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管理学范例

合同管理学

合同管理学范文1

[关键词]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改革;情景模拟实训

一、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内容改革要求

现在工程招投标和合同管理课程的主要要求和教学内容是让学生更好地熟悉建筑法、民法通则当中的相应条款,并且了解工程招标投标法当中的规定,将合同法中的专业内容掌握,利用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明白建设工程合同的主要内容,并且将招投标的主要程序进一步了解,熟悉投标的报价技巧和编制方法,最后的教学要求就是让学生能够直接进行工程招投标的操作,具有一定的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和工程索赔能力。通过分析上面的课程要求可以发现,为了把课程教学内容以及传统课程体系当中衔接的问题解决掉,依照课程的具体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构建,我们一定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首先以招投标的整个过程和基本建设的流程为主要线索,融入管理、法律、经济技术等相关的知识。让招投标的过程和合同管理能够很好地将实践教学和课程管理过程中的知识点细分并融合。与此同时,还要依照课程的开展速度进行实践课程的开展,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建筑市场的管理以及模拟招投标等方式,由浅入深地把教学内容更好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并且与相关的课程实践进行结合,实现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造价、招投标课程的一体化,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进一步掌握教学内容中规定的知识点,让学生的学习水平有所提高。

二、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招投标和合同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设计的知识点和学科面也非常的广。学生和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要求,下面是工程招投标和合同管理教学当中主要出现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

工程招投标和合同管理课程当中,教学模式依然是传统的讲授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学生不能和教师之间进行互动,课堂气氛不是很好。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如果没有办法改革,那么就很难实现教学目标。

(二)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

现在教学专业课的课时比较少,主要还是进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分配到的时间非常的少,教师只能通过参观一些工程交易中心等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建筑工程招投标的过程。但是这种实践教学的方法只是浅尝辄止,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业务进行结合,这就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

(三)考试形式与课程内容偏离

传统的工程招投标合同管理考试当中,试题主要是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这种考试模式和考试内容,很难把学生在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学习过程中获取的知识和实践技能体现出来,无法更好地了解实际操作训练的能力。

三、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授课的过程中把相关的课程内容穿插其中,让学生更好地融会贯通。在教授的时候,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更好的互动,把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还需要把自己的主导性发挥出来,依照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地控制课件和讲课的速度,让学生能够有很长的时间进行思考,通过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的思路拓宽,然而教师在使用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不能一味地放大信息量,这样就会造成信息泛滥等问题。

(二)增加案例教学内容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真实性强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教学,带着学生分析相关的知识点,并且对案例情节进行设计,留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这样就会让学生有很强的思维空间,比如说在合同类型选择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具体了解和选择成本加酬金合同、可变价格合同、固定价格合同之间的特点,并且让学生对图纸设计、前期准备等工作进行分析和考虑,教师可以依照这些典型事件进行案例的编写并且设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去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整个课程的难点、重点。

(三)开放式教学

教师需要把社会资源引入课堂中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并且组织学生对建筑工程交易中心进行参观,并且对招标会议进行实景观摩,还需要注意进行合理的校企合作,并且通过工学结合的方法更好地对人才进行培养,邀请相关领域的工程师、专家等进行学校讲座,通过亲身经历来对理论知识进行重点掌握,让学生的印象加深,可以邀请相关的企业共同进行参与,让学生的职业能力更为突出。总之,伴随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脚步进一步加快,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下工程招投标和合同管理的教学一定要与时代进行结合,因此一定要加强该课程的教学探索工作。

参考文献:

[1]蒋先智.试论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教学创新[J].经营管理者,2014(7):347.

合同管理学范文2

【关键词】建设工程;工程合同管理;教学改革;策略

一、教学特点和现状分析

该教学科目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主要客户群,它综合性和专业性较强,由工程法律、造价、管理等知识构成,对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力要求较高。另外,该课程与国家工程法律联系密切,这也要求本专业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需要及时有效作出更新。但是,我国高校针对该专业实际教学中,教学方法更新不及时,还依旧按照传统教师课堂填鸭式讲解教学模式,学生死记硬背成分远远大于对知识产生兴趣和理解的程度,使得学生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这就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结合教学内容创新和丰富教学手段,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运用能力。

二、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一)注重教学内容改革

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及社会针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来设计和选择教材,并要保证教材与该专业的技能相契合,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践性,使得学生可以通过该专业学习,技能与知识水平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从而自主提高对课程的重视,自愿投入学习中,提高教学效果。由于高校对学生的实际知识应用能力培养有所偏重,因此,教材要具备有效的实践性,注重加强学生的实践性教学。首先,教学内容尽量与学生岗位从业资格证考试的内容相融合,例如质检员、造价师、注册建造师等。与此同时,还要与不同岗位的实际工作特点相结合,与工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实际工程中的案例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提高课程教学实际教学意义。除此之外,教材内容改革过程中,将国家、地方最新工程法律政策规范、各岗位执业考试相对应的考试大纲等内容进行整理,与教材内容做好融合与衔接,使学生一目了然,及时掌握国家政策,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二)注重教学载体的改革

当前互联网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在社会各领域得到广泛使用。教学载体革新,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将教学资料与授课视频上传到网络课程学习公共平台上,课程教学视频及资料要保持结构完整,学生可以系统学习。智能技术发展,使得更多先进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运用。如VR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得以运用,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其实体行为的仿真系统能够使学生沉浸到教学环境中,提高学生学习体验,一改传统课堂中讲授的枯燥与乏味特点,激发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国传统教学方法理论与实际脱节情况严重,并且,在教学资源获取,提高学生学习体验感,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的方面有很大不足。为此,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点。随着社会和科技发展,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当下人才培养的要求。如何以学生为中心,丰富与灵活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有重要作用。

