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律管理范例

合同法律管理

合同法律管理范文1

关键词:企业管理;劳动合同;法律风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劳动合同法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通过订立劳动合同法,可以在分配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与义务,改变两者的预期行为。但其在管理过程中也存在较多风险因素,为了强化防范作用,企业应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订可行的劳动合同管理机制,强化合同管理效果,从而保证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一、企业管理过程中劳动合同法律风险

(一)合同订立的法律风险首先,企业在订立合同时没有结合劳动法要求的形式与期限设置内容,需要承担法律风险。劳动合同法要求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及时书面化劳动合同内容,若没有根据规定及时履行,或订立内容不符合要求时,则会承担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风险,还会增大临时工资成本。其次,无正当理由,劳动者不可拒签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五条规定,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用人单位在书面通知劳动者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不签订书面合同的,用人单位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无须承担经济补偿,但应根据实际工作时间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若企业在通知劳动者时没有采用书面形式,则存在法律风险。最后,企业针对试用期员工没有确定合理的期限与工资额度,劳动合同法第十九、二十条明确规定了试用期及试用期内的工资标准,若企业没有按规定在劳动合同中对试用期及工资标准加以明确,也可能会面临法律风险。

(二)合同履行与变更风险。①劳动合同履行期间的法律风险。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严格遵循劳动合同条款与要求,依法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若用人单位拖欠或未向劳动者足额支付报酬时,劳动者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经营管理期间,企业若存在拖欠或未足额支付劳动者报酬、强迫劳动者加班或强令冒险作业等行为时,均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风险。②变更劳动合同的风险。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时,劳动合同内容可以依法变更,且采用书面修改方式,若没有采用书面形式,还会承担变更法律风险。

(三)劳动合同解除风险。①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几种基本情况,当企业在解除劳动合同时没有严格遵循规章制度进行,则会引发法律风险。②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合同法明确提出终止合同的几种情形,企业在终止劳动合同时若出现违规问题,则会承担一定的法律风险。

(四)企业规章制度风险。企业应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订合同程序,且遵循合法、民主程序制订以及公示等基本要求,以便作为劳动争议案件依据。若企业没有根据相关规定制订规章制度,则在此后诉讼或仲裁案件中,不可作为审理依据,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法律风险。

二、企业管理中劳动合同法律风险形成原因及防范原则

(一)劳动合同法律风险形成原因。①人为因素。这是劳动合同法律风险的主要原因,比如基层劳动者缺乏维权意识,不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以致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在知法情况下却拒绝与劳动者签订合同,随意加班却不支付加班费等,这些均会导致法律风险的发生。②制度因素。法律风险的潜在原因为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比如企业没有根据法定程序制订合理的制度条例,程序不合法或主体不合规等。或企业制订的劳动合同管理机制与合同内容存在冲突等,这些均属于无效合同,在此后诉讼与劳动仲裁期间不可成为审理依据。签订劳动合同前,用人单位应详细告知劳动者需要履行的义务与享有的权利,并在入职前进行全面审查。用人单位聘用劳动者时,若劳动者与前单位未解除劳动合同,前单位若承受经济损失,劳动者需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企业在制订劳动合同时,缺乏合同试用期或必备条款,会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此时用人单位应承担单独试用合同赔偿等风险。③法律法规因素。法律具备一定的动态性,企业很难实时了解法律法规的变动情况,无法避免不了解或了解不全面等问题,以致承担责任。由此,企业没有及时掌握法律法规变化情况,也会伴随产生一定的法律风险。④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管理,以致引发合同法律风险。比如社会经济运行良好时就业机会较多,而社会经济较差时失业率提高,进而增大劳动者怠工或主动离职的风险。

(二)企业劳动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原则。①预防为主。为了避免法律风险导致的损失问题,企业应针对实际情况制订有效的事先防范措施,降低管理成本。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企业应坚持事前防范与事中控制原则,聘请专业法律人员参与劳动合同管理过程,并承担本单位的法律业务,尽可能降低劳动合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并作为事后法律补救依据。②依法治企原则。虽然企业劳动合同法律风险存在多种方面,但最关键的没有为企业做好重大决策的法律审核工作,劳动合同管理力度较差,缺乏基本的管理依据,企业为了进一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应时刻遵循依法治企的基本原则,提高自身的法治水平,在遇到劳动合同管理问题及时运用法律武器解决,强化审查与监督效果。③以人为本原则。大多人具备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追求新目标,此动力促使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实现这些目标,实现全面发展。对此,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应有效结合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保证相互促进,在保证员工获得更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管理过程中劳动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对策

(一)订立劳动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对策。首先,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合法、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真正做到协商后确定,在订立、变更、解除以及终止合同时应尽量采用书面形式。其次,企业应严格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确定试用期及工资待遇。当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或期限不满三个月时,不设置试用期。试用期间,应根据规定设置劳动者工资,不得低于合同约定工资的80%或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最后,应先签订劳动合同后在用工,保证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保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合法权利。

(二)履行、变更劳动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对策。企业应依法履行并变更劳动合同内容,全面履行自身义务。当需要变更劳动合同时,需要企业与劳动者双方协商一致,且变更后的劳动合同应双方各执一份,保证合法性。

(三)解除、终止劳动合同风险防范对策。劳动合同法规定了企业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过失性辞退和无过失性辞退,只有在无过失性辞退的情况下方需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此处应按过失与无过失进行分类阐述,且在无过失性辞退中,提前三十日通知劳动者本人与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是选择性条件而非并列条件,请加以更正。在解除与终止劳动合同时,应做好劳动者档案与社保资料的转移工作,出具详细的证明材料。一方面,当企业辞退有过错的员工时应保证证据确凿、程序合法。用人单位辞退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等造成重大损害的员工。期间用人单位应在规章制度或员工手册中明确量化规定严重违纪、严重影响以及重大损害的相关情况,并保留造成重大损害的相关依据。对于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企业应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进行讨论,并及时为劳动者公示。劳动合同需要单方面解除时,企业应与工会共同协商,在得到同意意见后才可予以解除。另一方面,企业应根据法定程序进行经济裁员,经济裁员指的是用人单位濒临破产或生产经营严重困难时,为了改善状况而批量辞退员工的行为。

