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技术范例

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技术范文1

关键词:水产养殖;养殖技术;生态养殖

0引言

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的饮食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食品种类和以前相比大为丰富。然而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选择高质量的食品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也成为人们日常选购食品的关键。由此,绿色生态养殖应运而生。绿色生态养殖具有低成本和资源利用率高等优点,而且能够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因而这项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1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综述

1.1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概述。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人工措施来模拟生态环境,这种技术所模拟的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比,相似度很高,可以根据水生生物的本身特点来进行整合,又能够将所模拟的生态环境各部分进行紧密连接。因此,该技术能够为水生生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在传统人工养殖当中,普遍存在好大喜功而忽略了产品质量的问题,虽然规模扩张速度飞快,但水产品质量差、病害率高,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同传统养殖技术相比,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存在前者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在这种技术模式下,水产品的质量更高,同时病害率大幅降低[1]。

1.2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意义。随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近年来,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得到了广泛发展。在此过程中,应当认真地对该项技术的细节进行研究和分析,积极实践,在大量的实际操作当中总结经验,以保证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高效。近年来,水产养殖行业的快速扩张不可避免地导致环境污染。因此,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绿色养殖技术理应得到重视,在生态效益和环保效益方面,这将是重要的一环。当前,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优质食品的需求量正快速增长,这也就对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有了更大的考验。水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食物,而有些养殖户却只顾眼前利益,滥用或过度使用饲料和化学药品,使得水产品质量鱼龙混杂,食品安全问题无从保证。因此我们需要推进绿色水产养殖技术的应用,保障水产品的安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水产养殖行业也面临较大压力。从行业的长期发展来看,我们需要在养殖技术方面有较大的突破,这个突破点就是改变传统水产养殖技术中不合理的地方。而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和取得持续稳定的发展,绿色水产养殖技术则是一个必要条件。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够保留水产养殖行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2]。

2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实际应用分析

2.1养殖环境设置。能够模拟出水产品的自然生长环境,是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实施的首要条件。因此,正确的环境设置决定了该项技术的发挥效率。整体来说,环境设置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2.1.1地理位置选择。虽然绿色养殖技术具有诸多优点,但它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可以使用。在应用阶段,除了需要具体研判相关技术方案,还需要对养殖环境进行正确选择。通常来说,养殖地点都选在池塘。多数池塘都具有水质优良的特点,适合作为养殖环境。而为了保证水产品质量,池塘附近的交通应当尽可能便捷。同时,池塘附近的地质条件也需要充分考虑。池塘附近的土壤应当无污染,并且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当然,池塘的承载能力也需要仔细考虑,养殖规模需要进行精确的预测和计算,以确保养殖规模一直小于池塘的承载能力。根据以上几点,养殖户需要认真研究和分析,通过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位置。如果养殖规模较大,则有必要请专业人员来进行研判。2.1.2水质调节。不同水生生物对水体质量有着不同的需求,养殖人员应当对所养殖的水产品的养殖条件有充分了解。同时,养殖人员在放养前,需要提前对塘口部位进行消毒工作,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水质的及时更新,对水体质量进行科学调节。在水体质量调节过程当中,建议采用生物法进行调节,可投放相应的生物制剂以确保水质调节的效果[3]。为了进一步提高绿色养殖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需要进一步对水质进行调节,使之尽可能地接近自然环境下的水质。因此,投放菌类和水草也是绿色养殖技术当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这一环节当中,需要对水草的数量和种类进行严格控制,坚持适度原则,特别是要严控水草过度生长的情况,否则大面积水草将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对养殖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除了要严控水草规模之外,正确选择菌种也是一个重要内容。菌种的合理选择是实行绿色养殖技术的有力保障,选择合适的菌种对于降低管理成本和养殖成本而言都是可以起到很大作用的。养殖过程中的菌种选取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尽量选取自然环境当中的菌种。菌种的投放也要坚持适度原则,因为菌类数量过多也会对水质和水产养殖造成一定的副作用。同时,由于菌类的特殊性质,养殖人员务必要对所投放菌类的生物习性有全方位了解,在采购菌种时必须要选择规模较大的有保障的企业。在菌种正式投放前,必须进行多次试验,严格确定添加量。水体质量和水产品质量密切相关,保持良好水质尤为重要。虽然绿色养殖技术较为先进,但它和天然养殖仍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从水质环境来看,天然水产品所处的环境均为活水,而池塘却属于死水,死水和活水区别极大,因此,养殖人员应当随时关注水质状况,同时也注意水产品对水质是否也产生影响。养殖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水质进行动态调整,保证各项数据不出现状况。如果技术条件允许,则可以对水体质量进行实时监测。2.1.3饲料选择。正确地选择饲料有助于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养殖人员在选择饲料品种时,要坚持以绿色生态养殖技术为根本,优先选择绿色环保饲料,切不可因为利益短视而向饲料当中添加抗生素或化学激素等物质。同时,为了提高养殖鱼类的肉质,养殖人员可以适当在池塘中投放相应的绿色环保的生物制剂,如腐殖酸等。水产生物的生活习性各有不同,养殖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各种水产生物的习性,从而有针对性地控制饲料投放过程。例如,可以将数种鱼类进行混养,食量较大的鱼类可以产生较多的排泄物和饵料残渣,这些物质又可以作为杂食性鱼类的食物。采用这种饲养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养殖成本。

