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论文范例

环境化学论文

环境化学论文范文1

1.1渗透环境教育符合新课改和考试大纲要求: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必修课程的设计应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和实验,要体现绿色化学思想,突出化学对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在《必修化学》等多种教材处都体现了环境教育的内容,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等一系列的规定,都体现了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了关于氟里昂和N0x对臭氧层的破坏、酸雨、光化学烟雾、含铅汽油对大气的污染等环保试题,但由于这类题目取材新,学生感到陌生,往往得分率低,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渗透环保知识的教学。

1.2加强环境教育可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当前,很多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不是很好。如光化学烟雾、世界八大公害、近几年在我国各海域都曾发生过的赤潮等常识都不甚清楚,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教学中此内容涉及的很少。因此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必要加强和重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2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2.1据教材内容确定好结合点,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机渗透:

高中教材中有许多环境教育的素材,教师可以把这些内容有机地渗透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学习NOx时,可按介绍NOx的性质介绍其毒性和对人类及环境产生的危害,介绍吸收防治方法(NH3吸收法及碱液吸收法)的步骤有机渗透。使有毒的NOx转化为无毒或毒性较少的物质,为人类所利用。这样学生不但学习了化学专业知识,同时也受到了良好的环境教育。

2.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法制教育: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全民普法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昀要求。一般的渗透方法是讲解某类物质或操作方法对环境的危菩,再提出相关的法律制裁条款,最后给出防治方法,例如学习SO2:时介绍煤和石油的燃烧、金属矿石冶炼等产生SO2导致大气巧染,进而产生酸雨,教师在介绍酸雨危害的同时,引入《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关于禁止向大气中排放有毒气体的规定,最后介绍防治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化学知识和环保知识,更进一步了解了环保法制知识,增强了环保法制观念,

2.3结合化学实验渗透环境教育

第一,改进实验方法。

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实验内容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环境,同时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在平时教学中,教师需注意改进实验操作、装置等,尽量做到有毒气体不外泄,提高尾气的吸收量,向绿色化学方向发展。如铜与浓硫酸反应中产生的SO2气体,可以依次通过石蕊试液→品红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NaOH溶液,这样既可以验证产物SO2的性质又吸收了SO2,不污染环境。

第二,发展微型实验。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和改进各种实验为微型实验,如教材中氢气与氯气混合气体在光照下反应,改成在小青霉素瓶中完成该实验,效果也很好。利用这些微型实验用量小、污染小等特点,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效果更好。

第三,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可在平时教学中利用研究性学习课渗透环保教育。如高一讲授环境保护内容时,可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几个课题组,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通过上网查询、社会调查等手段去研究大气污染、水污染、食品、固体废弃物等几个大方面中的个别子课题去研究。如蔬菜杀虫剂的危害及合理使用、市内垃圾种类及处理、废旧电池的污染等。每个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成果,这样方式学生积极性很高,有数据、有事实、有图片、有调查报告、课件等,形象生动,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与环保知识充分联系,加深印象。

第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教学的结合使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可将做不了的实验制成课件进行播放,既生动、又环保。如利用视频资料为学生播放塑料加工中的污染、小白鼠在Cl2中中毒死亡,还可利用网上和一些书中下载、扫描的图片播放给学生看,这些都是重要的素材。通过播放有关环境教育内容,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切身感受到自然环境的美丽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了解环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方法等,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五,在化学习题中充分体现“绿色化学”及环境保护的意识教育。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多注意收集各种资料,把有关环保内容的习题集中起来。在平时检测和练习题中逐渐渗透。在高三复习备考中可作为专题教给学生,特别是有关国内新闻报道的热门环保话题更应多予注意,因为它常常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

3结语

环境化学论文范文2

科技的迅速发展,让很多先进的技术都可以应用到教学的过程中来。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化学教学带来新的的契机,但是要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好网络就必须先进行观念上的改变。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首先,需要教师自己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使用各种网络设备和资源辅助化学教学,必须转变自身的角色,需要从原来的以教师为教学中心的知识“讲解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监督者。例如:通过各种网络设备可以用来监控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计算机网络教室就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条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当学生遇到问题需要帮助时,可以通过电子举手告知教师,然后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监控系统来遥控学生的键盘、鼠标,以实现对学生的手把手的帮助。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的讲解过程或某一学生的操作过程播放到全体学生或特定部分学生的屏幕上,这样不仅仅可以让在化学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的得到帮助,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到他人出错的地方,以提高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做可以减少学生范相同错误的可能性,并能够给保证学生拥有旺盛的学习热情。

