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资源论文范例

水产资源论文

水产资源论文范文1

一、实现“中国梦”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淀

校园文化是一个高校教书育人、培养新一代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国梦”的理念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可以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直观的感受到“中国梦”这一理念的主题思想,从而使自身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将“中国梦”这一思想的内涵引入到具体活动中去,例如校园文化艺术节、党团活动中,打造新一时期的活动特色主题,形成现时期独特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这一主题思想的内涵。

(二)弘扬中国精神,增强校园师生团结友爱

在现如今的高校中,师德教育的培训以及学生尊师重道的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一方面,许多大学老师在讲课中只注重课本上知识的讲解,很少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引导,讲完书上课程就离开课堂,课下鲜与学生交流与沟通;另一方面,一大部分学生不懂得如何尊重知识、尊重老师,考试作弊、随意进出老师办公室甚至对老师出言不逊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道精神没有很好的得到发扬与传承。将“中国梦”的理念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增强校园师生的团结友爱,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满足教学、活动的需要,培养完善品格的大学生。

二、用“中国梦”思想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一)课堂中结合教学宣扬“中国梦”主题思想

第一,在教学的内容上,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在相关理论课程中重点讲解有关“中国梦”理论内涵和时代意义。将有关“中国梦”的思想引进教材中去。第二,在课堂中引领学生加入课堂的讨论中去,实实在在的发表自己对于“中国梦”这一思想内涵的理解与认识。第三,可以改变课程的开合模式,将平时课堂的表现以及研讨内容加入到课程中去,真正将“中国梦”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中,真正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将“中国梦”的思想结合平时课堂教学,就要求专业教师不断增加自己代课的时效性和感染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大学生思政工作者在授课过程中需要不断增加自己的教学感染力,老师应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改变自己的授课思路和方法,采用该专业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来引入对“中国梦”理念的宣传和教育。

(二)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学生活动

作为高等教育学府,高校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国梦”这一主题思想的内涵,不仅要时刻提升校园的硬件设施建设,更要在精神教育、校园活动等方面做一全面提升。用积极、健康、创新的思想进行多方面的校园文化建设。第一,在校园设施建设中,创造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郁、个性气质鲜明的校园文化熏陶,使大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接受“中国梦”理念的熏陶和鼓舞。在平时学习生活中,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时刻关心和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第一时间与学校的各个部门进行协调和沟通,确保学生能够在一个温暖和舒心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第二,通过各种主题校园文化活动来彰显“中国梦”的主题思想。例如,可以结合“中国梦”思想开展“我的梦,中国梦”校园达人秀活动。在近些年来选秀节目的兴起与风靡,越来越多的青年希望能够有展示自己的平台,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高校可以根据现如今青年大学生的这一特征开展以“我的梦,中国梦”为主题的选秀校园活动,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将“中国梦”这一主题思想深入贯彻到每一个学生心中。以“中国梦”的主题思想为指导,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这样的做法是具有时效性和高效性的。

(三)利用多种形式将“中国梦”主题思想融入校园文化中

在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将“中国梦”的理念引入还必须借助现如今的各种媒体资源,加强对于这一理念的宣传力度。首先,在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利用海报、宣传板、横幅等宣传“中国梦”这一主题思想。其次,最大限度扩大中国梦主题教育的覆盖面。利用现如今在学生中普及以及便捷的网络,建立中国梦主题网站,通过微博、贴吧、微信朋友圈等大学生喜爱的网络交流方式弘扬主旋律,传播主流思想,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将自己的成长成才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讨论中接受并认可中国精神。同时,要注重发挥学生公寓、学生社团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组织各类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来学习和探讨“中国梦”的主题思想。最后,要积极开展树立学生先进典型的活动。例如,开展“我的梦,中国梦”为主题的歌曲大赛、演讲大赛,举办校园文化之星、优秀学生社团、红旗团总支等评选活动,充分引起学生对“中国梦”主题思想的认同与共鸣。期间,还可以通过人物访谈、先进事迹汇报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表彰活动,发掘大学生内在的优良品质。

三、结语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将思政工作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去,这样可以多方面的满足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在校园文化开展和建设中,鼓励和大力支持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以及勤工助学、诚信感恩教育等,帮助学生从实际的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书本和课堂之外的“中国梦”思想,真正将“中国梦”的先进理念和思想融入到大学校园的文化建设中去。

作者:李颖存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第二篇

一、新草房村文化建设的基本状况

2007年,新草房城中村开始进行村貌卫生建设,村委会雇请保洁人员打扫街道卫生,公共厕所则是固定租给村民盈利,卫生也由包租的村民自己负责打扫;拆除村里违章建筑,村里原有一个臭水潭,一直没有处理,而且里面都是垃圾成堆,影响村貌环境,2007年9月,臭水潭开始被填补,在此基础上重新盖了一栋6层的房子,该房子一楼都是店铺,2层以上至5层为旅社,都租给外来务工者经营管理,租金以作为村里公共收入;取缔并管理小摊小贩的占道经营,规范管理,同时也由村里老年协会收取管理费,该费用归为老年协会文化活动的部分收入。村貌卫生由以往的脏乱差变得更加干净、清洁,村貌卫生整体有了改善。

二、新草房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思想文化建设不够重视,一系列的文化及思想问题

1.村委会对文化建设不够重视新草房村村委会对文化建设的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意识到“先进文化③”与“和谐文化④”指导村民思想与行动的重要性,这样相应的一些利民的文化活动就没有开展,而且相应的一些不好的日常活动也没有取缔,村委会的文化建设指导职能缺失。

2.村民思想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相比城市居民,新草房城中村年龄在40——60岁间的村民,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村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3.人际关系冷漠,凝聚力不够新草房村的房子已不像以往的四合院,而是每家每户一栋房子,该房子顶楼是村民自己居住,顶楼以下的房间租给外来务工者,房子设计都比较独立,没有特殊事件,邻里间少有往来。另外,村民现在也很少讨论家常,其实反映的也是村民人际关系的冷漠,不关心周围人的生活生存状态。