2.2水产种类选择。水产品种类繁多,其中不乏对环境可能造成污染的水产品。因此,养殖人员对水产品的选择过程务必谨慎,以防污染环境或破坏养殖环境。其次,养殖环境当中的物种共存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当前,部分养殖环境中,水产养殖和农作物种植是共同进行的,这就需要养殖人员注意各物种之间的相处模式,防止各物种之间互相侵害。正确地选择养殖水产品的种类,关系到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养殖人员应当根据实际环境来选取水产品种。同时,为确保经济生态需求,需要采取多种鱼类的混养模式。混养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水产养殖的质量,从而使养殖户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2.3病害防治。水产品病害会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和限制水产养殖的发展,而在水产养殖当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病害情况,或者至少存在一些可能导致病害问题的隐患。因此,养殖人员在采取了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基础上,也需要对其进行创新,对于病害防治方面,应当采取多种渠道来进行这些工作。以确保水产品的整体质量。一般来说,混养原则和共生原则是病害防治当中的有效准则。从生物种群的角度来讲,如果一个环境当中只有单一物种,而数量又较多时,则往往在物种内部发生严重的疾病,从而使物种个体的整体素质大幅度下降。因此,混养原则应当得到重视和应用。为了实施此项原则,需要对现有的养殖模式进行积极创新和不断改进,特别是要对水产生物的生活状态进行及时的观察,一旦发现病害情况或者是疑似出现这类情况,都需要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这就需要养殖人员对所养物种的常见病害情况有深入的了解。而为了有效控制水产品病害,将水生生物和少量的天敌进行混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原因是,水产生物中的患病个体移动速度相对较为缓慢,极易成为天敌捕食的目标,患病个体被捕食之后,就有效地阻止了水产品病害情况的进一步扩散。同时,天敌对于水产生物的追逐捕食行为会使得水产生物的活跃程度大幅上升,从而有效地提高水产品的品质。导致水产品病害的原因有数种,但细菌感染是最主要的原因。在养殖过程中,水产生物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和食物残渣,如不及时处理,往往会滋生大量细菌而导致水产品发生病害。而自然界中的某些植物可以有效吸收这些排泄物和残渣。因此,在养殖环境中引入合适的水生植物,可以有效降低有害细菌含量,大大降低水产品病害的发生几率。另外,植物在白天进行的光合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水体含氧量,这对水产生物的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也对水产品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

3结语

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有很多值得养殖人员关注的地方,在养殖过程中的各个方面都存在要点,养殖人员需要遵循这些要点,将绿色养殖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并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同时,养殖人员在此技术基础上仍需要多学习相关知识、多分享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进一步扩展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推动该行业的健康发展与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奇.持续高温天气淡水水产养殖管理与鱼病防治技术要点[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6):41-42.

[2]李颖.提高淡水养殖的经济效益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19):167-168.

水产养殖技术范文2

关键词:生态养殖技术;水产养殖;应用

1简介水产生态养殖体系

生态养殖是一种新型的养殖方式,主要依据的是不同生物之间的共生互补关系,利用养殖系统内的自然循环体系,能够做到实现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功能。与传统的人工养殖技术相比,生态养殖不需要进行肥料和药物的投放,可以生产出绿色、环保的水产品。水产生态养殖体系,顾名思义,就是在水产养殖中利用生态养殖技术,我国水产生态养殖的模式较多,如淡水生态养殖、海水生态养殖等。常见的稻田养殖与池塘养殖就是属于淡水生态养殖,是基于池塘生态系统与稻田生态系统进行的[2]。

2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特点分析

2.1为水产养殖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

水产生态养殖系统较传统的生产模式拥有“无污染”、“生产效率高”的特点,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生态养殖技术可以建立一个较完整的生态循环,藻类为水生动物提供食物,微生物进行对排泄物的降解工作,大型生物吃小型生物,植物调节水中的氧含量,这些生物可以构建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链。

2.2技术人员要优化水产养殖体系

据有关资料分析,不同温度与含氧量的水源对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生长的作用不同,调节合适的水温与水含氧浓度对生物的健康生长有着巨大的作用。在对水氧含量的控制中,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增氧设备的使用,保证氧气的含量,条件较差的可以通过改善水中植物的数量来控制水的氧含量,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自身所处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保证水产生态养殖体系的完善[3]。

3水产生态养殖的实例概述

3.1鱼稻式水产生态养殖技术

鱼稻式水产生态养殖模式是南方较为常见的水产养殖模式,将水稻使用面积与水产养殖面积进行科学化的分配,整体分为4份,养殖水产的水塘占其中之3,养殖稻米的区域为1/4,在进行水产类幼苗的放养过程中,需要分析水稻的生长规律,在进行饲料的喂养时,注重氮、磷肥料的施加。