(二)学生地位的转变

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有了教师良好的引导,学生还必须自己努力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成就。所以教师应该通过网络设备与资源来让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选择性学习、合作化学习和竞争性学习,让学生转变为自主学习与积极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而学生也可以在网络上根据自身实际的情况选取适合自己的化学知识和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这样做不仅仅可以让成绩好的学生进行超前学习和竞争性学习,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并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同时还能够让基础差的学生按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来选取知识内容,进行选择性学习和合作化的学习,从而养成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防止厌学情绪的出现。

(三)教学过程的改变

网络资源在化学教学的应用中,对教学过程有着巨大的冲击。因此教师必须对使用网络设备与资源来辅助化学教学,可以让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灵活的获取各种资源来为教学服务,同时还为教师指导学生从网络中获取化学教学资源并以此来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从而来改变传统的口授、板书、演示的传教模式,并改变学生的听、记、背的传统学习模式。例如:在上化学课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室中的各种多媒体设备来给学生播放自己创作的或下载的化学课件,以此来增加化学课课堂教学的容量。同时通过这些网络资源还能够在课堂上创设出恰当的教学情景,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网络资源学生既可以观看多媒体课件来学习化学知识,也可以操作分机来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沟通、讨论,从讨论中去发现、理解知识,并构建出自己的的化学知识体系。这样做不仅仅可以对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充分的调动,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自由的进行化学知识的探索,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的教学活动中解脱出来,让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新知识、研究先进的教法,并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需要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

使用网络资源来辅助化学教学,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上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化学的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书本、教室和实验室,是化学教学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和扩展。例如::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将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在校园网或internet的中学教学网站上,供学生在课余时间上机查寻和使用,给学生的预习、复习提供了良好的课外学习环境,另外还可让有条件的学生与教师联网,鼓励学生在家中通过上网来进行学习和作业,来即时地向教师提问和请教,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得到延展。另外,学生还可通过internet来访问相应的中学化学教学网站,在网上接受其它化学教师的远程教学,学生的学习不再受限于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大大地提高了中学化学教学的效率。

二、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资源

(一)通过网络资源丰富教材内容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的基础学科,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面对如此丰富的化学知识内容,如果单单靠教师运用教材有限的信息资源,学生所学的必定难以完整,而现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其应用的层面将日益扩大,其网络中的文字、图片、声音以及视频等不同形式的资料,都可以利用简单的界面,通过网络快速地查询。适合中学化学教学的补充资料、更新资料可以很好地补充教材,加强教学效果。

(二)通过网络资源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很多都是最新的资料,因此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资料补充。而这些对于会随着时间而改变的教学内容,为教师和学生第一时间学习最新的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网络上各种内容的更新速度较快,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各种信息来代替部分教材内容,这样既可以达到教学效果,又可以联系日常的社会生活。

(三)网络资源让教学内容更生动

网络上的资源丰富多彩,不仅有文字、图片,同时还有很多动画、视频等多种资源。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化学的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这些多媒体资源,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具体感性地了解学习内容。

(四)利用网络资源帮助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时需要明确目标导向,规划完整的教学活动,选择有效的手段,由于教学理论的不同,所设计出的运用网络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的教学策略与角色就不同。新课程倡导的主题式教学对传统教学提出了挑战。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是化学教师进行主题式教学活动设计的首选。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的主题,教师可以事先将这些有关的环境网络资源整理成适合学生学习化学的资料,或利用网络上的资料设计一些学生活动,让学生分组或参考网络上的资源展开学习活动,达到网络合作学习效果。另外,教师也可以配合章节教学内容需要,设计可以应用网络资源查询的学习活动,例如环境保护这个主题,让学生针对环境保护这个主题上网查询资料,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效果。

(五)通过网络资源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活动

自主探究的化学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化学教学结构模式,是学生自主利用媒体工具进行学习的方式。丰富的化学网络资源,以及WWW浏览的交互功能、导航技术以及各种媒体信息的支持,为自主学习构建了友好的界面,网络资源的作用包括:为学生弥补或补充了课堂集中教学的不足而进行的课外学习活动提供了与课堂教学同步的辅导材料;为学生根据自己提高的需要,制定目标、进行自主学习,为学生自选教材进度等提供了很好的多媒体教材

环境化学论文范文3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融入环境教育,不仅要讲解实验装置、实验原理以及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实验结果对错,还要强调整个实验过程的正确性,在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涉及有害物质的实验时,教师指导学生不断改进实验装置,尽量避免有害液体排出或者气体外漏,对排出有害气体的实验增加转化装置或吸收装置,向学生阐明有害气体排入空气中的危害,在实验中不能任意排放有毒物质.

