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法范例6篇

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范文1

关键词:行动导向 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许多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形势,创造开发了一些适应社会、技术和生产发展要求的新的职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其中以培养关键能力为核心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最被广泛推广,它使职业教育进入一种新的概念与模式下运作,对世界职业教育与培训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如何才能实现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呢?应该明确以下内容。

一、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概念: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9年制定《框架教学计划》所决定的一种新型的职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和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又为实践导向、行动引导、活动导向、行为引导型等说法,代表了当今世界上的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是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由于这种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因而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只用脑,而且是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二、行动导向型教学法能力本位基本教学原则

行动导向型教学原则是培养具有关键能力的人材。关键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它泛指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或者说是超出某一具体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它的特征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种能力依然存在。他使劳动者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很快地重新获得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关键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

1、专业能力:由专业关键能力和专业工作能力组成。专业关键能力是人们在全球化经济中所必需要具备的,有如: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不断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它是从事各专业工作都应具有的能力。专业工作能力则是适应某一行业相关工种业务和技术的能力,是学生通过学习领域的学习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培养的能力。

2、社会能力:是个人所具备的情感、态度和社会交往、沟通、与人合作、乐于助人的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组织表达、勇于承担责任和社会参与的能力。行动导向型教学要求学生在团队活动及社会的交往中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技术的训练培养表达能力,在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社会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培养。

3、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在行动导向型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针对某一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寻找资料、研究教材、提高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会学习的方法。同时通过学生在自行制定工作计划、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在评估工作结果等活动中形成工作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三、调整教学计划,开发新的课程体系

1、企业调研:

企业调研的内容包括企业设置了哪些工作岗位,每个工作岗位有哪些工作任务,需要哪些专业知识,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对员工有哪些基本要求。

职业和岗位分析:

通过企业调研对岗位进行分析,列出设置岗位,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从而来确定操作领域。再对每个岗位进行分析,列出

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并找出典型的工作任务。

3、确定学习领域:(专业需要开设哪些课程)

通过企业调研和岗位分析,确定操作领域,确定这一职业需要开设的课程,就是学习领域。学习领域是一个由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三部分构成的学习单元。针对这一职业可以确定若干个学习领域。

确定学习情景:(课程需要设立哪些项目)

针对某一操作领域和学习领域,找出其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就是学习情景。学习情境是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可以是一个项目、一个模块、一个案例、一个任务、一个情境。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的结构:

从实践入手,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掌握完成工作任务步骤和技术。即咨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咨讯,教师下达工作任务,学生按任务要求查找相关信息;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和分析信息资料,制定操作方案;决策,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讨论、分析、确定方案;实施,学生根据操作方案完成工作任务;检查,教师对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检查对照,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评价,教师和学生对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分数,讨论和反思学习过程,实现学习迁移。

几种主要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法:

1、大脑风暴教学法

“大脑风暴”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并对其意见的正确性或准确性教师不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它是一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的工作方法。被广泛应用与教学、企业管理和科研工作中。在职业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通过大脑风暴法,讨论和收集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也称为建议集合)。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促使学生对某一教学课题产生自己的意见,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引起连锁反映,从而获得大量的信息,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目的。

2、张贴板教学法

张贴版教学法是在张贴版面上别上由学生或老师填写的有关讨论或教学内容的卡通纸片,通过填加、移动、拿掉或更换卡通纸片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的研讨教学法。

3、案例教学法

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去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他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答案,他真正重视的,是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在课堂上,每个人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生一方面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

4、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扎根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他力图帮助个人了解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群体共同致力于分析社会情境,分析人际关系,并形成处理这些情况的恰当而民主的方法。

5、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即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许多情况下,参加项目教学工作小组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工种,甚至不同的职业专业领域,目的是训练他们今后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部门的同事合作的能力。

6、引导课文教学法

引导课文教学法是借助一种专门的教学文件即引导课文,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过程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项目教学。它是项目教学法的完善和发展。在引导课文教学法中,学生主要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学生需要按照给定的引导问题,学习掌握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从书本抽象的描述中刻画出具体的学习内容,并由此建立其具体的理论与实践的对应关系,在更高的程度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参考文献:

行动导向教学法范文2

关键词:学前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当前,课程建设正在成为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领域。不可否认,高职院校课程建设,长期以来深受本科院校课程建设思路的影响。由于本科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间存在着诸多的不同与差异,尤其是培养目标的差异、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课程建设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尽快走出实践误区的藩篱。在此,笔者不揣简陋,结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实际,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中的应用做一简要分析。

一、如何科学、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何谓行动导向教学法?实际上,单从称谓来看,其名称是一个舶来品。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从德国引进的职教新模式,它是以培养人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内核而开展教学活动,强调为学生提供一个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教学是学生积极参与的全面的教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来进行学习的过程。教学活动通常是围绕某一课题、问题或项目而开展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过程。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教师、学生等方面呈现如下特征:教学内容可以是一个章节或者一个复习单元,多为结构较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与职业实践或日常生活有关,具有工作过程系统性;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促进跨学科学习;学生自行组织学习过程,多以小组进行,把更多的思考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的行为方式和实践空间;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交替使用;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专业知识的对话伙伴,应促进并习惯让学生采用独立学习的工作方式;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经验,通过知识迁移应用使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积极调动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等。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课程建设应用中的若干思考

(一)转变教学观念

德国教育家福尔克曼曾说:“在课堂上流汗的不应是教师,而是学生。”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学科体系下的教学观念的束缚,充分认识到“行动导向”在高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积极意义,确立现代教育观念,自觉地转换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使教学变成助学或帮学。在教学设计上,教师的主要职能应从“授”转变为“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引导、指导、诱导、辅导的作用,在角色定位上,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问题的策划者、方法上的引导者、活动中的组织者、形式上的主持人。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探讨,只控制过程,不控制内容,只控制主题,不控制答案。

(二)更新教学内容

在课程建设原有基础上和现有的制度条件下调整课程的内容、形式,构建合理、有效、针对性强的课程内容体系——“一二三”教学内容体系。即“一条主线”:以培养学前教育岗位的职业技能为主线;“两大基础”: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一是课程设计的基础知识,二是先进的课程理念;“三大关键能力”:按照学前教育岗位的职业需要,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三大关键能力,即课程的设计能力、课程的组织指导能力、课程的评价能力。针对行业发展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引进了多元智能游戏、蒙特梭利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亲子教育课程等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实际,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能够接触到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将来更好地开展学前教育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并期待一些优秀毕业生能在未来的幼儿园教育工作中起到带头人的作用。事实证明,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目标已经达到。

(三) 优化教学资源

1、教材建设与选用

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材的编写和选择是很重要、很关键的一环。我们选用学前教育专业优秀教材(部级),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专门的辅导材料及配套的实验教材,以满足教学需要。为学生推荐了《三岁决定一生》、《卡尔威特的教育》等优秀课外读物,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学生准备不同版本的幼儿园课程实验教材、幼儿故事,要求学生认真熟悉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并结合课堂所学内容,练习设计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并大量组织试讲,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实际训练,达到培养从教能力,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另外,我们还购置了系列光盘《北京著名幼儿园素质教育》、自行摄录《幼儿园优质教育活动》等音像资料来辅助教学。

2、实践教学条件

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实践教学的场所要充分体现其职业性,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接受综合职业行为能力的课程训练。我们注重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线,建立多媒体课件、立体化教材、网上资源、实训基地融为一体的教学条件体系。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四十余个教学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见习、实习,架通学院与幼儿园对接的桥梁,使理论与实践相融,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利用已建的模拟实训室,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为课程的建设、学生的岗位练兵提供条件。为适应不断发展的学前教育及相关产业的需要,更好地完善教学条件,力争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我们还制定了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加大经费投入,改、扩建了模拟实训室,为课程建设提供了更优越的条件。

3、网络教学环境

现代教育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环境和教育手段,行动导向教学法所倡导的各种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都不能缺少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适时更新网络教学内容,把部分教案、自制课件、参考书目、习题、理论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进程表、课程建设规划等挂到网页上,供学生上网点击、查阅,建立课程互动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教 师的在线答疑等提供方便。

(四)改进教学方法

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注意教学理念与思路的探索,更注重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特别是实训环节。在进行行动导向教学时根据专业、课程、课型以及训练目标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坚持合作式教学组织原则。学生和教师以团队形式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承担不同的角色。在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中,问题最终获得了解决,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经验的过程。要求学生整个过程全部参与,使他们对每一具体环节有所了解,通过实践或行动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我们选择合理的案例或项目作为载体,模拟学前教育实践情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积累职业经验.