3.2修复生态环境技术

我国的生产养殖事业发展迅速,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地区的水产养殖事业的发展是以牺牲当地环境为代价的,这就造成了水产养殖区域附近出现生态系统失衡甚至崩溃的情况,利用生态养殖技术可以有效进行生态修复工作。在治理工作的进行中,要对水生性植物进行科学选育,利用选育出的植物进行对生态环境的净化工作,我国目前的主要研究对象为黄河沿岸的水生植物。

4总结

水产生态养殖模式是一种高效、安全、绿色环保、健康的水产养殖模式,在我国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有效地提高了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绿色发展水平,既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又因为在水产生态养殖模式中药物与饲料的投放较少,为水产养殖行业节省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因此可知,水产生态养殖技术是一门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养殖技术。此外,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要注重研发技术的科学性与简洁性,在保证科技是水产生态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的前提下,适当的进行一些实用性的研究,适当降低水产养殖技术的操作难度,为全国范围内推广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做出贡献,并为规模化的养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天,MaxTroell.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11,29(1):168-176.

[2]关晓玲.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8(04):156.

水产养殖技术范文3

关键词:水产养殖;生态养殖;生态管理;养殖技术

目前,国内对于水产养殖的相关技术发展迅速,水产养殖以及相关产业也随之快速发展,水产品的总体养殖社会收益以及经济收益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而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以及消费者对于水产养殖产品的需求逐步扩大。传统的鱼塘养殖模式目前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对于水产养殖产品的总体需求。因此,在这一社会发展阶段,水产品相关研究人员以及水产养殖工作者要重视市场的发展趋势,立足于满足消费者的实际消费需求,结合先进的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生态养殖,提高养殖基地的总体产量以及产品的最终品质。在推行水产养殖生态化养殖技术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依据现有的生态养殖技术来进行合理规范的育苗饲养,以此来提高养殖基地的总体产量以及水产品品质。

1 生态养殖技术概述

在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构成中,传统的水产饲养技术以及管控模式往往无法完善的确保水产养殖最终的产品品质,水产生物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受到水质污染以及病虫害的威胁,使得水产品在收获时无法确保其总体产量以及质量。同时,传统的鱼塘饲养水产养殖模式往往会不可避免的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甚至会污染周边水体以及土壤。而生态养殖技术则是将现代化的生产养殖模式以及机械设备引入到水产养殖之中,利用科技手段与技术为水生物打造一个适宜生存的人工环境,规范合理的使用可持续化发展的方式来减少水产生物在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保护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降低水产生物生活环境中有害病菌以及病毒的含量,确保水产生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够有效规避病害的影响,降低药物的使用,提高水产产品最终的生产品质,保障人们的食品健康安全问题。在水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生态化养殖技术,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消费者对于食品的品质需求以及安全要求,能够有效地推动现代水产养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1]。生态养殖技术作为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的必然发展方向,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将自然环境以及生态条件与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相融合,以此来替代我国传统的鱼塘饲养模式,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周边环境不受养殖生产活动的破坏。现代化技术手段能够整合当前水产养殖环境,针对当前环境以及水产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生存条件进行深入研究,为水产生物创造出更加适宜生长的养殖环境。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广泛应用,能够有效改善传统鱼塘养殖模式中存在的缺陷,能够有效地扩大水产养殖户对于水产品的养殖生产规模,提高养殖基地最终产量的同时提高产品的实际品质,为相关从业人员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而绿色无污染的养殖方式能够有效减少环境中的有害病菌数量,从而减少水产养殖过程中疾病的暴发,保护水产相关养殖人员的经济收益。从整体而言,水产养殖中引入生态养殖技术是一种绿色且无公害化的生产模式。

2 水产养殖过程中生态养殖的应用

2.1 科学地进行品种选育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能否进行科学合理的品种选育是提高水产养殖最终产量以及质量的根本性保障手段,由此可见科学育种、选种对于水产养殖展开生态养殖过程中的作用。相关工作人员以及水产养殖户在正式进行养殖活动之前,需要充分地考虑并运用科学的品种选育工作。在进行生态养殖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周边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考察以及综合分析,针对水产养殖生物的生长特点以及需要的生长环境条件进行整体的研究,科学规范的对养殖品种进行选种以及育苗,针对当地生态环境以及自然环境选择能够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类型的水产品种。而在选育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研究人员还要对水产生物之间品种的差异性以及自身生长特点进行集中分析调研,针对提高水产生物对于疾病的免疫能力,提高水产生物品种的整体健康素质来进行品种的繁育工作,科学且规范的进行水产生物品种选择或者新品种的培育以及繁育[2]。在选择水产品中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研究人员还要根据不同品种之间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品种的相应特点来进行养殖地判断,尽量做到因地制宜,规范化利用水产基地资源的同时提高水产基地的内部设施使用效率。为不同的水产生物品种选择适宜的在生长环境,能够有效地提高水产生物幼苗的存活率,提高幼苗以及幼体的生长速度,减少水产养殖人员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发生的各类养殖问题,降低经营风险,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收益。利用不同水产物种以及品种之间的共存关系以及生存习性,打造生物链层次丰富的优质水产生存生长环境,促进水产养殖基地内部能够形成相对较为完善的微缩生态系统。