每次化学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强调化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督促学生要严格遵守.对于一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实验废弃物,要组织学生进行回收,如可回收银镜反应实验后所产生的硝酸银溶液.在减少污染的同时,教导学生保护环境,养成环保的良好习惯.同时,还应在实验过程中强调化学药品的用量问题,争取使用最少的实验药品,取得最佳的实验教学效果,最大程度地减少化学废品的排出.由此看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入环境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二、通过组织学生课外活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课堂教学是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适当开展课外教学活动十分有必要.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环保教育,使学生了解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政策,了解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不道德和违法的.教师可以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受污染的江湖或化工厂等地参观,鼓励学生自行与湖泊周围的居民和厂里的技术工人交流,让学生了解产生这些污染的原因和污染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思考处理这些废气污染物的方法,同时明确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环境保护的紧迫.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还能有效进行环境教育和提高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课题研究,让学生走出校门,通过搜集相关材料,进行讨论和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写出《日用化学洗涤剂调查》、《周边居住环境状况分析》等课题的研究报告.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关注环境污染和保护,关注生活现实,并联系实际用化学的角度去审视环境污染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也可以邀请环保部门的专家领导走进校园,向学生宣传环保的重要性,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扩大环境保护在学生中的影响,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通过一系列的课外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污染与化学息息相关,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化学,调动起学生内心为治理环境污染作出努力的决心和信心.

三、总结

环境化学论文范文4

化学教学中实施的环境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环境不断恶化的处境,正确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和环境问题之间的辨证关系,培养科学正确的环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不但可行,而且必要。

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论析

科学适当的环境教育方法建立在遵循特定的环境教育原则的基础上。环境教育原则是依据教育的普遍规律以及环境教育的特殊性质制定的准则,具有科学性和客观必然性的特点。其目的在于指导环境教育的目标、方法、途径等,并使环境教育过程效果更加显著。化学教学中实施的环境教育原则与与其它领域的相似,主要包括: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理论与实际联系原则。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借助一系列科学方法,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掌握环境知识并形成必备的环境素质,以完成环境教育的各项目标。环境教育作为教育科学的范畴,其教学方法不但有与一般教学方法相同的共性,还有符合自身特征和发展规律的个性。因此,设定环境教育的教学方法时,要从环境教育本身的内容和目标出发。其具体方法可分为:模拟法;实验法;调查法;探究法;环境考察法。

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环保意识。具体的做法是在主阵地——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并结合化学实验,强化这种意识。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过程中,化学课程的教育功能尤为突出。因为在环境教学课程尚未开设的情况下,化学教材为环境教育提供了题材。化学教师要做到抓住化学教材中的潜在可能因素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发掘,把环境教育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渗透。而化学科学通过化学实验得以不断发展。作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课也成为实施环境教育的好机会。化学实验经常产生的各种有害气体和废液,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元凶。因此,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应时刻保持环保意识,做到使实验现象明显、效果显著的同时,尽量减少排污量,以保护环境。通过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开拓环境教育的新渠道。就其性质而言,环境教育实践性很强。所以仅在课堂上进行教育是远远不够,还要通过课外活动强化其效果。课外活动因其内容丰富、形式生动、与社会各方面联系性强等特点而广被接受,成为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学实例简析

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的目标:从学习技能和知识角度:熟悉CO2的物理性质;掌握CO2的化学性质;了解CO2的用途。从培养价值观角度:通过培养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现象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的能力,使其体会化学和社会间的关系;通过介绍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环境化学论文范文5

环境教育内容亦渗透于教材栏目中.人教版高中化学的教材的教学栏目主要包括课堂、课后思考题、习作题和实践题这几部分,其中与环境相关的问题不少,比如“实践活动”、“思考与交流”等.案例分析如,在教材必修2中以“回收废旧钢铁,铝制品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降低成本等方面的意义”为主题进行调查访问.如果要成功地完成这项任务,基本的化学知识必不可少,学生必须要了解随意丢弃废旧钢铁、铝制品对环境产生哪些后果.如此,学生才可发现回收这些废弃品对环境的益处.