(四)制订劳动规章制度法律风险防范对策。为了保证员工的管理效果,企业应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严格制订劳动规章制度,为劳动争议纠纷的处理提供更多依据,以有效防范因规章制度制订不完善而产生的法律风险。①企业在劳动规章的履行过程中应充分注重劳动者权益,保证合法性,并督促其实现自身义务。②当涉及劳动者权益时,企业应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之后在制订、修改劳动时间、劳动报酬以及福利待遇等事项,结合实际情况指出切实可行的实行方案,并经过讨论协商确定。③实行重大规章制度或工作事项过程中职工认为不当且理由合理时,企业应及时改进。④企业应保留民主程序的相关制订依据,严格遵循劳动规章制度办事。⑤企业在告知职工规章制度时应采用告知或公示方法,严格遵循公示流程,保留书面证据。在公示规章制度时,企业应还可以采用内部培训、发放员工手册、入职登记以及考试等形式。

(五)劳动争议与诉讼中法律风险的防范对策。首先,企业在处理劳动争议时应明确管辖异议,判断案件是否超过时效。其次,在处理问题时更多注重双方利益,采用调解方法达成一致协议。最后,用人单位针对开除、辞退以及解除劳动合同等行为依法承担举证责任,保留相关证据。

四、结语

企业管理过程中应明确遵循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并采取措施避免法律风险,承担自身的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同时,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精细化发展要求。对此,企业应在明确法律约束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完善制度体系,以合理规避各种合同风险,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许超伊.刍议完善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对策及建议[J].现代商业,2017(24):81-82.

合同法律管理范文2

关键词:劳动合同;合同管理;风险防控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合同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劳动合同能够对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规定,避免劳动争议的发生,既有助于维护劳动关系,又有助于合同双方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力。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企业会由于制度疏漏等原因导致劳动合同管理存在法律风险,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一、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分析

(一)劳动合同制定环节

一般而言,劳动合同分为三种类型,即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完成一定任务为期限劳动合同。企业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劳动合同的类型,在制定劳动合同的过程中,企业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企业对劳动者提出违反劳动合同的要求,就会承受一定的法律风险。其次,企业制定的劳动合同应当包括必备条款和协商约定两项内容,必备条款包括工作内容、劳动期限、劳动纪律和劳动报酬等内容,如果企业制定的合同缺少必备条款的内容,就会在劳动纠纷中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增加企业的赔偿风险。如果合同双方对一些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事项提出要求,双方可以协商确定相关内容并写入合同。

(二)劳动合同订立环节

企业在订立合同时应当遵循平等原则、合法原则、等价有偿原则。劳动法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果企业不能依据相关原则签订合同,或者存在未订立合同、未将合同交给劳动者等情况,将会面临较大的赔偿风险。企业如果没有按照合同规定和期限对劳动者进行管理,将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劳动者拒绝签订劳动合同,而企业又没有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企业也会承担一定的法律风险。此外,如果企业不能按照规定支付给劳动者试用期工资,也将承担相应的法律风险。

(三)劳动合同履行、变更及解除环节

企业一旦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就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企业不能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相关义务,劳动者可单方面解除合同,同时可以要求企业进行赔偿。如果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变更合同条款,也应当通知劳动者并且要得到劳动者的同意,企业私自变更合同条款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如果企业想单方面解除合同,需要满足合同中的劳动关系解除条件,否则必须赔偿劳动者一定数量的违约金,而且将会承担较大的法律风险。

二、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防控策略

(一)劳动合同制定环节的法律风险应对

企业应当按照合同法的要求制定劳动合同,使劳动合同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的需要。企业应当不断完善各项合同管理制度,关注国家出台的各项法律和规定,根据企业的发展特点对合同条款进行补充和修改。企业应当加强对劳动合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强化人事部门的法律认识。在制定合同的过程中,企业应当借鉴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使劳动合同真正为企业和员工的发展服务。同时,劳动合同制定部门和人员应当仔细斟酌合同的各个细节,对合同条款的所有内容进行明确规定,避免出现条款不明而引发的劳动纠纷。企业应当严格履行劳动合同中的各项义务,对有争议的条款给予详细解释和说明,避免引发法律风险,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二)劳动合同订立环节的法律风险应对

为了减少劳动合同制定环节的法律风险,企业应当遵循诚信、合法、平等、自愿的原则与劳动者签订合同,同时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进行劳动合同的订立、解除和终止。企业与劳动者约定劳动内容、合同期限、薪资待遇后,应当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进行,避免出现违法违规行为。企业应当在签订劳动合同之后再要求劳动者从事劳动,而且最迟在确定劳动关系一个月之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以免遭受法律风险。最后,企业应当慎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以维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此外,企业应当对出现的法律风险进行细致分析,根据风险的类别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和预防措施,通过建立风险防范体系来确保企业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劳动合同履行、变更及解除环节的法律风险应对

企业应当按照合同法的规定以及合同双方的约定进行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还应当就合同条款的各项规定对劳动者进行解释和说明。劳动合同的变更也要依据合法原则和协商一致原则开展书面合同的签订工作,同时将变更后的合同交给劳动者进行阅读和保存。其次,企业在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时也要按照合同法的规定进行。企业和劳动者必须谨慎对待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并按照国家的规定程序开展。企业在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一个月前通知劳动者,同时需要额外支付给劳动者一个月以上的工资,因此企业应当谨慎对待解除合同这种情形。再次,企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时应当出具相关证明,并且在规定时间内为劳动者办理好社保和档案转移手续,将劳动者的相关资料保存两年以上,避免出现劳动纠纷和承担法律风险。

三、结语

企业在制定、订立、变更和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必须遵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按照合法、平等的原则进行,否则企业将会承担相应的法律风险,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人事部门应当熟知劳动法的具体内容和相关规定,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劳动合同订立、变更等各项业务,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丁怡.企业管理中劳动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29).

[2]陈东营.新《劳动合同法》背景下的电力企业如何规避用工风险[J].人力资源管理,2015(2).

[3]张亚斌.企业在试用期内随意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及防范[J].上海企业,2016(12).

[4]张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劳动合同法律风险防范[J].中外企业家,2016(1Z).