1.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网络教学平台,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

学校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成立专门在线学习平台,设置知识论坛、留言板、讨论模块等,学生不仅可以在网上学习,还可以进行知识探讨,拓宽教师与学生交流渠道,利于教师更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有效弥补不同学生学习需求

不同学生学习基础及知识接受程度有所差异,特别是对工程合同管理学科,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的科目,很多学生很难在教师课堂授课后,有效将教师讲授的知识点全面吸收。网络教学平台的创建,可以使得学生在网上反复观看教学视频,查找学习资料,并且通过网络进行疑难问题讨论,及时向教师寻求解答等。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还可以自主形成课题研讨小组,分工收集资料进行研讨分析,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理解与实践应用能力,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三、结束语

合同管理学范文3

关键词:钉钉直播;翻转课堂;学习通;课程思政

武昌工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根据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招标投标、合同管理以及索赔知识的理解与训练,旨在让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相衔接,为学生走上相关工作岗位打下理论基础。教育部2018年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在授课过程中如何融入各种信息化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需要不断探索。

1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线上教学方法

1.1线上教学方法之“钉钉直播”。2020年春季学期,人们面临一个新的挑战——将课堂教学搬至“线上”完成。开课前,学校组织了线上教学方法的系列培训,最后笔者选择了“钉钉”这一软件,它可以通过“共享屏幕”进行直播,还能将直播内容保留在软件中供学生“回放”,如此便留存了授课过程这一宝贵的视频资源。此次钉钉直播授课有以下优点。(1)与学生的线上互动较多。笔者与同事在讨论直播授课的感受时,不约而同地谈到学生比在教室里更“活泼”。即在直播授课过程中,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愿意积极响应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而这一点正是在传统的教室授课时较难实现的。(2)师生关系更为密切。在线上授课过程中,有了一个非面对面的平台,学生觉得“有意思”,反而更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把教师放在一个“传统教师”的位置。由此需要教师思考平时在教室授课时,应多了解学生的想法,从而更加拉近与他们的距离。笔者此次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所带班级69名学生的钉钉直播观看总时长统计如图1所示,在这32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平均观看总时长为1425分钟(一节课45分钟,约31.67课时)。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学生观看钉钉直播总时长与平均总时长的比较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63.77%的学生观看总时长大于平均总时长,36.23%的学生观看总时长低于平均总时长。以上数据显示,在此次线上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能坚持参与直播授课。

1.2运用中国大学MOOC课程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的特点是把知识的传递安排在课前,把知识的深化安排到课内,全面提升课堂的互动,教师更多地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学生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以锻炼[1]。笔者在此次线上教学培训过程中学习到的另一种模式是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选用一门已经建好的课程,通过SPOC的方式运用于自己的授课过程中(此方式需要一定的权限)。中国大学MOOC平台提供了丰富的课程供网上学习使用,若能在其中找到与所授课程较为匹配的慕课课程,然后将该课程的知识模块按照自己的教学进度计划加以梳理并按时,便可省去自己录制微课的时间而事半功倍。在线下课堂授课前,可以让学生在慕课平台上提前自学相应知识点,课堂上的可利用时间便能增加,例如可对重点知识进行拓展,加入相关案例以学生为主导进行讨论,深入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达到翻转课堂的效果。

2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线下教学方法

2.1“超星学习通”辅助教学。武昌工学院城市建设学院为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于2019年全面构建“一平三端”智慧教务系统。其中“超星学习通”软件的使用无疑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1)“签到”多样化。学习通签到功能使用较多的是“手势”和“二维码”等方式,但在其“普通签到”模式中可选择“要求参与人拍照”。例如上课前学生可能还在起早床的混沌中,也可能已经上了几节课较为疲惫,此时选择运用“普通签到+学生自拍”的方式,可以增添趣味,帮助学生调整状态。(2)运用信息化手段活跃课堂气氛。运用学习通软件,在每次课的PPT中提前设定相关教学活动(例如随机点人、抢答、主题讨论、投票、评分等),上课时直接调用,即可告别稍显单调的传统教学。(3)“随堂测验”。该课程的内容在“全国注册建造师(一级、二级)”和“全国注册造价师(一级、二级)”等资格考试中均有涉及,可将其“历年真题”录入课程“题库”并建立章节“试卷库”。在相关内容讲解完毕后,通过调用“试卷”进行“随堂测验”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测验结束后,结合每道题的正确率,讲解易错知识点[2]。

2.2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可在合适的章节运用,如根据《建设工程开标会程序》简易模拟一场开标会:公布某工程的招标控制价为103772835.72元,计划工期为519日历天。选择四名学生作为四个投标公司代表参与投标(把投标人名称、拟派项目经理、投标报价/元、工期/天的信息写在白纸上,然后用报纸和透明胶包好)。确定开标人、唱标人、记录人、主持人的人选。四个投标人依次递交投标文件,然后依次进行开标、唱标及记录工作,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代入感能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学生模拟开标会如图3所示。

2.3以赛促学法。以赛促学法(全国BIM招投标大赛)依托于BIM招投标相关软件。2013年《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及其附件《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技术规范》的施行,对提高招标投标过程的透明度、节约社会成本、运用互联网技术等方面有一定的推动作用[3]。目前,电子招投标的模式已广泛运用,让学生在学校就学会相关招投标软件的操作,可以更好地满足相应的岗位需求。