二、促进环境教育教学的对策与方法

1.提问式引导,兴趣教学

化学是一门相当有魅力的学科.化学与生活联系密切,生活中的很多物质都与化学分不开.比如食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调味料,再好的食材缺少食盐尝起来也不会美味.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含量大概为99%.在日常生活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或多或少都会将一些信息传递给学生.因此,学生就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学习时对未知的知识就更感兴趣,不会排斥进行学习.这就对教师发挥引导者的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教师要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了解未知的知识.引导的方式可借助提问展开.案例分析教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过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的颜色?(问题一)学生1:红色学生2:黄色教师:那有谁了解木炭在氧气的条件下燃烧时的颜色,哪一种呢?(问题二)学生们:不知道(大部分摇头),学生3:白色(回答的学生可能从其他的途径获得了解,如科普知识节目)这两个问题,前者就是取材于现实生活,学生有机会观察到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颜色;至于后者,学生如果不借助专门的实验是观察不到的.毕竟纯氧气的条件日常生活中不存在.教师利用问题一作铺垫,再引入问题二,进而讲解有关碳、一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在讲述完学科知识后,插入这几种化学物质以及化学气体对环境作用的知识,由浅入深进行讲解.这样的讲课方式,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易于接受.

2.实验教学法

实验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不仅有助于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环保意识的培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求严密性.所以在化学课程的教授中,教师必须对课程实验予以高度的重视.教师在给学生讲授了理论知识以及实验如何操作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耳闻不如目见,学生在经过动手操作后,对所学的知识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案例分析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家庭小实验活动.利用一些废弃物品改造成为微型的实验仪器.如,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透明塑料瓶、塑料管加以消毒处理,制作成微型实验仪器,比如微型酒精灯,微型水槽等.

3.开展实践活动促进教学

开展诸如社会调查、专题讲座这类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生活环境与化学的关系以及启发学生思考应该对环境的保护采取何种态度、何种措施.实践活动的开展,辅助化学课堂教学,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开阔思维,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案例分析开展以“调查学校周边的水环境是否存在污染问题以及从学生的角度提出解决措施”为主题的社会调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考查,眼见为实,用自己的眼睛记录真实,并搜集资料,仔细整理归类,将第一手的环保资料握在手中.如此这样,学生就更能认识到环境保护与自身距离并不遥远,也能将理论知识派上用场,并且课堂教学活动也比较充实、丰满.

三、结语

环境化学论文范文6

1.1“环境工程学”课程需要项目教学的驱动

(1)课程本身理论性太强,教学效果欠佳。

环境污染的治理是以原理和技术为基础的,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必须的,但纯理论的灌输造成许多学生觉得这门课内容枯燥、听不懂,教学效果差,需要项目教学来刺激。

(2)因条件限制开设实验课太少。

实验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在暂时实验不足的情况下,更需要项目模块来达到学生理解的目的。

(3)课程污染治理工程实例少。

课程体系中没有很好的体现工程实例,大多数只是理论的讲解,与实践脱节,不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较深的印象。

(4)传统的考核方式片面。

课程的考核主要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主,期末考试占成绩的70%,部分学生靠考前突击,只求及格,考完也就忘的差不多了。随着池州学院考试评分方法的改变,平时成绩占50%,比例增加,需要对学生平时成绩更好地把握,更多的项目实践教学环节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以便合理地评定学生的成绩。综上,“环境工程学”的教学需要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出发,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项目,切实达到教学目的。

1.2“环境工程学”课程系统性强适合项目教学

该课程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课程每部分内容不是独立的,联系性强。其从污染控制的基础知识出发,详细讲述各方法、机理和构筑物的构造,再过渡到完整的工艺流程,最后到在不同方面的应用。各部分内容相互联系,知识结构非常系统。因此,各部分内容容易以一个或两个项目来实施项目化教学。例如在水污染控制教学中,每接触一类处理方法(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等),在理论课讲解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内容和教学要求设计几个案例进行教学,在之后提出多个问题,如某小城市污水处理是采用“奥贝尔氧化沟”还是采用“A2/O氧化沟”,两者有什么区别等;鼓励学生上网查资料、查阅期刊、参观污水处理厂等,使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形成分析报告。这样以项目为参驱动贯穿课程内容,让学生在以项目为驱动中完成学习,并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

1.3《环境工程学》课程有较多的实习基地需要项目教学

经过系里领导的努力,联系了较多的实习单位,该课程现有可以实习的企业和单位有:池州市环保局、池州市环境监测站、池州海螺水泥厂、池州市十亩冲垃圾填埋场、池州市清溪污水处理厂和城东污水处理厂。实习基地建设是确保项目式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是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的场所,能更方便地开展以实习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可以在实习前设计项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如对清溪污水处理厂和城东污水处理厂实习,可以分组调查清溪污水处理厂和城东污水处理厂工艺、运行、各构筑物的参数,然后进行工艺比较,学生按研究兴趣带着问题去实习、询问和查资料,并撰写调查和实习报告,这比传统的参观式的实习效果好。