合同法律管理范文3

现代企业管理中,合同管理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项目,是企业开展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就针对合同管理、风险管理以及法律风险进行研究。按照现存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管理模式展开讨论,归纳总结相应的防范措施,努力探索构建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体系。

【关键词】

合同管理 法律 风险防范

一、引言

就目前来看,合同管理是企业经营发展中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近年来,由于合同管理方面的疏漏导致纠纷并引发严重后果的事情层出不穷。我国企业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合同法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已由原来单纯追求利润逐渐转换为在风险权衡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众多企业意识到,合同法律管理不仅仅代表法律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是关乎企业发展的经济问题,在整个合同管理中,需要由以往的事后审核向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转变。

二、合同订立阶段的法律风险

合同订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通常将合同订立、合同履行至合同终结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在合同订立阶段,需要合同双方相互履行权利义务以及条款合约,最终目的是能够使合同顺利履行。当今企业一般都具有合同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整个体系存在的目的是最大限度降低交易风险。笔者认为,在整个环节的风险防范中,最根本也是最直接的就是合同订立阶段的风险防范。

(一)合同主体资信调查的法律风险

合同订立之前,需要对合同主体资质进行审查,这样能够有效预防风险的发生。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合同双方责任重大,合同相对方是否能够正常运行直接影响到本企业的生产运营和成本收益。这就需要在签订合同之前首先认真核查供应商的主体资格,尽可能了解到对方的真实信息,必要时甚至需要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在多方权衡之后才能够签订合同。需要采取的防控建议是:第一,严格进行供应商资格预审,在签订合同之前,需要确保对象的主体资格适合,查询对方的行政许可,重点审查对方企业法人代表以及主管单位的授权氛围。第二,需要对供货资质进行动态维护和更新。签约前,企业的相关部门不能简单相信对方企业所提供的信息,而需要对对方企业的资质进行复核,保证信息的真实性。第三、在进行行政许可等特殊资质的,需要供应商出具相对应的资质证书,并需要核实其证照的真实有效。

(二)合同约定条款的法律风险

合同约定条款对约定双方权利义务最终实现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合同条款中应该具有明确的信息指示,如果在合同条款约定上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双方的交易,甚至造成损失。需要采取的防控建议是:第一需要在订立合同条款的过程中,严格明确标的名称,使用规范的全称,避免出现歧义。第二要根据质量条款明确物资质量验收标准,在验收的过程中严格根据质量标准进行验收。第三是物资的单价和总价表明,避免在合同款项以及结算时出现风险。第四是明确合同履行期限,避免发生合同延迟履行的法律风险。第五是明确确定履行地点和方式,避免单方违约现象。第六在订立合同时,需要明确不可抗力范围,企业双方都有义务通知对方做好防范措施,避免风险的发生。

三、合同履行阶段的法律风险

(一)交付的法律风险

在这个阶段中,客户很容易恶意不提货,使得企业无法在规定的时间交货,履约损失。根据交货方式的不同,在交付中经营遇到的风险分别是自提风险、代办托运风险、送货风险等。面对这些风险,我们可采取的防控措施是,当客户恶意不提货导致我方不能在规定时间内交货的,可以采取提存措施保证我方的权益。另外,在交货的过程中,我方交货人员应仔细核查对方提货人员是否有相应授权,还要注意注意符合合同规定,提货人员出示的提货权限与合同权限保持一致。先付款后提货的,我方需要对款项进行查明,确定款项到账之后才能进行发货。代办托运或送货的,我方都需要在运货之前检查运输工具是否合格以保证货物的安全。当客户领取货物之后,需要在合同或合同规定的其他凭证上签字证明。

(二)结算风险

第一,在这个阶段,一些供应商要求企业进行先款后贷,但是容易出现我方付款后供应商不提供货物的情况,这就需要在合同上明文规定,约定供应商发货时间,一旦延迟发货,需要承担相对应的违约责任。第二,企业内部沟通不及时,在供应商没有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发货时,企业已经付款从而受到损失,这需要企业各个部门加强沟通,在办理对外结算过程中严格按照程序办理。第三,选择预付款以及分期付款的合同,在付款比例以及时间上控制不当,会给企业带来风险,这就要求相关部门明确付款比例,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每期款项付款的条件。

(三)货物验收、入库风险

第一,物资采购部门在进行检验的过程中,没有严格的按照合同标注的规格进行检验,在检验物资质量时没有运用专用设备进行质量检验,这些未认真按照合同规定进行检查的物资,使得在今后出现问题时,供应商会依照这个借口逃避责任。这就需要企业对合同进行明确,明确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进行相关验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第二,企业验收人员没有进行验收就在货物验收单上签字、仓库人员没有进行校对就签字允许入库、在没有经过上级指令允许就擅自签收的,这些都容易对企业带来法律危险。需要企业双方在合同规定下,在验收的过程中,严格的按照合同上的标准进行验收,出现问题双方都要在验收报告上签字,这样能够最大程度避免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问题的发生。第三是产品质量存在隐蔽性瑕疵的,这就需要验收人员和仓库人员得到质量部门的核查认定之后才能进行签字准许入库。

四、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设的思考

首先需要在合同风险防范意识方面进行有目的的培养,在企业中,尤其要建立对领导干部和关键部门核心人员的监督机制,对相关知识进行培训以及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最大程度的避免风险的发生。要求企业人员正确认识合同管理的功能,要重视合同的管理,不能忽视每一个环节,合同法律工作人员要兼顾每个环节,进行及时的维护管理,避免风险的发生。在企业中需要不断的对法律工作人员进行约束和激励,需要企业提高法律人员的地位,不断实行激励机制促进他们努力工作。其次,在合同管理制度的建设上,需要相关负责部门进行监督,在多个部门进行全权把关中,实现法律资源的优化整合,使得每一个部门都各司其职,保证合同管理有效进行。在合同制定、履行以及审核阶段,要求相关部门全过程管理,严格控制每一个环节,避免企业风险的发生。

五、结束语

总之,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企业要结合经营实际不断的总结经验,借鉴先进的合同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企业合同的立体化管理。

作者:杨晟 单位:山西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物资供应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朱承君.企业合同管理模式与体系建设若干问题探讨[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4(02).

