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技术论文范例6篇

水产养殖技术论文

水产养殖技术论文范文1

关键词:北方;北方淡水水产养殖;技术应对

中图分类号:S96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079

我国北方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进行淡水水产养殖业,但是,由于各种问题的不断产生,致使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一直是裹足不前。因此,相关的研究者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对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尤其是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也越来越重视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本文就对此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1 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1.1 h境污染严重

北方现阶段的淡水水产养殖主要实施高换水率、高投饵率、以及高密度等模式进行养殖,虽然可以提升养殖的效率与产品的质量,但给周围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污染,尤其是养殖地附近的水体,恐怕已经无法恢复以前的状态。与此同时,随着养殖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1]。

1.2 爆发性疾病

在北方的淡水水产养殖中的繁殖季节,会出现很多爆发性疾病,已经严重阻碍到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北方的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中,爆发性疾病的危害极其严重。爆发性疾病具有治疗困难、类型广泛、以及时间短等特点,因此,这种爆发性疾病一旦出现,立即迅速传播,会导致淡水鱼大面积的死亡。

1.3 养殖技术落后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北方淡水水产养殖的技术比较落后,由于大部分的养殖人员的专业能力较低,对于先进的养殖技术的要领也掌握不住,因此,无法在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中融入先进的养殖技术,致使养殖业的产量低、发展也不稳定[2]。

1.4 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中,一直都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造成很多严重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如下:养殖人员的技术得不到提升;养殖人员缺少工作积极性以及科学的管理理念;养殖户与养殖人员技术脱节;养殖户得不到先进的养殖理念与养殖技术;养殖户的环保意识无法与时俱进等。这些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2 北方淡水水产养殖的技术应对措施

2.1 加强绿色渔业的发展

面对北方淡水水产养殖的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养殖户应加强绿色渔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对养殖户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养殖户的无公害意识;相关部门应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不断开发新的鱼类养殖品种,并严禁使用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进行养殖;加强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共同进行绿色渔业的发展[3]。

2.2 主动学习新技术

对于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中的爆发性疾病,相关部门必须定期组织养殖户进行新技术的学习,并有效掌握与判别各种鱼类的病症特点,并进行追踪记录,可以及时发现鱼类爆发性疾病的规律与原因,沉着应对,可以提前进行保护或预防。与此同时,养殖户还要不断对养殖饲料的选择方面进行深入的学习,以此减少鱼类爆发性疾病的发生。

2.3 提高养殖技术水平

对于现阶段的淡水水产养殖户而言,必须提高自身的养殖技术与科学管理理念,可以定期参加一些相关的技术培训或者技术探讨等活动,进而参观一些优秀的养殖产业并学习经验。与此同时,养殖户还要了解当下消费者的特点以及市场行情,在科学技术的指导下,提高渔业的产量,进而增加经济效益[4]。

2.4 完善管理机制

对于北方现阶段的淡水水产养殖的发展而言,应在短时间内快速完善水产养殖业的管理制度,确保养殖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可以得到提高。与此同时,还要在各大淡水水产养殖户中加大管理机制的宣传,确保养殖户可以在法律法规的保护下积极地进行淡水水产养殖业,进而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以此促进渔业的健康发展。

3 结论

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业若想长期稳定发展,就必须引进新的主动学习新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高现有的养殖技术,以及从本质上完善淡水水产养殖的管理机制,进而可以有效的把握好市场的发展方向,并加强绿色渔业的快发展,才能促进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以此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盖春雨.淡水养殖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与应对措施初探[J].新西部(理论版),2016(03):23,25.

[2]韩坤煌.我国水产种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福建水产,2015(09):495-501.