2“环境工程学”项目化教学应用

2.1教学内容的改革和设计

2.1.1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许多高校“环境工程学”采用清华大学蒋展鹏教授主编的的教材,课程基本知识体系由三篇组成:第一篇是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主要内容是水质与水体自净,水的各种处理方法;第二篇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主要内容是颗粒和气态污染物的控制方法;第三篇是固废和其它污染防治技术,主要内容是固废处理处置技术和物理性污染防治技术。教材内容的理论性强、原理多、公式多,而工程实例少,新理论、新技术有待更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没有从实质上突破传统单一式,以知识为本位,有些内容滞后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能被完全激发,不能更好地应用于实践。环境工程学有个很大的特点:需要结合工程实践和联系实际应用才能更好地掌握理论、工艺和设备。而经教学改革以后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学生必须通过大量课本外知识的学习、讨论、实验和实习才能够真正的掌握,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2.1.2教学设计改革

课程经项目化设计后打破以往传统的知识为主的理论体系,而是以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为切入点,将课程重要知识点融入到各个实践项目中,为每一个项目确定具体的内容,再根据项目教学大纲细化教学目的,如项目1的目的:(1)了解污水处理厂处理方法;(2)掌握不同污水处理工艺流程;(3)掌握两个污水处理厂工艺的不同,并做分析。这样以实践项目为载体,以需要完成的任务为驱动,刺激和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进一步的学习,论证等来掌握《环境工程学》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另外,项目化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法不是唯一的,应根据每个项目包含的知识点、任务、目的以及学生的特点等采取不同形式的项目实践方法和手段,这样使项目化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更容易完成。项目化教学过程以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现场调查、课程论文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中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和分析,学生学习兴趣高,学习动力大。如通过案例教学,一方面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一改传统教学课堂沉闷的特点。

2.2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步骤

实践项目课堂教学要牢牢把握“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思想,使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的过程,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环境工程学”项目化课程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项目驱动,尽量小组化教学;努力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引导和组织学生身体力行地获取污染控制的知识与应用,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反馈,并自行评价,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根据项目化教学的教法思路和教学设计原则。

3项目化教学的实例分析

该项目内容是分组调查清溪污水处理厂和城东污水处理厂工艺并进行比较;任务是小组完成调查报告或个人撰写课程小论文。本项目在实施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0学时的污水生物处理的理论课程,项目实施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了解在实际中的应用。具体步骤是:(1)向学生传达项目内容、目的和任务,布置学习准备;(2)学生按4-6人进行分组;(2)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给出必须完成的目标任务和所学知识制定完成任务的方法和途径,制定出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3)按照方案学生带着任务对污水处理厂各构筑物进行现场调查(可以结合实习),老师进行答疑;引导组织学生身体力行获取污水处理的参数,各构筑物的运行等;(4)将调查的内容及时记录,对存疑或不明白的地方进行讨论,再学习,老师进行答疑,并提出意见;(5)学生根据调查和再学习撰写调查报告或撰写课程论文;(6)由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项目讲评和总结。该教学项目的直接目的是完整地、熟练地掌握污水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必须用到的理论知识有:污水生化处理的原理,方法,脱氮除磷机理,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和发展等,通过该项目巩固了学过的知识,将这些知识融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以应用。最后的项目成果也不一定千篇一律,如果分组可以写调查报告,个人可以写课程论文,如有可以写奥贝尔氧化沟在中小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有学生写的是氧化沟工艺脱氮除磷效果分析;有的学生写奥贝尔氧化沟和A2/O氧化沟工艺的比较等等。每个成果都倾注了学生的热情和心血,对自己的写出的调查报告或论文也比较有成就感,会进一步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会很明显的。

4项目化教学实施的保障对策

4.1加强教师团队的合作

课程项目化教学从课程内容重构及教学项目设置、任务分析和进行行动化教学的实施,必须依靠课程的教师团队来完成。这是因为:首先,项目课程要求教师根据工程实际或新科技的应用来开发教学素材,并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实施。其次,大部分项目学生需要分组完成项目工作,要保证教师指导的有效性,仅凭教师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因此,需要由个人单纯的教学工作转变为团队协作的工作状态,通过团队合作,发挥集体优势共同解决在实际教学教学改革中所遇到的问题,优势互补,才能保证项目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教学团队的合作除了能满足项目教学的完成,对教学团队的老师也颇有益处。首先,可使教师在工作中分享教育、教学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弥补自身不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相互的交流,促进彼此的联系,一方面减轻个人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也保持教师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师培养制度。

