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经验总结范例6篇

社会实践经验总结

社会实践经验总结范文1

【关键词】改革开放 经验总结 发展阶段

一、党对改革开放实践经验总结的起步阶段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的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吹响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一)党的十二大首次总结了改革开放实践经验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无论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就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命题是建立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坚实基础之上的,来之不易。从此,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为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全部工作的主题。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工作的全面展开。这次大会是在我国拨乱反正胜利完成,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的条件下召开的。大会总结了拨乱反正的经验,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规定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提出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和任务,并在党中央最高领导层开始实现新老干部的合作交替。胡耀邦作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报告通过对过去六年来实践的总结,充分肯定党领导人民取得的胜利,肯定了人民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决定性力量,党是改革开放的领导核心。党坚决相信人民,依靠人民,顺应了人民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党正是集中了人民的意志,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把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重新引上康庄大道。报告突破了以往对社会主义的许多教条式理解,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理论观点,为改革开放的开展做了理论准备,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二)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党的十三大科学总结了处于国际国内复杂情况下改革开放事业,在党领导下,克服种种困难,实现进一步发展的宝贵经验,以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立论,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把改革开放作为基本路线的一个基本点,同时,论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大大的解放了全国人民的思想,进一步推动了改革开放。

十三大报告高度重视总结历史经验的重大意义,深刻指出在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相结合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三十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这就是说,两次历史性飞跃都离不开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十三大报告,总结近代一百多年来我国的社会演变,特别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经验教训,首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一理论的确立,构成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石,是我们认识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所在,是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线索。这是党的十三大的历史性贡献。十三大报告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历史和现实经验,在研究当代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也是十三大报告总结的我们的主要经验。这一基本路线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全部工作的基本遵循,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党对改革开放实践经验总结的继续发展阶段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历史环境,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科学把握新时期新条件下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现状,正确总结经验,有力的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实现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的突破

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并且回顾了改革开放十四年的历程,总结了改革开放十四年的经验,报告中指出“我们党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胜利,根本原因是在十四年的伟大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想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实现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的突破,开创了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十四大报告全面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走过的道路,系统总结改革开放十四年来的基本经验,对十四年伟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战略决策做出了郑重结论。从九个方面,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指出这个理论,是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和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十四大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十四大报告指出:“十四年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可以这样说,十四大对改革开放十四年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既凸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基础,又昭示着在实践中坚持这一理论指导的必然逻辑。

(二)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深化改革、激发全社会经济发展

1997年9月,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背景下,召开了党的十五大。十五大报告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对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三次历史性巨变做了回顾,对十四大以来的工作做了总结,首次提出“邓小平理论”的概念,深刻阐发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内涵、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为了实现党在新世纪的战略目标和宏伟蓝图,十五大报告总结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郑重指出:“全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近二十年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基本路线,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进一步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些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十五大报告强调:“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三)党的十六大改革进入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的阶段

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坚定不移的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等重要思想,以及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的政策原则和重大举措,使我国改革进入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的阶段。

十六大报告总结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概括为十个方面内容。主要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以上十条,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这些经验,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这些经验,既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基本经验的继承、深化、丰富和发展,也是建国以来党的基本经验的继承、深化、丰富和发展。这些经验总结,与之前之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或其他场合所作的经验总结,都是相互衔接和不断发展的。

三、党对改革开放实践经验总结的深化阶段——党的十七大

党的十七大报告鲜明地强调“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这“十个结合”,最本质的结合,就是把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结合起来。“十个结合”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能动反映,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规律,丰富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十个结合”生动阐明了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是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如何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如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十个结合”的总结与以前历次总结相比,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精神,既保持着发展的连贯性,又具有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的时代性,实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这“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是我们党和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艰辛探索得来的,是我们党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牢牢记取、坚持运用,并在新的实践中更加深入的研究改革开放经验总结,加深对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认识,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党的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站在时展高度,着眼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整个历史进程,在党的十二大到十六大对改革开放阶段性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围绕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才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对新时期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作了一次极为重要的总概括,对三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经验做出了系统总结。

参考文献:

[1]历届全国人代表大会报告.人民出版社.

[2]田克勤.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3]熊泽成,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运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季刊,1999.

[4]钟实.正确总结历史经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共党史研究,2006.

[5]熊泽成.要重视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运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9.