水产养殖技术论文范文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科学院水产科学教研室,陕西 杨凌712100)

作者简介:熊冬梅(1982-),女,重庆人,讲师,农学博士,主要从事鱼类学、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Email: xiongdongmei@nwsuaf.edu.cn

摘要: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是水产养殖专业教育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而实践课程是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名特经济鱼类的人工繁育、苗种培育和人工养殖技术,本文结合秦岭地域特色对该课程实践部分的项目设置和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使地处西北的水产专业本科生学到过硬的名优鱼类的增养殖技术。

关键词 :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改革;实践课程

为培养出适应水产行业生产一线需求的技术骨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产专业不断加大教学投入力度,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改革体系等方面结合西北地区特色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是水产养殖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讲述各种名优鱼类的生物学特征、人工繁育、苗种培育、成体饲养管理技术及病害防治等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实践性。笔者根据近年来该课程实践部分的讲授经验,并结合往届学生所提意见对该课程的改革作如下探讨。

1结合西北地区特色,改革教学内容

目前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课程以曹克驹主编的《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为教材,该教材合并了《名特鱼类养殖》、《名特无椎动物养殖》、《两栖爬行动物养殖》三门课程,不仅避免了重复,还增加了课程实习的时间,加大了实践性教学的力度[1]。但实践课程没有统编教材,授课教师以理论课教材为基础,根据实习基地特点,组织实践教学的项目内容。由于我校地处西北地区,毗邻秦岭山麓,冷水性鱼类养殖业相对较多,因此笔者在实习教学过程中把握以下两点:① 讲授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重点突出秦岭地带冷水性养殖品种的种类和特色;② 以西北地区价格相对稳定、育苗及养殖技术基本成熟的代表性品种为重点内容。根据以上原则,对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改革,重点讲述了一些代表品种,如匙吻鲟、娃娃鱼、杂交鲟以及细鳞鲑、黄河鲤等地方品种。

在明确水产养殖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名特优水产动物养殖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追求系统性和完整性,以“结合西北地区渔业生产实际”为指导思想。例如讲授“鲟类养殖技术”时,重点讲述目前汉江流域兴起的大规模匙吻鲟网箱养殖技术;在讲授“鲑鳟鱼类养殖”时,重点讲授秦岭山区利用溪流水或山泉进行冷水鱼类养殖,如金鳟、虹鳟和秦岭细鳞鲑等;在讲授“大鲵的养殖技术”时,针对陕西汉阴、汉中和宁陕等地的娃娃鱼养殖基地,以及大鲵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治问题,重点讲授大鲵健康养殖技术;在讲授“龟鳖类的养殖技术”内容时,增加了陕西安康和紫阳地区富硒甲鱼的养殖技术等内容。

2实践教学方式改革

2.1强调实践能力培养

为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名特实习采取了实验室解剖实训、校外生产实习劳动和参观特种水产品养殖场相结合的办法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解剖实验课主要包括翘嘴鳜、匙吻鲟、丁、倒刺鲃、江鲇、斑点叉尾鮰等品种的生物学特征的认识和雌雄鉴别等内容。校外生产实习主要安排学生在安康水产基地参与匙吻鲟人工繁育和苗种培育工作,以及鳜鱼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过程。组织学生参观了陕西安康长明甲鱼养殖场、汉阴县大鲵生态养殖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们通过实践操作与切身体会,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动手实践能力。

2.2拓宽实践教学渠道,加强校企合作

目前,水产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主要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水产示范站和陕西省合阳县养殖场,基本满足课程实习所需要的条件,然而这两个基地的实习内容相对单一,水产动物种类有限。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产-学-研”相结合,着手建好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同时,输送一部分学生到企业实习,升华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实现多方共赢[2]。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强校企合作,让水产专业学生接触生产一线,了解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为今后适应相应的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也为企业挑选优秀人才做好储备。根据往届学生去浙江、湖北和海南等地的水产公司和企业实习返校后的总结来看,企业实习模式极大提高了学生应对生产实际中具体问题的能力。下一步试图探讨校企联合制订教学计划、共同开发教学内容、深度合作育人。