2.2 对养殖基地自身水质进行改良

水产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往往对生存水质的要求相对较高,水产养殖过程中能否为水产生物提供良好的水质生存环境,往往能够直接影响到水产养殖最终的生产产量以及产品品质。由此,为了保障水产养殖工作者的实际经济效益以及实际产品的产出质量,水产工作研究人员需要针对水产生物对于生长环境的水质要求,对水产养殖基地内部的水质进行规范化改善,创造适宜水产生物生长以及繁殖的生长环境。而现代化水产养殖过程中引入生态养殖技术,将对养殖基地的内部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规范化的生态养殖技术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养殖基地的整体环境方面严格把控,减少水源污染造成的水中有害物质超标等问题,最大化地减少水产养殖对周边地区的污染。生态养殖技术在生产过程中,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以及水产养殖户对水产养殖基地进行严格筛选,确保基地内部的水资源以及周边自然环境能够适应大部分水产物种以及品种的基本生长需求,一以此来促进水产养殖中生态养殖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在水产养殖基地的选址问题上,应当远离对水源以及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的工厂以及相关生产基地,确保水产养殖基地中的水资源能够保持干净卫生。同时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研究人员在进行水源选址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当地的交通条件以及交通基础建设问题,尽量选择在交通运输便捷的地理位置进行水产基地的建设,确保水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因交通问题而导致变质,保护水产养殖户的财产安全以及消费者的食品健康安全[3]。在完成水产养殖基地的选址后,相关研究人员还需要协助水产养殖户对基地内所使用的水源进行进一步改善,对水体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以及微生物进行分析,针对水体所缺少的物质进行定向补充,从而进一步提高水资源自身的质量。在完成水体的改善工作后,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对养殖基地内部的水源进行定期检验,在水体出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对其进行改善工作,确保水产生物能够正常健康生长,确保水产基地最终的产品生产质量以及产量,提高水产养殖户的经济收益。

2.3 加强对于水体的集中管控以及饲料管理

在现代化生态养殖过程中,为了实现生态化的养殖标准,往往需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对养殖基地内部进行实时监控,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来对养殖基地内部的水质问题、营养物质含量、水体温度、水体含氧量等进行统一且规范的管控。这样能够在水产生物生长过程中对每一项指标进行实时对照,及时发现水产养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各类隐患,并第一时间为水产养殖户以及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完备的应对方案以及解决方案。例如,在进行生态养殖的过程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加强对于水体质量的管理,定期对水体内部含有的微生物以及微量元素进行检测,实时监控水产生物的实际健康状况对水体中所缺少的营养物质进行及时的补充。当水产生物自身出现问题时,相关管理人员也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减少疾病的暴发,保证水产生物总体的健康状况。与其他养殖生物相比,水产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对于气温变化的适应程度以及抵御疾病的能力相对较差,这时在气候环境发生大规模降温或者升温时,生态养殖技术能够确保水产养殖基地内部的水体温度相对适宜,能够确保维护水产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对于水体温度的需求。而在水产生物饲养方面,不同水产物种以及品种之间对于饲料的需求差异较大,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研究人员需要依据品种之间的差异性来进行针对性的科学饲养。同时水生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于饲料的需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以及水产基地管理人员合理的选择养殖品种以及饲料,保障水产生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够获得充分的营养供给,确保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能够满足水产生物的实际生长需求。因此在进行饲料选择过程中,应主动规避劣质饲料,减少激素以及抗生素在饲养过程中的使用次数,严谨往饲料中添加违规药物,如促进生长的激素以及过量抗生素,以此来保障水体的内部营养物质含量均衡以及水产品的最终质量[4]。

3 结语

水产养殖技术范文4

关键词:生态养殖技术;水产养殖;应用

1传统水产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水产养殖方法是通过向池塘等养殖水域投放大量高蛋白饲料和抗生素、消毒剂等药物,来实现普遍喂养的技术方式。但这种喂养方法的缺点是,随着投放的饲料和药物的不断积累,会对水质和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养殖残饵、粪便、动物尸体等物质的多年积累,在污泥中会形成有机质和耗氧微生物。随着气温和水温的升高,这些有机质和微生物被迅速分解,消耗了水体中大量的氧气,容易影响水产品的生长发育,甚至会因缺氧而导致死亡。淤泥内还会存在很多病菌和寄生虫,增加了水池病原体的传播,导致水质严重下降,使水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2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特点

2.1科学选择优良品种

科学的选择良种是实现生态水产养殖的前提条件。筛选时要保证养殖环境、饲料、药物使用合理,避免采用抗生素等影响结果的人为因素,这样选择的品种才具有科学和参考性。

2.2认真调控水质环境

水产养殖的关键性条件是水质,水质的好坏决定着水产品是否能存活,并且还直接影响着水产品的质量。因此在水产养殖中,养殖户一定要做好水质环境的调控,随时注意水质的变化,让水质时刻处于最佳状态,来维持水产品健康优良的生存环境,从而提高水产养殖的质量,给养殖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2.3合理投喂优质饲料