合同法律管理范文4

关键词:建筑施工;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控策略

一、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重点

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重点是项目,而项目合同管理的重点在于每一个环节的内容。具体来看,人、机、料、法、环是项目管理的五要素,人,指的是要对项目施工涉及到的各个人员进行管理,包括主管人员、司机人员、生产人员、施工人员以及搬运工等。人是施工管理中的最大难点,同时也是项目管理中的重点,建筑施工企业领导要对人提升重视度,加强管理。机,指的是对施工过程中用到的机械设备进行管理,做好设备管理,能够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提升施工质量,这就能够降低合同风险。料,是指施工中所运用到的各类物料,做好物料管理能够为施工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法,指的是法则,也就是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章制度,包括施工图纸、工序引导书、检验标准等,这些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产品质量。而环,则是指环境,建筑施工工作的开展应当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很多时候环境也会影响施工质量,因此做好环境改善尤为重要。

二、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

(一)人员管理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离不开人,人是施工的主体。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之前会进行施工人员的招聘,并与应聘人员签订劳务合同,如果不能详细化签订劳务合同,往往会为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比如,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不对具体的工作事项、工作流程、防护措施以及需要遵循的规章制度等进行规定,员工在施工的时候不注意这些内容,不能按照要求开展工作,就很容出现事故,从而为企业带来损失,并且还会影响施工质量。

(二)物资采购风险

在施工之前,施工企业需要进行物资设备的采购,而每进行一个物资的采购都需要签订一份合同,而这些合同的类型又比较多,在签订的时候稍不注意就可能会存在纰漏。比如,合同中没有表明采购物的规格、名称,供货商资质不清晰、没有对物资价格产品质量标准进行说明等。假设施工单位在签订物资采购合同的时候不注重对其中的法律风险进行管理,那么往往会因此而引起大量的纠纷,从而导致自身受到较多的经济损失。

(三)机械设备租赁风险

建筑施工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机械设备,很多施工企业在施工之前会有机械设备的租赁,这就需要签订对应的租赁合同,包括设备的使用期限、维修期限、运用流程等,在签订合同的时候稍有不慎就可能带来风险。比如,签合同的时候不对设备的使用流程进行细化规定,不做好维修计划的制定等,在实际使用中无法依据具体的规范对设备进行运用,就会导致设备存在损坏的可能,也会影响建筑施工的正常进行,导致施工成本增加,为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

三、建筑施工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控的策略

第一,要提升合同管理意识。为了对合同法律风险进行防范,建筑施工企业领导必须要提升合同管理的意识,要对合同法律风险进行重视,并构建科学的应对措施。同时,还要对内部各个级别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增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也可以在企业内部开展相关的普法讲座,不断增强管理者的法律意识。第二,要对合同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合同管理制度,对权责进行有效落实。要对合同签订到备案等多个方面做出考虑,并且还要动态掌握合同签订到执行的全过程,一旦发生纠纷要及时依据法律规范进行解决。第三,要构建信息化的合同管理体系。建筑施工项目的周期是比较长的,并且施工企业还要采购较多的设备,涉及到的合同较多,相关的法律风险较大,因此为了对合同风险进行预防和管理,应当将计算机设备引入进来,实现信息化管理。通过计算机系统能够构建合同管理体系,及时对合同进行划分,做好各项信息的归类,从而能够提升合同管理的水平,更好地防控合同风险。

参考文献:

[1]王佳平.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及防控措施探究[J].中国市场.2017.

合同法律管理范文5

关键词: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一、潜在风险分析

1.重要性分析

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是法学、经济学和管理科学在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综合运用,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的一笔笔交易,每一步的运转基本都要以合同这一载体来沟通和实现。可以说,合同就是企业向外沟通的桥梁,也是企业的命门所在。企业若想在今后的商业竞争中一帆风顺,无后顾之忧,就需要认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规范化的合同管理不仅能预防一些违约行为的发生,也能在交易对方违约之后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供救济措施,保障企业的利益。

2.合同管理风险

企业合同管理工作虽然在大多数企业中属于支持部门和辅助部门的任务,但却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合同管理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风险,有涉及合同和法律本身的,也有来自公司组织结构层面的风险。

(1)公司组织结构风险

公司组织结构上带来的风险可能涉及公司有没有专门的法务部门来管理合同,该法务部门的成员是否具备合同管理的背景。如果一个公司没有专门的法务部门,那就需要由企业管理层直接与外聘律师开展有关合同管理的业务沟通。虽然设置一个专门的法务部门意味着增加了人员成本,需要公司的管理层综合考虑法务部门和人员的配置成本。但需注意的是,如果缺乏公司组织结构上的意识,则可能为公司以后的发展壮大埋下隐患。

(2)人力资源风险

人力资源方面的风险主要指在合同管理方面聘用非专业人士进行管理,比如行政人员、人力资源人员或者财会人员,以全职或兼职的方式来进行合同管理。合同管理作为法律事务工作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它不仅仅是一个文书的归档整理问题,还包括法律文书的审核、案卷的整理及保存等等工作,其中涉及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非专业人士来处理法律问题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3)合同审核风险

合同的审核流程同样可能存在风险。合同审核的主体、层级应根据不同合同种类、内容及重要性进行划分。涉及用章、用印及签字问题也需要设置合理的流程。有些企业为了达到交易的高效性,设置比较简单、快捷的用章用印流程,如果交易顺利进行自然不存在风险,而一旦交易出现纠纷,则不规范的合同审核风险就会出现。

(4)业务流程风险

业务流程风险是指具体的业务部门人员在进行业务的扩展和推进时,由于缺乏合同管理的相关知识和不合理的业务流程而给公司造成的风险。一般情况下,因为法律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非法律专业人员在从事交易及合同草拟的过程中,需要设置相关的业务流程,来进行法律支持,而如果业务流程设置不合理,则会丧失法律支持或者使法律支持流于表面,给业务的进行埋下隐患。

3.合同法律风险

除了合同管理方面的风险,合同本身在形式、内容、履行的方方面面也存在着风险。

(1)合同形式风险

合同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不同形式的合同风险是不一样的。现代企业运营过程中,一般都签订正式的书面合同,避免签订口头合同,或者签订仅有几个核心条款的不完备的书面合同。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也需要法务人员确定合同的形式。另外,合同对方的资质问题也可能带来合同的形式风险。

(2)合同内容上的风险

合同内容上的风险是指合同条款中的风险,其中包括是否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是否与行业规范相违背,权利义务条款是否对等,违约责任是否和权利义务一一对应,争议解决条款是否准确等方面。例如,在约定仲裁作为争议解决的方式时,对仲裁机构的不准确描述就有可能导致约定的争议解决方式无效,如果合同产生了纠纷,那么争议解决机构的变动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败诉的风险。

