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技师论文范例6篇

工程测量技师论文

工程测量技师论文范文1

关键词:工程测量;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TU198文献标志码:A

引言

工程测量是我院面向土木工程,给排水、工程造价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贯穿于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勘测设计、施工建设以及运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对学生的基础理论、方法技术、实践操作能力等要求都很高。

随着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测量新技术等的不断涌现,测绘科学得到了飞跃发展,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同时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物的规模越来越大,对测量技术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本文从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1]。

1.我院教学现状分析

1.1教学团队

我院的工程测量分为理论教学、测量实验和综合实习三大块,理论课老师和实训教师各自为战,学生不能有效地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强国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因此,新型教师团队的建设势在必行。

1.2教学内容

工程测量的教学内容陈旧早已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例如广泛应用于实践的全站仪和GPS,在教材中只是寥寥数语,而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几乎一片空白,严重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3教学方法和手段

目前理论课教学主要采取教师课堂PPT教授,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比较单一,而实验也多设置的验证性实验,学生只要按照操作步骤就可以完成相应的要求,缺乏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环节。

2.针对我院工程测量教学的思考及初步探索

2.1师资团队

由于新技术的发展、国家测量规范的更新等,要求教师及时更新已有的知识结构,这就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对现有的教师资源进行整合,由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团队,避免各自为战的弊端,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进行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到专业突出的院校进修学习,并要求教师深入施工现场,参加工程实践,阅读相关文献,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高效地开展测量课程的教学活动。

2.2教学内容

针对测绘学科的快速发展,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对于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针对专业特色,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除了基本的测量理论外,建筑工程控制测量、施工测量等内容应作为土木工程、工程造价专业的重点,而给排水工程专业,则是侧重于曲线放样、线路测量等内容。

其次,增删和更新教学内容兼顾基本理论和新技术的有机融合。例如,误差理论在前面章节里已有分述,可以删除;全站仪和电子经纬仪在工程实践广泛使用,因此要增加全站仪的相关内容。

再者,内容的设置兼顾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如,在测量中的计算可以借助于Excel表格、便携编程计算器和计算机等;而绘图则可以利用相应的软件辅助进行,如AutoCAD等。

2.3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对于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以满足学生需要,改善教学效果。

在教学方法方面,避免“填鸭式”的课堂讲解,要充分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设置室外模拟、小组讨论、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和启发引导式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他们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手段方面,应针对课程特点充分利用现代的教育手段。利用PowerPoint和Authorware开发平台制作图文并茂,交互良好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对于常用测量仪器如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和GPS等的操作方法则是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可以借助实物演示和视频播放等多种手段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掌握操作要领。对于综合实践性的内容如民用建筑测量等则可以采用一个实例,通过实例引入和问题解决等手段来完成。在测量实验中,设置一些设计性和分析性的实验,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对于拓展性的知识如编程计算和软件绘图测图等内容还应建立相应的网站和论坛,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老师定期来为学生释疑。学校还要举办相应的测量竞赛,在实践中求真知。

3.结论

本文从我校工程测量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从教师团队、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和调整,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吐故纳新,将课程的改革引向深入,培养出行业需要的高级测量技术人才。

基金项目:工程测量教学改革探讨(JG-1428)

作者简介:王立伟(1975―),男,四川自贡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结构工程方向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郭范波. 基于“三明治”培养模式的工程测量教学改革[J].台州学院学报,2008,6(30):67-70.

[2]聂启祥. 非测绘专业测量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5, 22(12): 65-67.

工程测量技师论文范文2

【关键词】应用型;路桥工程测量;教学

0.引言

在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的过程中,面向工程应用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应用该种教育教学目的主要就是促使本专业的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工程测量知识与实践,进而能够掌握解决现场工程问题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促使学生更能够适应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实践要求。实施应用工程教学教育改革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最终都需要落实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尤其是在当前教学改革实施的过程中。良好教学活动关键就在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和实践都能够反映现代工程测量的技术水平,其不仅仅注重学生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够应用到路桥工程的实践与应用方面,促使学生可以提高工作实践能力。