饲料的好坏和喂养的方式决定着水产品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水产品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合理投喂至关重要。

2.4科学合理使用药物

水产生态养殖的病害具有潜伏时间长、给药困难等特点,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合理的进行病害防控是实现科学生态养殖的重要措施。在治疗过程中,优先选择治疗效果好、副作用低并且无毒的药物,严禁使用抗生素等其他不符合国家制定标准的药物。

3水产生态养殖的应用分析

3.1循环式生态养殖技术

循环式生态养殖技术主要应用于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这种系统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以循环水式生态技术达到水环境的三级净化效果,其中包括河道、天然池塘以及小池塘三级环境。二是以固定的微生物肽达到池塘净化的效果,这主要由水环境的净化系统和人工浮床系统两部分构成。通过水循环净化的应用来达到水产品适宜的环境。

3.2池塘生态修复技术

合理利用水生性植物可以达到修复水环境的目的。根据饲养环境和生物特性,选择出最合理的搭配方案。一些水草可以改善水质,同时,鱼的排泄物还可以成为水草优质的肥料,既降低成本,又可以提高水产品质量,一举多得。

4结束语

水产养殖技术范文5

关键词: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管理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养殖领域不断扩大。通过水产养殖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还有效地改善了人民的日常饮食条件。然而,由于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水产品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加强对无公害水产品技术的发展刻不容缓。基于此,加强对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及管理措施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无公害水产养殖现状

在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水资源的污染程度日益加大,很多水源遭到严重的污染,对水生生物生产与繁殖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很多污染物在水生物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行传递,导致水产品食物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另外,一些水产养殖户为了提高生产效益,采用大量的药剂,导致水生生物抵抗能力增强,用药物进行饲养,导致水产品药物含量过大。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也越来越大,无公害水产养殖业不断发展,成为了新时期水产品发展的重要部分。

2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

2.1亲本培育技术

将安全水源(废污染、非疫区)中亲本作为培育的主体,保证整个水产养殖场的清洁,提升亲本培育中的繁殖质量,保证水产品满足相关质量标准。在养殖过程中优选饲料,保证产品营养的全面性,根据亲本类型不同选择不同的池塘进行饲养与管理。在亲本繁殖后,应该迅速将种苗进行圈养,同时建立有关的管理文件,为后期培育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

2.2选择场地

在进行无公害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水质适宜、水量充足。在养殖场地选择的过程中,需要利用专业的设备进行水质检验,检验水质是否含有对水产品有害的物质。在保证水质无污染的基础上,还应该考虑无公害养殖基地的交通情况,应该尽可能避免基地远离交通线路,避免给养殖物资、产品的运输造成影响。

2.3饲料投喂

饵料是水产动物生长的必要基础,饵料的质量及投喂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水产养殖的效果与质量。如果给水产养殖动物投喂了劣质的饲料,不仅会对水产动物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给整个养殖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必须保证饵料质量、新鲜。同时,还应该保证投喂方式、时机的合理性,根据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等,合理地掌握投喂量。

2.4运输暂养加工技术

水产应该来自于优质的新鲜水产生产基地,水产品各项化学指标、物理指标都应该满足相应的质量要求。在水产品运输的过程中,应该实施有效的保鲜技术,采用有效的处理措施,在运输过程中,应该保证存储容器的清洁、卫生,同时在装车前进行进一步清洁。对于活的水产品,在运输中需要保证水质符合水产品相关运输标准,提前2h喂食,同时还需要对水产品进行适当的检验,保证运载材料无公害、无毒。同时,严禁使用麻醉药品,在整个运输过程中都应该避免对水产品的污染。

2.5病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是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严重影响的重要因素。在无公害水产养殖过程中,必须做好对水产品的病虫害防治。对水体、饲料、饵料、工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如果遇到养殖环境急剧变化的情况,可以采用纯中药制剂,对全池进行应激减缓处理。尤其是在梅雨季节,为了避免饲料被霉菌污染,可以将中草药制剂添加到饲料中,增强抵抗力,同时采用低毒、无毒等药物进行治疗,严禁使用抗生素。另外,对于水产品病害的防治,不应该使用高残留、高毒的鱼药,避免鱼药对水域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同时,在养殖过程中,不能直接向养殖水体中使用抗菌素,选择对人体无害的药物,避免污染水产品,继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3无公害水产养殖管理措施

3.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充分发挥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的作用,通过法律的方式加以约束。水产监管部门需要对无公害水产养殖的重要性进行进一步明确,各司其职,对水产养殖业进行严格的监管,对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药品等进行全面的质量监控,确保水产养殖的安全。另外,从市场营销层面上加大管理力度,严禁那些违反相关规定的药品、饲料等进入市场中,加大惩处力度。同时,加大对无公害水产养殖的宣传,提升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意识,同时让其学会对水产品质量优劣的辨别,从各个方面避免劣质有害产品进入市场。

3.2强化对水产养殖户的技术培训服务

国家相关部门或机构需要以水产养殖户为主体,向养殖户普及相关的养殖技术,不断提升水产养殖水平。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可以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或者邀请相关的专家,深入水产养殖基地中,向相关的人员传授专业的养殖技术。还需要印发相关技术宣传页,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养殖技术。从养殖户规划设计、养殖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育苗供应、运输等各个方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对水产品,必须经过国家权威机构的检验,只有全面合格后,才能为其办合格证书,之后进入市场销售。

4总结

水产养殖是农业领域中重要的分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水产品。但是,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对水质造成了一定的污染,给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导致很多含有有害物质的水产品流入市场,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无公害水产养殖成为了水产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极为迫切,加强对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的研究,可以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杨玉华,养殖池塘底质改良实用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5,21(8):102-103.