4.2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购置实验教学所需的各类设备,否则,再好的专业或课程,也基本上是一个空架子。实验教学是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巩固和拓展知识与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项目教学法就是以实践为导向,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为主体的实训教学方法。老师可以在做实验前设计好项目,帮助每组学生明确实验目标,然后学生在项目中完成实验,实验项目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环境工程学》项目教学通过实验的方式可以设计的项目较多,如沉淀、混凝、污水处理模拟、电解、吸收、除尘等,其作为实践环节中最基本的一环,具有课堂理论教学和其它形式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实验项目的开展,需要较强的实验室硬件条件,必须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并且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和开放率。

4.3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

学校应积极探索利用社会资源提升办学质量的新途径,在加强校内实验室、研究团队建设的同时,应积极主动与科研单位、地方企业寻求合作,在现有的合作单位包括环保局、环境监测站,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海螺水泥厂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范围,比如电厂、啤酒厂等,和这些单位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这些实践基地可以使学生深入科研和生产一线,从理论知识、工艺流程、生产技术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以完成项目的形式得到实际锻炼。另外企事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补充到教学团队里来,请他们做兼职教师,参与课程的讲授和项目的指导,或以讲座、学术报告的形式参与教学,让学生及时了解或掌握污染学科前沿理论与最新进展,每次实习可以由单位的一线技术人员参与现场解说,这可让学生很好地把课本知识和生产实际联系起来,驱动学生项目的完成。

4.4提高教师的胜任能力

大部分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企事业实际工作的经验不多,对污染设备和装置的了解也大都停留在理论上,不能很好地对学生做出实际的指导。相对单纯的理论教学,项目化教学对教师的胜任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化课程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熟练的讲授专业课程的能力,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课程与教学理论知识,课程设计、分析能力、协调能力及课程实施的能力。基于此授课老师若想很好地胜任项目教学必须做到:首先,及时更新知识,在熟悉本课程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拓展相邻学科、相关学科及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其次,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或应用技能,如通过到企业顶岗实践、见习、实习等途径深入企业,才能更好地完成项目教学。再次,不断提高对项目研究能力,能将每个项目的具体任务、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详细的理解,并做详细分析。最后,提高项目教学组织能力,项目教学使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开放性明显增强,部分项目超越传统教学中的课堂教室,老师的较强组织能力才能保证项目教学的顺利实施。

5结论

环境化学论文范文7

一般来说这种环境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专业人士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组织发展起来的。教学活动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展开的教育活动,而教学环境在这一环节中所扮演的主要角色就是对教学主体———师生的教学活动产生影响。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一方面教学环境制约着教学主体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教学主体又对教学环境的产生与变化有一定的调节能力。高校体育教学的环境主要指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的环境因素,也可以理解成在将教学活动中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环境因素。

二、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结构

体育教学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想要有效发挥教学环境在体育教学中的有利因素,必须对教学环境的结构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从大的方面来看,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环境大致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从物质环境的概念上来看,物质环境主要指高校体育活动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因素,主要包括体育场馆、体育器材等客观存在的物质因素。从物质环境的组成来看,物质环境可以分为时空环境、设施环境和自然环境。时空环境主要指体育教学活动展开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因素,主要包括体育教学所有的课程时间安排、班级规模、队形编排等;设施环境指体育教学活动主要是指体育教学的场所和教学器材,也就是我们说的体育场馆和体育器材等内容;自然环境主要是指学校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如该地区的气候、地形等。从社会心理环境的概念上看,社会心理环境主要指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各种社会方面的和心理方面的因素的综合。与物质环境的有形性相比,社会心理环境比较抽象,控制起来的难度也比较大。从社会心理环境的组成来看,社会心理环境包括人际环境、信息环境、组织环境以及情感环境和舆论环境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人际环境主要指学校的各种人际关系的总和,分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管理层与教师、管理层与学生这几个方面的关系;信息环境指各种信息总和而来的环境因素,学校对各种信息的处理方式,信息传播的速度等内容;组织环境指学校在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各级组织形态的总和;情感环境具体地指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的师生的情感体验、心理活动的总和,包括课堂气氛等内容;舆论环境是指学校的主流评价,内部集体舆论以及个别人的个别意见等内容。

三、高校体育教学结构的优化

在上一个部分中我们已经具体地探讨了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结构方面的内容,当然这种探讨集中在客观地描述方面,接下来就是要针对教学环境的结构方面的问题和影响来探讨教学环境的优化的问题。从时空环境的优化来看,高校体育环境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体育课程的实践安排和班级规模的问题。一方面要将体育课程尽量安排在下午,以适应师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班级规模,照顾每个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设施环境上来看主要需要进行优化的方面是丰富学校的体育场馆所能够提供的体育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另外需要购置尽可能高质量、大数量的体育用品。从自然环境方面来看,高校主要需要做的就是顺应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特点,合理安排体育教学活动,灵活调节教学活动的时间。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社会心理环境因素相对而言比较复杂,结构的优化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比较多,接下来本部分就选取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信息环境来看,学校是信息交换的主要场所之一,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学要保证师生间传递信息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尽可能通过信息交流为体育教学创造一个积极的影响。从组织环境上来说,教师和管理者需要承担绝大部分的责任。一方面教师需要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个人人格魅力等方面的内容调节学生的心理、缓和体育教学的课堂气氛;另一反面管理者要尽可能地化解体育教学活动中可预见的矛盾内容,降低教师的组织管理活动的难度。