1.充分利用工程软件在教学中的辅作用

基础理论、方法以及求解释实现是工程技术的三个重要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重视理论、方法的学习,忽视现实中求解的重要性,这样的结果就容易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偏离实际,同时还会造成学生在面对工程实际问题的时候出现“眼高手低”、“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但是如果在教学中重视求解忽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方法的学习,就会造成生搬硬套,难以依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灵活解决各种问题[1]。由此可见,唯有充分重视技术理论、方法以及求解的三部分教学,在教学中协调好这三部分的内容,学生才能够依据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方法来解决实际的技术问题。现如今,PPT在教学中应用的非常广泛,可以展示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能够集文、图、像以及声于一体,将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方法形象的展示在课堂教学中。在路桥工程测量教学中应用PPT展开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该种教学存在不足之处,也就是不能辅助教师完成工程问题,不能实现求解教学,即PPT资料操作和展示不能有效地提供量化了的工程问题求解结果,但是这种量化结果是工程问题处理过程中必备的信息。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应用良好的工程软件作为问题求解,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良好的工程软件可以跟踪结合当前工程现场的问题,记录其先进理论和方法的求解,是先进工程技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现场实际工作开展的模式与效率。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将相关的内容展示出来,讲解工程软件处理工程实际问题,就能够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由此可见,教师教学活动开展充分利用工程软件在教学中的辅作用,不仅对学生掌握基础理论、方法有帮助,还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联系工程实践施工操作,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讲授能够反映当前工程技术水平教学内容

路桥工程专业教学需要在遵循基本原理与工程应用相互结合的基础上开展教学。但是在社会科技水平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教材中所介绍的技术原理与实现手段明显落后于工程实际,甚至有部分技术已经在工程实际中被淘汰,同时教师专业素质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向学生讲授已经淘汰的技术或者不先进的技术是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使得学生所学习到的技术与工程中应用的技术联系不够紧密[2]。现如今,在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讲授良好的适应现场技术水平的教学内容是应用型专业教学基本内容与改革目标,同时也是评价应用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针对路桥测量工程而言,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相应的测量测绘仪器,掌握与之相应的测量原理,同时还应当采用现代计算机软件和相关经验实行路桥工程测量,这样才能够将现代路桥工程测量技术的基本特点体现出来,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当前该专业技术发展的水平。我国在路桥工程测量教学方面已经做出了一定的改变,但是教学的方向还是局限在测绘仪器、测量原理以及方法与课堂实践教学。教师采用这样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仅能体现出路桥工程测量的技术水平,但是显然是不够的,表现最为明显的是现代计算机在路桥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和地位明显不够,使得教学中的部分内容局限在手算。这样的教学难以让学生获得对路桥工程对象、设计图标、计算软件模型之间关系的认识与把握。

3.采用合适的实例展开教学

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采用合适的实例展开教学尤为重要。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实例教学并不是要求学生去现场处理工程,而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现场工程图片、视频以及设计图标等资料作为教学素材,教师通过PPT将其展现给学生,并对工程的相关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讲解工程现场中实际问题的处理方法[3]。教师采用工程实例进行教学与教材中的材料不同,工程实例更具有生动性与形象性,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内涵,隐藏着较多工程专业相关的知识、工程经验等等。实例教学需要教师将例子进行深入的剖析,促使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和条件接触真实的工程问题,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与之相应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4.结语

应用型路桥工程测量学不仅具备基本理论与仪器的使用方法,还需要教师掌握现代路桥工程测量技术水平,采用恰当的例子进行教学,实现路桥工程测量理论、方法,进而实现一体化教学。

参考文献:

[1]朝源.江山如画 路桥经纬――记陕西省咸阳路桥工程公司[J].西部大开发,2012,25(8):453-460.

工程测量技师论文范文3

【关键词】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实践

1引言

“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对于引导我国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工程建设领域迫切需求创新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工程测量课程也应该密切关注测绘科学的最新发展,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大胆创新,不断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传统的工程测量教学内容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形势发展的需求,因此,在教学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重新认识和改革工程测量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2目前教学体系中的主要问题

2.1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现行的工程测量教材种类很多,但教材内容更新滞后,传统测量占有较大篇幅,对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的引入不及时,有关现代测量新技术、新方法的篇幅太小。例如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现代测绘领域,但现行的教材中基本没有这种新技术的讲述和介绍。

2.2教学仪器设备的不足。在测绘行业,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非常迅速。目前,全球定位系统p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遥感测绘等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电子水准仪p全站仪p测量机器人以及GPS等先进设备在生产单位随处可见。

