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研修总结范例6篇

工作室研修总结

工作室研修总结范文1

关键词:甲醛 室内空气 监测 空气污染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家居、办公等环境的追求使得大量含甲醛等有害气体的装修、装饰材料越来越多应用到室内装潢中。同样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室内空气质量这一话题。“甲醛”、“室内空气污染”等词频繁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用语中。

1 前言

1.1 甲醛的危害和来源

甲醛是一种常见的室内有害的挥发性有机气体,也是引起“病态建筑综合症”SBS的原因之一。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会引发眼炎、咳嗽、头痛、恶心、失眠等,高浓度的甲醛对神经系统、肝脏等都有毒害,长期接触较高浓度的甲醛会出现急性精神抑郁症,甚至有致癌性。由此可见甲醛是人们室内的空气杀手,威胁着人体健康,必须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警惕,并采取防范措施。甲醛易与空气中的示踪物和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白天无NO2时,甲醛的半衰期为50min;有NO2时,下降为35min。室内甲醛主要来自装修材料及家具、吸烟、燃料燃烧和烹饪。它的释放速率除与家用物品所含的甲醛量有关外,还与气温、气湿、风速有关。气温越高,甲醛释放越快;反之亦然。甲醛的水溶性很强,如果室内湿度大,则甲醛易溶于水雾中,滞留室内;如果室内湿度小,空气比较干燥,则容易向室外排放.室内甲醛浓度主要受甲醛释放源的强度、装载度、装饰材料的使用年限、温度和通风效率等因素的影响[1]。

在现代家居和办公等室内环境中,室内甲醛来源多种多样。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四类:

(1)室内装修与油漆家具,是最主要的甲醛来源。室内装修材料与油漆家具中广泛使用还有甲醛成分的粘合剂,新装修房屋中情况更为严重;

(2)日常家居生活中使用的一些化学剂(物品)如防腐剂、清洁剂、化妆品等;

(3)床单、被单、窗帘等合成织物中的残留甲醛;

(4)室内吸烟。香烟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甲醛,在室内吸烟甲醛还不容易散去,进一步加重污染。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已展开相关研究,这些也是伴随该国、该地区装修热而兴起的。由此可见,对甲醛等室内有害气体的相关研究无论国内或国外都是有其经济发展状况背景的,装修浪潮兴起导致出现各种相关问题,从而引起专家学者关注而展开研究。对室内甲醛等有害气体的研究都不大具有前瞻性,即没有在甲醛问题发生之前就预见性地展开研究。

由于相关问题出现和研究在国外的起步早于我国,因而其研究内容和手段方法都较国内丰富,并很早走向立法和制定相关规范标准。相比而言,国内这一点较为滞后,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该方面呼声越来越高,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相关研究方兴未艾。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已展开对包括甲醛等在内的室内有害气体研究。而对于甲醛,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甲醛对人体健康危害、检测方法手段探讨与比较、某一地区甲醛污染状况调查研究和环境因素与甲醛浓度关系及改善措施等几方面,且尤以新装修室内环境甲醛污染调研为多。

在研究的场所对象方面,国内已开展过许多公共场所、新装修住宅等调查研究。

2 监测内容

2.1 监测对象的选取原则

2.1.1 学校选取

本论文选取肇庆某地区中心小学、中学、第二行政区、行政服务中心和A住宅小区共五处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肇庆某地区的建设规划,五处地点在地理方位、建设时间、功能规划设计、室内装修材料、宏观通风状况等方面都具有共性。

2.1.2 监测点选取

根据取主体原则,选择群众平时停留时间最长的室内场所即办公室和住宅,为重点监测部分。

2.2 布点方法

每处选取1间典型办公室、教室或典型房间,根据监测对象的面积大小来决定布点个数,以期能正确反映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水平。原则上小于50m2的房间应设1~3个点;50-100m2设3~5个点;100m2以上至少设5个点。

本文共对10处室内环境中的甲醛浓度作监测,这些室内监测点的面积都在10~50m2之间。具体监测点位为宿舍、办公室设于中央位置,皆为呼吸高度(1.2~1.5m),避开通风口与通风道,距墙大于0.5m[9]。

2.3 监测时间

对每个点一共监测20天。每个监测点监测前均关闭门窗8小时以上。所以理论上监测时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是最高值,若此时数据不超标,可认为其他时段浓度亦不超标。

