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范例6篇

行动导向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范文1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综合职业能力

一、引言

电子信息类企业对学生的要求是能胜任电子专业技术岗位的一线工作,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能进行技术管理,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同时又要有较好的职业素养,包括团队合作、吃苦耐劳精神,有一定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简而言之,就是要求电子专业学生有较好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是一门能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通过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基础。笔者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简述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近年中职学校大力推广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所谓“行动导向”,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动手为主,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参加全部教学过程。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主要承担者变成一个咨询者或指导者。

行动导向教学的具体方法有:项目教学法、大脑风暴法、模拟(仿真)教学法、卡片展示法、思维导图法、角色扮演法等等。笔者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教学中主要采用了项目教学法,课程分循环灯、叮咚门铃、可调电源设计与制作等几个大项目来进行教学。项目难易程度也是递进式的,越往后学,难度越大。

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过程共有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五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教学目标要求、能力培养要求、工作方法要求和完成时间要求。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中的实践

1.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思路。

教学过程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普遍认知规律,按照电子产品设计制作过程,通过PCB板的设计制作、元器件的选用安装、电路调试和维修典型教学任务来设计教学方案,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教学组织形式,制定合理的综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通过典型教学任务的实训,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实训任务以工作页的形式按照企业岗位职责、岗位操作内容、要求和业务进行编写。通过实训,学生学会用ProteDXP进行电路PCB板的设计和制作,能对常用元器件进行识别和检测,掌握常用工具、仪器、仪表的操作技能,学会电路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的方法。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独立工作能力、安全意识等,为以后从事电子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

2.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

叮咚门铃电路是由一块时基电路555集成块和元件组成的。它装调简单容易、成本较低。因为教学对象是电子专业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在教学中对集成电路和叮咚门铃电路原理只作简单讲解,重点是要学生实施叮咚门铃的设计与制作,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下表为叮咚门铃设计与制作的行动导向教学过程:

3.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效果。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课堂变成了动态开放式课堂,符合中职生好动的心理特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习任务的合理设置,使学生电子专业技能得到充分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提升。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得到了丰富和提高。学生普遍学会了根据学习工作页主动去搜集信息、查阅资料、制定计划、解决问题、反思问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师在整个指导过程中能及时收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

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1.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学习领域)不完善。

现阶段中职学校电子专业的课程基本沿用以前的教材,这些教材编写的思路基本以传授专业知识为重,不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编写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教材刻不容缓,而且在编写教材时必须有行业企业参与。

2.现有的实训设备和信息设备不能满足行动导向教学的要求。

学习情境是从来自企业的工作过程提炼而来的,现有的教学设备跟不上企业工作的要求,学生难以实现自主探究、自主查询资料,行动导向教学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3.行动导向教学的师资问题。

行动导向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所以职业学校教师不是考一个职业技能证就能满足教学要求。目前职业教育教师大多来自高等院校,他们本身缺乏企业实践经验,为了适应行动导向教学,职业学校教师必须要到企业深入学习。

只有中职学校的课程体系、硬件设备和师资水平达到行动导向教学的要求,“行动导向”作为一种新教学方法、新教学模式、先进教学理念才能更成功地运用到中职教学中。一线专业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总结经验教训,发挥其优势,为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行动导向教学范文2

关键词: 行动导向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165-01

0 引言

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职业教育将成为成果转化的重要保障,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发展。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从制度到方法,从规模、质量到教学效果等方方面面都急需创新。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方法,其中既有具体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法、案例教学法),也有教学技巧(如职业院校教师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较为容易在高职高专普及。且教学效果较为明显,对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当时在全国各校都在进行这方面的推广或者尝试。

1 关于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发的几个问题

1.1 一点思考 在体验学习的充实,享受工作的乐趣同时,我们也学会思考:实践和创新从何处入手?怎样寻找突破点、闪光点?如何说,如何写,如何和学生相处?这就要求我们思考所在的区域性和专业性相结合有何特性?只有真正把学生所面向的就业的区域范围和本身所学专业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把“宽基础,重实践,备专能,求创新”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内容。很多时候一个小游戏、一种社会现象、或者日常生活习惯都可以成为行动导学法的切入点。而这些切入点更为贴近生活,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产生兴趣。