4.村民的心态问题城中村村民和城市居民交往,总是觉得自己是“村里人”,避免与城市居民接触,自卑感存在。目前新草房村正值改造,村民都会分到一部分房屋拆除改造赔偿款,但面对外来务工人口,又觉得自己优人一等,优越感又升起来,同时城中村面临改造,很多村民都会得到赔偿,有的村民又会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莫名的优越感又会产生。

(二)文化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缺乏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缺乏,村里没有专属的文化活动场地,平时的文化活动只能在客堂举行,村口的空地也只能满足村里中老年妇女的舞蹈健身锻炼,而且范围还比较小。村里没有任何的体育文化活动设施和场地,没有文艺表演所需的设施,没有展现文化的平台。

(三)村里卫生文化建设还存在的问题

1.健康卫生

尽管老年人和妇女免费体检,但是检查的标准过低,许多健康问题难以查出;涉及面较小,男士儿童的体检没有同步;在体检过程中也存在着医生谎报检查结果,乘机进行医药商品的传销,有老人上当买过这样的药,所以现在村民对这个身体健康检查的真实性产生了质疑,不愿意相信体检结果。

2.村貌卫生

新草房村从2007年开始对村里的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开始雇请保洁人员打扫村里卫生,经过五年的努力,村里的环境有所改善,但是仍有违章建筑的存在,早上村里干净,中午后又是“脏、乱、差”,卫生文化还没有完善好。

(四)缺少集体文化活动,同时存在不健康的文娱活动

1.集体文化活动缺乏

新草房村集体文化活动开展的少,村民平常很少有参加集体文化活动的机会,也无法体会作为文化建设主体的精神与责任。另外,少有的文化活动种类单一,少有和外界的联系,都只是局限在自己村里。

2.不健康的文化活动

,最为明显,村民大多没有工作,平常都是收房租,没有太多的文化活动,生活乏味,就会去打麻将、打牌、玩机消磨时间,这样村民身体健康受损,输赢上万,激化家庭矛盾。

(五)相对周围社区,村里治安差

近年来新草房村的治安问题相比以前要好得多,进村的前门和后门到了晚上十点就会关闭,除电动车以外的机动车都不能进入,同时也会有联防保安人员巡逻检查。有的个别村民家的大门使用电子门,要用电子钥匙才能进出门,这样也保证了居民住户的安全。但是这些措施尽管实施,村里的犯罪现象相比周围的社区还是比较严重,尤其是到了晚上十一点后,村里主街道比较热闹,但村里的小街道基本上一片漆黑,安全隐患随之出现。村民的法制观念普遍单薄,对罪与非罪的法律界限识别能力差,容易冲动,一旦与人发生纠纷与或摩擦,往往使用暴力进行抗拒或报复。再加上外来务工者的居住,往往产生摩擦,容易激化矛盾。

(六)文化建设过于形式化

1.选举不能贯彻落实民主与公平原则新草房村村委会代表的选举,原则上公平,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是会有很多腐败、非民主、不公平的现象出现。选民的的选举就是随大流,没有真正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2.村民参加文化活动态度不端正村民参加村里少有的文化活动都只是表面的应付上级领导的指示,敷衍了事,执行任务,根本没有深刻理解先进文化活动的内涵和意义,参与度比较低。

3.文化宣传栏的表象宣传栏所贴示的都是“好的”、“优秀的”、“先进的”,没有负面的消息,只是浅层次的显示成果,而不能深入地发现问题,无法引起民众深思。黑板宣传栏的内容也是如此,信息量少,看客少,意义不大。

三、解决方案

(一)全村人民要提高思想认识

1.村委会应正确引导与贯彻落实文化建设

村委会应该加强认识,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思想观念一定要有所改变,才能指导行动,带领群众进行文化建设。同时村委会也应该每年拿出部分的收入来用于文化建设,也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文化场地,购买文化设施器材,加大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

2.村民提高思想认识与道德素质

村民也应该提高思想认识,提高文化素质,加强道德修养。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相互影响,这样才能保证文化建设的和谐与先进,文化建设才不会空洞无力。邻里关系的改善与村民之间的关系,需要有更多的集体文化活动把村民聚集,在文化活动的开展熏陶中,村民间相互交流,同时也增强了一个村的凝聚力。

(二)增加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新草房城中村里应该建设相应的文化活动公共设施,让各年龄段的村民都能享受且利用到村里公共文化服务。

1.图书阅览室与自习室

新草房城中村应该建造一个图书阅览室,图书相关内容尽量满足不同年龄层的村民的需求,订阅报纸刊物,这样可以让更多的村民在空闲时间多读书。同时建设自习室,为学生提供安静的环境学习。

2.文化室

新草房城中村应该建设文化室,并规范管理,让村民可以在娱乐的同时,大家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也是增加村民凝聚力的好方法。

3.舞蹈练习室

新草房城中村应该建设舞蹈练习室,虽然现在部分中老年妇女会到村口的空地跳舞健身,但是应该建一个室内的舞蹈练习室,让更多的村民能参与练习,同时也为有文艺才能的村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艺的平台。

4.健身室与小型球场

新草房城中村应该也为村民建设室内的健身室,同时在仅有的空地修建小型球场,让广大村民在空余时间不再浪费到一些不健康的娱乐活动中,而是参与活动,强身健体。

(三)健康卫生与村貌环境的改善

1.健康卫生的提高

在卫生健康方面,继续保持每季度的妇女检查和每年度的老年人身体检查,同时也应该加强对村里孩童与男性的健康检查。严格按照规定选择定点体检的医院和医生,保证体检结果的准确真实。同时,可以收取一定费用,对外来的租房者也进行体检,保证村里人的健康。

2.村貌环境的改善

继续雇请保洁人员清扫村里街道,应该每天清扫两次,早上一次,下午也要清扫一次,保证每天街道的清洁。同时,也应该在每条街道都设置垃圾箱,方便村人丢垃圾,方便保洁人员清理垃圾,保持街道的干净,随着街道环境的干净与改变,村人乱丢垃圾的现象也会相应减少。对于小摊小贩的占道经营,不能武断的清除,这些经营有利于给外来租房者提供谋生之路,同时经营的食品商品也有利于村民生活的方便。合理规划用地,进行科学管理,让卖者在规定地点经营谋生,买者可以随时购买,也有利于加强村人之间的相处与交流,村人更加和谐,有利于城中村和谐文化的建设。