(五)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

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为指导,以综合管理技能考核为主线,建立开放式、全程化考核体系。考核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检查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环节。针对高职“学前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应注重实践性、创造性和技能培养的要求,本课程实行考试改革,建立与课程体系改革相适应的一套科学而严格的考核制度,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考核基础理论知识;二是考核实际操作能力,即学生根据指定的幼儿园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模拟教学;三是实行全程化考核,对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作业完成情况、特别是实践教学中的表现等进行全面考核,作为成绩构成的一部分。使考试不但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而且成为学生再学习与技能训练的组成部分,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一体。

在考试过程中,学生普遍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综合运用所学的课程设计的基础知识来设计课程、编写教案,教学方法运用恰当灵活,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

三、需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

实践证明,行动导向教学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应用,推动了职教模式的变革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对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并且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还需要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一)教学组织协调难度加大

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工作过程的完整,而不是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教学过程打乱了传统的教学秩序,如授课计划、教学大纲、教材选择、教学实践分配等,都要求学校突破常规的管理才能真正地保证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有效进行。

(二)教学成本大大提高

行动导向教学法往往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小组人数过多将难以保证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大教学配套软硬件资源的投入,从而使教学成本大大提高。

(三)缺少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

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对理论知识有较深入的了解,实际经验也要十分丰富;教师不仅要投入过多的备课时间,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如果学校缺少相应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将不利于激励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影响教师开展行动导向教学的积极性。

(四)教学质量评价上缺乏统一的、认可度高的标准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我国的应用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尚缺乏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有待于今后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和院校共同研究,制定专业和课程的评价标准。如果评估体系不完善、不统一,将无法检测推行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大源,着眼于未来的理性思辨:坚持与改革—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近期发展动态概述,职业技术教育,2004(13)。

[2]陈启深,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催化作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5)

[3]刘邦祥,试论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教学,职教论坛,2006年1月

行动导向教学法范文3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OFFICE教学;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0068-02

随着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职业教育要求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全面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使计算机应用专业也成了热门专业,而办公自动化应用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在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之中,《OFFICE》因其简单易学、实用性强和功能强大,且能够方便快捷地应用等特点,而深受使用者欢迎。

《OFFICE》是一门集知识与技能于一体的专业主干课程,操作性强、实践应用广泛,该课程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主动性和探究性的学习精神。

在学习中,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在进行软件应用时,要理解用户需求,读懂制作要求,再加上计算机软、硬件快速更新换代的特点,要求学生还要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对于这些要求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做到。而使用强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将会较好的实现这些教学要求。

下面是我在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进行《OFFICE》教学中,如何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初步探讨。

1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理论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德国职业教育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及方法。它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职业活动的学习领导为内容,运用行动引导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从而产生一种行为理论的假设。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我国在近几年从德国引进的现代的职业教育新模式,其目标层次是培养人的行为能力,方法层次是人的行为活动。即:这种教育以行为为目标,教学以行为为导向,教学是学生积极参与的全面的教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来进行学习的过程。

"行动导向教学法"它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在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进行反思的重要性,注重学习过程中的交流过程的分析,其核心是优化学习过程。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即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目标而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对学习者来说,学习目的是十分明确,即现在的学习是为今后的职业服务。教学活动的开展,通常是围绕某一课题、问题或项目开展,是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则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人,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获取信息、独立制定计划、独立实施计划、独立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整个教学过程为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在内的完整的行为模式。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将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性能力),以达到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2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OFFICE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必要性。

