境设计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实用性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近年来,我国环境设计专业发展较快,开办院校与招生人数逐年递增,但人才培养模式未能与时俱进,与社会脱节。笔者以内蒙古工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为例,在深入调研本专业课堂教学现状、就业环境和就业单位的基础上,研究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提出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任务式教学模式,从培养任务、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教学团队构成等方面展开研究。本研究充分将创新创业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引入实际教学,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对相关专业的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杨珂.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装饰,2006(7).

[2]尹庆民.应用型高校全员育人教育改革与教学实践创新.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3]陈玲.市场需求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初探.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

环境设计教学范文8

[关键词]环境设计;实践教学;思考

近年来,高等教育不断发展,而其中艺术类专业的设置几乎遍及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呈多元化的局面盛况空前。由于报考环境设计专业的生源众多,社会市场需求很大,就业前景很好。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大多数都体现在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上,缺少实际项目的运作经验,因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这些都说明了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足,所以对现行的环境设计专业教育模式我们应该给予重新认识与思考。

一、建立教学体系,实现教学实践科学化

在学科发展中,设置环境设计专业的艺术院校、建筑院校、农林院校由于自身原已具有相近专业的基础,又以相关学科优势背景为依托,因此构成了各具特色的环境设计教学体系。但是,我国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设置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开始至今仅有约二十年的历史,由于其理论研究的滞后,当下教材的庞杂,导致了广大学生甚至教师观念上的含混不清。因此只有以科学探索的精神、客观理性的思考,才能相对全面地理解环境设计的概念,才能相对科学地制订教学大纲,才能不误人子弟。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科概念,广义地讲是环境的“艺术设计”。因此必须要清楚环境设计与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等相关专业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因为上述相关专业的许多知识内容也同样是环境设计专业所要掌握和应用的。另外,作为交叉学科的环境设计又有自己的主要研究领域与设计方向。目前,国内环境设计专业在教学上基本分为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两大部分。环境的“艺术设计”确切地说是以理性为基础,是理性与感性相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功能、技术、艺术三种因素,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种不可分割的整体思考。其中功能问题是第一性的,技术问题是实现功能的必要基础。但是最后统统都要落实到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感知形态,艺术的形象。也就是说功能、技术在设计思考中一直处于显性状态,都可以找寻相对应的依据,因此也相对容易把握。但唯有艺术是最后的制高点,最不易把握。因此在环境设计专业教育中强化艺术的基础训练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但这种艺术知识的强化绝不是靠素描、色彩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这种知识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在绘画与设计之间、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是依托大脑的创造性,调动手的积极性,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可见,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积累,逐步使教学实践科学化。

二、人文素养对实践教学具有的作用

至于人文素养,指接触和从事环境设计专业的人应有的品质。具体来说,具有人文素养的人,一言一行都能体现出一种人文精神。现代人文精神更是力图克服“工业经济时代”出现的种种异化,特别是人类为追求财富和利润而沦为机器和技术的奴隶,为谋求最大物质利益导致的人类文明的畸形发展,为人类自身的方便和幸福而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等。不管哪个时代,人文精神总的归指是要在捍卫人类价值和尊严的同时,谋求人类长远利益。人文精神与艺术能力相结合,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生发出一种涵盖二者又超越二者的高级素质。按照环境设计艺术教育观,在考虑艺术课程目标时,不能仅仅瞄准艺术能力和人文素质,因为任何艺术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形成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一定的关系中生成和发展的。正如国家《环境艺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像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阳光、土壤和特定的生态环境一样,艺术能力也有其生成环境。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不管是一个人的幼年时代,还是整个人类的早期,不仅其说、唱、舞、画等活动相互融为一体,它们还与人自身的日常生活、情感表达等紧密联系。正是在这种自然融合状态中,艺术很自然就学会了。基础教育阶段的长期艺术教学实践证明,这种脱离了学生日常生活、情感、文化和认识的分科式艺术教育,使学生的艺术能力失去了生成环境,有鉴于此,环境设计艺术课程也要像新的《艺术课程标准》规定的那样,从以下三个维度还原学生艺术能力的生成环境。第一,历史的维度。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大致出现了早期偏重模仿生活与再现生活的艺术,近代偏重表现情感的艺术,现代和后现代偏重表达文化认同和多元文化的艺术,以及由历代科技新发现激发而成的艺术。既然每一种艺术都各有特点和来历,学生就有必要和有权利去了解这些艺术的生成环境,从中得到启发。第二,现时的维度。除了历史的联系外,艺术课程还必须与学生的真实生活、情感、文化和科学认识密切联系,力图在联系中实现其艺术能力的自然发展,如通过与日常生活经验联系发展其感知能力,通过与个人兴趣和情感表达联系发展其创造能力,通过与自身及作品文化背景联系发展其鉴赏和评价能力,通过与科学发现联系发展其想象能力等。第三,能力的维度。艺术课堂涉及感知、创作、反思等三种主要活动和能力,而这三种活动和能力在人的艺术学习中是贯通一体、相互联系的。感知为艺术创作提供材料,创作又会反过来提升感知,使感知的东西更巩固和成熟。反思主要针对感知和创作的过程和结果,又反过来对感知和创作提供指导和方向。遗憾的是,传统艺术教育经常把三者人为割裂,使之无法相互支持和强化。环境设计艺术教育则自觉地把这三种主要的艺术活动联系起来,使它们成为相互补充和相互支持的整体,使艺术学习变得更容易和更快速。总之,正是出于这种使艺术学习回到其应有的生态环境的考虑,艺术课程才舍弃了培养孤立的艺术能力的传统目标,把艺术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的联系以及在这种联系中形成的综合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作为新的追求目标。