2.3教学与生产实践脱节。工程测量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该课程的特点是在掌握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具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建设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往往重点放在工程测量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上,教学范围局限于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上。

2.4考核方式不科学。目前,有些院校缺乏对该课程的重视,把工程测量设置为一门考查课,非测绘专业的部分学生觉得测量不是自己的专业,将来工作不干测量也用不到这方面的知识,往往把工程测量看成是自己专业的一门副科。也有些院校把工程测量作为考试课,卷面分在最终成绩中所占比重很大,学生把教材里面理论知识掌握了就能考高分,以至于学生重理论而轻实践,导致课本知识与实际操作相互脱节。然而工程测量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高分并不能说明学生具备了学以致用的能力。这种考核方式已经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p主动性和创造性。

2.5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作为教育参与方的教师,通常是毕业后直接进入院校从事教育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施工现场,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不能结合工程实例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院校的可持续发展。高校教师需要深入现场,实践课程内容需要更新,实践教学方法需要改革,这些工作都急需开展。这就需要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帮助教师认识教学和实践之间的差距,有利于今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3工程测量教学改革措施

3.1教学内容的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应该依据测量在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确定教学的重点内容,重点讲解在工程中广泛应用的知识和技能,尽量与工程实例相结合。适量引入工程放样自动化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进行工程放样的能力。多安排实践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给学生创造进入施工单位参观学习的机会。教师应根据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需要,依据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开发学习情景, 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和创新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就业为目的,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教学内容除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内容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2优化教学仪器设备。目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测绘新技术和新方法层出不穷。一线生产单位已经淘汰了一部分老式仪器设备,为了满足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要,院校的教学仪器设备理应跟上市场发展的节奏,引进新型设备取代老旧设备,例如用全站仪或者电子经纬仪取代光学经纬仪,用自动安平水准仪取代微倾式水准仪,引进测量机器人及GPS等先进设备。同时要认识到传统仪器设备是先进仪器设备发展的基石,传统光学仪器有助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掌握常规仪器的基础上,让学生多了解各种先进仪器的使用方法。

3.3教师队伍的建设。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面临严峻的考验。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将教学工作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应该多参加业务交流和学术交流活动,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学校应加强与企业间的交流合作,为教师创造参与工程实践的平台,定期选派教师到施工现场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力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4],为培养更多“卓越工程师”提供强大的师资力量。

3.4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该门课程应综合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不能只看重学生的卷面分数,在笔试考核中,应减少客观题的比重,增加主观题的比重,考核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实践操作和平时表现的考核力度,在教学中引入工程案例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最终成绩由三部分组成:理论考试成绩p平时成绩和测量基本能力测试成绩,对实践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结束语

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新形势下的挑战与机遇,高校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改革的过程中,要持之以恒,与时俱进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我坚信在广大师生的不懈努力下,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必将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工程测量技师论文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自主式学习;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张彬(1974-),男,辽宁锦县人,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海洋工程系建筑专业教研室主任,讲师。(辽宁 盘锦 12401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1-0075-0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学生应掌握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1]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进行改革与尝试,努力做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良好结合。

“建筑工程测量”是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中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理论与实践并重,且更加突出实践技能培养,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2]对工程建设而言,测量工作贯穿于设计、施工、管理等整个建设工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3]如何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适应目前建筑市场的人才需求,是教育者不断探讨的内容,同时,也是促使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不断地进行改革的动力。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探索。

一、教学内容的把握

目前,大多数测量教材虽然都标明是高职高专的专用或规划教材,但从其内容上看,与普通高等院校所用教材差别不大。总体来说,课程内容偏多,且部分内容有些陈旧,与工程实际相脱节。新仪器、新技术在有些教材上虽有所提及,但基本上是点到为止、粗略介绍,并没有作为重点内容来讲授,学生也就不可能及时掌握这些新技术,不能很好地应用新仪器。