现行的计算机专业类教材大多与其它学科式的教材一样,重视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教学内容大多以线性方式展开,适用于"循序渐进"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办公自动化教程》的教材为例,从OFFICE相关软件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制作文本、绘制表格、创建电子表格、编辑文本对象、导入数据、编辑对象、……等分章编排,在每一章的内容里,也同样按线性方式展开。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由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各个命令、菜单的作用、使用方法逐项过关的教学模式。如果,在教学中仍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章节讲授,势必降低的课程的综合性、实用性,也缺乏趣味性,这不但难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得教学双方都陷入困境,而且,学生不知道如何在真实的情境中灵活地使用知识和运用技巧。这样的学习,是很难面对今后职业的。要改变这一现象的方法,比较成功的是运用以课题或项目来开展教学活动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淡化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更多关注的是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联系中学习知识、在综合运用中学习知识,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本身,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2.2 可行性。

《OFFICE》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知识涉及许多抽象的术语,如:文本、数据、函数、库等等,仅就《OFFICE 》的软件开发为例,其中就包含了: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等软件。掌握和熟悉它们的最好方法,就是在不断的结合实际的"案例"(案例教学法)或"课题"(项目教学法)的操作实践中去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课程内容包含在两到三个综合贴近实际的项目,给出案例,再把这个项目分成若干个小项目(或模块)。例如:以WORD软件学习为例,制作"班级板报"为一个综合项目(教师首先给出案例演示,以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再分别以"文本录入排版"、"插入图片"等为小项目进行制作,学习相关的基础知识(如:在设计"文本录入排版"的项目中,学生可以掌握"文本编辑、编辑对象、文本框、特殊符号"等相关知识群)。学生在具有目标明确的项目驱动下,以"做中学"的方法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乐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

3 "行动导向教学法"案例

"行动导向教学法"包括: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十多种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项目"的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通过在开展项目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工作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特别是独立工作能力、想象力、创新能力。项目教学法包括了计划、实施和检查及成果展示的全过程。它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整个过程的教学方法。

在《OFFICE》教学中,我多采用"项目教学法",我尝试把教学内容进行分解,设计成职业活动中的项目、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探索、研究,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让学生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合作能力等,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让学生充分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

以下是一个项目教学法的案例。

项目:

制作"家长通知书",学习WORD中邮件合并的功能

3.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邮件合并的作用,掌握它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掌握邮件合并的应用技巧,在教师的启迪式设问下,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团结互助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本次课学习,激发学生对邮件合并的学习兴趣;并在小组同学间的合作学习中,培养互助协作的意识和主动研究探索问题的能力。

3.2 项目的实施过程。

4 需要重点注意的三个问题

4.1 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传播者,还应是教学的组织者、职业实操能力的教练员、探索创新的引路人,这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是"双师型"的教师,老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主持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咨询员、伙伴、朋友等角色出现在学生中,教学方法由注重"教法"转变为注重"学法",为此,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4.2 项目设计的合理性。

一个好的项目任务,既要体现职业行动能力,同时又要贯穿相关的知识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职业特点,进行岗位分析和课程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把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职业行动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项目设计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可实践性,以保证学生可操作,并有收获。因此,项目的设计应采用结构化的方法,自上而下,逐步细化的原则;项目的实施,则采用自下而上,由易到难,逐步完善的原则进行。

4.3 善于运用评价激励。

评价的作用在于反思和激励,在评价中,既要强调教学目标,归纳知识技能,同时也要尽量找出作品的亮点加以肯定。一个正面评价,能在无形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情感,对专业教学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行动导向教学法范文4

【关键词】高职 实训 行动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0-0087-01

一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众所周知,实训教学一直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及特色所在。学生需要在实训过程中对“点状”的单一技能进行统筹、协调直至融会贯通,培养出解决职业问题的综合能力。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仍在较大程度上存在着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倾向。如实训教学虽然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但在实践中却仍是以“讲”为主,以“练”为辅,存在一定的“注入”特征;教师实际上仍然完全掌控教学的内容和进程,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的“受教育者”地位,而非主动学习的探究者与实践者;师生之间基本仍是“你讲我听,我练你评”的单一“教与被教”关系,而非依靠合作、互动与分享来“共建”教学课堂的生动关系。

笔者认为,要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就要将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建设成人本主义的“生态课堂”,必须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来构建全新的实训教学模式。顾名思义,行动导向是以“行动”为其核心与特色的。这里所说的行动,是指在教学中所设计的“符合生产或服务一线工作环境对学生能力所提出之要求”的行动,并以完美达成这种“行动”作为教学的导向。