四、结语

环境化学论文范文8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管理;寝室文化;建设策略

闽南理工学院自1998年创办以来,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特别是在2008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以后,其发展前景更是非常令人期待。闽南理工学院处在福建省泉州市,位于石狮宝盖山风景区,校园总面积逾73.33km2,建筑面积超48×104m2,目前拥有教职员工1100余人,在校学生15000余人。关于如何进行学校与学生动态管理的问题,始终是学校管理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其中寝室管理尤其是具体到寝室文化建设的问题,则是值得普遍关注却又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实际上,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学生寝室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入的,良好的寝室文化环境能够让学生的生活习惯变得更益于健全人格培养,同时也是正确价值观形成的有效途径。从这个角度上讲,需要利用多种合理手段,发展大学生优良寝室文化,为其成长与成才奠定基础。

1对寝室文化的基本认识

首先要明确寝室文化是如何定义的。关于文化,笔者认为:它重点强调由社会实践引发的经验,以及此经验所造成的影响,确切地讲,文化一词更侧重于其功能性,从这个角度上讲,寝室文化也应当以功能性为重点研究目标,也就是在实践探索中,需要明确寝室文化的功能价值。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他们来自于各个地区,很多人距离家乡很远,寝室便自然成为其重要的生活与活动场所,而在网络环境下,互联网与校园网的全面覆盖,让寝室联网的便利性充分体现出来,这也使得寝室同时具有学习场所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认为:寝室文化是以寝室这样一种特定的地理社交圈为中心,以在此居住的学生为核心群体,基于内部以及外部社交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功能性文化。寝室文化因特定地理位置、特定人群以及特定社会方式而被不断创造出来,同时反过来影响到寝室中的每一名成员。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寝室文化具有可创造性、可被引导性、深远影响性以及直观感受性等特点。

2网络环境下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价值

通过闽南理工学院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工作成果,总结出它的实际价值如下。

2.1物质文化的奠基功能

寝室文化以物质文化为基础,寝室文化建设工作正可以从物质文化的角度为后续具体工作的开展奠基。因此,诸如宽敞明亮的建筑、设施齐全的寝室、环境优美的绿化等,均是值得重视的重要内容,而在此前提下的人文关怀,以及家居化、人性化的设计理念等,均将使闽南理工学院的每一个角落都产生文化熏陶与文化影响的价值。

2.2管理制度的约束功能

建立科学完善的寝室管理制度,同样可展现出网络环境下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价值,它可以在“管理”和“服务”双育人原则的前提下,让寝室制度文化建设从国家教育政策、基本教育规律、寝室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等角度出发,形成完善健全的寝室管理方案,并力争做到内容全面、操作明确,各部门可齐抓共管的态势。

2.3行为文化的展示功能

学校指导弘扬良好的寝室行为文化,能够让文化的展示功能得到体现,这也是寝室文化在网络环境下的价值之一。在此要求之下,教职员工与学生骨干所具有的寝室行为文化示范功能将进一步突显,以榜样的角色助力于丰富多彩寝室文化活动的开展,从而让寝室文化活动拥有融教育、服务、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作用。

2.4精神内涵的突显功能

网络环境下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价值还体现在寝室精神内涵方面,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学生群体中的普遍认同,需要相关寝室文化支持,例如党建工作进寝室以及党员示范寝室等方式,均是该价值的具体体现,这对于主旋律的弘扬、新思潮的引领、共同理想与信念的坚定等,均将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3网络环境下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对策