3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线上线下教学方法的融合

3.1课堂教学中融入软件“弹幕”功能。在此次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钉钉直播授课过程中,笔者在第一次课下课时,通过学习通软件了一个内容为“今天这节课怎么样?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的评分,69名学生中共有60人参与评价,部分学生的评价情况如表1所示。除去偶有网络延迟的影响,较多学生反映钉钉直播的互动效果较好,结合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可以对传统线下课堂教学做出如下尝试:例如,使用学习通上课,在播放PPT时增加一个类似视频网站的“弹幕”功能,让一些坐在教室却不好意思开口表达的学生,通过这一方式实时、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如此也可省去以往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后需要等待是否有学生愿意发表看法所浪费的时间。

合同管理学范文4

坚持高职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构建适应《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产业发展需要的学科课程体系,借鉴“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三位一体”的职业能力培养理念,探索、职业基本能力、通用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细化为不同能力要素的新的教学模式,完善适应不同能力要素培养的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二、课程的性质、目标及特点

1、教学课程的性质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是建筑工程及相关专业的职业技术核心课程。本课程涉及法规、经济、技术、管理等多个知识层面的学习,是建筑工程及相关专业理论实践与管理相结合的、强调以项目建设的招标书与投标书的编制运用为基础的合同管理。

2、教学课程的目标

通过《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使学生明确招投标工作的程序、应遵循的原则,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的内在联系;具有从事招标投标的工作能力,独立完成招投标各环节的工作的能力目标。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诚实守信和对企业忠诚的教育的素质目标。

3、教学课程的特点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以法律法规、经济技术、管理效益等为知识基础。依法依规开展招标文件及投标文件编写,特别是关于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方案的编写,涉及较多职业的专业的技术问题。同样,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招投标过程涉及项目管理、技术经济评价等都属于合同法的范畴,学生的法律法规与管理知识(工程合同管理,又是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进度控制、工程安全管理、工程成本管理等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必须够用,编制招标文件、投标报价,用工作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是职业基本能力的要求。课程建设资源除能满足在校学生的学习外,还为广大社会学习者提供共享资源平台。

三、教学课程的理念与思路设计

(1)制订符合行业职业(岗位群)的人才培养方案

(2)教师积极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任务训练

(3)课程建设融入职业道德教育。根据市场需求,将一些实际的施工、投标案例引入课堂,对其中与本课程有关的理论和方法等进行分析点评。把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不同知识模块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等与行业企业互相交流,交换信息,主动参与研讨,调整、更新相关教学内容。激发各个层次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符合企业人才需要的充分的发展

(4)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根据职业(岗位群)需求分解模块,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模拟招投标现场进行开标与评标活动;通过建立各个内容项目,组织技能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使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形成竞赛氛围。

(5)结合“斯维尔招投标模拟软件”,充分运用交互式的计算机辅助CAI教学课件多媒体,用虚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实训,使学生掌握招标、投标全过程及相关文件的内容,体验招投标过程中的实际场景。

四、教学的主要内容

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以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按照课程的岗位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要求完善课堂教学模块与单项技能训练模块,并结合建筑“五大员”岗位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与企业共同设计招标方的工作训练,投标方的工作训练,各方拟定合同条款的训练,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作训练等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毕业设计采用模拟招投标的形式,以本校在建的真实工程为题目,布置设计任务,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把各单项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进行综合实践训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训练中体验真实的工作场景。

2、教学内容的开展

(1)在教学中,采取课堂教学模块、实践岗位能力与单项技能训练模块相结合,融入单项技能训练

(2)创新建筑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强化实验、实习、实训三个关键环节;突出开放性,培养学生创新思考能力;突出职业性,实现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创新。在职业能力训练中紧密结合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五、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

(1)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的教学模式,注重学习方式个性化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结合,变教师单向传授为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全过程活动,充分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爱好、兴趣,促使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使每一位学生在过程中均有所获。

(2)结合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过程教学法、竞赛教学法、综合教学法等,根据职业专业要求及内容教学的实际,对不同阶段、类型与内容的教学进行适当的组合

(3)运用网络平台及相关软件实施CAI训练。

六、建立设施完备的实训基地

(1)采用模拟真实情境训练方法的校内实训建设

(2)开展与企业全面合作,企业参与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满足顶岗实习要求,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岗位。

(3)学院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条件,企业提供安排教师挂职锻炼的条件,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兼职指导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实践教学。

七、结论

合同管理学范文5

 