(四)文化活动的具体开展与改善

1.避免形式化

活动不能表面片面,有的活动不能只是为了响应上级领导的指示而随便开展,一定要贯彻落实先进文化、和谐文化的要求,真正做到实处,活动开展的过程要循序渐进,要考虑本村文化建设的实际状况,根据需求合理调整,科学开展文化活动。

2.丰富文化活动,动员村民参与

村委会应该多开展文化活动,丰富文化活动内容与方式,动员村民参与文化活动,扩大范围。由于部分村民文化活动参与率较低,因此不仅要在文化活动的开展前就吸引村民,同时也应该让村民继续保持参与的兴趣。必要时可以运用激励机制,设置奖励措施,让村民能够充分体会到作为文化主体的角色,激励方式能提高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3.取缔不健康的文化活动,再就业指导

村委会要能够正确引导村民,以教育为主,进一步改变村民原有的不健康的文化活动习惯,开展文明的文化活动。村民、打球、玩机都是因为没有工作,有了很多的时间却无所事事,如果建设了更多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村民的活动就会有所转移。同时,村委会可以请专业人员对村民进行再就业、失业指导,学习一技之长,一技之能,失业的村民可以进行再就业,让村民更加积极,更有自信,调整散漫懈怠的生活状态。

4.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保留传统积极的文化活动,要鼓励年轻人继承并发展花灯这一优秀的云南文化,同时也鼓励村民学习并表演一些当下流行的街舞,鼓励村民跳广场舞,强身健体。

(五)普法教育,加强村里安保的力度

加强法律的宣传与教育,组织法律宣讲会,鼓励村民参加,并让村民积极撰写思想汇报与总结,设置奖励政策,让村民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励自己。同时也可以继续免费发送法律宣传小册子可供村民阅读。加强村里的安保力度,可以增加保安人数,但安保人员的能力也应该提高,每天要按时定点轮流值班。村委会可以设置检查考核制度,每个月进行不定期的对安保人员的工作检查,减少避免安保人员擅离值守的问题。

(六)遵守公平与民主的原则

公平体现在让每一个村民都能享用公共文化资源,并且能够人人都参与其中,有主人翁的意识。村里宣传的文化内容,不能只是一味的宣传“优秀的”、“先进的”,村民有权知晓文化内容相关的每个方面,这也是公平的原则体现。村委会要遵循民主的原则,听取民意,应该设置一个便民信箱,让村民把个人的意见能够及时有效的反馈到村委会处,这也要求村委会必须要重视民生,不能对村民所反映的情况置之不理与随意敷衍。在选举村代表这些活动中,要杜绝一切不符合正规程序的违纪现象。村民可以组织成立监督小组,对村代表的选举全程进行监督,这也是村民主动参与文化建设一项重要工作。

作者:张雪贤 朱志颖 王哲 单位: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

第三篇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高职校园文化的认识不深

很多人单纯地把校园文化等同于文体娱乐活动看待,认识片面、肤浅。目前,高职的校园文化的活动大多集中在开展一些普通的文体娱乐性活动,而学生从高中升入高职,多数还处于懵懂状态,离开从小学到高中老师“耳提面命”式的教学,进入高职一种“无管制”状态。这时候,面对形式各样的文体活动,多数呈现的状态是大一觉得新鲜,大二兴趣寥寥,大三置之不理。导致校园活动的开展积极性不高,全员参与的机会少,意识也不够强,活动效果不理想,很难形成较好的文化氛围。加之很多高校没有能够深刻认识到校园文化的作用,不能够提供相应的保障,轻视甚至忽视一些基础设施、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制定,其效果甚至不如举办文体活动"。

(二)轻视精神文化的沉淀

近年来高考扩招,给高职院校的招生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职院校为吸引更多的生源,将物质文化建设作为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来对待。为了能够增加关注,为自身形象添彩,无限加大对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投入,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层面,学校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对减少,其重视程度也明显不足,这种做法的最终结果就是颠倒了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建设物质文化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精神文明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基。忽视精神文化的积淀,不仅会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更会导致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最终流于形式。

(三)网络文化负能量影响加大

网络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现代文明程度的提高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然而它也如同所有事物都具两面性一样,网络文化这把双刃剑在给社会文明起到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其负面影响,网络对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同样如此。正能量的部分是,网络促进校园文化信息化建设,促使师生信息资源的获得更加快捷和便利,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信息量的同时,加强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加大了校园文化的覆盖面积。而其负能量所带来的冲击也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含有暴力、黄色、反动、迷信的负面报道充斥网络,使得一些学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从而逃避学习、影响身心健康,甚至导致一些极端的学生走上犯罪道路,这给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危害,也阻碍了高职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重视程度

校园文化的建设不是学生或者教工某一方面单一完成的事情,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事情。而教师和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在很大程度上对学校精神面貌的形成起着影响甚至是引导的作用,相对学生来讲,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因此,首先应该提高他们对校园文化的重视程度,才能够带领学生一块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高职院校应正确组织引导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通过多组织召开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会议,使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努力营造起一个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通过文娱体育活动、社团建设、技能练习、创业大赛等活动的开展,促进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进取、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与学生学业相结合

对任何学校的学生来说,首要任务都是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因此校园文化的建设也要以这个为中心。良好的学风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优良的学风本质上是一种治学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让学业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互渗透、相互参与,有利于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的形成。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举办专业课学习相对应的文体活动和技能竞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同时在活动或比赛中提高专业技能,从而使枯燥的学习变得充满乐趣。

(三)体现高职特色

高职院校因其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无法照抄本科院校的文化建设,而应呈现出自己作为高职的独有特色。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生产和服务型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是“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上应该把“社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把“应用型”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注重将社会需求、经济发展以及地方特色与学校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明确教学目标,注重教师配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管理,以及与企业的沟通和互动。通过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进行有机交融、专业课学习与实践教学相互加强、学术环境和实践教学互相弥补,更好地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通过企业文化的渗透,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