(3)合同履行风险

合同履行中的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履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所造成的风险。比如,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不可抗力条款,那么再遇到今年病毒的情况时,则在是否可以适用不可抗力条款时会出现不确定因素。另外,倒签合同也是在合同履行中的一个风险点。

二、具体防范措施

针对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风险,企业需要设立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才能做好企业合同管理工作,将风险降低,为交易保驾护航,也为日后的纠纷提供帮助。以下几点是针对降低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具体措施。

1.优化管理机制

优化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减少合同管理的风险,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

(1)人力资源评价

人力资源评价是指对企业员工在工作时表现出来的专业性、技巧性、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及能力等的一个综合评价。具体到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中,就是对负责企业合同管理的员工的专业度、工作能力和态度的评价,这个评价可以与员工的绩效挂钩。人力资源评价既可以筛选出更专业的法律人员进行合同管理,还可以激励员工付出更多时间与精力投入对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对企业合同管理的工作中。

(2)合同管理制度

一个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合同管理的风险。一般一个完整的合同管理制度,包括合同的分类、职责、管理权限、流程、合同纠纷的处理、违约条款、合同的档案管理以及合同的审核流程图及合同的审批。合同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将合同管理中各环节的工作拆分然后制度化,有力地保障了合同管理各环节的执行和落实,进而降低合同中的法律风险。

(3)监督体系的完善

合同管理监督体系的完善也能够减少风险。仅有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而无监督机构和制度,容易造成合同管理无法落实的情形。设立相关的监管部门,周期性地对合同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对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可以有效地督促合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强化培训力度

合同管理工作最终落实的对象是每一个人,因此对人员的培训也是降低合同管理风险的一个有效措施。

(1)一般业务人员的培训

一般业务人员是指除了专业的法务人员之外的可能在日常业务中涉及的合同管理人员。比如,业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会涉及草拟合同的初稿,财会人员也可能涉及合同的履行,像打款之类的普通业务行为。对这些人员不需要进行深入专业的培训,只需对所涉及的业务进行专门化的培训,即可有效降低合同管理的风险。

(2)专业合同管理员的培训

专业的合同管理员指在公司内专门处理合同管理事务的员工。一般这些员工都具有法律事务处理的背景,具备基础的法学教育和管理合同的经验。对这些员工的培训则需要系统、深入、较长时间的培训,使之学习的法律实务知识和之前的经验尽快地与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相融合,更好地具有适应本公司实际情况的合同管理技能。

3.签订过程严谨化

合同的内容和形式固然重要,合同的签订却是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因此合同的签订过程一定要严谨化。

(1)引入电子信息系统

目前,许多公司在合同管理工作中引入了电子信息系统,之前传统的合同处理大多数是一种手工工作的状态,弊端较多,效率也比较低下。通过引入电子信息系统,可以改传统手工作业的模式为机器作业模式,减少由人产生的错误,也可以更好地执行合同管理制度,同时电子信息系统也拥有更高的效率和准确度。

(2)规范合同编码规则

规范合同编码规则能够便于合同的索引、调阅和统计,也可以减少合同的丢失、错误等情形,还可以防止内部的合同被伪造。在合同履行期间,若是产生了纠纷,也可以快速地进行检索和调阅,减少合履行中的法律风险。

(3)公司律师参与

公司律师参与合同签订过程,可以有效降低合同中的法律风险。由具有法律背景和实务经验的公司律师,不论是公司法务人员还是公司聘请的外部律师,都能够较为迅速且准确地分辨出合同签订过程中的不足和风险点,进而提出具有规避风险的建议。

4.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除了优化管理机制和严谨合同签订过程之外,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也是降低合同法律风险的有效手段。(1)加强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意识重视合同管理风险防范不仅体现在制度的设计,还体现在合同管理风险防范的意识提高。这要求管理层应时刻重视合同管理的工作,重视法律支持部分的风险防范作用,对相应的工作给予关注和支持。比如,重视具有法律背景的专业人士,在合同管理的各个阶段积极促成法律人员的参与。(2)加强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合同问题本质上是法律问题,合同本身的风险归根到底是法律风险。法律风险的防范是一个大的概念,是许多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的问题,法律风险也是造成企业受损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加强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意识,就要招用专业的、具有丰富经验的法律从业人士对专业问题进行关注和解决。

三、结束语

随着企业的成长,法律风险问题将会随之凸显。企业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多种多样,因此需要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包括优化管理机制、强化培训力度、加强合同签订过程的严谨化、加强风险防范意识等措施,才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齐翊希.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及其控制措施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7):26-27.

[2]岳璐璐.法治背景下企业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20(11):103-104.

合同法律管理范文6

企业合同的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签订和履行合同时,未来的实际结果和合同中的预期效果出现差异,使得企业必须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这样就有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失,存在一定的风险。通常情况下,这主要由于企业外部的法律环境发生了变化,或企业主体以及员工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甚至未按照合同的相关条款行使权力或履行相关义务造成的。

1.合同签订前的隐藏风险

大多情况下,这种企业合同的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合同对方的主体资格和履约的能力上。因为双方企业在合同签订以前,未能及时、有效地对合同合作的对方进行充分了解和调查,这样极易出现和主体资格不符的情况。能力有限的当事人或者是企业的人签订合同,最终将会导致合同无效或者效力待定;甚至存在和履约能力有问题的当事人或者企业的人签订合同,最终导致合同中途停止,无法继续履行。

2.合同签订时的风险

这里的法律风险通常有关于合同的内容和形式等。合同内容集中体现在合同中的相应条款,或者合同形式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从而使得合同无效。如A企业要建设某一个项目,而该项目又必须按照法律程序履行招投标的程序,但是A企业没有经过招投标就直接和B公司签署了建设施工合同,而这种合同依照法律就是无效合同。合同形式风险集中体现在合同的形式不健全,变相地使合同有着潜在的隐藏法律风险。如合同中约定产品质量标准并单独制作了合同附件,但是双方签约时合同又没有附质量标准附件。