社会实践经验总结范文2

什么是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分析、评判,从理论认识的高度概括经验教训,以明确努力方向,指导今后工作的一种机关事务文体。它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都广泛使用的一种常用文体。

总结的写作过程,既是对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回顾过程,又是人们思想认识提高的过程。通过总结,人们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它还可以作为先进经验被上级推广开来,为其他单位所汲取、借鉴,推动实际工作的顺利开展。

工作总结的内容 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基本情况

这是对自身情况和形势背景的简略介绍。自身情况包括单位名称、工作性质、基本建制、人员数量、主要工作任务等;形势背景包括国内外形势、有关政策、指导思想等。

2.成绩和做法

工作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采取了哪些方法、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等,这些是工作的主要内容,需要较多事实和数据。

3.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实践过程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经验教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今后打算

下一步将怎样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准备取得什么样的新成就,不必像计划那样具体,但一般不能少了这些内容。

工作总结的特点

总结的经验主要表现在自我性、客观性、经验性三个方面。

1.自我性

总结是对自身社会实践进行回顾的产物,它以自身工作实践为材料,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写法 ,其中的成绩、做法、经验、教训等,都有自指性的特征。

2.回顾性

这一点总结与计划正好相反。计划是预想未来,对将要开展的工作进行安排。总结是回顾过去,对前一段的工作进行检验,但目的还是为了做好下一段的工作。所以总结和计划这两种文体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一方面,计划是总结的标准和依据,另一方面,总结又是制定下 一步工作计划的重要参考。

3.客观性

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的文种,这决定了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特征 。它是以自身的实践活动为依据的,所列举的事例和数据都必须完全可靠,确凿无误,任何 夸大、缩小、随意杜撰、歪曲事实的做法都会使总结失去应有的价值。

4.经验性

总结还必须从理论的高度概括经验教训。凡是正确的实践活动,总会产生物质和精神两个方 面的成果。作为精神成果的经验教训,从某种意义上说,比物质成果更宝贵,因为它对今后 的社会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特性要求总结必须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 原则,去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找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得出规律性认识,这样 才能达到总结的目的。

工作总结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总结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

按范围分,有班组总结、单位总结、行业总结、地区总结等。

按性质分,有工作总结、教学总结、学习总结、科研总结、思想总结、项目总结等。

按时间分,有月份总结、季度总结、半年总结、年度总结、一年以上的时期总结等。

社会实践经验总结范文3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30年的时间里,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十分重视总结历史经验。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十个方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第一,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第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量力而行,积极奋斗,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第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必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有利于生产的发展。第四,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既要反对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观点,又要反对认为阶级斗争已经熄灭的观点。第五,逐步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任务之一。第六,社会主义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第七,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这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具有重大意义。第八,在战争危险依然存在的国际条件下,必须加强现代化的国防建设。第九,在对外关系上,必须继续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第十,根据“”的教训和党的现状,必须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具有健全的民主集中制的党。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用“三个不动摇”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近14年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十四大在回顾14年来的伟大实践基础上指出,“十四年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文选》,第1卷,222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必须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

1998年12月,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用“十一个必须”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主要历史经验:必须坚持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必须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必须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必须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必须维护和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必须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必须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改革和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用“十个坚持”总结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用“六个必须坚持”总结了55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第一,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第二,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第三,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第四,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五,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第六,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2006年6月,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用“五个必须”高度概括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宝贵经验。这个重要讲话指出,党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展同步伐;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必须使党的建设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2007年10月,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用“十个结合”总结了改革开放29年来的基本经验。报告指出,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二、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总结经验

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历史经验的历次总结,可以得出许多重要的启示。从这几次经验总结的历史背景来看,我们党总是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强调及时总结历史经验的重要性。这几次经验总结,都遵循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一致原则。从这几次经验总结之间的联系来看,它们都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主题展开的。从这几次经验总结之间的区别来看,又是各有侧重的,既有对党的全部历史的经验总结,也有对党在某一历史阶段的经验总结;既有对党的基本经验的总结,也有对党执政主要经验的总结;既有旨在评判历史、克服错误倾向的经验总结,也有面对现实、应对将来的经验总结。

从党总结历史经验的成功做法中,我们可以归纳出用马克思主义方法总结历史经验的几点基本要求。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总结经验的过程,实质上是人们对以往的实践和历史进行重新认识的过程,这种认识一定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按照事物本来的是非曲直进行分析和总结,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改革开放事业是群众自己的事业,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实践的主体,也是创造改革开放新经验的主体。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既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既要总结正面的经验,也要总结反面的经验。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正面的经验和反面的经验都很重要。对于反面的经验,无产阶级政党往往给予特别的关注。恩格斯就曾说过:“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的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432页)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总结经验,就是要在吸取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学习和运用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避免重犯历史上犯过的错误,从而有利于今后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科学运用经验开辟未来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战胜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种种困难和风险,正确的途径就是充分运用已有的经验,并在新的实践中继续探索,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社会实践经验总结范文4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2012年暑假,我院团总支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继续在全院同学中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总结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暑假前夕,XX院团总支向全院广大同学了《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同学们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以认真的姿态对待此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二、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我院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分为分散活动和集体组织两种。共派出淄博幸运风企业帮扶小分队和青岛兴田帮扶小分队两支小分队参加此次实践活动。