(四)加强对校园网络文化的引导

我们要发挥网络文化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方便、快捷的同时,要对不良网络信息进行抵制和排除。要正确认识校园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以积极和包容的心态赋予校园文化更为积极的文化涵义,有意识地吸收有意义的网络文化,充实校园文化的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促进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相互推动和共同发展,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从而正确把握和引导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

作者:许红梅 刘佳 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第四篇

1、海南区域特色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1海南特藏书库的建设

海南特藏书库是海南大学图书馆的特色馆藏。特色馆藏是指一个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资料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在经过一定时期的积累、建设后,在某个方面形成具有一定规模、一定结构、较为完整的文献资源优势。充分整理发掘海南的历史文化、正确认识海南文化,是社会文化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果,是海南各族人民生生不息、团结奋斗的持久动力。而赋予海南的传统文化以当今的时代精神,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文化观念和体制的创新,是海南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的服务理念。但海南大学图书馆的发展时间较短,所保存的文献资源总量较传统院校明显短缺,因而在区域特色馆藏方面大有可为。对此,海南大学图书馆在结合地域情况、学科发展规划、文化传统等不同角度,集中整合了书库内的纸质特色专业文献资源,开设了特色资源馆藏,主要有宋氏家族文献、热带农业文献、海南旅游资源、张云逸专题库、罗门蓉子诗集、海南及南海文献、低碳资源库、水产资源库文献馆藏等8个特藏书库及古籍善本书库,为海南大学图书馆迈向研究型图书馆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1.2海南历史博物馆的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根,也是地方的魂。一座人文博物馆就是一个地区的发展史,它是地方历史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也是维系地方传统发展的精神纽带,对当代人类的文化遗存及自然遗存的管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海南大学图书馆近年来在海南搜集整理了全省即将消亡的黎族文身图式、全省的家谱,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收集有关海南黎族的资料,进行海南现存碑碣匾铭额的资料搜集及拓片制作,在南馆南楼二楼的最佳位置,规划建设了总面积超过600m2的海南历史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分设考古文化区、海洋文化区、民族文化区、民俗文化区、移民与华侨文化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区等6个展区,每个展区均包括有各种图片和实物,内容丰富翔实。馆内展厅的建设与装饰风格简单朴实,力求突出学术性、实用性、艺术性和特色性,充分反映出大学博物馆的特色和教育功能,极好地填补了纸质文献单一的不足,为海南大学图书馆增添了区域文化传承的窗口。

1.3海南区域特色电子化资源的建设

在电子资源时代,图书馆的电子数据库建设扩大了图书资源的存储容量,提供了新的阅读平台,资源数字化能24小时全天候地让更多的人同时使用,为读者的检索使用提供了极大便利。因此,实现资源共享、建设独特的区域特色电子化资源,就成为图书馆新时期的一大任务。而海南大学图书馆在坚持做好纸质文献资源建设和博物馆的实物建设之外,还结合区域实际,在馆内聘请具有一定鉴别筛选、搜集处理和检索加工文献信息能力的馆员,大力发展电子资源的建设。他们利用电子移动通信技术,提供数字化信息咨询服务,扩大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与服务对象。

(1)做好每年研究生毕业的论文收集、整理工作,逐步建设起海南大学硕士以上学位论文数据库等电子化资源;努力做好上述8个特色文献资源库的二次加工工作,实现数字化,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

(2)建立以彰显海南地方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大型地方特色文献数字资源库———海南记忆网,主要包括地方历史文化、南海海洋文化与资源、民族文化等专题,从整体上拓展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空间,为建立高水准的区域性地方文献保障服务体系奠定基础。

1.4促进海南区域特色文化的传播和利用

众多文献资源建设平台及配套设施的完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及社会读者。海南大学图书馆突破传统的宣传和利用模式,采取网络、平面等多种传播方式,来扩大文献资源在读者群体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1)为提升馆内文化品质,海南大学图书馆从2013年9月起正式推出“湖畔讲坛”,广泛邀请校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做专题报告或演讲。至今已进行了诸如“大学,我们应该怎样成长?“”压花艺术”“琴道合一:中国古典音乐中的人生智慧”“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海南发展路线图”“中国陶瓷鉴赏”“基因、生物技术与人类现代生活”等不同的专题报告或演讲。这类专题报告或演讲,与读者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吸引了众多的听众,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同时也增进了读者对琼州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激发了广大读者对海南本土文化的关切与热爱,弘扬了海南区域的优秀传统文化。

(2)大力宣传海南文化。如在北馆外一楼大厅的巨幅墙壁上构建了大型立体浮雕的东坡画像及诗词纪念墙;在北馆三楼中心大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开辟出东坡居士来琼文化之旅宣传长廊;在南馆四楼,实物复原了黎族氏族大堂物件装饰等。海南大学图书馆充分利用可利用的资源和空间来宣传琼州特色文化、民族文化,以实物、复原等方式来增加宣传的实效性和真实性,增强读者对其了解的立体感,形成全方位360°的感知和认知,较好地实现了预定目标,使海南大学图书馆成为宣传和传播琼州文化的一大前沿中心和教育基地。

2、海南大学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建议

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努力,海南大学图书馆在区域特色化文化的构建和弘扬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期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和学科效益。

2.1加强图书馆存储条件的改善

由于海南地处热带地区,日照强烈,台风侵袭较多,气候条件暖湿,虫蚁等生存条件较好,较之内地,纸质书籍及诸多实物的保存极为不易。对此,学校及图书馆领导应足够重视该方面的现实问题,加大技术性投入,保证博物馆、特藏书库的室内温度,以确保特色资源得到良好的保护和循环利用。

2.2加强区域文化的利用和传播

目前对琼州区域特色文化的利用和传播基本只限于校内师生,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服务能力还较为欠缺。而未来,应该通过走进来与走出去两个战略的结合,实现和省内诸多高校及地方图书馆工作研究方图书馆、博物馆的合作,扩大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并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更好地服务社会,使之成为宣传、传播及保护琼州文化的排头兵。