2.4 监测方法

因监测点多,工作量大,本课题主要采用便携式甲醛检测仪,同时现场测定温度、相对湿度。

本研究使用香港环境和安全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HE-102型甲醛检测仪。该仪器是专门用于检测空气中甲醛含量的数字直读式仪器。仪器由内置采样泵、电化学传感器、电路、显示器等部分组成。采用先进的电化学传感器,具有检测元件寿命长,检测灵敏度高,体积小巧,使用方便,可靠性高的特点。其量程为0~19.99ppm ,分辨率为0.01ppm,准确度≤±2.0%。

温湿度计采用台湾泰仕TES-1360,其适用于实验室、品质管制、空调系统、印刷工程等多方面用途。

甲醛浓度、室内温度及相对湿度均为当场测量。

2.5 室内甲醛相关规范标准

为规范和控制由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 2001年11月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建设部联合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后建设部于2006年4月批准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对原规范作了修改,并自2006年8月1日起实施。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允许甲醛检测可采用现场检测方法,对现场式测量仪器要求测量结果在(0-0.60 mg/m3)测量范围内的测量不确定度应小于或等于25%。现场测量一般采用便携式的比色计或是电化学直读式仪器[10]。而本次采用的泵吸式电化学直读式甲醛仪符合要求。规范对室内甲醛要求作了以下规定,如表1:

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本研究16个监测点中,宿舍、教室、实验室和绘图室属于Ⅰ类民用建筑工程,甲醛浓度应≤0.08mg/m3,办公室、图书馆和雕塑馆属Ⅱ类民用建筑工程,≤0.12mg/m3。

3.实验结果

3.1 肇庆某地区甲醛污染总体状况

从表2可以看出,所有监测点的甲醛检出率为100%,这与肇庆某地区各设施投入使用仅2-3年的情况相符合,说明室内空气中还有残留甲醛存在。

肇庆某地区甲醛总平均浓度为0.032mg/m3,浓度范围为0.01-0.95mg/m3,8.6%的监测数据超过Ⅰ类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甲醛0.08mg/m3或Ⅱ类民用建筑工程0.12mg/m3的标准,总体情况良好:教室和宿舍在监测期间基本达标,其中中学的宿舍,两所学校的教室全部达标;其它场所也基本或全部达标。局部场所和时间段甲醛浓度超标:区行政服务中心浓度最高值是国家标准的12倍,达0.95mg/m3;浓度次高的是中心小学教室,为0.14mg/m3。

3.1.1 教室与宿舍污染状况与原因分析

教室与宿舍是主要工作和生活场所,属Ⅰ类民用建筑工程,其甲醛浓度应小于或等于0.08mg/m3。

3.1.1.2 宿舍

在宿舍中,甲醛浓度平均值均为0.06mg/m3,宿舍同为油漆木制家具;而且后者宿舍楼设计甚至为对门宿舍,即一条通道,两边都为宿舍,不利于空气流通。

3.1.1.3 小结

从教室和宿舍的污染状况可以看出,甲醛浓度与室内家具材料密切相关。内有油漆家具的室内场所浓度普遍偏高,反之则较低。宏观通风状况对室内甲醛浓度也有一定影响。

3.1.2 其它场所污染状况与原因分析

根据GB50325―2001规定,办公室、图书馆属于Ⅱ类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甲醛浓度应小于或等于0.12mg/m3。

3.1.2.1 办公室与图书馆

两所学校的办公室与图书馆甲醛浓度均未超标,这是因为办公室和图书馆已投入使用两年,室内装修材料中所含甲醛挥发程度较高,通风换气状况良好所致。

3.2 甲醛浓度与装修时间的关系

本次监测中的绝大部分室内已投入使用2-3年,因此大部分室内甲醛并未超标,因此未能说明室内甲醛浓度与装修时间存在密切关系。

3.3 甲醛浓度与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关系

3.3.1 甲醛浓度与室内温度的关系

甲醛在室温下是可挥发气体,其挥发度与温度成正比,温度越高,挥发到室内空气中的甲醛分子越多,室内甲醛浓度也就越高。从图3-1到3-4中可以看出,甲醛浓度的极值(最高值和最低值)与气温的极值较吻合,其浓度与室内温度呈明显的正相关

3.3.2 甲醛浓度与相对湿度的关系

如图3-5至3-8所示,甲醛浓度与相对湿度的关系则不太明显,其根本原因在于,甲醛浓度受室内温度的影响比相对湿度大。当相对湿度和温度都变化时,甲醛浓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由湿度引起的甲醛浓度变化对甲醛总体浓度变化影响很小,所以甲醛浓度与湿度的关系不太明显。