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分为:开展便民服务,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对山东济南、莱芜等地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开展义务劳动,帮助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文艺下乡,学院学生会组成文艺队伍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开展市场调查,了解市场信息,紧抓时尚脉搏,以市场需求带动专业学习的兴趣;企业帮扶,以小分队的组织形式到实习基地实地考察、学习,使学生走出校园,了解服装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工序,学以致用。

三、总结经验,评比表彰

暑期返校后,全院学生通过写社会实践总结,相互交流经验和教训,使我院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层次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我院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上报校团委。

四、经验和收获

学院领导的重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是社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通过交流实践的心得体会,使每位同学能够总结自己在实践中的收获,同时也能从其他同学的实践中学得经验。通过同学们的社会实践报告,看到了他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服务社会的心理,达到了服务劳动人民,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青年学生自身素质的实践目的。同学们纷纷表示,这个假期过得比以往更充实,更有意义,并表示,以后的假期会继续寻找这样的社会实践机会,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假期生活更丰富。事实证明,社会实践活动是顺应时展需要,符合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有更大的突破,拓宽渠道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加强与地方的联系与合作,使社会实践工作保证连贯性与持续性。

社会实践经验总结范文5

关键词:教师;金融;大学生;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12)03-0079-04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03.20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按照高等教育目标的要求,对在校大学生开展的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大学生深入实际、深入社会,并“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教育活动,是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教学计划内的实践环节,如专业实习、试验、社会调查、毕业设计等。二是教学计划外的实践活动,如校园文化活动、勤工助学、青年志愿者“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等。

在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学术报告会”上,联合课题组向社会了针对全国近百所高校的6000多名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所做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高达52.14%的大学生将“缺乏社会经验”视为最困扰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近年来,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选拔人才,大多提出了“有基层工作经验”的要求,很多企业单位在招聘的时候也直接询问是否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可见,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是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大学金融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金融业为基本方向,培养面向金融界,面向社会的应用型高等金融人才。金融专业毕业生必须适应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和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社会实践活动是金融专业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金融专业知识,更好地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应积极指导金融专业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金融专业理论知识,激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全面了解社会,了解金融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把握金融业的发展动向和脉络,增强学生的金融实际应用能力。

一、教师加强对金融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的必要性

当前,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金融业要求培养的学生知识面宽、基础知识扎实、实际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强。但有些学校只注重金融专业大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社会实践活动;有些学校虽然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却不重视教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或者教师给予的指导不到位、不得力,社会实践收到的实效不大。这样导致学生毕业后眼高手低,实际工作能力差,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很不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应加强对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社会实践在这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强调:“高校要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统筹安排,抓好落实。要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安全预案,确保师生参加社会实践安全……要把实践教学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门课程和每一位教师,体现在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师的岗位职责中。要着重解决好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实验教学资源、实习教学质量、毕业设计质量、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教师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组织高校干部教师参加、指导社会实践。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都要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鼓励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要把干部、教师参加和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计入工作量,作为考评的重要依据,调动干部、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要组织大学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调研成果……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参与技术改造、工艺革新、先进适用技术传播,为经济社会发展献技出力。”

加强教师对金融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是师生受益、教学相长的。一方面,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由教师指导,提高了社会实践的效果,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接触金融行业企事业单位,了解经济社会实际发展的动态,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实践促进教学。教师可以结合经济社会实际,开展与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相关的科研课题研究,在指导学生的同时,教师在科研方面也有所体会和收获,这样,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与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有利于高素质金融人才的培养,有利于高校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目前,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教师对金融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对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对大学生提高理论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金融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对金融人才的培养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都有重大的作用。

二、教师在指导金融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不够

金融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教师队伍涣散,组织性不强,教师队伍不稳定。有些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未纳入教学大纲,在教学计划上未安排第二课堂。有些高校主管部门、各院系监督检查社会实践活动的力度不大,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关心程度不够,致使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弱化,社会实践的效果不好。由于金融专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专业性比较强,需要金融专业教师指导,但有些专业教师忙于自己的科研,不愿意担任指导教师,就算勉为其难担任了,也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重视,参与指导的积极性不高。