2.3提升教师自身素质,优化师资结构

学生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指导,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学理念、熟悉生产环节、实践能力强的教学师资队伍是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2]。当前,名特水产养殖课程的教学资源相对缺乏:学校专业教师实践经验有所欠缺,技能不够全面。以生产促科研,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积极参与科研与推广工作,参加相关的学术经验交流会[3]。三年来,课程组教师共承担科研项目5项,发表学术和教改论文共计10余篇。我们要在原有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继续深化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本课程老师积极到学校的安康试验站进行基层锻炼,参与到水产养殖生产技术推广和科技开发工作中;还参加了学院组织的青年教师到企业基层锻炼活动以提升业务素质;利用寒暑假期到名特水产品养殖公司了解市场和企业需求,到西北五省的苗种繁育企业历练和学习鱼类苗种繁育新技术,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此外,可聘请企业专家或高级技工与专业教师共同为学生的实习环节授课,达到整合企业和学校双方师资的效果。

3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是检验学生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实践教学类的课程考核比理论课的考核要难一些,客观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和实践能力尤为重要。传统的考核方法一般是以实习报告为依据给学生打分,这样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只能反映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水平,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真实的动手水平。为此,笔者经过反复讨论认真思考,提出采用边讲边练、现场考核动手能力的方式进行。实习成绩由3部分组成:参与生产活动的平时表现(30%)+ 动手能力和技能(40%)+ 实习报告(30%)=100%。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改革,学生增强了学习名特优水产动物养殖学这门课程的兴趣,该课程也更符合西北地区特种水产养殖的特点,内容对学生来说更具有实用性。笔者今后将为提高名特优水产动物养殖技术教学质量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周本翔,杨东辉.《名特水产养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0(2):68-69

水产养殖技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优质肉鹅;养鹅业;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835.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2.015

养鹅业是我国众多家禽养殖产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生产规模最为庞大的一个产业。在我国科学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带动下,对养鹅产业的养殖技术以及发展方式都提出了全新内容及要求。如何才能将优质肉鹅的规模化养殖技术更好地应用在肉鹅养殖培育的过程之中,逐渐受到养殖户的广泛关注。

1肉鹅规模化养殖技术的前期准备阶段

想要通过规模化养殖技术培养出质量优良的肉鹅,相关技术人员就要格外注重肉鹅规模化养殖技术应用的前期准备阶段。养殖方式的选择、厂址的布置以及肉鹅养殖厂、养殖区域的设立,都是需要相关养殖技术工作人员重点关注的主要工作内容[1]。

现阶段,肉鹅养殖的方式主要有圈养和放养两种。相关技术工作人员要有效结合肉鹅的具体养殖方式,选择与养殖方式相适应的养殖厂址。一般情况下,养鹅厂址应该选择建立在地势较高且平坦、环境较为干燥、阳光充足的地方。鹅舍要远离重工业园区,并采用土质的建设方式,更好的保障鹅舍的透气和透水性。负责肉鹅规模化养殖工作的技术人员可以将养鹅厂分成生产和日常生活管理两个不同类型的养殖区域,实现肉鹅规模化养殖的有序管理。

2肉鹅规模化养殖的重点注意事项

2.1雏鹅规模化养殖的重点注意事项

所谓雏鹅指的是从破壳到4周时间内的小鹅。生长发育速度较快、消化机能较为低下以及自行调解体温的能力有限等,是雏鹅最显著的成长特征。要选择体质健硕、站立平稳有力以及破壳时间在准确生产预估时间段内的健康雏鹅,在雏鹅破壳而出后的24~26小时之间及时为其提供适量的饮水。必要时可以在雏鹅初次饮用水中添加适量的高锰酸钾、葡萄糖以及维生素B,并把饮用水的水温控制在25℃左右。

雏鹅的首次饮食称为开食,技术人员可以将开食撒在干净的场地内,引导雏鹅进行自由吃食。开料与青料的调配比例是需要技术人员尤其注意的重点内容。一般情况下,出生4天以内雏鹅的开食调节比例设定在1∶2,出生4~10天的雏鹅其开食比例的分配控制在1∶2.5,而当雏鹅出生满10天之后,其开食的比例则相应的变化为1∶4。