1.2 二点了解

1.2.1 加深对当代学生特点的了解,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研究我们的学生,当代大学生主要以90后为主,对于这代学生来说,思维方式和教师甚至与他们年纪差不大的80后都有很大的区别,他们思想活跃,追求自己的个性和时尚,注重民主平等,教育消费观念明确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才能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不仅如此,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个体的了解,平时多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个性,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适合的专业方向,的只有真正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提出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教学理念,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2 加深我们教师对自身的了解,我们如何让学生乐于接受自己,进而更乐于接受我们所传授的知识,教师只有真正了解自身才可扬长避短,汲取和积累更多的经验,向学生展示真实的自己,让学生感触到你的真诚和你的常识,因为喜欢你的人,而喜欢上你的课,良好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堂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因此,老师只有既了解学生,又了解自身是教师能上好课的必要前提。

1.3 三个转变 ①角色转变: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就教师而言,应该转变观念,一堂课: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教师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当的时候指导学生解决实践问题,而不是以教师为主,从头到尾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做.而就学生而言,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前准备活动、课堂教学活动、课后延伸教育活动。只有使学生积极投入教学全过程,成为受教育的主体,才能使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只有这样,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教”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旁导”模式才能真正实现。

②内容转变: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指针对某个教学内容而设计的能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可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小任务。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突出了学生主体。

③场所转变: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课堂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因此教学不可局限于课堂,更应该突出实际经验。行动导学法提倡产学结合、校企业合作的办学模式。必须建立相互尊重和信任、风险共担的校企合作机制。让我们的课堂走向企业,使课堂教学真正能转变成以实际经验为中心的社会企业。

1.4 四点浅见

1.4.1 “行动导学法”体现了工学结合、校企深度融合 “行动导学法”即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办学理念,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人为本,注重文化建设。以行动导学法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更突出了“学法”能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等优越性。

1.4.2 心好一切都好 “行动”首先得“有心”,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课堂教学是心与心的交流,教师应有对教学的热心、对学生的用心和对自己的信心。注意用自己的身心去影响,用自己的激情去诱发,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让学生跟着你行动起来。

1.4.3 教师职业 一个职业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一个工作过程中,其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及工具等方面有它的独到之处。它是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的。职业教育是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的教育,突出职业能力(功利属性)和关注人的发展(教育属性)。

1.4.4 教师教学方法和技巧应用,教师应注重自己教学水平提高,能力开发和敬业精神的培养,进一步提高自已的教学技巧,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是一名艺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课外教学都可以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行动导向教学范文3

一、如何科学、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教师、学生等方面呈现如下特征:教学内容可以是一个章节或者一个复习单元,多为结构较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与职业实践或日常生活有关,具有工作过程系统性;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促进跨学科学习;学生自行组织学习过程,多以小组进行,把更多的思考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的行为方式和实践空间;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交替使用;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专业知识的对话伙伴,应促进并习惯让学生采用独立学习的工作方式;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经验,通过知识迁移应用使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积极调动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等。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课程建设应用中的若干思考

(一)转变教学观念

在教学设计上,教师的主要职能应从“授”转变为“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引导、指导、诱导、辅导的作用,在角色定位上,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问题的策划者、方法上的引导者、活动中的组织者、形式上的主持人。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探讨,只控制过程,不控制内容,只控制主题,不控制答案。

(二)更新教学内容

在课程建设原有基础上和现有的制度条件下调整课程的内容、形式,构建合理、有效、针对性强的课程内容体系——“一二三”教学内容体系。即“一条主线”:以培养学前教育岗位的职业技能为主线;“两大基础”: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一是课程设计的基础知识,二是先进的课程理念;“三大关键能力”:按照学前教育岗位的职业需要,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三大关键能力,即课程的设计能力、课程的组织指导能力、课程的评价能力。针对行业发展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引进了多元智能游戏、蒙特梭利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亲子教育课程等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实际,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能够接触到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将来更好地开展学前教育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优化教学资源