因此,为了更好地达到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就要以“适用、适合、必需”为原则对不同的课程内容进行适当删减。例如,大多数教材中都有“测量误差理论知识”这一章节。但从全书看,高程测量、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这三章里,已经包含了各自测量误差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的内容,因此,完全可以删除误差理论这一章。再如,作为测量人员,熟练使用各种测量仪器是必需的。因此,仪器的操作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通过教学,学生掌握目前工程中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际工作中,光学经纬仪已经被电子经纬仪等新仪器取代,微倾式水准仪也基本上不再使用了,教材中的这部分内容也应该删掉,应以自动安平水准仪、电子经纬仪作为教学重点,重点讲授仪器的操作。另外,全站仪的使用越来越多,而大多数教材对全站仪只是简单介绍,学生学完只是知道全站仪这一仪器,其他均不了解。因此,应增加全站仪这部分内容,介绍常用型号的使用方法。同时,由于全站仪的使用,精距量距这一部分则可不讲,只介绍量距一般方法就可以了。

建筑物施工测量部分是课程教学中的另一重点。为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这一部分内容,应打破章节限制,以实际工程施工图作依据,从建筑物定位开始,到轴线的投测、标高的传递等,按照工程实际操作顺序来讲。这样可使各章节内容具体化,更具连续性,使学生清楚地掌握施工测量的流程和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应以“加强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的培养,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兼顾新仪器、新技术的应用”为准绳,确保课程内容的深度和范围,使之更符合高职教育的需要。

二、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

传统的测量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所有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都是由教师决定,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因此,学生学习就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不理想。[3]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自主式学习的应用

在笔者的一次经纬仪操作教学中,始终有几个学生在旁边摆弄另一台经纬仪,课后了解到他们已经自学了经纬仪操作,学生的这种行为实际上是自主式学习的表现。自主式学习主要是确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了解教学的计划、目标、方法等,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和管理,[4]以提高学习质量。自主式学习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各自的专长,通过相互讨论,他们能够取长补短,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学习效果,同时增强了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的培养。自主式学习模式尤其适用于实践教学。

2.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水准仪、经纬仪是测量工作中常用的测量仪器,因此,其操作方法就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学生掌握测量仪器操作方法的前提是要了解仪器的构造及其作用。利用实物进行演示教学是讲解这部分内容的最好手段。对照水准仪、经纬仪进行讲解,使学生较为直观地熟悉仪器的构造,同时,教师进行现场操作演示,对学生掌握测量仪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流程极其有利。

在实物演示教学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电脑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实例视频演示,把书本上抽象的测量过程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其更加具体化、直观化,学生对测量仪器操作的要求与步骤更加明确、清晰,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比例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仪器和利用仪器工作的能力。[2]而这个能力的培养,靠单纯的课堂教学是达不到的,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才能实现。因此,实践教学对于“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测量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较多,所占课时比例较大,同时,新仪器、新技术的增加,如全站仪、GPS等新仪器的认识与使用等内容加入到教学中来,使得测量课时显得更加紧张。再加上实训场地、仪器设备等实训条件的不足,使得实践课的课时更是少之又少。教师应尽量多创造实地教学或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进行实践性教学的内容,绝不单纯讲授。例如,水准仪的构造与操作部分,最好是对照仪器进行讲解,同时让学生随着教师一同操作,教学效果肯定很理想。再如,建筑物定位测量这部分内容,也不要单纯依靠板书图解,最好是在实训场地或操场上,让学生配合进行实际定位测量操作。还有很多内容,像钢尺量距、直线定线等等,可以进行实践性的教学。这样就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间接地增加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和时间。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更加来源于实践,只有大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地完成职业教育的目标。

三、教师素质的提高

“建筑工程测量”的特性决定了教师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特别是新仪器、新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理论知识的更新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测绘理论也不断完善。激光经纬仪、全站仪及GPS定位系统等新仪器、新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大量应用,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理论知识的新动态,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及时对理论知识结构进行更新。教师还应经常阅读测量文献,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做到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更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2.实践能力的提高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基础和较为熟练地实践操作能力的技术人员,这就要求教师自身拥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还应该深入施工现场,与现场的测量人员多交流,汲取他们的实践经验。最好能够到企业一线去锻炼或培训,以此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总之,“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件重要而迫切、长期而艰巨的任务。[6]教师应当主动适应社会需要,不断地研究、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既拥有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工程测量的实践操作技能,适应建筑人才市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彬.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筑类实训室建设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6).

[2]张彬.“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3):106-107.

[3]周俭清.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5,(2).