2.2中鹅规模化养殖的重点注意事项

所谓中鹅,指的是出生4~60天的肉鹅。这一生长期间内的肉鹅相当于人类的青壮年成长阶段,部分地区也将中鹅称之为青年鹅。处在中鹅成长阶段的肉鹅,其大体成长形态与成年肉鹅基本相同,各项消化机能相比雏鹅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和完善。中鹅相比雏鹅,对外界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肌肉、骨骼以及羽毛的增长速度较快。负责规模化养殖的技术工作人员要合理掌握中鹅食量较大、适宜粗粮饲养的生长特点,注重对中鹅在体重以及出栏率方面的控制,为育肥仔鹅的培育和养殖打好基础[2]。

2.3育肥仔鹅规模化养殖的重点注意事项

出壳天数达到60天以上到投入市场进行销售之前的肉鹅称之为育肥仔鹅。育肥仔鹅是优质肉鹅规模化养殖的最终培育阶段,也是最关键的养殖阶段。优质肉鹅的育肥时间一般情况下会被控制在10~15天,保证饲料食粮的充分供给,引导肉鹅进行自行进食是育肥仔鹅规模化养殖阶段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重点注意的养殖技巧。在育肥仔鹅的规模化养殖期间,技术工作人员要尽可能限制肉鹅的活动范围,保持肥育舍暗淡的光线和养殖环境的安静,最大限度的减少外界生长环境对肉鹅的刺激[3]。

3结语

随着市场对于肉鹅的需求增多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优质肉鹅规模化养殖技术的应用就是在市场推动下产生的必然趋势,认识到养鹅业在我国家禽养殖业发展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将规模化养殖技术更好地应用到肉鹅的养殖过程之中,才能最终促进养鹅业经济的稳定提升。

参考文献

[1]夏露,潘志雄,王继文.浅谈如何控制商品肉鹅规模化饲养成本[J].中国家禽,2011,(13):55-56+59.

[2]侯水生.我国肉鹅产业发展应重视的问题与建议[J]. 水禽世界,2014,(03):6-9.

水产养殖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池塘养殖;技术要点;水产养殖业;生态健康

水产养殖,主要是指通过人为的控制池塘中水生物的繁殖和培育,最后收获的一系列过程,称之为水产养殖[1]。而池塘养殖,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伴随着人们对水产品健康意识的提升,而产生的一种健康生态养殖方法。通过保证高质量的水域环境,科学合理的投放养殖鱼苗,投放有助于水域内水产营养均衡的饲料,并通过科学安全的用药措施,来保证池塘养殖过程实现科学化,严格控制水产质量。尽管这种池塘养殖技术能够有效的把控池塘水体水质,但同时市场上不乏充斥着为了谋求利益,而忽视水产质量的商贩,造成了水产市场的鱼龙混杂。由此看来,加强池塘养殖技术的技术要点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1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

江西省全南县水域面积为247335亩,境内有142条大小河流,境内径流总量为29.77亿立方米。其中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1条。全县可养鱼面积19072亩,占总水域面积的13%,其中,水库面积6430亩,其中包括中型水库3座,小二型水库5座,池塘面积11349亩。此外,稻田养鱼面积1200亩,养殖生态环境良好,并无任何污染现象,非常适合水产养殖。近年来,为了推动全南县水产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全南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工作,引进先进水产养殖技术和理念,并加强对该行业的资金投入,举办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班,并创建了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4家水产企业,开展水产健康养殖,为该县水域水产养殖业发展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该县目前已经开始大力开拓国内水产市场,逐渐将优质水产品销往广东市场,销售的品种和数量不断扩大,并且销售渠道愈加稳定,树立了良好的水产品牌形象,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2]。