3.1学校角度

从学校角度关注网络环境下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对策,应当注意育人功能、队伍建设以及思政教育几个方面内容。首先,学校应当对寝室原本便具有的育人功能加以强化,从而有效缓解闽南理工学院寝室文化之前存在的重管理、轻育人理念,比如要做好寝室文化建设预期的研究,避免只将寝室视为学生生活的一般场所,而是要将寝室文化之中所具有的育人作用,特别是精神内涵的突显作用显现出来,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工作计划。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需要完善与之相应的管理体系,让管理趋于人性化,也就是说,学校要从传统的单一管理者角色定位中抽出身来,自觉深入到学生的生活环境之中去,在与学生密切沟通交流的状态下,显示出融教育、服务、娱乐等功能为一体寝室文化魅力。其次,学校应当使寝室文化建设工作有管理队伍建设工作的支持,亦即要避免寝室文化建设工作只交由本校某个具体部门来操作,在管理制度的约束功能下,保证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这样的做法对于寝室从硬件资源到软件资源的整合有益,而且可以在明确分工的前提下达到各部门联动机制形成的效果。此时,学校管理部门要肩负起自身责任,定期协调后勤部门、物业部门等召开工作交流会,根据前一阶段寝室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商讨,并结合学生实际需求,改进寝室文化环境。举例来讲,闽南理工学院早期以宿舍楼为基本单位,各部门协调增设活动室和学习室等,便非常符合学生的文化发展需求,是值得提倡的做法。再者,将思政教育工作和寝室文化建设工作相结合,也属于从学校角度优化网络环境下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效果的必要对策。按照教育部门所颁布的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宿舍管理若干意见的要求,学生宿舍是学生进行平时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对课堂思想政治工作与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补充阵地。因此,学校需要意识到寝室文化对于学生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让思政教育工作融入其中成为必然的选择。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要从现实环境和网络环境双管齐下,对大学生开展从寝室文化着眼的思政教育工作,及时用正确价值观念对大学生在特定区域的学习与生活进行指导,让其可以自然得到思想净化与人格升华的机会,满足思政教育的育人要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网络环境下,思政教育的直接负责人与相关工作者均需要进行教育活动的优化,让思政教育能够以合理的方式同网络环境相融。举例来讲,教师可以督促优秀学生,尤其是党组织成员利用自身优势,在网络中发起寝室自我管理、自我建设活动,从而让全体同学参与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共同投入于寝室文化建设改革工作中来。

3.2学生角度

从学生角度关注网络环境下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对策,应当注意认同感养成、网络文化作用发挥,以及寝室文化观念树立几个方面内容。首先,学生应当增强自我对于所在寝室的文化认同感,使学生在寝室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应该说,寝室文化建设工作和所有学生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讲,既要接受寝室文化的影响,也要做寝室文化建设的执行者,为此,学生必须注意形成寝室文化建设的前期正确认知,而不是只将寝室视为单纯的休息之处。比如大学生可以自发组织寝室活动,主动投入到寝室文化活动中来,在整个过程中体会到寝室文化的特殊性。特别是学校学生干部要发挥出示范带头的作用,而寝室长亦应承担起寝室管理者的重任,组织其他成员共建寝室文化,从而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其次,网络文化作用发挥是从学生角度优化寝室文化建设对策中,与时代同步的内容。近些年来,网络的持续发展与普及,对于以闽南理工学院为代表的民办本科院校学生学习与生活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此时,学校管理者需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对于寝室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影响与支撑功能,明确寝室文化建设工作在各方面所受的影响。实践中,学生要在高校管理的指导下接受及时的网络文化培养,产生合理认知与应用互联网的意识,与此同时,还应当基于校园网络监督管理,避免不良网络信息对自身造成的负面影响,让自我处于文明的网络氛围之中。再者,因为有了学校对网络技术所具有优势的注意,网络技术与学生寝室管理和服务工作结合起来成为现实,寝室信息平台也更加先进,所以大学生拥有了接续于课堂的良好学习空间,而在此过程中,利用网络平台完成思想政治学习,则属于重要内容,也就是学生要在学习思政教育内容时,以更加开阔的视野,从课堂的局限中解放出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网络技术,在寝室文化氛围下,从微信、微博等渠道,获得更全面的教育内容。最后,学生角度的积极寝室文化观念养成问题值得关注,要明确寝室文化并非硬性灌输的教育,而是一种自然熏陶的软环境,它将对学生自我产生潜在影响。当前,一些大学生寝室存在着或深或浅的消极文化现象,因此一定要目标清晰地加以处理,从而让寝室环境得到净化,构建形成积极性更为突出的寝室文化,并为学生发展进步创造有利条件。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大学生应当主动接受正面引导,在系统的宣传教育中形成正确寝室文化思维,意识到何为消极文化,消极文化的负面影响是什么,对寝室中存在的消极文化进行抵制的方法是什么。再者,高校要配合学生的自主寝室管理工作,以寝室管理条例规范与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特别是要避免一些低俗文化对于寝室环境的污染。大学生要将在寝室的时间合理利用起来,开展积极寝室文化的建设活动,举例来讲,可以在寝室中开展网络读书分享、网络游戏反思等活动,共同就寝室网络资源应用情况进行交流。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