2.3促进区域文化特色建设方式和手段的创新和变革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和变革,高校图书馆的区域特色文化建设同样如此。海南大学图书馆目前在进行特色馆藏和电子化资源及实物保护方面取得了突破和进展,但其利用和保护的资源仍然有限,在未来还应该积极扶持能体现民族特色文化、重要文化遗产的优秀民间艺术项目,以增强海南省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挖掘、保护、弘扬、发展黎苗族文化,加大对海南省的文物保护力度。总之,增加科技投入,丰富文化研究,探究文化层次和深度,加强学科建设,打响区域学科品牌,实现特色学科的崛起,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文化传承等,应成为服务海南旅游业的平台。

作者:王洪波麻云程单位:海南大学

第五篇

1、职工文体活动是促进职工文化建设的良好形式

职工文体活动是一项群众性的基础工作,对于提高职工整体素质是不可代替的,如何把职工文体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根据工会的性质和地位看就必须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因此,在职工文化建设中工会有不可替代的组织优势和强大的号召力。近年来,项目部工会以“青春献枢纽感恩促发展”“七一颂”“爱情之花在兰渝绽放”等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来体现职工文体活动,深入职工人心,形成了项目部特有的文化和良好风气,从而充分展示了一航企业文化和精神,使职工印象深刻、影响深远、刻骨铭心,特别是使一些青年人的文化素质得到了增强,提升了凝聚力,展示了职工精神风貌,调动了职工工作积极性,促进了职工文化建设全面展开。

2、职工文体活动又能全面促进提升职工综合素质

职工文体活动和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在于全面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建设“四有”职工队伍,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职工对企业发展的信心。首先要是抓好职工培训工作,开展职工自学成才活动,建立学习型班组,培养知识型员工,催发人才健康成长。针对青年人多的特点,项目部利用多种形式对青年人进行教育,组织收看了《为自己工作》《优秀员工》《做最有用的好员工》《管理之道》《明星录》等,使职工受到启迪、受到教育、受到感染,增强了青年人的集体主义精神、进取精神、荣誉感和凝聚力,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迸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在生产一线克服困难、忘我工作,一批现已成为项目部铁路施工的隧道技术骨干。其次是大力宣传能代表企业精神的模范人物和先进群体,发挥好导向和示范作用,把个体行为转化为群体行为,以宣传栏、展板、组织活动等形式丰富文体活动内容。同时,项目部还积极为职工着想,修建了乒乓球室、台球室、羽毛球场、篮球场、图书室及购置各种健身器材等,并组织开展各项比赛活动。职工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养成了遵守纪律、顾全大局等良好作风。

3、职工文体活动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并促进项目各项工作开展

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依靠职工,给职工以公平的和精神的尊重,发挥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因此,项目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积极把职工利益放在首位,充分相信职工、依靠职工、关心职工,把开展文体活动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开展文体活动,陶冶职工情操,倡导做人要诚信、做事求精进的项目核心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现在每个职工都能自觉地用它来衡量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特别是在兰渝公司的信用评价中,广大职工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打破工种区分,项目部上下拧成一股绳,从项目部到各工点,按照标准化要求,统一规划协调,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使现场文明施工,标准化建设,安全质量等方面有了较大进步,有力推动了项目部各项工作的开展,在历年信用评价检查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的一致好评,为构建和谐兰渝铁路项目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实践证明,项目部近年来通过开展多种文体活动,增强了职工活力,使职工拥有一个充满活力的心态和体魄,极大地提升职工文化素质和质量,为项目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曹伟忠 杨文平 单位:中交一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兰渝项目部

第六篇

1、村级文化室及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1村级文化室数量不少,但设施利用率不高

全县60个行政村,虽然采取共建、资源整合等形式达到了100%的修建率,但其中80%的村级文化室是与党员活动室、村办公场所、“文化专业户”结合在一起,致使文化活动室的面积和开放时间明显不足。

1.2村级文化室的队伍建设不稳

木垒13个乡镇文化站虽有编制12人,但近20年普遍存在的情况是专干不专,文化专干往往身兼数职。而对没有编制的农村文化室来说,更是不容乐观。目前负责村级文化室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由村干部、离退休人员、教师和社会志愿者担任,既无职称又无报酬,全凭着对文化工作的一份喜爱和一腔热情来从事文化管理工作。

1.3文化活动的内容丰富,但还不够贴近群众

木垒县人群居住分散,村落之间相距甚远,村文化室举办的文化活动大多是为了配合国庆、元旦等庆祝活动或者是为某个阶段性的工作而举行,对普通农民的吸引力不大。而广大农民喜欢的如新疆曲子、阿肯弹唱等活动,目前仍局限在自娱自乐班社,而这些班社往往都有排外性,且缺乏有效的管理,辐射力不强。而每年开展的“三下乡活动”也由于木垒乡镇基本在偏远山区的地理条件的限制,考虑到路途方便等多种因素,只到乡镇、集市或交通较为方便的村演出,造成这些地方本来文化生活就比较丰富的群众视觉麻木,而偏远村落群众看不到演出的现象。

2、村级文化室及队伍建设的对策与思路

2.1加强村级文化阵地建设

村文化活动室是农村基层文化服务的重要平台和阵地,是农民群众就近参加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木垒县在文化基础设施“十二五”规划中已将文化室的建设纳入其中。尚未修建村文化活动室的,要加大资金投入,依托村办公场所,通过对村公共设施和闲置校舍等的整合,2015年完成150~300平方米村文化活动室的新建任务,确保建好一个、管好一个、用好一个。

2.2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2.2.1加强基层文化管理队伍建设,就必须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党政组织,促进文化管理的行政化

(1)目前本县13个乡镇场都有一名党政领导分管文化工作,但在管理职能上不够明确,管理也不够到位。因此在农村两委中应有一名分管文化工作的领导,将文化工作纳入村两委工作议程,使文化管理工作纵向到底,还要依靠工、青、妇、业余班社等基层组织的支持,使文化管理工作横向到边。