2池塘养殖技术要点分析

池塘养殖技术主要是以健康养殖理念为主,在保护水产品质量的同时,保证水域生态环境稳定,并且起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降低产业发展对其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此外,池塘养殖相较于传统水产养殖技术,更为科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大大提升水产品经济效益,获得消费者的信赖和支持。由此,针对池塘养殖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2.1苗种选择

如果想要实现池塘生态养殖,在苗种选择方面是重中之重,苗种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池塘水产养殖成效。所以,在苗种选择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针对苗种的四个方面进行考量,主要包括苗种的远亲繁殖、原种引进、提纯复壮以及异地交换。苗种在培育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水域环境、饲料以及药物的用法和用量,严格遵循培育标准,防止外界客观因素影响苗种的健康生长。苗种在放养阶段,结合实际需要选择符合规格、无病害的苗种,这种优质苗种在池塘养殖中能够更好的存活,为生态健康养殖奠定了基础。

2.2水质管理

水质同样是影响池塘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养殖人员需要提升对水质的重视程度,确保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传统养殖技术只是注重水产品的产量的提高,不重视水产品的质量,但同时也大量投放化肥和未发酵粪便倒养殖水体中,而引起池塘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最后出现水质变臭,而养殖者又长时间忽视对水质环境的调节会造成池塘水质下降,出现污染。所以,养殖人员需要针对水质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实施水质管理措施,合理调节水质,从而实现水质的生态平衡,生态养殖能够健康持续发展。

2.3饲料选择

饲料选择方面,对于水产品饲料的投放需要严格遵循养殖标准,是保证水产品健康养殖的基本条件。在池塘水产养殖过程中,饲料质量和投喂技术直接影响水产养殖效果,饲料质量好坏决定是否能够被养殖对象吸收,发挥原有作用,对养殖水体环境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饲料投喂时如果选择劣质产品,那么可能会对水产品健康生长产业直接影响,并且残留杂物,影响水域整体环境和水产品的质量,从而产生联动效应,出现大面积水产品死亡,水产品质量差的现象。所以,在水产品池塘养殖过程中,需要选择质量高的饲料产品,根据饲料养殖对象的差异,选择科学合理的投喂方式,避免饲料浪费,节约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2.4药物选择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鱼时常会出现病害现象,一旦发生鱼病现象需要采用药物治疗办法,但是由于池塘养殖的自身特性,养殖过程中会出现给药难、治疗难的特点,所以在用药过程中应以预防为主要目的,防治相结合[3]。药物应用过程中,应考虑到药物的使用对养殖水质产生的影响,以生态药剂为首选,并且严格按照药物使用方法和科学用量进行,充分发挥药物原有作用,严禁使用禁用渔药。

结论

池塘养殖主要是以培育生态健康的水产品为主,不仅是市场发展的客观需求,同时也是水产品养殖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能够大大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提升水产品质量,在创造更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为人们食品安全提供了更为安全的保障。由此看来,在池塘水产养殖中,政府应充分起到引导作用,推行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生态养殖,从而实现生态水产养殖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聪聪,吴常文,徐焕志,陈应华.关于曼氏无针乌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论述[J].金田,2014,11(02):425.

[2]孙斌.泥鳅养殖技术之四池塘高效养殖泥鳅技术要点[J].中国水产,2012(01):36-37.

水产养殖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水产养殖;生产实习实践

通过实习,使学生既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验方法,又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与生产技能,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并初步建立水产养殖业的总体概念。根据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要求,东北农业大学动方案的基本精神,《高等农林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 物科学技术学院水产养殖系99~O1级学生(每年)进行为期28周(4月12日至10月10日)生产(14周)和毕业(14周)相结合的实习,取得了可喜效果。