3.合同履行时的风险

这主要指企业在履行合同时,由于对方违反合同约定或者遭遇不可抗力因素等,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集中体现在企业忽略了合同的日常管理,未能及时发现合同对方的变化,给企业带来了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和法律纠纷;企业对于合同违约反应滞后,对追究责任不及时,举措失当给企业造成了损失;结算延误,债务催要不力,错过了诉讼时效,同样会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此类合同的法律风险通常也包括在合同的履行时,由于自身企业生产经营出现问题或者投资失败等,导致企业自身违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4.合同纠纷时的法律风险

合同纠纷时的法律风险指的是在合同可能出现纠纷时,采取措施不当而导致企业自身在日后诉讼中处在不利的地位。如A企业和B企业签订了商品买卖合同,并支付了相应的定金,但是后来双方都没有继续履行合同。而A企业由于投资调整,不再向B企业购买原材料和设备,就发函向B公司说明情况并要求终止合同,这里A企业给B企业的函就是一大错误,可能会给日后的法律诉讼带来A企业先违约的第一印象。

二、合同法律风险的有效防范措施

1.强化合同风险的防范意识

强化意识是有效规避风险和防范风险的保障,企业缺少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就是因为企业缺少合同风险防范意识。通常情况下,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不仅指表层的主观意识,还应包括风险的识别、分析和有效规避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当企业的法律风险不能用商业利益弥补时,企业就会选择趋利避害的方法。所以,企业法律风险和商业利润的有效平衡对企业的合同管理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2.建立健全合同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合同管理体系是保证和完善企业合同管理,防范法律风险的组织保证。企业应统一管理,科学分工,责任到人,并遵循大力协同的原则。建立一套由企业法人主管,专职法律机构统管,各个职能部门分管的组织体系,并相互协调、配合,保证合同工作处处有人管,层层有人抓,各尽其责。

3.完善合同基础事务的管理制度

企业发展建设中,如果想把决策变为现实,达到预期的风险防范目标,就一定要形成一套完善的激励和约束制度。由于合同中企业的相互关系都是法律关系,所以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应该是全过程、全方位的,包括每一项细化的基础事务。

4.建立合同审查制度

严格的合同审查制度应包括合同的合法性审查、内容形式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审查等。审查可以直接、客观地反映问题,从而及时有效地提出整改措施。尤其对那些合同周期长、履行程序复杂和重要物资的进出口合同的管理更为重要。

5.动态全过程管理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合同中的法律风险无处不在,并随着企业外部的法律环境、战略方向和业务范围等不断变化。同时,企业合同的法律风险种类、形式也都在变化。所以,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管理也应是动态的,并实施于合同管理的全过程。

三、结语

合同法律管理范文7

1.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系统化管理合同。

笔者所在的公司实施总法律顾问制度,由公司一位高管担任总法律顾问,下设法律事务管理部门,配备专业的企业法律顾问。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在公司逐步实行综合归口与分级、分类相结合的合同管理体制。例如在公司市场营销部、物资采购部、科技部等有合同业务的部门,设立了兼职合同管理人员,分类专项管理其本部门的合同,逐步对公司的合同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化网络管理。在管理手段上,公司的合同管理涵盖合同管理制度建设、合同审查、合同文本管理、合同专用章管理、合同档案管理、合同考核、合同兼职管理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

2.深入分析,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优化流程,强化合同管理职责分工。

法律顾问首先从合同管理建章立制开始,对原有的合用管理办法在实施中的效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在此基础上,修订公司《合同管理办法》,梳理了合同管理核心流程,对合同的订立、签订权限和职责审查、合同履行与评估等方面进行明确和规范。对公司合同管理制度的修订,即是对公司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完善,旨在达成《内部控制指引》的目标要求,即规范和加强合同管理,确保合同谈判、签订、执行、变更、解除等过程合法有效,印章保管、使用合理规范,防止未经授权的经济行为,降低运营风险,保护公司合法权益。

3.充分注重事前防范,做好合同条款法律审核、示范文本推广。

有效的事前防范不仅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的管理成本,而且有助于企业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笔者所在公司的合同审查,由项目责任部门、归口管理部门、财务部、法律部等各个专业部门各司其职对合同进行把关,有效地将合同订立纳入公司的各项管理之中,有效地实现风险的控制和事前防范。法律顾问一年中审查各类合同逾两千份,都逐字逐句严格审查,重大项目则在项目前期就参与谈判和论证,把好“事前防范”这一关。合同示范文本有利于规范公司某一类合同的签订,在合同签订这一环节进行法律风险的防控。法律顾问坚持开展了相关合同示范文本的推行工作,根据公司合同种类合同业务量特点,相继制定了《采购合同》、《加工承揽合同》、《设备维修合同》及《技术开发合同》等示范文本。法律顾问首先查阅了以往大量的合同,进行归类整理;然后提炼总结完成合同示范文本草案,再与相关部门进行了交流讨论,最终修改定稿。以技术合同为例,示范文本不仅明确合同内容,还从法律专业的角度对签订和履行环节、技术项目进度、履行期限和方式、双方权利义务、验收标准和方式、价款支付以及在知识产权归属等重要内容上做出相应说明,包括合同签订内容表述指引和法律风险说明及提示。从管理的角度上,实现在合同内控管理流程与管理、研发的具体结合,提高合同签订的水平和效率。

4.细化合同专用章管理,严格公司合同档案管理。

法律顾问的严谨与细致等优点,还应发挥在公司合同章及合同档案的管理工作环节之上。应明确合同专用章的用印审批相关要求,以及外带合同专用章的原则、申请程序、携带使用要求。合同文本明确记载着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在一定时期内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生效的合同文本应纳入经营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合同档案管理制度并分类保存并不可少。正由于此,对于审结用印的合同,笔者所在的公司以书面目录和电子文档两种方式建立了合同台帐,及时记录合同编号、承办部门、合同名称及对方当事人等信息,并要求各业务部门妥善保管合同订立及履行过程中的有关资料。形成便于查找的电子信息和纸质合同档案,使合同自始至终都处于受控状态。事实证明,完整合同档案的建立,也便于总结合同履行情况,吸取经验和教训。