也就是说,首先,必须改变被动受教的模式。要让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切实行动起来,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实践来检验解决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从而培养出扎实的综合工作能力。其次,上述的行动并非盲目行动,而是根据生产或服务一线工作环境的标准和要求来决定应该如何“行动”。即要按照生产或服务一线工作环境所要求的能力水平来确定教学内容;依照实际的生产或服务工作流程来设计教学的流程;按照生产或服务工作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及能力水准。

二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商务英语实训中的应用

以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最基本的商品销售为例,在实训中,教师可依据行动导向思维,引入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所谓项目驱动,即按照外贸商务活动的实际工作环境及其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将实训教学内容整合为由师生协作完成的一个情境化、虚拟化的项目。其特点是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学生不仅要在课前动手搜集相关资料,而且在课上要通过与教师及其他同学交流讨论的方式,来商定具体的项目工作流程,并分组执行项目。此外,还要对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出预估和应对;在项目结束后,学生要对项目的完成情况以及从中所体现的能力水平进行自评,并对小组内其他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而在上述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支配者与控制者,而是扮演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与“助学者”的角色。如在课前的准备阶段,教师应将与设计、实施工作项目相关的资料查找工作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查阅图书报刊以及网络资源等方式,为设计项目提供尽可能多的参考模式与经验支持。

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商务措辞、客户接待、广告宣传等若干方面着手,来设计具体的工作流程并编写脚本。此外,还应对报关是否顺利、可能产生保险理赔责任等意外情况做出预设性质的应对考虑。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作为参与者加入学生的分组讨论,对于学生正确的想法要予以肯定和赞赏,对于考虑不周全之处,则加以诱导和提示,帮助学生尽可能将项目工作流程设计得更实用、更完善一些。

之后,即可进入项目的落实阶段。首先,教师应提示学生对项目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预估;之后即进入具体的流程实施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应允许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由发挥,尤其是突破项目原有脚本框架的自由发挥。教师应更多地扮演旁观者的角色,多考量学生在此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水准,并在内心做出评价。

教学项目完成后,教师应提示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将项目执行的结果与此前学生对结果的预估进行比照分析,找出成功的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而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以座谈的方式来发表自己的感想,谈谈自己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获得了哪些经验,对于哪些显性知识加深了了解,挖掘了怎样的隐性知识。之后,教师应对学生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水准予以点评,对存在的缺陷予以重点指正。最后由学生共同撰写项目报告并归档保存,以便作为今后类似实训课程的参考资料。

另外,对商务英语教学来说,让学生掌握无障碍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十分重要。中西文化之间,在交际语言、餐饮礼仪、服饰礼仪等方面都存在许多差异之处。故而,在商务英语的实训教学中,要设计一些冲突情境来帮助学生消除中西方文化间的隔阂。由于这些情境往往较为日常化,没有明显的流程可循,故而运用角色扮演法来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则更为适宜。角色扮演法,即设置较为逼真的情境,由学生在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承担相应的行为责任。由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去掌握跨文化交流的技巧与原则。与项目驱动教学法类似,教师要组织学生集思广益地设计教学情境,并对交流中的要领予以讲解,对学生的表现做出点评。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行动导向是一种强调学生主体意识及其能动性的科学教育理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又有多种具体方法可供灵活选择。应积极引入行动导向思维来指导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将实训水平和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行动导向教学法范文5

关键词: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20世纪德国制造业称雄世界的强力支撑,行动导向法则是德国在21世纪为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拓展的一个新领域。德国“行动导向法”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挣脱了学科体系内容循序讲授的桎梏,而将职业工作过程作为教学组织的参照系。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行动导向法”,是指教师不再按照传统的学科体系来传授教学内容,而是按照职业工作过程来确定学习领域,设置学习情境,组织教学。教学内容以职业活动为核心,注重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一般通过解决接近实际工作过程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教学组织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起到咨询和辅导作用,一般多以小组学习形式进行,强调学习过程的合作与交流。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模式,它是基于实际工作的教学方法。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发展

行动导向教学法由英国教授瑞恩斯在20世纪八十年代首次提出,随后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德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的讨论,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1996年德国的一次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首次提出“要以学习领域为基本原则组织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个决议在1999年正式颁布,它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因此,确定了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