[2]李辉,罗韶华,朱文莲.虾蟹集约化生态高效养殖关键技术[J].科学养鱼,2013,32(12):99-100.

[3]周玉玲.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5,14(8):244-246.

水产养殖技术范文6

[关键词]产教融合;实践技能培训;人才培养

现今社会,职业教育理念日渐普及,开始逐步受到各方重视,职业培训院校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变化。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计划在实践中的适用性,提高就业率,产教融合理念逐步成为现代高等院校的首选。对于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培训来说,产教融合可以在教学阶段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帮助学生有效应对水产养殖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解决传统培养方式理论实践脱节的重大缺陷,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效率,使高职院校可以为社会输送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一、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产教融合的必要性探究

(一)提升水产养殖专业的社会吸引力

随着现代社会第二、三产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职业定位开始偏重于脑力活动,对体力方面的职业活动存在严重的歧视。从现代社会的普遍观念来看,青年一代对农业活动通常有着较强的抵触意识,水产养殖作为现代农业活动之一,对青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水产养殖专业的教学。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的就业压力,年轻人的就业选择会出现一定的拓展,此时,如果能够做好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方面的产教融合,将完美实现水产养殖专业培训的转型,增加水产养殖专业领域的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升水产养殖专业的实践技能培训水平,帮助学生获得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打破毕业即失业的传统落后培训模式,大力提高整个水产养殖专业培训教育的就业率,从而在根本上吸引青年一代主动参与水产养殖[1]。

(二)推进教学资源优化改善

水产养殖本身是十分注重实践应用与问题解决的职业教育科目,需要抓好学生实际技能操作应用能力的培训。然而,现实中多数院校对水产养殖专业没有足够的重视,院校在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器材引进等方面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专业教育培训缺少实践活动的必要基础。依靠产教融合的支持,强化校企之间的合作,可以有效实现资源之间的优势互补,帮助学校获得企业在技术、器材等方面的支持,也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是实现水产养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必然途径[2]。

(三)推进教学团队的建设水平

现有的水产养殖专业教学团队往往是在校毕业生的直接转化,其本身学习过程就是依靠理论教学完成,对实践技能应用方面的知识缺口较大,另外,长期的校内活动,缺少与社会的接轨,对当前水产养殖活动中的实际问题了解较少,更加难以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办法,由于理论与实践的脱轨会严重影响专业教育培训的质量,导致实用性人才的缺失。依托产教融合,加深校企之间的合作,可以帮助专业教师深入水产养殖一线,了解现阶段水产养殖活动的行业动向,市场前景以及岗位技术需求,从而帮助具备扎实理论知识的教师获得水产养殖的第一手资料,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教学培训水平。

(四)优化教学培养计划的设置

由于传统教学培养计划的单一性,水产养殖技术教学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学习以及大量基础知识的储备,学习的广度与深度过于偏重理论,对实际应用的基本技能并不能有效传授。另外,对现实中的水产养殖活动技术需求把握不足,培养出的人才知识结构过于庞大繁杂,难以有效应对实际问题,在岗位工作中反而不能顺利完成任务要求。而产教融合下的校企合作可以帮助学校进一步了解水产行业真实的岗位技术要求,根据市场需求及时修订专业培养项目设置,对自身的专业做出更加细化的分解,制定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切实提升水产养殖专业的就业率[3]。

二、产教融合下水产养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要点探究

(一)充分尊重市场需求,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水产养殖专业的实践性特点要求,专业院校要注重把握产教融合理念要求,强化校企合作。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要做到对市场的深入调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将水产养殖行业的岗位分工、技能需求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与认识,根据实际技能要求做好教学计划安排。深化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对企业发展中认定的水产养殖相关技术重点项目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升学校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比如在现代社会追求集约化渔业的发展模式之下,水产养殖行业更加需要大规模集中养殖方面的技能知识,对于水产养殖方面的管理技能要求更高,需要具备系统知识构架的专业人才,因此,院校在做水产养殖人才培养计划时,应将综合管理技巧与能力纳入学习培训内容之中,提升人才培养的体系化建设水平。另外,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水产养殖这类的农业生产活动也需要注重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做好大数据平台的分析研究,以此来指导生产活动。在学校的培养活动中引入大数据平台,可以有效提升青年学生对科技应用的敏锐度,而且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专业院校的数据平台不仅可以有效借鉴企业的经营活动数据,还可以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实现双方合作的互利共赢[4]。