4 结论

甲醛作为常见的室内有害气体,具有较高的毒性,同时也是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的致癌物质。伴随国内许多民用建筑的建设热和新建项目的投入使用,室内甲醛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通过对肇庆某地区具有代表性的5处地点进行为期20天的室内甲醛浓度监测,得出如下结论:

1.总体情况

肇庆某地区室内甲醛总平均浓度为0.032mg/m3,低于Ⅰ类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甲醛0.08mg/m3的国家标准。监测结果表明肇庆某地区存在一定的甲醛污染,总体情况良好,局部场所和时间段甲醛浓度超标。

2.室内甲醛浓度与室内家具材料的关系

平均浓度较高的教室与宿舍中,其室内家具材料分别为油漆复合板材和油漆木制家具;而平均浓度较低的其他场所则无或少油漆家具等重大甲醛污染源。说明甲醛浓度与室内家具材料有直接关系。

3.室内甲醛浓度与建筑装修时间的关系

较早装修的监测点的甲醛污染状况比较晚装修的轻,这与前人实验与文献的情况相符,说明甲醛浓度与装修时间有密切关系。

4.室内甲醛浓度与温度的关系

甲醛是可挥发的有机气体,根据监测结果,甲醛浓度与室内温度呈明显的正相关。

5.室内甲醛浓度与相对湿度的关系

监测结果显示甲醛浓度与相对湿度的关系不太明显。

【参考文献】

[1] 段浩波. 东北师大校园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与控制方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2006.

[2] 崔旭.室内空气污染检测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9~12

[3] 徐倩,杜前明,高灿柱。山东大学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污染状况。环境与健康杂志,2006,23(6):524~526

工作室研修总结范文2

根据去年的工作室活动取得的成绩和不足,现拟就xxxx年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完善管理机制

科学规划是确保名师工作室良性发展的先决条件。本年度的工作室在总结去年的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主要从两个维度进行管理规划:

一是在岗管理,激发自主、自觉参加工作室活动的热情和干劲。制定工作室活动章程,提出在岗研修学习要求,要求每位工作室成员都必须按时参加活动,因故不能按时参加的,应提出书面请假。连续三次以上未能参加本室活动的,视为自动退出本工作室。本工作室将根据需要补充新的成员。

二是组织管理,强化督促和检查。按照市县人事科的考核要求,本工作室出台相应的对成员的考核制度。年终,每一个工作室成员要接受考核。考核形式分书面与当面两种。书面是填写考核表,写好总结。当面考核结合具体教研活动进行。

二、丰富活动形式

1、读书学习依据市人事科考核细则,每位工作室成员每学年至少阅读两本以上的教育专著,并且撰写不少于1万字的学习心得。经常撰写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每位成员每学期不少于三篇。

2、主题研修每学期都集中一段时间,开展主题研修活动。活动要求主题要鲜明,可以就名师阅读、课堂风格、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教学主张提炼、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等专题开展研修。要求人人参与,认真学习。

3、课题研究本工作室的市级课题“文体意识观照下的阅读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已处于结题阶段,各工作室成员要继续将课题研究推向深入,上好公开课,撰写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课题研究论文。

4、会课活动作为教师,根基应该始终在课堂,名师培养最重要的活动是会课活动。为此,每学期都要组织一至两次集体会课活动。每次会课都要有研究的中心,要有明确的主题,还要组织相关的说课和评课活动,如有条件,将特聘一些外地的学科专家。

工作室研修总结范文3

通过学习,感触较多,启发很大,有以下特色亮点值得借鉴:

2.政策支持,措施落实到位。通过何XX副局长的介绍,我们了解到XX区教育局在名师工作室方面保障有力,经费到位(每学年X万或者XX万)。政府提供专项经费预算,做到了“四个支持,一个到位”:经费支持、财力物力支持、人力支持、时间支持,领导到位。每学年开学,各工作室的活动经费按时拨付到位,学校提供必需的设施设备,同时市局有统一的教科研时间(每周五下午),每次工作室开展活动都有相关领导参加。因此他们名师工作室在培养中青年教师、教学教育辐射及课程开发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3.管理科学,严格审批程序。名师工作室需要经过申报和审批的程序,以显示该项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教育管理部门先做好相关评审条例的宣传,动员具备条件的学校和个人自愿申报;挂牌名师及其所在学校需填写有一定内涵的审批表,并逐级报请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考察、审批和推荐;最后报请本地区最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和授牌。他们对骨干教师群体的管理也比较科学,实行市、区、校三级管理,每年要进行考核评价,区级骨干教师津贴XXXX元,市级骨干教师XXXX元。