在德国职业教育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分三个层次开发,即: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德国联邦文教机构确定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的大纲,具体的内容和学习情境的设定由各个学校的职业(专业)组通过讨论确定。

行动领域的开发从三个方面考虑,即:职业方面,从社会上现有职业的状况和需要出发研究确定;个人生活方面,可从个人的发展和家庭生活的需要方面考虑;社会方面,可从年轻人的现状、行业需要等方面获取信息。

学习领域根据行动领域中涉及的有关内容,结合学校教学过程的可行性,确定能够涵盖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具备典型工作特征的、能够发展学生的行动能力的学习论题。

学习情境是学校根据联邦文教机构确定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的大纲进行具体化的学习论题,可由各个学校的职业(专业)组通过讨论同时吸收学生的意见,经过认真筛选而确定。

三、德国职业教育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

行动导向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组织教学活动。下面是德国职业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一)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来自职业中的实践工作任务,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学生与教师共同承担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项目教学可使学生学习如何独立学习并理解综合复杂的工作情境。共分为五个阶段实施:

1、项目起草与目标制定。由老师提出并制定项目任务,学生们共同制定该项目的目标,提出各种可能的方案。

2、计划。学生独立制定项目工作计划并确定工作步骤。教师对学生的工作计划提出意见。

3、实施。学生在实践中实施由他们共同开发的项目计划,同时完成项目产品。

4、成果展示报告。项目结束以后学生要作项目产品展示报告。

5、评估。学生参考之前制定的评估标准对项目的成果及团队合作过程进行评估。先由学生自评,再由老师做总结性评价。在此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评价学生制定的解决问题方案。

(二)引导文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是职业培训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方法。它要求学生借助引导文完成工作任务,能够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具体实施步骤分为:

1、信息。学生按照引导文中的引导问题和引言,收集并加工重要信息。

2、计划。小组成员共同思考工作步骤,以及所需的辅助材料和工具,以便制定工作计划。

3、决策。小组讨论,并与老师进行专业谈话,以便修改并优化已经制定好的工作计划。

4、实施。学生应用自己制定的工作计划实施工作任务,通过实施学生可获得知识与能力。

5、控制。学生使用控制单来检测已完成的工作任务。通过与之前工作计划中制定的工作步骤与要求对比,学生可对其工作结果进行反馈与评价。

6、评价。老师应在专业谈话中指出学生的不足,这样学生可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以便今后避免不足。

(三)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体验真实的职业工作情境的机会。角色扮演法的特点是学生作为演员扮演一个真实的社会角色。演员要确定他所扮演人物的兴趣、态度和价值观。同时,角色扮演的参与者还要观察反馈自己或别人所扮演的角色。具体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老师向学生们介绍角色扮演的基本规则和目标。

2、引导。首先教师要向学生们介绍主题及剧本的情境,然后给学生分配角色。不需做演员的学生们将作观察者从戏外观察演员表演及整个角色扮演。

3、加工准备。演员和观察者要借助老师所给的信息来加工角色间的关系和任务,与此同时他们逐渐进入角色。

4、扮演。在教师或一位学生做了开场介绍之后,所有参与者正式进入角色开始演出。

5、走出角色。参与者在扮演完他的角色后能够完全走出角色,客观地分析演出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作出客观的评价,避免将个人感情带入评价中。

6、讨论。老师、演员与观察者一起客观讨论角色扮演的过程与经验。

四、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启示

(一)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法注重以具体的工作任务或行动来引导学生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从执教者转变为学习的陪同者或辅导者,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帮助学生构思学习途径,给出相应的学习任务并指导他们的学习过程。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以职业行为为导向,与职业工作过程紧密相关;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先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使学习变成学生的主动探索行为,通过学习逐步培养所需的职业能力。

(三)极大地提高教师自身能力。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始终全方位地处于学习行动的优先地位,教师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但这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教学能力,还要精通相关的职业技能,在教学中要巧妙的创设职业情境,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统一,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教学能力。