(2)依靠上级文化主管部门。文化队伍建设涉及队伍建立、业务培训、活动开展等,需要一定的人、财、物作保障。村级文化队伍建设应以文化馆(站)免费开放为契机,争取各级文化部门不但在人员培训上予以支持,更要在工作中督促指导,使村文化室的文化管理、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

(3)要规划和针对农村文化队伍根据不同岗位选取相应人才,目前木垒县部分乡(镇)场采取发挥新招收的“村官”的特长,将有较强文化管理能力的人才充实到村委会班子中分管文化工作,并配好村级文化协管员,平时注重加强对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从组织到活动开展较以往有很大的改观,值得推广。

2.2.2加强基层文化管理队伍建设,必须依靠专业的文化队伍,促进基层文化管理的专业化

(1)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首先要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的专业人员实行挂村蹲点,管好一个村抓好一个点,从而向面上推广。其次应以农民为主,自发为主,文化干部起外在的促进作用,以指导、引导为主,切不可越俎代庖。

(2)加强对农村业余自乐班社的辅导,要充分发挥业余队伍中的业务骨干的作用,依靠业务行家力量,使他们逐步提高艺术水平和自身素质,并不断地为他们搭建参与和展示的平台,使其逐步规范化。

(3)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在农村培养本土文艺人才,为基层留下一支不走的文艺队伍。同时创造和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辅导当地的业余文艺骨干,努力形成“一个人带领一群人,一群人影响全县人”的群众文化活动模式。

2.3培育好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

(1)文化品牌,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有着凝聚人气、愉悦群众的作用。要继续发挥好“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活动。目前,木垒县春夏之计每周平均观众达到2000多人次,每个乡镇在广场上都有自己的专场,每个专场都是乡镇所辖的行政村的优秀节目组成,这不但给广大基层群众提供参与和表现的舞台,也极大地提升了城镇群众的文化生活品质。

(2)原生态的传统民间文化,是任何文化不能替代的民族文化的根基,也是建设新农村文化的根基。因此积极挖掘民间艺术和民族文化传统精华既能传承优秀的民间文化,也能提升农民的自信心。这就要发挥村文化室、文化户的作用,发挥民间艺人的特长,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景”的格局。木垒县有两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维吾尔族塔合麦西热甫、新疆曲子)在西吉尔镇屯庄子村和照壁山乡平顶山村等汉民族聚居较多的地方,形成了以新疆曲子为主的自乐活动;东城镇的沈家沟村和博斯坦乡的博斯坦村维吾尔族聚居较多的地方,形成了传承塔合麦西热甫为主的形式。而且这两项活动也成为木垒县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名片,有很大的影响力。

3、结论

总的来说发展村级文化建设和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既是农民愿望又是时展需求,要根据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把社会要求和群众需求联系在一起,把农民有需求以及政府能够创造条件有机结合做实做好。

作者:于晶晶 单位:新疆昌吉州文化馆

第七篇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1、企业文化是我国企业管理对僵化的计划经济的否定

我国在解放后,全面采纳和推广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经济虽然取得了不少的发展,但是在企业管理中也产生了大量的问题。如在对员工的管理中游玩形式主义和机械主义,不是按照工人的实际才能和实际需要来安排员工的工作,而是采取固化的方法将工人固定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对于工人的培训、家庭、个人需求很少考虑,员工作为一颗螺丝钉对企业的发展也无从置喙,企业发展的好坏与自己并无太大的关系。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同时也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在企业管理中植入文化内涵,使我国的企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现在的我国企业非常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作为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2、企业文化对水利施工企业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利施工企业是我国企业队伍中一支比较特殊的企业。这是一个常年在野外工作的企业,只要有任务,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基本是以改变自然面貌为主、以室外工作为主,且常常分散在多处偏避地点执行任务。因此,工作性质注定这些企业的干部、员工常年不能与家人团聚,常年以风沙为餐,以天地为床,工作的艰苦非常人所想像。同时,这种企业又是很有技术含量的企业,他们施工的堤?、桥梁、道路、河渠等要经得起国家的检验、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施工过程中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麻痹和大意。因此,工作的艰巨性、分散性和技术性,要求水利施工企业必须重视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只有加强文化建设,水利施工企业才能正确解决野外生活与家庭团聚之间的矛盾,解决环境险恶与技术要求较高的矛盾,解决一团散沙与团结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这些矛盾的解决,使企业能持续发展,提高质量,做好工程,增强核心竞争力。

二、提升水利施工企业企业文化的路径

水利施工企业的企业特点决定企业文化建设要走一条不同于其他企业的全新的道路,这需要水利施工企业予以高度重视,并投入更大的人力和物力。

1、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和终极目标。企业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进力,其根本目的是实现社会效益,是为了改进人类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通过不断地创造财富,企业就能促使整个社会不断前进。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说到底就是为了塑造、培育、提升人的文化水平和精神物质追求。从这个角度而言,企业应把“以人为本”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以人为本”就是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要从员工的角度出发,为员工量身度造适合的工作岗位,激发员工的创造热情,使员工从最低层的生活需要达到最高层的精神追求,实现马斯洛的追求金字塔。从水利施工企业而言,在日常工作中更要采取多种形式,依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员的各自特点,理解他们不同的期望和需求,正确对待他们的不同爱好和习性,不断提升他们工作的激情和能力。用真情打动他们。着力于塑造人、培养人,发挥他们的才能,使企业的全体职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提高职工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形成向心力和企业团体意识,凝聚成一个强有力的集体,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使水利施工企业的员工真正体会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这种接地气的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种空中楼阁式的空谈,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为员工谋福祉的企业行为,必将促使员工更好地回哺企业。

2、加强企业品牌建设

企业品牌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企业之所以成为这个企业就在于它与别的企业具有不同的文化品牌。因此,企业品牌建设是宣扬企业文化的载体,它彰显了企业的形象。企业如何品牌建设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呢?首先要认真对待每一项工程,通过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使每一项工程成为精品工程。作为水利施工企业,坚持一流服务,要有把每个工程都打造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的良好愿景。而良好的品牌和企业形象是赢得竞争优势,赢得市场,从而获得广阔生存发展空间的关键。其次要坚持质量标准,就是要从百年大计出发,严把工程质量关。水利施工企业不但要有良好地愿景更要有做好工程的技术和能力。因此,要从建设企业文化的角度出发,鼓励每位员工做好每一道工序,让每位员工成为工程质量的把关人和验收者,把隐患解决在苗头状态。