高校签订并履行的合同有很多种。其中涉及学校管理方面的有联合办学合同、建设工程合同、买卖合同(物资设备采购合同)、技术咨询合同等。从审计的职能出发,开展合同审计,参与合同管理。主要是通过规范合同签订程序,推动合同认真履行,开展合同履行情况的检查,起到对经济活动的监督作用。   目前主要开展的是对建设工程合同、买卖合同(物资设备采购合同)和技术咨询合同等合同从立项,市场调查,招投标,确定合同当事人、合同条款及合同价款的审核直至合同履行情况检查全过程的参与和监督。合同管理涉及到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抓好了合同管理,就抓住了经济活动的牛鼻子,规范了合同管理,就能有效地规范经济秩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本文拟结合我校合同管理和审计工作的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我校合同管理的制度建设与发展过程   1.立合同管理领导小组和合同管理办法   1999年由校长授权,学校组建合同管理领导小组,该小组由主管财务的校领导任组长,主管审计、后勤的校领导任副组长。计财处、资产处、监察处及有关业务部门的负责人作为成员参加领导小组,分口把关,共同负责经济合同管理工作,形成管理、执行、监督三者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严格经济合同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   1999年制定了《湖南大学经济合同管理办法》,同年9月下发了《湖南大学经济合同管理办法补充规定》。2000年两校合并,为了适应合并后的管理,规范学校经济行为,维护学校合法权益,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修订了合同管理办法,并下发了《湖南大学合同管理办法》、《关于成立湖南大学合同管理领导小组和专业组的通知》。   2004年12月下发了《湖南大学合同管理办法(修订稿)》。为促进学校合同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适用学校发展,2007年对《湖南大学合同管理办法(修订稿)》作了补充规定,强调了由国家财政性资金支付的合同及标的额在政策规定限额以上的合同,原则上进行政府采购,实行招标签订。   2.合同管理制度的实施   合同管理办法规定,学校合同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审计处,明确要求:经济合同由校务会批准立项,立项后由执行单位组织招投标并与中标方洽谈商拟合同初稿,经计财处、审计处对资金立项、对方资信、合同规范性进行全面核查,审计后报领导小组批准,方可正式签订合同。   审计处根据学校文件要求制定了《湖南大学建设、修缮工程合同审计通知单》,对送审的合同进行认真的审计。2006至2007年,校合同管理领导小组的重点工作是抓好合同管理的制度修订,推进学校合同管理及相应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实施各合同管理专业组和相关处室分口把关,相关处室的职责更加明确细化,严格合同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形成管理、执行、监督三者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审计处主要负责审查合同标的的合法性、合理性与有效性促进了学校合同管理规范化的进程。   在此期间,学校出台了《湖南大学设备仪器采购实施细则》、《湖南大学大宗物资采购实施细则》、《湖南大学文献资源采购实施细则》、《湖南大学基本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实施细则》、《湖南大学修缮管理实施细则》、《湖南大学合同管理办法》等文件。至此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合同管理制度,规范了学校合同管理、仪器设备及大宗物资采购、修缮项目管理、基本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及文献资源采购程序。二、合同管理和合同审计工作的实践学校审计处认真执行学校合同管理办法进行的审计。通过审计发现问题,规范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益,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形成有效的经济监督管理机制。   为了做好合同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充分发挥自己业务能力,从实际出发,制定了《湖南大学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对合同审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如各单位严格执行学校合同管理系列制度,送审合同必须提供合同签订前期工作文字记录、材料、招投标会议情况记录、招标答疑记录、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设计图纸、合同文本等资料;对不能按正常程序组织招标投标的特殊项目,必须提供有主管校领导签字的《特殊项目请示报告》,报告中须说明原因、项目概况、造价、资金来源、结算方式等;采取总价包干的项目需提供经审计处确认的预算书;采取按实结算的项目需提供经基建、后勤等部门审核的预算书;送审合同资料存在下列情况的,不予受理审计:资料和资料内容不全;未按学校规定程序进行招投标;不按招投标决议签订合同;改变中标队伍或中标金额;其他未按相关法规和学校制度操作的合同文本及资料;受理的合同,合同审计应根据《合同法》、《招标投标法》及学校合同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度进行审计,并在7个工作日内出具合同审计通知单或者签署审计意见,报审计处处长审批后,将送审合同、资料及合同审计通知单或者签署的审计意见返还给送审单位;建设工程项目、修缮工程项目、仪器设备采购、大宗物资采购等合同履行情况的审计检查应根据学校合同管理领导小组的安排组织实施。   近年来,通过合同管理领导小组、各合同专业组和审计处的共同努力工作,按照制定的《湖南大学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湖南大学小型建设与修缮工程施工合同》等文件执行,做到了合同审计的规范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一,通过学校合同管理和审计的规范工作,我校的合同管理效果明显,发挥了较好的作用,维护了学校权益。   用合同管理的方式去规范、约束经济行为,避免了经济活动中由于缺乏法制观念给学校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减少了由于认识上、说法上的差异所造成的不必要的纠纷,从根本上维护了学校的合法权益,开展合同管理工作以来杜绝了对外经济纠纷事件的发生。   第二,创造了效益。在实行合同管理的过程中,采用的是集中、公开的方式,施工单位和供货商的选择实行了公开招标投标的形式,提倡的是公平竞争、择优选用的原则,因此,能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产品质量),实现优质服务,降低工程造价(产品价格)。就2009年,据建设修缮工程、仪器设备和大宗物资采购三个合同管理专业组上报的合同签订情况和招标投标情况并经统计,2009年3个合同管理专业组共办理609份合同,合同金额达16411多万元;经过招标投标工作程序的把关节约经费1233多万元,平均节约率为7.5%。#p#分页标题#e#   第三,有效地防止了腐败。开展合同管理,把经济监督的关口前移,实际上就是对经济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监督。合同管理有校内各职能部门全方位的参与,形成了监督的合力,增加了经济活动中的透明度,有效地抑制了腐败行为,加强了廉政建设,保护了干部。   第四,培养了一支队伍。合同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和各专业组的成员通过参加合同管理工作,法制观念增强了,市场意识增强了,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提高了。我校合同管理工作,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生过合同纠纷。   但仍存在有一些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的工作。如仍存在有不重视合同签订、特殊工程项目合同后补程序不及时且不规范、送审合同审计资料及内容不全且程序不到位,以及个别专业组合同管理人员工作不到位等。   三、促进和完善高校合同管理工作的建议   首先要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在认识问题上,首要的是校领导充分认识、高度重视经济监督。历届校领导非常关注合同管理工作,多次在学校的中层干部会上通报合同管理情况,把按程序办理合同作为一项工作制度,要求必须遵循并且把它落实到每一项具体业务中,使上上下下形成统一的认识。   不按程序办一是办不通,二是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其次,组织到位。实行合同管理必须有组织保证,学校合同管理领导小组正副组长由学校校长和相关主管校长担任。   有关部门负责人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共同参与把关。合同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审计处,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具体工作。同时下设四个合同专业组,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作为专业组成员,共同参与,具体完成每一项合同的签署工作,实行组长负责制。   第三,措施到位。健全的制度是开展合同管理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合同文本体系,建立合同信息管理系统。一是明确各方面的工作职责,即领导小组的职责,专业组的职责及授委托权职责。二是明确工作程序。三是明确工作关系。经过多年的努力,确保了合同管理真正发挥作用,避免走过场,流于形式。   第四,宣传到位。加强合同教育,重视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加强合同意识,强化法制观念,加强对《合同法》、《建筑法》、《招标投标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省、市政策及学校合同管理办法系列制度的学习和宣传,使教职员工能够熟悉和使用这些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支持和理解合同管理工作,自觉按程序办事。只有依照法律、法规从事经济活动,才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才能真正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五,执行到位   加强合同签订的事前管理,认真按照《湖南大学合同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开展合同管理工作,严格按程序办事。⑴每一份合同的签订都应有符合规定的依据,都必须在招(询)标评审后确定的中标结果的基础上签订合同,项目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随意更改变动中标项目内容、中标价格等。⑵规范合同文本,对合同的格式、条款都要作明确的规定、要求,确保每份合同的内容详细、具体,使合同的签订尽量做到规范、完整,避免因合同条款不全面和不明确,导致产生合同纠纷的产生。⑶严格合同签订程序,明确授予权范围,每份合同的签订,都必必按程序操作,层层把关,责任到位。(4)减少合同执行过程中的变更,减少超合同价款的情况发生,强化验收环节,确保合同执行的真实性与有效性,避免合同执行过程中的弄虚作假,以次充好现象的发生。   第六,监督到位。校合同管理领导小组不定期地组织合同管理专业组和相关部处对项目签订合同和执行合同的情况,按照《湖南大学合同管理办法》进行监督检查,对严重违反规定的项目、项目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对存在的合同管理问题予以整改,对相关部门在项目合同中的协调与配合失误予以及时纠正。