(二)注重对企业需求的把握,强化人才重点培养计划

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目的在于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对于水产养殖企业来说,其地缘性特点十分明显,因此在产教融合模式下,一定要注重对企业需求的深入把握,充分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的关键,这也是提高校企合作下学生实践活动效果的必然要求。水产养殖专业必须要考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与发展方向,从地域环境、水产养殖方面的优势与劣势、市场需求变化等各个方面做好分析调研。如果职业院校地处沿海、且当地渔业发达,居民拥有较高的经济水平,那么院校就应注重去把握当地优势,强化与本地企业的联系,发展海水养殖方面的专业培养计划,另外,把握当地对娱乐方面的需求,加大对观赏类水产的养殖技术培训,对于虾蟹养殖、珍珠培育等方面也都可以广泛涉猎,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缘优势发展专业教学。强化与当地企业的合作与联系,促进学生在专业技术之外的技能培训,可以有选择地对整个水产养殖的产业链进行系统的了解,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过硬素质。

(三)做好校企合作模式化建设,促进双方长效合作机制建立

在产教融合的理念之下,职业院校在与企业的合作中更多的是人才定向培养计划,院校与企业的之间的人才输送协议是通常的形式之一,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培养工作的目标性与专业性,也可以真正实现学生就业率的大幅提升[5]。这样的模式之下应充分注意培养计划的僵化问题,校企双方都应当注重对市场动态的把握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及时调整,深刻了解时代对综合素质更高的专业人才需求,不能单纯地将产教融合做成院校向企业输送技术人员的模式,应注重在更高层面上的人才培养,注重在水产养殖行业管理等宏观层面的知识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结语

产教融合的理念可以进一步加深校企之间的人才培养合作,通过实践教学的深层次合作,为学生建立更加广阔的实践活动基地,为高素质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建立有效的培训平台,也为校企双方的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市场动力,这是一个可以有效促进双方互利共赢的理想专业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熊钢.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水产养殖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东西南北,2019,528(4):163-163.

[2]赵建华,王婷,张荣飞,等.产教融合视角下高校水产养殖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若干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A5):143-144.

[3]朱世荣,颜相君.高职院校水产养殖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J].黑龙江水产,2019(4):34-35.

[4]郑艳波,蓝小梅,周贞兵.“双创”能力培养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中的实践:以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为例[J].广西教育(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9(12):102-103,117.

水产养殖技术范文7

关键字: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

一、针对当前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问题的分析

我们先对当前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现状进行分析。首先对于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人员来说,应当再适当的提升一下自身的工作素质和工作能力。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农村中有一些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人员没有相应的工作能力和经验,专业性技能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所以说导致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久久不能落实。虽然有一些管理人员组织和开展过专业性技术培训教学,但是由于教学的内容没有针对性也就没有对实际的工作产生太大的积极影响,不能达到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当前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缺乏资金支持和专门的服务平台,种种原因的存在也就不能更好的调动工作人员的激情,导致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缓慢不前。

二、针对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对策的分析

(一)增强推广人员的工作能力培养力度

通过对当前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现状的了解,增强推广人员的工作能力的培养力度是促进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所以在以后推广工作的进行中要对所有在岗的工作人员安排学习培训,完善自己工作能力的不足。一定要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一些能力和经验比较缺乏的工作人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培训。其次在农村中严重缺少水产养殖技术人员,国家管理人员就可以针对这种现象的出现来安排一些专业的水产养殖专家和技术人员到基层去开展技术培训和学习,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的落实[1]。

(二)完善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制度

在完善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制度的同时还要尽量将推广的范围扩大,重视市场的预测和水产品的销售推广。还可以通过有效的手段来弱化行政的干预力度,从而合理地加强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在进行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时还要综合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让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能够真真正正的在市场中发挥出其价值所在。在满足当前推广要求以后还要进行创新和探索更加多样化的推广手段,创新手段一定要和科学相互结合才能体现出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制度完善的价值和必要性。

(三)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

针对当前基层水产养殖这一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缺少资金支持,因此相关部门应该适当的加大对这一领域的资金投入,同时国家也应当对农村水产养殖事业进行一定的深入了解,并在这个基础上对水产养殖业的需求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符合农村发展的扶持计划,给他们适当的资金投入使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拥有充足的资金扶持,使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其次,相关部门在开展农村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工作时,还要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作出合理的财政预算,对发展过程中的资金进行合理的安排,通过多种渠道来吸引投资为实现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造良好的条件。

(四)建立农村水产养殖推广服务平台

在时代进步的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取得了飞快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各个领域都取得比较大的进展,农村水产养殖行业也不例外。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为农村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多种技术支持,使农村水产养殖技术取得了创新发展,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要充分重视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良好运用,通过这一技术的利用来为农村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可以通过引进一部分的新品种,加强养殖过程的集约化和科学性,此外还可以组织相应人员进行培训工作,使他们在培训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合作,从而不断获得先进经验,加强自己的专业化技能,为农村水产养殖事业培养出更多先进的人才。最后相应人员还必须要不断创新推广手段,通过电视节目、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等信息渠道来对养殖技术进行推广和传播,促进先进的养殖理念逐渐深入到每个水产养殖人员心中[2]。