4.考评严格,调动工作激情。对工作室进行考核是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工作室以3年为一个考核周期,注意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将激励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结合起来,将对工作室整体的考核与对个人的考核结合起来。考评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是三大块:一是工作室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水平,二是工作室在培训和指导学员方面的贡献,三是在当地教育教学改革中所发挥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考核主要采用四种形式,一是查看原始材料,包括备课、听课、评课、上公开课和年度总结等原始记录,以及科研课题立项和结项、获奖证书、论著等原件;二是听取工作室的汇报,主要是听取挂牌名师和工作室成员就3年来的工作所做的总结;三是听取社会的评价,主要是对兄弟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和培训学员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四是深入教育现场,包括深入课堂听课和参与教研活动进行现场观摩。

通过深入思考,不断反思,结合我区实际,特提以下建议供领导参考:

1.工作室的定位要有较高标准。工作室主持人要准确定位,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工作室”的工作,为培养中青年优秀教师服务,为全局服务,为临渭区教育均衡发展服务。培训和指导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和青年教师是工作室的重要职责,工作室定期承担各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成为骨干教师培养的实践基地。同时建议把“是否为教学能手工作室成员”作为教学能手评选的第一道门槛,以提高教学能手工作室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依托“教学能手工作室”开展“读教育名著”、“撰写教学反思”、“教学能手大赛”、“特型课研讨”以及校际间的“送课下乡”等活动,并经常开展课堂观察和课例研讨,大大促进工作室成员的成长。

2.工作室的审批必须严格把关。工作室的审批和管理一定要严格把关,宁缺勿滥。我认为,考察是否具备设置工作室的条件主要看3个方面,一是能否得到学校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即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是否愿意为工作室提供制度保障和物质保障;二是挂牌名师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既包括资历、组织力、影响力和号召力,更包括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三是是否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专业的合作团队,在本地区范围内能否组建一支素质优良的合作团队,是否有自己的工作目标。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挂牌名师要具备与名师相匹配的教育教学素养和专业性影响力。

3.工作室的内部需要分工合作。作为一种专业学习共同体,工作室的运作模式应是分工合作,信念支持应是集体责任。没有分工的合作,是一种高成本、低效率的合作,所以工作室必须在共同目标的框架内进行人员的职责划分。挂牌名师是工作室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工作室的一切日常管理工作和教、研、训等业务工作。工作室成员由挂牌名师自主双向选择和实行动态管理。工作室实行名师负责制,负责人有一定的活动自主权和经费支配权,工作室成员有建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主要职责是协助负责人完成好上述负责人岗位职责。同时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增强科研能力,勇于教学实践,积极开展活动。

4.工作室的建设需要齐抓共管。工作室一般应设在挂牌名师所在学校。学校可以指派一名校级领导专门负责协调工作室事务,并为名师配备一名工作助理(同时也是工作室成员)。一是工作室建设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工作室要有合适的办公场所,包括一间挂牌的独立办公室,并具备办公桌、椅、照明等最基本的办公条件,主要由工作室挂靠学校提供。二是工作室建设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学校应为名师及其助理更好地开展工作实行政策倾斜,包括减少教学和行政管理的工作量,将工作室工作纳入学校的工作量计算当中,以保证名师及其助理有充足的时间开展工作。三是工作室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教育主管部门应为工作室的活动经费提供资助,这些经费主要用于负责人及其工作室成员的工作补贴、图书资料购置、办公设备购置、网站建设、业务培训和外出参观学习等的开支。

有了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政策保证,我们开展工作也有了信心和动力,有以下的工作思路和设想:

1.完善工作室的硬件设施。有了活动经费,积极与工作室所在校协商,为工作室成员创设学习、工作和研究环境,配备30平方米工作间、电脑、电脑桌、书柜、椅子等学习用品。

2.制定工作制度和培养方案。工作室建立之后,共同商讨工作室人员各自的责任和具体任务,制定出学期和学年研修任务细节,确定研究方向,课题选题,,著作撰写的具体时间和进度。

3.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工作室将为名师及其成员搭建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让名师更有“名”,让骨干更能“干”。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学科意识和教学反思,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把基础理论传授和学科前沿教学结合起来,运用现代教育理念,通过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整合,凝炼出本专业的教学特色。