合同管理学范文6

关键词: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教学设计

1总体教学设计

1.1教学目标确定

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课程目标既要与地方产业紧密对接,促进就业,又要保证学生具备职业迁移能力和广泛的适应性[2]。“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模块教学目标,依据教育部2019年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结合1+X证书等级标准(中车行),紧扣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小鹏汽车等公司岗位需求,考虑学生就业岗位拓展性,重新修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制定“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模块教学目标为,三掌握、三能够、三形成教学,具体如下:知识目标为掌握动力电池原理与结构(难点),掌握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功能,掌握充电系统原理(难点)。技能目标为能检测动力电池箱(重点),能正确操作高压系统(重点),能排除充电系统故障。素质目标为形成安全意识,形成良好职业习惯,形成团队精神。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服务岗位要求,掌握动力电池更换保养,状态数据读取。考虑学生就业岗位可向电池包检测、动力电池管理系统试验、充电设备管理服务等岗位迁移,增加动力电池失效原因、动力电池监测数据采集、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动力电池充电管理等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奠定职业拓展基础。

1.2学情教情分析

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学生是学习主体,分析学生基本情况,是设计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是确保因材施教的基础,对数字资源容易接受并有好奇心,但使用不当。通过统计高职学生互联网使用数据,结果表明高职学生使用手机上网,主要是利用微信进行情感交流,在短视频等平台观看短视频,玩手机游戏,使用网络学习的学生少之又少,50%学生具备学习相关信息搜索能力[3]。自我控制及钻研能力方面,仝玉琴等调查分析数据中,关于“学习中遇到晦涩难懂问题,能锲而不舍的解决问题”问题,其中46.71%被调查者回答“经常能解决”,53􀆰29%被调查者回答不能锲而不舍的解决问题[4]。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钻研能力薄弱,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不能主动积极花时间,去解决问题,进而放弃。学习主动性不高,课内外作业需要推动。不喜欢抽象概念,喜欢通俗易懂讲解。学生主要特点是动手能力强。教师熟悉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学目标确定、学情分析、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理念、设计教学过程、评价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具有很多优点,也具有一些缺点,强调教师是课程主导者,突出教师的讲授过程,讲授方法。对学生参与互动等关注较少,主要教学过程是围绕“讲授”展开,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过程设计较少[5]。“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模块课程授课对象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斯堪尼亚班)二年级学生,生源为普通高中毕业生。学生的知识基础为,已学习铅酸蓄电池、掌握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学习过动力电池相关晶体结构知识,电工技术课程中学习过基尔霍夫电压电流定律、直流稳压电源、相关知识,电子技术课程中学习过电子元器件、放大电路、逻辑电路、触发器、模数转换等。课前调查69%学生上课前没有见过动力电池及车载充电机。技能基础为能使用万用表、示波器、钳式电流表等常用电工工具,步具备汽车电路图识读能力,能处理常见的断路、短路、虚接等故障。能正确使用扭矩扳手、气动扳手、电动扳手、百分表等机械工具,完成机械部件安装拆卸检测工作。学生认知基础为调查问卷显示94.87%学生,接受“实、理、虚、实”融合教学模式,感性认识缺乏的学生。