3、丰富员工日常生活

水利施工企业具有施工分布“广、散、偏”的特点,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多式多样的宣传方式,丰富员工的日常生活。首先要加强学习。这种学习包括政治学习和技能学习。政治学习就是要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当前国内外的形势,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技能学习包括技术培训、合作意识的培养、技能比赛、节能技巧等。其次要举办各类文体活动,这些活动包括:运动会、球赛、棋赛、联欢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减少员工远离家庭产生的内心的孤独感,增加员工大家庭意识,凝聚人心,增强团结友好的氛围。其三要美化生活和工作环境。由于在野外工作和生活,水利施工企业的工地总是一遍简陋,废水到处流淌,尘土到处飞扬,卫生状况不尽人意。因此,要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搞好工地环境建设,提供医疗卫生保障,改善员工生活和工作环境,让员工有充沛的精力投入生产建设中去。

三、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水利施工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它需要全体员工树立信心,经过一个很长时间的建设才能达到目的。在这期间,会碰到很多困难和问题,只有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才能妥善进行文化建设。水利施工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建设中要遇到很多的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通过一个个矛盾的解决最终建设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水利施工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努力,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水利施工企业文化建设更是一个需要上上下下共同关注的过程,只有上下同心,一齐努力,才能建成企业文化,建成后才能保持企业文化。

作者:王会 单位:江苏淮阴水利建设有限公司

第八篇

一、生产型企业的职工管理层次关系现状

由最高层逐层往下进行各种监督检查,可以规范管理,落实责任,但容易产生欺上瞒下和推卸责任的行为,人浮于事。从下层往上层的职工激励晋升机制,对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一定的调动作用,但相对于职工人数比例太少,拉动能力不是很大。从上一层往下一层的惩戒机制对管理层有警示作用,同样数量很少,效果不佳。总体来讲,该管理模式下自上而下各层面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一种刚性结构,上层对下层具有很强的强制效应和钻穿效应,下级感受到的是重重压力,生产岗位职工层处于经济政治地位的最低层,处于完全被压制的位置和缺乏活力的局面。长期下去,基层职工与现场管理层易形成对立关系,矛盾愈来愈深,容易造成职工安全文化素质和企业文化发展形势恶化,职工安全文化素质和安全文化建设原地打转,停滞不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同时,企业只能通过高薪来养着自己培养出来的优秀的为数不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防止他们跳槽,如此容易形成人才培养上的恶性循环,用人成本越来越高。

二、生产型企业职工管理层次关系的改善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建立职工安全文化素质建设的磁性管理模式,激活企业生产与管理活动中的安全文化素质建设,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打好基础。企业职工管理层之间,上层的信息准确地流向下层,下层的信息大量地流向上层,实现信息对流,形成管理文化的循环;实现各层次员工对流,形成以人为载体的个体安全文化素质的良性循环机制,使企业的管理与生产浑然一体,形成优秀的生产管理团队,以团队的力量影响个体的安全文化素质,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为处理好各层次之间的信息流和员工流的关系,应克服高压力的钻穿效应,发挥最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运用众人的智慧、众人的眼睛、众人的力量来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

1.信息流之一——上层定目标,本层定制度,两层协商达一致目标是方向,可以催人奋进,清晰了目标,员工就有了奔头,自然而然就会形成工作上的一种功能性“小团体”,而不是“恶性小团队”。但需要注意的是,目标一定要“源于实际,高于实际”,不要让员工感到是“雾里看花”,能够实现目标会让人变得更自信。企业的生产目标必须由上层决策制定,因为其不仅是企业要完成的产量和效益,而且是企业战略性的一个指标,必须要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的管理制度一般由上层给下层制定,是管理层对下属的要求,但如果把其转变为由本层人员自行讨论制定管理制度,上层管理层参与讨论与修正,两层协商达成一致,这一管理制度将会受到执行者的尊重,执行起来将会比较畅通。

2.信息流之二——下层定任务,上层作分析,两层修正达一致根据上层分解到下层的目标,下层制定自己的配套任务,以便能够完成这一目标。上层对下层制定的任务计划进行分析研究,共同讨论,两层修正达成一致。这样可以得到一个符合生产实际和生产目标的科学的任务计划。

3.信息流之三——上层做检查,下层多提问,共担责任不推卸在生产过程中,上层对下层进行各种形式的检查活动。检查的目标有两个:一是查找问题,帮助下层改进;二是管理层深入实际,调研学习,加强实际工作能力。为此,要避免惩戒式、权威式的检查,以积极的探讨式和下层沟通,下层职工多向上层提问、请教,互相学习,发现问题双方都是责任人。清晰员工的职责,赋予相应的权利,让责任与权利对等。责任与权利对等是岗位员工开展工作的基本条件,会激发员工的潜力,让员工勇担责任,珍惜权利。

4.员工流——下层进上层,上层进下层,心态平衡机制企业生产过程中,有一定数量的下层职工可以晋升到上层而形成向上流动的激励机制,上层也应有一定数量的职工可以重用到下层而形成向下流动的激励机制。这样形成一个上下循环流动的员工流结构,使各层次的职工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员工流中携带的安全文化素质信息被层层传递,安全文化素质的内涵被挖掘,安全型素质不断加强,不安全型素质被有效抑制,安全文化建设具有了丰富的内涵。

(1)员工流必须保持一定的流速和流量才能具有有效的拉动力。流速可以根据本企业生产特点,以职工适应能力所需要的时间来确定。各生产和管理岗位的人员在本岗位工作一定时间后,对此项工作能够适应和胜任,甚至比较优秀,此时可以进行流动。流量可以根据生产岗位职工层和下层管理层人数的一定比例来确定。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手段,掌握职工的心态,使具有向上意愿的职工都有机会,都能看到希望,愿意为之奋斗。