(作者单位:陕西银行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行动导向教学法范文6

论文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 项目学习法 案例学习法 引导文教学法

行动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实际工作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产生于英国,由英国的教授瑞恩斯(reginaldrevans)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随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与者通过小组讨论和再学习得到深入的思考,分享彼此的经验,最终提出解决方案。这种经验共享的方式,不仅能够得到创新的方案,而且可以帮助个人和集体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这种方法被认为是过去四十年里管理和组织发展中产生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笔者有幸参加德国继续教学协会与中国教育部联合举办的旨在培养职业教学老师教学方法,开发职业教学媒体的“媒体技术”项目。在德学习期间,笔者系统学习了行动导向教学法。以下是几个典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介绍。

1项目学习法

项目学习法又称项目教学法,目的在干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让学习者更独立地组织自身,并更活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项目学习法由以下几个阶段构成:开始阶段:寻找并发现与参与者有关的一系列问题。第二阶段:将问题具体定位。首先确定一个针对问题的总体指导性目标。其次,提供初步的关于问题形式,计划和实验的行动引导介绍。第三阶段:勾勒行动和解决方案的基本原型。在这个阶段,参与者们需要更准确的阐明目标,通过制定计划来解决问题。第四阶段:模拟阶段。该阶段需要测试拟定解决方案的可能性,并检验解决方案是否可以顺利的执行。最后阶段:用实验性的检验来完成项目。如果需要在工作共享原则下进行平衡实现,那么执行计划或者实现结果。由此看来,项目学习法使参与者不仅能够建设性地投入到课程中,而且能够使他们参与到先前的课程计划中去。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以成果和实践为导向的,它有助于参与者学到更多课堂以外的东西,有利于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同时,项目学习法是面向问题的。项目学习法通过分析问题和更精确地陈述问题,以及通过寻找和模拟可选的行动途径,试图为问题或结果寻找一个解决方案。项目并不针对非真实的情境,而是针对符合实际情况并有主观或客观利用的情境。但是在项目学习法实施中,教师不仅需要有专业能力,而且必须在项目计划和决策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

2案例学习法

案例学习法,又称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复杂的引导过程。其首要任务是发展解决问题的理念。在实践中最可能发现问题的各种情况,参与者必须独立地分析问题所处的环境,并且在团队工作中寻找解决方案。

案例学习法主要被划为三个阶段。在案例学习中,参与者在某种标准下对不同的方案进行严格的比较和选择。作为案例学习的基本条件,必须在寻找信息和获得信息之前辨析这些问题。初始阶段,参与者应该分析问题并且全身心投入到这个问题中去,以便为未来的工作打好基础。第二阶段是问题解决方案阶段。参与者应该搜寻不同的解决途径并且决定哪种方案、途径最为合适。最后一个阶段是评判方案。在小组中,参与者比较、讨论不同的方案,并且与其相似的实际解决方案作比较。这种比较有助于参与者更接近实际,同时有助于执行真实的评估,以便于在未来的实际计划中去运用成果。

有的学者再次将其过程细化,把案例学习过程划分为以下阶段:

介绍——信息——研讨——决策——辩论——评判。

从这些阶段看出,只是细化了阶段,在原则上还是基于上面三阶段的。案例学习法在方法上并没有受到限制,教师可以在各种变化中选择以安排自己的课程。

3引导文教学法

引导文教学法,又称引导课文教学法,是借助干预先准备的引导性文字,引导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引导文教学法通过行为实践和学术研究得以不断完善和扩充。下图为引导文教学法的课程流程:

l信息收集——2计划——3决策——4实施——5检验——6评估

l我们要做什么——2该怎么做? ——3决定工作方式以及与培训师交流、工作计划、引导问题——4分块逐项工作完成任务——5任务完成得符合专业要求吗?检验表格——6下次如何做得更好?与教师交流。

引导文教学法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某个培训阶段,并且理解在这个阶段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的规则。一个完整的引导文教学通常包括:引导问题、工作计划、检验表格以及引导原则。

由引导文来加强对实际任务介绍的理解,包括所谓的引导问题。参与者在独立解决复杂问题时根据引导问题的指示来完成。参与者通过所提供的媒介和引导问题的引导,找出独立应对任务的知识和方法。这样有利于参与者获取知识并计划工作,更有利于他们做好应对未来实际工作的准备。

上一篇水净化

下一篇跨年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