一、生产实习基本思路

根据高等教育应培养具有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适应时展需要的复合型专门人才的综合素质教育总目标的基本精神,结合东北农业大学“面向黑龙江省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人才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全面培养、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通过构建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切实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的总体规划,将生产和毕业实习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坚持教学实习与养殖生产生态环境相结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水产养殖生产经营方式及其设施,以水产养殖技术、土著特产鱼类资源评估与利用为主要内容和结合点,坚持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多门主要专业课紧密联合与协作,经过周密策划与科学组合进行生产与毕业实习。通过实习,使学生既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验方法,又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与生产技能,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并初步建立水产养殖业的总体概念。

二、实习方式与方法

实习学生(5~12名)分为8~13组,每1~3组1名实习指导教师。实习前指导教师结合实习单位所从事研究或生产任务,给实习学生进行3~7天专业知识、生产技能或试验方法进行讲授与培训。在实习过程中,每一个试验或生产环节由指导教师或特聘实习指导教师(技术职称为副高职以上)进行讲解和培训,并针对上一个环节进行技术总结 实习内容尽可能由实习学生亲自操作,对当地渔业资源情况进行调查,并写出评估与利用的报告。实习结束时,撰写实习报告;实习单位结合实习期间学生综合表现和所掌握知识与技能情况,给出学生生产或毕业实习业绩。

三、实习课程范围、水域和参观内容

生产实习的课程包括:鱼类增养殖学、甲壳动物增养殖学、 冷水鱼养殖、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产动物疾病学和水产饵料生物学等6门专业课。参加生产实习的指导教师8名(教授2名、副教授4名、讲师2名),其中鱼类增养殖学1名、甲壳动物增养殖学1名、冷水鱼养殖1名、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2名、水产动物疾病学2名和水产饵料生物学1名。

实习地点: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松浦试验站和冷水鱼试验基地(牡丹江宁安市)、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黑龙江省鲟鳇鱼试验站(鹤岗市萝北县)、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产分院、哈尔滨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齐齐哈尔市金三角渔业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房山冷水鱼试验基地、哈尔滨市鱼苗繁殖场、黑龙江省军区政治部农场、佳木斯市农垦佳南养殖场等12处长期实习地点,其中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产分院和齐齐哈尔市金三角渔业公司为“挂牌”长期合作实习、试验、试训、教学基地。

四、教学目标及其要求

教学目标:复习和巩固所学的鱼类增养殖学、甲壳动物增养殖学、冷水鱼养殖、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产动物疾病学和水产饵料生物学等6门专业课的基本内容和实验方法;学习养殖水域渔业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初步掌握养殖水域渔业资源调查方法与渔业合理利用的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初步建立水产养殖业的总体概念。

教学要求:鱼类增养殖学、甲壳动物增养殖学、冷水鱼养殖、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产动物疾病学和水产饵料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生产技能;初步具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综合分析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养殖生产的主要环节和基本设施。在研究制定水产养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案的基础上,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水产养殖系先后多次召集有关人员进行研讨,并撰写生产和毕业实纲与实习指导书印发给学生,同时相应作好各种物质准备和实习地点、参观地点选定工作。实习前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印发实习工作计划并召开全体师生动员大会,实习过程中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水产养殖系定期召开指导教师总结会,研究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与难题,这是作好生产和毕业实习工作的基础条件。

五、结语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招生数量大幅度增加和单门课进行教学实习存在的弊端等实际问题,教师们以深刻地认识到水产养殖专业(本科)“教学实习的目的是复习与巩固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方法”的旧观念已不适应教学和教育发展的要求,必须将单门课独立实习改为多门课联合进行综合教学实习(即生产和毕业实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生产技能。转变教育观念、增强改革意识是生产和毕业实习改革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

参考文献:

水产养殖技术论文范文6

1. 国内外主要养殖种类

1.1甲壳类。世界养殖的虾蟹类有30多种,其中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是著名的三大养殖虾类,还有其它一些比较重要的养殖品种等。