1.3教学内容分析

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典型工作岗位任务分析以及教学目标,考虑学生未来就业岗位迁移等因素,将职业教育新业态教材《新能源汽车技术》、十二五规划《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电源管理》,整合成八个项目[6],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是模块三,该模块将关联度高,有递进关系的动力电池管理与充电系统,整合成一个项目八个任务动力电池原理与结构、动力电池监测数据采集、动力电池上下电管理、动力电池热管理、动力电池更换、动力电池检查、动力电池交流充电、动力电池直流充电。其中动力电池原理与结构、动力电池监测数据采集、动力电池上下电管理、动力电池热管理,增加讲授内容和深度,为学生将来职业迁移做准备,为学生未来从事动力电池系统试验、电力电池成组等工作,奠定基础。动力电池更换、动力电池检查、动力电池交流充电,满足目标就业岗位,新能源汽车服务岗位工作需求。高职院校教育目标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是人才培养的重点,培养技术技能的同时,应落实中央部署,增强专业课的价值取向引领,教书更要育人的作用,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7]。“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模块教学中,选取《大国汽车工匠》等与专业知识技能相关思想政治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将“立德树人”指导思想落到实处,提升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工匠精神[9]。

1.4教学理念与策略

根据以上学生情况分析,学生使用手机观看短视频时间较长,教学过程中适当导入趣味性教学短视频。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钻研能力薄弱,采用动画、模型、仿真、虚拟现实等技术,降低难度,化复杂为简单,学生具备一定量基础知识技能,其学习效率、学习效果会逐步提高,实施建构主义教学,教师收集、选择合适难度的资源,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支持学生主动探索,实现自主学习,确保因材施教。教师情况分析,实施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师应从讲授主导型向建设者、帮助者、推动者转变。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材、教学方法、组织实训设备、教学软件等教学资源,建设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设计师生、生生互动环节,通过讨论分析实现知识技能内化,运用内化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技能外化。做到因材施教,改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受教育者方法能力和综合素质。“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模块教学设计,遵循以“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以学校现有软硬资源为基础,以学情分析为指引,选取建构主义为主体、传统教学模式为辅的融合式教学模式。根据课前调查69%学生课前没有见过动力电池及充电机,课程导入部分加入实践认知环节,利用自制水果电池、单体电池、动力电池总成,帮助学生建立,对教学内容感性认识,以1+X证书要求课程内容为理论基础,以专业省级实训基地建设虚拟仿真软件、VR虚拟现实为虚,以省品牌专业建设“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为实。构建实践认知、理论、虚拟仿真、实操有序衔接教学模式,切实解决学习跨度大、设备少、高风险教学难题,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教学过程分为“认理虚实”四个阶段,课前探索采用教学短视频,课中设计讨论汇报、仿真探究、实操训练、小组数据分析、总结内化等自主学习阶段,课后通过教学平台复习、预习内容。

1.5教学资源及信息化手段

为实现预定教学目标,解决实操设备数量少、动力电池高电压高风险,实现“认理虚实”教学模式。在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建有具有实践认知、多媒体展示、结构展示功能的实践认知理论教学区。建有虚拟仿真+实操设备融合式虚实教学区,学生在终端电脑进行虚拟训练,训练过程直接传输到实训台架,实训台架与虚拟仿真软件同步动作。虚实教学区配备24台电脑及配套网络设备、实训台架6台、车辆2台。

2教学实施过程

依据学情分析、教师分析、课程标准,制定16课时课程学习任务,授课班级分成4个小组,在教师引导下,开展学习活动。教学活动按照“课前探索、课中导学、课后巩固”的流程进行。

2.1课前探索

教师使用超星平台提前在教学平台上金属离子化倾向等自学资源,学生自主预习,学生学习后网络考核,网络教学平台具备批改、统计、分析功能,教师借助平台推动学生学习和个性化指导。

2.2课中导学

(1)实践认知。根据学生自主钻研能力分析情况,设计水果电池、直流稳压电源模块等实践认知实验,单体电池、结构原理展示模型,帮助学生建立授课内容的感性认识,降低学习难度,为后续内容铺垫。(2)理论讲授。依托学校现有新能源汽车云立方教学平台及国家新能源汽车教学资源库,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讲授抽象理论知识,突破重难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发现和解决问题,优化学习过程。(3)虚拟仿真。针对动力电池、充电机电压高、操作存在高风险,设备台套数少,单生操作时间短,学生对数字媒体易于接受,设计虚拟仿真、VR虚拟现实训练环节,降低风险、提高训练效果。(4)实操练习。通过虚拟仿真练习的学生,分配工作任务,在虚实练习区域实操,“做中学,学中做”,验证理论和虚拟仿真学习结果。

2.3课后巩固

通过超星教学平台,课后作业练习,学生提交作业,教师评价,企业评价。教师在平台进行答疑和学习拓展。单次课教学过程见图2。

2.4教学评价

依据课程目标本课程重点考核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交直流充电故障检测能力。课程成绩由过程考核和期末成绩组成。课程成绩=过程考核(50%)+期末考核(50%)。过程考核=课前探索(20%)+课中评价(50%)+课后巩固(30%)。过程考核在超星教学平台进行,结合学生实操时的任务表现和老师的评分,教学平台自动生成成绩单,形成学生理论知识评价和实操能力的评价。电脑自动生成蜘蛛网式综合能力评价表,不但可以从评价表中看到学生的整体情况,还能更好地分析学生个人情况。

3教学实施成效

教学实施后与上届相比,动力电池管理检测、充电控制等重难点成绩明显提升与上届相比,学生反馈学习难度降低、收获多。

4结语

合同管理学范文7

由于PPP项目的不断出现,其特有的参与主体框架与风险分配特征,导致PPP项目合同内容不同于现有其他工程合同。本文分析了PPP项目在融资、建造、运营等阶段的特征,提出在合同管理教学中相应内容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