[4]王旭华.工程测量自主式学习应用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8,(3):

151-154

工程测量技师论文范文5

关键词:控制测量学;教学效果;测绘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27-02

控制测量学的研究对象是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的布设、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控制测量学》课程在测绘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控制测量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先进技术,能运用其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并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课程的内容和体系决定了它的特点和教学要求,为了提高《控制测量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就必须针对其自身特点,采取对应的措施。本文在对控制测量学课程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控制测量学的课程特点

1.理论性强,对专业基础培养非常重要。在经典的测绘学科划分中,控制测量学属于应用大地测量学的分支。在测绘工程专业设置的各门专业课程中,《控制测量学》是最为体现大地测量方向的课程,大地测量学的很多基础理论得到了直接的运用。因此课程的理论性强,并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经纬仪到全站仪,从三角测量到GPS控制网,控制测量的手段以及数据处理的模式都有了巨大的改变,但是大地测量的基础理论并没有大幅度的变化。本门课程为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形成系统的测量框架网的基本概念并掌握一般的方法打下基础,特别是对于形成大范围测量成果的投影归算的整体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2.与其他课程的重复性、交叉性和综合性。对于测绘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而言,《控制测量学》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课程是在《测量学》、《测量平差》和《地图投影》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所介绍的控制网建立的理论和方法又为后续的《工程测量》、《GPS测量原理与应用》等课程打下基础。它不但是普通测量学的加深与升华,更是后续专业课程必备的基础。本课程与前期课程有相当部分的重复。水平角测量、距离测量和高差测量部分,和《测量学》内容主体基本一致;课程内容中精度估计、限差分析等部分是《测量平差》方法和理论的运用;高斯投影部分又体现了《地图投影》课程的内容。对于这部分交叉重复的内容,难度高的地方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基础知识,难度低的地方又容易让学生过于放松注意。

3.理论难度的提升性。由于大范围控制测量对外业测量和内业计算的基准面进行了严格划分,测量数据平差处理之前需要进行控制网的概算。从基准面的定义区分到测量成果的归算,《控制测量学》相比小地区控制测量理论难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举例来说,垂线偏差对于天顶距、水平角、距离等各个观测量都会造成影响,每一项都需要进行改正。这些改正部分正是这门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所在,也极大地增加了课程的理论深度。

4.内容多,教学内容零散、细致。《控制测量学》课程内容涉及控制网技术设计、外业和内业的方方面面,因此课程内容涵盖面大。与《测量学》课程相比,在野外数据采集部分教学内容的主线是一致的,但是在精度要求上有所不同导致了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加细致和全面。在课程教学内容中有些又很零散,例如在仪器检校,误差分析部分。内容多并且零散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

1.明确的目标设定。明确的目标设定,会使我们更好地突出重点,把握主线。控制测量学已经不再是入门基础课程。应当通过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基础,培养综合运用理论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使学生的理论基础实现测量员到测绘工程师,甚至注册测绘师转变的重要基础[2]。因此在教学环节中,应当注重控制网施测和数据处理的整体性把握。以控制测量成果的投影归算为例,笔者认为重点不能放在各项归算改正的推导与公式上,反而通过一个控制网实例让学生进行概算练习效果会更好。

2.注重测量规范的理解和应用。《控制测量学》课程的很多内容都与测量规范相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体现了规范设置的出发点;测量过程的误差分析解释了规范设置的理论依据。在教学环节,应当随时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不断思考测量实践中体现的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规范的理解并提高分析和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3.丰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任课教师长期努力的方向,在专业知识不断积累和学习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更新教学思想和观念。在良好的师生互动和融会贯通多门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实用和科学的教学手段对于改善课程教学效果也很重要。在课堂教学环节,应当充分地开展教研活动、精心设计教案,并使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充实的教学资料。针对控制测量学和其它学科的交叉性和重复性的特点,对于即将新引入的内容,可以根据以往课程和实习积累的经验设计新颖的思考题目,启发并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在教学环节中,可以吸纳很多现实的事例,提高学生的兴趣,如2005年的测量珠峰活动为我们理论结合实践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4.实践教学加强教学效果。《控制测量学》是一门理论性较深且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堂实习和综合实习两种类型。通过课堂实习消化和理解课堂上所学新的仪器及其检校等单元的内容。综合实习通过集中时间段内完成完整的控制测量任务,帮助学生建立全局、整体的概念,使学生对控制网技术设计、选点、埋石,以及观测和数据处理的完整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必须认真分析综合实习的目标,仔细设计实习的具体内容和任务要求,达到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