5.狠抓合同管理考核,加大公司内部合同管理检查的力度。

为有效防范合同法律风险,公司法律事务部门形成了对各一级建制单位合同管理情况进行年度现场检查的贯例。检查内容主要涉及各单位内部的合同管理职责分工、合同审查、签订及履行情况、合同文本管理、合同台帐管理、合同评估、合同印章管理以及上年度合同检查整改等情况,并与相关负责人和兼职合同管理员进行座谈交流。检查会形成《年度合同管理现场检查情况通报》,逐一分析各单位在执行公司合同管理制度中尚存在的问题,评价相关部门合同管理工作,提出改进意见;重点是促进各业务单位对合同履行和合同评估、部门合同管理方面工作的开展和规范。对于不认真执行公司合同管理制度和审查程序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绩效考核负评价。合同考核和现场检查工作,能督促各单位执行公司合同管理制度,在合同履行中诚实守信和全面履行。合同经办部门逐步重视对合同执行中的质量、安全、进度等履约情况的跟踪处理,注意利用后履行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等合同履行原则,依法保障自身权益。

6.注重法律知识普及,加强合同管理人员培训。

公司合同管理的每个环节涉及到不同部门的人员,人员的素质保证是合同管理的重点。笔者所在的公司在各单位设有兼职合同管理员30多人,法律顾问对合同兼职管理员和经办人员建立了培训机制,每年组织一次集中培训。培训围绕“合同法律风险防范”的主题,结合实务、配合案例宣讲基础法律知识,剖析合同从签订到终结的全过程,针对各环节进行风险防范提示,还制作令人喜闻乐见的PPT、动画片在公司内部宣传媒介上播放,以强化学习效果,增强了法律意识。法律顾问对合同管理人员培训的加强和重视,一方面促使公司合规文化生根开花,另一方面使合同管理工作有了法律武器保驾护航,从深层次地巩固了公司的合同管理内控体系。

二、结语

合同法律管理范文8

关键词:茶企;合同管理;法律风险

茶企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快速发展下获得巨大的发展前景,但也因为自身条件限制,以及内部管理等问题,暴露出较多的缺点,影响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在合同管理上的问题。茶企在经营中所签订的合同,会在履行期间,受到合作双方发展情况,以及各类限制因素的影响,出现履行不当等问题,企业面临着经济效益上的损失,并承受着较大的合同风险。这种风险具有继发性的特征,要求企业做好预防和管控工作,发挥合同管理的作用,有效管控合同签订、履行、协商等各个阶段的法律风险,最大限度的保护企业权益不受到损害,促进茶企的稳步运行与发展。

1茶企合同管理概述

我国作为茶叶发源地,有着悠久的种茶、制茶、生产茶的历史,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下,茶企实现现代化的变革,使各类经济活动和贸易活动数量不断增多,为企业带来发展的动力,同时也带来合同管理上的问题。合同在维持企业合作关系和提高双方合作活动规范性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双方合作的资源条件下签订合同,其合同的内容具有法律效应,需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严格履行义务与职责。企业要想保持稳定的发展,减少经济上的风险,就必须签订合同,约束双方经济行为的同时,保障合作关系的稳定。然而,就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而言,企业特定利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问题都可能成为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是企业在履行职责和义务时需要加强管理的主要问题。一旦茶企遇到存在于合同中的法律风险,缺少对风险的控制和预防,就会直接造成企业经济利益被损害,对企业发展而言有着较大的影响。所以,茶企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内部管理,加强合同法律风险的防控和管理力度,并落实针对性的措施,使存在于合同中的风险及时被消除,企业能够更好地开展贸易和经济活动,实现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

2茶企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

2.1合同拟定时的隐藏风险

在合同签订之前的环节中,时常存在主体资格和对合同条款理解存在差异的问题。茶企业要了解合同主体的经营、融资、信誉情况,对合作的对方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才能保障合同拟定内容合理性,保障对方具备一定的履约能力。在合同签订前,还应了解参与签订主体的资格,若主体为企业人或担保人,则不具备法律上的资格,那么合同将被视为无效。在确定合同主体后,对合同条款和内容进行拟定,依照双方的诉求作出约定,但是在合同内容拟定的过程中,不能保障双方对部分条款理解的一致性,合同的履行和签订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纠纷。例如,在双方针对“利息”的理解上,部分企业认为利息主要是指期内利息,而银行则认为利息保障期内利息、复利等,这种理解上的差异,会在履行合同以及双方发生诉讼纠纷时出现履行义务上的差别。要求茶企在合同拟定以及签订合同之前,对合同内容进行认真反复的研判,加强对部分条款的法律审核,保障合同内容的合理合法性,最大限度保障双方的利益不受损害,在发展中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2.2合同签订时的风险

一般而言,一份符合规定且具有法律效应的合同,需要包含明确的主体、支付方式、品质、履行方式、具体价格等内容。而在合同签订时发现某一项内容不完整,存在名词使用争议、内容不完整、条件不合理等现象时,在执行合同规定的过程中,涉及到不合理的条款,则容易出现合同纠纷。合同签订双方鉴于自身的权益,会出现各持己见的现象,给解决纠纷增加难度,也会使合作项目执行效率降低,企业双方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除合同内容外,合同的形式问题也容易引发法律风险。一份不符合规定形式的合同,不受法律保护,且在签订后不生效用。比如企业没有经过招标就私下与合作方进行合同的签订,这种行为不符合我国的法律规定,容易导致签订的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成为无效的合同。

2.3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

在合同完成订立和签订环节后,进入到合同双方履行自身义务的重要环节,这其中避免不了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具体有合同履行不适当,以及不履行等情况。造成合同履行不当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企业不重视合同管理,在合同签订之前,缺少对合作方的了解,针对企业存在的细微变化没有及时的反应,造成合同签订后存在一定的风险。表现为合同主体变更时,合同的义务责任出现转移。针对合作双方签订的内容,新的合作主体缺少了解,而不能及时的履行义务,出现合作上的纠纷和问题,带来一定的风险。与此同时,企业对违反合同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不但追责不及时,还因为处置手段的不合理带来经济上的风险和损失。而造成不履行合同的情况,主要是合作主体根据自身发展状况,选择拒绝履行合同中约定好的职责。这就要求另一方针对违约的行为作出中止合同、解除合同、追责等方面的抉择,选择更加合理的方式维护自身的利益,对违约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反应,以及有效的处理,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

2.4产生合同纠纷时的风险

在双方需要履行的义务确定后,如果没有依照合同的要求来实施各项细则,则会出现合同纠纷。在确定合同纠纷产生后,双方为保护自身利益会进行的上诉或仲裁等行为,在此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类的风险。比如企业考虑诉讼时长和成本等问题,就会出现拖延的行为。或企业自身实力不足,在维护自身权益上缺少经验,没有选择专业管理人员或律师进行申辩,造成自身利益诉求表达不清,法律诉讼请求不合理等情况出现,使保护企业的最后一道防线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从而诉讼失败,无法获得相应的补偿,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以及名义上的损害。