三、艺术与生活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环境设计教育把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真实生存环境作为艺术学习的最初点。在它看来,艺术学习只有与日常生活连接,才能汲取和扩展艺术想象和艺术创作的素材和灵感,不断提高艺术能力和丰富内在情感,而只有在这一前提下,才能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艺术的形式表现生活。具体说来,环境设计课程必须积极引导学生对周围环境和日常生活事件认真观察、聆听和反思,感受其声音和图像的节奏、秩序、结构、韵律,不断发现其变化的规律和形式的奥秘,以提高个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感受,使自己不断得到自我超越。这一点对于低年级儿童同样适用,因为儿童对艺术的认识和研究常常是来自他们对周围生活和环境的观察。他们第一次接触的艺术、地理、历史和政治,往往就发生在自己的周围。既然儿童自然地感兴趣于周围发生的事情,当他们的艺术来自这些学习领域时,就会容易得多和顺利得多。所谓人文意识一般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一般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特有的“交流情结”。但凡人的文化达到一定层次,进入一定的精神境界,必然常有感动或感悟。而对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来说,一旦得到某种感动和感悟,往往不是个人独享,总要化为一种与他人交流的冲动,促使其将这种感动表达出来。由于这种“交流情结”深深扎根于人们渴求表达个人之感悟或感动的需要,或应和他人之感动或感悟的需要,有时是出于对“自我”感悟的再确定和想同他人共享某种高峰体验的需要,所以对于强调师生对话、人与艺术交流和人与自然交流的美育来说,尤其重要。第二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特有的“继承和发扬情结”。凡进入一定思想境界的环境设计专业学生,都不会随时间之流盲目向前,而是不时地静下心来,对“时间”和“历史”进行思考,有时表现为一种寻根意识,寻找源头的目的不是要回到过去,而是要在一个流动不停的时间之流中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的依托、自己的视点和自我的依据。熟悉历史和传统以便超越之,是这一情结的普遍表现方式之一。很显然,这一情结是重视历史传统的美育工作者的基本素养。第三是“批评的情结”。这种情结源自于人类对理性的追求。对多数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来说,反思、思维和批评,是用来证明自己之所做、所说和所写的意义的,最终是为了确定自己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进一步改造自身的生存环境。很明显,哲学思考是实现这一情结的最佳方式。虽然各种哲思考都能对实现这一情结做出贡献,但唯有美学才能为我们提供如何享受和评价的标准。很显然没有这一基本批评素养的人是无法从事美育的。第四是“创新情结”。不断创新、不断变化、不断脱俗、不断进入新的领域和境界,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最根本的因素和特质。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之“文化修养”的最突出标志,就是能否做到不断吸收迄今为止人们所说出的和写出的最好东西,使自己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以达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经常从事艺术欣赏和创造,无疑是实现这一情结的最佳领域。

四、突破传统尝试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

随着世界网络时代的到来,环境设计专业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挑战,新的设计思潮、新的设计理念和新的设计手段要求对环境设计人才的培养有新的培养方式。提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特色,必须依靠先进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大量的实践教学内容来贯彻专业知识。为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应该利用项目制教学法,设计一种可视的、操作性较强的教学过程。第一,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安排同学到实地测量,实地参观学习、绘图,把课堂教室搬进工地,在实地训练中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有针对性地围绕实际施工项目开展理论教学。利用实际工地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能推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与知识的动力,还能激发学生对专业理论认知的兴趣,以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第二,聘请校外专家、资深设计师作为外聘教师参与一定的课堂教学,与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与交流,有答疑、主讲、多媒体讲座、现场会、国内外专家交流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既有研讨课,又有讲授课,还有现场课,灵活的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学习互动性的建立。第三,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订单式的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实用性专业人才。近年来我系先后与多家装饰公司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协议,引导学生与有经验的设计师对接,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到公司工作,参与公司实际项目的现场测量和绘图。学生进入企业后,学习的教授主体呈双向互动态势,即学生与企业优秀设计师的学习互动,学生与实习教师的学习互动,学生在企业岗位上很快就与设计师熟悉了,便开始了沟通、学习。这样,教授主体扩大了,知识储备增加了,学习的机会也增加了,对学生而言这是优势,对学校而言也是件好事,师资的外延扩大了。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应确立能力本位的质量观,以能力为本为主体,而不是学科本位,突出实践、技能、技术,以知识的应用构建课程体系,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是以能力为本原则来设计实施的。锻炼同学的实际工程设计能力和手绘表达能力,动手机会增加了,学习兴趣也随之增加,专业技能也得到了锻炼。

参考文献:

1.武东风.提高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应用能力.现代装饰(理论),2015.9

2.武东风.高校环境设计教学的思考.现代交际.2015.10

3.英浩.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

4.庞杏丽.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探究.大众文艺,2017.1

5.赵琳,郭惠超.高校环境设计教育中实践教学的开展.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6

6.李连影.动态浏览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黑龙江科学,2016.5

7.陈颖,杨蕾.当代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方法研究.现代装饰(理论),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