PPP项目;合同管理教学;探索

0引言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往主要通过传统的招投标方式选择项目承包商。然而在过去几年里,由于私营部门大量的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筑的建设和融资工作。PPP项目作为一种特定的融资形式广泛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于PPP项目中利益诉求不同而又数量众多的参与方以及相应数量而又整体关联的合同使得这样的项目非常复杂。此外,每个参与方的利益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表现,同时也在于其他主体在项目实施中的表现。PPP项目一般来讲是基于一个所有参与方共同承担风险的项目,风险共享是必要的。在PPP方式当中,私营部门设计、建造甚至运营基础设施,独自出资或共同出自且暂时持有项目,在一段时间内运营和维护项目。在PPP合同的订立与执行过程中,社会资本将在利益与风险分配,违约责任、补偿等问题上与政府进行协商,反映了政府与私营机构之间的平等的民事主体关系,但同时又受到政府的监管,存在行政管理关系。在PPP合同中,政府扮演了项目监督者与参与者的双重角色,且多数PPP项目属于政府有义务提供相应服务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导致PPP合同不同与一般的工程项目合同。

1PPP项目运行特征

PPP项目的合同从提出到签订乃至履行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与多样性,且项目所在地区、各参与方合作意愿、风险偏好等方面的差异,最终表现为合同内容上的千差万别。PPP作为一种新型项目融资的方式。

1.1其融资特征是:

(1)项目的出资人主要着眼于将作为还款来源的项目收益。

信用评估是基于项目本身,而不是基于借款方的信用状况。

(2)贷款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只限于项目资产。

项目融资通常称为“有限追索权”融资,因为贷款人对借款人的追索权是有限的。大多数项目融资的结构复杂,项目的风险是在项目众多参与方之见传递的。任何一个PPP项目都有很多主要的参与方,所有的这些参与方都有独特的作用去参与项目。这些参与方之间的合同安排和风险分配可能是复杂的。

1.2PPP项目主要的参与方通常包括:

(1)政府机构

一个政府部门或者法定权威机构是关键的参与方。它将授予“特许权”,即建立、拥有和经营该设施的权利。政府的合作在大型项目中至关重要。政府机构通常是主要的参与方,它将启动该项目,进行招标、投标人的评价。

(2)社会资本参与方

社会资本通常会专门针对项目组建项目公司,作为PPP项目签约主体。特定项目公司通常由社会资本出资设立,或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社会资本方也作为项目发起人,其形式可以是一个合伙企业或有限责任合伙公司等不同形式。

(3)工程承包商

承包商主要负责项目的建造,承包商也可能是发起人,通常与项目公司签订固定价格、固定工期的工程总承包合同。承包商要承担工期延误、工程质量不合格和成本超支等风险。

(4)运营维护承包商

运营商将与发起人签署一项长期合同,由项目公司负责项目部分的运营和维护事务,运营商也可以将股权注入到项目中。运营商需要比政府更有效地运行同类项目获取的利润。

(5)出资人

项目的融资方通常有商业银行、政策银行、信托公司等,在一个大型的项目中,有可能是一个银行或一个财团提供债务资金给项目发起人。不同的银行往往会对施工合同成本超支提供不同的贷款安排。由于PPP融资结构是一种项目融资,出资人将审查所有核心项目文件评估风险的分配。

(6)其他参与方其他缔约方如保险公司、设备供应商、工程设计顾问等也将参与。

2PPP项目合同体系及内容

在PPP项目中,项目参与主体通过签订一系列合同来确立和调整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PPP项目的合同通常包括项目合同、股东协议、施工合同、运营服务合同、原料采购合同、融资合同等。在PPP项目合同体系中,各个合同之间紧密衔接、相互贯通的,合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传导关系,对PPP项目而言承担风险的一方应该对该风险具有控制力,承担风险的一方应能够将该风险合理转移,如果风险最终发生,承担风险的一方不应将由此产生的费用和损失转移给合同相对方。

2.1采购协议

采购协议通常是在基础设施项目的关键文件。政府机构和政府机构之间的协议,在该协议中,政府机构同意按议定的价格和数量购买基础设施的服务。从政府机构的角度来看,项目的时间内应能保证相应的数量和质量的服务。政府机构也要求社会资本承担未能满足性能标准的后果,如违约金。项目的可行性,特别是其盈利性将取决于其未来收益的可靠性,在采购协议中,社会资本与政府机构需减少市场风险至最低。尤其是政府补贴付费是政府机构为其提供的基础设施支付的费用。发起人将要提供的费用,以支付所有或至少相当部分固定成本。使用费将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政府机构需要使发起人有最大的激励来达到预定的绩效标准。

2.2建造合同

PPP项目建造合同中合理划分政府与社会资本在建设期间的权利义务。在PPP结构项目中,政府和金融机构必须由能力在发起人违约,财政协议的终止时,介入干预且接管发起人在施工合同以及运行和维护合同中的责任。因此与施工单位和运行维护承包商的协定必须包括责成施工单位和运行维护承包商遵守该制度的条款,这个结果是出于维护施工单位和承包商利益的考量。政府和金融机构拥有在适当条件下终止或介入干预的权利,这也是PPP项目的一个重要特性。在PPP项目合同中(通常会涉及到设计和施工合同)由工程变更引起的风险比传统施工合同更复杂。一个在PPP项目中传统的承包商会迫使自己,在执行施工合同时为满足发起人的意愿,要超越合同范围进行额外的工作。传统合同中的发起人则会同意将支付由商定机制确定的额外工作费用。在工程的投资、进度与质量控制上,项目公司除了要受合同义务约束之外,还会有额外的商业动机,因为只有项目开始运营,项目公司才有可能获得付费。这也导致PPP项目的控制目标更具有自主性。