1.教材建设与选用。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材的编写和选择是很重要、很关键的一环。我们选用学前教育专业优秀教材(部级),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专门的辅导材料及配套的实验教材,以满足教学需要。为学生推荐了《三岁决定一生》、《卡尔威特的教育》等优秀课外读物,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学生准备不同版本的幼儿园课程实验教材、幼儿故事,要求学生认真熟悉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并结合课堂所学内容,练习设计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并大量组织试讲,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实际训练,达到培养从教能力,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2.实践教学条件。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实践教学的场所要充分体现其职业性,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接受综合职业行为能力的课程训练。我们注重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线,建立多媒体课件、立体化教材、网上资源、实训基地融为一体的教学条件体系。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四十余个教学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见习、实习,架通学院与幼儿园对接的桥梁,使理论与实践相融,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利用已建的模拟实训室,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为课程的建设、学生的岗位练兵提供条件。为适应不断发展的学前教育及相关产业的需要,更好地完善教学条件,力争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我们还制定了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加大经费投入,改、扩建了模拟实训室,为课程建设提供了更优越的条件。

3.网络教学环境。现代教育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环境和教育手段,行动导向教学法所倡导的各种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都不能缺少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适时更新网络教学内容,把部分教案、自制课件、参考书目、习题、理论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进程表、课程建设规划等挂到网页上,供学生上网点击、查阅,建立课程互动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在线答疑等提供方便。

(四)改进教学方法

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注意教学理念与思路的探索,更注重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特别是实训环节。在进行行动导向教学时根据专业、课程、课型以及训练目标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中,问题最终获得了解决,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经验的过程。要求学生整个过程全部参与,使他们对每一具体环节有所了解,通过实践或行动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我们选择合理的案例或项目作为载体,模拟学前教育实践情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积累职业经验.

(五)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

针对高职“学前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应注重实践性、创造性和技能培养的要求,本课程实行考试改革,建立与课程体系改革相适应的一套科学而严格的考核制度,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考核基础理论知识;二是考核实际操作能力,即学生根据指定的幼儿园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模拟教学;三是实行全程化考核,对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作业完成情况、特别是实践教学中的表现等进行全面考核,作为成绩构成的一部分。在考试过程中,学生普遍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综合运用所学的课程设计的基础知识来设计课程、编写教案,教学方法运用恰当灵活,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

三、需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组织协调难度加大

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工作过程的完整,而不是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教学过程打乱了传统的教学秩序,如授课计划、教学大纲、教材选择、教学实践分配等,都要求学校突破常规的管理才能真正地保证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有效进行。

(二)教学成本大大提高

行动导向教学法往往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小组人数过多将难以保证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大教学配套软硬件资源的投入,从而使教学成本大大提高。

(三)缺少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

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对理论知识有较深入的了解,实际经验也要十分丰富;教师不仅要投入过多的备课时间,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如果学校缺少相应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将不利于激励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影响教师开展行动导向教学的积极性。

行动导向教学范文4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法中的“听讲”导向教学法而言的。传统“听讲”导向教学中,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习惯又被称作“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法。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老师像是一个演员,学生像是一个个听众、观众,老师在上面自编自演一部部或精彩或枯燥的连续剧,每节课从头至尾“累”此不疲,不管“剧目”好不好看,学生都要硬着头皮坐在椅子上一直听下去,“剧目”好看,哈哈一笑、照搬照抄;“剧目”不好看,饱受煎熬、偷偷睡觉。行动导向教学法把“剧目”交给学生来表演,每个学生都是每节“剧目”的演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亲身实践中体验快乐、在错误失败中感悟成长。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在做中学,在错误中成长。行动导向教学法并不完全排斥传统教学法,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说内容仍然是行动导向教学过程的一部分,但是讲说的内容、方式和时长上却有了很大变化,教师更多地是指导、提问和评价,其他的由学生去完成。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行动导向教学观念和能力的形成是曲折而渐进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传统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已有几千年历史,行为的反复形成习惯,一代又一代的教师反复接受着传统教学法的教育和培训,传统教学观念在大部分教师头脑里已经根深蒂固,传统教学能力对大部分教师而言已经是烂熟于心、驾轻就熟。每节课里,教师从头至尾讲的很累,但却不觉得难,因为、熟悉了、习惯了。教师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念和功效也能理解和认识,但是操作起来觉得有难度,就是因为适应时展和学生身心成长特点的新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大部分教师那里还是新生事物,因此,行动导向教学观念和能力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形成必然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2.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主要包括角色扮演、头脑风暴、分组讨论、分组辩论、抢答、双向提问。