4.增强教育科研能力。主持市级、省级的课题2~3项,做出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充分发挥团队力量,主动参与工作室研究课题,创造性地开展行动研究和课例研究。

工作室研修总结范文4

1实验室开放基金的设立

1.1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的背景1984年,清华大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为学校的分析中心和材料中心实验室添置了一批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使学校的分析仪器得到了更新和水平的提升。两个中心是当时为全校师生提供公共分析测试服务的单位,必然要有一定的费用来保持中心的平稳运行,如水电、试剂、仪器设备的维修和部件更换、仪器设备功能的二次开发、新测试方法的研究和辅助装置的研制等,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当时的情况是两个中心都没有这方面的经费来源,只能通过收取测试费用来平衡支出。尽管当时对校内用户的收费给予了很大的优惠[1],但是对一些基础研究工作和经费不足的学生论文工作仍是不小的负担。1986年,由原设备实验室处(现为实验室与设备处)牵头,联合财务处、研究生院、教务处和科技处共同出资建立了分析测试基金。学校也拨出一些经费支持分析测试基金,对使用这两个中心的仪器设备的课题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学校为了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修,还设立了大型仪器设备维修基金[2-3]。这两项基金后来合并为“实验室开放基金”。

1.2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的目的实验室开放基金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校内跨系、跨学科的科研教学工作,加强学术交流”[4]。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高低取决于需求和服务,当需求客观存在且服务条件具备时,就需要通过一种共赢的方式使供需双方都得到满足。实验室开放基金就是撬动双方积极性的杠杆,在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更多科研工作的同时,还很好地调动了机组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但解决了机组测试费不足的问题,还提高了机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此外,实验室开放基金也发挥了管理部门联系机组和用户的纽带与桥梁作用。开放基金的设立,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型仪器设备以传统的拨款方式补充运行费的做法,同时调动了机组和使用者的积极性,又为管理部门找到了一个工作的有力抓手,实现了多方面的效益。

1.3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的主要工作实验室开放基金的设立是一项有益的制度创新,为了保证基金的良好运作,清华大学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基金的申请、受理和评审流程。通过通知、印发“实验室开放基金使用手册”等多种方式宣传开放基金的使用情况,让更多的人清楚地了解实验室开放基金和开放设备;通过设计合理的申请表,收集必要、完整的信息,认真组织专家评审,保证基金审批和使用的公开、公正和公平。(2)加强管理和协调,保证基金的顺利实施。实验室开放基金的实施,得到了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财务处、研究生院、教务处和科技处等部处给予密切合作。实验室与设备处具体负责经费的管理、申请审批和考核工作,每年对基金使用成效进行总结,并向主管领导汇报,积极与相关部处沟通基金的使用情况和效益情况。实验室与设备处还及时调整开放共享仪器设备,将所购置的新型、有需求的设备纳入基金管理系统中,及时淘汰开放不好或者没有需求的设备,始终保持开放设备的先进性和通用性。学校设立了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奖,以鼓励机组积极工作,充分发掘设备的潜力。

2实验室开放基金的完善与发展

实验室开放基金设立以来,伴随着学校的发展和机构改革,主管部处也几经变化[5]。但是,20多年来,基金主管单位不断改进工作,努力探索适合清华大学发展的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方式,使开放基金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

2.1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制度的修订与完善清华大学不断完善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制度,使开放基金得以高效地持续发展。1989年5月,经主管校长批准实施了“清华大学开放基金管理办法”,1997—1998年度第四次校务会通过了“清华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基金实施办法”[6],进一步明确了实验室开放基金设立的目的、资助范围、资助仪器标准、实施程序、申报评审时间和财务管理、奖惩办法等。随之了“清华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使用办法”实施细则,细化了开放基金的申请、审批、财务管理以及奖惩措施。2005年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将“清华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使用办法”及实施细则合并为“清华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2012年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对基金管理办法做了较大修改。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成为清华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

2.2实验室开放基金的历史变化实验室开放基金运行26年来,在基金的内涵、资助方式、资助额度、资助比例、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1)基金内涵的变化。开放基金设立之初的设想包括所有鼓励实验室开放的资助基金。1986年基金设立之初设置了测试基金和维修基金;1997年撤销了维修基金,大幅度增加了测试基金的数额,机组的维修资金主要来源于开放服务收入;2008年新设置了实验室创新基金,鼓励实验技术研发。近几年仪器设备的价值增加,维修费用较高,机组反映测试服务收入不能支持设备的大修。学校在“985工程”三期的支持下,2012年重新启动了维修基金。