(二)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把握不够

对于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教师对金融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把握还不够,大学生对社会实践不够重视。有些学校采取分散实习为主,有的学生认为这种实践活动可有可无,往往应付了事;有的学生到相关单位拿总结报告以敷衍了事;有的学生在家上网搜索或找来报刊杂志将资料堆积、拼凑草草应付。这些错误的思想和做法导致社会实践活动无实效。

(三)教师指导社会实践与金融专业结合不够

有些教师不注重加强社会实践与专业的结合,社会实践与金融行业结合不紧密,与学生的专业结合不紧密,致使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脱节,学生对社会实践不感兴趣。有的金融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出于经济利益、保守秘密等原因,对于社会实践团队不能很好地提供便利条件,学生难以了解实际情况。有的单位把学生搞社会实践看成包袱、负担,不少学生只能通过个人关系达到社会实践的目的,这些导致社会实践不能很好地与金融行业结合。

(四)教师对社会实践的具体指导不够

教师对于金融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的具体指导不到位、不细致,致使社会实践流于形式,收效不大,甚至出现安全事故。有些教师对社会实践的前期准备不充分,不注重对社会实践各个环节的具体、动态指导,不注重实践活动的阶段性总结、全面总结,不注重社会实践成果的推广和转化。

三、加强教师对金融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的对策

(一)加强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

1.组建好指导教师队伍。通过自愿报名、层层选拔,让那些有意愿并热心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金融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担任金融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教师,建立“社会实践指导教师人才库”。即选拔对学生思政工作经验较丰富的辅导员、班主任等教师,也选拔那些特别熟悉金融业运作、金融专业应用技能等较为突出的专业教师,确保指导教师队伍里既有善于组织管理学生的政工老师,也有善于专业指导的专业老师。将定位导师的优势指导方向,1名导师主攻1个方向。让学生在准备实践方案的时候就能根据实践的主题及专业需要,尽快地从导师库中选择合适的教师担任指导工作。组织协调好导师与学生社会实践团队之间的双向选择,结合专业方向、个性、特长等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实践团队配备导师,可以安排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一名专业教师和一名善于管理的政工教师,相互配合、优势互补,从而更好地实施对金融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

2.调动教师指导的积极性。要调动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重要的一点是要将其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对其工作量的考评计算体系之中,把教师是否参与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的成效如何作为其晋升职称、评选优质课程和优秀教师的重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才能保障大学生高质量地完成社会实践活动。对指导教师进行必要的动员及培训,使教师提前掌握指导金融专业学生实践的技巧和方法,充分认识到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迫切性、必要性和重要性。一些在学科基础理论方面比较扎实的教师,需要加强实际操作方面的学习和训练。让教师认识到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在金融行业开展社会实践得到更多实际操作的锻炼机会,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成长为理论知识扎实、金融应用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

(二)加强对大学生思想认识的指导

1.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动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实践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发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热情。指导教师可以通过《社会调查方法论》、《大学生社会实践概论》等课程的开设,使大学生明确实践的目的意义、实践方案的制定、实践的方式方法、实践的总结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较高的优势,使金融专业大学生真正认识到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价值,消除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方面存在的种种错误的思想认识。可以通过讲座、座谈会等形式,让大学生认识到社会实践活动对加速其社会化进程,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促进其实践人生价值、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心理承受的能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及信心都很有作用,要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实践不仅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他们提高社会活动能力、就业竞争力等提供了锻炼的平台。

2.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会遇到一些问题,特别是社会上一些不良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可能会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加上他们的思想情绪容易波动,如不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掌控并妥善解决。指导教师要及时与大学生沟通,帮助大学生澄清思想上的错误认识,提高明辨是非及抗干扰的能力。

(三)加强社会实践与金融专业的结合指导

1.建立实践基地,促进社会实践与金融行业结合。有关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显示:从事银行业占金融毕业生总人数的34%,从事证基金业占21%,从事保险业占15%,从事企业财会类占22%[2]。关于金融行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调查显示,金融类企业选择有工作经验的金融专业毕业生占总数的30.23%,可以看出,用人单位选择有工作经验的高素质金融专业毕业生占总数比例很大。因此,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应与金融类企事业单位联合起来,与金融专业工作紧密结合。可以有针对性地在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等单位建立实践基地,加强校行、校企关系,通过给基地领导发聘书的方式,即聘任某些行长或厂长、经理来担任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老师,让在校大学生到金融单位进行社会实践,使他们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应用,树立起现代金融观念。要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选题上与合作单位的工作更紧密地契合,可以实施项目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合作单位的工作,培养学生运用金融工具、资料进行数据统计、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增强与金融业单位的联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的就业。