角色扮演是教师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以“话剧”的方式演绎文章故事,教师不去指令学生扮演何种角色,而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喜好做出选择,选择一旦确定下来,在演绎过程中就不能随意做出改变,学生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角色扮演的学生要在角色演绎和互动中感受角色演绎的成败、体会角色所承载的内涵,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教师引导观看演绎的学生认真观察角色扮演学生的演绎,思考演绎的优劣,最后,由教师引导演绎学生和观看学生一起表达演绎过程、分析优点和不足,总结文章故事的主题和内容。以莫泊桑《项链》为例,请学生分别扮演玛蒂尔德--小说主人公; 罗瓦赛尔―玛蒂尔德丈夫; 福雷斯蒂埃太太--玛蒂尔德的朋友。请包括角色扮演者在内的全体学生预先阅读《项链》全文,初步理解文章的社会背景、故事情节、人物特征,然后用一课时的时间,请角色扮演者以玛蒂尔德借项链、丢项链、陪项链故事情节展开演绎,请全体学生参与到故事情节的演绎中来,扮演舞会中的人物,演绎舞会中的情节,舞会结束后,请一位学生扮演车夫,和玛蒂尔德夫妇一同演绎丢项链的情节,请一位学生扮演玛蒂尔德家的女仆,一同演绎玛蒂尔德辞退女仆,卖掉所有贵重家当、亲自做家务攒钱陪项链的情节。教师是这场“话剧”的指导者,结合故事情节,使全体学生都能有角色“扮演”,指导学生认真感受故事情节脉络,认真体会人物特征,学生通过整场“话剧”的演绎和体验,从“借项链、丢项链、陪项链”的过程中,能够深刻体会到故事的“酸甜苦辣”。故事演绎后,教师请全体角色扮演的学生说出他们的体会和感受,这里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己理解的角度去分析感受到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教师不要参与主观评判或分析是非好坏,教师只是“话剧”的主持人。学生是“话剧”的表演者,是课堂的主体。

当一群人围绕一个特定的兴趣领域产生新观点的时候,这种情境就叫做头脑风暴。

没有拘束的规则,学生就能够更自由思考,进入思想的新区域,从而产生很多的观点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结合文章内容指导学生开展头脑风暴教学。以《探索月球奥秘》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组长或者每个小组成员轮流做组长主持头脑风暴活动。教师给出文章题目,先在不阅读文章内容的条件下,就月球里的奥秘进行头脑风暴,每个学生都能根据经验和想象进行自由发言,不受任何约束。组长既是小组的主持人,也是头脑风暴的发言人,组长不对小组成员的发言做评判,只负责主持和记录。然后再组织学生在阅读文章内容的情况下进行头脑风暴,结合文章内容里的月球奥秘学说和学生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再进行头脑风暴,允许学生对文章内的学说提出质疑和评判,学生也可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重新构建对月球奥秘的理解和认识。头脑风暴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精神,这些思维和能力正是中国学生所缺少的,也是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缺失。

辩论也是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语文教学应用实践中的重要内容,辩论作为语言文字的一种实用样式,有它的永久魅力。教师指导学生设计辩论主题、分成正方反方,正方反方互相转换,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分析问题,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思考内容、思考方式,从而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辩论中,学生必须多方面调动知识积累,深层次地挖掘辩论主题的内涵,不断地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同一问题进行探讨。在辩论中,学生已经不仅是锻炼运用语言文字能力,更主要的是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把哲学、政治、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并准确表述、论证自己的观点。需要指出的是,自由辩论环节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说,辩论赛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一次综合的检验,还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抢答和双向提问在行动导向教学法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教师鼓励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抢答问题、提出问题,这种互动不受时间、方式、内容的限制。学生需要在教师提出的任何问题上抢答,也可以就所有问题提出疑问,教师鼓励学生的这种做法,教师不需要对学生的所有问题都做出“标准解答”,但必须指导学生去积极探索问题的多种可能。