(2)基金资助方式变化———变先拨款为后付费。实验室测试基金最初的资助方式是在测试开始前就直接拨款给用户申请的仪器机组,但学校很快就将“先拨款”调整为“后付费”方式并一直延续至今。“学校不是向实验室拨款,而是支持用户,只有用户使用资助设备后,管理部门统计服务情况后,将测试服务费拨付机组,机组才能得到相应的运行维护费和人员劳务费用”[7]。现阶段实验室与设备处每年两次集中办理测试服务的汇总和返款。

(3)基金资助总额的变化。基金刚设立时总额只有20万元,开放基金设立之初的8年,学校拨款累计277万元,平均每年34.6万元。由于运行良好,效果显著,1997年学校进一步加大对基金的支持力度,将大型仪器分析测试基金和维修基金合并,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同时将基金资助总额提高到600万元/年[8],并且一直实施到2011年。近几年由于国家项目的申请中降低设备购置费而加大测试费的比例,使科研项目负责人的可支配测试服务费增加。为此,学校计划将资助总额适当进行调整,同时在“985工程”三期恢复了维修基金,总额为1500万元。

(4)基金资助比例的变化。开放基金设立之初,学校科研项目经费普遍比较紧张。为了有效帮助课题组开展分析测试工作,测试基金最初对课题的支持比例为50%~70%。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重大基金项目、“973项目”等基础研究课题资助70%。随着学校科研事业的不断发展,测试基金资助的比例逐渐降低,2012年将资助比例统一为30%[9]。资助比例的调整反映了学校科研事业的发展。同时,通过资助比例的调整,在年度资助总额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开放基金的杠杆作用撬动了更多的自筹资金,使测试基金的总额有了大幅度增加,更好地支持了获得资助的仪器设备及其所在的公共测试平台的建设和发展,鼓励开放共享。

(5)基金管理方式的变化———纸质文档流转变电子化、网络化管理。2001年之前,基金的管理(如基金的申请、总结、数据汇总等)都使用纸质文件流转,基金的使用也采用基金卡,机组人员在基金卡上记录使用金额和余额。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2001年,在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帮助下,一部分仪器设备实现了基金的网上申请和评审。网络化管理效率高、信息透明度高、查询统计方便等优点得到了机组和用户的普遍认同。2006年,全校开始统一使用实验室与设备处联合计算中心开发的网络版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系统,实现了基金管理全过程的电子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开放基金运行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实现了基金申请、审批、使用、汇总等各环节的过程管理和信息化管理[10]。

(6)基金资助设备变化。随着学校购置仪器设备的增加,基金资助设备也不断更新和增加。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基金资助的设备从最初需要动员加入到现在需要竞争择优。基金设立初期主要依靠分析中心、材料中心的仪器为全校服务,如今不仅分析中心、材料中心的仪器设备数量增添较多,还增加了生物医学测试中心、高性能计算平台、生物医学影像实验室等校级科研条件平台,一些院系级分析测试和实验研究平台也发展起来。

(7)服务奖金和酬金的比例提高。实验室开放基金从制度上保证机组能够从服务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酬金,学校规定从仪器设备用户自筹经费中30%作为酬金。现在用户在自筹经费比例为70%的情况下,服务收入的21%作为酬金。

3实验室开放基金的效果

清华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清华大学通过实验室开放基金的实施成为高校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先行者和倡导者,这一做法后来被不少国内高校所借鉴,促进了高校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工作。

3.1清华大学内部效果1986年4月至1987年9月的1年多时间,全校有21个系的377个项目使用了开放基金[11]。开放基金设立的前8年共资助课题2500项,培养人员近8000人次,约2400篇。在开放基金的支持下,SCI数量、人才培养数量均呈递增趋势,且得到基金资助的SCI论文数每年都在1000篇以上,实验室开放基金的需求也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3.2开放基金的社会影响清华大学通过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做法得到了兄弟院校的广泛认可。不少高校到清华大学来调研交流,参照清华大学的做法设立了类似的开放基金,如重庆大学[12]、浙江大学[13]、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高等学校。《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强调要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共享,要在整合国家、部门、地方相关研究实验资源的基础上,营造开放、共享的研究实验环境。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强调建立有效的共享机制和运行机制是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和前提。清华大学建立实验室开放基金的做法,完全符合以上两个纲要关于仪器设备共享的要求,得到了科技部和教育部的认可,科技部在清华大学建立了“北京电子能谱中心”和“北京电子显微镜中心”。开放服务取得了良好效益。