2.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学分,进一步加强以教学实践、专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规定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和任务,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从制度上确保开展社会实践的力度,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将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等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四)加强对实践活动的动态具体指导

1.指导学生做好实践准备工作。社会实践活动应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由主管部门牵头,以院系为单位,由高校专门安排指导教师带领学生有针对性的参与社会实践。教师要编制实践指导大纲,帮助学生制订实践任务书,并使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必要预防措施。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的人身安全无疑是放在首位的,指导教师应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害。

2.指导大学生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由于思想敏锐、思维活跃,很容易发现实践单位在管理或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但由于自身知识能力的限制,常常对这些问题束手无策。这时,就很需要指导教师利用自身专业特长等优势,指导大学生们与实践单位的管理人员或技术骨干一起,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国内外前沿的理论和技术,有效解决单位在管理或技术中出现的问题,促进金融专业大学生把理论和实践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3.指导总结交流,推广和转化实践成果。实践结束以后,指导教师应继续指导学生利用假期完成社会实践总结报告,整理实践日记,及时上交。指导教师可根据实践中学生的表现以及社会实践总结报告完成的质量进行评比,按照比例推荐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汇报会,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做准备,同时推荐优秀实践学生参加学校或上级的社会实践先进评比活动。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推广和转化实践成果,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总之,加强教师对金融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极其必要、意义重大。要培养金融专业的大学生即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解决金融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必须要高度重视社会实践,重视教师对社会实践的指导。通过建设好指导教师队伍,促进社会实践与金融专业的结合,加强对大学生思想认识的指导,注重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动态具体指导等,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更好更多的锻炼,增长社会适应能力和金融实际操作技能,提高综合素养,成长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社会实践经验总结范文6

一、参与初衷:

(1)大豆杂交技术不是我所学的专业,但是由于它与农业、农村、农民靠的比较近,能使我们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三农”,我个人来自农村,虽然对于农村、农民比较了解,但由于年龄的原因,却不是很深入,凭借此次机会,能使我更好地了解它们。

(2)由于大豆杂交要在田地里进行,在暑假这个气温比较高的时期,对于我们大学生,尤其是我们这些经常在外上学的大学生来说,借此机会能让我们再次体验一下干农活的过程,锻炼我们的意志,增强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社会实践很多时候并不是和我们的专业对口,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也鉴于此,所以我参加了这次仅仅七天时间的大豆杂交项目,以此作为我个人的社会实践项目。

二、感受:

通过这次实践,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i)在炎热的天气中干农活,需要的不仅是体力,更要有毅力。一个人的意志坚不坚,通过农活能够很好的测验出来,没干过农活的人可能刚开始干还可以,感觉很有意思,但是连续让你干几个小时,你就会感觉到厌烦、无聊,心情有刚开始的好奇就会变成抱怨、不满,所以干农活不仅能够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力,更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力和忍耐力。

ii)体会父母的艰辛。在家时间父母总是不让干活,我知道九层以上的家庭都是这样,我平时在家也是这样,但我总是硬要干,我知道,父母嘴上不让干,如果你陪着父母一块儿去干活,父母的心里会很高兴。干农活很辛苦,这是毋庸置疑的,体会了农活的艰辛,很容易就能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体会到父母为什么总是不舍得给自己买衣服等等,也会使得我们在大学花钱会收敛许多,“可怜天下父母心”,理解万岁!

iii)激励自己更好地学习、生活。吃过了农村的苦,你就会感觉自己吃的苦不算什么,就会感觉自己的努力还很不够,而且差的很远,就会使得我们来到学校,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会更加珍惜求学的美好时光,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感受了农活,也就能感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道理,会使我们更好的珍惜现在,加倍努力。

iv)做为一名大学生,我深深地感到初会实践的重要性,并希望以后能够经常参加实践,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在大学中的社团生活所无法比拟的,只有在真正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亲身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才能使自己得到锻炼,才能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运用到实践,才能使自己成为真正有用于实际,使自己成为真正有用于社会的学生。社会实践弥补了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和不足,社会实践的意义也在于此。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使我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也使我增强了扎根实践吃苦耐劳的精神。亲身地服务于群众,服务于社会,真的很有意义,我想以后我还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大学生的暑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