3.语文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行动导向教学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一方面教师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指导思想和理念上基本上都能够有比较充分的认识,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却经常把握的不好,不自觉地就开始“讲述”、“评判”、把自己作为“表演的主角”,这是教师在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形成的习惯和“能力”,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在实际教学中得到转变,需要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实际上,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是很高的,表面上看,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说得少、做得少,很多内容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和体会。但教师作为一个导演和主持人,需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特别是临场应变协调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要讲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预设的,是事先准备好并“烂熟于心”的,在课堂上,教师只需要复述一遍就可以了,学生只需要在下面听、背下来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常讲的“灌输教育”、“应试教育”的特点。而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师除了预先有个大致的“活动方案”外,比如课题、步骤、场景、道具等,其它方面是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去完成,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一定会临时出现很多的不确定问题需要教师去指导,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更强的能力。

另一方面,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喊了很多年,传统的应试教育这只大船也在慢慢地掉头,但还需要一段漫长甚至曲折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育体制、考试制度的实际需要,还要兼顾传统“听讲”导向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语文学科本身需要大量的背诵、阅读和记忆,对于需要统一的严谨的知识点内容,也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去统一,在实践中,教师根据需要把传统教学法和行动导向教学法结合起来应用可能是更合适的。

参考文献:

[1]陈俊菁.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职业.2012(30).

[2]宣胜.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下).2012(09).

[3]李晓文.行动导向型教学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

[4]冯二刚.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实践[J].新课程学习(上).2012.

[5]赵芬.“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9.

行动导向教学范文5

关键词:行动导向法 教学模式 引导文法

行动导向是指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策略。行动导向关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行为能力与全面素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职业教育教学论中的一种新思潮,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和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1.注重行动导向,强调方法学习。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更多的是学生行为的指导者,主要是准备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

2.注重互相合作,强调全面学习。所有需要学生解决的学习问题,由学生共同参与,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使问题获得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获得经验的过程。

3.注重兴趣培养,强调独立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目标的重要任务。一方面是内在的,通过好奇、兴趣等心理作用,来提高求知欲;另一方面是外在的,教师的鼓励、学生间的配合、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悦等等都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通过让学生独立制定工作计划、独立完成工作内容,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独立检验结果,从而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案例

这是一个《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与制作》的教学案例,采用引导文教学法。引导文法是借助一种专门的教学文件(即“引导课文”)来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引导文教学法,目的是促进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发展。教师一定要“放权”,让学生在教学实施的各个阶段都是独立的、主动的,教师的行为局限在准备和收尾阶段,而不是在教学过程之中。

1.获取信息。首先给学生观看用flash制作的四杆机构的课件,然后下达任务书:做出四杆机构三种运动形式的模型;解释说明所开发产品的用途、使用的材料,从理论上阐述产生曲柄的条件;知道产品有什么技术上的缺陷,为后续产品的开发做准备;改变构件的长度、改变固定件等是否可以得到其他产品?

2.制定计划书。接到任务书后,自行分成三个小组制定出工作计划。比如:(1)先自学课文中的有关问题。(2)画出设计图纸。(3)选择材料,加工顺序,安装。(4)证明产生运动的过程。(5)找出产品缺陷。(6)未来新产品的开发展望。

3.做出决定。学生们经过几天的努力,把制定好的计划书交到老师的手上,老师随即对计划书进行讨论。首先看计划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否可行、选用材料是否合适等。比如教师发现一组学生采用铜合金作为杆件的材料,就问学生为什么选用此材料。学生说金灿灿的好看。老师及时地告诫学生:铜合金价格比较贵,成本高,可在产品外表上涂上涂料取得相同效果。总之,要及时和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最终做出科学的决策。