工作室研修总结范文5

(2013-2014学年度上期)

新津中学教科室 蔡东

本期科研室的工作,当然,也包括我作为科研室主任的工作,与其它科室,其它干部的工作一样,用八个字来形容较为恰当--纷至沓来,应接不暇。

科室学期总结已发给办公室,科室月工作总结也有完整的文本,并逐月发给柳校,科室周工作总结已在过去的行政会上作了汇报,所以,我今天只就工作中引起的几点反思作一个交流,流水账就免了:

一、 关于青培工作的反思--能不能更有效

无论是从教研组还是年级层面,普遍反映青年教师总体成长较好--在工作上表现出了规范、投入、勤奋的良好状态,说具体点就是坐班好、备课认真、上课投入、作业批改勤奋、课后辅导热情。如此看来,青培工作在本期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这个好效果取得的原因值得进一步思考:

1、本期的青培活动在安排上形式多样,设计更有逻辑,结构更成体系,更加务实地聚焦于课堂,指导的针对性明显提高

无论是专题讲座、听课议课、、座谈交流、指定阅读,还是“面对面”指导,这些工作的指向都在课堂--课堂教学的准备,课堂教学的组织,课堂纪律的管理,课堂辅导的方法,课型特点的分析,课堂提问的技巧等等。

2、科室年级协同督查,青年教师坐班管理更为到位,落在了实处

因此,可以这样说,效果良好,原因就在于干部工作计划性强,并且深入细致、执行有力;

要做到更有效,要做得更好,科研室恐怕还要花大力来研究与设计青培方案(真正了解青年教师之所需、所求、所思、所虑、所乐),同时,也需要得到学校更大的支持才行,这样我们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上才有能力给予更为专业的指导与帮助。

二、 关于课题研究的反思--能不能更务实

科室直接管理的课题中,有两个课题,一个县级的关于心理学的课题,一个“部级”的关于生命教育的课题,在年度工作考核与阶段性成果评比中分别取得了优秀与一等奖的佳绩,但这些成绩的获得都是突击性工作的结果,而课题研究的过程性(“工作中研究,研究中工作”)成果才是最为重要的,我觉得,欠缺了过程性的优秀不是真正的优秀,其中有水分。造成这个现状的原因一是两个课题组组长的工作出现了问题,一个严重耍水失职,一个突然辞职走人,于是课题的管理就有了缺位;二是科研室反应太慢,没有作及时的更换调整,以此造成工作的被动,虽然化险为夷,但有违规范,也非初衷。

于是我想,要有过程性成果一定要有有效的过程性管理,要有有效的过程性管理,一定要建立有效的过程性管理机制,要让管理的机制作用于具体的工作与具体的人,就一定要建立一个有操作性的管理工作流程。

而工作的流程化,是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的重要手段。而所谓文化,也就是习惯,加上习惯养成的过程以及自然而然地遵循罢了。

三、 关于教学调研的反思--能不能更有针对性

在本期,学校加上上级主管部门对各年级的教育教学调研多达十余次,来自上级部门的调研尤为频繁,不过这些调研多数是程序走够,任务完成,“肯定半斤,建议二两”,拍屁股走人。对学校教育教学究竟有多大的作用,各位心中有数,在此不必赘言。

本期调研工作中,“高三调研”,“高一青年教师教学工作调研”、“高三23班工作调研”,我感觉有一定的效果,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调研一有准备,二又留够了时间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同时还有一定的跟进追踪;

所以,要使调研工作产生对教育教学真实的改善,就应该在设计上力求严谨,实施上但求务实,调查交流要充分,跟踪回应要及时,只有这样,调研的针对性才强,有效性也才能体现。

四、 关于校本研修的反思--能不能更科学

本期确立“作业研究”为校本研修课题,将之作为一个具体的任务安排给各个教研组,在任务下发之前也给组长们做了沟通,也安排了一次专题培训。各组都响应号召,组织组内教师完成了课题的申报,都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并据此开展了一定规模的问卷调查。科研室在此过程中应该说还是没有“放大水帕子”,也进行了相应的督查,但我觉得我们的督查力度不够,尚未到位。

因为到位的督查意味着对此项工作的深刻理解与深度介入。科研室确实没有做到,原因可能是时间不够,精力不济,能力不行。因此,本期的校本课题研究的完成情况并不理想,取得的有参考价值的成果很少,科学性不强。