3浅谈茶企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3.1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与经营制度,为合同管理提供保障机制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茶企长远可持续发展,应针对茶企在合同管理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包括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与经营制度,为合同管理提供重要保障。首先,应进一步完善执行主体信用调查制度,最大化降低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在合同签订前期,对合同主体展开信用调查,全面了解合作方的执行能力、资金状况、信用水平等。结合签订合同内容,客观评定合作方履行合同的能力,以避免在后期的执行过程中,因合同方履行义务不到位而出现法律纠纷的问题。在通过建立主体信用调查制度,采取多种措施,利用多种渠道广泛收集合作方资料,结合信息技术手段,打造主体信用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进行数据分析、整合与处理,便于管理者全面了解合作方信用程度,促使合同管理法律风险方案策略能够顺利执行。其中,主体信用调查制度主要包括调查主体经济执行能力、调查主体信用情况以及调查主体纳税情况等,初步判断主体信用程度与履行能力,为合同签订提供重要保障。其次,加强建设合同审查制度,通过成立合同审查制度,严格判断合同是否符合双方利益需求,是否存在法律风险问题,以及合同内容是否需要修改和优化等,为茶企合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意见。除此之外,还可通过不断完善合同基础事务管理制度,围绕管理工作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积极搭建激励与奖惩制度,完善责任追究制,对出现问题的个体及部门给予责任追究,根据问题轻重程度予以相应处罚。以此来形成约束机制,为合同管理的全过程提供保障。

3.2积极完善茶企合同管理机制,提高法律风险的防范水平

进一步完善茶企合同管理机制,首先可通过成立专门的茶企内部法务部门,为合同管理工作提供指导意见与思路,保证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科学、合理,具有法律依据。在具体实践中,相关企业管理者可通过聘请专业的法律从业人员,组建合同管理组织,专门负责法务事宜。若茶企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对法务工作的需求有限,为保证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人力成本消耗,可选择与法律咨询单位取得合作,聘请专门的法律顾问对企业合同管理工作进行法律风险把关,发现合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风险问题。以此来降低企业成本支出的同时,便于在第一时间消除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其次,应注重打造符合茶企发展目标、企业文化、战略部署的合同范本,包括合同形式、合同内容等等,并将此作为合同管理的重点。其中可包括购销合同、资产转移合同、房屋租赁合同等等,可将此类合同内容作为辅助性合同条例,与主营业务合同相配合,对于打造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合同范本,保证合同形式、结构与内容合理性等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合同担保机制,积极制定合同担保协议,在担保协议中明确双方责任、义务及各自承担的法律义务,对于分散茶企法律风险,增强合同签订的慎重性,降低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等具有一定作用。

3.3加强茶企合同签订管理力度,有效预防法律风险的发生

首先,在茶企合同签订环节,应严格核实合同主体的身份,确定合同方不会存在冒用或盗用他人名义的情况,以及调查合同方授权情况,确定其是否具备所有符合法律规定与要求的手续。如果合同方无法提供相关证明资料,应及时终止合同签订,以避免因不确定因素而造成的损失。其次,应加强对合同内容合法性的审查力度,确保合同中的各项内容没有存在违反法律法规条例、不利于双方协同发展的条例以及其他违法现象,严格遵守《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去制定合同内容。其中,对合同内容合法性的审查,主要包括合同名称是否合法;合同是否存在任何法律禁止交易的内容或物品;合同履行形式是否符合法律标准规范;合同是否在法律保护范围内等等。通过严格审查各项合同内容,有效避免法律风险问题的发生。除此之外,还需要确定合同条款内容与表述准确无误,保证合同条款完备详实,而非模棱两可、存在有歧义,要保证合同语言精准,避免在合同履行环节存在误解的情况,能够最大程度上维护茶企权益。同时,针对合同格式条款,合同双方应指派各自法人或律师在签订前进行严格核实,做好各个条款的解释,以避免后期存在理解偏差,造成合同执行困难。

3.4做好茶企合同签订后的评估,便于实现法律风险事后补救

签订完合同后,还需要做好评估工作,有利于实现对个别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事后补救,最大化减少损失的发生。在具体实践中,需要管理人员在合同履行后,严格排查合同,归档、评估及纠纷处理等工作,做好事后补救工作。其中,合同归档可通过结合线上与线下的管理形式,加强线下纸质合同的保管、保密及防损坏工作,避免纸质合同资料出现丢失、泄密、损坏等问题。在线上应形成安全管理系统,加强对网络病毒、黑客及插件与漏洞等风险的管理力度,避免因个别因素造成合同数据丢失、损坏或被盗取等。同时,为加强对合同归档风险的管理力度,应合理确定归档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规定具体的工作流程与要求,防止存在违规操作的情况。其次,合同签订后的评估工作,主要是对整个合同执行情况作出准确判断。需要利用评估工作对合同中存在的影响及不确定因素加强防范与管理力度,避免因这些不确定因素的突发而造成利益损失。此外,还需要重视合同法律纠纷管理工作,加强纠纷案件的管理过程管控,及时发现并掌握合同纠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问题的来源,便于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正确的法律手段解决合同纠纷,加强对茶企的合同管理力度,利用法律手段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5强化合同管理人员专业培训力度,提高管理人员法律意识与能力

合同管理人员作为茶企合同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合同管理措施、开展法律风险防范及推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执行者与实施者,其自身所具备的业务能力、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及法律意识与能力等水平的高低,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茶企合同管理工作成效。因此,努力提升茶企合同管理团队的工作能力,加强专业培训力度,加大专业知识、法律意识及法律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的培训力度非常重要。首先,茶企应定期组织合同管理团队进行加大对相应法律法规的学习,积极学习当下最为先进的合同管理工作办法,努力提升自身综合工作能力,提高创新意识与法律意识,为提升合同管理质量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应加强对合同管理人员的考核力度,包括法律法规掌握情况、运用能力、践行实效,配合奖惩措施将考核结果与个人利益挂钩,利用升职加薪、停止评优等措施,鼓励合同管理人员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努力提升个人能力。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