4.实施计划。学生开始独立完成计划的每一个环节,小组成员各有分工,遇到不懂的问题一起讨论,老师在其中及时引导。比如:在证明曲柄存在的条件时,运用到数学中的“反证法”,有些同学不理解,老师及时引导学生并提供“反证法”方面的资料,最终得到了解决。

5.检验。完成计划后,学生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检验,比如对所设计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绘制成质量监控单;对后续产品开发的可行性进行研讨,制成报告单等。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们不但要运用《机械基础》的知识,还需要运用相关学科《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知识,在检验的过程中加强了各学科的横向联系。

6.评价。学生完成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先由小组介绍任务书的完成过程,之后小组成员展开讨论,自己对自己的作品打分、评定;然后,各小组之间互评;最后交由老师来进行综合评价,肯定优点,找出不足、偏差,并分析产生不足和偏差的原因。比如学生在完成“产品技术上的缺陷如何解决”时,对“死点”问题的解决不是很到位,老师鼓励学生和老师一起分析,并一起观看了实际生产中关于“死点”问题如何解决的课件,同时引申启发学生,要克服“死点”问题上的片面思维,“死点”虽然有不利的方面,但在实际生产中,利用“死点”可以为工农业生产服务。这样就及时地把这个没弄懂的问题解决掉了。

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法在中职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具有众多优势,但针对不同的课题究竟具体选择哪一种更好,还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近几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采用行动导向法的教材相继出版,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参考,相信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探索出适合本校的教育发展模式,也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行动导向教学范文6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1.注重行动导向,强调方法学习。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更多的是学生行为的指导者,主要是准备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

2.注重互相合作,强调全面学习。所有需要学生解决的学习问题,由学生共同参与,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使问题获得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获得经验的过程。

3.注重兴趣培养,强调独立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目标的重要任务。一方面是内在的,通过好奇、兴趣等心理作用,来提高求知欲;另一方面是外在的,教师的鼓励、学生间的配合、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悦等等都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通过让学生独立制定工作计划、独立完成工作内容,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独立检验结果,从而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案例

这是一个《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与制作》的教学案例,采用引导文教学法。引导文法是借助一种专门的教学文件(即“引导课文”)来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引导文教学法,目的是促进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发展。教师一定要“放权”,让学生在教学实施的各个阶段都是独立的、主动的,教师的行为局限在准备和收尾阶段,而不是在教学过程之中。

1.获取信息。首先给学生观看用flash制作的四杆机构的课件,然后下达任务书:做出四杆机构三种运动形式的模型;解释说明所开发产品的用途、使用的材料,从理论上阐述产生曲柄的条件;知道产品有什么技术上的缺陷,为后续产品的开发做准备;改变构件的长度、改变固定件等是否可以得到其他产品?

2.制定计划书。接到任务书后,自行分成三个小组制定出工作计划。比如:(1)先自学课文中的有关问题。(2)画出设计图纸。(3)选择材料,加工顺序,安装。(4)证明产生运动的过程。(5)找出产品缺陷。(6)未来新产品的开发展望。

3.做出决定。学生们经过几天的努力,把制定好的计划书交到老师的手上,老师随即对计划书进行讨论。首先看计划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否可行、选用材料是否合适等。比如教师发现一组学生采用铜合金作为杆件的材料,就问学生为什么选用此材料。学生说金灿灿的好看。老师及时地告诫学生:铜合金价格比较贵,成本高,可在产品外表上涂上涂料取得相同效果。总之,要及时和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最终做出科学的决策。

4.实施计划。学生开始独立完成计划的每一个环节,小组成员各有分工,遇到不懂的问题一起讨论,老师在其中及时引导。比如:在证明曲柄存在的条件时,运用到数学中的“反证法”,有些同学不理解,老师及时引导学生并提供“反证法”方面的资料,最终得到了解决。

5.检验。完成计划后,学生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检验,比如对所设计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绘制成质量监控单;对后续产品开发的可行性进行研讨,制成报告单等。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们不但要运用《机械基础》的知识,还需要运用相关学科《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知识,在检验的过程中加强了各学科的横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