那么,怎样做才能使我们的校本研修工作更有科学性,我想,第一欲速不达,不能急于求成,要加强学习,强化调查研究;第二管理中一定要有监控也要有激励,要尽快完成《新津中学课题管理办法》、《新津中学教育科研奖励条例》的修订,让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得以完善,机制得以建立,同时能具体实施;第三管理要深度介入,要身体力行,做好垂范,还要强化服务,追求零距离。

工作室研修总结范文6

一、突出做好科研项目经费预算

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是地质项目所需全部费用的经济方案,它反映了实现一个地质项目的计划总成本。要重视预算方案的编制工作,按照科研项目任务及工程技术经济指标等因素编制地质设计、施工设计,结合项目的不同性质和特点,严格执行地质勘查项目预算,合理编制预算方案,逐项汇总各费用项目预算,把好项目预算关。

二、抓好事中成本控制

(一)建立健全成本控制制度,完备配套管理办法

我所对科研项目实行独立核算,严格开支范围,统筹归集地质项目成本,核算摊销项目经费支出,做好成本核算工作。为加强项目管理以及成本控制,提高效益,对科研项目统一管理,合理配备人员、车辆、装备,项目成本控制以《财务管理规定》、《地质项目管理办法》为核心,按照研究所-科研室-项目组-项目组本文由收集整理长四级体系进行管理,相继出台《物资管理规定》、《项目组管理办法》、《地质工作奖励细则》、《研究室量化考评办法》、《地质科研工作质量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等相关制度,逐步形成科研项目管理全过程、全内容、全员控制的成本管理体系。同时明确项目组经费控制指标,与科研室签订经济管理责任书,经费的使用与项目质量有机结合,做到激励有效、处罚有度。

(二)规范项目组野外经费开支

项目野外工作点多线长,人员分散,流动性大。野外经费开支突发情况多、随意性较大,特别是对一些易超难管的开支项目如油料费、汽车修理费、材料费、雇工费、租车费等难以控制和掌握。我们依据项目人员构成,对项目成员进行合理的职责划分,区分不同成本费用,采取不同的成本控制。如油料费支出,采取定额和不同区域补助相结合,按照加油的时间、地点、数量逐项进行登记,根据行车总里程、油耗和加油量来核定支出是否合理。对汽车修理,原则上在野外不做大修,只进行一些小的维修项目,并对维修情况进行登记,由项目组长、经办人、司机分别签字,回所后由车辆主管部门检查验收,联签联审。对在野外确实需要进行大修的车辆要先向所主管部门请示,经批准后方可进行修理。对雇工和租用地方车辆等,小额开支由项目组直接办理,完善手续,大项开支必须预先向所主管部门请示,经批准后实施并签订劳务承包合同,报所主管部门备案。对占地费、青苗补偿费等,要切实掌握支出标准和数量,完善手续。

(三)控制好项目组室内工作经费开支

科研项目有别于其他地质工作项目,为做好科研工作报告,项目组需要进行室内项目资料收集、数据下载、样品测试、课题评审、报告复制、业务研究,学术探讨等工作,不可避免发生相应科研费用。对这些室内科研费用成本,我们要求项目组按照项目设计工作方案,采取项目组申请实施经费项目-科技处把关-财务审核经费-分管首长审签-主官审定的程序,从源头控制经费支出,确保室内研究费用项目成本可查、可控。

(四)严格执行成本集中控制

科研项目实行统一管理,项目组归口实施,成本管理必须实行集中控制。我所高度重视成本控制工作,为有效控制项目成本,成立以主官任组长的地勘成本领导小组,建立了机关相应人员和项目组长参加的成本核算办公室。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严格按照“统一领导,按级负责,财务归口,先批后支”的原则进行。科研项目经费独立核算,严格成本核算程序,强化会计监督,严格预算控制指标,专款专用,层层把关,强化成本管理,杜绝非正常性开支,防止挤占项目经费、虚增地勘(科研)成本。

三、加强外协项目经费的成本控制

为做好科研项目,根据项目设计任务需要,不可避免会发生外协项

转贴于

目经费。对外协项目经费我们从三个环节加强成本控制。一是强化承包单位的选择,规范招标选用流程,明确外包双方的责任与权限,加强对外协项目的控制与管理,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控制成本;二是做好合同的签订工作,项目组在合同未正式签订前,会同科技处、财务等部门共同进行合同评审,采用严格的条款,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关系,特别是单价、付款方式、结算等,做好风险应对;三是加强外协项目的合同控制,要选用合适的合同结构模式,按质量、进度拨付预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