5.注重内容的更新和贴近现实。随着卫星大地测量技术的发展,控制测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我国高铁、轻轨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开展,也为控制测量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从2011年开始,我国开始实行注册测绘师制度,控制测量学作为测绘从业人员需要掌握的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考试对基础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的控制网技术提出了要求。在课程教学中,应当很好地吸收这些改变,让教学紧密地联系生产实际和技术发展,更好地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控制测量学》课程的内容和结构特点使其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学习难度。教学方法和主体思想应当和课程自身的特点相适应。在教师不断学习和积累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基础上,形成端正的教学态度,保持良好的沟通,将会使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1]孔祥元,郭际明.控制测量学(上、下册)[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李淑慧,王淑晴,付宗堂,洪友堂.注册测绘师考试对《控制测量学》教学改革的启示[J].中国地质教育,2009,18(4):35-36.

工程测量技师论文范文6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4-0117-03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偏重于互换性理论的系统介绍,内容比较抽象,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的结合不紧密。在课程设置中知识性内容较多,实践性内容较少,再加上技工学校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普遍感觉学习吃力。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弄懂了,也难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灵活运用。

为此,应以企业对生产操作工与机械产品检验员的岗位职业能力素质要求为依据,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设计“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过程,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也相应更名为“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该课程改革从2009年开始进入研究与实践阶段,并在校内成立了“‘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课题组,课题组经三年多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改革成果

(一)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框架

完善数控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改革过程中参考德国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相关做法,不断优化阶段研究成果。笔者走访了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地的机械产品加工企业,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掌握了机械加工行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及用工需求情况,调查了学校往届学生就业的岗位种类、岗位技术技能要求、岗位薪酬等情况。调研结果表明:数控加工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有机床操作、工艺技术、机电设备装调与维护、产品检验、质量管理等。检测技术的核心岗位是:质量管理员、质量检验员、量仪维修工等。根据企业调研结果,在企业专家指导下,学校把数控加工技术专业(高职班)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为:面向机械装备制造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熟练掌握机械加工与机电液控制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机床操作、机电液控制、产品检测、设备维修等技能,能从事机械零部件的加工制造、产品检验、量仪维修、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现场管理和售后服务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社会调研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主要就业岗位后,需要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课题组邀请了广州理工实业有限公司、东莞杰安模具厂等企业的专家及校内课程专家对专业面向的6个主要就业岗位进行了分析,形成了如下页表1所示的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表,明确了机械加工行业的工作岗位对员工各种职业能力的要求。

构建基于机械产品检测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从检测技术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入手,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以机械产品零部件的检测项目为载体,以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为导向,按照“检测项目技术分析――检测方案制定――产品质量检测――产品质量保障”的工作过程,对原有的课程进行解构与重建,融入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新体系。

校企合作开发了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学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组织、评估教学的依据,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标准。笔者根据企业岗位任职要求,开发了课程标准,设计了教学内容、教学载体与教学方法,明确了师资、考核方法及实训条件要求等重要内容,为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提供了依据,也为学生明确课程目标,理解考核标准提供了参考。

(二)建设了与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源

校企合作,精选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项目源于校企合作的真实项目,依据企业机械零件质量检测的工作过程,以企业典型真实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开发零件长度误差检测、零件角度误差检测、零件形位误差检测、零件表面粗糙度检测、螺纹误差检测、齿轮误差检测、零件的综合检测、金属材料常见力学性能检测等学习情境,融合因果图、直方图、排列图、工序能力计算等质量控制方法。同时积极吸纳机械零件质量检测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规程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确保教学内容满足企业的需要,从而保证毕业生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的需求。

开发了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现有设备,结合所选择企业的产品和工序质量控制案例,与企业合作开发了“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的校本工作页。该工作页已经投入了使用,赢得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为便于学生了解有关公差知识与国家标准中的有关规定,了解测量工具的原理与应用,选用了相关学术期刊和教材作为师生的参考资料。