三、总结

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在农村水产养殖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管理人员进一步完善,所以说大力推动农村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并增强养殖户人员的知识培训和相关制度的完善是提升农村水产养殖水平和水产养殖户经济收益的基本保障,才能更好的实现农村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昌福,王玉堂.水产养殖中抗生素类药物使用现状、问题与对策(连载一)[J].中国水产,2015(4):65-68

水产养殖技术范文8

关键词:水产技术推广;面临问题;解决对策

“十四五”我国渔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一方面人民群众对优质安全水产品和优美水域生态环境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水产品能否实现安全有效供给、水产养殖与环境保护间能否协同发展等,这就对水产技术推广工作提出了诸多新要求,但目前我国的水产技术的推广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与挑战,对我国水产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需要我们积极的寻找正确的措施来解决相应的问题,从而促进我国水产行业的进步。同时,水产技术的推广在我国水产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水产行业发展与前行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水产技术推广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研究,有助于有效提升水产品质量,保障渔业经济良好发展。

1水产技术推广面临的问题

1.1相关从业者的个人素养和能力不高。现阶段,在水产行业的不断前行的过程中,我国已经在水产技术推广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对我国传统的水产技术的推广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但我国在水产技术推广层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隐患,阻碍水产行业进步和发展。相关从业者的个人素养和能力较低,是现代我国水产行业内水产技术推广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较为严峻的问题,对于我国水产技术的推广产生了极大的阻碍。这个技术的问题,一是体现在水产养殖者方面。目前社会内的许多的水产养殖者,由于其文化程度较低,对养殖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缺乏使用先进技术的意识,在养殖的过程中大多是凭借着个人经验来进行,没有正确的科学技术的支撑,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工作的效率,例如影响养殖对象病虫害的防治,进而影响养殖产量降低生产效益,更为严重的是滥用杀虫剂、抗生素等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有悖于绿色养殖的发展理念。而且这部分的水产养殖者对自己的经验的依赖程度较高,很难去接受新的水产技术,这就使我国的水产技术的推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另一部分则体现在水产技术推广者的素养方面,在我国水产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许多的推广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也较差,甚至其自身的技术水平还停留在过去,没有及时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更新,对先进的、科学的水产技术的了解较少,无法达到理想的推广效果。

1.2资金投入不足。在我国水产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渔技推广工作主要为政府部门发挥公益职能开展相关工作,大部分企业并没有真正的意识到水产技术推广的重要作用,对水产技术推广这方面所投入的资金较少。因此,资金投入不足是我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也是水产技术推广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任何先进技术的研发和创新都需要经过大量的实验和大量的资金支撑,水产技术也不例外。资金的缺乏,影响了我国水产技术的发展,极大的限制了我国水产技术的推广。水产技术的推广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人力物力也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资金的缺乏给我国水产技术的推广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使得许多的推广者在其实际的工作中出现了缺乏资金的情况。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水产技术要想更好的发挥作用,就必须及时对自身进行更新换代,并对新的技术进行推广,而资金的缺乏必然使得这一过程无法得到充分的实施。

2水产技术推广面临问题的解决对策

2.1提高相关从业者的个人能力和素养。限制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水产养殖从业人员对水产养殖技术没有了解不详细,掌握不透彻。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加强对水产养殖技术知识的培训。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水产科研单位也要大力支持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将水产养殖的发展纳入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的水产养殖技术培训。一是以送出的方式进行培训。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者普遍存在知识陈旧、技术落后、养殖质量低等问题。只有发出去,才能不断提高推广技术和技术更新。二是回来的方式也需要与此相结合,不断吸引高层次、高学历的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人才,不断扩大推广团队,提高团队整体素质,定期举办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和讲座。三是加强技术合作与交流。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应与科研院所、高校等专业机构合作,通过每年举办多次技术知识讲座,提高养殖户养殖技术水平,向养殖户赠送一些有价值的养殖资料。同时,还应与知名水产养殖企业进行沟通,不断提高水产养殖技术。

2.2加大资金投入。在水产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资金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要想让水产技术的推广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就必须要加大对资金的投入。这就需要相关的政府与部门需要增强对技术推广资金的扶持,结合现实的状况来给予相关的从业者一些合理的资金,让水产技术可以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有效的推广。相关的企业与部门也需要积极地开辟更多的资金筹集的渠道,为水产技术推广投入更多的资金,加大对水产技术推广的重视程度,从而有效的保障我国水产养殖技术可以得到顺利的运行。在企业与部门内部,需要加强对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的宣传,让管理人员可以充分的意识到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白水产技术推广和水产行业发展之间所存在的联系,不断的增强对水产技术推广的重视程度,并且加强对水产技术推广的投资力度,通过这种方式来有效的保障我国水产技术的推广工作中资金的充足性,避免在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中出现资金不足的状况。

3结语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对水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产行业要想长久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要对其技术进行一定的改进与调整,不断的提高水产行业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保障水产健康养殖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丽萍.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机,2018,049(002):88-88.