(2)向下的员工流必须要有正向的内涵才能产生对流效果。如何分钱,则必须建立明确的绩效标准,并上下达成一致,依据事先约定的标准,依据贡献大小分钱,让员工的付出与收入成正比。消灭向下就是降级的观念。下来要有所得,才有正向内涵。为此,可以考虑从政治地位和经济手段两方面来平衡。向上政治地位升高,经济收入要减少;向下政治地位降低,经济收入要增加。向上和向下的通道都是金光大道,上来下去各有所得,人人之间地位平等,交流方便。总之,在磁性管理模式下将产生正的效应。首先,通过一定时间的员工流和信息流传递,消除管理者对下级的压制排挤效应,有才能的人才能有展示的舞台;培养出了大量的管理能手和生产能手,树立了职工的自信心;不怕管理人员跳槽,也不需要高薪养管,因为很多人都具有管理能力。其次,管理者同时是生产者,生产者同时是管理者,管理者是生产团队的一员,团队凝聚力很强。

作者:魏三伦 张捷 单位: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

第九篇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利用好40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框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去球,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框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投进球,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学困生,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是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二、营造活跃的课堂状态

要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其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中学的情景,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当然,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三、应运科学的指导方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根本的改变,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教学。在这个教的过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

四、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

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事实表明,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值得我们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懒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一是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表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家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

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鼓励。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一是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预习不只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这样,学生听课就会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二是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要端座在凳子上,起立时要站直;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要在课本上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老师板书时要目视黑板;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及时问老师;回答课本上的问题时将书捧在胸前,声音要宏亮;书写时执笔要正确,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写在规定的位置,不写错字、别字,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三是要养成良好的课后巩固习惯。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假如每次作业都能够做到先复习,然后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那就等于一天几次考试,就不会出现平时作业100分正式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了。“一个班级的学生就像一支运动队,教师就是教练。”每一节课就像一次训练,没有科学的方法就不能产生刘翔、王军霞这样的世界冠军;同时,没有足够的训练强度,也不会出现中国女排。只是教师“一头热”是很难产生高效课堂的。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再配以优秀的教师队伍,课堂教学想不高效都不可能。

作者:包新德 单位:甘肃永登县城关小学

第十篇

一、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现状

(一)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劣势环境

一方面企业对文化建设内涵认识不清,一味去借鉴,甚至照搬西方企业的精神内涵,没有将卓越的管理融入到民族文化的精髓之中;另一方面一度“左”的思潮让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严重脱离实际,曾经给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使人们产生了逆反心理,也就导致了现在一些企业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甚至避开不谈。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对企业文化建设颇具导向意义,两者的互动并不空洞和不切实际,它使企业在实现自身经济目标的同时,又不忽视企业的社会道德责任。

(二)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滞后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西方管理理论大规模涌进中国企业,一些企业认为,只有照搬西方的管理理论才能发展下去。然而我国很多独有问题是西方企业文化中不曾研究过的,如我国农民工、劳务派遣人员等职工群体大量涌现,职工队伍结构新转变,职工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化等。如果不结合实际,实行纯粹的拿来主义,不以改革的思路寻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和办法,那么呈现出的问题就是企业发展的滞后、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滞后。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作用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制订和实行符合客观需要的规章制度,要求企业的广大职工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正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它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稳定而强有力的保障,有利于企业打造一种特有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统一意识,鼓励员工的进取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他们实现目标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齐力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不仅要对企业本身负责,而且更应对社会负责,对客户负责。一个企业应从职工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做到有的放矢,要坚持“导”字当先,围绕提高人、服务人、完善人、引导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疏导和指导作用,化解矛盾,理顺并建立好良好企业人际关系。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单靠物质手段和行政干预是不行的,要向群众做通俗的、有说服力的解释。加强员工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倡导公民道德规范,引导员工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营造团结进取的企业文化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二)先进企业文化的优化作用

企业是职工赖以工作和生活的平台,是安身立命之所,工作单位是他们的第二个家,在这里,他所接触的环境、受到的文化影响、得到的思想冲击是较大的。荀子说:“麻生蓬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任何企业首先要有一个适合于生活和工作的和谐环境,使职工能够合理地、文明地进行学习、劳动和生活。企业从广大职工所思、所想、所盼出发,以人为本的管理,突出人性化的管理,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为出发点,就会增加职工的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给思想政治教育增添新的活力,不断增强整个社会的创造力。

(三)二者互动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企业中,不接地气地照搬西方管理文化和单一的政治宣传等教育形式不能使企业员工在现代社会多元化背景下,个人的目标、需求、情感和价值取向得到正确的定位,也不能使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只有走向充满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即通过一种先进的价值观教育来培养和塑造企业员工,才能使员工在感化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他会对企业负责,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企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而这种方式就是将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互动的结果。

三、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途径

(一)明确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原则

企业要想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是客观上的需求。但是二者的结合不是生硬的,而是需要刚柔并济,企业文化建设中制度的建设,是针对企业全体员工的一种硬性规定,带有刚性。它一旦得到员工们的认可,企业管理者的意愿就可以得到有效地贯彻,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往往显现出柔的一面,它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从而把组织的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这正让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一个最佳的教育环境,从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效力。二者刚柔并济是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原则。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要素,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媒介环境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信息环境,人们无时无刻不被包围在大众传媒之中,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空前的影响。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如微信平台、QQ群、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都为二者互动提供了良好的载体,思想政治教育有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不一定依靠一味的说教,在潜移默化之间也能完成其效果。多采用正面教育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协调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在企业网站上设立专栏,宣传企业先进人物事迹,定期进行先进人物评比、开设论坛,给员工开辟一片表述自己意见的空间,还可以在网上进行知识竞赛,这些知识可以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使员工在无形中增进对企业的了解。通过采取多种载体对职工加以教育,坚持以集体主义精神建设我国的企业文化。这些载体使企业精神深入人心,提高职工爱企业、爱集体的思想觉悟。这对社会的和谐、民族的复兴有重要的意义。

(三)优化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