2.3运行和维护协议

运行和维护协议对PPP项目而言是长期合约。PPP项目的运营既关系到产品或服务的供给效率和质量,也直接影响项目公司的收入。该协议通常需设定运营的条件、开始运营及付费的时间点。因此运营与维护协议的实质性条款还会涉及到运营商的详细技术要求,以及出资人的支付义务。如果由于社会资本的原因等导致项目公司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开始运营,开始获得付费的时间也将会延迟,但是其经营期不会因延迟开始运营而顺延,意味着项目公司的运营期会随之缩短。如果延误开始运营超过一定的期限可能会使得政府方主张提前终止该项目。当然也可能由于因政府机构的原因导致项目公司无法按期开始运营的,这时项目公司同样有权主张延迟开始运营日,同时向政府方索赔。但如果是由于不可抗力及需由双方共同承担风险导致项目不能按期开始运营的,受到该影响的一方可以免除违约责任或申请延迟开始运营日。对于项目的维护通常由项目公司根据合同约定及维护方案和手册的要求对项目设施进行维护和修理。

2.4支付协议

在PPP项目中,常见的付费机制主要包括以政府付费、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在支付协议中需要考察PPP项目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是否可以准确计量,以决定其采用使用量付费或是绩效付费方式。支付协议还应当保证项目公司获得合理的回报,以形成有效的激励,保障项目实施的效率。考虑到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变更,支付协议需要结合项目自身特点设置相应付费调整机制,包括项目调价的依据、标准,调价的条件、方法和程序。

2.5项目担保

为了保证项目公司能够按照合同约定履约,政府机构通常要求项目公司提供一定的履约担保,如履约保证金、履约保函等。

作者:何鑫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参考文献】

合同管理学范文8

关键词:工程;招标及投标;合同

1《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现状分析

《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中有很多难理解的法规条款,传统的授课是以理论讲授为主、简单模拟为辅,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比较被动,缺少综合素质的培养,难以符合招投标、合同类企业所需专业技术人员的标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开标的正确顺序、投标报价的决策、合同示范文本条款理解、施工合同管理与合同索赔等。

2《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改内容和目标

2.1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代教育学者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我教育过程,是一种要求学习者必须全部身心参与的特殊认知过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课堂讲授,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不出一起学习的气氛,造成学生没兴趣、上课玩手机、作业网上抄袭等现象。如果采用角色代入法、案例分析法、对比施教等多种教学方法,授课中依据课堂气氛和所讲授的教学内容,灵活地应用课堂教学手段,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角色定位是角色代入法的第1步,是学生在所从事行业中的角色定位,让学生认识到行业中各工种的职责,是学生管理职责执行力的切人点。在学习过程中,先将学生分组,以组为单位建立各个协作公司,学生自己角色定位,包括企业定位和岗位职务定位。可以通过招投标的程序来进行细化分配,各筹建模拟公司可以细化各工种人员职责,如可以分职责设置前期的招投标负责人、总工程师、项目经理、造价预算部长、总监、技术员等职务,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挑选角色。在知识储备的后续教学中,通过模拟公司的职责,根据任务需要安排相应工作给学生完成,使学生对建筑业相关人员职责有初步认知。

2.2提升学生的实践及综合应用能力

传统教授方法看重理论讲授,没有系统规划整个招投标全过程,没有建立该课程与原有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从角色定位到模拟现场实践:要求学生在提升技术的同时,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全部程序。尽量做到"四能”:①能做。在工作中解决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②能写。可以根据现实情况写出各种可行的报告;③能说。准确无误地表述自己的看法;④能干。做好每一份工作,有组织协调能力。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成功的关键,是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工作岗位,并在较短的时间内独立承担岗位工作。通过在课程中模拟现场实践,使学生参与到招投标过程中,实现“四能”培养目标,增加就业率。从模拟实践到观察感知,心理学家班杜拉说过:“人的做事能力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这些认知过程的学习就是加深知识的过程”。在讲授理论内容之前,先以现实工地招标公告、招标文件及投标文件等做为学习的切入点,是学生了解自己所学课程的良好开端。让学生们带着3个W去学习知识,从而解决疑问。

2.3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接受,解决问题的同时拓展创新能力。课程教授过程当中采用对比施教法,用下列三种方式解决同学们提出来的问题:①提问的同学自己查阅相关书籍或网上收集资料;②由其他同学来帮忙答复问题,查阅相关书籍资料,再讲解;③由教师逐个解答。对于工程招标、投标、合同章节,交叉采用第①种、第③种方式进行解答。当老师直接回答时,学生只是听,知识接收差;同学们配合密切、主动积极是前两种学习方式的情况;第②种方式优势更多,一个人学会而且能讲出来,那肯定是学通了,在讲解的过程当中语言表达能力、个人的自信心都得到了提升。教改实践中,通过引入招投标模拟实训软件,在学习、应用软件的过程中了解招投标过程,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效率,在此基础上巩固、强化了所学的专业知识。

3结语

更新过时、落后的教材,要与建筑行业相关规范相符合,要及时更新课程知识,更好地适应建筑市场的发展。通过实际案例,模拟企业角色,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模式,让学生系统地接受相关理论知识,完成学习目标。学生通过思考后的实践操作,增强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充分体现高职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为同学们毕业后的发展和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佘立中.土建类学生工程合同管理能力的培养与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4(2):59-62.

[2]袁康敏.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素质教育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28):241.

[3]高盼盼,许国贺,齐立萍,李贺.《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浅析[J].建材与装饰,2018(15):188.

[4]许震宇.工程招投标课程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3):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