1.2鱼类。世界海水鱼类养殖上百种,其中比较重要种类20几种。

1.3贝类。目前,世界上约有海水养殖贝类30余种。

1.4藻类。目前养殖的经济藻类品种有10多种。近年来有些种类的经济价值也逐渐得到重视,小规模的养殖也已开展。这些被广泛养殖后,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2. 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渔业产业结构经过几次调整,水产品总产量到2000年达4278.99万吨,比1999年增加156.5万吨,增长3.80%。发展最快的当数水产养殖业。

水产养殖事业的高速发展,除了我国的渔业政策引导和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外,其三要原因是我国加大了新品种的引进力度。从而促进了我国水产养殖事业的高速发展。

我国引进新的品种,丰富了我国的水产种质资源。而且大多数品种也不同程度地得以推广应用。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并为我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淡水养殖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罗非鱼,在海水养殖中,扇贝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牡蛎养殖最具有代表性。我国的对虾养殖,最高年产量高达22万吨,养殖面积达220万亩(1992),养殖产量已恢复到20万吨左右。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的引进工作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成就是显著的。但与产业发展需求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引进品种较少。多年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把水产养殖良种的引进、移植作为水产养殖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并普遍重视发掘利用与相关目标性质的遗传改进等工作。其良种的培育基地、实验场等年有增加。所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亦越来越大。但是,从我国引进的情况来看,数量仍然太少。特别是一与农业相比,差距甚大。

3.2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重复引进。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对外交流与合作渠道不断扩大,不少单位自行联系,往往造成同一技术、同一种类由不同地区和单位重复引进,导致很快失去其经济优良性状而不得不再次引进等,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同时,也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3.3推广应用的力度不够。调查发现,不少单位由于种种原因,包括小集体意识,往往自行引进、自行试验,自然推广生产,导致许多技术和品种引进后多年仍难以推广,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是技术和种质资源的一大浪费。

3.4检疫工作仍未引起高度重视。经调查发现,一些单位在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过程中不能按规定进行检查、检疫。有的虽履行了检查、检疫手续而未能真正做到检查、检疫,甚至有的单位和个人通过民间渠室和三资企业的商务活动引进的种类根本不履行检疫手续。因此,难以杜绝和查处病虫害的带入,这一点,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充分关注。

4. 发展战略与对策

4.1建立全国性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要使我国的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必须建立全国性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以便对我国已经引进和待引进的水产养殖新品种进行全上程跟踪管理。并根据产业发展,制定出今后引进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域资源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引进新品种,防止重复引进和分散引进。

4.2严格执行检疫法规,杜绝病虫害带入。水产养殖新品种的引进,对我国的渔业发展确实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也不应忽视在检疫方面的问题。检

疫是引种中重要的一关,世界各地农作物引种中因检疫不严带进病害的例子很多,损失也很严重。应抓好检疫关,防患于未然。

4.3应尽快建立部级良种引育中心并加强对原、良种场的规范化建设。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不少地方原、良种资源的紧缺和浪费并存。因此,建议一是实施原、良种生产许可证制度,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狠抓部级原、良种场的年检;二是建立健全权威性的国家原、良种监测机构。建全有关法规,建立相应的标准和苗种生产规范;三是加大对原、良种场的资金投入,改变原、良种研究和推广滞后于生产的局面;四是建立部级良种引育中心,实行全封闭隔离保种和扩种工作,以保持和提高亲体与苗种的质量,防止种质退化。从而提高原、良种场的社会效益和综合经济效益。

4.4应重视和加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物种进入新环境,适应后一般会获得长足约发展,因为新环境中通常缺乏限制其发展速度的天敌。因此,如果对此估计不足或缺乏防范措施,引种的结果弊大于利,好事就可能变成坏事。引种之前应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和论证工作,引种之前应严格控制养殖范围,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后再推广。

4.5切实搞好引进后的保种和推广工作。引进的优良养殖品种和养殖技术,对于缩短周期,增加我国水产种质资源,提高渔业产量和经济效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国家和有关部门,应加大这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推广应用的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