完成部分项目仿真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料 按照“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四步教学法实施的需要,进行了项目教学设计、编制了任务书、学习指导书和各种检验计划表和控制图表,开发了多媒体课件、动画、仿真软件,拍摄了教学视频,便于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必备知识,完成工作任务,也有利于学生根据各自情况进行自主学习。

(三)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以任务驱动方式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每一项目教学过程由具体的工作任务出发,按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过程来实施,促使学生为完成任务主动获取检测和质量控制相关知识,学习检测工具和使用方法,在学中做、教中做,在做中学,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方式,最终完成工作任务。通过8个典型零件和质量控制项目,学生逐步领会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检测对象、检测工具、质量控制方法和工作要求,达到知识、能力、态度的教学目标,具备完成岗位任务的实践能力。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各项目宏观上采用“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四步法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思想。(1)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通过完成任务书中检测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具体任务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岗位工作能力。(2)采用引导文引导学生查阅技术资料、相互讨论、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加深对图纸上公差代号和其他技术要求的理解,掌握常用检测工具的结构、原理、使用和保养方法,掌握质量控制方法的应用,也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行动策划能力。(3)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本课程每个项目任务的教学中都设计相应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处理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问题的整个过程,并获得完成类似任务的直接经验。(4)运用分组讨论,使学生制定出合理的检测方案,促进公差、检测及质量控制等知识的构建与分享,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5)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分析任务、制定工作计划、产品检测、质量分析与提出处理意见的过程中,体验操作者、检验员、技术员等不同角色的工作内容、要求和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心。

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反思、改进学习 在考核评价上,打破以往评价主体单一、重终结性评价、重考试评价的方式,实现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包含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几个方面。重视过程评价,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职业素养,促使学生交流表达,相互协作,积极反思,持续改进。检查评价阶段使用评价考核表对照评价打分,评价包含如下几个方面: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评价(考勤、学习态度、参与程度);过程性学习效果评价(阶段任务完成质量);自主学习能力评价(获取知识、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评价(相互协助、承担责任);职业素养考核(操作规范、场地环境清洁、行为习惯);表达能力评价(讨论、发言)。

(四)完善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按照“真实产品、真实设备、真实环境”的建设要求和以生产性为主导的建设思路,围绕专业和课程教学,学校建有“机械产品检测实训室”、“精密测量实训室”、“金属材料与性能检测实训室”等,各实训室配置齐全且先进,总面积达六百多平方米。

改革成果评价

第一,社会评价良好。机械产品检测的一体化项目课程与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有机结合,模拟了企业产品质量的控制,使学生在枯燥无味的理论学习中得到实践的支持与指导。机械制造行业产品检测工作过程和岗位能力培养与企业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客观实际、科学合理、适合课程特色,在同类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中具有领先水平。经过三年多的课题研究与实践,笔者所在学校机械专业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认可和欢迎,尤其是在机械产品检测及质量控制、量具的应用方面得到了企业的肯定,企业对学生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第二,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提高。任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结合了技工学校学生喜欢动手实践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结合了企业的产品质量检测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项目考核以任务完成过程考核为主,并模拟企业的质量管理方式,学生成就感特别强。

第三,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师改革的意识和教学能力。从企业调研、专业论证会、课改培训到一体化教学设计、课改研讨课等,参与教学改革的教师往往是学习、工作、研究一肩挑。经过三年多的研究与课改实践,教师的课程改革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造就了一批热心职教科研的教师队伍。特别是为了适应一体化、工学结合的教学需要,不少教师争先利用寒暑两假到企业参与岗位实践,自觉更新知识,把自己培养成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在每年的技能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当然,这项改革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后续工作主要有:(1)加强一体化项目课程成果的应用,深入探讨与该课题模式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修改和完善项目评价体系,推动课程改革工作再上新台阶。(2)继续编写完成教师教学手册与教材,进一步完善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课程标准、教材、课程系列化课件、教学设计、考核试题库、项目评价体系等配套资料。(3)进一步加大“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4)完善校内一体化实训场室的建设。(5)完善校企合作校外学生实习基地,向产学研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余曼丽.高校实验室的教学和管理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7(4).

[2]杨琪文.关于机械测量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6(3).

[3]张书诚.《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实验课教学创新与实践[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3).

[4]覃爱梅,陈燕云.关于公差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6(3).

[5]陈庆隆.《公差实验》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